政治经济学笔记重点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学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学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学习重点第一章一、主要内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

2、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重点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如何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三、重点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第二章一、主要内容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2、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商品的部门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5、货币的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6、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二、重点问题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三、重点概念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第三章一、主要内容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

4、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

二、重点问题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劳动力价值是怎样决定的?4、劳动力商品有哪些特殊性?5、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6、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三、重点概念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第四章一、主要内容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新特征。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一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主要出发点,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得能力。

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得决定因素。

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得对象。

(一类就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自然物质;另一类就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物质。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得一切物质资料与物质条件。

最重要得就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得发展状况,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物质标志。

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与劳动技能得人。

就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得决定性得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各种经济关系。

使人们最基本得社会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中所处得地位与关系;产品得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构成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得不断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与发展得要求,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得矛盾就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得基本动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就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得重要因素。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得综合构成社会得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得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得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放作用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得一门科学。

二物质资料生产与在生产得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起点) (中间环节) (终点)政治经济学得任务: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得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与发展得运动规律就是它得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得性质: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政治经济学得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得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得经济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得经济理论依据、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典范、财经专业得理论基础与社会科学得重要知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得二因素:商品就是用来交换得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政治经济学笔记(绝对经典 亲自整理)

政治经济学笔记(绝对经典 亲自整理)

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理论经济学各专业):1.《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政治经济学热点与难点争鸣》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经济学各专业可以不看上面两本书注意:1.掌握基本原理及其叙述方法(文字组织)2.紧密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理解三个基本问题: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知识要点: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重点: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提示:(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说。

(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

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思考题: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

政治经济学重点笔记

政治经济学重点笔记

政治经济学重点笔记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四个环节。

一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之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势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Cc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兵分属不同生产者所有。

商品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商品的是由价值与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1具体劳动是从具体形态来考虑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不能分离。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自然属性,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社会属性,历史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转化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用商品交换解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2、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资本的生产过程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生产公式为:资本(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品(增殖了的价值)。

2、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再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扩大剥削规模的方式积累资本之过程。

其公式为: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用于生产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通常用C:V表示。

其中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这是因为,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预付资本的价值构成发生变化,即把更多的不变资本转化为可变资本。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指在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商品销售困难,出现生产萎缩、市场萎缩、信用破坏等现象;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工人失业生活状况恶化。

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爆发。

3、凯恩斯革命的影响:(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萨伊定律”,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 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政治经济学》笔记

《政治经济学》笔记
②市场经济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就使用价值本身来说,它的用途、性质等并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④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商品生产者之问的经济联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日益紧密,其范围也不断扩大。
(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①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它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的。
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和价值
①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3)两者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性范畴。而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高中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部分笔记

高中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部分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实践:所谓实践,就是指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所谓实践,就是指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联系:所谓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种种关系。

制约的种种关系。

5.矛盾:所谓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所谓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6.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7.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8.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以及作为感觉器官延伸物的各种工具获得的对事物的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或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9.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思维获得的对于事物的本质或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0.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1.社会存在: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政治经济学笔记重点

政治经济学笔记重点

政治经济学笔记重点政治经济学笔记重点第二章1、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生产交换的经济形式;②、商品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2、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③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②交换价值的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通过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价值:①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②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是一个历史范畴5、具体劳动:①这种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②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③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6、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成为抽象劳动;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试题;③反映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7、市场经济:①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是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作用:①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政治经济学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1、货币:①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产生的;③具有价值尺度、流动手段等功能。

2、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1、资本:①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相互关系;③是一个历史范畴。

2、资本积累:①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②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③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3、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不是三种独立的资本,是同一资本在不同阶段的职能形式。

4、固定资本:①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②是价值转移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导论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而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

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它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一章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其中,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由自然属性决定,也可以兼具多种自然属性,同时也受到约定俗成的影响。

价值则是交换价值,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价值。

因此,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包括具体劳动又包括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是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则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劳动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与具体劳动是对立统一的,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差别和矛盾在于具体劳动具有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而抽象劳动则是人类体力和脑力支出。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生产商品的劳动完全是私人行为,产品也归生产者占有和支配,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而社会劳动则是指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商品生产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政 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

政 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关键信息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商品与货币商品的二因素货币的职能3、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分配4、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影响资本循环的阶段与形式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6、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的形成生产价格的出现7、商业资本与借贷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借贷资本的特点与利息8、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与实质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作用与局限性10、经济全球化表现与影响国际经济协调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111 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等方面。

112 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2 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21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22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1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131 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获取剩余价值。

132 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过程,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133 剩余价值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重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

