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基于统计学习方法书)

合集下载

统计学习方法李航---第5章决策树

统计学习方法李航---第5章决策树

统计学习⽅法李航---第5章决策树第5章决策树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法。

本章主要讨论⽤于分类的决策树。

决策树模型呈树形结构,在分类问题中,表⽰基于特征对实例进⾏分类的过程。

它可以认为是if-then规则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定义在特征空间与类空间上的条件概率分布。

其主要优点是模型具有可读性,分类速度快。

学习时,利⽤训练数据,根据损失函数最⼩化的原则建⽴决策树模型。

预测时,对新的数据,利⽤决策树模型进⾏分类。

决策树学习通常包括3个步骤:特征选择、决策树的⽣成和决策树的修剪。

5.1 决策树模型与学习定义5.1 (决策树) :分类决策树模型是⼀种描述对实例进⾏分类的树形结构。

决策树由结点(node)和有向边(directed edge)组成。

结点有两种类型:内部结点(internal node )和叶结点(leaf node)。

内部结点表⽰⼀个特征或属性,叶结点表⽰⼀个类。

⽤决策树分类,从根结点开始,对实例的某⼀特征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实例分配到其⼦结点;这时,每⼀个⼦结点对应着该特征的⼀个取值。

如此递归地对实例进⾏测试并分配,直⾄达到叶结点。

最后将实例分到叶结点的类中。

图中圆和⽅框分别表⽰内部结点和叶结点.决策树与if-then规则可以将决策树看成⼀个if-then规则的集合,转换成if-then规则的过程:由决策树的根结点到叶结点的每⼀条路径构建⼀条规则;路径上内部结点的特征对应着规则的条件,⽽叶结点的类对应着规则的结论。

决策树的路径或其对应的if-then规则集合具有⼀个重要的性质:互斥并且完备,每⼀个实例都被⼀条路径或⼀条规则所覆盖,⽽且只被⼀条路径或⼀条规则所覆盖。

这⾥所谓覆盖是指实例的特征与路径上的特征⼀致或实例满⾜规则的条件。

决策树与条件概率分布决策树还表⽰给定特征条件下类的条件概率分布。

这⼀条件概率分布定义在特征空间的⼀个划分(partition)上,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单元(cell)或区域(region),并在每个单元定义⼀个类的概率分布就构成了⼀个条件概率分布。

决策树分析方法

决策树分析方法

客户流失的预测
总结词
采用决策树分析方法对客户流失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可能导致客户流失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客户 保持策略。
详细描述
通过对企业历史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一个客户流失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识别出那些 具有较高流失风险的客户,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如针对这些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优惠,加 强客户关系维护等。
集成学习方法
深度学习
将决策树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集成,如随机 森林、梯度提升等,可以提高预测性能和可 解释性。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改进决策树的训练和优化 过程,提高模型的表示能力和预测精度。
特征选择和表示学习
可解释性和透明度
发展更有效的特征选择和表示学习方法,以 更好地捕捉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和关系。
研究提高决策树可解释性的方法,如决策树 剪枝、可视化技术等,以满足用户对模型透 明度的需求。
决策树在回归问题中的应用
适用场景
决策树在回归问题中也有广泛应用,如预测房屋售价、股票价格等连续值。
实例
在预测房屋售价场景中,决策树可以通过对房屋属性进行划分,并赋予各个属性 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出房屋售价的预测值。
决策树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
适用场景
决策树可以应用于时间序列预测问题中,如股票价格、气候 预测等。
决策树的计算过程
数据准备
收集和准备需要分析的数据集 ,对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和 规范化等操作,使其符合决策
树算法的要求。
特征选择
选择与目标变量相关性较高的 特征作为节点,并计算每个特 征的信息增益、基尼指数等指 标,为决策树的建立提供依据

树的建立
根据选择出的特征,从根节点 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数据 集划分成若干个子集,然后为 每个子集生成新的分支,如此 递归地构建出整个决策树。

