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自然-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疏演化_蒋自然_曹有挥

合集下载

长江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格局与展望

长江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格局与展望
根据长 江 流域经 营集 装箱业 务 的主 要 港 位置 集装箱吞 吐 量 和集 装箱 吞 吐 能力 港

州 江 阴等港


则 发展 成 为上 海 港 或其它 枢纽 港 的支线 喂 给



所 处 的地 理

上 海 港 洋 山 港 区 的投 入 使用 客 观 上 促 进 了 江 海 中转 业


依托 的港

集装 箱运 输 发 展 的策 略 共 同促进 长 江 流 域 集 装 箱 运 输 的

家港 常熟


太 仓 ) 具 备 了 开 展 集 装 箱 江 海 中转 业 务 的 条 件


发展
可 成 为 长 江 下 游 区 域 性 集 装 箱 枢 纽 港 ;南 通 镇 江 扬 州 泰


长江 集装箱港 口发展 格局 分 析


因此

目前 当 务
都为上 海港提供喂给服 务
2


经 营者和决 策者应 充 分认 识 本港 在 长 江 流域集
, ,
长江 下 游集装箱港

装箱港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合 理 调 配 资 源 找 准 自身 港

从 地 理 位 置 和 发展 规模来看 南京港 和 苏州港 (包 括 张

在 全部 吞 吐 量 中 80 %在 南京 以

腹 地 的 吸 引 推 行 长 江 战 略 与 南 通 港 扬 卅l 港 南 京 港 安 庆 港 长 沙 港 武汉 港 重 庆港 等港
、 、 、

约占
7%

集装箱码头大气污染物排放防治

集装箱码头大气污染物排放防治

集装箱码头大气污染物排放防治作者:毕志远,李睿瑜,蒋刚,薛洋来源:《水运管理》2022年第09期【摘要】为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治理港口大气污染,以《港口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第1部分:集装箱码头》为依据,介绍集装箱码头的大气污染源构成和不同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以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为例计算并分析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排放量,由此提出积极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进港口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电气化、建立能耗和环境智慧管控系统、构建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机制与体系、积极参与创新交流活动等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港口;大气污染物;测算排放量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港口货物吞吐量日益增大,在保证经济发展、港口运转的同时,需要船舶、港口作业机械、水平搬运机械、集疏运铁路内燃机车、生产配套设施等进行相匹配的生产活动,而随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问题也愈发突出。

笔者以《港口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第1部分:集装箱码头》为依据,以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为例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分析测算,为其他集装箱码头提供参考依据。

1 集装箱码头大气污染物构成在集装箱码头装卸生产活动中,港口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及靠港船舶、驶入港内的集疏运车辆产生的废气都是港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港口作业机械、运输车辆、船舶等产生的有害气体包括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

港口大气污染物形成的酸雨对植物、海洋生物及农作物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其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在燃油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硫化物、氮化物都会对生物和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大气污染治理不容忽视。

2 集装箱码头大气污染物计算方法针对集装箱码头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依据《港口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第1部分:集装箱码头》,仅对CO、HC、NOx、PM10、PM2.5、SO2等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计算。

2021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告

2021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告

2021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告中国港口协会2021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的“中国港口协会科技奖励2022次年会”于11月29日在上海举行。

评审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方法和程序进行评审后,评审结果如下:一等奖(4项)1.项目名称:散粮自动化火车装车系统研发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日照港裕廊码头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庄广安、张宝华、赵成、费海波、周家海、严敏、张文军、方磊、刘乃峰、沈鹏、王森、杨东方、牛庆军2.项目名称:黄浦江老港区绿色综合改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上海建凌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科学院上海电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吴鹏程、王学锋、吴恩、罗文斌、童志华、傅瑜、赵渊、章强、严娜、杨靖培、刘静君、朱鹏宇、王瑜、王林国、毛立玫3.项目名称:综合性液体散货港口工程集成创新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港口发展研究中心大连港埠机电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徐健、刘伟、朱丽燕、李旭明、潘海涛、王文元、邵佐斌、陈继峰、魏洪通、孙云鹏、张大勇、秦子军、毕毅、李明、方立军4项目名称:促进我国港口转型升级政策研究,主要完成人:交通运输部水运研究所,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1中国港口协会、交通运输部科学院主要完成人:宁涛、贾大山、汤震宇、陈乔、王斌、杨秋平、殷翔宇、丁文涛、张哲辉、罗本成、邹林、陈俊峰、睦凌、丁莉、武嘉璐二等奖(23项)1.项目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港口散货装卸物流一体化管理系统。