年剩余价值率=
一年内产生的剩余价值总量 m'vn = =m'n 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 v
52. 社会资本再生产(119) 5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相对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 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5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生产成本: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 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和利润的联系:利润本质是剩余价值,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55.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m) 剩余劳动时间 = 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v)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m) 可变资本总量(V) 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量=
23.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4.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延长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缩短必要劳动时间(82) 25.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自己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得到的一 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社会价值-个别价值 26. 剩余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经 济规律。 27.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本质: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8. 资本主义再生产 (1) 按规模分,包括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 (2)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9.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生产只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30.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1.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 多的剩余价值 32.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1) 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的,除了提高剥削程度榨取更多剩余价值,资本家 还必须增加资本数量,扩大剥削规模,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2) 由竞争规律决定的,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33.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3)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大小 (4) 预付资本的多少 34. 资本积累的后果: 35. (1)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2)资本积累导致过剩人口的存在; (3)资本积累导致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 (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 总趋势和客观规律。 36. 资本的构成及资本的有机构成:从物质形态上看,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为资本的技 术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成为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 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最优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 即 c: v。 资本的有机构成实质是由技术构成决定的, 当价值构成改变而技术构成不变时,有机构成不变。 37. 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累过程会使有机构成提高,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表现为每个工人使用的生产资料 增加,反映在价值构成上,即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38.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的增大包括两种形式——资本积累(单个资本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商品和货币•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四章:资本循环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割•第六章: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第七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第八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一章: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四、政治经济学学习的方法五、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六、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大约进行了200多万年,从经济实践基础上萌发一定的经济观点,到形成一些经济思想和某些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两千多年时间,而从理论上概括、阐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经济运动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则是近几百年的事情。

中国古书经济:经国济世,经邦济民。

古希腊(色诺芬)经济:家庭管理。

现代含义1、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4、节约(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出版了一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以后《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于工场手工业和产业革命时期,初创人:威廉.配第;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完成者:大卫.李嘉图。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力图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优越于封建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一定的科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但其必然带有一定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庸俗政治经济学是专门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使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放作用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物质资料生产和在生产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起点)(中间环节)(终点)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是它的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济理论依据、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范、财经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科学的重要知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三要素(1)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造劳动对象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Pm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1)生产的目的——消费(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不断进行,周而复始,故称再生产(3)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反之,分配、交换、消费也决定着生产(4)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包含两个因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其作用的对象。

3.社会生产力的两个方面(1)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两方面的关系A.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其二: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狭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系”(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经济规律(1)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2)三种类型:a.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在几个社会阶段中期作用的规律c.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规律(3)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实质。

(4)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着,形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用来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效用、有用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交换价值是形式,价值是内容(4)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两者的统一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决裂:商品生产者无法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使商品有二因素(1)具体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生产不同商品的过程,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抛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着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重商主义学派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笔记重点一个中央财经的朋友上辅导班的笔记重点部分下面内容都是老师补充或者完善书上的内容整理的,有名词解释,也有论述。

名词解释所答的点要全,并且一定要表现出一种关系,如商品体现什么关系,剩余价值体现什么关系等,论述给出的只是思路,你可以适当扩展一下。

“……”表示省略部分,你自己加,书上都有。

以及下面未列出的课后习题在书本上都能找到答案。

注:下面内容只是补充内容,其他课后题要都要背的。

第二章1、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生产交换的经济形式;②、商品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2、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③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②交换价值的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通过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价值:①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②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是一个历史范畴5、具体劳动:①这种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②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③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6、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成为抽象劳动;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试题;③反映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7、市场经济:①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是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作用:①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政治经济学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1、货币:①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产生的;③具有价值尺度、流动手段等功能。

2、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1、资本:①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相互关系;③是一个历史范畴。

2、资本积累:①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②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③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3、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不是三种独立的资本,是同一资本在不同阶段的职能形式。

4、固定资本:①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②是价值转移方式。

5、流动资本:①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②是价值转移方式。

6、课后习题3:①动因:a、内在:追求价值增值b、外在:竞争②因素:一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③区别和联系:积累与她们之间的关系——积累引起资本积聚;积累是积聚前提;积聚增强积累的能力。

积聚与几种的关系:见书P757、课后习题5:产业资本循环含义;两个条件;并存是继起的前提,继起是并存的结果。

第五章1、实体资本:①本身具有价值;②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③与虚拟资本相对应;④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2、泡沫经济:①表现形式: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经历了连续涨价之后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一种经济现象;②表现领域:房地产、股票;③危害:使国民经济总量虚假增长,结构扭曲。

