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品味经典——走进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走进经典,书香四溢”读书活动总结

“走进经典,书香四溢”读书活动总结

“走进经典,书香四溢”读书活动总结单位:颜村铺乡范庄小学时间:2012年11月02日“走进经典,书香四溢”读书活动总结琅琅读书声,悠悠伴我心,在这美好的读书月,我们全体师生进行了读书活动,增强了读书兴趣,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思想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在读书中有了很多很多的收获。

现在将读书活动总结总结如下:一、展现的风采1.让学生显风采在读书活动中,我班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相应的活动。

如:利用大课间、阅读课,让学生读美文、颂经典。

内容主要以《三字经》为主,此外,《洋葱头历险记》、《伊索寓言》等都纳入到我们的读书计划中来。

配合学校的开幕节,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了集体诵读比赛,更是点燃了全校师生诵读的热情。

而平时阅读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到,与众人分享读书之乐。

通过阅读、积累与展示等活动,不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而且还为学生创造展示风采的特殊环境,把我校的读书活动推上新的台阶。

2.让家长显风采在读书活动中,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更好开展家庭读书活动,而且在读书活动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班通过校信通、校园论坛等渠道向家长大力宣传读书活动并告以家庭读书方法,还让家长也来谈谈自己家庭在读书活动中的做法及收获,家长们经过交流与介绍,能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开展的好。

二、开展读书活动的措施(1)要求家长、学生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

(2)利用家校通、校园论坛向家长宣传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3)要求家长、老师以身作则,带头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

(4)鼓励学生多读书,家长要满足孩子的读书愿望。

(5)开展“我与家长共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并按学校的要求填写好读书记录表,家长与孩子要同时写下读书心得体会,共享读书之乐。

(6)围绕读书活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每日一颂活动,现场作文大赛,师生同台诵读活动,阅读之星、书香班级评比活动等。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能与他人交流读书之乐。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后感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后感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后感
(原创版)
目录
1.品味书香诵读经典的意义
2.读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如何更好地品味书香和诵读经典
4.总结:诵读经典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实践
正文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是一种让心灵得到升华的体验。

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一种让心灵得到慰藉的方式。

尤其是在诵读经典时,我们更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

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在诵读经典时,我们更能够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

同时,诵读经典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使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然而,如何更好地品味书香和诵读经典呢?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然后投入真诚的心去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和智慧。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思考,将书中的知识和智慧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总的来说,诵读经典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诵读经典,我们可以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第1页共1页。

走进经典读后感

走进经典读后感

走进经典读后感走进经典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读了《走进经典人物》这本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中国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从一棵天然杂交水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

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他和新婚妻子连续两年顶着烈日永不放弃地寻找稻穗,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植株。

向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我们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放弃了就不会成功。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让我们回去做一下,我想了好久还是做不出,最后我想放弃了。

我突然想起老师说过的话:要像袁隆平一样坚持。

想到这里,我续继做下去,终于我功破了这道难题。

所以只要坚持不懈,任何困难都不会难倒自己,终究会成功。

走进经典读后感范文二《中国经典名着》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阅读《中国经典名着》的活动,我阅读了许许多多有关中国经典名着的书,有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有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其中,我读了一个最令我深刻难忘的故事----《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是由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作家写的。

《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不仅帮助了许多贫民百姓消除了妖魔鬼怪,还让他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唐僧的徒弟不怕困难,帮助唐僧西天取经,特别是孙悟空,他非常的机灵,而且也非常的忠心;唐僧也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也是唐僧忠心耿耿的徒弟。

阅读经典品味经典文学作品

阅读经典品味经典文学作品

阅读经典品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经典品味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个充斥着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炫目的娱乐方式所吸引,而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

然而,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培养情感、思维和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品味经典作品的方法。

首先,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情感修养。

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深入描绘人性、情感和社会问题,让读者对这些主题产生共鸣。

例如,读到《红与黑》中朱丽安和梅村之间的禁忌爱情,我们不禁为他们的遭遇而感到心痛。

这种情感共鸣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关怀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体贴和宽容。

其次,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含有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推理。

例如,读到《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解,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细节和对话,来揭示达西真正的性格和动机。

这种思维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还有助于拓展文化视野。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通过读《堂吉诃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西班牙文化的骑士精神和对荣誉的追求。

这种跨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国际视野,增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包容性。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品味经典作品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

首先,建议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作品。

不同人有不同的兴趣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好地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选择读一些历史题材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如果你对人性与心理学感兴趣,可以选择读一些心理学或社会学类的经典作品,如《罪与罚》、《1984》等。

其次,建议读者在阅读之前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涉及到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走进经典》读后感