主要竣工单位: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朱帮银、张华、庞红云、黄磊、周建华、方梦庚、钟则都、崔维平、林奕群、刘恒锋2.项目名称:一种集成式全功能自动装车系统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朱晓东、周金顺、宋鹏飞、刘卫华、李刚、程令琪、贾旭伟、侯鹏、韩翔3.项目名称:单梁双端环铰接式三车翻车机系统综合优化改造主要完成单位: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陆成顺、吴娇、王艳高、徐光军、王廷庄4.项目名称: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矿石码头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主要完成单位:天津港远航散货码头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陈晓兵、乔勇、李军、仇立新、崔波、付强、杨国庆、王晓梅、何靖、张敬文5.项目名称:散货码头自动卸货、自动堆垛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港口协会长江港口分会

中国港口协会长江港口分会
徐忠诚 岳阳城陵矶港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尹显东 岳阳城陵矶港务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张希文 湖南省长沙港务局 副局长
张叙新 监利港务管理局 局长
王勤昌 洪湖港务管理局 局长
蔡祥云 黄石市港航管理局 局长
章俊 南京港口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吕一鸣 南京港口协会 秘书长
徐瑞芝 镇江港口有限公司 总经理
孙昌军 镇江港口协会 秘书长
孙皋鸣 扬州市港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蔡年生 泰州港务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平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港务局 局长
杨立朝 四川省宜宾市航务管理局 副局长
邹强 四川省泸州市航务管理局 局长
张银才 四川省泸州市航总经理
张延礼 重庆港务(集团)公司 董事长
韩继生 长江港口分会 秘书长
夏保国 长江通信管理局 副局长
许四发 中港第二航务工程局 副局长
何跃明 武汉港口集团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彭亮星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副院长
江滨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经理
修华林 江阴市港务管理局 局长
吴正信 张家港港务集团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建华 张家港港务集团公司 纪委书记
陈乐 江阴港港口集团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茅国良 江阴港港口集团公司 办公室副主任
施伯香 南通市港务管理局 局长
李景秋 武汉长亚船务公司 总经理
陆望程 长江港口分会规划委员会 主任
文明德 长江港口分会教育委员会 主任
罗诗刚 长江港口分会法规委员会 主任
王卫国 南通港口集团公司 总经理
王述诗 南通港口协会 秘书长
夏建国 常熟市港务局 局长

全球城市群演化视角下长三角港口群协同发展战略

全球城市群演化视角下长三角港口群协同发展战略

的发展规划整理
作者简介:姜乾之,经济学博士,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城市部副部长。戴跃华,管理学博士,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 究员。李鲁,经济学博士,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
55
第1 26期 20 1 9年5月
与此同时,特别是随着第四代港口技术发展, 港口群与城市群互动内涵不断拓展,对港口群协 调发展提出新标准和新要求。通过梳理全球主要 城市群港口未来30年规划发现,面向未来的全球 城市群港口在战略定位、岸线集约化、腹地有机联 动、港口群一体化协作机制、产业优化布局、立体化 集疏运体系构建,以及信息共享及低碳港口、绿色 港口等维度提供了港口群发展的趋势标杆(图1)。
口定位为在经济、基建、环保、土地和社区建设方 面着力打造美国东部最有竞争力的港口群;英国 提出港口群应充分借助数字化革命浪潮,架起英
国与世界再次沟通的桥梁(表1)。 表1 世界主要城市群港口的战略规划
港口
战略规划
主要内容
纽约一新泽西 《纽约一新泽
港口
西港口 30年
主要规划》
在经济、基建、环保、土 地和社区建设方面着 力打造东部最有竞争 力的港口群
港口
港口 2
腹地交叉 地域交叉
竞争
枢纽港
规划协调
港口 1及
』地
「竞争合作
港口 3
港口2及, 港口 3及
腹地1
腹地
喂给港
支线港
港口地域组合
港口群
图2长三角港口群演进过程
二、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 存在的瓶颈
(一)长三角港口群尚缺乏与长三角城市群全
面参与全球竞争相适应的明确定位 目前,长三角各主要港口规划仍停留在城市港
口和省市港口的定位层面。如江苏、浙江港口分别 提出建设干线枢纽港和部分重要枢纽港,服务于本

