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植树问题教案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植树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方案

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 学会运用植树问题的公式进行计算。

-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将植树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定义和类型。

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公式推导和实际应用。

3. 植树问题的变式练习。

三、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植树造林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有什么好处?2. 新课讲授-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公式推导-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

- 强调公式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步骤。

4. 实际应用- 给出几个植树问题的实例,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植树问题的应用价值。

-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植树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程度。

2. 变式练习- 给出几种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思路。

3. 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植树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 课堂小结- 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5. 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综合性的植树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植树问题》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能力。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植树问题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放映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师:科学家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谈话引入: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看谁的观察最仔细,看谁的思考最积极,看谁这节课也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准备好了吗?(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究规律。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

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

课件出示:在15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

可能有几种情况?展示学生的猜想:(两端都种,共4棵)(只种一端,3棵)(两端不种,只2棵)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

(二)、小组合作,探究规律1、提出问题。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植树问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明白植树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能够坚持不懈。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起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的意义和作用。

2.2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植树的技巧和方法。

2.3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题,讲解植树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步: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第三步:介绍植树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步: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第五步:总结和回顾,强调植树的重要性。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教学PPT、植树案例、讨论题目、植树技巧和方法的资料等。

5.2 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白板、椅子等。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制作和完善教学PPT,准备好相关的案例和讨论题目。

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

6.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的知识,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内容和思考。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讲解植树问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

植树问题课文教案

植树问题课文教案

植树问题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植树问题》的阅读与理解。

2.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的学习。

3. 植树问题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植树问题》的文本。

2. 相关植树问题的案例材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4. 粉笔、投影仪等教学用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植树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植树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概念讲解: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植树的间隔、植树的棵数等。

4. 解决方法介绍:介绍解决植树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公式法、画图法等。

5.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心得,互相学习。

7.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综合性的植树问题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植树问题》的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的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3.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和优化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借助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植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分类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植树问题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解决植树问题。

6.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植树问题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植树问题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作业习题:编写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分类和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探索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解决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引入:介绍植树节的意义和我国的植树政策。

2.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树、树苗、植树、绿化等。

3. 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等距植树、环形植树、不规则植树等。

4.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道路绿化、公园植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植树节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植树节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植树问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应用问题,并给出解答。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4. 课堂小测: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植树问题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植树问题》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

2. 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讲解植树问题。

3. 实例图片:收集一些道路绿化、公园植树的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4. 练习题库:准备一些有关植树问题的练习题,用于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植树节的背景和意义,学习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第2周:讲解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分析实际应用问题。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

《植树问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1)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2)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长40米,每隔4米种一棵柏树,一共种了多少棵?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说说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二、探索新知。

1、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2、运用规律。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列出算式:12÷2=6(盆)3、课件出示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4、发现规律: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盘花,一共需要多少盘花?5、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

例:在围棋的每边都放19个旗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旗子?(2)生读题,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透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生:不喜欢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

(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生:人的职责师:那我们就应说——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齐来植树吧!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最快!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树呢?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100÷5=20(个)20+1=21(棵)2、探究“一端植”的状况师: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生说“只能植一端”)师:也是这个规律吗?赶紧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最左端安上光头强家,填一填学生报告表格一,并填出你们的发现。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树的种植方式:单侧种植、双侧种植、环形种植。

2. 植树的间距:等距植树、不等距植树。

3. 植树的数量:根据地形、树种等因素确定植树的数量。

4. 植树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树种、掌握合适的种植时间和方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植树数量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树的种植方式、植树的间距等基本概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如公园植树、道路绿化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真实或模拟的植树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提出与植树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求知欲。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植树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植树问题精彩教学设计教案

植树问题精彩教学设计教案

植树问题精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引入:介绍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介绍树、间隔、株距等概念,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中的基本元素。

3.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树的数量、间距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植树问题的拓展:介绍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如道路绿化、园林设计等,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广泛应用。

5.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分组让学生讨论并解决实际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实际植树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植树问题的相关内容和案例。

2. 的实际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分组讨论材料:准备分组讨论所需的材料,如纸张、笔等。

4. 植树工具:准备植树所需的工具,如铁锹、水桶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植树问题时的数学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等。

