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和消化系统汇总教材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教学课件:内脏总论、消化系统
![《人体解剖学》教学课件:内脏总论、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628f9e21a37f111f1855ba5.png)
2020/9/7
23
2.口咽
腭舌弓与腭咽弓之 间为扁桃体窝,内有 腭扁桃体。经咽峡与 口腔相通。
2020/9/7
24
3.喉咽
向下接食管,向前 下经喉口通喉腔。
喉口两侧梭形的梨状 隐窝,是异物易滞留处。
2020/9/7
25
2020/9/7
26
4.咽肌
咽缩肌 (上中下) 咽提肌
2020/9/7
27
34
小肠
全长约5-7米,可分 为十二指肠、空肠和 回肠,是进行消化和 吸收的主要器官。
2020/9/7
35
1.十二指肠
呈C形环抱胰头。可 分为上部、降部、水平 部和升部。
上部起始段肠壁光 滑,又称十二指肠球 或十二指肠壶腹。
2020/9/7
36
降部后内侧壁内面 有十二指肠大乳头, 是胆管和胰管的开 口处。
水平部自右向左横过 第3腰椎。
升部与空肠交界处, 十二指肠空肠曲借 十二指肠悬肌固定 于右膈脚,是手术 确认空肠起始部的 标志。
2020/9/7
37
2.空肠和回肠
2020/9/7
全长5-7米, 由小肠系膜悬挂 至腹后壁。
38
空肠约占2/5,位居腹腔左 上部,其管径较大,管壁较 厚,粘膜环形皱襞密而高, 血供丰富,活体颜色较红。
人体解剖学
主讲:陈世新
2020/9/7
1
内脏学
总论
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此 外,胸膜、腹膜和会阴等结构,因其与内脏器官 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故也将其归于内脏范畴。 1.大部分器官位于体腔内; 2.借管道与体外相通; 3.有物质代谢和繁殖机能; 4.发生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8内脏学总论和9消化系统
![8内脏学总论和9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37e041e14791711cc791771.png)
(二)舌粘膜
舌乳头 1、丝状乳头:感受一般感觉 2、菌状乳头 3、轮廓乳头 4、叶状乳头 (味觉感受器) 舌扁桃体 含味蕾
舌扁桃体
轮廓乳头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舌(背面)
舌下面
Inferior surface of tongue
舌尖
舌系带 舌下阜是下颌下腺和 舌下腺的导管开口 舌下襞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 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前面仅腹上区左、右肋弓间小 部分露出于剑突下,余被肋所 掩盖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l 肛管
Function:
盲肠 阑尾
直肠
吸收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肛管
大肠
特征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术中鉴别大、小肠的标志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
盲肠Cecum
位于右髂窝 为大肠的起始部, 长约6-8cm,下端为 盲端,向上延续为升 结肠。 左侧壁 回盲口 回盲瓣 阑尾口
鼻咽
软腭
会厌 口咽 喉咽
(二)咽的分部
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扁桃体
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 咽隐窝 软腭 腭扁桃体 会厌
口咽
喉咽
梨状隐窝
喉口 喉咽 梨状隐窝
食管
(三)咽的交通
鼻咽 鼻后孔 鼻腔 中耳鼓室 口腔
咽鼓管咽口
口咽 咽峡 喉口 喉咽
喉腔 食管
右上腹 右下腹
左上腹
左下腹
The abdominal regions
(系解课件)内脏总论及消化系统
![(系解课件)内脏总论及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837cd6169dc5022abea009b.png)
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从空肠到肛管)
消化腺 alimentary gland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 小消化腺
消化系统目录
第二节 口腔 oral cavity
(一)概述 (二)口唇、颊、腭 (三)牙 (四)舌 (五)唾液腺
第三节咽
第二节口腔
(一)概述
境界
分部
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 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
(系解课件)内脏总论及消化系统
内脏学 splanchnology
概述
内脏viscera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内脏一般结构
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腹部分区
消化系统
内脏总论
消化系统模式图
内脏总论
呼吸系统模式图
内脏总论
泌
第八节肝
(四)肝的分叶与分段
