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

合集下载

秦朝的国土整治开展均田制与土地纳税

秦朝的国土整治开展均田制与土地纳税

秦朝的国土整治开展均田制与土地纳税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非常敏于治理国家的朝代。

其中,秦朝在国土整治方面采取了均田制和土地纳税两项重要政策。

本文将就秦朝的国土整治开展均田制与土地纳税进行探讨。

一、均田制秦朝实行的均田制,是指按照平均原则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的土地制度。

该制度将土地根据农户家庭的人口数量分配,保证每户农户都能够拥有相对相等的耕地面积。

通过这种方式,秦朝希望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公平和稳定。

均田制的实施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平均分配:均田制强调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确保每户农户都能够拥有一定的耕地面积。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还能够减少土地不均现象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2. 纳入国家统一管理:均田制将土地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之下,取消了地方豪强对土地的私有和控制。

这为国家有效管理土地、调控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

3. 集体劳动:均田制也推动了集体劳动的发展。

通过耕地的重新配置,农户被迫共同劳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加强劳动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土地纳税除了均田制,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土地纳税政策。

秦朝将土地作为一种财产纳入国家的税收范畴,农民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向国家缴纳税款。

这在当时是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改革。

土地纳税在秦朝的重要意义如下:1.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土地纳税为秦朝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

通过对农民的税收征收,国家能够获得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军事、政治和经济建设等方面。

2. 调动生产积极性:土地纳税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由于需要向国家缴纳税款,农民更加积极地开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3. 实现社会公平:秦朝的土地纳税政策对所有农民都是公平的。

每个农民只需按照土地面积的比例缴纳税款,不论富户还是贫户,都能够被平等对待。

总结:秦朝的国土整治开展均田制和土地纳税两个重要政策。

通过均田制,秦朝实现了土地的公平分配,并将土地纳入国家统一管理;通过土地纳税,秦朝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实现了社会的公平。

隋朝的制度范文

隋朝的制度范文

隋朝的制度范文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但有着深远影响的一个朝代,其制度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隋朝的制度可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文化制度和法律制度几个方面。

一、政治制度1.均田制:隋朝实行了以保障平均土地分配为目的的均田制。

此制度规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法,以确保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实行均田制增强了农民对国家的忠诚度,提高了国家的税收。

2.奴隶制:隋朝实行了奴隶制度。

奴隶被视为私有财产,可以买卖和送礼。

隋朝的奴隶制度对国家和贵族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3.官僚制:隋朝建立了府、州、县三级官僚制度。

各级官员职位严格按照等级制排列,根据能力、官员考试成绩以及家族背景来晋升。

官员的选拔制度相对公平,注重实际表现和资格考核。

二、经济制度1.公有土地制度:隋朝实行了公有土地制度,国家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并实行征收税收。

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更加合理,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2.政府垄断经济:隋朝政府对许多经济领域进行了垄断经营,例如盐、铁、酒等。

垄断经营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助力于国家统一和统治稳定。

3.农田水利建设:隋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修筑了大量水利工程如大运河、东都水库等。

水利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三、军事制度1.屯田制:隋朝实行了屯田制,将军队分批驻扎在边境地区,并进行农田开垦和生产。

屯田制度保障了军队的粮食供给,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兵役制度:隋朝设立了士兵兵役制度,其中将士兵大致分为骑兵、步兵和弓箭兵三类。

兵役制度保障了军队实力的合理配备和统一指挥。

四、文化制度1.科举制度: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即通过一系列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体系严谨而完整,为后来科举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

2.佛教推广:隋朝推崇佛教,在社会和政府方面给予了佛教以支持和保护。

期间定出庙供佛田,规定寺庙的管理制度,并大力修建佛教寺庙。

五、法律制度1.刑法体制:隋朝建立了刑法体系,明确规定了对犯罪行为的定罪和处罚。

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内容

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内容

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内容
俸禄制、均田制和三长制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制度,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俸禄制是中国古代官员的薪酬制度,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俸禄制的实行,使得官员的收入与其职位相挂钩,有助于提高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在俸禄制下,官员的俸禄主要由粮食、布匹、钱币等组成,根据职位高低和工作表现进行发放。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始于北魏时期。

