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平台协同发展对策建议——以宁波为例

合集下载

宁波综试区跨境电商优秀案例

宁波综试区跨境电商优秀案例

宁波综试区跨境电商优秀案例宁波综试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也是全国重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下面列举了10个宁波综试区跨境电商优秀案例。

1. 助力小额贷款平台国际业务拓展宁波综试区与一家小额贷款平台合作,通过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帮助其实现国际业务拓展。

该平台通过宁波综试区的优势,将产品销往全球,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业绩增长。

2. 搭建跨境电商进农村平台宁波综试区与农村电商合作,搭建了跨境电商进农村平台,为农村地区提供海外商品的购买渠道。

通过该平台,农村消费者可以方便地购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

3. 推动跨境电商与物流结合宁波综试区与物流公司合作,推动跨境电商与物流的结合。

通过建立跨境物流中心和仓储中心,实现了跨境电商商品的快速通关和配送,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成本。

4. 打造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园宁波综试区打造了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和创业支持服务。

该创业园积极引进跨境电商创业项目,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跨境电商企业。

5. 推动跨境电商与金融结合宁波综试区与银行合作,推动跨境电商与金融的结合。

通过建立跨境电商融资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6. 拓展跨境电商出口市场宁波综试区积极与海外电商平台合作,拓展跨境电商出口市场。

通过与海外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宁波综试区的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将产品直接销售到全球市场。

7. 支持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宁波综试区与农产品企业合作,支持农产品的跨境电商出口。

通过建立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宁波综试区帮助农产品企业将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8. 推动跨境电商与海关合作宁波综试区与海关合作,推动跨境电商与海关的合作。

通过建立跨境电商通关便利化措施,加快了跨境电商商品的通关速度,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9. 创新跨境电商供应链模式宁波综试区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创新跨境电商供应链模式。

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供应链金融的全流程服务,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安全性。

宁波市区域发展的结论和建议

宁波市区域发展的结论和建议

宁波市区域发展的结论和建议
基于您的问题,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宁波市区域发展的结论和建议。

但请注意,以下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决策还需要基于更多实际情况和专业分析。

结论:
1. 宁波市作为中国沿海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2. 宁波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航运业等多个领域,并且在国际贸易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3. 宁波市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可观的城市建设成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城市形象较为现代化。

4. 近年来,宁波市在城市环境改善、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

建议:
1. 继续加强对制造业的支持和引导,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宁波经济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注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领域,提升城市的交通便捷性和物流效率,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

4.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挖掘宁波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

宁波市“青创农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宁波市“青创农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宁波市“青创农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近年来,宁波市加大了对农村青年创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建设“青创农场”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目前,“青创农场”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宁波市“青创农场”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宁波市“青创农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青创农场”的政策支持,提供了土地、资金等资源保障,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青创农场”在产业规划和项目孵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培育一批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升级。

但与此“青创农场”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青创农场”面临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农场的发展。

其次是产业项目不够多样化和市场化,一些“青创农场”在项目孵化和市场开发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农场的经营难度增加。

再者是农场管理和运营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青创农场”在管理、运营、推广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农场的效益和发展。

二、发展对策针对宁波市“青创农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创农场”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保障,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2. 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青创农场”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3. 多样化和市场化产业项目。

建立健全“青创农场”产业规划和项目孵化机制,推动产业项目多样化和市场化,为“青创农场”提供更多的经营发展机会。

4. 加强管理和运营水平。

加强对“青创农场”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提升,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场的效益和发展。

5.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青创农场”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土地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等,为“青创农场”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重大科技项目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项目周期长、技术难度高以及复杂的利益关系等因素,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可能面临种种问题。

本文以宁波市为例,探讨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

首先,加强组织管理。

在项目实施阶段,可以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培养专业项目管理人才,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完善项目立项和评估制度。

在项目立项阶段,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项目评估制度,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评估,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加强项目目标的设定和绩效评估,明确项目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成果,并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再次,加强项目管理的沟通与协调。

重大科技项目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因此,加强项目管理的沟通与协调非常重要。

可以设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同时,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另外,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

对于重大科技项目,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防止项目进展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

可以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项目的进展和成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管理需要从组织管理、项目立项和评估、沟通与协调、监督和评估以及资源保障等方面进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各方的沟通与协调,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1、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政府应及时出台有力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水平,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机制,鼓励各地政府和企业利用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优势,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平衡协调。

2、建立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全国性的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发挥技术研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作用,搭建行业协同发展的桥梁,探索实现产业间的统一行动和联动发展,提高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协同发展的平稳进行。

3、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水平,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以新的技术和产品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4、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施国家认证体系,提高行业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完善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加强行业间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发挥各行业优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5、建立企业间的联盟:建立企业间的联盟,促进企业间的联动发展,加强行业内的协作,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共享,更好的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助力产业协同发展。

6、开发产业资源:加强产业资源利用,把握产业协同发展的机遇,利用产业资源优势,开发产业技术和产品,发挥产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更具竞争力的产业。

7、优化产业供应链:优化产业供应链,改善产业链条,加快行业发展节奏,加强行业内部的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产业协同发展的速度,助力产业协同发展。

8、组织产业合作:组织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合作,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提升产业协同发展的效率,建立行业协作共享机制,增强各行业的相互依存性,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进行。

9、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加快行业发展节奏,发挥技术研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作用,研究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方式,探索实现产业间的统一行动和联动发展,提高产业协同发展的效率。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作模式研究--以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例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作模式研究--以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例
用 、通过 扶 持 创业 投 资 企业 发 展 ,
式进 行 了探究 。
引 导 社 会 资 金 进 入 创 业 投 资 领 域
等 特点 现在 各地 政府 都对 创业投
1 宁 波 市 设 立 大 学 生 创 业 投 资 引导 基 金 的 作 用
1 . 1 助推 大学 生成 功创 业
资 投 入 了极 大 的热 情 . 但 是 专 门针 对 高 校 学 生 的创 业 投 资 就 显 得 慎
团” 为一 体 的“ 三基 一 团” 的 宁波 市 高校创 业 教 育生 态 系统
0 引言
近年来 . 大 学 生 创业 一 直 是 各
界 关 注 的焦 点 . 各 地 政 府也 出 台一 系列 优 惠 政 策 支 持 高 校 大 学 生 创
按 市 场 化 模 式 运 作 、 发 挥 引导 作
业 风 雨 同舟 共 同成 长 . 是 创 业 企 业
的发现 者 、 助 推器 、 引路 人 。
1 . 2 为创 业企 业提 供 多 样 的 投 融 资服务
通过研究 . 笔 者 基 于 宁波 大 学 生创 业 投 资 引导 基金 视 角 . 对宁 波 市 高 校 创 业 教 育 生 态 系 统 运 作 模
_- .
I -
c=,

