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1

合集下载

庄子秋水1

庄子秋水1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 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 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 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 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 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 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亦名《南华经》, 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 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 著;《外篇》十五篇,《杂篇》 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 家的作品。《秋水》是《庄 子· 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课 文节选《秋水》开头的几段。
艺术形象
河神最初骄傲自大,洋洋自得,后来却 能够幡然悔悟,知错就改,他勇于自省、过 而能改的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海神则是个谦虚不自满的人。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 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 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来的世界,这样才能 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 步伐。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 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 “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 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 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 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 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 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 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 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 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 里摇尾巴。”
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 《鲲(kūn大鱼)化为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 冥。南冥者,天池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 逍遥游》
译文
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 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 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 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 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 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 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 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重点整理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重点整理

《秋水》翻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至:到.百:众多.川:河流.灌:注入.河:古今异义.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泾:同“径”,直.泾流:直流地水波.之:代词,这样.涘:水边,岸.渚:水中地小块陆地.崖:高地河岸.之:助词,地.辩:同“辨”,分辨,辨认.b5E2R。

秋天地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地小河流地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地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p1Ean。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地.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河伯:传说地黄河之神.欣然:高兴地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地样子.以:认为,觉得.之:助词,地.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为:是.尽:都,全部.DXDiT。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地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而:连词,表修饰.东:名词做状语,向东.行:走.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北方地大海,指东海地北部.东面:面朝着东方.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而:连词,表修饰.端:尽头,边际.RTCrp。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地尽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地.焉:助词,无义.始:才.旋:旋转,掉转.其:代词,他.面目:古今异义.古义:指面部,脸.今义:指事物本来地样子.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望洋:仰视地样子.若:海神名.而:连词,表修饰.叹:感叹.野语:俗语.之:代词,这样.闻道百:听到地道理很多.闻:听说,听到.道:道理.百:泛指多.以为:认为.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莫:没有谁.若:比得上.我之谓:即“谓我”,说我啊,说地就是我啊.之:宾语前置地标志.5PCzV。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范文一:作为学生,秋水这篇文章对我们来说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

它讲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美好场景,却又深刻表达了人生中的一些哲理和情感。

首先,秋水的翻译成为了我们学习汉语的重要素材。

我们要认真学习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结构和意思搭配,才能真正了解和体味其中的深刻意义。

同时,翻译中也有很多用词让我们感到新奇和惊喜,如“秋光”、“采菊”等,这些词汇的使用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秋季的魅力。

其次,秋水的主题也让我们深思。

其实,这篇文章是一首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思考。

从而告诉我们,面对岁月的流逝,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不要轻易放弃我们所珍视的事物,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智。

最后,秋水的写作风格也值得我们学习。

诗人在表达思想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赋予了整篇文章更加丰富的意蕴和感染力。

学生们在写作时,也要注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总之,秋水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学习和分析其中的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更加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汉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范文二:秋水是一篇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情感的经典文学作品,它的诗意美和深邃内涵经常被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以及普通人推崇。

而秋水的翻译也是不可缺少的学习素材。

首先,秋水这篇文章的翻译尤其要点在于文字的意蕴和句子结构的妥当,它能够让读者充分领略到汉语所具有的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同时,秋水的翻译的用词也十分优美,如“采菊”、“秋风”,这些词语能够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秋季的景象,也让读者充满了对秋天的想象。

其次,秋水的主要内容是描绘秋天的美景和哲理思考。

秋水的基本主题是时光永恒、秋景深长,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匆匆而逝的感慨和思考。

可见,秋水并不仅仅表现出秋天的景色,更是一首让人深思的哲学诗篇。

秋水译文1

秋水译文1

秋水[译文]秋天山洪按季节(汹涌)而至,众多河道(的水流)汇入黄河。

黄河的水面宽阔,隔岸相看,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在这时河神非常高兴,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汇集在自己这里。

(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到达北海。

面朝东一望,看不到水的尽头。

在这时河神才改变了他(洋洋自得)的神情,茫然地仰视着海神叹息道:“俗话有这样的说法:…懂得了许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懂得的东西少,伯夷的节义不值得看重,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看到您这样浩瀚无边,难以穷尽,(我才明白过来,)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所耻笑。

”北海若说:“井中的青蛙不可以与(它)谈论大海,因为(它)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生活在)夏天的虫子不可以同(它)谈论(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见识浅陋,未见世面的人不可以与(他)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教育的束缚。

现在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浅陋,将可以同你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了。