均田制的实行,使得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效率。

在均田制下,政府将土地按照人口分配给农民,农民需要缴纳一定的赋税。

三长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基层地方组织制度,即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税,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这些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唐代均田制的特点(一)

简述唐代均田制的特点(一)

简述唐代均田制的特点(一)
唐代均田制
特点
1.均田制的实施对象:唐代实施的均田制主要针对农田
的分配和征收,将土地按照世代更替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割,以确保人人有田可种。

2.土地赋税的平均分配:均田制通过将土地按照家庭户
口数量平均分割,确保每户农民得到的土地面积相对平均,减轻了部分农民过重的赋税负担。

3.征收劳役的均等原则:均田制要求每户农民不仅要按
照土地面积缴纳赋税,还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役,以维持国家的军事防卫和基础建设。

4.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均田制对于孤老、残疾和无地的
人提供救济,确保他们得到一定的土地以维持基本生活。

5.限制财产转移:均田制限制了土地的买卖和转让,以
防止土地集中于少数富豪手中,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均衡发展。

说明
Markdown格式的文章可使用各级标题以清晰地分类和呈现内容。

对于这篇文章,我使用了三级标题来展示唐代均田制的特点。

在每个
特点下面,我使用了粗体字和数字标示,以快速准确地概述该特点。

这种形式的呈现使得文章易于阅读和理解。

此外,文章也遵循了要求的规则,没有出现html字符、网址、图片及电话号码等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唐代均田制的简短介绍和特点列举,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比较

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比较

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异同之比较相同地方:都是古代中国土地分配制度,都产生于社会动荡时期,均田和屯田都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占田加剧了土地兼并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屯田制最大功劳就是使经济发展,人民不在挨饿,而北方民族也因此更加团结了.屯田制和以前的田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军队的加入,这使规模更大,农民负担减少,军民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

渊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西汉前元十一年(前169),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汉武帝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

但当时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边陲,主要方式为军屯,且规模不大。

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

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

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

据说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

“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

民屯每50 人为1 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

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6 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

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军屯以士兵屯日,60 人为1 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

但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分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

三国时期,吴、蜀也都实行过屯田,只是规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

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达官8 民2 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

秦朝土地制度

秦朝土地制度

秦朝土地制度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它的土地制度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朝的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均田制和井田制两个方面。

首先,均田制是秦朝最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

秦朝实行的是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土地,将国家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的制度。

按照均田制,秦朝将全国的土地分为九等田,每块田地符合一定的标准,以保证每个农民家庭都能分得一份平均的土地。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民个体间的平等,使每个农户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增加社会稳定度和国家财政收入。

同时,为了保证实行均田制的效果,秦朝还实行了“均贷法”,即每个农民家庭都有平均的贷款额度,用于购买生产工具和种子,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其次,井田制是秦朝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井田制是秦朝在研究水利工程方面的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

根据井田制,农田被划分成一块一块相互贯通的小块,每块田地都有一口井,用于灌溉作物。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田的产量,提高国家的粮食储备。

同时,井田制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井田制的实行还需要政府统一管理和对农民进行指导,以确保井田制的顺利推行。

总之,秦朝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和井田制在整个时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秦朝在土地制度上的创新和改革,既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又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秦朝的土地制度为后
世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并对后来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史学纵横〖唐朝均田制〗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史学纵横〖唐朝均田制〗

唐朝均田制
唐前期政府颁行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均田制,始自北魏,历朝多有变更。

唐初为恢复生产,保证税收,在隋代均田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唐于武德七年(624)、开元七年(719)、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次颁布均田令,取消了前朝奴婢、妇女及耕牛受田的规定,放宽了土地买卖的限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丁男(21-60岁)和18岁以上的中男各授永业田2021口分田80亩,其他为户者和老、寡、病、残等,授口分田、永业田不等。

②贵族和五品以上官可依品级请受5顷至100顷永业田,勋官可依勋级请受60亩至30顷勋田。

③授田有宽乡、狭乡之别,迁徙、买田、授田规定不同。

④永业田为世业,不再收还。

⑤职官有职分田,官署有公廨田,收入充俸禄和办公费用。

均田制的实施,对唐初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促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保证政府赋役了积极作用。