校创 业教 育生态 系统运作模 式研 究
以宁波 市大学生创业投 资 引导基金 为例
麻 黎 黎
( 宁 波 大红 鹰 学院 浙 江 宁波 3 1 5 1 7 5 )
摘 要 : 针 对 大 学生创 业的 “ 创 业 资金短 缺 、 政 策 落 实与创 业 需 求仍 有脱 节 、 创 业技 能 和 水 平不高、 创 业服 务 体 系不 完善 ” 四大 难题 。 提 出依 托 学校 的人 才和技 术优 势 , 开创 以学 生科技 创 新 成果 为基础 , 加 大合作 力度 , 通 过“ 政、 产、 学、 研、 资、 介” 共 建 宁波 大 学生创 业投 资 引导基 金 中

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政府服务创新——以宁波为例

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政府服务创新——以宁波为例
并购额居世界第二位 。
上来看 ,我 国 已经进入邓 宁所分析的第三阶段 ,宁波 已经进
入 了第 四 阶 段 , 也 就 是 大 批 企 业 “ 出去 ”开 拓 国 际 市 场 、 走 打造跨国企业的攻坚阶段。
宁波 是典 型 的 民营经济 大 市 ,是 中国 民营企业 国际化
起 步 最 早 的 地 区 之 一 , 以 宁 波 地 区 为 研 究 对 象 对 进 一 步 深
的 国 家 , D 流 出 大 于 流 入 , 差 额 不 断 扩 大 。2 1 年 , 我 国 FI 且 00 人 均 G P 4 8 美 元 , 宁 波 人 均 G P 破 1 0 0 元 。 从 理 论 D 达 23 D突 20 美
投资方式 以新建 为主 ,海外工程承 包和劳务输 出为投资的主
要 形 式 。进 入 上 世 纪 9 年 代 , 中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迅 速 发 展 , O 而 海 外 并 购 也 逐 渐 成 为 中 国 企 业 对 外 投 资 的 重 要 方 式 。 随 着 “ 出 去 ” 战 略 的 加 快 实 施 , 我 国 一 批 有 实 力 的 企 业 开 走 始 尝 试 以 并购 的 方 式 从 事 境 外 投 资 , 尤 其 是 近 两 年 ,联 想 、 T L 中 海 油 、 吉 利 汽 车 等 实 施 的 大 型 并 购 案 反 响 很 大 , 国 C、 内外产 业界 、舆论 界广 泛 关注 。商 务部 提供 的数 据 显示 , 1 9 年 ,我 国 的跨 国 并 购 金 额 只 有 6 0 万 美 元 ; 2 0 年 已 99 00 05 达 5 亿 美 元 ; 2 0 年 增 加 到 3 2 美 元 , 占对 外 投 资 总 额 的 3 08 O亿 5% 4 。据 统 计 ,2 1 年 我 国海 外 并购 交 易 数 量 增 长 超 过 3 % 00 0, 达 到创 纪 录 的 1 8 , 已披 露 的 交 易 金 额 合 计 约 3 0 美 元 , 8宗 8亿

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产业协同发展是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因互补性和协同作用而进行合作与发展的过程。

产业协同发展可以促进资源共享、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均、企业间利益冲突等,这些问题阻碍了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双方在合作中信息不对称,导致合作失败或者出现争议。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或者共享资源库,让各方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彼此的信息,有助于建立信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2.加强沟通与协调。

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加强信息的畅通流动。

其次,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问题。

不同企业之间往往存在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导致合作难以进行,甚至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产业协同发展的失败。

针对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可以使得不同企业之间在资源使用上达到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2.进行资源整合。

不同企业可以进行资源整合,互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资源整合来达到资源的均衡分配。

另外,企业间的利益冲突也是产业协同发展中的一个难题。

在合作中,由于利益的分歧,可能导致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陷入僵局,难以取得进展。

针对企业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通过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合作更加顺利。

2.制定合作规则和约束机制。

通过明确的合作规则和约束机制,可以规范各方的行为,减少利益冲突的发生。

此外,政府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制约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问题。

政府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相关政策的制定,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外向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以宁波为例

外向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以宁波为例
财 政 金 融
外 向型 中小企 业融 资 困境 探 析 以宁 波为 例
宁波工程 学院经济管理 学院
【 摘
谢桂芬
要】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稳 定就业、解决民生的重要 力量 ,宁波 出口外向度在 % 0 以上 ,外向型经济显著,9 % 7 以上企业为中小型 然而,由 中小企 业 融资困境
3 5 家 中小企业提供 了5 7 笔担保 ,担保 总额仅 为6 . 1 84 70 7 5 亿元 ,远远 满足不 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需求。另外 ,通过 资本 市场直接融资 比例
低 、规 模小 ,截 止2 1 年5 0 0 月宁波上市 公司仅为3 家 ,累计 募集资金 7 3 2 8 亿 元 ,而2 0 年9 2 .2 0 9 月末我市 金融机构人 民 币各项贷 款余额 已达 为7 2 . 亿元 ,两者融资 比不足1 3 449 :2 。
( ) 民 间借 贷比 例 高风 险 大 四
策 性担保 机构 和商业 性担 保机 构为辅 助 ,三 层包 括省 、市 、县 ( 或
区 )三 级 。
目前 ,我市 已 立 了政府指导下 以商 业性担保为主 ,政府性和互 建
展 , 存在 大 量 的 资 金缺 口
我市中小企业的启动、发展资金,大部分都来 自于企业主资本和 内部 留存收益,即所谓的内源性融资。而来源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资本市
场的资金即外源性融资相对短缺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壮 大。2 l OO 我市鄞州区 (  ̄ 财政收入和进出口额全市第一)1 家民营企业 6 8
松 ”、贷款放量 扩张形势 下 ,对 小企业贷款 比重仍偏低 。如2 0 年9 09
月末 ,宁波 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 7 . 亿元 ,其 中小企 84 9 业贷款余额1 3 . 4 9 7 8 亿元 ,只 占企业贷款的3 . 6 。 8 3% ( )其他金融支持 亟待提 高 三 非银行金融机 构发展缓慢 ,这里包 括财务公司 、风险投资基 金、 信用担保 公司等,尤其是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 构数 量少、规模小 、实 力弱 、费率 高 ,截 止2 0 年 ,我 市只有 3 家信用 担保机 构 ,去年为 09 6