4. 植树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植树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环保意识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绿化、森林覆盖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树、间隔、株距等基本概念,解释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列表等工具辅助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分析所选教材中关于植树问题的内容,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安排。

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已有知识水平。

分析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植树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重要性。

3.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示、列表等工具辅助解决问题。

3.3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思考积极性和合作交流情况。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和答案准确性。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解题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易于理解。

5.2 教具准备图示、列表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植树问题实例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植树问题的知识。

关于《植树问题》教案

关于《植树问题》教案

关于《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3.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植树问题的实例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PPT展示植树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6.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创新和合作。

3. 评价学生对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 运用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利用PPT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植树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 邀请园林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植树知识和技巧。

3. 开展植树问题相关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

2. 强调植树问题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生物多样性
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保护地,植树造林有助于 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植树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了解树木生长 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团 结协作精神。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主动 思考等。
小组合作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与组员有效沟通、共同 解决问题等。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质量
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关注答案的准确性、完整 性以及思路的清晰性。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植树问题的定义
植树问题是一类经典的数学问题,主 要探讨在给定条件下,如何合理安排 树木的种植以达到最优效果。
植树问题中的基本概念
包括株距、行距、总数、间隔数等, 这些概念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
植树问题的分类
根据问题的不同背景和条件,植树问 题可分为线性植树、环形植树、方阵 植树等类型。
相关领域知识链接
生态学
了解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 等。
环境保护
探讨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防止水土流失、减缓气候变 化等。
林业科学
学习树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了解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经济价 值。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植树节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植树节活动,亲身体验植树的乐趣和 意义。
探索多元化的植树模式
组织学生探讨多元化的植树模式,如“互联网+植树”、“认养一 棵树”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

植树问题课文教案

植树问题课文教案

植树问题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植树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植树问题中的一些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

2. 将课文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植树问题的案例或图片。

3.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示例:展示一片荒凉的土地,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这片土地的负责人,你会如何规划和植树呢?”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示例:某城市计划在一公里长的道路上植树,每隔50米植一棵,问需要植多少棵树?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应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示例:学校计划在操场周围植树,操场周长为200米,每隔10米植一棵,问需要植多少棵树?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解决方法,并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植树问题的资料,了解植树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或植树活动的组织者,进行讲座或分享经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树的意义和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树的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应该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建模”为教学重点,体验一一对应思想的价值。

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运用画图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这一内容要求我们要依托知识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带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构建起“植树模型”。

也就是说,后两基比前两基更为重要。

要求我们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不应该把重点放在结果的对与错之上,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去感受。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授课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2013版)五年级上册第106-107页例题1、2及相关练习。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

2.掌握总长与间隔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4.经历独立思考、合作研究逐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寻找规律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5.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渗透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重点: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间隔)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渗透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活动一:互动交流认识间隔(约2分钟)1.互动: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

请这两位同学站起来。

仔细观察,这两个同学之间有一个?(空)我们把这个“空”叫做间隔。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9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9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9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植树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诸如植树时两棵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一般相等……这些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信息。

)教师:其实在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

(1)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

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下列数学信息的含义:“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叫间隔长度,也可以说成“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一边”是什么意思?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拿出实物演示。

例如:让学生指出尺子的两端指的是哪里?一边指的是什么?(2)猜一猜,想一想。

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发表评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对不对呢?你打算怎样检验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厘清题意,让学生通过猜想答案,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借助操作,探究规律。

(1)初步体验,化繁为简。

教师: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每隔5米种一棵,每隔5米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种下去……是不是很麻烦?教师:为什么觉得很麻烦?学生:因为100米里面有20个5米,太多了。

《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旨在通过解决植树问题,让学生掌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植树节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提问:在植树节活动中,我们要在一条线段上植树,怎样植树才能使树木均匀分布呢?二、探究(15分钟)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植树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

4. 教师总结:在一条线段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植树,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如果两端都不植树,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减1;如果只有一端植树,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总结。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2. 各组汇报解决方法,教师点评、总结。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植树问题,让学生掌握了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是有关植树问题的一节课。

本课时要求学的内容是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类典型问题,其解答的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规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并在前面接触过类似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两个例题选择的素材学生非常熟悉,数据比较简单,问题容易理解,重点是理解间隔数的含义,能求出间隔数并根据两端植树的情况,求出植树的棵树,难点是用植树问题的解答方法解答其他简单问题。

