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科展示课教案

合集下载

科学展示会教案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什么?

科学展示会教案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什么?

科学展示会教案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什么?科学展示会是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展示会教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展示会教案的具体实施方案。

1.教案编制在策划科学展示会教案时,需要明确展示内容的主题、目标和形式等信息,并编制相应的教案。

教案应包括展示主题、目的、展示形式、展示内容、活动过程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教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2.学生参与科学展示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们团结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共同创造出有趣、生动、富有创意的科学展示。

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选择展示主题和内容,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资源准备科学展示会需要准备足够的资源,包括设备、器材、实验装置、展板等等。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不同展示主题的资源需求,并安排必要的准备工作。

在科学展示会当天,教师需要协调好学生和监管人员,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安全使用。

4.评价与总结科学展示会的成功与否应以展示效果及学生获得的知识成果为评价标准。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展示进行全面的评价。

评价过程包括对展示效果、展示过程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

此外,教师需要总结教学经验与教学不足,以便在下一次教学中进行改进并提高教学效果。

5.安全管理在科学展示会中,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做好科学展示活动在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确保教学现场的安全。

在展示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安全提示和预防措施,确保学生和教师的安全。

如果需要进行实验或操作,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实验的危险性,根据实验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安全方案。

科学展示会教案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性、资源准、评价与总结等方面,同时要注意安全管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桥》含反思一、教案背景简介本次教案是一堂针对幼儿园大班开设的科学课,主题为“桥”。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在科学课中,通过“桥”这一主题,可以让孩子们从实践中体会到物理、工程学等学科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他们对于工程建筑的兴趣和想象力。

本次教案荣获优质公开课奖项,是基于对幼儿园大班孩子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校本课程特点精心设计而成。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堂获奖的科学公开课《桥》的具体教学设计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认识桥的形态和功能,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2.能够动手设计和制作简易小桥,培养观察、动手和团队协作的能力;3.通过构建小桥的过程,培养幼儿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4.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倡导互助友爱,共同进步。

三、教学准备1.教学道具:纸板、牙签、胶水、小木棍等;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桌椅摆放整齐;3.教学助教:2名辅导老师,分工协作;4.教学资源:关于桥的简单图片、视频等;5.安全准备:注意材料选用安全无毒,细心呵护每位幼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不同形式的桥梁,激发幼儿们对桥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于桥构造的思考。

引导幼儿谈论自己见过的桥,观察、比较和描述桥的特点。

2. 知识讲解介绍桥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种类,引导幼儿们了解桥的结构、原理和设计。

通过图示和简单语言让幼儿初步理解桥的概念。

3. 实践制作分组设计制作简易小桥,教师指导幼儿们选择材料、设计桥梁结构,并动手制作小桥。

鼓励幼儿们展示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小桥的制作。

4. 制作展示每组幼儿完成小桥后,进行展示与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小桥的特点,让他们自主讨论桥梁的稳定性和设计优劣。

5. 反思与总结在活动结束前,教师组织幼儿们进行反思与总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公开课的定义和作用;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的习惯;3.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的习惯培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准备一份有趣的科学实验或例子;2.准备一部分和科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实验或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呈现】2.向学生介绍科学公开课的概念和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引导】3.展示一些和科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就这些现象或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讨论】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就某个科学问题或现象展开思考,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交流:a.你对这个问题或现象的解释是什么?b.你认为科学可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或现象?c.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或现象?【展示】5.请学生逐个或代表小组进行展示,并鼓励其他学生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6.总结学生的观点和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拓展】7.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知识,并提供学习科学的途径和资源。

【作业布置】8.布置一篇关于自己在科学公开课上的观察和体会的作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或探索活动。

【查漏补缺】9.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补充遗漏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科学公开课,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和思考,并且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时要注重鼓励,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

大班科学活动:找果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大班科学活动:找果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找果实》2. 年龄段:5-6岁3. 学科:科学4. 课时:25分钟5.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果实的特征和种类。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资源1. 实物:各种果实(苹果、香蕉、橙子等)。

2. 图片:果实图片。

3. 课件:展示果实的生长过程。

4. 记录表:用于幼儿记录果实的特征。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果实,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果实的名称。

2. 探究:(1) 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果实的生长过程。

(2) 幼儿分组讨论,观察比较不同果实的特征。

(3) 教师引导幼儿分类果实,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3. 实践:(1) 幼儿根据果实的特征,将果实进行分类。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3) 幼儿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出示果实,引导幼儿说出果实名称。