第八节肝
(五)肝外胆道系统
第九节胰
• 定义
• 组成
胆囊 输胆管道
(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
胆汁排泄途径
肝外胆道系统
胆囊 gallbladder
• 形态
• 位置 • 分部
底、体、颈、管 胆囊底体表投影 Hartmann囊 螺旋襞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胆囊
名称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位置
外耳道前下方 和下颌后窝内
下颌下三角 舌下襞深面
开口 上颌第二磨牙相 对的颊粘膜处
舌下阜 大管于舌下阜 小管于舌下襞
唾液腺
消化系统目录
第三节 咽 pharynx
位置和形态
(1)位置 (2)形态
消化腺 alimentary gland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 小消化腺
消化系统目录
第二节 口腔 oral cavity
(一)概述 (二)口唇、颊、腭 (三)牙 (四)舌 (五)唾液腺
第三节咽
第二节口腔
(一)概述
境界
分部
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 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
(系解课件)内脏总论及消化系统
内脏学 splanchnology
概述
内脏viscera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内脏一般结构
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腹部分区
消化系统
内脏总论
消化系统模式图
内脏总论
呼吸系统模式图
内脏总论
泌
第八节肝
(四)肝的分叶与分段
第八节肝
(五)肝外胆道系统
第九节胰
• 定义
• 组成
胆囊 输胆管道
(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
胆汁排泄途径
肝外胆道系统
胆囊 gallbladder
• 形态
• 位置 • 分部
底、体、颈、管 胆囊底体表投影 Hartmann囊 螺旋襞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胆囊
名称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位置
外耳道前下方 和下颌后窝内
下颌下三角 舌下襞深面
开口 上颌第二磨牙相 对的颊粘膜处
舌下阜 大管于舌下阜 小管于舌下襞
唾液腺
消化系统目录
第三节 咽 pharynx
位置和形态
(1)位置 (2)形态
8.内脏总论及消化系统
![8.内脏总论及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ca9ccf60242a8956bece491.png)
肝胰壶腹的开口
十二指肠悬韧带—由连结右
膈脚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十二
指肠悬肌及其表面的腹膜共同 构成,为手术中确定空肠起端 的重要标志
第六节小肠
(二)空肠和回肠
六、 大肠
分部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结肠和盲肠特征性结构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第七节大肠
(一)盲肠
位置 形态
回盲瓣
第七节大肠
舌乳头分为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含味蕾) 轮廓乳头 舌扁桃体
舌下面的粘膜
舌系带
舌下阜 舌下襞
(四)舌
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
颏舌肌
消化系统目录
二、 咽
位置和形态
(1)位置 (2)形态
分部
(1)鼻咽 (2)口咽 (3)喉咽
第三节咽
鼻咽
位置:
形态: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扁桃体
位置
五、 小肠
分部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一)十二指肠
位置
分部
上部
降部
降 水平 升 上
十二指肠球
十二指肠大乳头
水平部 升部
十二指肠悬韧带
十二指肠的重要结构
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 上部近幽门的一段,壁
薄、无皱襞,好发溃疡
十二指肠纵襞—肝胰壶 腹在十二指肠降部中段 后内侧壁内穿行形成的 纵行隆起,为寻找十二 指肠大乳头的标志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 十二指肠纵襞下端,为
第三节咽
口咽
位置: 形态:
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
04-1内脏--消化系统
![04-1内脏--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a2155a40029bd64783e2cfc.png)
胃与食管相接处是胃的入 口,称贲门,与小肠相接处是 胃的出口,称幽门。胃的中部 称胃体,左上方突出部称胃底, 右侧的凹入部称胃小弯,左侧 的突出部称胃大弯。
胃壁的肌织膜是由外纵、 中环、内斜3层平滑肌组成的, 环层在幽门处特别发达,形 成幽门括约肌,具有闭锁功 能。
胃粘膜内有主细胞、壁细胞、副细胞。 主细胞可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后则形成有 消化能力的胃蛋白酶。 壁细胞可分泌胃盐酸,胃盐酸除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外,并有杀 菌功能。 副细胞则分泌粘液,以保护胃粘膜,使之不受胃蛋白酶及盐酸 的影响。
