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6篇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6篇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林语堂这本《生活的艺术》看得很费劲,对我来说理论性太强、太枯燥,甚至有许多地方看不懂,以至于看十分钟睡半个钟头接着又看十分钟又睡半个钟头,以至于球球说你是为了催眠才看的吗。

呵呵。

虽然林语堂很强调读书的乐趣,这本书里面就有专门一篇“读书的艺术”,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似乎我应该去选择让自己读得愉快、轻松的书?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

我想的是,像跳高,永远照着比自己能力高那么一点的位置去练才能提高,读书也是,只有看一些高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有所受益,也许今天能领会的是其中一成,过一段时间再来看,也许就能领会二成了。

有价值的有思想的文字值得一生读上许多遍。

哪怕读的过程艰涩一些也值得。

就现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忽然想到,也许孔子和林语堂不是我前面理解的那个意思,这时应该理解为以艰涩的阅读为乐。

怀着强大的求知欲、探索欲努力理解文章,反复琢磨那些不懂的地方,在偶有同感的地方拍手称快,并为其深刻透彻而折服,等等这些过程,以此为乐。

阅读的乐趣有很多种,比如读林海音、胡兰成,如风铃的清脆悦耳;读张爱玲,如浓墨重彩的油画;读鲁迅,有对一切丑恶的犀利;读孔子,有博大精深;读侦探读悬疑,有刺激;这种种乐趣,并不能以我前面理解的`“轻松愉快”为限,毕竟,我的阅读,不是消遣。

林语堂这个人,原本是不喜欢的,大学的时候在球球那里拿了《京华烟云》勉强翻了十几页,怎么也没看出其中的好来,觉得实在太像《红楼梦》,看不下去。

当然就现在,看完《生活的艺术》也没有对他喜欢到哪里去,只是多了一点了解。

我觉得他是张扬的、不羁的、洒脱的、个人的(相对鲁迅的社会性而言)、受道家思想严重影响的、极其有灵气的、才华四溢的一个人。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通用10篇)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通用10篇)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通用10篇)《生活的艺术》读后感1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成长,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当我第一次翻开《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时,我就深深地被林语堂先生幽默、风趣但又不乏书生雅兴的文笔吸引住了,捧着书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研究了起来。

书中幽默的文笔、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谁说中国式的悠闲文化只有富到人家才能享受,住在山腰上的隐士天天都能享受到‘鸟鸣涧‘的乐趣……”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茅庐,听见了水声叮咚、鸟鸣啾;当我看到“大隐隐于市,一个僧人如果回到城市中吃肉、喝酒而不糜烂心灵的话,才是真正的’高僧‘“时,我忍不住想进入书中,与林语堂先生畅谈一番;林语堂先生笔锋一转:”人性本由动物化成,我们人人都有如孙悟空一般“看到这里,我一下子没忍住,”噗哧“一声把口中的水全喷了出来…...书中有曰:“……松下有石,石欲怪;石旁有路,路欲曲;路尽有桥,桥欲危;桥头有室,室欲幽……“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白墙粉瓦,小桥流水,弯弯曲曲的小路看不见尽头;一户人家的炊烟已经升起,竹林密疏有致却不见人影;一拐弯,跨过一道门儿,只见那户人家的儿女正在嬉戏;叮咚溪水,清澈见底,袅袅炊烟,热情人家,使我流连忘返……渐渐地,自身仿佛就是这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人,喜怒哀乐完全和文字融为一体,现实世界的事却如梦一般渺茫不可及。

不记得是谁曾说过了:读书就像隐身地串门儿。

的确,我在书中见到了行酒令的热闹、品茶的优雅、鸟鸣涧的悠闲与诗人聊天时的尽兴。

但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些,书中有孔孟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宗教与人性的诠释、中国式生活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成长、一种体验,更是一次次奇妙的旅行!《生活的艺术》读后感2其实,生活于我无意义,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最为重要。

应该说,这种感受得益于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一书。

作为士大夫一族的林先生学贯中西,著述颇丰。

他的文字舒缓而有灵心,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800字5篇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800字5篇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800字5篇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活的艺术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这个词语,我们究竟理解多少其中的含义也许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一定不是一直拼命地想要获得些什么,或者将自己紧紧地束缚于一些东西之中,亦或是过分地追求完美。

