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对血清铁蛋白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准确性的影响的探究

合集下载

肺癌预后指标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肺癌预后指标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肺癌预后指标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指标是评估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指标。

然而,肺癌预后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

本文将探讨影响肺癌预后指标的关键因素。

一、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肺癌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越大,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越低。

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免疫力下降,难以承受治疗的副作用等原因所致。

此外,女性患者的生存率通常比男性患者高,这可能与女性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激素水平有关。

二、病理类型和分期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也是影响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通常比小细胞肺癌高。

此外,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非常重要。

三、治疗方式治疗方式也是影响肺癌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生存率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手术切除可以彻底清除肿瘤,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放疗和化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但副作用较大。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式,可以针对肿瘤的分子特征和免疫系统进行精准治疗,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四、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肺癌预后指标。

例如,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存率产生影响。

此外,吸烟、饮酒、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肺癌预后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

因此,在肺癌的治疗和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

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

局 部 晚期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 S L 是 指 已有 纵 隔 淋 巴 结 N C C)
以 9 %等剂 量 曲线包 绕 P V。根据 D H 评 价确 定治 疗计 0 r r V
转移 ( 2 或侵犯纵隔重要 结构 ( 4 或 有锁骨上淋 巴结 转移 N) T) ( 3 的肺癌 。按照肺癌 9 N) 7国际分期 , 局部 晚期 非小细 胞肺 癌为 Ⅲa Ⅲb之肺癌。从治疗学 的观点看 , 或 局部晚期 N C C S L
所有病例 分别 在 治疗 结束 后 3个 月 , 月 , 月 , 6个 9个 1
年,. 15年 , , 2年 3年进行 随访复查 , 随访 内容 包括 癌胚抗原
( E 测定 , C A) 血清铁蛋 白( r 测定 , r) 胸部 C , T 腹部及 双锁骨 上 区彩超 , 部分 行 E T及脑 c C T检查 。观察 指标 为有效 率 , 123年生存率 , .. 中位生存期 。
10 2
临床肺科 杂志
20 09年 1月 第 1 4卷第 1期
不 能切 除的局 部 晚期非小 细胞 肺癌 同步 放化 疗疗 效观 察
满莉
【 摘要】 目的 分析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 和化疗 同步治疗 的结果 。方法 对于 l2 O 例无法切 除的局部
有效率 7 .% ,. . 生存 率分别 为 4 % ,24 ,0 6 , 16 12 3年 8 3 . % 2 . % 中位生存期 1. 06~
同期 放 化疗 的结 果 , 析 其 疗 效及 副反 应 。 分
材 料 和 方 法

同期 放化疗期 间均不 同程度 的应用 G C F支持及相应 .S 的对症治疗 , 所有病例放疗期间均行 1 2周期化疗。 ~

血检报告看男女

血检报告看男女

血检报告看男女引言血液检查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体检方案。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客观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不同性别的血检报告会有一些差异,其中的变化可能与性别特征、生理周期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对男女血检报告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不同性别在血液指标上的差异。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血常规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女性具有较低的红细胞计数。

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她们会在经期失血,造成红细胞减少。

此外,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会对红细胞生产产生影响。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

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较男性低。

主要原因同样是女性的月经失血和较高的雌激素水平。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中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指标。

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女性的白细胞计数较男性略高。

然而,这种差异并非常态,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肝功能检测谷丙转氨酶(ALT)ALT是一种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

男性和女性在这个指标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然而,在某些肝脏疾病中,男性和女性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评估肝胆功能的指标。

女性的总胆红素浓度通常会稍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在排卵期和孕妇期间的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肾功能检测肌酐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比而言,男性的肌酐水平通常较高。

这与男性的肌肉质量普遍较大有关。

血尿酸血尿酸是验证人体嘌呤代谢的重要指标。

男性通常比女性有更高的血尿酸水平。

这与男性更容易患上痛风相关。

血脂检测总胆固醇总胆固醇是评估血脂水平的重要指标。

女性通常较男性有较高的总胆固醇水平。

这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水平有关。

血糖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评估糖尿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男性的空腹血糖水平通常较高。

这与男性患上糖尿病的风险稍高有关。

结论男女在血液指标上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性别特征以及生理周期等因素有关。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最新:铁死亡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

最新:铁死亡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

最新:铁死亡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摘要铁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呈铁依赖性,以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堆积过多为特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领域已经发现铁死亡的存在。

铁死亡与许多肺部疾病相关,如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纤维化等。

随着铁死亡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不断增加及深入,铁死亡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也得到极大关注。

本文就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与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的终点,传统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有非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程序性细胞死亡。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自噬、铁死亡等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被不断发现。