第六章1、课后习题3:①类型:按主体存在的领域:经济垄断(四种)、行政垄断;依照垄断程度:三种;②成因:见书。

2、课后习题4:①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②垄断资本之间。

第七章1、单个资本:独立发挥资本只能的资本。

2、课后习题2:①二者的含义;②共同点:a、从运动过程看,都包括生产阶段和流动阶段两个阶段,是生产过程和流动过程的统一;b、从运动形式看,都要经过购、产、销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c、从运动目的看,都是为了获得价值增殖;③区别:a、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对生产资料,劳动力的生产消费及与其相适应的资本流动,不包括生活消费;社会总资本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

b、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预付资本的价值运动,不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社会总资本运动既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

3、课后习题3:①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②价值补偿P121;③实物替换P122。

第八章1、课后习题4:①含义;②矛盾关系;③解决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公平要求以政府为主体;效率——初次分配;公平——再次分配。

第九章1、资本原始积累:①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对农民的剥夺;②货币财富的积累。

2、雇佣劳动制度:①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看,劳动者:拥有劳动力,人身自由和生产资料都无;②从劳动过程看,有偿(V);无偿(m);3、资本全球化:①资本运动越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和增殖;②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③是资本运动国际化的后果。

第十章1、劳动力商品:①作为买卖的劳动力;②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③价值是……,使用价值是……。

2、课后习题2:①货币转化为资本就是要使货币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②剩余价值不能在流动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唯一可能的是在市场中购买一种商品,……;③劳动力产品具有这种特殊性;④因此,……。

3、超额M与相对M的关系:①超额M实际上也是一种相对M,都是缩短必要劳动T,相对延长剩余劳动T;②二者的区别是:超额M是个别企业获得的,相对M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的;超额M是暂时的。

第十一章1、工资:①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工资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②体现了一种关系。

2、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流通领域的专门化。

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3、商品资本独立为商业资本职能的两个标志:①独立的商业资本家;②独立的投资。

4、借贷资本的特点:①作为商品的资本,既是货币,又是资本,有两重使用价值,即货币的使用价值和资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生产利润的能力;②作为财产的资本,对借贷资本家是所有,不是职能资本,不生产剩余价值,对职能资本家才是职能资本,生产、实现剩余价值,双重身份,所有权、使用权。

5、借贷资本的形式:不是职能资本(是生息资本),不是产业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职能独立化的部分,是产业资本循环中游离出来的部分。

6、级差地租:①与土地登记相联系的地租形式,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②土地的优劣不同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客观条件;③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7、课后习题2:①工资的本质是……,而不是……;②劳动和劳动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市场上成为商品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③劳动不能成为商品的理由:(四个,见教材);④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所决定的。

8、课后习题4:①利润是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P和P平均的含义;P 转化为P平均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结果;部门内部竞争:同类商品形成统一的社会价值;部门间的竞争:平均利润的形成(资本转移);②生产价格:是生产价值的转化形式,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

第十二章1、课后习题2:①生产关系:(三条);②生产力: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第十三章1、课后习题2:①科技的发展为生产集中和垄断提供了产生的条件;②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③垄断的发展引起了金融资本的产生,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

第十五章1、相对人口过剩:①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②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④三种基本形式:流动的、潜在的、停滞的。

2、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①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②作为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的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③加深了基本矛盾,自我否定,重建个人所有制。

3、课后习题4:①相对人口过剩:对劳动的需求是由V决定的;随着资本积累运动周期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一个条件;②平均利润率下降:有机构成C:V、P平均下降;P平均下降不等于利润总量的下降;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

第十八章1、要素市场:①形成生产能力的各种基本要素进行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②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第十九章1、课后习题3:计划经济是什么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市场经济应该是什么 “四自”2、课后习题4:①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十六字”;③从四个特征上逐一论述如何建立。

④实现创新:见书P335。

第二十一章1、二元经济:①指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②是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区域经济:①是指一国范围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相互关系,它涉及经济增长要素的空间分布;②客观上反映了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的状况。

3、产业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一般来说,产业结构的变动可从两个方面衡量——产值的部门构成,劳动力的部门构成。

4、课后习题3:①增长方式的两类型:粗放、集约;②为什么:粗放的弊端->说明转变的必要性;③如何:集约——发展科技、发展教育——>转变。

5、课后习题4:①合理化、高度化的含义:合理化——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各产业之间能够协调发展,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过程;高度化——产业结构向着产业内部综合生产率水平,技术结构水平更高的方向演化过程,四个表现: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技术知识集约化、产业结构“软化”;②如何实现: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P376;措施:P376。

第二十三章1、宏观调控:以政府为主体,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行政的(必要的)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2、课后习题5:①转轨时期实际:总供求——90年代前半期:总需求>总供给;90年代后半期:总需求<总供给;②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分析:财政手段——90年代前半期:适度从紧;90年代后半期:积极的;货币手段——97年前:适度从紧;97年后:稳健的;③总结:实证性、理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