决策树

决策树

预修剪技术
预修剪的最直接的方法是事先指定决策树生长的最 大深度, 使决策树不能得到充分生长。 目前, 许多数据挖掘软件中都采用了这种解决方案, 设置了接受相应参数值的接口。但这种方法要求 用户对数据项的取值分布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并且 需对各种参数值进行反复尝试, 否则便无法给出一 个较为合理的最大树深度值。如果树深度过浅, 则 会过于限制决策树的生长, 使决策树的代表性过于 一般, 同样也无法实现对新数据的准确分类或预测。
决策树的修剪
决策树学习的常见问题(3)
处理缺少属性值的训练样例 处理不同代价的属性
决策树的优点
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 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可以处理连续和离散字段;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C4.5 对ID3 的另一大改进就是解决了训练数据中连续属性的处 理问题。而ID3算法能处理的对象属性只能是具有离散值的 数据。 C4.5中对连续属性的处理采用了一种二值离散的方法,具体 来说就是对某个连续属性A,找到一个最佳阈值T,根据A 的取值与阈值的比较结果,建立两个分支A<=T (左枝)和 A>=T (右枝),T为分割点。从而用一个二值离散属性A (只 有两种取值A<=T、A>=T)替代A,将问题又归为离散属性的 处理。这一方法既可以解决连续属性问题,又可以找到最 佳分割点,同时就解决了人工试验寻找最佳阈值的问题。
简介
决策树算法是建立在信息论的基础之上的 是应用最广的归纳推理算法之一 一种逼近离散值目标函数的方法 对噪声数据有很好的健壮性且能学习析取(命题 逻辑公式)表达式
信息系统
决策树把客观世界或对象世界抽象为一个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也称属性--------值系统。 一个信息系统S是一个四元组: S=(U, A, V, f)

简述决策树的原理

简述决策树的原理

简述决策树的原理
决策树是一种经常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监督学习方法。

决策树的原理是基于一系列的规则(即决策)来对数据进行分类或判断,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做决策的过程。

决策树算法的流程如下:
1. 选择一个特征作为根节点。

2. 根据该特征将数据分成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该特征下的一个取值。

3. 对于每个子集,递归地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到子集中的数据都属于同一类别或达到预定的条件停止分裂。

4. 构建的决策树可以看作是一棵由节点和边构成的树形结构,其中节点表示特征,边表示该特征对应的不同取值,整个过程可视为从根节点开始经过一系列判断逐步往下走,最终到达叶节点完成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数据集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特征和停止分裂的条件,以达到最优的分类效果。

决策树算法具有易于理解和解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也容易出现过拟合和泛化能力差的问题。

决策树算法及其应用

决策树算法及其应用

决策树算法及其应用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节点和分支来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

它模拟人类在做决策时的思维过程,通过学习训练数据集中的特征和标签之间的关系,构建一棵决策树,从而实现对未知数据的预测和分类。

一、决策树的基本原理决策树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特征空间的不断划分,将样本分配到不同的类别。

从根节点开始,根据特征的取值不断拆分子节点,直到满足某种终止条件,例如所有样本都属于同一类别,或者没有更多的特征可供划分。

在构建决策树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最优的分裂特征和分裂点,这取决于不同的决策树算法。

二、常见的决策树算法1. ID3算法ID3算法是最早提出的决策树算法之一,它使用信息增益作为特征选择的准则。

信息增益是指使用某个特征来划分样本后,目标变量的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

ID3算法适用于离散特征的分类问题,但对于连续特征无法直接处理。

2. C4.5算法C4.5算法是ID3算法的改进版本,它引入了信息增益比来解决ID3对取值较多特征有偏好的问题,并且支持处理连续特征。

C4.5算法在生成决策树的同时,可以将决策树剪枝,避免过拟合问题。

3. CART算法CART算法是一种既可以用于分类又可以用于回归的决策树算法。

它采用基尼指数作为特征选择的准则,基尼指数是指样本被错误分类的概率。

CART算法可以处理离散特征和连续特征,且生成的决策树是二叉树结构。

三、决策树的应用决策树算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金融行业在金融行业,决策树算法可以用于信用评估、风险预测等方面。

通过分析客户的个人信息和历史数据,可以构建一个决策树模型,用于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或者风险等级。