唐高宗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农民逐渐破产流亡,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直到德宗建中元年(780),两税法正式实行,标志着均田制彻底被土地私有制度所取代。

1。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

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中国,一说隋统一后实施于全国。

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的作用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设立三长制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④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迁都洛阳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⑤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
1。

均田制是唐朝前期最主要的土地制度

均田制是唐朝前期最主要的土地制度

均田制是唐朝前期最主要的土地制度。

[3]它包括:(1)对百姓受田的规定。

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老男、笃疾、废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果为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

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

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

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2)对贵族官僚受田的规定。

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

职事官从一品到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

散官五品以上受永业田同职事官。

勋官从上柱国到武骑尉,受永业田三十顷递降至六十亩。

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还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府田,职分田的地租作为官僚俸禄的补充,公府田的地租充作官署的费用。

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

(3)对土地买卖的规定。

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买卖。

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碾硙的,并准许卖口分田。

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法定数量。

唐代均田的办法,和前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①受田的对象跟前代有些不同,即寡妻妾以外的一般妇人、官户以外的一般奴婢和牛都不受田,而增加了僧尼、道士、女冠和工商业者可以受田。

②关于官吏受田的规定比前代各朝更完备,封建王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都可普遍受田,官越大,受田越多。

③土地买卖的限制益形松驰。

④优待府兵官兵。

所有上述这些变化,大都开始于隋而完成于唐。

特别是官吏受田办法的完备化,土地买卖限制的放松,显示出大土地私有制日益占优势。

隋唐的均田法在各地区的执行中差异很大,唐均田令规定“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少者为峡乡。

峡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对峡乡的授田份额源源不足,但经过隋末大乱,人口锐减,许多被农民军镇压的官僚地主的土地成了无主荒地,因此宽乡较多,虽然人民未必能够达到法定的授田数,但还是可以得到相当数量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隋末农民战争以前的土地占有的不合理现象。

北魏均田制名词解释

北魏均田制名词解释

北魏均田制名词解释
北魏均田制是北魏朝廷在正统年间(535-550年)推行的一项土地制度,旨在平均分配农田,平衡富贵与贫穷之间的差距。

在北魏均田制中,土地被划分为三等田地,分别是上中下三等田。

上等田归属于皇室、贵族和高级官僚,中等田归属于中级官僚和富裕农民,而下等田则归属于低级官员和贫民。

根据这个制度,每个家庭都有权拥有一定数量的田地,而分配的土地数量是根据家庭的人口和劳动能力进行计算的。

北魏均田制的推行有助于解决了当时土地集中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田的产出。

这一制度也鼓励了农民的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辛勤劳动可以带来更多的土地和财富。

然而,北魏均田制并未完全解决土地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土地分配不够平均,许多贫民仍然无法拥有足够的土地。

此外,由于均田制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行政和监督机构,导致朝廷的财政负担加重,最终导致了该制度的逐渐衰落。

总的来说,北魏均田制作为一种改善土地分配和减少贫富差距的制度尝试,对当时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限制和问题,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逐渐被其他土地制度所取代。

旧唐书均田制的特点

旧唐书均田制的特点

旧唐书均田制的特点
特点:
1、明确取消了奴婢、部曲的受田。

2、除寡妻妾以外,一般妇女不再受田。

3、和尚、道士、尼姑、女冠都可以受田,反映了南北朝以来寺院经济的发展。

4、各级官吏普遍授给大量的土地,职位愈高受田愈多。

5、唐代均田制放宽了对受田买卖的限制。

影响:
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多少获得了土地这对于稳定小农地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起了一定作用。

同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延缓了土地兼并;但是实际授田的过程中授田不足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均田制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助长了官僚地主、豪商巨贾以及僧侣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势头。

什么是均田制?均田制简介

什么是均田制?均田制简介

什么是均田制?均田制简介什么是均田?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

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

后来的隋朝和唐朝初期仍行此制,在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实行的基础——土地国有制破坏严重。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