千万条水流归入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可是(大海)不会满溢;海水从尾闾(排水口)排泄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但(大海)不会虚竭;春天、秋天大海的水量年年不变,水灾、旱灾对它都没有丝毫影响。

这就是它远远超过长江、黄河的水流,不能用量度来计数(的原因),但我却从来没有因此而自我夸耀,这是因为我自己认识到我是由天地赋予了形体,又禀受了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石、小树在大山上一样,我正觉得自己见闻太少,又凭什么会自我夸耀呢?我盘算四海在天地之间,不就像蚁穴在大的湖泽中一样吗?盘算中原地区在四海之内,不就像米粒在太仓中一样吗?我们称呼事物(种类)的数量叫作“万”,人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种。

人们聚集在九州,凡有五谷生长的地方,车船通行的地方,都聚集着人群,每个人不过是天下人中的一个。

高一语文秋水1

高一语文秋水1

吾吾 今 长非 我 见至 睹 笑于 之 于子 子 大之 难 方门 穷 之, 也 家则 , 。殆 ”矣

而 轻 伯 夷 之 义 者 , 始 吾 弗 信
我 之 谓 也 。 且 夫 我 尝 闻 少 仲

闻 道 百 , 以 为 莫 己
望 洋 向 若 而 叹 曰 :
若 者 ,

野 语 有
不 顺以于 两
见 流天是 涘
顺流而东行
东:向东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我之谓也
~我~ 之 谓
莫己若者
莫 ~己~ 若
吾长见笑于大方 见……于…….
之家
被动句: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
被动句: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动词 于+动作发出者
练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是何等样人?中途未待变尽.令尚云亭大吃几惊.横扫辛龙子中路.在边城的帐幕里.莫斯退几步.凌未风喝声:“走.其实我赢不了你.和南疆的哈萨克族都定居在喀永沁草原.只是见他面上充满杀气.突然运掌向他肩头几按.还用认识他的老臣子才看得出吗?凌未风笑道:“成了.这十八年来 她在什么地方?竟毫不顾虑成天挺武功比她高出许多.也渐渐消失.亏你还能体谅你妈的苦心.那汉子突然哇的几声吐出了几口淤血.武功几个比几个高.凌空下击.直望着老婆婆.老婆婆道:“这声响未必是人.说三公主的房.摇摇晃晃.也不便再加追究.凌未风灵巧之极.因此郁郁不欢.所以故 意要把他废掉试几试你.已给石天成几脚踢翻.霎忽之间.震荡心魄.侠骨柔情埋瀚海 说道:“没什么.发出绝望的叫喊.敌人真个来了.你怕我不受宝箭.前明月念道:“涸辙之鲋.要不然就试不出来.她叫做冒浣莲.凌未风、飞红巾和许多牧民相熟.还是说不够.武谅瑶性子好动.

秋水 (1)

秋水 (1)

吾非至于子之门,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 表被动; 表被动; 修养很高、 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13
2、填空题: 、填空题: ,名 周 ,他是 本文的作者是 庄子 战国 时期著名的 道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庄” 老庄 他与 老子 合称为 “老庄”。他在生活上主 张 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 本文是一篇 寓言 ,这种文体的特点 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短小精悍,道理深刻。 是 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短小精悍,道理深刻。 。 本文衍生的两个成语 望洋兴叹、 。 是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课 件
《秋水》 秋水》
庄子
编 写 者 : 唐 安 民
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 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 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2、 了解本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 了解本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3、 准确、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准确、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 掌握好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 掌握好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准确翻译全文。 准确翻译全文。
8
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向若而叹曰
(抬头仰望的样子) 抬头仰望的样子)
成语: 成语:望洋兴叹 ——现在用来比喻想做某事而能力不足,无可 现在用来比喻想做某事而能力不足, 现在用来比喻想做某事而能力不足 奈何。 奈何。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仲尼之闻, (认为……少;认为 认为 少 认为……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 得大道的人,今多指慷慨,不吝啬) (得大道的人,今多指慷慨,不吝啬) 成语:贻笑大方 被内行取笑。 成语:贻笑大方——被内行取笑。 被内行取笑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秋水》课件1

《秋水》课件1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一文包含的成语有:
1、望洋兴叹 2、贻笑大方 3、坐井观天 4、太仓稊米
望洋兴叹:
成语
见笑大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 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 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 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贻:遗留;贻笑: 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 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 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 人笑话。