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坐在躺椅上,烹茶煮酒,神情安逸,在烟雾缭绕中把那些名家的生活真谛娓娓道来的人。

在这本书中,林语堂从生活,家庭,文化,旅行,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写下一种艺术。

在我们一生中,有很多失败和成功,也许我们还在为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或者又为一次小小的失败懊恼不堪。

但是我们到底懂不懂什么才是失败,什么才是成功呢很多东西都会成为过往云烟,不复存在。

今天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被名利这些琐碎的东西蒙蔽了双眼这些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不懂得生活。

名利这些虚浮的东西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这些东西只不过让生命失去应有的价值,甚至让我们失去更多可贵的东西。

林语堂传承着那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智慧。

看到“放弃”二字,很多人就蹙紧眉头。

我们紧紧抓着一些东西,回首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所以有时候放弃是一种智者的表现。

对于许多人来说,放弃手中的钱财,功成名就的地位等一些无疑是最艰难的抉择。

可是这些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这些似乎看上去是让你的生活富足了,可是你的心却累了。

放弃往往比占有会拥有更多。

放下了羁绊和痛苦,才会有自由可言。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林先生这样说。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范本(2篇)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范本(2篇)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范本《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老先生旅美专事创作的第一本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广为流传的作品。

作者站在一个当代人的立场上,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娓娓道来。

生活如同谱写乐章,人会在美感的引导下,将生活经历变成一个主题,而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

细品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闲适随性的世界之中。

林老先生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

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他的文字舒缓而有灵性,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

他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引领着我们从迷茫中走出来,以旷达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以淡漠之心去对待名利,以火热般的情感去拥抱生活。

作者主张心地坦白、近情合理的人生哲学,认为只有出世哲学与入世哲学的相互调节和谐融合才能不违背人的本性,产生和谐的人格。

在对于人生哲学的认识上人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禁欲和厌世,像印度佛教那样通过对肉体的折磨达到精神的圆满;另一个是极端世俗化,沉溺于官能享受,如同中国数千年来各个王朝的覆灭时的状态,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也有不少人沉溺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

《生活的艺术》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将道家消极的人生观与儒家积极的人生观适度的融合起来,在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做一个合乎情理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给人生带来欢乐与情趣。

生活之中我们心情难免浮躁,但读了《生活的艺术》后,作者的那份悠然的情绪和中庸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

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不昂贵,惊天动地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荣华富贵能使人快乐,粗茶淡饭也能使人快乐。

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

只要我们认真和执着,充实每一天,我们可以永远快乐。

当我们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创造的魅力,从而快乐;当我们悠闲的时候,可以静悟生命,从而快乐;当我们历经苦难的时候,可以从中汲取一种奋斗的激情,从而快乐。

《生活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

《生活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

《生活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生活的艺术》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一):不知生活,谈何艺术近些日子动乱不安,希望早日进入下一个阶段,无论成败,专心去做,失败了就从新来过,吸取经验教训。

生活总归是要体验的,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未曾经历,何成经验。

23岁的小年轻的认知,不可能有32岁的见解,需要通过去打击,去吃苦来矫正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认知,尽你所能去想,去做。

失败了又如何,so what?《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二):愉快的哲学我对人类尊严的信仰, 实是在于我相信人类是世上最伟大的放浪者。

人类的尊严应和放浪者的理想发生联系, 而绝对不应和一个服从纪律, 受统驭的兵士的理想发生联系。

如果世间有东西可以用尼采所谓愉快哲学〔Gay Science) 这个名称的话, 那么中国人生活艺术的哲学确实名副其实了。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有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

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的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三):关于人生这场戏这是前几年买的书,匆匆浏览了几篇便放下,很多观点,无法认同所以也无法读下去,加上翻译的干涩难懂。