2. 探究:讲解果实生长过程,幼儿观察比较果实特征。

3. 实践:幼儿分类果实,教师指导。

4. 总结:回顾果实特征和分类结果,总结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能力。

2. 收集幼儿的记录表,评价分类的正确性。

3.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果实实物、果实图片、课件、记录表等。

2. 环境布置:将果实实物摆放在教学区域,营造探究氛围。

3. 提前通知家长,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果实。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果实实物安全无毒,避免幼儿误食。

2. 在实践活动环节,注意引导幼儿正确操作,避免果实损坏。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个别指导。

八、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其他果实,与家长一起进行分类活动。

2. 环境创设:利用果实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艺术创作。

3.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果园,了解果实的生长过程。

九、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初中科学试讲示范教案

初中科学试讲示范教案

教案主题:《探究光的传播》教案年级:初中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光的传播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光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铅笔。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光的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光的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光的传播特点。

二、探究光的传播(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中的传播情况。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光的传播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三、生活中的光现象(10分钟)1.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影子、镜子反射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光现象。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板书光的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光的传播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并写成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特点,掌握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二年级科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基本现象和变化规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教具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本课主题:“大自然中的四季变化”。

2. 研究内容(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幻灯片和实物示范,讲解四季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实践活动(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资料,呈现所选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4.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汇报各组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四季变化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以图表或视频的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和气候因素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6. 课堂练(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检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并填写研究心得。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课堂练,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 教具:幻灯片、实物样本、图表、视频等。

- 资料:季节变化的相关图片、资料和地理气候图。

五、教学反思根据本课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做出调整。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科学公开课的优秀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活动名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二、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活动准备:1.教具:放大镜、显微镜、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昆虫标本等。

2.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

四、活动过程:1.引入活动(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观察与探索(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配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让幼儿自由观察植物、动物、昆虫等标本,引导他们观察细节,并记录下来。

3.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提供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标本,动手制作自己的标本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制作过程。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展示自己的标本画,并对幼儿的观察和创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强调科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6.活动延伸(5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与家长一起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五、活动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评估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评估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收集家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

六、活动反思:1.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2.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是否到位,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

3.活动材料和场地是否足够支持幼儿的探索和创作。

4.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

七、活动改进: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

2.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观察和创作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班科学汽车展览会教案

中班科学汽车展览会教案

中班科学汽车展览会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中班科学课程设计的一节课,主题是汽车展览会。

通过展览会的方式,让幼儿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认识汽车的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展览会的形式,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

教学准备•模型汽车或图片•幻灯片或白板•绘画纸、彩笔、贴纸等展示材料•遥控汽车(可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图片或模型汽车,引起幼儿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汽车是什么吗?它是怎么运行的?”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汽车的认知。

2.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汽车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功能?”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观点。

探究(1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幅汽车的大图,引导幼儿观察汽车的组成部分,并使用彩笔或贴纸标记出其中的零件。

鼓励幼儿描述标记的零件的功能。

2.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汽车的认知和观察结果。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实践(30分钟)1.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汽车展览会的场景,使用桌子或地板摆放展示区域。

2.每个小组将在展示区域展示他们所观察标记的汽车零件,并进行口头解释。

鼓励幼儿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零件的功能。

3.引导幼儿适时提问并回答问题,加深对汽车的认知,例如:“引擎是汽车的哪个部分?它有什么作用?”4.如果条件允许,引入遥控汽车,让幼儿亲身体验控制汽车运行的乐趣,并观察汽车的各个部分如何协调工作。

总结(10分钟)1.引导幼儿围绕汽车展览会的活动,总结他们对汽车的认识和学到的知识。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展览会中的感受和体会。

3.提醒幼儿,汽车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交通工具,但在使用汽车时需要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拓展活动(15分钟)1.给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绘画纸、彩笔和贴纸等材料,让他们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梦想汽车,并在绘制完成后进行小组分享。

大班科学公开课竹子本领大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竹子本领大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竹子本领大教案引言科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为人们的生活和未来带来了无尽的可能性。

在学校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兴趣,公开课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分享一份大班科学公开课竹子本领大教案,旨在帮助老师们进行教学准备和反思。

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竹子,并能完成相关的基础知识填空题;2.了解竹子主要利用价值,并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应用;3.培养学生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知识点讲解首先,老师将为学生们讲解竹子的基本知识,包括竹子的起源、分类和主要生长区域等。