六、大肠
大肠位于腹腔内,是消化管的末 段,全长1.5米左右,分布于 空肠和回肠的周围。
(一)大肠的位置与分段
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 其中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 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1盲肠:
位于右髂窝内, 长约6-8厘米,是大 肠与回肠相接处的 一段盲端部分,与 回肠套叠相接形成 回盲瓣。其开口部 称回盲口,下方有 阑尾的开口。阑尾 具有免疫功能。
(五)肝外胆道系统
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 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呈梨形。容量40~ 70毫升,有贮存、浓缩和输出胆汁及调节胆 道压力的作用。
1胆囊:
2输胆管道:肝细胞分沁的胆汁,经胆囊管贮入胆 囊。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向下形成胆总管, 胆汁从肝细胞泌出输送到十二指肠。
二、胰
(一)胰的位置与外形 胰位于胃的后方, 贴近腹后壁。胰分为 胰头、胰体和胰尾三
部分,胰尾贴近脾脏,
胰头接十二指肠。
(二)胰的构造和功能
胰属于实质性器官,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其实质部分 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
1外分泌部:
内脏总论消化系统PPT课件
![内脏总论消化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aebc8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d.png)
内脏的一般结构
中空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
数层:
粘膜 肌层
粘膜下层
外膜
腺组织
肝门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意义:描述胸腔、腹腔各脏器的位 置及体表投影,便于临床诊断检 查。
胸部标志线
胸骨旁线 锁骨中线
肩胛线 前正中线 胸骨线
腋中线
后正中线
腋前线
腋后线
前面观
后面观
侧面观
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九分法
两条纵行线
鼻咽 口咽 喉咽
后面观
鼻咽
咽隐窝:鼻咽癌好发部位 咽扁桃体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会厌谷
腭扁桃体
咽肌:
咽缩肌 咽提肌
喉咽
梨状隐窝
咽淋巴环
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 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 成,形成限制炎症扩散的重 要防线
食管 前后扁平的肌性器官,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
在第6颈椎高度起于咽,穿过膈后续于 胃贲门。 全长可分三段: 颈段、胸段和腹段。
肠脂垂
回盲瓣
阑尾
阑尾口
结肠带
阑尾
阑尾 形态,阑尾动脉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由于阑尾的位置常有变化,所以当 阑尾炎时,确切的体表投影位置并不十分 重要,而右下腹有一个局限性的压痛点更 有诊断意义
阑尾的位置
McBurney点
回肠下位和盲肠后位较多 (麦氏点)
见,另还有盲肠下、回肠前、后 位。
Lanz点
4、毗邻 前壁 肝左叶 膈 腹前壁 后壁 胰 横结肠 左肾 左肾上腺 胃底邻脾膈
小肠
• 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 • 上起于幽门,下接盲肠 • 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 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
医学专题内脏学总论消化系统
![医学专题内脏学总论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4373c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6.png)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六页。
(2)胆总管
• 长4~8cm • 直径6 ~ 8mm
肝右管
胆囊(dǎnnáng)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shí èrzhǐcháng)大 乳头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六页。
肝左管
肝总管(zǒnɡ ɡ
胆总管
胰管
胆汁的排出(pái chū)途径:
胆囊
肝细胞
胆汁
毛细胆管(dǎnguǎn)
①肛柱
②肛 瓣
③肛 窦
①
④ 齿状线 ③
(3)肛门(gāngmén)括约 肌
②
肛门(gāngmén)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
二、消 化 腺 (一)肝
(二)胰 腺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