港口集疏运效率评价与提升研究

港口集疏运效率评价与提升研究

港口集疏运效率评价与提升研究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港口的集疏运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港口作为货物流通的枢纽,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货物运输的畅通。

因此,评价和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成为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

一、港口集疏运效率评价方法港口集疏运效率评价是通过多种指标对港口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评价港口集疏运效率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港口设备的先进程度、人力资源的充足程度、作业流程的合理性等。

1. 港口吞吐量:港口吞吐量被认为是评价港口集疏运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吞吐量代表着港口能够迅速处理大量的货物,顺利完成集疏运任务。

而低吞吐量则反映了港口可能存在着疏运能力不足的问题。

2. 货物周转时间:货物周转时间也是考评港口集疏运效率的一个关键指标。

它反映了货物在港口中运输、处理和装卸等环节所消耗的时间。

货物周转时间越短,港口集疏运效率越高。

3. 作业效率:作业效率是指港口在完成集疏运任务时所消耗的资源与货物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作业效率高的港口意味着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完成更多的任务,提高了港口的集疏运效率。

二、港口集疏运效率提升措施为了提升港口的集疏运效率,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1. 设备更新与升级:港口集疏运过程中,各种设备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港口的效率。

因此,对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是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的有效手段。

例如,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装卸设备可以大幅度提高装卸效率,缩短货物周转时间。

2. 优化作业流程:作业流程的合理性对港口集疏运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和环节,可以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

例如,将各个环节的作业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减少等待时间,缩短货物的周转时间。

3.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港口的操作人员对于集疏运效率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

在培养人力资源方面,港口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曹有挥

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曹有挥

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曹有挥*曹有挥1,陈雯2,杨桂山2,李海建1(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芜湖241000;2. 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南京21008)摘要: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互为因果。

本研究对近10年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进行定量测度。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irshmann-Herfindahl index)计算表明:集中化在整个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中已经显现;但集中化过程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港群内差异明显,且在不同时段上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移动-分享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显示:整个港口体系内的箱源移动量一直很大,这既反映在三大港群之间,更反映在各港群内各港口之间;珠三角港群始终净移入,环渤海港群一直净移出,长三角港群先移入后移出;上海港在1995-1998年间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净移入,但在其它两个时段则为净移出;深圳、宁波2港始终净移入,且移入量相当可观。

关键词:集中化;空间结构;竞争格局;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移动-分享分析;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1引言1956年发端于Mclean Trucking公司的集装箱试验[1,2],使全球范围内的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更对整个港口体系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有些传统老港趋于衰退,而另一些新兴港口迅速崛起;港口等级体系开始重塑;港口腹地空前扩张;港口竞争机制渐赋新内涵。

对此,长期以来,西方学者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与研探。

集装箱港口体系已成为现代港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前沿与活跃领域[3]。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在集装箱港口体系方面的学术文献,可以清楚地发现,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构成了该领域的一支绵延不断的主流。

这当中最具影响的成果当推Hayuth建立的5阶段演化模型(假说)。

Hayuth认为,在投资风险、初始优势、自我增强和规模经济等机制的作用下,集装箱港口体系先后要经历准备期(Pre-container)、采用期(adopting)、集中期(concentration)、枢纽中心期(load center)和边缘挑战期(peripheral challenge)五个阶段,在前4个阶段里,集装箱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的基本方向是集中化,即港口之间通过不断竞争,其箱源逐渐向某一具有相对优势的港口集中,直至枢纽中心港出现;此后,随着一些限制性因素尤其是(港口)规模不经济的逐渐加剧,箱源出现分散化倾向,至此,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进入第5个阶段[4]。