接着,老师通过让学生填空题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竹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竹子的利用价值及应用在竹子的知识点讲解之后,老师将介绍竹子主要的利用价值,如食用、建筑、生态环境等,同时还将展示一些竹子制品。

接着,老师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和制作可以使用竹子做成的小物件,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来分享。

探究和实验作为科学课的一部分,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老师将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竹子在科学领域中应用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

接着,老师将为学生们设计一些简单的竹子实验,如竹子的坚韧程度、把竹子切开的方法以及竹子对水的吸收能力等。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探究竹子的特性,还能培养其科学实验的能力。

教学实施前置准备在课程开始前,老师应该确保所有教学用品和材料都已经准备好,如课件、PPT、图表、竹子制品、实验用品等。

教学过程1.老师先为学生简单介绍竹子,并通过互动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竹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接着,老师将介绍竹子的主要利用价值,并展示一些竹子制品,如竹筷、竹编等。

学生们可以对制品进行观察和品尝,并进行简单的制作。

3.在学生了解竹子的利用价值后,老师将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和实验。

首先,老师将展示一些竹子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并带领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

接着,老师将为学生们设计一些简单的竹子实验,并指导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感官总动员》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感官总动员》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感官总动员》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及其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PowerPoint投影仪。

2.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果、花朵、石头等,用于示范与学生互动。

3.准备一些感官测试的小活动,如盲目品尝食物、揣摩物品材质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感官总动员》。

2.使用幻灯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例如食物的图片、音乐的图片等。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如何感受这些东西的?你们能听到声音吗?你们能闻到气味吗?你们能感受到物品的硬度或材质吗?为什么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呢?第二步:探索五种感觉器官1.介绍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2.分别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并讨论:你们能感受到手的触摸吗?你们有多少个眼睛?你们能听到声音吗?你们能嗅到气味吗?你们能品尝到食物的味道吗?3.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感觉器官的功能与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第三步:感官测试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成员来进行感官测试。

2.活动1:盲目品尝食物。

给每个小组成员准备一些不同的食物,让他们戴上眼罩,闭上眼睛,尝试品尝不同食物,并猜测是什么食物。

3.活动2:揣摩物品材质。

给每个小组成员准备一些不同的物品,让他们闭上眼睛,用手触摸物品,猜测物品的材质。

4.活动3:闻气味猜物品。

给每个小组成员准备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让他们闭上眼睛,闻气味,并猜测是什么物品。

第四步:总结与展望1.学生回到座位,讨论并总结感官测试活动中的发现。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感觉器官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的五种感觉器官有哪些功能?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感知世界?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课堂互动与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感官测试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初中科学实验展示课教案

初中科学实验展示课教案

初中科学实验展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2.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3. 实验原理: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好奇心。

2. 实验准备:准备两个相同的烧杯、白磷、红磷、酒精灯、火柴、镊子等实验器材。

3. 实验操作:(1)在第一个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白磷,用酒精灯加热至白磷燃烧。

(2)在第二个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红磷,用酒精灯加热至红磷燃烧。

(3)比较两个烧杯中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情况,观察燃烧的条件是否满足。

4. 实验现象:白磷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开始燃烧,放出热量和光。

红磷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也开始燃烧,放出热量和光。

5.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6. 拓展延伸:讨论燃烧的其他条件,如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燃烧的条件。

8.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了解燃烧的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并总结燃烧的条件。

3. 学生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纸花儿开了》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纸花儿开了》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纸花儿开了》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视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试验实力。

[活动打算]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活动过程]探究活动一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幼儿探讨。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行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视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说一说我的发觉。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探究活动二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幼儿探讨。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仔细视察。

说一说我的发觉。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挚友用喷壶浇花,纸花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欢乐。

留意事项1.老师在试验前要做好充分的打算。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来源屈.老师教。

案网;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老师对不同实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拓展思路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视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活动反思:纸花开放是由我执教的一节中班下科学探究活动,活动的目标首先让孩子相识纸的吸水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中班科学公开课《动物的家》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动物的家》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动物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描述不同动物的家。

2. 能够了解并比较不同动物喜欢的住所。

3. 能够理解动物与其家的适应关系。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动物的家的图片。

2. 玩具动物模型或图片,如猫、狗、兔子等。

3. 幼儿们的家庭照片。

三、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并让幼儿们说出这些动物是谁和它们住在哪里。

例如:猫住在哪里?兔子住在哪里?2. 引导幼儿们讨论动物们的住所与人们的住所有什么不同,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探究:1. 教师使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家,如鸟巢、狗窝、鱼缸等,引导幼儿们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家的特点。

