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展示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意图

合集下载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

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4.通过学习《伯牙绝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伯牙绝弦》故事情节、音乐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难点:音乐欣赏的引导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播放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共同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古琴》、《筝》等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方法。

2.学习:(1)师生共同阅读《伯牙绝弦》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t- 《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是什么?\t- 伯牙和子期为什么成为了好朋友?\t- 伯牙弹琴的时候,为什么子期也能听到声音?(2)播放《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聆听完毕后,师生共同讨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3.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来表演《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并配上适当的音乐。

(2)学生可以自行编写故事剧本,或者基于已有的剧本进行改编。

(3)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进行小组间的欣赏和讨论。

4.展示和总结:(1)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看和欣赏,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和讨论。

(2)师生共同总结《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音乐表达的情感,并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伯牙绝弦》中的友谊和美好情感。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伯牙绝弦》中的道理和寓意,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既能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音乐表达的情感,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伯牙绝弦(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方法:谈话导入以读促悟教学准备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引导学生说词。

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三、读懂课文内容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表面的。

《伯牙绝弦》的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的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觅”的道理,懂得珍惜身边的知音。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及其道理。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伯牙绝弦》故事深层道理的理解。

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知音”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资料,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交流。

5. 知识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知音难觅”的现实意义。

(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音和珍惜友情的故事。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故事道理和情感体验。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2)学生抄写并背诵课文。

(3)学生写一篇关于“知音难觅”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意图特级教师展示课 (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意图特级教师展示课 (2)

特级教师展示课25伯牙绝弦教案马江山监利县外国语学校25伯牙绝弦教案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25课,请一位同学读课题,最后一个字怎么读?谁再读?大家一起读。

(设计意图:“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对学情的预知,因为“弦”字音很难读准,必须强化。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古文。

我们先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因为是古文,再加一条:根据提示读出恰当停顿,按自己的语速去读,读好了就坐正。

多媒体出示(设计意图:“老套的初读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课课落实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意识与能力。

)2、检查读书(1) 谁读第一句。

预设:口齿清楚、声音响亮!(2)谁读第二三句?预设:哉和“兮”老师用红色标示强调,都是语气词,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听老师读自由练读。

谁再来读。

(3)谁读第四句。

预设:有一处重音强调要读好--------“必”得之(4)谁读最后一句。

预设:要读好”谓/世/”这里的连续性,语气停顿。

3、就这样,语速放慢,适当停顿。

我们齐读。

读的有点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读越好的请举手。

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第一句预设看是评价语,实际是读书基本要求。

以此为“榜样”,学生知道该怎样努力达到要求。

后几句的预设,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数。

教师的主导如何体现?此处留有点拨的可能。

若学生达到,教师不需赘言;若学生达不到,教师则进行精当的点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教师要在备课时进行这样的预设。

)三、说说课文大意。

1、课文读得有点基础了,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文下方注释,联系上下文,自己去试说每句话的意思了。

(设计意图:学生先学。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能力从何而来?不是教师教出来,学生要有踏踏实实的自学过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巡视不是无所事事,是快速把握当下学情,班级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学力如何?进度效率如何?难点在何处?通过巡视实现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1.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 教学难点(1)理解“知音”的含义。

(2)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1.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1.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从而引出课文《伯牙绝弦》。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研读课文,理解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4)朗读体会,感悟情感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特别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情感。

(5)巩固拓展,提升认知讨论“知音”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在朗读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高。

2.2 教学亮点(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课堂活力。

2.3 改进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明白。

(2)在朗读教学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3.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伯牙绝弦》省级优秀教学设计3篇

《伯牙绝弦》省级优秀教学设计3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篇5【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的。

【教学背景分析】“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子期,相知相惜的情谊,自古便广为流传。

该篇选入小学教材,不仅要让孩子继续接触和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会借助工具理解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感知人与人之间的通过艺术形式所建立起来的相知、相惜的情谊,这样内涵就更加深远了。

我在教学时,重点抓住相知时所喜,相别时所哀,来体会相知的情谊的。

并在学习中充分表达学生内心所感,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即在学生情感萌发之时,在“读中写在读中感在读中悟”,以求达到情感共鸣。