.科研创新用地在实际操作中的困境与对策——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例

.科研创新用地在实际操作中的困境与对策——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例

科研创新用地在实际操作中的困境与对策 ——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例林倩,张凌,郑铄摘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热潮下,如何确保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营造适宜的空间形态成为当前规 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的新常态时期的职责所在。

基于“规划与土地”的 视角,本文通过明晰与梳理科研创新用地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指出未来功能布局的混合多 元态势。

面临此类挑战,本文针对惯用的混合用地这类应对措施所带来的困惑,探讨高新区未来适合新产 业新业态发展的切实可行的空间发展策略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地运营方式,提出扩大用地兼容性、以单一用 地简化部门操作、完善业态管控与灵活的用地管控措施、提升园区自持比重等具体措施,为未来国家高新 区乃至整个宁波市在科研创新用地上的规划编制与管理提出具体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科研创新用地,混合用地,宁波国家高新区1.引言当前新常态下,新产业、新业态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 关键,也是当前城市竞争的高地。

相应的,确保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营造适宜的空间 形态,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成为当前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热潮中的职责所在。

宁波国家高新区作为宁波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载体,近年来随着以其为核心创立 的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的推进,高新区更是未来宁波的创新驱动先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高 端人才集聚区1。

站在创新转型的关键期,高新区的发展需要更多地从原先的关注物质空间 建设转向创新平台的营造,需要对维系园区核心的创新服务平台及其运营进行深层次的探 索。

因此,本文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研究重点,围绕科研创新用地,基于“规划与土地”的 视角,针对园区当前土地开发方式上存在的突出矛盾,尤其是刚批复的《新材料科技城城市 总体规划》 中提出提出的混合用地给编制与管理所带来的困惑, 探讨高新区未来适合新产业 新业态发展的切实可行的空间发展策略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地运营方式, 为下一步国家高新区1资料来源:宁波国家高新区概述 /doc/zjgxq/yqjs/jbgs/index.shtml乃至整个宁波市在科研创新用地上的规划编制与管理提出具体的策略与建议。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宁波市为例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宁波市为例
询职能 ,建立 J , l 8 2 1 家消费者权益服务站 ,形成社会监 督网络 ; 台商事主体年度报告 和异常名录管理制度.
叫确 商‘ l f 主体定 期 向礼 会公 开 已 备 案事 项 、注 册 资本 实l h 认 缴 情 况 信息 ,已 媒 体 上公 布 1 0 0 家 违法 失信
表 1 宁 波 市 开 发 区 管理 体 制 类型 表
豢鼙
政 府主导喇 ‘ ( I 1 个 )
域拥有较 丰富
部 门核准的可 颈制约 严重 。 基本开发完成 提升 、竞争激
他 开发 经 同土资源
干 发完毕 ,要素资源瓶 公里 规划 控制 面积 已 约 、功能突破 、产业 j l 在同一行政 Ⅸ域 内的
报 申诉 所有有 炎市场监管部 门的业 务;建立电子商务可
商事 主体 ,接受公众的查询 和监督;不断加强行业 自律 管理 ,推动彩电、生物医药 、超材料 、L E D、新能源等 行业 企业 建立 利与标准联盟 ,在行业 内实现 自我指
信交易服务平 台.推动组建第= 方 服务机构 ,提供 电子 商务主体身份验证 、产品验证 等基础服务 ;推动 闻家 数字 电子产 品质量 监督检 验中心 、同家体育朋品 质量
拟环境下行政执法办案效率 ;在 网络广告监管方面,构 筑全市网络广告发布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对各类违法广
服务 。整合生产流通 、餐饮消费 、酒类 卖等许可审批 窗 口,推进审批事项一个窗 口办理 、一表制 申请 ,统一
发放牛产 、流通 、餐饮环 卫生 许可证 ,为企 和市民 提供 “ 一站式”高效服务 二足创新服务方式 , 推行营
监督检验 中心 、国家城市 能源计量数据 中心建设 ,打
导 、自我约束 ;Ⅲ台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明确使用单位 的安全保障第一责任和应急处置首要责任 ,初步建成了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3.08.30•【字号】浙人社发[2013]176号•【施行日期】2013.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3〕176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立项课题,请于2014年5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结题(L2013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R2013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逾期不再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结题材料请寄: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传真):*************邮箱:******************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8月30日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3A001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及对策研究,施仁江,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2以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创新研究,施祺方,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3基于产学研平台的浙江省土建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彭国军,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4“知行合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尤利群,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5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估与优化研究,王景,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6大学生就业困境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王忠华,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7基于主体性视角下大学生职业选择策略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8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实证研究,胡永青,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09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发展策略研究,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10浙江省社区老年养护工作就业队伍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赵映振,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1在杭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周燕,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2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探究,蔡云飞,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3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支撑环境研究,朱佐想,浙江大学L2013A014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研究,袁秀川,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5基于乐业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谢书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6大学生网络创业培训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李俊,浙江科技学院L2013A017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远亚丽,湖州师范学院L2013A018医学高职生“就业互助模式”的构建研究,戴晟,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L2013A0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李晨,宁波工程学院L2013A020就业结构性矛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陈红新,嘉兴学院L2013A021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就业路径研究,杨燕群,嘉兴学院L2013A022产业升级中的结构性缺工对策研究,林彬,嘉兴学院L2013A023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邢晓,衢州学院L2013A024基于外向型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王琼,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5高职外语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策略研究,张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6高职院校毕业生延伸服务的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7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袁荣儿,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8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研究,徐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9基于双语教学的建设类高职学生就业策略研究,丁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0小微企业创业导向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因素和激励研究,朱哲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2产业升级背景下涉外电子商务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王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3高职学生职业忠诚度培养与就业促进策略研究,王慧,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原因探析,张梓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5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研究,沈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6高职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张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7基于校企合作基础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王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8城镇化建设对浙江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研究,陈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9现代服务业视角下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研究,吴远,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0基于就业拓展探析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以宁波市为例,沈锡昂,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41养老护理员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模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方仕婷,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2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卢子敏,绍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3浙江省区域性劳动力供给预测分析,张春玉,浙江省劳科院L2013A044初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321”培训模式路径探索--以长兴县为例,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L2013A045浙江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钱伟,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3A046海洋经济战略下的浙江省港口机械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胡启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7企业高技能人才创新行为分析与创新能力培育机制研究,金朝跃,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8基于和谐视角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朱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9浙江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绩效评估,陈红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0产业融合发展下高技能人才开发途径与保障措施,许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1知识技能型人才职业成功内外动态发展研究,钱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52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途径研究,张野南,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3汽车产业发展与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4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瓶颈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李书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55船舶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陈永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6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以临安经济开发区为例,滕朝晖,临安市技工学校L2013A057医保基金管理绩效评估,傅鸿翔,省人力社保厅L2013A058新农合下农民医疗保险决策与医疗支出研究,程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59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管理体制研究,张娃庆,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0浙江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研究,朱力明,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1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邢淑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2浙江省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多维考量及其调整策略,战昱宁,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63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研究,马春生,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4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岳焱,嘉兴学院L2013A065高职院校编外用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二)资助项目L2013B001“第二次转型”时期,浙江省社会保障的不平衡性及社会规制研究--以养老保障为视角,刘芸,温州大学L2013B002基本医疗保险混合支付方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崔仕臣,温州医科大学L2013B003浙江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与比较研究,郑栋,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L2013B004基于养老金双轨制视角的收入再分配差距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吴晓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L2013B005浙江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研究,童夏雨,浙江财经大学L2013B006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行为、意愿及其代际差异研究,陈野,嘉兴学院商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R2013A001 