2. 教师出示玩具动物模型或图片,让幼儿们自由选择一个动物,并描述这个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3. 引导幼儿们思考,为什么鸟儿住在鸟巢里、鱼儿住在水里,而不是住在人们的家里。

展示:1. 教师请幼儿们拿着自己的家庭照片,现场介绍自己的家,并让其他幼儿猜猜他们家里有没有宠物。

2. 引导幼儿们思考,他们的家适合哪些动物住在里面?为什么?巩固:1. 教师和幼儿们共同总结动物们的家,分析不同动物选择不同住所的原因。

2. 提出问题,让幼儿们思考动物的家与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例如:为什么鱼住在水里?为什么猫喜欢住在人们家?拓展: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想象自己是这个动物,讲述它的家和生活。

2. 引导幼儿们观察周围的动物和它们的家,让他们亲身体验动物与家的适应关系。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动物喜欢住在不同的地方,这是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环境要求不同。

我们应该珍惜和尊重动物们的家,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五、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幼儿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观察周围的动物及它们的家,并进行记录和讨论。

2. 绘画活动:幼儿们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家,并讲述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么工作的;2.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3.探索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引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2.学生准备:学习心态,带上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引入科学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知道科学是什么吗?”“科学家都做些什么?”2.教师简单解释科学是一种观察、实验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科学家则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识的人。

步骤二: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1.教师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2.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具体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步骤三:科学实验探索1.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些适合的简单科学实验,例如:水滴实验、浮力实验等。

2.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按照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进行操作,并帮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步骤四:总结和讨论1.学生结束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科学规律和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次科学公开课旨在通过引入科学、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探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科学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提升,能够理解科学是怎样运作的,也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合作,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多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以上是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希望学生们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方法。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对探索磁铁活动感兴趣。

2、能自主探究磁铁特性,提高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人手一块磁铁,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内有木片、塑料管玩具、回形针、硬币、铁质瓶盖、布片、纸片、小铁夹、螺丝钉等。

)活动重点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活动难点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过程一、出示磁铁,引出课题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铁),你们认识吗?(认识,吸铁石。

)孩子们,真聪明,吸铁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那孩子们记住它的名字了吗?它的名字叫什么?(磁铁,幼儿重复一遍)小结:磁铁的形状有很多种:有长方形、马蹄形、椭圆形、圆形,等等。

还有一些装饰好了,外观特别好看的磁铁。

二、鼓励幼儿探索活动,实验并记录老师: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东西,请大家试一试。

1、介绍实验材料和记录表,提出要求。

师:孩子们,用你们手中的磁铁吸你桌子上小筐子里的物品,看看什么能吸起来,你在记录表上画一个“对号”,看看什么不能吸起来,你在记录表上画一个“错号”,把结果都记录好。

还有把能吸起来的物品放在一起,把吸不起来的物品放在一起,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下面,先把你们的小板凳轻轻的面向小桌子,我们开始发材料。

把记录表和彩笔在盘子里拿出来,开始操作和记录吧。

2、幼儿动手操作并做记录,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举手说一说?(请2—3个小朋友回答)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再次实验分享结果。

我们根据记录的答案再来进行一次实验,看我们验证的对吗?一起再来实验一次。

小班科学活动《谁能装进瓶子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小班科学活动《谁能装进瓶子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一、活动名称:小班科学活动《谁能装进瓶子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容器和物品,了解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不同容器和物品的大小和形状。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容器和物品的匹配,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四、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大小和形状的容器,如瓶子、盒子、杯子等;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物品,如球、积木、水果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活动室,容器和物品摆放整齐。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容器和物品,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教师展示各种大小和形状的容器和物品,让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容器和物品的大小和形状的特点。

3. 操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操作,让幼儿尝试将不同大小的物品放入相应的容器中,引导幼儿发现容器和物品的匹配关系。

4. 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和观察发现,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容器和物品的大小和形状的特点,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方法:1.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各种容器和物品,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2. 分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提问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4. 总结归纳: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操作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七、教学内容:1. 容器和物品的分类: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容器和物品,并学会将它们进行分类。

2. 容器和物品的匹配:让幼儿尝试将不同大小的物品放入相应的容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容器和物品的比较:让幼儿比较容器和物品的大小和形状,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班科学领域的展示教案

小班科学领域的展示教案

小班科学领域的展示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完成科学实验和展示。

4.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成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小班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并展示实验成果。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科学实验材料,如显微镜、玻璃器皿、化学试剂等。