【本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背诵),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1、借助字典和页下注释理解全文大意,并能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感悟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洁友情,并动笔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1、古筝曲《高山流水》。

2、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杨氏之子》,还记得吗?谁来起头,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相信这一课已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文言文,我们已经接触过了,文言文是我们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民族所独有的,它不仅语言精练,而且寓意深远,是值得我们同学深入理解和研究的。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

2、出示课题:伯牙绝弦(强调“弦”读xīán,不能读xuán。

)3、师:现在,我们就跨越时空,来到春秋时代,来倾听这个美丽的传说。

二、总结学法,自主学习1、师: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都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回想一下,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和同学研究,实在弄不明白再问老师。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伯牙绝弦》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3)学习成语“高山流水”,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处。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学习成语“高山流水”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伯牙和钟子期具有怎样的品质?(2)全班交流: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特点。

4.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

(2)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背《伯牙绝弦》。

(2)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深入探讨(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伯牙或钟子期),表演课文情节。

(2)全班评价,教师指导。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珍惜友谊?(2)学生交流心得,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2. 运用成语“高山流水”写一个句子。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情节及寓意。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绝弦”的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故事情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知音的珍视,增强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领悟“知音难觅”的道理,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

成语“绝弦”的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描绘的古代音乐、友谊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联系实际生活。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伯牙绝弦》原文及其注释。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料。

分角色朗读的录音或视频。

3.2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音乐的世界。

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伯牙绝弦》原文,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

4.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强调故事中的重要细节。

教师讲解成语“绝弦”的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4.4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伯牙绝弦》,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复述《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并谈谈自己对“知音难觅”这一主题的理解。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古代音乐的相关知识,下一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故事情节:伯牙绝弦钟子期听懂成语:“绝弦”指伯牙毁琴绝弦,表示失去知音的悲痛。

引申为失去兴趣或动力。

主题:知音难觅朋友间的默契与理解。

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共鸣。

六、教学反思6.1 课堂效果回顾课堂上的学生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生能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懂得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故事内涵。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对他人更加关爱。

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道理,懂得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人物心理,感受友谊的珍贵。

学生能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含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相关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学生可以边读边做笔记,记录关键词语和自己的想法。

三、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故事情节,探讨人物心理。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讲解重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确保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五、情感升华(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珍惜身边的人,如何面对挫折。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难觅珍惜友谊面对挫折乐观坚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知音难求,珍惜身边的知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深入领会《伯牙绝弦》中所表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伯牙绝弦》的故事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伯牙绝弦》的故事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3.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绝弦”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组讨论:讨论《伯牙绝弦》中所表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知音好友,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知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质疑“绝弦”1、出示课题:伯牙绝弦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吗?3、现在你脑中冒出的问题是什么?(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却为何断绝琴弦呢?)二、反复读课文,读出韵味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评价: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读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参考书中的注释或者词语手册再去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读懂了?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善是什么意思?文中还有两个善字,你能猜出什么意思吗?3、从课文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感叹地说:“真妙啊!就像宽广的江河在我心里流过。

”)(2)你从这句话中还能读出什么?理解他们的心意相通。

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的弹奏水平很高?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板书500字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板书500字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板书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牙与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伯牙绝弦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2.理解伯牙绝弦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友谊: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心中的友谊,分享友谊的美好故事。

2.导入课文:介绍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友谊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伯牙绝弦的原因,分析伯牙的心情变化。

(四)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伯牙绝弦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伯牙绝弦的原因。

2.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

(二)教案设计1.教师展示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关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一起探讨教案设计的合理性。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按照教案设计进行课堂实践。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实践中的错误,鼓励创新。

(四)成果展示1.各组展示实践成果,分享教学经验。

五、板书设计伯牙绝弦1.生字词:伯牙、子期、绝弦、摔琴、知音2.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情感变化:友谊→失望→绝望4.文化内涵:知音难求、高山流水六、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伯牙绝弦背后的文化内涵。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牙与子期的友谊之美。