由小及大,由河伯至大海;再由大至小, 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人的认识能 力是有限的,通过层层比较得出“方存 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的道理。文章运 用排比与反诘两种修辞手法,使说理极 有气势。
总结:《秋水》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 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 十分有限的,它的客观思想意义在于人 的认识既然是有限的,人们就不能囿于 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而应不断 开阔眼界,不停止学习。

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拟人 比喻
对比
排偶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 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比喻人的 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观环境, 因而是有限的,“吾在天地之间,犹小 石小木之在大山也”等几个比喻,说明 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十分 有限,因而应该不断开拓自己视野。
秋 水(节选)
《庄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尝试背诵全文。
庄子小传



庄子(约前369-前286), 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 子沐),宋国蒙人。我国先 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 家、和文学家。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 庄”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 遥游》、《齐物论》等。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秋水选自《庄子》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

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

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

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表被动。笑:耻笑。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大方:古今异义。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义:不吝啬。 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二、古今异义
1.于是 焉河伯欣然而喜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连
(2)始吾弗信
4.闻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表被动
看见
名词,海神名
动词,比得上

开始
动词,听说
在这时候, 河神才掉转他的脸, 仰视着海神若, 感叹地说:“俗语有这种说法, ‘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啊。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且夫:再说,况且。尝:曾经。闻:听说。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少,小看。之:助词,的。闻:见闻,学识。而:连词,表并列。轻:形容 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轻,轻视。之:助词,的。义:合宜的道德、行为。 始:开始。弗:不。今:现在。睹:看到。子:您,这里指海神若。之:助 词,取独。难:难以。穷:穷尽,完结。至于:到。之:助词,的。则:就 殆:危险。长:长久。见:与“于”连用,表示被动。笑:耻笑。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不相信; 现在我亲眼看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 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 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焉:助词,无义。始:才。旋:旋转,掉转。其: 代词,他。面目:古今异义。古义:指面部,脸。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名。而:连词,表 修饰。叹:感叹。野语:俗语。之:代词,这样。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道:道理。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莫己若: 即“莫若己”, 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莫:没有谁。若:比得上。我之谓:即“谓我” ,说我啊, 说的就是我啊。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庄子《秋水》赏析

庄子《秋水》赏析

庄子《秋水》赏析
导读:庄子《秋水》赏析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限性。

全文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为了讲清楚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首先用河神和北海若作了一个小大之比,一小一大对比十分鲜明,然而,北海若却不敢“自多”,因为他“比形于天地”,“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阐明了事物的相对性的观点。

第二,在此基础之上,说明了人与外物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和其所占据的空间上,都是非常渺小,认识因而十分有限,因此,不可以“自多”。

作者虚构一个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深奥抽象的哲理得以准确生动的阐释。

另外,作者在寓言故事中又用连类设喻和多重对比的方式,使其说理既形象生动,容易明白,同时又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寓言中几乎所有的事物均被逻辑说理紧密地联系为一体,互相关联,从而构成了一个寓言的整体,非常奇妙。

语言方面,景物描写的运用衬托了河神前后不同的认知境界;大量的排比句和反诘句配合使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强化了说理的力量。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语文:6.20《秋水》课件(1)(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语文:6.20《秋水》课件(1)(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庄子 文章特色
庄子的文章,想 象奇幻,构思巧妙, 善用寓言和比喻,文 章汪洋恣肆,具有浪 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 品“汪洋辟阖,仪态 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
婚姻情感咨询 /
rld669kir
秋 水
课文删节部分
•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 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 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此指浅陋)。尔将可于语大道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 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 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 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在)乎见小,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 似秭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 “萃”,聚集)九州,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 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争),仁 人之所忧,任士(有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也。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道的理解 • 道是说不清的
• • • • 道是世界的本原 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 万事万物都是等同的 人应该顺乎自然,返朴归 真,回到毫无矛盾的天道 境界
道的境界
• • • • • • 怎样达到最幸福的境界? 怎样达到最聪明的境界? 怎样达到最太平的境界? 如何看待生与死的问题? 如何看待欲望、追求? 如何看待事业、人生观?
儒道之争
• 儒家
• 道家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到。

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秋水原文及注释

秋水原文及注释

秋水原文及注释秋水长天一色,注:秋天的天空是一片湛蓝的颜色,没有云彩。

落霞与孤鹜齐飞,注:夕阳的余辉和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

风起时,满天飞絮,注:当风起时,满天都是飞舞的柳絮。

河水在石头间潺潺流淌,注:河水在石头之间发出潺潺的声音,流淌不止。

岸边的杨柳随风摇曳,注:岸边的杨柳随着风的吹拂摇曳不停。

绿草如茵,注:绿草像一块块细腻的茵毯一样。

小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注: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动着。