人口背景特征、制度性因素与科技人才收入满意度--基于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比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3A002 浙江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研究--兼论财政与税收作用的发挥,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3A003 高校高层次人才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诸燕,杭州师范大学R2013A004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研究,蒋征刚,浙江省疾控中心R2013A005 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引导促进机制研究--以杭州为例,张祝平,杭州市社会科学院R2013A00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知识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A007 基于SERVQUAL框架的浙江省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姜英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08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以司法系统为例,孙培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R2013A009 海洋经济驱动下泛海创新人才价值提升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陆可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A010 涉外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崔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1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邢海燕,绍兴文理学院R2013A012 技术标准下面向知识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研究,许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3 衢州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研究,许妍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4 12333舆情传递机制研究,李国进,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A015 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工作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01 创新性科技人才培养中的组织协调机制研究,苏俊杰,中国计量学院R2013B002 艺术类青年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钱舒,中国美术学院R2013B003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3B00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模式研究,汤智,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5 浙江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思路研究,卓奕源,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6 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杭甬温的调查数据,刘国岩,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7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陈勇,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8 校企政协同培养纺织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龚素王乐,浙江理工大学R2013B009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的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陈永斌,浙江传媒学院R2013B010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视角,邵慰,浙江财经大学R2013B011 舟山群岛新区高层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朱晓辉,浙江海洋学院R2013B012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外语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英语为例,乔锟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B013 杭州市文创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和对策创新研究,郑秀田,杭州师范大学R2013B014 浙江省乡村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研究,徐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15 用人需求导向下的财会人才培养研究,邵月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B016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服务外包模式研究,许尤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7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机制构建研究,杜宏静,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8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汪丽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9 面向信息服务业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华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0 经济转型下浙江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人才能力开发路径研究,林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层级规格及其培养策略研究,谈黎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2 区域经济视域下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徐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3 企业人才职称评价多元体系的构建和思考,陆晓楠,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4 浙江省休闲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丁春琴,杭州科技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5 基于人--组织匹配理论的浙江省海洋经济战略性人才开发政策研究--以宁波为例,虞晓敏,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6 转型时期浙江新生代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李繁,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7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欠发达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机制创新研究,贺翔,宁波大学R2013B028 浙江省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王顺林,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研究与探索,孔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0 基于浙中产业环境下机电类高技能人培养体系建构研究,何永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1 国际电商人才STF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楼淑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2 浙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张伟,温州大学R2013B033 衢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研究,童玉娟,衢州学院R2013B034 制度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护理人才队伍研究,张昊,丽水学院R2013B035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6 基于有效性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张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3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基于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证研究,陈晓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8 人力资源服务知名企业情况调查-基于杭州猎人公司的典型案例分析,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9 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40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侯德贤,宁波工程学院R2013B041 湖州市海归人才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韩海平,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42 民营企业人才开发的政府行为研究--以台州市为例,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C001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价值认同研究--以浙江省A大学为例,乐园罗,浙江大学R2013C002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与考核体系的融合研究,胡国庭,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3 职称制度改革研究,柳仕莺,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4 我国事业单位年金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5 基于生态取向的高校教师培养机制研究,王海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C006 科研单位团队带头人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黄帼,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2013C007 绩效评价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谢军,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3C008 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杭州及周边地区高校为例,李镇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C009 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职院校管理研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倪志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0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研究,潘华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开发研究,谢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2 浙江省高职教师职称评价指标优化研究,戴道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3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汪一丁,浙江水利水电学院R2013C014 科技人才创新环境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为例,徐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5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学人才的实践和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金晓童,温州医科大学R2013C016人力资源视角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研究,於国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7 国际化背景下出国服务和涉外培训研究,吴苏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8 关于企业管理人才任职资格研究,应春生,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R2013C019 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效果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张利,浙江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2013C020 浙江省人事考试内部管控制度研究,朱树民,浙江省人事考试办公室R2013D001 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务员形象塑造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2 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研究,吕媛媛,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3高校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和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比较研究,伍小龙,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4 国内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比较研究,任梅,浙江工业大学R2013D005 科举选才的经验与启示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3D006 职业发展视野下大学生村官成长路径研究,李弟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7 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8基于双因素理论和对应分析法的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精神研究,徐颖,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D009人事考试的规程和制度研究,陈红梅,宁波杭州湾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3Z001 人力资源服务业概论,楼春锋,杭州浙佳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2013Z002 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张林,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3 人力资源招聘与中介服务,应校军,宁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4 人力资源猎头服务,陈雅,温州大学R2013Z005 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沙居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R2013Z006 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3Z00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郦巍铭,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R2013Z008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Z009 人力资源公共服务,陈丽君,浙江大学R2013Z010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潘维,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R2013Z011浙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标准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3Z012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比较,冯志娟,浙江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当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宁波民营经济发展为例