同时,通过教案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伯牙绝弦的故事,那么请问,什么是‘知音’?”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伯牙为什么选择绝弦?这个决定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情感?”(二)教案设计1.教师展示教案设计,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教案中,哪个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伯牙的心情?”(三)课堂实践1.教师分配角色,并指导:“请扮演伯牙的同学注意,你的情感应该从激动变为失落,再到绝望,如何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这种变化?”2.学生实践时,教师观察并指导:“嗯,你的表情很到位,但是台词可以再丰富一些,更深入地体现伯牙的心情。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古代文人的音乐审美观。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主要学习《伯牙绝弦》的故事,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情节,理解“知音难觅”的主题。

2.2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提供相关的文学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故事,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音难觅”的主题,学会珍惜友谊。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故事中的情节,理解“知音难觅”的主题。

4.3 课堂讲解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音难觅”的主题。

4.4 课堂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5 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资料,进一步加深对《伯牙绝弦》的理解。

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知音难觅”的理解和体会。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对于《伯牙绝弦》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6.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对于《伯牙绝弦》的理解和体会,互相学习和借鉴。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材解读
4学生交流读 。 .
【 设计意 图】 要悟文 , 读在先 。尤 其是 文言文, 要给 学
生充 分读 的空 间, 力求通过 朗读激发 学生 阅读 文言文 的
兴趣。教 师再 激情范读 , 点燃 学生阅读文 言文的热情。 】
( ) 读 课 文 , 悟 文 本 三 再 感
1 . 齐读课 文。 2故事 中的主人公 是谁? .
吧。 指生读 ) (
3伯牙 弹琴 时 , . 心里为 什么 常怀高 山和流水 呢 ?联
系课前谈 到的“ 智者 乐水 , 仁者乐 山” 说说你的理解 。
3师 : 千 多年 前 孔子 就说 过 : 智者 乐水 , 者 乐 . 两 “ 仁
山。 ( ” 板书后 学生齐读 ) 就是文 言 , 这样 的语 言写 成 这 用

感 功能 , 让教 师 的教 育行 为 真正 内
思相 同吗?

教 学 目标
1 . 读通读 懂课 文 , 禾 源中 心小学 郭 天生 江 西遂 川 有 感情 地朗读和背诵 。 县 2能根 据注 释和课 外资 料理解 词 句意思 , . 能用 自已
的话讲讲 这个故事 。
3积 累中华经典诗文 , 受朋友间真挚 的友情 。 . 感
奏和韵 味。
子期不幸去世 的噩耗 。出示最后一 句话 , 学生读 。 师 : 时 , 牙又是 怎样 的心 情 呢?再也 没 : 这 伯
21 1 02 9
P i w S h 0 e c i e e mh r ma c o I e h n R s a T g
小学袁学研完
二 、教学重点 、 难点
6请你 们借 助注释 , 着读 懂每句 话的 意思 。然 后 . 试 想一想 , 哪些地方能看出两个人一个善鼓 , 一个善听。 学 ( 生读 、 , 画 作批注 。 ) 7 流反馈 , . 交 教师点拨 。

《伯牙绝弦》教案特级教师施广胜

《伯牙绝弦》教案特级教师施广胜

《伯牙绝弦》教案-特级教师施广胜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选自《吕氏春秋》。

故事主要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以及伯牙因为钟子期的离世而绝弦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音”理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音乐家的故事,感受知音难觅的珍贵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知音”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珍惜友谊,体会知音难觅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感受伯牙绝弦故事中的“知音”情感。

四、教学难点1. 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故事中的珍贵友谊。

2. 学会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知音?为什么伯牙会因为钟子期的离世而绝弦?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钟子期的音乐成就。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故事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音”难觅的珍贵情感。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伯牙绝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分析

伯牙绝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分析

本篇文章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实施过程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伯牙绝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伯牙绝弦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音乐内涵和艺术价值;学习和掌握古琴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演奏和欣赏伯牙绝弦的古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自我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让学生们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观。

3、情感目标:通过古琴音乐的表演和艺术欣赏,让学生们领略到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琴对人们情感的渲染和激发。