《走进经典》读后感

《走进经典》读后感《走进经典》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经典作品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作者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对经典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态度有了一些反思。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几部经典作品的解读,揭示了这些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

他指出,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

这让我意识到,经典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启迪,它们可以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指引我们走向更高的境界。

读完《走进经典》,我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养。

同时,经典作品也是我们与前人对话的桥梁,通过与经典作品的对话,我们可以与前人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自己的生活。

在阅读《走进经典》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阅读经典作品时的一些不足之处。

我常常在阅读经典作品时,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感受,很少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内涵。

我也常常被眼前的琐事所困扰,无法静心去品味和体会经典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情感。

通过书中的启示,我意识到自己在阅读经典作品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体悟,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和价值。

总的来说,读完《走进经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经典作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让我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态度有了一些反思。

我相信,在今后的阅读中,我会更加珍惜和重视经典作品,努力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和修养,让经典作品成为我人生中的精神食粮,指引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心得优秀6篇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心得优秀6篇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心得优秀6篇阅读经典品味书香心得优秀6篇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精彩,特别是当我们阅读经典书籍的时候,我们会品味到人生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阅读经典品味书香心得例文,希望你喜欢。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心得(篇1)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造梦的雨果》这本书。

雨果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从小没有妈妈,他的爸爸前几天再修理一个机器人时,出现了意外,被炸死了。

雨果走在街上,万念俱灰。

他多想再让爸爸抱一抱他,亲一亲他……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的指引,雨果修好了那个机器人,机器人向他发出了暗示。

从此,雨果便跟着老人流浪街头。

但老人似乎每次都能给雨果带来好运和幸福。

雨果存心揭开这个秘密。

经过不懈的努力,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原来老人是……这本书构思非常新颖独特,它是这样编排的:先是一两页文字,然后是一连十几页的碳笔素描。

这本书精装,硬壳,非常厚,中文版也有四百六十三页。

但是,一个看书再慢的人,也能在两个小时之内把它读完。

文字简短、精炼、插图精美、逼真,而且都是作者自己画的。

图文互动,读者能准确地把握住故事情节,是阅读质量提高。

说到这里,你们一定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吧?哈哈,那我就告诉你吧,《造梦的雨果》的作者是美国文坛巨星布莱恩塞兹尼克,著名的小说作家、插画大师。

他写了很多童书作品,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颇负盛名呢!我觉得,雨果十分坚强,我们小学生有许多要向他学习的地方:勇敢、诚实、勇于实践……而我们作为他的同龄人,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表现得没有失去双亲、流浪街头的雨果坚强,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真是说对了。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造梦的雨果》这本书,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心得(篇2)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思想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同接触品德高尚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一本书,就像一个好朋友,它每时每刻都在陪着我,是我度过了许许多多的快乐时光;一本书,就像一位老师,指引着我,教育着我,使我懂得了人生道理,使我学会与人相处;一本书就像一只小船,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

读《走近经典》

读《走近经典》

读《走近经典》高一(婴儿靠优质乳汁的哺育发能健壮,青年靠更为丰富精神食粮的多样化方能长足发展。

古往今来,无论哪一个朝代,背诵是获取精神养料的极其重要,极其有效的途径。

处在学生时代的我们,对自然、社会、文学艺术、古代、现代的、东西方的读物,都要有所涉猎,开阔视野,这对我们十分有利。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学习繁重,一定没有时间急著阅读大量的书籍。

所以《走进经典》一书就是为我们高中生度生订作的。

它让我们轻松地去读物,获取全面的知识,作为我们高中生,很有必要去读到这本书,它会让你受益菲浅。

《走进经典》的们有这样一个信念: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果。

所以,这书不能从文学史的角度,也没有无法从科学史的角度去编排,它的特点是“散”,意在让学生不常涉猎,接触不同的知识。

我手中的这本《走进经典》编排上分在每一章节前,都有一段文字介绍标题简述的含义和所例文章的特点,在每一章节后,都有“知识卡片”介绍所例范文作者的情况和作品的内容。

这种编排,让我对此书这么有兴趣,为它的创意,更为书中的内容。

在“浪漫诗情”这一部分里,摘抄了周作人的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夜阑人静,我品着香茗,默默地念着这首古诗,一丝伤感,一丝宁静,感受着那份诗情,那份浪漫,那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在“刀光剑影”中,节选了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看着作家所画的这一王朝,又回想着历史上所的这一时期,感觉到了一丝区别,不过二月河的《雍正王朝》更能打动我,使我震撼,让我感受清王朝体味卓著的历史。