长三角地区港口群协同发展思路研究

长三角地区港口群协同发展思路研究

基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的瓶颈及解决思路研究(!"#!)'('@#"#"上海市哲学 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府际合作的港口群整体性治理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8##&#"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区域港口一体化的形成机制与治理模式研究(!!))_,(@"&&#& 作者简介章强$博士$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殷明$教授$博士$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周琢$博 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二港口群内港口间竞争激烈 长三角港口群内主要港口为争夺腹地货源# 彼此间竞争激烈#这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彼此间的 市场竞争程度$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 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进出口贸易发达#海运货物生 成量高#再加之长三角港口群内各主要港口的经
济腹地交叉#港口服务均可有效覆盖整个长三角 地区$因此#在没有良好高效的港口协同发展机 制下#各港为了扩大货物吞吐量#追求自身利益# 大力吸引货源$在长三角地区#无论是大型沿海 枢纽港还是中小型长江内河港口都出台了有关经 济补贴政策以推动本港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 中#各港出台的经济补贴政策并非完全仅仅是为 了吸引货源以拉动本港的货物吞吐量#有些政策 还起到调整集疏运结构%促进绿色航运发展等其 他作用$以!上海市调整优化航运集疏运结构项 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为例#其出台的一个重要的 政策初衷就在于提高上海港的集装箱水水中转业 务比例#缓解道路运输给上海带来的交通和环境 压力$此外#除了地方性的优惠补贴政策之外#有 些港口还积极争取优惠政策#从而相比港口群内 其他港口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以上海港为例# 早在"#!"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就 联合出台了!关于在上海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 通知"#在启运港退税政策下#出口企业凭启运地 海关出具的退税证明联及相关材料就可到主管退 税的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而在一般传统报关 政策下#出口货物在离境出口后企业才能申报退 税$启运港退税政策可以缩短出口企业的退税时 间#同时也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据财政部%海关 总署%税务总局于"#!)年!月最新颁布的!关于 完善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通知"#启运港退税政策仅 适用离境港为上海外高桥港区和洋山保税港区的 出口货物$

蒋和生创建北部湾(广西)向海经济先行区 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蒋和生创建北部湾(广西)向海经济先行区 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蒋和生:创建北部湾(广西)向海经济先行区 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海洋局局长、农工党广西区委会主委蒋和生建议创建以广西北部湾为核心的向海经济先行区,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创西部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

他认为,要创建以广西北部湾为核心的向海经济先行区,一是建立健全向海经济先行区合作机制,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合力。

加强向海经济、海洋科技、海陆区域的合作,依托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中国—东盟信息港“一廊两港”等平台加强向海经济合作,加快发展中马两国双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平台。

建立北部湾地区与全国重点高校合作机制,打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等高校海洋专业科研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共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对外与东盟各国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求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国际合作;对内加强北部湾港、广西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和西南中南地区等区域协调互动,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二是加强向海经济先行区枢纽港口建设,夯实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支点。

建议以北部湾港为核心,打造西部向海经济枢纽。

建设港口大型专业化泊位、重大项目配套码头泊位,推进游轮码头工程和公共客运码头工程建设,打造国际邮轮客运中心。

构建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和完善支撑港口物流发展的交通网络建设,提高港口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建成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和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中心。

西部陆海新通道各省、沿海发达地区以北部湾港为基地,设立向海经济飞地,促进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优势互补、高效利用。

三是健全向海经济先行区产业体系,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能力。

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加快水产加工产业供给侧改革,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捕捞生产企业和现代化渔业船队。

发挥北部湾地区独特民风民俗文化与悠久口岸历史的作用,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建成国际滨海旅游胜地。

发展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加强海洋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勘查、评估和利用,形成海洋新能源发展业态。

以一体化整合经营做强长三角港口群

以一体化整合经营做强长三角港口群

以一体化整合经营做强长三角港口群
耿相魁
【期刊名称】《江南论坛》
【年(卷),期】2013(000)007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耿相魁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杨传堂:共谋港口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港口企业 [J], 钟娇
2.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一体化整合浅析 [J], 熊静;曹娜
3.珠三角港口群及长三角港口群的分析与对比 [J], 李雁;陈颖彪;周倩仪
4.\"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港口与经济腹地协同发展研究——以长三角港口群为例 [J], 季磊
5.国际代表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经验及对长三角港口群的启示 [J], 王丹;柴慧;崔园园;谷金;王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博士热学畅谈找寻深海基因资源

博士热学畅谈找寻深海基因资源

龙源期刊网 博士热学畅谈找寻深海基因资源作者:胡顺利汤璟瑶来源:《大学生》2019年第03期这次科考聚焦西北太平洋,该海域是中国的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合同区,也是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查的热点区域。

这航次的主要任务是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开展资源环境综合性调查工作,履行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

同时,也进行了深海生态环境调查、装备试验性应用,以及对鸟类、海洋哺乳动物的观测工作。

在攻读博士期间,我师从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蒋建东教授,跟随他一同从事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南农环境微生物课题组能够入选出海科考工作,得益于科研优势及此前老科学家们的科研基础。