当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宁波民营经济发展为例
服 务 发 展
2 0 1 3 —1
当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以宁波 民营经济发展 为例
宁波市江经 济 的显著 特征 、 突出 优 势和 主体 力量 。改革 开放 3 O多年 来 , 它从无 到 有 ,
从 小 到大 , 从弱到强 , 在 地方 经 济 社 会发 展 中发 挥 了 不 可替 代 的重要 作用 。 目前 , 国际 国 内复杂 严峻 的宏 观形 势 , 对 于 民营 经 济 发展 提 出 了新 的挑 战 , 尤 其 是 转型 升级 的 问题 。 更 是迫 在眉 睫 。本 文 以当前 宁波 民
从《 行政 处罚 法》 第五 十一 条看 , 加处 罚 款是 一种 执 行罚 。 目的是 促使 当事 人按要 求 缴纳罚 款 。实 践 中
理机 构 . 在 市 或者县 范 围 内所 有行 政机 关 没收 的 物 品 交 由其统 一处 理 , 最 大化 利用 没 收物 品 。浙江 省 基层 法 院试水 网上拍卖 涉诉 资产 , 成 本低廉 、 手续 简洁 、 公
销毁 的物 品无法 处 理 。 建议 国资部 门成立 没收 物 品处
的法 律文 书送 达 的程序 和要 求作 专 门规定 , 防止行 政
相对 人拒 不 配合案 件 调查而 影 响案件 的 正常 办理 , 提
高行 政管 理 效率 。
十、 明确 加 处 罚 款 的 起 算 时 间和 执 行 要 求
增 加 居 民收入 的最 大来 源 。根据 统计 数 据显 示 , 目前
( 三) 民 营 企 业 的 抱 团发 展 , 极 大 地 促 进 了块 状 经 济
和产业 的转型升级 . 造 就 了宁 波 的 产 业 集 群 优 势
宁 波 的 民营 经 济 贡 献 了 全 市 7 0 %的 G D P 、 7 6 % 的税 收、 5 4 %的出 口 , 提供了 8 7 %的社会 就 业 。可 以说 . 民 营 经 济 的发 轫 、 发展 和转 型 。 造 就 了宁 波 改革 发 展 实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宁波创业投资发展的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宁波创业投资发展的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宁波创业投资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10•【字号】甬政发[2007]131号•【施行日期】2007.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宁波创业投资发展的意见(甬政发〔2007〕1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令第39号),建立和完善我市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发展创业投资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发展创业投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以支持创新、创造、创业为主要目的的投融资机制,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重要手段。

发展创业投资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有利于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壮大和产业的形成;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因此,全市上下要统一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鼓励创业投资投向环保节能、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产业、医疗设备等产业的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努力创造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建立具有宁波特色的以广大民营资本为主的创业投资体系,引导国资类创业投资公司的资金和民营风险投资资金共同参股科技成果转化新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范化运作的科技型企业,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基本目标。

今后五年,争取每个县(市)、区都建立国资类创业投资公司1-2家,引导民营企业建立若干家创业投资公司或专项基金,初步形成具有宁波特色和优势的创业投资体系,成为以民营创业资本为主体、政府国资创业资本为引导、创业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创业资本进入与退出形成良性循环、创业成绩比较显著、创业资本活动十分活跃的区域之一。

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_以宁波市为例

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_以宁波市为例

2012年第2期/当下,大学生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已逐步成为创业的主力军。

因此,构建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宁波市政府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把大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工作,作为201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此,笔者对宁波市高校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如下: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分析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考量。

1.创业意愿笔者对宁波市高校200名普通本科和100名高职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1份,其中在校生占86%,已毕业大学生占14%。

调查显示:对创业有高意向的24人,中等意愿的有89人,低意向的138人,合并中等意愿和低意愿创业人数,经spss 卡方检验X 2=63.22>X2006=8.21(db=2),表明:宁波市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已初现端倪,但尚不突出。

宁波市各高校虽然都有指导创业机构,也纷纷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校园创业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形成,但由于整个宁波市发展个人创业意愿的机制尚不完善,在校大学生没有机会去积累创业经验。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深,对创业有一定的恐慌心理。

由于缺乏实践的机会,往往对行业了解不深,缺少利用实践的机会来发展、积累自身的创业能力。

同时,目前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也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诸如:出于对大学生角色的刻板印象,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认为学校鼓励大学生创业是为提高就业率的一种手段,似乎创业是无法就业者的最后选择,这是妨碍创业的刻板印象;认为女学生不适合创业,这是对性别的刻板印象等等。

这些都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进一步激发,与“美国将近85%的高中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创业方面的知识,以帮助他们实现创办公司的愿望”相比,相距甚远。