在“源头活水”中,注解了中华五千年诗歌的源头。

“诗经”中的经典,诗经的诗句朗朗上口,歌颂的都是最平实的谷仓,五千年之诗国均饱受“诗经”的滋润哺育,我不禁也念到“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谁说历史与现代不能类比,五千年风雨过后,我们依然能从中读出那永不的文化血脉,在“荒诞的存在”中,我接触到了从未涉猎的荒诞剧。

没有原始连贯的剧情,有的只是零乱的舞台形象,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胡言乱语,极度夸张,违反逻辑的行为状态,这就是荒诞剧,不过,看了两则莫名奇妙的荒诞剧节选后,细细回味,倒也能感受到这所要表现的主题。

“畅读经典·品味人生”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畅读经典·品味人生”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畅读经典·品味人生”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6日畅读经典品味人生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这次活动的主要阅读范围是文学经典,围绕畅读经典品味人生的主题,本着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的目标,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一定的积极的变化.一、此次活动宗旨明确:畅读经典品味人生.当代学生面对的诱惑比较多,更多的学生热衷于电子游戏或是网络上的快餐式阅读,根本没有或是很少有时间静静的坐下来用一颗平静的心去认真读一本经典的好书.所以此次明确的提出全体学生多读书、读经典好书,提高校园文化,增添校园书香味道,绝对是一个好的活动.二、此次活动涉及范围广泛从对象上看,本校所有班级都参加了本次活动,每个班级的每个人都参加了读书活动,并且写了读书心得和读后感.读书就要得其精华,每个人认真读书,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写进文章,这样做,使个人的思想得到深入,素质得到提高.仅从读书范围来讲,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纳入了选择的范围,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三、本次活动在取得预期的效果的情况下,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和不足(1)本次活动时间短任务量过多.在活动的时间里,要求同学所读书目不得少于4本,从时间上看,难以进行精读,也难以十分精确的把握书中的精华部分.为了达到标准,部分同学存在弄虚作假嫌疑,这是有悖于此次活动的初衷的.本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同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而由于时间短和任务量多,使得这一目的没能很好的达成.(2)有些同学的态度不够端正在活动期间,有些同学读书心得与读后感直接在网上下载,滥竽充数,使得读书心得与读后感的质量不高,这种情况应该值得注意,更应该杜绝.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坚决反对这种现象,正本清源,创建浓郁的书香气息与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总体上来说,此次活动得到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活动目的、宗旨明确,效果良好,是一次成功的活动,虽然还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另外,此次活动也对以后其他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校会多举行这种有意义、有利于学生成才和发展、对同学有帮助的活动. 临澧县新安中学2015年12月点击数: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经典”的含义 ❖ 1.从字源上看: ❖ “经”:织物上纵向纱或线,后引申为“规范”、
“标准”等义。 “典”: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看,上面是册,下
面是大,和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或者是 “书在架上”。典的本义是重要的文献典籍。
❖ 2.比较权威的一些定义
❖ 《辞源》:典范的经书
❖《辞海》 :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 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 (意识形态性)
❖ 四、怎样读经典
❖ (一)一个基点:立足文本 ❖ 不可以随意解读,“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 ❖ (二)多种解读:没有唯一的解读 ❖ 在保证文本内在连贯性的前提下解读
❖ (三)研读结合:每看书必动笔 ❖ 摘抄——写读后感——读书报告——论文 ❖ (四)多次重读: ❖ 经典的意义在不断的重读中才会体现的更为充分
举止大方得体),需提交汇报PPT(图文并茂), 汇报照片,汇报视频(教室)。
1.内涵的丰富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品本身:涉及人类生活的一些重大思想和观 念,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 读者接受:读者的文化水平,看问题的角度、兴 趣爱好等。
返回
3.时空的跨越性 经典作品的“当代性”或“历史穿透性” 经典作品总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提出问题 的典型性和解答问题的普适性:提出人类精神 生活中的一些根本问题,或对这些问题的普适 性回答。
❖《现代汉语词典》 :权威的著作
❖国学大师南怀瑾 :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 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
❖卡尔维诺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你 初读那样带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 们初读也像是在重温的书 。
❖“经典”
❖ 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历史选择出的,经久 不衰的作品。
(二)“经典”的特征
三、为什么读经典
❖ (一)文学经典审美教育的价值 ❖ 文学经典的作用:审美超越与教育作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超越现实人生”)
❖ (二)文化传承的需要 ❖ 1.文化的存在与延续
人生百年,文化百世;生命是一种重复,文化 是一种累积 。 ❖ 2.个人文化身份的确认与民族凝聚力的维系
❖ (三)社会现实的需要 ❖ 信仰缺失与慰藉心灵、安顿灵魂 ❖ (四)提高个人素养的需要 ❖ 1.训练思维,锻炼表达能力 ❖ 2.修身养性、提升人格魅力
顶峰上的顶峰 ”。 ❖钱钟书 :由不被文学史提起到“钱学”
❖2.经典的形成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双 向互动的结果。 文本的原创性与阐释的独特性
二、经典阅读的现状
❖ (一)读经典的人越发少了(例证) ❖ 现在的问题是:青少年除了课本上有限的一点点经
典作品不得不读外,没多少时间读经典;中青年基 本上不读经典;老年人有些在读,但也为数甚少 ❖ (二)为什么读经典的人越发少了(原因)