其中,铁死亡是在铁离子过饱和的条件下,使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累积从而引起细胞的死亡。

近年研究发现,铁死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神经系统病变、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脓毒血症等。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调节细胞死亡形式,可能在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中,铁死亡已被发现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对肺癌的治疗产生协同作用。

随后多篇文献报道,铁死亡与各种肺部疾病具有相关性,这为各种肺部疾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1 铁死亡的发现2003年,Dolma等在筛选各种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过程中,发现化合物erastin可以使RAS突变的肿瘤细胞以不同于传统细胞死亡方式的形式死亡[1]。

2008年,Stockwell等发现2种新的化合物RSL3、RSL5与erastin具有相同的作用[2]。

2012年,Dixon等[3]定义了这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并将其命名为铁死亡。

一旦发生铁死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为特征性的线粒体萎缩、线粒体脊减少甚至消失、细胞核形态正常,但缺乏染色质凝集;电镜下观察到胞内线粒体变小、膜密度增高[4]。

由此发现,铁死亡不仅在细胞形态上不同于细胞凋亡、自噬、坏死等其他形式的细胞死亡,而且在发生机制上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发生铁死亡的细胞质中存在铁代谢异常、脂质过氧化物增多等特征,并可被铁螯合剂所抑制[2]。

评估细胞游离dna,血清铁蛋白(s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

评估细胞游离dna,血清铁蛋白(s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

评估细胞游离dna,血清铁蛋白(s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摘要】目的:评估游离DNA(Cell free DNA ,cf DNA),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enolase,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

方法:选取沂源县某医院检验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入的符合肺癌标准的检测者100人作为研究组(LC),随机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

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的肿瘤检测标志物SF,NSE以及cf DNA表达水平,并通过不同对数据的分析判断出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于非小细胞型肺癌的诊断效果。

结果:通过对200例入选者的数据分析发现,对照组健康人群的肺癌标志物SF,NSE以及cf DNA都极显著低于研究组(P<0.001),结论:联合SF,NSF和cf DNA联合诊断确诊率最高,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最低,可以提前发现肺癌并进行治疗,缓解恶化,延长生命。

而在单项检测中发现,cf DNA的误诊率最低,可以酌情采用。

而SF和NSE误诊率都较高,应避免该两项指标的单独检测判断。

关键词:血浆循环游离DNA 血清铁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肺癌诊断1 引言中国目前是癌症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约占全世界的23.7%。

而肺癌又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死亡率,发病率遥遥领先于其他癌症。

但是因为早期无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都在晚期才发现,此时癌症已发生了转移,预后不良,生存率极低,仅有15%(5年)。

肺癌的检测因为有明显的组织异质性,所以目前主要有影像学检测,生理生化等免疫学检测,穿刺活检等,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普及。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合成和分泌的活性物质。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一种无创检测手段,对肺癌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1]。

研究对 cf DNA 联合 SF 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根据 NSCLC 患者 cf DNA 及 SF 水平,确定晚期 NSCLC 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联合 cf DNA 及 SF 检测有利于对晚期 NSCLC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评估,以便于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治疗与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案。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肺癌至今还未发现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但是一些肿瘤标记物可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手段,在部分病人于治疗后可作为监视肿瘤状况的指标,用于随访以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有: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癌胚抗原(CEA)、Ca~50、Ca~125等。

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近年来发展甚快,包括癌基因、检癌基因等的检测,下表显示NSCLC和SCLC 中分子生物学异常的发生率。

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异常发生率项目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微卫星不稳定0%~35% 0%~22%Ras点突变<1% 15%~20%myc过度表达15%~30% 5%~10%p53 畸变0%~90% 0%~50%Rb失活0%~90% 15%~30%P16ink4a失活0%~10% 30%~70%PHIF失活0%~75% 50%~75%Bcl-2过度表达75%~95% 10%~35%端粒活性酶提高0%~100% 80%~85%常见的等位丢失3p,4p,4q,5q,8p,10q,13q,17p,22q3p,6q,8p,9p13p,17p,19q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和命名十分复杂,尚未统一,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分为蛋白质类、糖类、脂类、酶类、激素类、多胺类以及病毒类进行简述。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肿瘤甲胎蛋白肝细胞性肝癌、胚胎细胞癌癌胚抗原消化道恶性肿瘤β2微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系统肿瘤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铁蛋白白血病、小儿畸胎瘤胰胚胎抗原胰腺癌血清蛋白肝癌、多发性骨髓瘤M 蛋白骨髓瘤、淋巴瘤细胞角蛋白19片段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肝癌特异性蛋白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癌胚抗原癌胚抗原(CEA)由Gold和Freedman于1965年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是一种分子量约为200 000的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其中45%为蛋白质。