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

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

工 市 都





模 的 盟




图3 基 于产 业 联 盟 规 模 型 推 进 的 白沙 洲 都 市 工 业 园
44 政 府 引 导 的 成 长 型 推 进 一 一 人 村 都 市 工 业 园 . 工
工 人村 都市 工业 园 以都 市型产 业 和孵 化基 地 相结 合 ,
了相 应 的 对 策 建 议 。 关 键 词 : 环 经 济 ; 业 链 ; 港 工 业 ; 业 共 生 循 产 临 产 中 图 分 类 号 :0 22 F6.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1 7 4 ( 0 8 0 — 0 5 0 10 ~ 3 8 2 0 )7 0 7 — 4
新型 中小企业成 长 。充 分利用 武汉市 产学研 领导 小组所拥
( 任 编 辑 : 贤 贤) 责 万
收 稿 日期 :0 7 0 — 6 2 0 — 3 1
基金 项 目 : 宁波 市哲 学社会 科 学规 划 ̄ ( 0 5 ; 2 0 ) 宁波 市社 会科 学 学科 带 头人 项 目和 浙江 省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6 5 2 ) Y 0 4 4 作 者简 介 : 国红 ( 9 7 ) 男, 江 衙州人 , - 大学 副教授 、 - , 江大 学 宁波理 工 学院 , 究方 向 为企 业管 理 、 周 16~ , 浙 浙/ z . 博L 浙 - 研 区域 发展 的 教 学和 研 究_ - 周耀 烈 (9 4 , 浙 江大 学教授 , 江大 学宁 波理 工 学院 管理 分院执 行 院 长 , 究 方 向为企 业 管理 、 xI - ̄; 1 5 ~) 男, 浙 研 区域 发展 的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7 5 期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级制度 ,把 职业 素质养 成 贯穿于 整个创 业 实践教 学体 系。 质 的最 直 接最 有效 的方 式 ,是 最 能提 升 学生 创 新 意识 、 创新 思

24 打造校 企 互通 .专兼 一体 的 “ . 双师 ”结构 教学 团队 维 、创 新技 能 和创 新 品质 ,是 最 能体 现 教学 效 果和 提 升 教学 质 通 过 人 员双 向 交流 ,教 师到 校企 合 作 公司 挂职 实践 ,全 程 量 的教学 方法之 一。 参与 公 司业 务 运 营和 学 生 的教 学 与管 理 ,并 承 担 生产 任 务 、参 33 职业 素质养 成是 学生就 业率 提升 的关键 . 与企 业 员工 培 训 提供 。 聘请 企 业 经验 丰 富 的实 践专 家来 学 院兼 职 业 素质 养成 教 育 是我 们 高职 高 专 主要 任 务 之一 ,因 为职
l 、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 的建设步骤
子 商务 公 司 ,共 建 共 享型 的校 内 网上 营销 类 生产 性 实 训基 地 。
整 个流 程 。
以 “ 务 进 校 园 ,专 业 入 企 业 ”为 宗 旨 , 以学 生 专业 学 习、 业 实训 基地作 为 大学生 电子商务 创业 孵化平 台 ,承 接传 统中小 创 业 教学 、职 业 素 质养 成 为 中 心 , 以企 业 进 行市 场 拓展 和 技 术 企 业 网络服 务外包 业务和 组建 学生 创业项 目团队同步 进行 。组建 创 新服 务 的真 实网 店服 务 外 包业 务 为载 体 ,构建 具 有 “ 务 经 基 本教 学培 养单 元 :3 5 业 — 人组 成 的 电子 商务创 业 项 目团队 。以此
营 、创业 教学 ”双重 功能 的公 司。
为基础 ,强化 团 队拓展训 练 ,综合训 练学 生的职 业基 本技 能 ( 特 第 二 步 ,在 培 训基 地 内部 成 立校 企 共 同参 与 的 课题 组 ,以 别 是专业 基本 技能 ) 、提 高学 生的职 业思 维能 力、养成 良好 的职 “2 ”模 式组 建 电子 商务 专业 学 生为 主体 的创业 教学 培 训班 , 31 业 行为 习惯 ,提升 学生 的创新 意识和 创新 思维 、创新技 能和 创新

“17+1”机制下我国地方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宁波市为例

“17+1”机制下我国地方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宁波市为例

“17+1”机制下我国地方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宁波市为例摘要:2020年,是“17+1”合作机制启动的第八年。

在多年的交流合作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各领域产业合作均取得丰硕成果,非政府组织等合作活动也活跃在各个方面,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中国众多与中东欧合作的友好城市中,浙江省是推进“17+1合作”的排头兵。

截至2020年,宁波市已与中东欧国家缔结友好关系城市22个,是我国第一个实现中东欧17国友城全覆盖的城市。

作为我国出口经济的领先地区和“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宁波,在中国对外贸易的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17+1” 中东欧 中国 宁波市 对外贸易● 史俊怡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与国际形势中,特别是全球处于疫情常态化的防疫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产业合作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日益增大,及时解决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一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并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同时维护好中国与中东欧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框架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需要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背景与历程(一)合作背景1.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

中东欧国家是经济转型体,数十年的经济转型使其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转轨进程的结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涌入,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东欧17国中已有12个欧盟成员国,其余国家也正积极准备入盟,他们都与西欧市场高度融合,也成为中国商品与投资进入欧盟的重要渠道。

但同时,随着欧盟一体化成度的加深,中东欧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自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东欧国家将聚焦点投向了在亚洲的中国,“向东开放”的思想应运而生。

2.中东欧国家的地缘优势。

中东欧国家地处欧亚大陆的关键部位,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重要桥梁。

在“一带一路”沿线 60 多个国家中,中东欧国家占到近三分之一,如今,中东欧是连接欧洲与亚洲的中转站,更是中国通向欧洲市场的重要枢纽。

破解沿海地区“民工荒”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

破解沿海地区“民工荒”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
生活 品质 一
破解沿海地区“ 工 及对策 民 荒" 研究
以 宁波 为 例
王 军锋
在 新 一 轮 经 济 增 长 启 动 之 时 , 我 国沿 海 经 济 发 达
移 ” 就 业 向 利 用 当 地 资 源 优 势 就 地 创 业 转 变 。 五 是 随
地 区 不 断 传 来 “ 工 荒 ” 工 警 报 , 刻 地 反 映 我 国 社 民 用 深
央 及 各地 政 府 惠 农 强农 政 策 “ 出效 应 ” “ 续 效 应 ” 溢 和 后
今 年 部 分 地 区 、 分 企 业 出现 “ : 难 ” 以 说 是 当 前 产 部 招 亡 可 业跨 区域 转 移与 劳动 力市 场结 构性 矛盾 的突 出表 现 。 二