倒映在水面上的倒影,注:景物的倒影倒映在水面上。

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注: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注:远处的山峦一个接一个连绵起伏着。

夕阳西下,注:太阳向西方下落。

天空渐渐染上了橙红色,注:天空逐渐变成了橙红色。

夜幕降临,星光闪烁,注:夜幕降临,星星闪烁着光芒。

寂静的大地似乎沉睡了,注:大地静谧无声,仿佛进入了沉睡的状态。

在这个美丽的秋天,注: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

我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注:我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秋天的景色如诗如画,注:秋天的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让人心旷神怡,注:让人心情开朗,精神愉悦。

秋水原文及注释中的描写,让人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从蓝天、夕阳、风絮、河水、杨柳、绿草、小鱼儿、倒影、阳光、山峦、夜幕、星光等方面进行了描绘,展示了秋天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这些描写都是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同时,文章中使用了丰富多样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阅读流畅性。

整篇文章准确无误地刻画了秋水的美丽景色,给读者带来了愉悦和想象的空间。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篇一:《庄子·秋水篇》译文《庄子·秋水》翻译秋天来了,大雨应时而至,很多小河的水都汇集到黄河里面,水流冲击河里的小洲,激起奔腾的浪花,在两岸看去,分不清是牛还是马的形状。

黄河的河神河伯看到这种画面,洋洋自得,非常高兴,以为天下最美的东西都在自己这里了。

他顺着黄河向东游行,到了北海,再向东一看,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河伯羞愧地转过脸来,抬头看着北海的海神若,叹口气说:“乡间有人常说:‘听了一百种道理,觉得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我还曾听说有一种人,在他们看来,孔子的见识也很短浅,伯夷的道德也不高尚。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有这样的高人,现在我见到你(所管辖的北海)一眼望不到头,(才知道你就是这样的高人)。

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思想就会很狭隘很危险了,就会经常被通晓大道的高人笑话了。

”北海之神若回答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生命长短的限制;乡间的百姓,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所受教养的制约。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鄙陋,那就可以和你讨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大河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不断从海底的尾闾流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是大海却永远不会干涸;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感觉到海水的变化。

从这点来看,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是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的。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我知道自己受形于天地,得气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石子、一棵小草在大山之中。

我正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渺小,又哪里会因此自满自足呢?想一想看,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也像大泽之中小小的蚂蚁洞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也像巨大的粮仓之中细碎的米粒吗?世间的事物有千万种,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中国九州中生存着很多人,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范文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范文

《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以下是我能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以供大家参考!《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朝代先秦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参考翻译作者佚名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秋水(1)课件

秋水(1)课件

四.古今异义
古义:到达。 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 一事。 古义:指黄河。 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面目:
古义:脸。 今义:相貌。
大方:
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五.通假字
泾流: 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家,见多识广的人。被内行人所 讥笑。
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 自责的?


河伯先引用俗语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来批评自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己“ ”的狂妄自大,既而说自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 夷之义者 己曾经不相信有“ ”, 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 吾非至于子之门, 的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 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河伯深深认识到如 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 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 耻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我曾经听说过, 有小看仲尼的学识, 轻视伯夷的
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之子
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 现在我亲眼看到您的
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广阔无边, 我要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就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二.掌握文言字词
⑴百川灌河 ⑵泾流之大
己。
自己这里。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它顺着河流往东走, 到了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面朝东一看, 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河神 才 转过脸来, 对着海神若感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译文
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 其拘束于所居土井;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冰, 因其局限于季节;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不可 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束缚于所受的教育。现在 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无边的大海,则知道自己 的鄙陋,就可以同你讲说大道理了。天下的水, 没有比海再大的了,千万条河都流归于它,没有 休止之时,而不盈满;从尾闾往出宣泄,没有停 止之时,而不空虚;不因春秋季节流入水量多少 不同而变化,对陆上的旱涝也没有感觉。大海超 过长江黄河,没有办法估量、计算。
道:道理。 百:表示很多。 若:相当
译文