2018年7月31日上午,随着嘹亮的汽笛声响起,“大洋一号”在众人的期待中缓缓驶离码头,开启了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探秘之旅。

这一刻,第一次参与这么重要海洋科考任务的我,已经顾不上去思考三个月的航行将会遇到什么,充满内心的只是难以平复的激动。

2018年8月12日,在成功突围几大台风后,“大洋一号”顺利抵达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开始科考工作。

海洋科考都做些什么呢?我们每天要做的最简单最日常的工作就是取样。

利用箱式采样器采集海底沉积物,用CTD(在海洋科考里,它是特指一种用于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采集水体数据。

采集样品的范围从海平面到海底4000~5000米。

通过专业采样器采集样品,这一过程听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相当不易。

即使顺利的话,采一次样也需要五六个小时。

但是,海上阴晴不定,恶劣极端的自然天气常常成为影响航行作业状况的一大障碍。

记得有次早上我们在护甲板栏要下放“箱式”采集器时,海面忽然掀起了高达三四米的海浪,航行稳定性受到极大冲击。

这时候,我和同组队员只好互相搀扶,靠抓住护栏继续进行艰难的取样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船上的时间,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现在想来,最幸运的是,这次航程中没有遇到严重的破坏性台风。

采集到样品有什么意义,能做怎样的研究,又有什么作用呢?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深海微生物在深海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形成了特殊的生物结构、基因类型、生理机制及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在深圳发布

《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在深圳发布

50绿色中国11月29日,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海洋局联合主办的《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汇报会在深圳市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江泽慧,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共同为《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揭幕。

马培华指出,研究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就是要让广大民众找回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树立文化自觉。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对世界海洋事业的巨大贡献,加倍地关心、关注、关爱海洋。

江泽慧说,中国是一个陆海双构的大国。

陆地与海洋的交互作用、人类与海洋的依存关系,奠定了中华海洋文明的物质基础和人文精神。

海洋生态文化着力于建构人类社会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系,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

21世纪的中国,守护好中国海蓝色国土并走向深海参与国际合作,需要将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海洋强国战略紧密联系在《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在深圳发布文|摄 本刊记者 耿国彪"Chinese Marine Ecological Culture" Research Results Released in ShenzhenGreen Survey绿色经纬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1绿色中国Green Survey 绿色经纬一起,立足国情、放眼国际、总揽全局、陆海统筹,从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上来谋划海洋经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资源。

孙书贤表示,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

组织撰写《中国海洋生态文化》专著,加强海洋生态文化精品创作推广,有利于挖掘海洋生态文化思想精髓、倡导海洋生态文明理念和推动构建人海和谐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长三角港口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的多维度评价

长三角港口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的多维度评价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0.06探讨与研究D I S C U S S I 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1.引言城市物流是指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物流活动的总称,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复合型特征,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效率提升,受到国家及许多城市的高度重视[1]。

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强调物流枢纽是促进和协调区域发展助推器,并从城市尺度提出构建与现代经济体系相吻合的物流枢纽。

自此,城市成为区域物流发展的基本地域单元。

港口城市具有强大的货物集散功能和独特的口岸优势,对外促进国际贸易和深度开放,对内促生产业集聚和经济升级[2],成为区域物流枢纽的重要依托。

长三角地区港口分布密集,港口城市经济发达,在吸引货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均占有明显的区域优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港口城市物流水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有鉴于此,建立系统指标体系对港口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性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指标及方法随着信息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剧烈转型,长三角地区港口城市物流发展的驱动机制变得更加复杂,除了基础设施、腹地经济等传统因素以外,信息技术成为现代物流水平评价的新考量范畴和重要支撑因素[3]。

在全球-地方多重力量的交互作用下,没有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可以单独运行,全球供应链促使现代城市物流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得到空前发展,一方面现代物流业带动并加速了各类要素在不同尺度的流通循环,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和信息技术提升促进了物流网络完善和物流水平提升。

考虑到腹地的交叉性和现有文献做法[4],本文测算的长三角主要港口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合肥、无锡、南通、连云港、温州、芜湖、嘉兴、义乌、舟山共14个港口城市,研究对象涵盖大中小各级港口城市,类型上除了也包括海港和内核港之外,还将义乌陆港纳入研究范畴,样本选择具有一定的覆盖度、典型性和创新性。

