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代西域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19年(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新疆地方史--2汉代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 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 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 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 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 他一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呢?
班超出使西域
2.3 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
丝绸之路的拓展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绸、瓷器、茶叶……
物资上: 中国
西方
香料、琉璃、胡椒……
文化上: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中国
西方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渗透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在乌垒城(今 轮台策大雅)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都护, 自此“汉之号令班西域矣”。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 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疆域图
2.2 东汉政府对西域的统治
东汉初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班 超在西域各地人民的大力帮助下,南征北 战30年,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意在联合与匈奴有 宿仇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结果: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 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系乌孙,“断 匈奴右臂”
结果:未达到预期目的, “于是西域各国始通于 汉”
嘉裕关
敦煌莫高窟
玉门关遗址
鸣沙山
月牙泉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总结归纳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某朝官员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下诏。
时任给事中的某官员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注:给jǐ事中,秦始置,汉魏相沿。
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晋始为正官。
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
五代、北宋初门下封驳之职渐废。
】由此推断,这一片段可能发生的朝代是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某朝官员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下诏。
时任给事中的某官员行使职权,驳回诏书”可知是唐朝时期,B项正确;秦朝时期没有给事中官职,排除A项;明清时期,宰相已经废除,排除CD 项。
故选B项。
小提示:2、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选官制度。
这说明A.政府对读书人控制减弱B.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C.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D.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答案:D结合所学可知,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选拔标准从举荐到门第再到考试成绩,这种演变趋势体现了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选官注重读书人的考试成绩,因此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体现了政府对读书人控制逐渐增强,而不是减弱,排除A项;“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而且说法过于武断,排除B项;科举制下,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读书、考试入仕,故“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选D项。
小提示:3、主观条件①秦________优越,________雄厚。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________,________较为________。
③________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答案:地理位置物质基础广纳贤才吏治清明商鞅变法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主观条件。
(1)从位置上看,秦国有位居高原,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地理位置优越,加之几代诸侯王的经营和积累,秦物质基础雄厚。
高中:2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微专题2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专题剖析】一、秦汉时期1.秦朝,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夷越,设置三郡。
2.汉朝,在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1)北面:对匈奴,先和亲,后出击。
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窦宪。
两大战绩: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2)西面:设立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护羌校尉等。
(3)东北:设乌桓校尉;公元前108年,攻灭卫氏朝鲜,设乐浪四郡。
(4)南方:公元前112年,攻灭南越,重置郡县。
(5)边疆:实行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
3.对外交往,开通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派使者到达洛阳。
(2)海上:倭国使臣到达东汉,光武帝赐金印一枚。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有礼部和鸿胪寺。
2.隋朝(1)北方,东突厥遣使入朝,接受管辖;西突厥与隋朝密切往来。
(2)岭南地区:589年,隋文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3)边疆地区:推行郡县制,以当地的豪强大姓任郡守、县令。
(4)流求:607年、610年,隋炀帝先后派朱宽、陈棱等抵达流求。
3.唐朝(1)北方:630年,东突厥归附唐朝,西北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西南:640年,文成公主入藏。
710年,金城公主入藏。
唐蕃数次会盟。
(3)云南: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后唐朝多次册封南诏首领。
(4)边疆管理机构,有大都督府、都护府、羁縻州等。
今新疆地区,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
4.对外关系(1)隋炀帝命裴矩驻守张掖,管理与西域的通商事务。
(2)608年,常骏出航到达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南部)。
(3)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教文化,并编著《大唐西域记》。
(4)日本向唐朝多次派出遣唐使,伴有留学生、留学僧等。
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促成社会转型。
(5)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五上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上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五上语文第四单元知识1从军行>>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赏析 <<??《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ù)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意思是: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2024年初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2篇)