二、教学内容1、历史与文化:通过介绍伯牙和子期的传说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们了解伯牙和子期的音乐交流和师生情谊,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2、古琴演奏技巧:通过教学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们学习古琴演奏的基本要领和演奏技巧,理解琴韵、音律和音乐节奏的关系。

3、伯牙绝弦:通过演奏和欣赏伯牙绝弦的曲目,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伯牙绝弦的艺术表现方式和音乐表达内涵,丰富自己的音乐素材和文化知识储备。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古代音乐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知。

2、演示法:老师通过演示古琴弹奏技巧和音乐表演技巧,让学生们了解古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技巧特点,引导学生们学习和模仿。

3、练习法:老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意念,通过练习古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

4、欣赏法:通过播放和引导学生们欣赏伯牙绝弦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古琴音乐的美妙和深刻内涵,丰富学生的音乐素材和华夏文化。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评比、自我评价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评价标准:以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还包括学生的情感表达、思维素质、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3、评价目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自信心,让学生们具有终身学习和终身创新的能力和素质。

《伯牙绝弦》一等奖说课稿含设计意图(定稿)

《伯牙绝弦》一等奖说课稿含设计意图(定稿)

2017—2018学年度之杨若古兰创作第一学期说课角逐说课稿参赛黉舍:园林小学参赛老师:荐月岚参赛年级组:六年级组《伯牙绝弦》说课稿一、说教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分歧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白话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恰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谊的尺度,是东方文明的瑰宝.古人云:“士为良知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恰是一种真良知的境界,这也恰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二、说设计理念白话文是一种传承故国残暴文明的载体.本设计借助白话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点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重视积累的计谋,采取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先生去读去思考去汲取,力图让先生体验到进修古文的乐趣.三、说学情:进修本文是先生第二次接触白话文,进修本文首先要指点先生把文章读准确、流利,特别留意停顿要恰当.先生读通顺后根据正文、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能了解词句大意,老师重点指点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彼此理解和观赏的竭诚友谊..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尺度的请求,结合本单元的练习重点及先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引诱先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引诱先生借助注解读通读懂白话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竭诚的友谊.3. 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白话文的特点.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点先生准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正文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朋友间彼此理解、彼此观赏的竭诚友谊.教学难点:引诱先生读懂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竭诚的友谊.六、说教法,学法教法: 应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诱法”.学法:“读、思、议、悟”结合法,“自立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根据班级先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音乐带路,揭示课题→初读感知,体会神韵→深入探究,理解课文→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回味绝弦,感悟绝弦.(一)音乐带路,揭示课题播放乐曲《高山流水》流水依依,千折百回 .高山伫望,恍然如梦.了解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的面前,储藏着一个何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路走进这个故事——《伯牙绝弦》.(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创设情境,激起先生进修爱好,将先生思绪引入进修古文的情境中来.)(二)初读感知,体会神韵本条理的教学让先生初读课文,请求读准字音,把欠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在先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先生读书时碰到的困难,根据先生的困难进行指点,教给先生白话文的停顿,此环节的设计教师的范读从先生的须要出发,帮忙先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白话文的节奏美,为上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是进修白话文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先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应用看正文、朗读理解、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交流本人的理解流感悟,引诱先生准确理解课文.预设的几个教先生成点:教先生成点(1)看正文进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提出成绩:这两个“善”是意思吗?这句话怎样理解?而且利用畅言聚焦功能显示出“善”(设计意图通过如许的引诱,先生感觉到了进修白话文要学会变通;如许的练习,同时也是先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检查与练习.)教先生成点(2)朗读理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处让先生反复朗读,理解意思(这一环节的设计引诱先生入情入境的读文,可所以各种方式的读,如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让先生在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教先生成点(3)联系上下文进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引诱先生们最初得出知音的意思,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普通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再次朗读全文,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五)、回味绝弦、感悟绝弦(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同时课件出示整篇课文,请先生轻闭双眼,静静的去观赏,去品味,接着请先生带着此刻的感受,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篇课文.以后出示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一首短歌,配乐朗诵: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淡伤我心!伤心酸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读后引诱先生在课下试着品味这首短歌,或写一写对伯牙抚慰,歌颂或鼓励的话语.八、说功课:1.背诵全文;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古诗和名言名句;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九、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请求能简洁明了地揭示课文灵魂,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以下板书: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说的欠好的地方,但愿大家不吝赐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级教师展示课25伯牙绝弦教案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25课,请一位同学读课题,最后一个字怎么读?谁再读?大家一起读。

