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失去灵魂的卓越》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难在何处?
——读《失去灵魂的卓越》有感
中国人口众多,但是大师却少之又少,曾经的大师级人物难以涌现,整个上层世界似乎都在靠老一辈的人物支撑。试想,当这一代逝去,中国的未来又将靠哪些人来支撑?新的老一辈吗?
我们并非不能培养出大师。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在短短的九年之内,便为未来的中华民族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例如邓稼先、朱光亚、郑哲敏、黄昆等)。他们为日后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有些人至今还是其所在行业的支柱。但是,目前中国的人才培养为何如此之难呢?也许我们可以在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所著书——《失去灵魂的卓越》中找到一些端倪。
作者为这本书加了一个副标题,即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哈佛无疑是“卓越”的,作为闻名遐迩的世界名校之一,它长居世界名校排行榜前十名,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优秀的学生前往求学。但是,这所谓的“卓越”只有在拥有灵魂之后才得以成为真正的卓越,而这灵魂便是教育的宗旨。
那么,教育的宗旨是什么?以刘易斯的话说,“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这个“成长”,包括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学识智慧的获得、未来方向的探索、对自我及生活意义的认识以及目标和责任感的形成等等。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让他们拥有更多历经时间打磨之后仍能留下来的东西。
但是作为卓越大学之一的哈佛却在自身的发展中渐渐失去自己的灵魂,渐渐忘记大学的使命。教育改革与初衷有违,本应是为适应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革,最终却成为尽可能满足学生和教授要求的工具;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评分制度,变得因人而异,甚至出现“分数贬值”的现象;学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环境,也未能有效地承担起它所应有的责任,校园案件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哈佛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些较为平凡的学校。虽然人才不一定是在学校中成就的,但学校肯定是其成才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这些问题在中国的高校中或许表现的更为突出。
中国的高校
学校是人才培养必经之地,优秀的教学环境无疑会更方便老师的教学,更方便学生的成长。而在中国,硬件上,一些学校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提供好的硬件环境,这无疑为教学以及科研带来巨大的困难。试想,一个学习物理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去进行大量的实验,他怎样真正地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又怎样去进行一系列的科研。软件上,或者说制度上,一些学校更为看重研究成果突出的老师,
而那些教学贡献突出的老师却遭受冷遇,这无形中促进了老师们对于其所属专业领域研究的追求,而减少了对其学生的关注。此外,学校所制定的教学模式或课程内容也值得商榷。人才的发展,必然是全方位的,如果只对学生进行本专业课程的教育,他们的思维必定会受到限制。一个学校只有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的同时,加强对人文精神的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这种通识教育正是目前大学学校所缺少的,也正是目前应该被推行的。
中国高校的老师
在大学中,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是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一定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收获,更会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教诲。黄昆师从莫特,从老师的身上学许多(如对研究方向的专注),这些对于他自身性格的养成以及以后科研的成就都有着莫大的帮助。而现在一些高校的老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忽视了自己所肩负的人才培养的任务,只将目光聚集在自己的领域,心无旁骛地做研究,只希望能发表一篇篇的论文,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以提升自己的职称,而无暇关心学生身心的发展。这无疑让老师这个职业失去了很多的内涵,同时也让他们的学生在进行对未来的探索时缺少了一些指导,更难以确定自己的方向。在学校之下,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任务,认识到自己正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接班人。
中国高校的学生
一切外力终究只是促进作用,最终还是要看学生自己。正如书中所言,哈佛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较为简单的课程,中国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学生为了在减轻课业的负担的同时完成学业有意识的去选择那些所谓的“水课”,虽然他们凑足了学分,能够毕业,但是他们在大学中收获了什么,他们又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更有甚者,将大学视为放松之所,将寝室变成游戏厅、电影院,即便大学和老师都很好,他们也难以在其中有所收获。大学,是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的地方。大学生,应该是有志于未来,胸怀壮志的热血青年。中国的大学生们,应该对未来有所追求,真正认识到大学生的价值所在,由此才能在学校之中投身于学习、讨论以及做研究,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未来增添更多的希望。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时间如此之短,对于高效率、高产出的教学的追求之心又是如此之重,这不免会使中国的教育落入更为尴尬的境地,使得众多大学忘记教育的目的,成为失去灵魂的空壳。这或许就是中国的大师级人物难以涌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教育,同哈佛一样,需要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通力配合,才能逐渐走上正轨,才能造就更多的人才,充实各个领域的上层世界,使中国的发展长盛
不衰。或许目前有几所学校在向好的一面,但是这几所学校又怎能支撑起一个国家的未来,这是所有的中国大学都应该承担的任务,也是所有的中国大学都必须承担的任务。虽然造就人才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中国之大学亦需往矣!
参考书目:
【1】《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美)哈瑞刘易斯(著)侯定凯(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