胎儿胃肠道及某些组织细胞具有合成CEA的能力,通常在妊娠期的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中含量已很低下。

血清铁蛋白及其他四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铁蛋白及其他四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F ,CEA,C YF RA2 1 -1 ,NS E,C A 1 2 5 w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c o mp a r e d t h e t wo
年 9月 我 院就 诊 并 经 I 临床 病 理 或组 织 学 检 查证 实 的肺 癌 患者 1 1 5 例, 作 为 观 察组 , 选 择 同 期正 常 体检 者 8 2
例为对照组 。观察血清铁蛋 白及其他四种肿瘤标志物单一及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 结果 观察组患 者的 S F 、 C E A 、 C Y F R A 2 1 — 1 、 N S E 、 C A 1 2 5 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显著( P< 0 . 0 5 o小细胞肺癌 中 s F 及N S E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o鳞状细胞癌 C Y F R A 2 1 — 1 显著高于小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s e r u m f e r r i t i n a n d o t h e r f o u r k i n d s o f v a l u e o f d e t e c t i o n o f t u m o r m a r k e r s i n
t um o r ma r ke r s i n d i a g n os i s o f l u ng c a nc e r
DU Ha i l i ng De p a r t me n t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 P e i x i a n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 P e i x i a n 2 2 1 6 0 0 , Ch i n a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秦晓松,田应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61)[关键词]肺癌;预后;遗传[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5098(2006)18 3310 02目前肺癌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许多地区其发病率、死亡率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肺癌患者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 C)。

加强预后因素研究对于实施治疗计划尤为重要。

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传统的T N M分期在肺癌的预后和分期中起到很大作用,但也有较大局限。

我们已清楚地发现,肿瘤的大小(直径<3.0cm和>3.0cm)与生存时间有明显的关系,但在直径< 3.0cm的肿瘤中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目前尚无定论。

一般来说,肿瘤越小,越有可能为早期病变,越有可能获得治愈,但是,病变在1cm的肿瘤也会出现转移,因此单从某一个方面考虑肿瘤的预后是不完备的,不能代表所有的肿瘤患者。

这就要求从多个方面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本文就目前临床研究较为成熟的几个方面对于肺癌预后分析做一简要综述。

1 一般预后因素通常肺癌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是现在40岁以下年龄的肺癌也日见增多。

有作者对60岁以上和40岁以下肺癌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与60岁以上年龄组比较,40岁以下年龄组肺癌患者肺腺癌明显多,小细胞肺癌多,这组患者从出现症状至确诊约间隔5个月,尚不清楚为什么40岁以下肺癌患者误诊率高,可能是年轻人虽然有时持续出现肺部症状或有不正常的胸部X线表现,但也常想不到癌症的存在,因此延误治疗[1]。

