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用纸巾盖上伤口,电话家长B.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盖上消毒纱布C.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D.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医院2.对童年时期,用直观教学属于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A.国民制度学制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时间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7.目前我国小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 )。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分科与综合相结合14.苟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15.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16.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
A.绝对性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C.甄别评价D.相对评价17.当师生、生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处于( )。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模拟冲刺题及答案(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2.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A.价值取向问题B.个人发展问题C.思想方法问题D.社会发展问题3.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A.顺序性和发展性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4.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C.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5.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出现时期是在()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人期6.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A.管理B.引导C.控制D.交往8.“建国居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这一条文规定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0.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A.道德形象B.人格形象C.财富形象D.文化形象1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12.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1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C.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D.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14.以下原则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一致的是()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系统性原则15.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A.教学策略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设计16.评定学业成绩时,信度好,效度却往往不高的试题是()A.问答型试题B.论文式试题C.主观性试题D.客观性试题17.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教育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A.1998年B.1999年C.2002年D.2003年19.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A.教研组B.班级C.教师D.学生20.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的是()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模糊综合测评法D.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单项选择题答案:1A 2D 3A 4C 5A 6A 7D 8B 9A 10C 11D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D 19D 20A 填空题答案:21劳动技术22核心课程23学生24学科课程标准25总结26学校27自主性28现代化29六三学制30全面发展判断题答案;31.×32.√33.×34.×35.√36.√37.×38.√39.×40.√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答: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是:第一,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既要体现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保证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平衡。
第二,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
这些基本关系包括:基础课与提高课,分科课与综合课,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
第三,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42.什么叫“义务教育”?它与“普及教育”有什么不同? 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有不少国家或地区又称这种教育为“强迫教育”。
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但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更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也有的国家把义务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4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课程目标的规定性[C]。
A、操作性和指导性B、时限性和具体性C、工具性和基础性D、整体性和递进性[答案解析]: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应该明确而清晰。
它有七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整体性、层次性(指导性)、递进性。
2、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是[A]。
A、培根B、布鲁纳C、洛克D、杜威[答案解析]: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3、现代学制最早产生于[A]。
A、欧洲B、亚洲C、布美洲D、非洲[答案解析]:现代学制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之后,随着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得到空前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刺激了现代学校不断建立和发展。
4、下列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C]。
A、奥地利B、中国C、普鲁士D、英国[答案解析]:普鲁士于l754年颁发义务教育法,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其次是奥地利。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答案解析]:教学过程阶段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而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6、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C]。
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答案解析]:智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核心。
7、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B、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答案解析]: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认知结构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学,提出一系列教育主。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题(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2、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规模C.教育目的D.受教育权的分配3、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 )。
A.普及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C.普及基础教育D.普及国民教育4、教育的最高理想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政策C.教育方针D.教育目标5、“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 )时期的教育目的。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D.中华民国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7、小学教育所处的年龄段一般称为( )。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9、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10、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11、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
A.教师备课B.课的种类C.学生的学习过程D.教学的阶段性12、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1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2013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的特质是( D )。
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D)。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孟禄B.霍尔C.利托尔诺D.华生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B )。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C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B.遗传C.环境D.社会活动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B )。
A.情境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别性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B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C.班主任工作D.教学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B)。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B)。
A.法国的左拉B.英国的斯宾塞C.中国的孟子D.苏格拉底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模拟冲刺题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模拟冲刺题及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夸美纽斯2.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
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坚持面向全体学生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发展学生的个性4.为了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小学课程改革需要加强()A.综合性B.弹性C.实践性D.基础性5.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育B.教学C.实践活动D.上课6.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A.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劳动教育C.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7.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做好班长的工作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C.做好班委的工作D.做好后进生的工作8.《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下列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制10.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A.所接受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11.在教育系统的诸种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A.学生与课程B.学生与教师C.学生与教材D.学生与教学12.如果一个测验基本达到了测验目的,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较好B.效度较好C.难度适中D.区分度较好13.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为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的是()A.1978年B.1980年C.1986年D.1988年14.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A.相互促进关系B.平等关系C.授受关系D.教学关系15.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A.小组活动B.集体活动C.个别教育D.主题班会16.德育过程由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A.知情意行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C.世界观人生观理想观道德观D.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17.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A.间接经验B.直接经验C.社会经验D.感性经验18.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集体活动19.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20.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B.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C.普及性基础性实践性D.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单选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结构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参考解析: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倡导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其中,其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单选题]目前我国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A.融合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学科课程是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故选D。