(设计意图:“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对学情的预知,因为“弦”字音很难读准,必须强化。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古文。

我们先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因为是古文,再加一条:根据提示读出恰当停顿,按自己的语速去读,读好了就坐正。

多媒体出示(设计意图:“老套的初读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课课落实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意识与水平。

)2、检查读书(1) 谁读第一句。

预设:口齿清楚、声音响亮!(2)谁读第二三句?预设:哉和“兮”老师用红色标示强调,都是语气词,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听老师读自由练读。

谁再来读。

(3)谁读第四句。

预设:有一处重音强调要读好--------“必”得之(4)谁读最后一句。

预设:要读好”谓/世/”这里的连续性,语气停顿。

3、就这样,语速放慢,适当停顿。

我们齐读。

读的有点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读越好的请举手。

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第一句预设看是评价语,实际是读书基本要求。

以此为“榜样”,学生知道该怎样努力达到要求。

后几句的预设,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数。

教师的主导如何体现?此处留有点拨的可能。

若学生达到,教师不需赘言;若学生达不到,教师则实行精当的点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教师要在备课时实行这样的预设。

)三、说说课文大意。

1、课文读得有点基础了,同学们能够根据课文下方注释,联系上下文,自己去试说每句话的意思了。

(设计意图:学生先学。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水平从何而来?不是教师教出来,学生要有踏踏实实的自学过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巡视不是无所事事,是快速把握当下学情,班级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学力如何?进度效率如何?难点在何处?通过巡视实现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

教师要思考原先预设是否需要调整?通过巡视、调查、调整以使下一步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

)3、我们来交流一下:多媒体出示。

(1)第一句。

这句关键要理解哪一个字?组个词理解--善于。

善于近义词---擅长。

(2)第二句。

(这里又出现两个“善”字。

属于一词多义的词语,大家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善哉何意?泰山有了解吗?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在当时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3)第三句。

注意这里的古文中的江河是有特指的。

长江、黄河。

(4)第四句。

必得之的“必”是什么意思?都的意思,连起来再说5)最后一句。

联系上下文能够推断“复”是什么意思?再。

不复鼓呢?4、同学们刚才较好地理解了这篇古文,真棒!使用借助注释说句意,联系上下文实行了理解的方法。

今后阅读古文,也可这样实行。

(设计意图:每句都有相对应的预设,有的是方法渗透,有的是背景资料补充,有的是古文特指知识讲解,有的是与课文重点相关关键词语的强化,还有的是连词成句的示范。

预设之,以达心中有谱,教学交互,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教学实效。

)四、学习想象1、大家刚才较好地理解了古文,就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请快速用波浪线画出最能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知音的语句。

来读读你划的句子。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

“下手”才知深浅。

)2、找准了,现在我们边练读句子边想象情境。

请一位同学读子期的赞叹,咱俩要配合好!怎么配合,你要听懂我的心思来读你的感叹。

多媒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高山—-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流水-志在流水(设计意图:明是读书,实是一举两得:一示范朗读,以展示泰山之巍峨,江河之宽广浩瀚;二是以声音或雄浑或昂扬或重音强调对应朗读与之相对应之语调。

师生相和,亦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再现。

)3、请你来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想到了什么?(预设:琴技如此---炉火纯青、高妙。

音乐艺术的魅力如此之强!)(设计意图:本单元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水到渠成时,自不能忘却作者编排之意图,故强化之。

)4、突破难点:伯牙善鼓琴,琴声里高山、流水能够表现,想一想,伯牙琴声还会表现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明月、清风-------5、当子期听了这样的琴声,会怎样赞叹?多媒体出示句式。

谁来仿说一句?(预设:语句流畅)(感情强烈)(我听出了你由衷的赞叹!)小结:这真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啊!6、谁能连起来一次仿说两句?一次仿说三句?(预设:你的应变水平很强。