2024年初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____年初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一、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1.夏、商、周:中国古代历史的最早时期是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时间,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第一个有成文制度的朝代,周朝则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大一统王朝。
2.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形态。
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土地归属于各个封建领主,农民则以供奉地主的方式生活。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由周朝衰落而来,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分封制度逐渐脱离中央的结果。
这一时期统治者众多,诸侯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和联盟。
4.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建立。
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等。
5.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封建王朝,共有两代,西汉和东汉。
汉朝的统治者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6.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分裂为三个国家,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势力。
这个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7.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由隋文帝建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政权强大,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8.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这一时期商业繁荣,发生了很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二、世界古代历史知识点1.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发展受到尼罗河的滋润。
古埃及有强大的君主制度和神权制度,同时也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文化艺术。
2.希腊古城邦:希腊古城邦是古希腊的基本政治单位,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典。
3.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在其鼎盛时期领土横跨三个大陆。
罗马帝国发展了强大的军事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1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2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张骞出使西域有功被封博望侯,封地因诸葛亮的一把火而家喻户晓
张骞出使西域有功被封博望侯,封地因诸葛亮的一把火而家喻户晓展开全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那段“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绘声绘色的描写,让位于古襄汉驿道上的一座小城镇——博望变的家喻户晓。
其实,博望能够在汉代初具规模,以至于被曹操选中屯兵储粮,从而对寄居新野的刘备构成威胁,最后被初出茅庐的诸葛亮选中放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全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凿空西域道路第一人——张骞。
西汉国力强盛,招募能者开拓西域疆界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他所处的时代正式大汉王朝国力鼎盛时期,此时的大汉王朝开始向外开疆拓土,一边定朝鲜、逐匈奴、固边疆,制南夷,另一方面大规模开拓西域疆界。
当时,恰好有匈奴降者供称:“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朝闻听此言,就准备派出使节与月氏通好夹击匈奴。
但因为道路险阻,又要经过匈奴控制的区域,因此朝廷公开征募能胜任者。
张骞历经艰险,无奈月氏偏安难以为盟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经过一番选拔后,出使西域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出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张骞在往返途中两次被匈奴人捕获,第一次留十余岁,第二次留岁余。
出发前的百余人,经过13年返国时,仅剩余两人。
出使的目的也未达到。
当张骞历经艰险,终于见到新任的大月氏王,但他们已经失去了报仇的志向。
史载:“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不能得月氏要领…”无奈,张骞只好踏上了返程之旅。
打通河西走廊,张骞再次带人出使西域但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张骞虽然没能说动月氏人夹击匈奴,却摸清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掌握了西域各国的形势风土。
史载: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
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领汉军击破了匈奴右贤王部,打通了河西走廊。
匈奴势力向西北退却,妄图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汉朝对抗。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完整版pt
7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完整版pt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8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
南郊。王昭君,西汉元
帝时选入宫廷,自愿充
当和亲使者,嫁给匈奴
呼韩邪单于。史载昭君
出塞和亲后,“汉与匈
联成一体
D使中原的交往空间进一步拓展
完整版pt
19
7、图 5 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 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
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
完整版pt
20
8、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 涉及长安民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3、西南夷 两汉:汉武帝时,派唐蒙经略西域,并先后在西 南夷地区设郡。两汉在西南夷地区,既任命郡太 守、县令,又封当地部族君长为王侯、邑长。
完整版pt
11
4、西域各族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路线:
A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C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D 出塞自有幽怨在,北地茫茫夜夜心
完整版pt
18
6、下列有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尽快将西域各族纳入
西汉版图
B 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西域之行称为“凿空” C 第二次西域之行使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笔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笔记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笔记归纳我们自己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汉书·西域传(下)(2)全文