3[单选题]在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A.记忆B.思维C.感知D.注意参考解析:新生儿时,嗔觉、味觉已经有所发展,此时也有了听觉,之后,其他的感知觉也迅速地发展起来。
4[单选题] "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
"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科目B.经验获得C.社会改造D.预期的学习结果参考解析:从题干可以得出,有关课程定义中的其中之一的观点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5[单选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授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选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甄别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安置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参考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负向迁B.原型启发C. 思维定势D.功能固着2. 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
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投射效应B.首因效应C. 晕论效应D. 刻板效应3. 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
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安置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4. 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裴期泰洛奇B.洛克C. 卢梭D.杜威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A.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B.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C. 正面教育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6. 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B.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C.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D.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7.一个儿童能辨别自已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
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形成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 前运算阶段8.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A.社会活动B.技能活动C. 科技活动D.学科活动9. 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法10.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A.培养能力B.依法执教C.教书育人D.传授知识11. 我国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 )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十二年一贯整体设置C. 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12. 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物演示法 D.实验教学法1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C. 发展学生的能力D.提高学生的成绩1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
2013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B.霍尔C.利托尔诺D.华生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B.遗传C.环境D.社会活动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别性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C.班主任工作D.教学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B.英国的斯宾塞C.中国的孟子D.苏格拉底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苟子日:“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2.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疏导原则3.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鸟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
这一思维方式是( )A.综合B.推理C.判断D.概念4.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 )A.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B.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C.综合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5.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练习D.示范6.一个新教师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 )阶段。
A.关注情境B.自我感受C.关注学生D.关注生存7.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是( )A.决策者B.支持者C.志愿者D.学习者8.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阶段。
A.成熟B.组建C.核心形成D.自主活动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①优先发展②育人为本③改革创新④促进公平⑤提高质量⑥均衡发展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10.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方面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是(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甄别评价11.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12.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并出现逐步扩展。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B.廖世承C.潘菽D.蔡元培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A.130B.140C.150D.1603.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华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5.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A.知识的迁移B.技能的迁移C.行为规范的迁移D.学习经验的迁移6.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7.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8.以下方法不属于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是()。
A.讲演慢一点B.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C.呈现做笔记的线索D.在黑板上将所有信息罗列出来9.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6岁B.7岁C.8岁D.9岁10.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
A.伦理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1.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12.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强迫性洗手B.强迫性计数C.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强迫性自我检查13.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B.教学过程C.教学事项D.教学方法14.提出掌握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B.杜威C.加涅D.布卢姆15.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结构主义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2.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西周B.春秋战国C.夏朝D.殷商3.“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科目B.社会改造C.经验获得D.预期学习效果4.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5.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杨贤江B.徐特立C.蔡元培D.陶行知6.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向师性C.接受性D.可塑性7.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A.尝试与顿悟B.同化与顺应C.平衡与守恒D.刺激与反应8.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
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教育④自我教育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教学B.分组教学C.复式教学D.个别教学10.“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11.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B.奥苏贝尔C.杜威D.布鲁纳1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配置性评价D.甄别性评价13.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試題考試時間:120分鐘考試總分:15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の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教學方式,其主要理論依據是()。
A.結構主義學習理論B.建構主義理論C.行為主義理論D.聯結主義學習理論2.中國最早の學校教育形態出現在()。
A.西周B.春秋戰國C.夏朝D.殷商3.“課程不應指向活動,而應直接關注制定-套有結構、有序列の學習目標,所有教學活動都是為達到這些目標而服務の”,這種觀點意味著課程即()。
A.教學科目B.社會改造C.經驗獲得D.預期學習效果4.小學教師引導學生按偏旁部首歸類識字,他所運用の教學策略是()。
A.精細加工策略B.資源管理策略C.組織策略D.複述策略5.被毛澤東稱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の教育家是()。
A.楊賢江B.徐特立C.蔡元培D.陶行知6.小學三(1)班班主任李老師用了-支比較別致の筆,不久全班多數同學也用上了和李老師-樣の筆,這說明小學生具有()。
A.依賴性B.向師性D.可塑性7.皮亞傑認為,個體適應環境の方式是()。
A.嘗試與頓悟B.同化與順應C.平衡與守恒D.刺激與反應8.發揮教育合力必須注意三種教育形態の有機結合,這三種教育形態是()。
①家庭教育②學校教育③社會教育④自我教育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目前我國小學普遍采用の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是()。
A.班級教學B.分組教學C.複式教學D.個別教學10.“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日教學相長也”這句話出自於()。
A.大學B.論語C.學記D.孟子11.將教學目標分成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大領域の教育學家是()。
A.布魯姆B.奧蘇貝爾C.杜威D.布魯納1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新內容編制了-些練習題,讓學生做,以判斷學生の掌握程度.他所運用の評價方法是()。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_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2.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3.我国现代学制产生于( )。