2. 医疗诊断决策树算法可以用于医疗诊断和疾病预测。

通过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可以构建一个决策树模型,帮助医生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3. 商品推荐在电商行业,决策树算法可以用于商品推荐。

决策树分析法2篇

决策树分析法2篇

决策树分析法2篇第一篇:决策树分析法简介决策树分析法是一种常经用的决策分析工具,其优势在于简单易懂、适用性广泛和可视化程度高。

在业务决策过程中,决策树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决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决策节点所带来的风险和机会。

本文将介绍决策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基本原理决策树分析法基于决策树模型,通过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节点和分支,最终确定最佳的决策路径。

在决策树模型中,节点代表一个决策点或者状态点,分支代表不同的决策或者状态转移,以及它们对应的概率或收益。

通过不断的向下分解,最终确定最佳的决策路径。

决策树分析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很好的解释决策过程,并将其可视化。

在制定企业战略、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等方面,决策树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种可能的决策路径,评估每个路径的优劣程度,并最终确定最佳决策方案。

二、应用场景决策树分析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决策情境。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行业竞争分析-通过分析消费者、竞争者和供应商等关键因素,制定最佳的市场进入战略和营销计划。

2. 投资决策分析- 通过分析各种投资选项和其风险收益特征等因素,确定最佳的投资组合和配置策略。

3. 产品设计优化-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技术特征和成本结构等因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分析员工绩效、培训需求和福利待遇等因素,制定最佳的人力资源战略和管理计划。

三、方法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决策树分析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定义问题和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分析的问题和目标,以及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

例如,投资决策需要考虑投资选项、风险水平和收益预期等因素。

2. 确定决策树结构- 根据问题和目标,设计决策树的结构,包括决策节点、随机节点和终止节点等。

其中,决策节点表示需要做出的决策,随机节点表示不确定的因素,终止节点表示达到目标的结束状态。

3. 确定概率或收益值- 对于每个节点和分支,需要确定其对应的概率或收益值。

决策树(DecisionTree)的理解及优缺点

决策树(DecisionTree)的理解及优缺点

决策树(DecisionTree)的理解及优缺点决策树的理解 决策树是⼀种机器学习的⽅法。

决策树的⽣成算法有ID3, C4.5和CART等。

决策树是⼀种树形结构,其中每个内部节点表⽰⼀个属性上的判断,每个分⽀代表⼀个判断结果的输出,最后每个叶节点代表⼀种分类结果。

决策树是⼀种⼗分常⽤的分类⽅法,需要监管学习(有教师的Supervised Learning),监管学习就是给出⼀堆样本,每个样本都有⼀组属性和⼀个分类结果,也就是分类结果已知,那么通过学习这些样本得到⼀个决策树,这个决策树能够对新的数据给出正确的分类。

这⾥通过⼀个简单的例⼦来说明决策树的构成思路:给出如下的⼀组数据,⼀共有⼗个样本(学⽣数量),每个样本有分数,出勤率,回答问题次数,作业提交率四个属性,最后判断这些学⽣是否是好学⽣。

最后⼀列给出了⼈⼯分类结果。

然后⽤这⼀组附带分类结果的样本可以训练出多种多样的决策树,这⾥为了简化过程,我们假设决策树为⼆叉树,且类似于下图: 通过学习上表的数据,可以设置A,B,C,D,E的具体值,⽽A,B,C,D,E则称为阈值。

当然也可以有和上图完全不同的树形,⽐如下图这种的:所以决策树的⽣成主要分以下两步,这两步通常通过学习已经知道分类结果的样本来实现。

1. 节点的分裂:⼀般当⼀个节点所代表的属性⽆法给出判断时,则选择将这⼀节点分成2个⼦节点(如不是⼆叉树的情况会分成n个⼦节点)2. 阈值的确定:选择适当的阈值使得分类错误率最⼩(Training Error)。

⽐较常⽤的决策树有ID3,C4.5和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的分类效果⼀般优于其他决策树。