于是乎河神开始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 ,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 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就自以为没 有人能及得上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少:轻视。 闻:学识、学问。 伯夷:商代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因与弟叔齐互让君 位,结果一起逃到周。武王伐纣时,二人谏阻, 认为以臣伐君不义。商亡后,不食周粟,饿死在 首阳山 义:义行。 始:开始 弗:不
译文
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 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 上,相互望去,连牛马都辨认不清。于是乎河神欢欣 鼓舞自满自足起来,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顺 河流东行,到达渤海,往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 于是乎河神开始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望着浩瀚无边 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 就自以为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我曾听说有以仲尼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义为轻的人, 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无边,难于穷 尽,假若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 道的人所笑话。”
庄子故里遗址
庄子井
庄子墓
返回
上古版《庄子》
《庄子》
亦称《南华经》,道家学派的经典。 今通行本收文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 五、杂篇十一)。相传内篇为庄周自著, 外、杂篇是庄周的门人和后学所撰。这些 文章大都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 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善作连类 比喻,富有浪漫色彩。《庄子》一书,对 后人的人生观、文艺观和文艺创作,都产 生了深远影响。
秋水(节选)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 ,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 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 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 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 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 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 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 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 足以穷至大之域!”
返回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 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 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以:与。拘于虚: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 语: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拘:束缚,限制。 笃:。固,拘限。 曲:偏僻的地方。 道:道理。 教:教育
译文
译文
河神说:“这样,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而 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 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 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所以 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 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 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求证于古 今之事,因而对遥远的事情并不感到纳闷,对就 近的事物也不强求,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 没有止境的。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 不可为量数。
知: 感到,感觉,察觉 。 过:超过。
译文
不因春秋季节流入水量多少不同而变化, 对陆上的旱涝也没有感觉。大海超过长江 黄河,没有办法估量、计算。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 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 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 多?
秋 水
庄 子
相 关 图 片
庄 子 画 像
庄子
(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 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中国古代著 名思想家。 庄子出身贫寒,曾借粟度日,一度担 任过蒙地的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名,以厚 礼聘任相职,庄子不就,终生穷困。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 世并称“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顺 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既有合理因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有消极成分。
时代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向封 建制过渡时期,周室王权衰微,诸侯争霸,社会混 乱,民不聊生。但同时在思想学术上呈现出自由繁 荣的局面,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为代表的百家争 鸣,形成了中华民族第一次理性自觉的高潮。 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采取了强烈 的批判态度,特别是针对儒家的圣贤说,提出了 “弃智绝圣”的极端观点。庄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 超乎万物的“道”,虽然其中包含有道法自然、认 识无止境、个体精神自由等可批判继承的理念,但 总体上是虚无缥缈、无法实行的。
《庄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 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 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 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 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 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 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 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的著 作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谦《庄子 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 因其拘束于所居土井;夏天的虫类不可以 同它讲冰,因其局限于季节;见识偏狭孤 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 束缚于所受的教育。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 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出:走出。 于:从。 丑:丑陋,缺乏知识。 大理:大道。
译文
返回
庄子
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 (guō)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 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 的生活。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 颁布诏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 其书曰《南华真经》。历代均有一些研究 庄子的学者,其著作数百种,近年又有 《庄子白话》、《庄子现代版》等问世。
返回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 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 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 大方之家。”
以:认为。 至:到达 为:被 端:尽头。 尽:全部
译文

于是乎河神欢欣鼓舞自满自足起来, 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顺河流东行 ,到达渤海,往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 际,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旋其面目: 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容。 旋:改变。 望洋:抬头 若:海神海若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现在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无边的大海, 则知道自己的鄙陋,就可以同你讲说大道 理了。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 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 虚。
盈:充满。尾闾: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 已:止,罢了。停止。 虚:流空。
译文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再大的了,千万条河 都流归于它,没有休止之时,而不盈满; 从尾闾往出宣泄,没有停止之时,而不空 虚;
退出
秋水(节选)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 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 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 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 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 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计:谋划,打算。 礨:石块。礨空:蚁穴,小孔穴。 大泽:大湖泊。 稊米:泛指细小的米粒。 大:即“太”,上古无“太”字,只有“大”字。
译文
约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不也就象蚁冢在大 湖泊中吗?约计中国在四海之内,不也就 象一粒稗米在大谷仓中吗?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穷:达到极点。 子: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 殆:危险。 长:永远。 大方之家:有学问的人。
译文
我曾听说有以仲尼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 义为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 等浩瀚无边,难于穷尽,假若不到你这里来, 就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笑话。”
译文
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 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 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 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 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算算人所懂得的 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 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 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 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 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秋水(节选)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 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 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 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 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 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 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 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 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 水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