长三角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演变趋势

长三角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演变趋势

长三角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演变趋势蒋自然;傅海威;曹有挥【摘要】运用分形方法对长三角港口体系2000年以来的空间规模结构维数和关联结构维数进行测算,并预测其未来演化趋势.通过研究发现:长三角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垄断性,但总体上趋于优化和稳定;主要港口集中分布于线性空间的形态有利于港口间的相互作用,但对港口集疏运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未来长三角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将处于稳定的状态.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竞合机制的交互作用是长三角港口体系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变的基本动力机制.最后,提出长三角港口体系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期刊名称】《中国航海》【年(卷),期】2016(039)002【总页数】5页(P106-110)【关键词】水路运输;长三角;港口体系;分形方法;R/S分析;空间结构【作者】蒋自然;傅海威;曹有挥【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91;F552.7Abstract: Using fractal method, the dimension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the port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are measured with the data from year 2000 on, and its evolution trends in the future are forecasted. The study reveals: the port system of Yangtze River Delta possesses some monopoly in terms of spatial structure which is generally optimized and steady; the fact that the ports scattered in stripe space is good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ports, but it requires a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higher standard;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port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Delta will keep stable in the futur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coopera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of forming and evolution of the port system structur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polici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system are also put forword.Key words: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Yangtze River Delta; port system;fractal method; R/S analysis; spatial structure港口体系的概念发轫于港口地理学与系统论的有机结合,指的是一定地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腹地交叉、相互联系的港口空间组合。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过程与机制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过程与机制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过程与机制曹有挥1,2,蒋自然1,3,陈欢1,3,吴威1,2,梁双波1,2(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长江沿岸港口体系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

本文首先对自古以来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科学实证,发现港口体系经历了“港口的起源与产生—港口体系萌芽—港口体系雏形—港口体系形成—港口体系升级”5个阶段。

依据实证分析,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归纳演绎,认为相关港口对水水中转和陆水中转腹地的长期相互竞争是导致港口体系形成的主要机制,其中对水水中转腹地的竞争尤为关键,而港口对中转腹地的竞争随时间推移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

最后从政策层面,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和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伦。

关键词:港口体系;演化;机制;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1引言长期以来,作为港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内外港口体系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①形成与演化机理。

Taaffe等(1963)通过对加纳和尼日利亚沿海诸港空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实证分析,发现港口体系内货流存在集中化趋势,并据此归纳出港口体系演化六阶段模型。

Hayuth(1981)注意到了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分散化现象,从海向空间组织角度建立了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五阶段模型;并将港口分散化原因解释为外围港口挑战、多式联运的发展和不同航线的港口选择等(Hayuth,1988)。

近年来,学者又进一步扩展了上述模型,增加了“港口区域化”新的演化阶段(Notteboom et al,2005;Ro-drigue et al,2009)。

在国内,陈航(1991,1996)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海港地域组合”问题,并对其概念、形成机制和区划进行了初步探讨与研究。

曹有挥等(2003)以中国沿海集装箱港群为对象,对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机制进行了梳理。

长三角港口体系结构演变及分货种优势比较

长三角港口体系结构演变及分货种优势比较

长三角港口体系结构演变及分货种优势比较陈春芳【摘要】以长三角区域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2005-2009年长三角港口的平均集中率和分货种港口的空间集中度,然后从各港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和绝对比较优势揭示了各货种在长三角港口内部的转移情况,最后得出在长三角港口体系中,各货种集中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集中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集装箱,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煤炭.同时上海港集装箱集聚效应加强,散货方面则呈现上海港向周边港口快速扩散、浙江省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江苏港口承接转移的同时自身港口结构同步升级调整的特点.【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7页(P54-60)【关键词】港口空间结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作者】陈春芳【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上海201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52.7港口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腹地的交叉或重合而形成的一系列在规模、等级、类型、职能上相互联系的港口有机群体。

随着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和多式联运的发展,当前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港口体系演变的本身,比如港口之间如何竞争枢纽港地位、新技术如集装箱如何改变港口之间的空间结构等。

国外对港口体系的研究比较早,RIMMER[1]把港口体系的演化进程分为5个阶段:港口孤立发展阶段、交通线路渗透和港口侵夺阶段、相互联络阶段、进一步集中阶段、边缘港口发展与港口体系扩散阶段。

在国内,对港口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外学者的研究较少涉及中国大陆的港口。

国内学者陈航[2-3]较早地对港口群体结构及地域组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此后,曹有挥等[4-5]对安徽省、长江沿岸的港口体系进行了分析,陈斓等[6]对福建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等级层次、职能结构进行了研究,曹有挥[7]对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竞争格局进行了研究。