汉书·西域传(下)(2)全文(1)元康二年:前64年。
(2)萧望之:本书有其传。
(3)故业:谓原先的姻亲关系。
(4)解忧弟子:解忧妹之女。
(5)舍:住宿。
(6)角抵:秦汉的一种技艺表演,犹今摔跤。
狂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一男鸱靡,不与主和,又暴恶失众。
汉使卫司马魏和意、副候任昌送侍子(1),公主言狂王为乌孙所患苦,易诛也。
遂谋置酒会,罢,使士拔剑击之。
剑旁下,狂王伤,上马驰去。
其子细沈瘦会兵围和意、昌及公主于赤谷城。
数月,都护郑吉发诸国兵救之(2),乃解去。
汉遣中郎将张遵持医药治狂王,赐金二十斤,采缯(3)。
因收和意、昌系琐(锁),从尉犁槛车至长安,斩之。
车骑将军长史张翁留验公主与使者谋杀狂王状,主不服,叩头谢,张翁捽主头骂詈(4)。
主上书,翁还,坐死。
副使季都别将医养视狂王,狂王从十余骑送之。
都还,坐知狂王当诛,见便不发(5),下蚕室。
(1)候:卫候。
军官名。
侍子:乌孙前所送在汉者。
(2)郑吉:本书卷七十有其传。
(3)采缯:其下疑脱匹数(王念孙说)。
(4)捽(zu ):揪住。
(5)见便不发:言未能乘机发兵捕之。
初,肥王翁归靡胡妇子乌就屠,狂王伤时惊,与诸翖侯俱去,居北山中,扬言母家匈奴兵来,故众归之。
后遂袭杀狂王,自立为昆弥。
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1),遣使者案行表(2),穿卑鞮侯井以西(3),欲通渠转谷(4),积居庐仓以讨之。
(1)辛武贤:辛庆忌之父。
本书卷六十九附其事。
(2)行表:竖标。
(3)穿卑鞮侯井以西:在卑鞮侯井以西穿井。
西域多为坎儿井。
(4)通渠:孟康曰,大井六,通渠也。
大井为通渠。
初,楚主恃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
为乌孙右大将妻,右大将与乌就屠相爱,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
宣帝征冯夫人,自问状。
遣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1),送冯夫人。
冯夫人锦车持节(2),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靡,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统一国家的建立1.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定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公元前207年秦王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2.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3. 新:公元8年,王莽夺权都城:长安4. 东汉:公元25年刘秀建立定都洛阳二: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秦:1.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大夫2.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共36个郡3.统一了文字(大篆-小篆-隶书)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秦的一尺长23.1cm 一升为202毫升一斤250克)4.发布焚书令和焚书坑儒5.派蒙恬攻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6.修筑长城7.开发南疆地区8.秦朝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汉:1.文景之治: 1.轻徭薄负 2.奖励农耕 3.提倡节俭 4.以德化民2.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2.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立太学,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3.经济: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制造五铢钱,抑制大商牟取暴利,增加财政收入。
4.军事: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反击匈奴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1.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历时13年,其中两次被扣留。
2.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完成了通西域的“凿空之举”。
4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西亚—欧洲5黄河的治理:1.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遭受洪灾,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经过这次治理,八十多年没有出现水灾。
2.西汉末年黄河水患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在今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6.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三:人民的反抗1.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人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9-15课)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管辖:由中央直接管辖。
数量:全国36郡,后增至40多郡。
行政长官:郡守。
下设:郡下设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字: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文字统一可以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必须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交通: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防御匈奴: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中国音乐历史简述(二) - 中古时期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古琴音乐是唐朝文化的代表之一,唐朝将古琴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 峰。“九霄环佩”更是唐琴中的极品,以其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卓越的音色品 质享誉天下,被古琴爱好者视为“仙品”。
九霄环佩古琴的形状很特别,采用 圆形的琴头和弯曲的琴腰,这种形状被 称为“伏羲式”。这把古琴用梧桐木做 琴面,用杉木做琴底。它已经有一千年 的历史了,非常之珍贵,价值竟高达4 亿人民币。
南北朝时期,羌人和鲜卑人的“真人代歌”风靡一时,催生了《木兰辞》、《王昭 君》、《孔雀东南飞》等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作品。同时,西域的歌舞音乐也在这一时期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隋代及初唐时期,宫廷燕乐中特别设立了九部伎、十 部伎,这些乐队的名称是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来命名的。 宫廷乐伎在燕乐中表演的《伊州》、《甘州》、《凉州》 等大曲,其音乐风格明显体现了它们所代表的地区和民族 特色,展现了当时音乐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创新。
胡角,又叫横吹,西汉军乐主要乐器,后 来在民间演变成鼓吹乐中的大喇叭。
河南邓县出土的南朝横吹画像砖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在这一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大量西域乐器传入中原,主要有龟兹 (qiū‘cí)琵琶(梨形)和箜篌等弹弦乐器,筚篥(bì lì,也称管子)、 角、排箫等吹管乐器,以及奚琴、轧筝这样的拉弦乐器。同时一批祖籍为 西域的乐工也来到中原,带来新的演奏技巧,也促进了记谱法的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途中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 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 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 之路有卓越贡献,举世称道。
西汉初期版图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ppt
①人烟罕至、危险神秘气候干旱、荒凉苦寒。 ②坚强的意志、不畏险阻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忠于祖国、信 守承诺、不辱使命。
二、双向交流之路
二、双向交流之路 阅读教材P80,在课本地图上标出“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的地方?