A.汉朝B.元朝C.明朝D.清末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人的关系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要发展,最终决定性因素在于( )。
A.社会文化B.社会生产力C.生产关系D.教育制度5.B[解析]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6.美国人力资本理论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
A.17%B.28%C.33%D.70%7.作为一名教育者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功能属于( )。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9.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赫尔巴特10.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1.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指的是( )。
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12.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属于( )。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A】。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D】。
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愤:愤怒。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4、疏导原则就是【C】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A】。
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D】。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B】。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9、【A】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C】。
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page]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
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C】。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B】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B】。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68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 (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愤:愤怒。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4.疏导原则就是()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9.()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师预备采用探究型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30个学生,18个男生,12个女生,下列分组方法最好的是()。
A.学生在课前自愿分组,每组5—6人,组内自行推举小组长,最后把名单交给教师B.教师来分组,分成6组,按照成绩顺序来分,好的一组,中等的一组,差的一组C.教师来分组,分成6组,按照学号的顺序来分
D.学生自愿分组,人数不限
2.学生的“向师性”所决定的教师职业特点是()。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3.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属于()的领导方式。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迁就型
4.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5.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
”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1 2 3 4 5 6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战国后期出现的()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A.《论语》B.《孟子》C.《学记》D.《春秋》2.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A.4年B.6年C.5年D.9年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4.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5.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A.一种主体活动B.一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D.一种文化活动6.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倍尔7.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B.学生C.少先队组织D.学校管理人员8.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9.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B.智力与能力C.体力与智力D.体力与能力10.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1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互补性C.差异性D.阶段性12.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13.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14.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材开始于()。
A.20世纪50年代以后B.20世纪60年代以后C.20世纪70年代以后D.20世纪80年代以后15.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拉伯雷C.卢梭D.裴斯泰洛齐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的相应位置。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
共10分)1.我国社区教育主要类型是()。
A.以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B.以政府为主体的社区教育C.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区教育D.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教育E.以家庭为主体的社区教育2.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层级负责B.地方负责C.分级管理D.一统制3.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4.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E.因材施教原则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可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A.平等权利B.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C.宗教信仰自由权利D.言论自由权利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
2.__________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3.学校工作必须坚持“__________、全面安排”的原则。
4.学校德育是指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__________性。
5.课外活动总结的一般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10分)1.终身教育2.学科课程标准3.学科活动4.调查法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
共25分)1.《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2.简述教学的意义。
3.教学包含哪些方面?4.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
共30分)1.为什么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战国时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2.B【解析】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小学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小学教育机构统称为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
3.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存在于生理机能的不同方面,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此题干是说互补性在生理机能的不同方面的体现。
4.C【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5.C【解析】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6.B【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
7.B【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8.A【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品德评价法。
9.C【解析】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0.B【解析】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和个体幼年时的模仿行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活动就是教育。
11.C【解析】人与人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育要针对差异进行,即因材施教。
12.C【解析】略。
13.C【解析】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14.B【解析】我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编写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材。
15.A【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1.AB【解析】我国社区教育主要有:以学校为主的社区教育和以政府为主的社区教育。
2.BC【解析】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BCDE【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故BCDE选项均为共同的发展趋势。
4.ABCDE【解析】略。
5.ABCD【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可享有以下权利:(1)平等权利;(2)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3)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4)言论自由权利;(5)社会经济权利;(6)文化教育权利;(7)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利。
三、填空题1.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2.良好的师生关系3.以教学为主4.社会5.写出总结报告四、名词解释1.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问的有机联系。
2.学科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学科活动: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
一般按学科分别组织活动,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4.调查法: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这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发展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它是一个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答案要点】(1)教学担负着传递人类知识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答案要点】教学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答案要点】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基本情况。
第二,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
第三,本学期的主要活动与安排。
5.【答案要点】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规律。
整个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社会生产、社会政治发展进步使然。
(1) 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取决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否适合生产过程的需要。
教育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就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水平。
(2)社会政治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造,不但包括对抗资本主义对工人后代的摧残,而且也包括改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灭旧分工以及旧的传统思想意识。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需要。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
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发展,亦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生产实际的能力。
2.【答案要点】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主要体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