·
| 走

进味

读 书

少 军
报典

读书报告
读书后的心得报告
读书:重读经典
报告:品味经典
▪ 什么是经典 ▪ 经典阅读的现状 ▪ 为什么读经典 ▪ 怎样读经典
格式
无固定格式,有参考模板
要求
不抄袭,有论有据
第一部分:重读经典
1
什么是经典
2
经典阅读的现状
3
为什么读经典
4
怎样读经典
一、什么是经典
❖ 3.河北经贸大学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要求全校同学必须 阅读包括《三国演义》、《史记》等在内的文史哲名著。 读书不合格者不能毕业。此令一出,众学子一片哗然,非 议四起。一位学生更为直率地问道,读《三国演义》能帮 我们找到就业的饭碗吗?在这些当代大学生的心目中,外 语、计算机和经济类书籍以及传授青年各种处世技巧、成 功经验的书籍,才是他们的“必修课”
返回
1.《光明日报》上有一篇题为“读过四大名著的仅为5 % ,当代大学生人文 素质堪忧的报道”,说的是一个课题组对某重点大学86 名学生进行随机 采访,结果发现只有4 人完整地读过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其比例仅为受访 学生的5 % ,而且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在大学期间读一些经典名著的想 法。前些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曾经对1000 多名大中学生发出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85 %的大中学生不读文学名著。
❖ (一)读书报告无固定格式
❖ 读书报告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 ❖ 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
很周详的比较…… ❖ 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 读书的时候要一边看一边写,有任何的想法都要及时把它
写下来,等书看完了再把自己的感受看一遍,会有意外的 收获。
❖ 整体要求加快,人心浮躁 2.各种娱乐方式的增多:电视,电影,网络等 3.人们用实用的标准评价文学经典,由此得出文学无
用论。 ……
返回
❖ 4.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 5.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 或论文
三、读书报告的要求
❖ 1.每人提交一份阅读书目(曾经阅读过的) ❖ 2.每人提交一份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不得抄
袭) ❖ 3.每组提交读书沙龙的照片和发言记录(图书馆)。 ❖ 4.读书汇报会: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语言生动形象、
❖ 1.内涵的丰富性
❖ 2.实质的创造性
❖ 也即是原创性,非重复,有所突破,可能是形式上 的突破,也可能是内容上的突破。
❖ 3.时空的跨越性
❖ 4.可读的无限性

经典的意义是不可能被穷尽的。
不断重读:不同人,不同时代阅读
❖(三)经典的形成
❖1.经典的形成是一种漫长的历史选择。
❖《红楼梦》 :由“淫书” 到“红学” ❖《春江花月夜》 :由少有人提起到“诗中的诗,
第二部分:品味经典
一、写读书报告的原因 二、读书报告的模板 三、读书报告的汇报要求
一、写读书报告的原因
❖ (一)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的获取与吸收:过目即忘 与浅阅读
❖ (二)读通、读懂一部经典作品,品味、吸收其精 华,内化为自己积累,较好的方式是:反复阅读— 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报告—进行读书汇报
二、读书报告的参考模板
返回
2.四川某报记者到该省两所高校进行读书情况调查时,询问大学生:“最 近在读什么文学名著?”不料得到的回答普遍是:“不,我几年都没有读 过了。”受访学生普遍表示自己很少读文学名著,包括中文专业在内的 学生也都与文学名著“少有接触”,顶多为应付考试,翻一翻相当于内 容介绍之类的简缩本罢了。大学生不读文学名著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 “对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对考试成绩没有影响”,而且也没时间 读,因为平时要读英语、计算机方面的教材,要考各种证书。一句话,读 文学名著“没有实际用处”。
❖ (二)参考模板
❖ 读书报告的内容要包括:
❖ 1.版本信息:出版社、出版年月、作者简介
❖ 2.内容概要:作品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故事走向等或是主要情节、论述要点等。
❖ 3.心得评论:对该作品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 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 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 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或进行经典语句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