你的表达水平很强!)小结: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设计意图:语文课要踏踏实实积累,扎扎实实训练,快快乐乐使用。

课前的积累,现在的句式训练,在仿创之间,学生领悟到积累与习得。

)7、总结板书:伯牙善弹、钟子期善听。

伯牙弹得不但是琴声,也是心声;钟子期听得不但是琴声,更是伯牙的心声!板书:琴声心声(设计意图:“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教学要撒得出去,也要收得回来。

在紧要处,点出关键所在。

通过板书,传递明确清晰的理解。

)8、质疑。

课文学到这里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吗?学生提问,学生协助回答。

9、预设:老师有个问题:我们知道钟子期听得不但是琴声,更是伯牙的心声!那伯牙到底有怎样的心声呢?再读读,志在高山,再读读,志在流水!(像泰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胸怀像江河一样宽广浩瀚,智慧。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使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具有质疑水平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理解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思维又是由疑问引起的,所以教学中要善于在“看似无疑处”引导学生质疑。

)10、小结:这志向、胸怀,钟子期听得懂、说得出,是真知己。

像这样,理解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我们称之为—知音!板书从钟子期听得懂、说得出这个点来说你觉得钟子期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怎样?(预设:成为别人的知音是要有----水平、积淀、修为。

)(设计意图:伯牙是“琴仙”技艺天下少有,但钟子期更是绝无仅有!没有从多角度去体味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不丰实的。

所以要引导学生注重知音的底蕴修养,也许有的学生从此亦会注重提升自我,那就是一件幸事了。

)11、所以知音难觅。

再读一至四句,体会知音欢聚的快乐。

多媒体出示课文片段五、深悟绝弦1、两人越谈越投机最终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相会。

可当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却因病去世了。

如果你就是伯牙,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说。

(预设:寂寞,悲伤,痛惜........)为什么?(设计意图:学习的积累,情感的积蓄,总要归结于发展学生的认知与表达。

先概括为一个词语,再追问一个为什么?已使学生欲罢不能。

学习转化为“我要倾吐......”)2、至此“破琴绝弦”之意,你们理解吗?破琴就是---把心爱的琴摔碎。

绝弦就是----把琴弦全断绝。

表面是---摔碎琴,断全部的琴弦。

实际上是宣示琴随谁而去?---钟子期。

琴声随谁而终?钟子期!这是因为---子期已逝,世再无-----知音3、这真是---欲取瑶琴弹,知音却已逝,纵有千般意,复弹与谁听?伯牙是这样茫然、怅然进而决然!----破琴绝弦!多媒体,悲伤音乐:子期死,----让我们读出此时伯牙的心声。

4、你们读出了茫然、怅然,可我要听出了你们的决然!学生再读。

(设计意图:寂寞、悲伤、痛惜,茫然、怅然,都只停留心境与头脑中。

只有“决然”的举动,才是石破天惊的悲壮!学生读出“决然”时,他们“看到”了春秋时的那一幕“破琴绝弦”的定格。

)5、这篇文章现在能够做到熟读成诵吗?背吧!(设计意图:古文的学习与浸润,离开诵读与背诵是不可想象的。

没有这个要求,学生的古文积累就会虚化了。

)这个故事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知音的人们。

但是世上知音又太少了,一代名将岳飞曾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老师想问岳飞是真想弹琴吗?诗人贾岛则吟诵"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贾岛又在期盼什么呢?知音可遇不可求,得一知音,不但是音乐家伯牙,名将岳飞,诗人贾岛的期盼。

也是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或高贵或普通的人们的---永远的思求....板书:思求(设计意图: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思求得一知己足矣,不应是高雅人士独享与专利。

我们固然要引导学生体味一种神圣高雅的艺术魅力,也要注重贯彻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是指完全人格亦即和谐人格来说。

具备人类文化的全部,“即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等。

”学问的理想是真,道德的理想是善,艺术的理想是美,宗教的理想是圣,身体的理想是健,生活的理想是富。

通过结课设计试图让学生知道自己即使仅仅一个普通人,也有得一知己,得一知音的需要与可能。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琴声心声知音思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