是 结构 性 。当 前 “ 用工 荒”是实 用性 作业 工人 供不 应求
( )“ 工 荒 ”启 示 。 一 是 仍 需 思 考 这 一 轮 “ 工 三 用 用 荒 ” 短 期 现 象 还 是 长 期 趋 势 ; 国 农 村 劳 动 力 资 源 经 是 中 过2 0多 年 的 持 续 输 出 , 否 正 向 “ 工 过 剩 ” 向 “ 工 是 用 转 用
着 企 业 必 须 重 建 企 业 的 “ 工 模 式 ” 用 。
紧缺” 。二 是 后 金 融 危 机 时 期 , “ 工 紧 缺 ” 逼 机 制 在 用 倒
下 , 三 角 、 三 角 等我 国沿海 经 济 发达 地 区加 快 转变 长 珠 经 济 发展 方 式 、 现 经济 和 社会 成 功 转 型 , 为必 然选 实 成
择 。
出现 民工 短缺 现 象 , 民工 就 业趋 向也 发 生 明 显变 化 。 农


沿 海 地 区 “ 工 荒 ”现 状 和 原 因 用

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

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

3522018.11MEC 人才战略MODERNENTERPRISECULTURE海外人才的引进、培育以及创新创业的发展,对区域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近年来,宁波深入实施各类引才政策,加快引进国际“高精尖缺”人才,进一步累积人才比较优势。

但调研发现,宁波海外人才在体制政策、产业集聚、创业环境和创业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亟待加以解决,进一步优化海外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

一、宁波海外人才引进及创业现状(一)海外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占比增加,但仍落后于杭州截至到2017年,宁波人才总量超过200万人,其中海外人才11000多人。

宁波海外人才总体数量增长迅速,但海外人才在总体引进人才中的比例较低,与先进城市相比有一定距离。

(二)海外高层次人才明显增加,但学历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17年,宁波有138个高端团队和44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3315计划”,入选国家和省“千人计划”的累计分别达到人107人和274人,宁波海外人才队伍层次逐步提升,也出现了一批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头人。

但从引进人才的学历结构来看,硕士学历占比达到了50%以上,而博士学历低于10%,宁波引进海外人才学历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创办企业数量递增,但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足海外人才在甬创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从业领域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截止2017年底,海外人才在宁波创立企业总数已有1000多家,年技工贸收入270亿元,海外人才创立企业数量和层次有了大幅提升。

但调研发现,宁波海外人才创立企业大多时间短、规模小,不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

二、制约海外人才在甬创业的因素(一)创业支持体制有待创新海外引才工作合力不足,与产业发展结合不紧,存在“为了引才而引才”的问题。

各县(市)区都在大力引进生物医疗、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引才政策、活动冲突重复,不利于宁波整体的人才和产业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um学术论坛 2018年11月181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32.181创业孵化平台协同发展对策建议①—— 以宁波为例宁波大红鹰学院 邵际树 罗茜摘 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的深入推广,各种新形式的创业孵化平台如“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等也相继出现,加上以前出现的“产业园”“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孵化平台,目前全国各地各类创业孵化平台数量多、分类广,如何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平台的协同效应、提升创新创业效果是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从宁波当地创业孵化平台的具体情况分析出发,分析了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孵化平台 协同发展 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b)-181-03当前,各种类型的创业孵化平台在全国各地竞相出现:目前火热的众创空间、80年代末开始的产业园、90年代左右兴起的孵化器、2000年后开始兴起的加速器、刚刚兴起的特色小镇等,这些孵化平台的经营主体分散,成立时间跨度大而且分散经营,因此如何系统地整合这些平台、提升创业资源利用效率是一项重要的“双创”活动。

1 宁波市创业孵化平台发展现状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2000年以后,宁波市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发展较快,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创新创业的深入开展,也为本市“创业之都”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1)从平台分类上看,本市创业孵化平台种类齐全。

与全国各大城市基本相似,目前本市拥有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和特色小镇等各类创业孵化平台。

(2)从平台数量上看,本市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分布不均衡。

截至2017年3月,全市总共拥有各类众创空间40多家(其中国家级19家),各类孵化器34家(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13家(其中国家级1家),各级特色小镇16家(其中省级3家)。

(3)从平台成立时间来看,本市各类创业孵化平台成立时间跨度较长。

80年代末、90年代初,宁波就有了工业园,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战略新兴产业园。

90年代初,随着火炬计划的全国推广,宁波也产生了科技企业孵化器,慢慢也出现了加速器。

直到现在近几年,随着“双创”产生了众多的众创空间和创客空间,2016年开始,特色小镇也在全市积极推广中。

(4)从平台经营主体来看,本市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呈现了多元化的态势。

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产业园、孵化器和加速器,大多都是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为主,而最近几年出现的创业孵化平台,如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大多数是以民营资本为主,正在发展的各个特色小镇也是以企业为主体来推进的。

因此本市目前的各类创业孵化平台运营主体呈现多元化(民营单位、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态势。

2 宁波创业孵化平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类创业孵化平台成立时间跨度大、经营主体分散、服务对象差异较大、经营方式也不相同等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宁波市各类创业孵化平台之间业务交流少,更没有形成创业孵化链,很难形成协同效应。

2.1 各类平台间缺乏沟通协作机制目前,不同类型的创业孵化平台对应的行政管理部门是不同,比如产业园的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发改委相关部门,孵化器、加速器则是市科技局相关部门、特色小镇却是市住建部门,至于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则属于市科技局部门管辖(我国个别地区是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

因此,不同类型的创业孵化平台由于主管部门不同,如果经营主体也不相同,那平台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就非常少,更别说协同合作发展。

即使是同类型的创业孵化平台,由于不同的经营主体间还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大多也缺少协作沟通机制。