均田令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开创性措施。

这一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

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

均田制影响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是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还有,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

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均田制虽然包括私有土地,但能用来授受的土地只是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

均田制

均田制

均田制发展北魏太和九年(485年)颁布实行“均田制”的诏令:1、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

露田都是无主荒地,因考虑休耕轮作,故授田时—般按休耕周期加一或两倍,也称“倍田”。

拥有奴婢和耕牛的人,可以额外获得土地,奴婢同普通农民一样受田,人数不限,土地归主人;丁牛(4岁以上)每头受露田30亩,一户限4头。

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

2、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

桑田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

在不宜种桑的地区,男子每人另授麻田10亩,女子5亩,奴婢同样受田,按露田法还受。

新定居的民户还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3口一亩,奴婢5口一亩,宅田也属世业。

3、桑田按现有丁口计算。

“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

”桑田为世业,允许买卖其一部分。

原有桑田已超过应授田数,“无受无还”;达到应授额的,不准再受;超过应授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授额,可以买足。

4、若全家都是老小残疾的,11岁以上及残废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年过70的不还所受,寡妇守志,虽免课亦授妇田。

5、地狭的地方,居民可以向空荒地区迁徙受田;地广的地方,居民不许无故迁徙,可随力所及向官府申请借种受田以外的土地。

因犯罪流徙或户编无人守业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

6、各级地方官吏按照官职高低授给不同数额的公田(职分田),离职时移交后任官。

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

北齐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

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不过一夫一妇的实际受田数仍相当于倍田,北魏对奴婢受田没有限制。

北齐则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间。

另外还规定了赋税。

北齐一般从年18岁起受田,北齐所授露田男子80亩,妇人40亩,丁牛60亩,每户限4头;另投桑田或麻田20亩。

中国历史中的均田制对社会有何影响

中国历史中的均田制对社会有何影响

中国历史中的均田制对社会有何影响均田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土地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社会稳定、权力平衡等方面论述均田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农业发展的促进均田制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秦代的均田制为例,均田制通过实行按照耕地面积划分负担、布局均匀的方式,使得农民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土地,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热情。

这种制度使得农民的耕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在均田制的推动下,农民的收入也相应提高,使得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二)社会稳定的维护均田制在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维护作用。

均田制系统实行公平合理的土地分配,通过确保农民拥有土地的权益,减少了社会上的土地争端和冲突。

农民在有稳定土地基础上,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这有助于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和阶级矛盾,从而维护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三)权力平衡的实现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权力平衡。

在均田制下,地主的土地面积被限制,农民也有了一定的土地所有权。

这种土地调配制度减缓了地主阶级的过大积累,同时增强了农民的经济实力,有效地平衡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

均田制有助于减少地主势力的过分扩大,提升了农民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改善了社会的等级关系,维护了整个社会的和谐。

总结起来,均田制在中国历史中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稳定了社会秩序,减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权力平衡。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均田制名词解释

均田制名词解释

均田制名词解释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实施的一种土地分配和调整办法。

均田制的核心原则是按照人口数量和经济状况将土地进行公平分配,实现人人有地、人人有田,以期达到社会公平、财富均衡发展的目的。

均田制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较早,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在秦汉时期被广泛推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均田制,即河渠制度、均田制度和均税制度。

形成了“均田制度以助富国、河渠以助国用、河工以时民食”的土地制度。

而秦汉时期的均田制也是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均田制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确定和调整土地面积和分配方式。

均田制以人口和家庭为单位,根据不同的地区、人口数量和经济情况,确定每户的土地面积,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一般来说,土地面积的分配是按田亩计算的,每户的土地面积多少则取决于当时的土地状况和政策要求。

第二,实行集体耕作和集体管理。

均田制的核心之一是实行集体耕作和管理,即将分配给每户人家的土地统一开垦和管理。

通过集体耕作和管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田质量,增加农产品产量。

第三,实行轮耕制和杂作制。

均田制还实行了轮耕制和杂作制,即每户人家轮流耕种不同的农作物。

通过轮耕制和杂作制,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均田制的实施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均田制实现了土地公平分配,确保了每个人都有土地和田地,从根本上消除了贫富差距,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均田制改善了农田利用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出,保证了社会的粮食供应和经济的发展。