日本学者加藤治文等对女性肺癌特性进行研究,与男性相比,女性腺癌比例高为其特征。

统计资料表明,在研究的所有女性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7个月,5a生存率为23.60%,而所有男性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和5a生存率则分别为12.1个月和22.1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由此,女性肺癌预后可能较男性会更差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1 / g , 最高的? 2 3 . 1 p g / I ; 男性N S C L C 血 清 铁蛋白 浓 度最低的%・ 3 p g / 1 , 最高的1 0 0 0 . o wl ; 女性N S C I £血清铁蛋白浓度最低的
4 9 . O wl , 最 高的3 7的 7 4 . 1 p , g / 1 , 最高的7 2 3 . 1 W 盯 1 ; 女性对照组血清铁蛋白 浓 度最低的 4 1 . 4 p 4 A , 最 高的1 8 2 . 9 p , g / 1 。 病 例 组和 对 照 组的 血清 铁蛋白 浓 度
结 果
人选的N S C L C 病例中, 年龄最小的3 5 岁, 最大的7 2 岁, 平均 5 6 1 1 0 岁。男性2 5 例, 女性? 例, 两性比3 . 6 ; 1 。人选的对照病 例中, 年鹅最小的3 2 岁, 最大的7 4 岁, 平均5 6 1 1 3 岁。男性 2 5 例, 女性7 例, 两性比3 . 6 ; 1 。病例组血清铁蛋白浓度最低的4 9 . O p , g / 1 , 最高的1 0 0 0 . O p , g / 1 ; 对照组血清铁蛋白浓度最低的4 1 . t
”种 偏 僻可 能 影 响 诊 断 试 验 的 灵 ”和 特 异 库 知s ”白 浓度随性别、 年龄、 健康状况等变化, 以往研究大多仅注重于不同
疾病状态下血清铁蛋白 浓度的变化, 在报告血清铁蛋白 诊断价值 时, 忽略了 性别等因 素的影响, 因而 不能全面 反映血清铁蛋白 的诊 断价值。本研究将探讨性别对血清铁蛋白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准确
中文摘要 前 言
S c h m i e d e b e r g 发现了 一种水溶性铁贮存蛋白, 1 9 3 7 年 定名为铁蛋白, 1 9 6 5 年R i c h t e r 等从恶性肿瘤细胞株中 分离出铁蛋白。 研究表明. 非小细胞肺癌( N S C L C ) 的肿心标志物 有许多, 包括痛胚抗原( C E A ) 、 组织多肤抗原( T P A ) 、 鳞庙细胞抗 原( S C C 一 A g ) 、 细胞角蛋白1 9 片段( C Y F E R 2 1 一 1 ) 、 铁蛋白 等。 理想的肿痛标志应具有如下特点: ( 1 辰 敏度高, 主要由 肿启细胞产 生, 并能稳定地在体液或细胞中检侧到; ( 2 ) 特异性强, 不应存在于 正常人或良 性疾病中; ③在恶性肿启发展过程中早期及中晚期持 续存在, 从而能用于肿瘤的筛选; ( 4 ) 在血、 尿等体液中的浓度能反 映肿瘤的大小, 且在肿启处于临床前期也能检侧到; ( 5 ) 5化疗疗效 及预后密切相关。 但对于早期肺瘩诊断, 没有一种标志物具有令 人满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回 顾文献, 发现各家报告血清铁蛋白 ( S F ) 诊断N S C L C 的 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较大。 原因可能是多方 面的, 某些因素包括临界值的选择、 观察者和实验方法的差异、 以
4 6 . 3 W g 4 ( P > 0 . 0 5 ) 。当灵敏度取%%和7 2 %时, S F 诊断全部
N S C L C 的特异度、 约登指数分别为4 9 6 , 0 , 5 9 9 6 , 0 . 3 1 1 S F 诊断男 性N S C L C的特异度、 约登指数分别为2 4 9 6 , 0 . 2 0 , 6 8 9 6 , 0 . 4 0 . S F 诊断全部 N S C L C的R O C曲线下面积为0 . 7 0 2 , 9 5 % 可信区间( 0 . 5 7 2 , 0 . 8 3 2 ) ; S F 诊断男性 N S C L C的 R O C曲线下面积为0 . 7 3 8 ,
均数 分 别为2 6 5 . 5 * 1 8 7 . 1 p , g / 1 , 1 7 7 . 0 t 1 4 2 . 1 WI ( P 二 0 . 0 4 ) ; 男
性病例 组和男性对照组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均数分别为 3 0 0 . 3 t
・2 ・
1 9 5 . 7 o , N 1 9 6 . 9 t 1 5 3 . W ( P = 0 . 0 3 ) ; 女性病例组和女性对 照组的血清铁蛋白 浓度均数分别为 1 6 9 . 6 t 1 0 5 . 2 N , & 4 , 1 0 6 . 1 t
其中, 慢性 支 气管炎5 例, 哮 喘3 例, 尘 肺6 例, 肺结核1 3 例, 尘 肺
合并肺结核5 例。除部分肺结核病人以 外, 其余均有长期病史, 肺 结核病人抗酸 杆菌均呈阳性。 排除肺部转移癌或伴有急性慢性肝 病者。 标本均取自 病人诊断之初, 且治疗之前, 肘静脉采血5 m 1 , 按说明书检测血清铁蛋白的方法进行操作, 检验人员不知道血液 标本的确切来源, 血清铁蛋白侧定采用磁固相法( B I C公司试剂 盒) 。 采用S P S S I O . 0 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两组血清铁蛋白 浓度均数比 较采用t 检验, 采用四格表法计算灵敏度、 特异度、 约 登指数, 绘制血清铁蛋白 诊断N S C L C的非参数 R O C曲线并计算 R O C曲 线下面积。
性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连续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2 0 0 0 年3 月9日 至2 0 0 0 年4 月1 0
日 收 治的非 小细 胞 肺瘤3 2 例, 所 有病例进行临 床检查、 C T 、 纤维
・1・
支气管镜检 查 并经病理学证实。 肺癌分期采用U I C C 1 9 9 7 年最新
修订的T N M分期标准, I 期肺痛4 例, I 期肺癌1 8 例, 1 9 期肺癌8 例, 1 V 期肺癌2 例。收集本溪钢铁总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同期收治 的 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尘肺、 肺结核、 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人3 2 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