长航苏州分局完成张家港港首次烟花爆竹集装箱卸作业监护

长航苏州分局完成张家港港首次烟花爆竹集装箱卸作业监护

长航苏州分局完成张家港港首次烟花爆竹集装箱卸作业监护蒋屹立
【期刊名称】《水上消防》
【年(卷),期】2008(24)4
【摘要】2008年6月6日,“湘长沙机0451”船装运的59只集装箱的烟花爆竹在张家港永嘉集装箱码头进行了转运装卸作业,这也是张家港港建港以来的首次烟花爆竹集装箱装卸作业。

该批烟花爆竹从武汉阳逻港装运至张家港,准备通过船一船的方式过驳至“向丹”轮,转运至上海洋山港后出口国外。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蒋屹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56.135
【相关文献】
1.跃居长江港口第二位张家港永嘉码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 TEU [J], 华天
2.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联合建立苏州港 [J], 林应雄
3.中国首次LNG罐式集装箱江海联运在南京港成功完成卸载 [J],
4.全球首次集装箱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全流程实船作业完成 [J],
5.连云港港跻身全球集装箱百强港前四月集装箱量完成158.98万标箱,同比增长0.3% [J], 杨开林;孙子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造单船小时529.23自然箱世界新记录--访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外高桥码头分公司蒋工圣总经理

创造单船小时529.23自然箱世界新记录--访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外高桥码头分公司蒋工圣总经理

创造单船小时529.23自然箱世界新记录--访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外高桥码头分公司蒋工圣总经理
佚名
【期刊名称】《集装箱化》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 6月17日,当529.23自然箱/h的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诞生时,作为专业媒体的本刊编辑部,在感到惊奇的同时,也深感这比照先前一次创造的装卸记录有着巨大的跨越.为了解这"跨越"中的内涵,在上海炎热的初夏,我们专访了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外高桥码头分公司蒋工圣总经理.
【总页数】2页(P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建设——专访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副总经理周芒 [J], 陈羽
2.努力建造创新型港口,向世界强港迈进中国首个港口集装箱全自动化无人堆场在
上海港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投入营运 [J], 葛中雄;陈余德
3.站在100万箱的起点上——访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华斋 [J], 吴明华
4.创造精良与世界同步——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微电子设备分公司总工蒋迪宝 [J],
5.大显身手破记录鲲鹏展翅抒豪情——上港集箱外高桥码头分公司创集装箱装卸
世界新记录侧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时间:2017-02-22;修回时间:2017-04-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1136、416711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501142、41301126)作者简介:蒋自然(1983—),男,安徽全椒人,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港口物流。

E-mail:jzr729@ 。

港口体系概念的提出发轫于港口地理学和系统论的有机结合,是指一定地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腹地交叉、相互联系的港口空间组合,是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重叠腹地的港口簇群[1]。

港口体系的空间集疏演化一直是国内外港口地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Taaffe 等通过对加纳、尼日利亚沿海诸港空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实证分析,发现港口体系内货流存在集中化趋势,并据此归纳出港口体系演化六阶段模型[2]。

Rimmer 分别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港口进行百年时序演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新西兰港口体系空间的“四阶段”演化模式,澳大利亚明显多了一个去中心化(Decentraliza⁃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疏演化蒋自然1,曹有挥2(1.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浙江金华321004;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江苏南京210008)摘要:以长三角12个集装箱港口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5年各港口的吞吐量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技术、重心偏移法和半径维数法等对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总体极化—离散格局、区域中心—外围格局、港口收敛—发散格局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R/S 分析法研判港口体系的空间集疏演化趋势。

研究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上由极化向离散转型,其中组间差异是港口体系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港口运量集中分布于港口体系的运量重心,但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态势;多数港口属于向上收敛或向下收敛型港口,对港口体系空间集疏起到均衡化作用;另外,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在未来的空间疏散化现象和边缘港挑战效应将长期持续下去。