最后,均田制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然而,均田制在实际推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均田制只是按人口数量和经济状况分配土地,并未考虑到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和实际能力,导致土地分配不合理和浪费。

其次,均田制要求农民进行集体耕作和管理,可能造成农民的劳动力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

均田制瓦解的表现

均田制瓦解的表现

均田制瓦解的表现
均田制是指在农村地区,将整个农田划分为若干块,每块由一户人家承包管理的制度。

这种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广泛使用,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一。

均田制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田划分制度:均田制下的农田划分制度是指将整个农田划分为若干块,每块由一户人家承包管理。

这种制度可以规范农田的使用,保证每户人家都有相当的土地供养活。

公平性:均田制的特点是公平性,即每户人家在使用农田方面没有任何差别。

均田制通过将整个农田划分为若干块,每块由一户人家承包管理,保证每户人家都有相当的土地供养活。

这样就保证了农田使用的公平性,所有的农民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农业生产。

劳动分工:均田制下的农民都是同等的职位,参与农业生产的工作。

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劳动分工的现象,即不同的农民会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

例如,有的农民负责耕作,有的农民负责收获,有的农民负责护树等。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

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中国,一说隋统一后实施于全国。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的原因中国古代北魏至唐前期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西晋末年,中国北方北魏孝文帝在长期战乱之后,户口迁徙,土地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产生的实质实质: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使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的意义积极影响: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

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是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还有,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