最近在读时,完全变了想法,这个福建人不遗余力的向全世界宣扬中国式的人生态度,不高不低,不快不慢,不富不贫,不卑不吭。

所有太用力的索取也不过是演给观众的一出戏,如果太傲慢,生命便会显得短促,如果内心平静,那这运气好可能有九十年的人生也完全能看够世事变迁。

当人生舞台闭幕的时候,也能够心满意足的对自己说,“这是一出好戏啊。

〞然后欣然离开。

想起前几日看的电影《鸟人》。

充满梦想的中年男人在舞台上朝自己开了一枪。

关于人生这场戏,主角和导演都是我。

你们看的开心,我随时都可以离开。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800字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800字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800字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活的艺术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1生活这个词语,我们究竟理解多少其中的含义?也许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一定不是一直拼命地想要获得些什么,或者将自己紧紧地束缚于某些东西之中,亦或是过分地追求完美。

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坐在躺椅上,烹茶煮酒,神情安逸,在烟雾缭绕中把那些名家的生活真谛娓娓道来的人。

在这本书中,林语堂从生活,家庭,文化,旅行,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写下一种艺术。

在我们一生中,有很多失败和成功,也许我们还在为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或者又为一次小小的失败懊恼不堪。

但是我们到底懂不懂什么才是失败,什么才是成功呢?很多东西都会成为过往云烟,不复存在。

今天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被名利这些琐碎的东西蒙蔽了双眼?这些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不懂得生活。

名利这些虚浮的东西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这些东西只不过让生命失去应有的价值,甚至让我们失去更多可贵的东西。

林语堂传承着那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智慧。

看到“放弃”二字,很多人就蹙紧眉头。

我们紧紧抓着一些东西,回首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所以有时候放弃是一种智者的表现。

对于许多人来说,放弃手中的钱财,功成名就的地位等一些无疑是最艰难的抉择。

可是这些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这些似乎看上去是让你的生活富足了,可是你的心却累了。

放弃往往比占有会拥有更多。

放下了羁绊和痛苦,才会有自由可言。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生活对于现代得人似乎非常难,生活让我们很累。

人们不停地奔波,因为我们不断的追求。

累,现代生活的代言。

或许我们的生活缺少艺术,不懂得如何去艺术的生活着。

可是艺术是什么怎么才是艺术的生活或许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生活可以是艺术,可以很放松,可以是种享受。

它可以经历大风大浪,也可以停泊在港湾里随着清风微微有些晃动。

船帆本是白的,但如果你喜欢,便可以添上一点颜色,那么它就与别人不同了,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积极的过好每一天。

第一遍读《生活的艺术》或许我涉世未深,感悟谈不上,感触有一点。

或许30 年后,40 年后还可以再读读它,那时候,是否会有更深的体会《生活的教训》读书笔记马儿在吃草,来了一只狼。

狼想吃它,于是屡次试探,马儿都不给予理睬,狼放心了,对着马腿咬,结果被马蹄踢了。

狼在逃跑前,马儿不忘告诉它教训不要把善良当成软弱。

生活没了教训,就没有成功和进步。

于是,我要翻开生活的大门,让教训走进来。

当考试考砸了,更多的人是沉迷于一时的伤心之中,却不去反思我为何而败?如果一个人他没有像前者那样伤心,而是记住这次失败的教训,不断改良,我不能说他会成功,但可以肯定下次一定有进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个时候,教训已经成为镜子了,正是这种教训让唐太宗取得成功。

可想而知,唐太宗不吸取教训,会出现什么局面。

教训走进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好的面对生活。

教训走进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好的快乐成长。

教训走进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好的取得进步。

教训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它就像一位老师一样提醒着我,要时时刻刻记住失败的原因。

教训是需要吸取的,当它走进我生活的第一步起,我就知道它多么重要,它就像警钟一样随时敲响,催促我努力,下一次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有了进步才会有成功。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doc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doc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 第一篇:《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2020年3月12日《生活的艺术—生活的享受》林语堂江苏文艺出版社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许多不朽的篇章,这篇文章1937年出版于美国,后被翻译为多种语言。

林先生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茶,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玩水,如何养花、蓄鸟、听雨、吟风等,并探讨生命、心灵的价值,抒发其对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观查感受,并提出自己的哲学理解。

林先生认为人的生活最终不过包括吃饭、睡觉、朋友间的离合、接风、饯行、植树、浇花等平凡的事情,所以哲学家们用深奥的字句来描写这类简单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掩概念的极端缺乏和模糊的技巧而已。