欧洲
北非
中亚、西亚
西域
长安
二、双向交流之路
核桃 葡萄 石榴 苜蓿 香料 良种马 歌舞
丝绸
漆器 茶叶 凿井技术 铸铁技术 典籍
二、双向交流之路
阅读教材P81,在课本地图上标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的 地方?
欧洲
山东 沿岸
黄 海
朝 鲜 日
本
东南
中南 沿海
①向北:山东沿岸→黄海印斯度里→半兰朝岛卡鲜、日孟加本拉湾 半岛
②向南:东湾南→沿印海度→ 半中岛南和半锡岛兰→ →马 【来转半运岛】→欧马海六马洲峡甲六地区甲海▲汉峡朝海→上孟航路加图 拉
胡萝卜
胡葱
胡蒜
胡瓜 胡麻
胡荽 胡椒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
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学习目标
1.讲述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 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增强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理 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3.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一、“凿空”西域
一、“凿空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玉门关
阳关
汉朝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 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一、“凿空西域”
被匈奴 奴役 汉初西域有36国,受匈 奴控制和奴役“至匈奴 单于,杀月氏王,以其 头为饮器”。
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 历史)
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1.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语文)篇一成语积累【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繁花嫩叶】花儿繁茂叶子嫩绿。
形容美好的春色。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尽早安排好。
计:打算。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上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到的地方。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疲倦不堪】疲倦: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
【小心翼翼】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也比喻花色繁多,华美艳丽。
【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尽。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不亦乐乎】用来表示非常快乐的意思。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2016年秋期七年级历史形成性检测题(二)
2016年秋期七年级历史形成性检测题(二)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2.我国发生在东汉时期的太平盛世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3.汉武帝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以下各项中,汉武帝措施不包括( ) A.释放部分奴婢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设置河西四郡4. “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它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这条贸易通道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
”这条“贸易通道”开辟于( )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5.下图是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今天我国的哪一地区在古代完全属于西域地区( )A.西藏地区B.新疆地区C.内蒙古地区D.东北地区6.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B.长安→河西走廊→西亚→今新疆境内→欧洲C.洛阳→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欧洲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7.“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
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A.台湾府的设置B.伊犁将军的设置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8.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为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贾思勰 B.华佗 C.祖冲之 D.蔡伦9.《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因为它( ) A.是一部内容丰富的通史著作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C.歌颂了农民领袖的斗争精神D.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10.下图是河南省南阳市的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这位医学家是( )A.司马迁B.张仲景C.华佗D.扁鹊11.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基督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12.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一次关键战役有关,这次战役是( )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汉书·西域传(上)(5)全文
汉书·西域传(上)(5)全文(1)扑挑:疑即安息之对音。
犁汗:国名。
指古罗马帝国。
条支:古国名、地名。
约在今伊拉克境内。
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
国临西海,暑湿,田稻。
有大鸟(1),卵如瓮。
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2)。
善眩(幻)(3)。
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4),亦未尝见也。
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人云。
(1)大鸟:即驼鸟。
(2)外国:藩国之意。
(3)幻:戏法。
(4)弱水:言无浮力之水。
传说鸿毛不能浮起。
西王母:传说中的神奇人物。
(4)日所入:日落之处。
乌弋地暑热莽平(1),其草木、畜产、五谷、果菜、食饮、宫室、市列、钱货、兵器、金珠之属皆与罽宾同,而有桃拔、师(狮)子、犀牛(2)。
俗重妄杀(3)。
其钱独文为火头,幕为骑马。
以金银饰杖(4)。
绝远,汉使希至。
自玉门、阳关出南道,历鄯善而南行,至乌弋山离,南道极矣。
转北而东得安息。
(1)莽平:莽莽平野之貌。
(2)桃拔:兽名。
孟康曰挑拨,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3)重妄杀:言仁善而戒杀。
(4)杖:手杖。
安息国,王治番兜城(1),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