关键词:集装箱港口;港口体系;空间集疏;演化趋势;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中图分类号:F5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7)08-0114-08DOI :10.15957/ki.jjdl.2017.08.015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tainer Port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DeltaJIANG Ziran 1,CAO Youhui 1(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Zhejiang ,China ;2.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Nanjing 210008,Jiangsu ,China )Abstract:With the throughput data of 12container port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2000to 2015,this paper measure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tainer port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arization-dispersion pattern,center-periphery pattern and convergence-divergence pattern,using the method of Gini coefficient and its decomposition technique,gravity displacement and radius dimension.To achieve this aim,this study researches the spatial evolution tendency of port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Delta using the method of R/S analysis.The main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during 2000-2015,the port system is transformed from polarization to dispersion on the whole,and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group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the distribution of port traffic is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port system,but it shows the trend of spreading from the center to the periphery;most ports belong to the upper-convergence or lower-convergence ports,which play a role in balanc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port system.In addition,the space evacuation phenomenon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periphery in container port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Delta will continue for a long time.Key words:container port;port system;spatial distribution;evolutionary trend;Yangtze River Delta;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第37卷第8期经济地理Vol.37,No.82017年8月ECONOMIC GEOGRAPHY Aug.,2017tion)的阶段[3-4]。

Hayuth对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研究中,首次提出“边缘挑战现象(‘Challenge of the Pe⁃riphery’Phenomenon)”[5],这对之后的港口体系研究产生较大的影响,学者们在Hayuth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了Hayuth模型[6-8]。

在国内,陈航提出了“海港地域组合”概念,并对其内涵、成因和区划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9-10]。

曹有挥等对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机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低级均衡—非均衡相对集中—非均衡高度集中—高级均衡”的四阶段模型[11]。

王成金将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空间集疏演化过程分为“集装箱化前期与技术试验阶段—技术船舶与集中化阶段—中心枢纽港阶段—扩散化与离岸枢纽阶段—港口区域化阶段”五个阶段[12]。

还有学者发现国内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港口体系都存在边缘港挑战现象[13-15]。

1990年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环节,港口已深深嵌入全球生产与流通过程中[16-17]。

特别是在跨国生产网络形成、全球供应链建立、国际班轮航线重组和航运服务业兴起等一系列新因素作用下,港口空间组织发生嬗变转型,突出表现为:中心枢纽港向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enter)转型升级[18],多港口门户区域(Multi-port Gateway Re⁃gions)不断涌现[19],港腹联结深度重构下的港口区域化(Regionalization)现象等。

在此背景下,港口体系内各港口的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必然进行相应调整,具体表现为空间结构的集疏变动。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和航运中心不断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转移,并且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集疏过程必然与其独特的政经体制相联系,从而可能呈现出与西方有所不同的现象。

因此,立足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客观实际,系统探讨其空间集疏规律,不仅可以为我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世界港口地理学研究提供中国视角和新范例。

纵观国内外港口地理研究可以发现,港口体系空间集疏演化的相关研究已构成港口地理学领域一支绵延不断的主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和Moran指数,但这些方法多是对港口体系空间集疏总体演化特征的刻画,既没有落到具体的空间层面,也缺乏对分类港群的集疏状况和具体港口的收敛与发散格局进行测度。

基于此,本文尝试从总体“极化—离散”格局、区域“中心—外围”格局、港口“收敛—发散”格局等多个视角对区域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集疏演化特征进行测度,以期从不同视角、多个尺度、更加全面地反映这一空间格局集疏过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长三角地区历来是重要的港口集聚区,也是中国最早进行集装箱化试点的区域,在国家港口发展和开发开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集装箱技术深入推广、港口之间长期相互竞合以及区域集疏运体系的逐渐完善,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日臻成熟。

2000—2015年期间,该区域集装箱港口的吞吐总量始终占据全国的30%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1.6%。

其中,上海港和宁波舟山组合港都成为国际性集装箱大港,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7年稳居全球第一。

但是,各港口的增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尤其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有些港口运量的增速明显放慢(如上海港、南通港等),而仍有港口保持高速的发展态势(如嘉兴港、苏州港等),港口体系内的空间分异现象表现得更加显著。

在全球化、信息化、分权化、市场化以及国际新形势、国内新常态的交互作用下,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格局是趋向集中还是分散?演化过程中是否存在新的变化动向?这些都是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理论意义。

本文根据港口体系形成机制并参考已有文献做法[20],选取长三角地区腹地交叉、联系紧密的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嘉兴港等6个海港以及南通港、苏州港等6个河港共12个集装箱港口为研究对象(图1),以各港口年度标准箱吞吐量为表征参数,从总体“极化—离散”格局、区域“中心—外围”格局和港口“收敛—发散”格局三个方面对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空间集疏规律进行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