另外,创业孵化平台分布在全市的不同行政区,地理上也不便于平台间进行沟通协作。

2.2 平台经营主体的实力和品牌效应不强目前宁波市创业孵化平台的经营主体多元化,包括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单位。

像较早的科技园,经营主体都是行政单位,因而无法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品牌效应;有些地方高校尽管也经营了一些创客空间或众创空间,只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业扶持,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去发展平台的品牌。

目前有一批国内的民营企业,包括省内外的企业,参与了本市各类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尤其是近几年引进了一些创业孵化平台专业运营商像盛世投资公司等,但大多数的平台经营主体缺少专业运营经验,经营实力也不够强,更缺少在全省全国的品牌吸引力。

目前本市尤其缺少能够做创业孵化全链条的实力较强的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专业运营商。

2.3 平台经营主体的绩效评价体系需完善一方面,不同孵化平台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因此应该对经营不同平台的运营商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另一方面,为了鼓励①基金项目: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课题——“双创”背景下我国家族企业代际创业路径研究——以宁波为例(JD18XJ-3)。

Forum学术论坛1822018年11月 创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应该对跨平台经营的专业运营商设置一套积极的绩效考核系统,让更多有实力有品牌的平台运营商来跨平台经营,加快推动创业企业孵化成长。

目前,本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对对口管理的创业平台进行过评比,用来组织申报国家级创业平台,比如申报国家级的科技孵化器、国际级特色小镇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针对跨平台经营运营商的评价体系,当然这需要行政管理部门跨部门的协调合作。

2.4 跨平台经营激励措施需加强目前宁波市已经出台了一些针对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发展的政策,如《关于培育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宁波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修订)》《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文件,这些对本市创业平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吸引了一些省内外的专业平台运营商来甬经营创业孵化平台,对本市的创新创业氛围培育和创业企业孵化成功率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但本市还缺少针对引导、鼓励和管理专业平台运营商跨平台经营的相关政策,不利于吸引有实力的、有影响力的专业平台运营商来宁波经营。

3 做好宁波创业孵化平台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宁波市民营经济发达,有着良好的天然创业基因,也有着较好的创业基础,只要我们整合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模式,配套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就能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够充分激发各个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3.1 健全和完善各类创业孵化平台的绩效评价体系(1)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完善适合本市实情的各类创业孵化平台运行绩效评价体系。

像产业园、孵化器这些孵化平台在国外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也有了较为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参照这些国外平台的绩效评价体系,借鉴深圳、杭州的一些成熟检验,再根据本市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修订,完善本市相关创业孵化平台的绩效评价体系。

但像特色小镇这种新兴的创业平台,国内外没有较为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绩效评价研讨,鼓励平台运营商参入研讨,共同确定一个基本框架,然后通过试点来确定评价体系的初步方案。

总之,要形成各类创业孵化平台的分类评价体系,比如《宁波众创空间绩效评价体系》《宁波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体系》《宁波高新产业园绩效评价体系》等,这些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为运营商、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了平台经营、管理的依据。

(2)在分类评价体系基础上,建立跨平台经营的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充分利用好本市的创业资源,为了吸引和鼓励更多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平台运营商跨平台经营,在平台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有必要建立一套跨平台经营的综合评价体系。

通过这套跨平台经营综合评价体系,引导目前单平台经营的运营商通过自身努力发展或战略整合发展向跨平台经营发展,也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的平台运营商来宁波建立更大的综合创业孵化平台,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宁波创业企业孵化,提升初创企业孵化成功率,扩大甬商创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宁波“创业之都”的发展提供基础。

3.2 建立和规范全市创业孵化平台互联互通机制(1)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在孵化企业之间、平台运营商之间、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机制。

这个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信息传递和沟通,通过这个平台,行政主管部门更直接更快捷进行相关政策的发布和信息的收集,运营商则便于了解和服务孵化企业、运营商之间内部业务交流以及与主管部门沟通,孵化企业之间能更好更方便地与同行进行技术沟通、更直接了解投资商的要求等。

同时,这个平台也有利于平台运营商的良性竞争。

被孵化的企业通过平台,更清晰地了解各运营商的特点和能力,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理性地对比运营商,选择更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运营商,这样就会促进运营商更加专业地服务于被孵化的企业,形成运营商之间的良性竞争,共同推动整个宁波创业市场的快速发展。

(2)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更好服务创业企业。

创业孵化平台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种子企业尽快孵化成功,让初创企业能快速成长,最终能形成成长性较好的企业。

这个孵化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的形成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被孵化的企业。

一方面平台运营商通过该平台机制,不仅能快速发现自己服务的企业及其需求变化,而且也能发现其他运营商服务的企业及其需求变化,同时能提供与自己能力匹配的服务供所有被孵化企业选择;另一方面,被孵化的企业会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特性,通过平台寻找合适的运营商,选择合适的服务。

总之,通过平台的这种联通机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种子公司或被孵化的企业。

3.3 引进和培育创业孵化全链条经营的综合专业运营商创业孵化全链条包括了创业孵化平台的几个阶段,即“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特色小镇”等五个阶段。

大部分的创业平台运营商只经营创业孵化全链条的某一个平台,只有少数有实力的综合运营商能进行创业孵化全链条的经营管理。

(1)积极引进一些有实力的综合专业运营商。

知名的综合专业运营商不仅在专业能力上而且在行业影响力上都会给本市其他运营商带来示范效应,带动宁波整个创业孵化行业的高水平发展,也会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创业团队来甬创业,同时也有利于政府集中管理。

目前本市引进的盛世投资倾力打造的“盛世方舟”创新与创业服务平台,就以“孵化+投资”“基地+基金”“产业+资本”的模式运行,有了孵化全链条的雏形。

省内比较成熟的综合专业平台运营商还有像“向上创业”,致力于打通创业生态链,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特色小镇”全链条企业孵化为特色进行专业平台运行。

(2)推动现有平台运营商战略整合,培育更多创业平台综合专业运营商。

目前本市的大部分创业孵化平台的运营商都是经营单一的创业平台,而且体制机制也不尽一样,被孵化企业需要快速地从一个平台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平台,就必须频繁更换平台运营商,容易浪费被孵化企业的精力和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