下⾯介绍具体步骤。

ID3:由增熵(Entropy)原理来决定那个做⽗节点,那个节点需要分裂。

对于⼀组数据,熵越⼩说明分类结果越好。

熵定义如下:Entropy=- sum [p(x_i) * log2(P(x_i) ]其中p(x_i) 为x_i出现的概率。

决策树的发展历史

决策树的发展历史

决策树的发展历史1.引言1.1 概述决策树是一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领域。

它通过构建一颗树结构来模拟人类决策的过程,从而实现对未知数据的分类和预测。

决策树算法的思想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解释,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决策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工智能领域。

早期的决策树算法主要依赖于手工编写的规则和判据来进行决策,这种方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专家知识的启发式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据规模的增大,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决策树算法逐渐暴露出规则冲突、效率低下和难以处理复杂问题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决策树算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算法是ID3算法和C4.5算法,由机器学习领域的先驱Ross Quinlan提出。

这些算法通过信息熵和信息增益等概念,将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形式化为一个优化问题,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的决策树生成。

此外,这些算法还引入了剪枝操作和缺失值处理等技术,提高了决策树算法的鲁棒性和适用性。

随着机器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决策树算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扩展。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随机森林算法和梯度提升算法等集成学习方法的兴起,使得决策树在大规模数据和复杂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此外,基于决策树的深度学习模型如深度森林、决策树神经网络等也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决策树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随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进步,决策树算法有望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接下来的章节将对决策树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1.2文章结构本文的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介绍决策树作为一种重要的机器学习算法,其在数据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后,将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T算法
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分类回归树 1.生成树
回归树:用平方误差最小化准则 分类树:基尼指数(Gini index)最小化准则,进行特征选择 ps:
基尼指数Gini(D)表示集合D的不确定性,基尼指数Gini(D,A)表示经A=a分割 后集合D的不确定性。基尼指数值越大,样本集合不确定性就越大,因此不 同于之前选信息增益和信息增益比最大,此算法选基尼指数最小的特征
CART算法
剪枝: (2) 在剪枝得到的子树序列T0, T1, ... , Tn中通过交叉验证选取最优子树Ta 具体地,利用独立的验证数据集,测试子树序列T0, T1, ... , Tn中各棵子 树的平方误差或基尼指数。平方误差或基尼指数最小的决策树被认为是 最优的决策树。在子树序列中,每棵子树T0, T1, ... , Tn都对应于一个参 数a0, a1, ... , an。所以,当
设有随机变量(X,Y),其联合概率分布为:
熵:表示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度量 条件熵:H(Y|X)表示在已知随机变量X的条件下随机变量Y的不确定性, 定义为X给定条件下Y的条件概率分布的嫡对X的数学期望
学习步骤一:特征的选择
当嫡和条件嫡中的概率由数据估计(特别是极大似然估计)得到时,所对应 的嫡与条件嫡分别称为经验熵和经验条件嫡
学习步骤一:特征的选择
信息增益:
g(D,A):特征A对训练数据集D的信息增益 H(D):集合D的经验嫡 H(D|A):特征A给定条件下D的经验条件嫡
改进:信息增益值的大小是相对于训练数据集而言的,并没有绝对
意义。在分类问题困难时,也就是说在训练数据集的经验嫡大的时候, 信息增益值会偏大,反之,信息增益值会偏小。
内部节点:特征和属性
路径互斥且完备
叶节点:类
可以认为是if-then规则的集合。由决策树的根结 点到叶结点的每一条路径构建一条规则;路径上内 部结点的特征对应着规则的条件,而叶结点的类 对应着规则的结论。
决策树:条件概率分布
决策树还表示给定特征条件下类的条件概率分布
此处条件概率分布:定义在特征空间的一个划分(partition) 上,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单元(cell)或区域 (region),并在每个单元定义一个类的概率分布就构成了 一个条件概率分布。
最优子树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确定时,对应的ak也确定了,即得到最优决策树Ta。
决策树的生成算法容易构建过于复杂的决策树,可能只是对已 知数据很好分类,对未知数据分类效果不清楚,产生过拟合
在决策树学习中将已生成的树进行简化的过程称为剪枝。具体 地,剪枝从下而上,从已生成的树上裁掉一些子树或叶结点, 并将其根结点或父结点作为新的叶结点,从而简化分类树模型. 此处介绍一种简单的算法实现:极小化决策树整体的损失函数 (loss fimction)或代价函数( cost function)。 损失函数(loss fimction):对于单个训练样本的误差 代价函数( cost function):对于整个训练集,所有样本误差总和 的平均
学习步骤
• 特征的选择
• 决策树的生成:递归地选择最优特征,并根据该特征对训练数据进行分 割,使得对各个子数据集有一个最好的分类的过程。
• 剪枝:利用损失函数最小原则进行剪枝=用正则化的极大似然估计进行 模型选择
学习步骤一:特征的选择
如果特征数量很多,在决策树学习开始时对特征进行选择, 只留下对训练数据有足够分类能力的特征 选择的原则:信息增益或者信息增益比
学习步骤三:剪枝
设树T的叶结点个数为|T|, t是树T的叶结点,该叶结点有Nt个样本点,其中k类 的样本点有Ntk个,k=1,2,...,K,Ht(T)为叶结点t上的经验嫡,
决策树的损失函数: C(T):模型对训练数据的预测误差,即模型与训练数据的拟合程度 |T|:模型复杂度 正则化参数a>=0控制两者之间的影响。
决策树
决策树
•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 决策树模型呈树形结构,在分类问题中,表示基于特征 对实例进行分类的过程。
• 可以认为是if-then规则的集合。 • 可以认为是定义在特征空间与类空间上的条件概率分布。
决策树模型:if-then规则
树:由节点和有向边组成
极大似然估计,只是一种概率论在统计学的应用,它是参数估计的方法 之一。说的是已知某个随机样本满足某种概率分布,但是其中具体的参 数不清楚,参数估计就是通过若干次试验,观察其结果,利用结果推出 参数的大概值。极大似然估计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上:已知某个参数能 使这个样本出现的概率最大,我们当然不会再去选择其他小概率的样本, 所以干脆就把这个参数作为估计的真实值。
决策树:条件概率分布
学习目的
• 从训练数据集中归纳出一组分类规则。可能有多个,可 能没有。需要的是一个与训练数据矛盾较小的决策树, 同时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
• 从训练数据集估计条件概率模型。基于特征空间划分的 类的条件概率模型有无穷多个。我们选择的条件概率模 型应该不仅对训练数据有很好的拟合,而且对未知数据 有很好的预测。
信息增益比:
学习步骤二:决策树的生成
ID3算法:基于信息增益选择特征
C4.5算法:基于信息增益比选择特征
(C4.5并不一个算法,而是一组算法—C4.5,非剪枝C4.5和C4.5规则)
1.特征的选择,计算信息增
ID3算法例子:
益,并选择结果最大时所 对应的特征
ID3算法例子:
2.树的生成
学习步骤三:剪枝
2.剪枝
CART算法
剪枝: (1) 剪枝。形成一个子树序列 在剪枝过程中,计算子树的损失函数: 可以用递归的方法对树进行剪枝,将a从小增大,a0<a1<...<an<+无穷,产生一系 列的区间[ai,ai+1),i =0,1,...,n;剪枝得到的子树序列对应着区间[ai,ai+1),i =0,1,...,n的最优子树序列{T0, T1, ... , Tn},序列中的子树是嵌套的。 对T0中每一内部结点t,计算 表示剪枝后整体损失函数减少的程度,在T0中剪去g(t)最小的Tt,将得到的子树作 为T1,同时将最小的g(t)设为a1,T1为区间[a1,a2)的最优子树。如此剪枝下去, 直至得到根结点。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增加a的值,产生新的区间。
剪枝实质上是当a确定时,选择损失函数最小的模型,即 损失函数最小的子树。此时,损失函数正好表示了对模型 的复杂度和训练数据的拟合两者的平衡。
学习步骤三:剪枝
决策树生成只考虑了通过提高信息增益(或信息增益比)对 训练数据进行更好的拟合,学习局部的模型; 决策树剪枝通过优化损失函数还考虑了减小模型复杂度, 学习整体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