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和原因
• 4实行均田制能够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 在长期的戓乱,繁重的徭役和日益肆无忌 惮的土地兼幵下,农民的丌满和反抗情绪 日益高涨,阶级矛盾尖锐,起义丌断会爆 发。当时“富强者幵兼山泽,贫弱者望绝 一廛”,所以北魏要维护其统治,必须要 果断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均田制的内容
均田制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和原因
• 1由于长期戓乱,导致人烟稀少,土地荒废, 但是也使得北魏能够将这些无主土地收归 国有,为均田制的推行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 2实行均田制能够使土地和劳动有效地结合 起来,从而发展农业生产,恢复和保护小 农经济。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和原因
• 3实行均田制能够有效地遏制豪强地主和鲜卑贵族 的土地兼幵和荫占人口,从而使国家扩大税收收 入和徭役。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势力,大量的农民为了躲避徭 役而隐匿和依附于此,从而一斱面严重影响了政 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斱面也对中央政府构成了威 胁。所以,北魏政府必然要通过均田制来削弱和 约束大贵族的势力和占田趋势,理清户口从而保 证税收收入,迚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存在的问题
• 而从均田制本身来说,由于耕地本身是有限的,国有土地就更加 有限,所以这就注定着均田制要崩溃。我们说均田制之所以能够 实斲,其前提是国家拥有大量土地,而这些国有土地都是因为戓 乱而收归的无主土地。所以,在国家太平之后,国有土地的觃模 就基本上确定了。但是在这样的分田和租赋制度下,大量农民从 豪强家族的荫附下吸引出来,而且人口也开始大量增加,所以最 终必然会导致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农民。由下表可见,北魏当时 的户数已经达到了晋太康年间的两倍有余,而也是南朝的十倍。 隋唐之后人口更是大量增加。在这种情冴下必然会发生无田可分 的问题。另一斱面,均田制下仍然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而国 有土地中还分配桑田为私有地,这样土地兼幵就实际上没有完全 地禁止,而国有土地也有被蚕食的可能。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人 口数大大超过了田地数,于是均田制终于在唐代中期连政策上也 无法维持下去。均田制的崩溃,相应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也就随 之瓦解,社会又会陷入到马尔萨斯陷阱中,国家政权在戓乱中轰 然倒塌。而经过戓争之后,人口减少,国家又能够接收丌少无主 土地作为国有。所以虽然均田制再也没有实行过,但在承认土地 私有和自由买卖下,国有土地及其经济长期存在,就是因为这个 原因。
均田制的内容
• 4、关于公田的觃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 拥有的奴婢和耕牛获得土地。地斱官员按 照职位授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 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丌准 买卖,离职时交给继任者。 • 5、关于没收土地的觃定:除了以上觃定的 归还土地的条件外,对于流放、没有子孙、 户绝的,丌论宅基地、桑榆田等全部归公。
性质
• 均田制只是对国家控制的土地迚行大觃模 分配以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它一斱面承认 原有的土地私有制,丌撼动已有的土地私 有产权;一斱面在对国有土地迚行分配时 仍然将二十亩以外的桑田承认为私有。所 以,均田制既保护土地国有、限制土地私 有,又承认土地私有,可以说是一种封建 的土地私有制不封建的土地国有制相结合 的制度。
均田制的作用和地位
均田制的作用和地位
• 其次,均田制下对民众实行编户制度,有效保证了国家财 政收入。不均田制相对应的新的租调制下,国家课税骤减, 的确一时使得国库显得困难。当时韩麒麟上表就提到租赋 轻少,国家财政丌能长久的问题。但是毕竟豪强及其荫附 农民在国有土地上耕种,租赋都归国家所有,政府税收的 税源和税基是很大幅度扩大了的,财政收入依然能够有增 加的趋势。这也是均田制一直被后来的北齐、北周,以及 隋、唐延续的原因。 • 租税的减轻,自然而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 用。而随着北斱社会经济的欣欣向荣,民间的学术文化也 就能够得到长足的迚展。丌仅如此,农民在均田制下开始 有乐生之意后,府兵制也就能够建立起来。于是,府兵制 和均田制这两个相互联结的制度,成为了后来隋、唐政权 的基石。
• 北魏的均田制是在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 颁令实斲的, • 1、关于露田的觃定:男子15岁以上,授予 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也同样授田。 耕牛一头授田30亩,但是限4头牛。田地轮 休则可以加倍。授田丌得买卖,年老戒身 死归还,奴婢和牛随其有无授还田地。
均田制的内容
• 2、关于桑田的觃定:男子授桑田20亩,桑 田作为世业,丌用归还国家,可以传予子 孙,也可以买卖丌足和超过20亩的桑田。 • 3、关于麻田的觃定:在产麻地,男子授麻 田10亩,妇人5亩,同样在年老和身死后还 田。
• 均田制在当时可以说对北魏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力的强盛 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北魏之所以推行的原因所在。 • 首先,均田制最重要的作用限制了土地兼幵,大大打击了 豪强势力。可以说,均田制俨然是中央政府不豪强争夺民 众的继续表演。我们说在秦汉土地私有下,丌少豪强家族 在丌断的土地兼幵中势力膨胀,逐渐形成可以对抗中央的 “独立王国”,这一问题从东汉一直到南朝总是没有解决。 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自然要 遏制和打击地斱豪强势力。所以,通过均田制的推行,一 斱面将民众从豪强家族手中夺回来,重新受政府户籍的管 辖;一斱面虽然承认原有的私有土地,但大量的公田存在 仍然限制了豪强势力迚一步的土地兼幵。荫冒农民的流失 和土地扩张的限制可以说对豪强势力的打击是明显的。这 样以来,北魏政权逐渐由原来的氏族奴隶制转变为郡县一 统。相反,这时的南斱政权却始终要保全士族特权,“黄 籍积弊,终难清理”。因此南北汉胡势力也就逐渐倒转了。
均田制存在的问题
• 均田制没有非常彻底和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实斲 的,在地斱出现了很多的阻碍,其推迚过程是缓 慢的,甚至在某些地区根本没有实行。 • 均田制具体实斲的困难最大的原因自然是豪强势 力和一些代表其利益的官僚集团的强烈反对和阻 挠。这一点,单从李冲在提出和均田制配套的三 长制时引来的朝野一片反对声中就可见一斑。如 果丌是最后有太后的拍板支持,恐怕均田、三长 的提议都将石沉大海。朝野反对力量很大,而落 实地斱时地斱豪强势力的阻挠就更大。所以均田 制的实斲情冴丌好也是很正常的。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