(一)
• 新陈代谢最活跃(huóyuè)器官 • 分泌胆汁
第六页,共五十六页。
二、胸部标志(biāozhì)线和腹部分 区
胸部(xiōnɡ bù)标志线
• 前正中线
• 胸骨(xiōnggǔ) 线
• 锁骨中线 • 胸骨旁线
第七页,共五十六页。
• 后正中线 • 肩胛(jiānjiǎ)线 • 腋前线 • 腋中线
• 腋后线
第八页,共五十六页。
腹部(fù bù)分区 • 九分法 • 四分法
颏舌肌
第十七页,共五十六页。
4. 唾液腺
(1)下颌下腺 --- 下颌骨体内(tǐ nèi)面,开口于舌下阜 ①
(2)舌 下 腺 ---- 舌下襞深面,开口(kāi kǒu)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②
① ②
舌下腺
下颌下腺
第十八页,共五十六页。
腮腺
(3)腮 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韧带和皱褶
1.胃的韧带和皱褶 有胃膈韧带、胃脾韧带和胃胰皱褶。 2.12指肠韧带或称12指肠系膜
第一段固定于肝的脏面(肝12指肠韧带); 第二段连系于右上大结肠; 第三段连系于盲肠底(盲肠12指肠韧带)、右肾(肾12指 肠韧带)、腰肌及大、小结肠交界处(结肠12指肠韧带)。 3.盲肠的韧带 4.大结肠韧带 5.肝的韧带
网膜:是以胃为中心,连 系肝、脾和肠等器官的腹 膜褶。
大网膜:覆盖在胃和大部 分肠。分为浅层和深层。
分布(1)浅层自瘤胃的左 纵沟—右腹壁上—12指
肠和胃大弯;
(2)深层接浅层-底右-到12指肠;
(3)深浅2层到肝胰。
系膜
1.空肠系膜或称前肠系膜 ,附着于第1—2 腰椎腹侧、肠系膜前动脉周围,腹侧呈扇形 伸至空肠和部分回肠。 2.小结肠系膜或称后肠系膜 附着于腰椎腹 侧,前端与空肠系膜延续,向后延续为直肠 系膜。腹侧呈扇形伸至小结肠。 3.直肠系膜 较短,从骨盆腔背侧壁连系直 肠前段。可视为小结肠系膜的延续。
内脏和 消化系统
概念
内脏(Viscera) :大部分位于体腔直接参与动物新陈代谢、 维持生命正常活动和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各器官成为内脏。
内脏学(Splanchnologia):研究内脏各器官的位置、形态、 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称为内脏学。
管状器官:
实质性器官:
体腔(Cavum thoracis): 容纳内脏器官的腔隙,可分为胸腔、 腹腔和骨盆腔。
单胃
(狗马猪)
形态和结构:U, 2 弯,2门,2面;
无腺区(狗无而反刍兽发达) 喷门腺区(猪发达)
腺区 胃底腺区(狗发达2/3)
幽门腺区
胃 瘤胃
复胃
(牛和羊)
网胃 瓣胃 皱胃
1. 瘤胃
7-8 肋间隙
膈角和腰肌 骨盆腔前口
左侧(壁)面:脾、膈和腹壁
右侧(脏)面:瓣胃、皱胃、肠、 肝、胰
左侧面观
右侧面观
管状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胃肠
最后肋骨后缘最突出点和髋结节前缘
腹腔模式图
牛消化生理及相应的解剖器官
牛、羊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管
口 腔
舌齿 咽
食 管
胃小 肠Biblioteka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大 肠
盲肠 结肠 直肠
肛 门
二、 消化腺
壁外腺
唾液腺 肝脏 胰脏
胃腺
壁内腺
肠腺
(一)口腔的特点
齿弓
口腔前庭
舌根
一、口腔
不同家畜口唇的特殊结构 鼻唇镜: 鼻镜: 人中: 吻突:
颊和硬腭
舌
(二)舌
(三)家畜的牙齿
上切齿
门齿 中间齿
(牛、羊无)
切齿
隅齿
门齿
齿
下切齿 内中间齿
犬齿
(牛、羊无)
外中间齿 隅齿
臼齿
前臼齿 后臼齿
马牛猪齿比较
马 牛 猪
马牛猪的恒齿式
牙齿在齿弓上排列的顺序叫做齿式。
公马
前—唇:牛唇短而厚,不灵活,有鼻唇镜。
羊唇薄而灵活,是主要采食器官, 有鼻镜。唇黏膜有角质化乳头。
两侧—颊:黏膜上有许多锥状乳头。
齿 乳齿
恒齿
切齿,犬齿,前臼齿,臼齿
齿式
0 4
0 0
3 3
3 3
无上切齿和犬齿
固有口腔 顶—硬腭:显著角质化,齿板。
口腔底: 舌下肉阜
底
舌尖 舌圆枕
舌 舌体 舌乳头:锥状、菌状、轮廓
2[
3 3
母马
2[
3 3
牛 2[ 0 4
猪 2[ 3 3
1 3-4 1 3(4) 03 03
03 03 14 14
]3
3
=40-42(44)
3 ]=36
3
3 3
]=32
3 3
]=44
马牛猪的乳齿式
(四)唾液腺
唇腺 小壁内腺 颊腺
唾液腺 壁外腺
舌腺 腮腺 颌下腺
舌下腺
唾液腺的开口
动物 名称
牛
腮腺 第5臼齿对的 颊黏膜
2. 网胃
6-8 肋间隙 网胃沟
创伤性网胃心包炎
瘤网口 网瓣口
左侧(壁)面:、膈和肝 脏面:瘤胃
3. 瓣胃
左侧(壁)面:膈和肝 脏面:瘤胃 、网胃和皱胃
7-12 肋间隙 吸收:水分、钠离子和低级脂肪酸。
4. 皱胃
1.皱胃的形态位置:8-12肋
右季肋区和剑骨区
2.皱胃壁 贲门腺区 胃底腺区
底部—前段幽,粗门大腺区
颌下腺 舌下肉阜
马
第3臼齿对的 颊黏膜
舌下肉阜
猪
第4、5臼齿对 的 颊黏膜
舌系带两 侧的粘膜上
舌下腺 舌下肉阜
口腔低舌 黏膜上
颌下腺管口
(五) 咽
咽 为消化管和呼吸道 的公共通道,位 于口腔和鼻腔后 方,喉和食管的 上方,可分为鼻 咽部、口咽部和 喉咽部。
(六)食管
(七)胃(Ventriculus)
幽门部—后段,细
3.功能:通过盐酸、胃蛋白酶、 凝乳酶和脂肪酶化学消化微生 物、氨基酸、凝固乳汁、消化 脂肪。
5. 犊牛胃的特点
犊牛的特点,因初生吃 奶,皱胃特别发达, 瘤胃和网胃相加等 于皱胃的一半,8周 时相等,12周超过 皱胃的一半,四个 月后由于消化纤维 性饲料,前三个迅 速增大,瘤网超过 皱胃的四倍。食管 沟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