不属都护。
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西与条支接(2)。
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乌弋、罽宾同(3)。
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
王死辄更铸钱。
有大马爵(雀)(4)。
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
临妫水(5),商贾车船行旁国。
书革(6),旁行为书记(7)。
(1)番兜:疑即安息、扑桃之对音。
(参考冯承钧《西域地名》)(2)康居:国名。
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
(3)乌弋:乌弋山离的省文。
(4)雀:当作大雀,今本脱大字(王念孙说)。
即驼鸟。
(5)妫水:即今阿姆河。
(6)书革:书写于皮革。
(7)旁行:即横行。
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将将二万骑迎于东界。
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1)。
因发使随汉使者来观汉地,以大鸟卵及犁汗眩(幻)人献于汉,天子大说(悦)。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一1、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
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3、要求掌握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
5、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共有34个行政区划。
P44-456、要求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
形状。
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
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
8、200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2.9亿,约占世界的22%。
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P46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
P46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P46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4、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
15、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
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匈奴的兴衰;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来;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
一、与匈奴的关系1.匈奴的兴衰:秦始皇派兵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抵御其南下;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盛的奴隶制国家;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2.两汉与匈奴的关系:①汉初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②汉武帝在位时,三次派兵北击匈奴,着名将领是卫青和霍去病;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③汉元帝时将王昭君嫁与呼韩邪单于,双方和睦相处40多年。
④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最后解除了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二、两汉同西域的关系1.张骞两次通西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反击匈奴做准备;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
2.对西域的管辖:①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②东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
三、对西南和东南地区的管辖1.西南:西南各民族被统称西南夷,主要有夜郎。
汉武帝在位时,在西南设郡。
2.东南:汉朝时的百越指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汉武帝在位时,设郡管理。
四、两汉的对外关系1.同朝鲜的关系(略)2.同日本的关系:①汉武帝时,日本“使译通于汉”。
②东汉光武帝时,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③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等传入日本,丰富了其物质文化生活。
3.丝绸之路(1)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绸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转运到欧洲的陆上商路。
(2)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
4.与西亚、欧洲的往来(1)与安息的关系:交往途径主要是丝绸之路。
(2)与大秦的关系: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到达东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苏县育英学校 李玉梅
2.1 西汉政府统一西域
1、西域与三十六国(西域的地理概念)
玉 门 关
大月氏
பைடு நூலகம்
阳 关
西汉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
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
过程: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新设置疆西自域古都以护来 府。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就央政一权直统是治中。国
领土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府
2.2 东汉政府对西域的统治
1、西域各族人民反抗匈奴统治的斗争
2、班超在西域的活动
班超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73年
原因— 为 了 恢 复 中 原 和 西
域的交往。
投笔从戎
结果— 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 束缚 和奴役,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更 加密切。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结果: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的情况。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19年 目的:发展汉与西域各国
的友好关系 结果: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
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 流开始了。
3、汉朝与乌孙的和亲
细君公主
解忧公主
4、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小结:
今天都学了哪些内容?
好好想想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