在教学中,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解决植树问题时,学生比较难理解。

本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教学例1时,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首先让学生理解间隔数的概念,再结合具体情况总结出间隔数和质数棵树之间的关系,掌握解答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方法。

教学例2时,在学生掌握解答一边植树的方法后,在通过“议一议”扩展到两侧都植树的情况,让学生经历独立解答问题并自主完善、提高的过程。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教学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已经具有初步的感知,能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并在前面接触过类似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两个例题选择的素材学生非常熟悉,数据比较简单,问题容易理解,能结合具体事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

学生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间隔数的含义,会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了解植树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可以运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谜语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想猜一猜吗?生:想。

师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生争抢回答。

二、衔接起步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每个同学都伸出了自己的小手,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

请仔细观察你的小手,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也有“间隔”比如我们的课桌,看我们前后一共五张课桌有几个间隔呢?生观察后回答:4个。

师:再看我们横着有8个同学,有几个间隔呢?生:7个。

师:那么咱门同学谁发现什么地方有“间隔”?生:电扇,我们的电扇有3个间隔。

生:公路两旁的电线杆有间隔。

生:路旁的路灯有间隔。

生:操场上的小树,公路两旁的树都有间隔。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间隔,像这些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活动探究1.一侧植树。

课件出示: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做之前,同学们先考虑一下种树方案,也就是有几种种树方法。

生:3种,两头都种。

一头不种,另一头种。

两头都不种。

师:非常棒。

那么这3种情况分别有几个“间隔”?(观察课件)生:两头都种有9个。

一头不种,另一头种有7个。

两头都不种树6个。

师:对吗?生:不对。

都是8个“间隔”。

师跟学生一块数一数。

确认8个,40÷5=8。

那么这3种情况分别需要准备几棵树苗呢?生:(1)两头都种树,需要准备9棵树苗(2)一头不种,另一头种,需要准备8棵树苗(3)两头都不种树,需要准备7棵树苗2.讨论师:太棒了,那么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你们解决一下,也就是说你发现种树的棵树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呢?(小组讨论)学生讨论。

成果示范两头都种,种树的棵树=间隔数+1一端不种,植树的棵树=间隔数两头都不种,种树的棵树=间隔数-1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植树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植树问题的方法,也明白了本课的学习重点。

3.两侧植树。

课件出示例2。

(1)同学们在长是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答。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两端各种一棵,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90÷6+1=16棵(2)如果这条路的两侧都植树,怎样计算?生:很简单,求出一侧种树的棵树,再乘2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得出:两侧都植树,再乘2就可以了。

列算式:16×2=32棵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植树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的方法,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成果示范两端各种一棵,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90÷6+1=16棵两侧都植树,再乘2就可以了。

列算式:16×2=32棵四、归纳概括通过本课学习,结合具体事例,学生经历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了解了间隔数的含义,知道了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运用巩固(1)师: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愿不愿意闯关?生:愿意。

师: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某小区要在52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头都不种。

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生:52÷4-1=12(棵)答:一共需要准备12棵树苗。

(2)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

来看第二关:学校在16米长的教室前面均匀地摆了9盆鲜花,两端都摆(如下图)。

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几米?生:9 – 1 = 816÷8=2(米)答: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2米。

(3)师:同学们真棒,个个都是好样的。

老师这还有一关还闯吗?生:闯。

(齐答)师:好看题目。

丽丽家到学校之间有7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都是30米。

丽丽家到学校有多远?大桥全长1420米,大桥的两侧每隔1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

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生:7 - 1 = 630×6=180(米)答:丽丽家到学校180米。

(4)拓展练习。

师:出示刘翔跨栏图,谁认识图中这个人?谁来说一说刘翔的情况?生说出关于刘翔的一些资料?师:你们真厉害,不但闯关可以而且课外东西也了解不少,那么我们来看刘翔的问题起点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中间共有10个栏,栏间距离为9.14米,最后一栏至终点的距离是14.02米你们知道他从起点到终点跑了多少米吗?同学们判断一下两个小朋友谁做的对。

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判断。

最后生一致认为小红做得对。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的规律,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头都种:棵树=间隔数+1只一头种:棵树=间隔数两头都不种:棵树=间隔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