2. 制定小组展示计划,确定每个小组的展示内容和形式。

3. 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教学资料,以便学生参考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科学展示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科学实验和展示项目。

3. 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科学实验。

老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4. 展示,每个小组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发现。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进行展示。

5. 总结,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展示教案的实施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出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成果。

通过实验和展示,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科学展示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科学实验和展示活动。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精选)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精选)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科学知识点梳理
动物分类与特征
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标准,如哺乳动 物、鸟类、昆虫等,并学习它们的主 要特征。
物质变化与性质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气 味等性质,并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 的变化,如溶解、凝固、燃烧等。
植物生长过程
探究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 程,包括发芽、生根、长叶、开花、 结果等阶段。
03
教学过程与实施
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
01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02
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尝试提出假设,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03
让孩子们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他们的 科学素养。
组织孩子们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
02 03
课程流程
首先进行课程导入,介绍本次公开课的主题和目标;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引导幼儿通过动手实验探究科学现象;最后进行总结分享,鼓励幼儿 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课程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教学PPT等教学资源,确保课程的顺利 进行。同时,教师还需要提前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 和认知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谢谢聆听
孩子们的安全和卫生。
下一步教学计划安排
继续围绕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制定 符合中班孩子认知特点的教学计划。
结合季节和时令特点,安排相应的科 学活动和观察任务,引导孩子们关注 自然环境的变化。
加强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方面的指导 ,提高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 能力。
05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高
优秀教师经验分享及交流学习

科学领域公开课教案幼儿园

科学领域公开课教案幼儿园

科学领域公开课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和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

3.能够掌握使用科学工具和细心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科学?2.科学现象的认识3.观察科学现象的方法和工具三、教学重点1.认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了解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和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

3.掌握使用科学工具和细心观察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认识。

2.如何运用让幼儿掌握使用科学工具和细心观察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2.观察法3.绘画法4.亲身体验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图片和玩具或者进行一些活动来引导幼儿进入科学世界。

2. 感觉认识科学科学和科学家的概念可以通过一张图片进行展示,然后让幼儿尝试说出科学和科学家的定义和概念。

3. 认识普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通过观察幼儿身边的现象和绘画让幼儿去了解科学现象和背后的科学知识。

4. 科学实验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体验一些实验,如:水和油的分离、气压的表现等。

5. 总结环节幼儿在学完科学领域公开课教案之后可以回顾学习到的内容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回答问题、说故事等方法来进行交流。

七、教学评价1.学习时的表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遵守纪律、能否积极参与、能否认真听讲。

2.学习后的表现:能否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能否理解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能否掌握使用科学工具和细心观察的方法。

八、教学反思幼儿园的幼儿大多还没有接触过科学领域的知识,本节公开课通过直观体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了科学。

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有一些传统意识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树立科学和科学家的形象。

同时,因为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需要加强互动和趣味性,提高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本次让馒头发霉的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因为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展示,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和能力。也看到了他们的不断成长。从评价互动这个环节我发现,孩子们是用心展示同时也是用心在倾听和感受。对展示小学提出的表扬和建议都十分恰当和中肯。课堂完全交给了孩子,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
展示课型研究与实践
课题
发霉的馒头
授课日期
11月10日
学科
科学
年级班级
五年级
授课人
研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背景分析
(主题的确定)
学习了《发霉》一课,认识了容易发霉的条件。
了解有关食品发霉的知识。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能利用发霉的条件让馒头成功发霉。
2.通过让馒头发霉的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和物质是变化着的。
展示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协调分组情况,督促各组按照计划进行准备,并帮助孩子对多种材料进行筛选,组合。
分组按计划筹备活动。包括:了解知识、准备材料、制定发霉计划、按照计划让馒头发霉、拍照记录等。
展示过程
(展示环节设计)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次展示活动的准备阶段。
2.宣布展示活动开始。
3.学生分组介绍馒头发霉过程和方法。
4.展示活动结束
1.分组展示馒头发霉过程2.观察发源自后的馒头。3.互相交流提问。
总结交流
(展示活动的过程反思与记录)
展示是展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精彩的展示是学生学习持久的、强大的驱动力,所以学生展示的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有效课堂的效果,而且决定着学生自信心、表现欲的培养,可以说展示是学习的金钥匙。
所以,我们的课堂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才是课堂展示的最根本出发点。
拓展与创新(主题的延续性、可持续性)
防止食品发霉的生活小窍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