本书以一种散文的哲学方式,简单而形象的解释了一些东西。

因为本书分为十四个章节,内容比较繁杂,所以我选择我比较感兴趣的第九章生活的享受做一次读书笔记。

关于安卧眠床的意义,林先生认为在身体上是和外界隔绝而独隐,一个人睡在床上时,他的筋肉静息,血液的流动比较平顺,呼吸较为均匀,视觉、听觉和脉息神经也基本静息,造成一种身体上的静态,所以能使心思集中,不论对于概念或对于感觉都更加的纯粹。

能真正的静下心来,考虑一些事情。

还能静听自然和社会的声音。

我认为在一个人独处时,我们可以掏出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拿出来进行品位琢磨。

远离尘世的喧嚣,也许可以寻找真实的自我,可以享受自然或社会演奏的天籁之音。

万物在一动一静中成长,一动一静相互协调,生生不息,做到动静有致,享受人生!关于谈话,林先生认为,夜间是最宜于谈天的时候,白天总是缺乏夜间那种魔力。

谈天的地点却可以随意,但要做一次真正的谈天,其必要条件是一间关上门的屋子,几个知己朋友,旁边没有我们所不愿意看见的人,那样我们才能悠闲地发表我们的意见。

这种亲密的毫无顾忌的谈天,可以谈到出神的忘却身处何处,也不再想到身上穿什么衣服,谈言吐语,一举一动都是任性为主。

许多的文学作品也是在谈话的过程中酝酿而生的,文化本身的进步,有赖于空闲的合理利用,谈话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是1937年林语堂在美国专门从事创作后发表
的第一本著作。

其后成为美国当时的畅销书,并为翻译成十余种
语言,其中当然包括中文。

林语堂在这本书中表达了他个人对生
活方方面面的看法与见解。

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版本(因为林语堂在书中的某些观点与
《生活的艺术》是1937年林语堂在美国专门从事创作后发表
的第一本著作。

其后成为美国当时的畅销书,并为翻译成十余种
语言,其中当然包括中文。

林语堂在这本书中表达了他个人对生
活方方面面的看法与见解。

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版本(因为林语堂在书中的某些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发生一些冲突,编者在整理出版过
程中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删改)分为十四章,每章都会有一个特定的
话题,在前几章(分别是1、the awakening 2、views of humankind 3、our animal heritage 4、on being human)中林语堂讲述了他对于人类的总的看法。

接下来的部分都从生活的各个
方面发表林语堂的个人见解。

其中触及了大部分人都避开的话题,如有关性方面的问题。

在第八章的第三部分on sex appeal 中林
语堂毫不忌讳地说出了自己对性的观点。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Confucius reduced the great desire of human beings into two:alimentation and reproduction, or insimpler terms, food
and drink and woman。

这其实与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典型中国学生读物相比林语堂的这本著作显得很不“正统”。

不过对于大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思辨的享受,只有接受不同的思想再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在阅读学习中学到东西。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些颠覆传统的思想观点。

比如说书中有一部分说到自古以来不吸烟者往往在烟民面前有某种道德上的优势。

针对这一观点林语堂根据自己失败的戒烟经历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并反驳了这一观点。

(我想也许是林语堂自己是个大烟民的缘故吧)
该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林语堂在表述自己的观点之时往往是旁征博引,从中西两方面进行比较论述。

比如在Americanvices 中林语堂对中国人和美国人对时间不同见解进行了比较。

美国是依靠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繁荣的。

与之配套的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系统高效率的社会分工。

社会中一旦一道工序出现问题时就会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

因此美国人十分强调效率,时间观念强。

与之相比中国在这一方面来说随便得多。

在中国人看来,美国人做客都要计划的做法简直就想把朋友亲人之间的亲密搞得跟铁板一样死板而毫无生趣。

书中在涉及这一方面方面时往往都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主。

其中有一段写到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挖隧道的不同,美国人往往在挖隧道之前要进行一系列勘探,力求两个施工队顺利准确在山体里会合。

相比之下中国人说干就干,到最后两个负责一个项目的施工队挖出了两条隧道。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极具趣味性又不凡思想深度的读物,如果
是阅读英文版更是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很大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