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12-3电子教案
第十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第十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baf6fccbaa00b52acfc7ca43.png)
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2005学年第二学期天然药物化学教案授课专业及班级药剂76 ,77,78班授课人李洪文第一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预试验预试验的方法分为单项预试和系统预试。
单项预试是根据工作需要有重点的检查药材中的某一类成分。
预试验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制备供试液,然后通过试管反应或点滴反应,观察反应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一、供试液的制备系统供试液的制备流程为:二、各类成分的检查表12-1 常用定性反应试剂及检出成分类别试剂或反应指示可能含有的成分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硅钨酸试液费林(Fehling)试液α-萘酚(Molish)试液茚三酮试液双缩脲反应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1%三氯化铝试液10%氢氧化钠试液1%醋酸镁甲醇试液异羟肟酸铁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氯仿-浓硫酸反应三氯醋酸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Kedde)试液碱性苦味酸(Baljet)试液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1%三氯化铁试液明胶-氯化钠试液溴酚蓝试液生物碱生物碱生物碱糖糖、多糖、苷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肽、蛋白质黄酮黄酮羟基蒽醌羟基蒽醌内酯、香豆素皂苷、甾体甾体甾体强心苷强心苷强心苷酚类、单宁单宁有机酸第二节寻找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步骤一、提取与部位分离表12-2 提取溶剂与提取成分极性的关系成分极性大小化合物类别提取溶剂强亲脂性成分脂肪油、挥发油、蜡、脂溶性色素、甾醇、某些苷元石油醚、己烷亲脂性成分游离生物碱、苷元乙醚、氯仿中等极性成分强心苷、黄酮苷、皂苷、蒽醌苷等醋酸乙酯、正丁醇极性成分极性很大的苷、糖类、氨基酸、生物碱盐丙酮、乙醇、甲醇强极性成分蛋白质、无机盐、粘液质水二、有效部位的确定分离流程为:三、(一) 极性小的部位分组和单体分离。
流程如下: CH 2COH CH 2CH 2CH 3H 3COCH 3OHOH CO CH 3C 2H 5CH 3OH CH 3(二)中等极性部位分组和单体分离(三)极性大的部位分组和单体分离第三节有效成分鉴定简介一、纯度检查二、分子式的测定三、结构类型的测定四、结构式的测定。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cff086da38376baf1faefc.png)
第一章绪论一、学时数:6学时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2、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3、掌握层析分离法的分类及其原理、各种层析分离要素、相关因素及应用技术;4、掌握天然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5、熟悉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各类二次代谢产物生成的相关性6、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近代研究成就及发展趋势;7、了解天然药物化学与药学相关学科的关系;8、了解天然药物化学在国民经济和药学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性质、任务、提取分离、结构鉴定。
2、难点:提取分离原理。
四、讲授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一)绪论1、天然药物化学的内涵2、天然药化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3、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4、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二)生物合成1、生物合成假说的提出2、植物代谢及其代谢产物3、“植物亲缘相关性学说”与“植物化学分类学”4、生物合成途径5、了解生物合成的意义(三)提取分离方法1、概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构成特点、提取分离前的文献调研2、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常用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物质分配系数差异、物质吸附能力差异、物质分子大小差异、物质解离程度差异分离4、提取与分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注意事项:光照、酸碱、温度、溶剂、层析的影响(四)天然化合物结构研究方法1、化学结构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结构研究步骤与方法:查阅文献、纯度测定、物理常数测定、分子量测定(经典法、MS法)、分子式测定(EA法、HR-MS法、NMR法)3、不饱度计算4、分子结构骨架测定:专属反应、植物亲缘相关性、光谱特征、部分合成、化学降解5、功能团推断:化学法、光谱法6、光谱分析:UV、IR、NMR、MS(五)天然化合物结构研究实例五、英语词汇1、概念词汇:Chemistry of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Phytochemistry、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Chemistry of Natural Organic Compounds2、专业及术语词汇:Active Constituents、Active Compounds、Active Extracts、Active Fraction、Inactive Constituents、Biosynthesis、primary metabolites、secondary metabolites、acetate-malonate pathway、mevalonic acid pathway、cinnamic acid – shikimic acid pathway、amino acid pathway、extraction、extracts、isolation、chromatography、CCD、counter current distribution、DCCC、GC、LC、TLC、normal phase、reverse phase、adsorption、adsorbent、partition、fraction、gel filtration、exclusion、Sephadex G、Sephadex LH、mobile-phase、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structural elucidation、spectral analysis六、复习思考题1、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其在药学专业中的作用?2、何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和无效成分?他们与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关系如何?3、天然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与主要成分间相关性如何?4、分离天然化合物的主要依据有哪些?5、不同的层析法分离天然化合物的要素是什么?吸附薄层层析最佳条件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调整?何谓边缘效应?如何规避?6、天然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如何?“四大”波谱分别提供化合物分子的何种结构信息?第二章糖和苷一、学时数:6学时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糖和苷的结构特征、分类及苷类化合物的含义;2、掌握苷的溶解度与分子结构的内在联系,检识糖、苷类化合物反应机理与应用;3、掌握苷键的裂解的反应机理及其应用;4、掌握多糖和苷的提取通法及常用的分离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原教学计划)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原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4c4b2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d.png)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原教学计
划)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课程编号: 实验学时: 60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化和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验科学。
它设置在有机化学和光谱解析之后。
让学生掌握各类成份的提制方法的设计和研究结构的推测。
培养学生掌握天然有机化学的理论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的技能, 使之具有从事天然有机药物的生产和化学研究的能力, 能为继承和发扬祖国药学事业达到现代化而服务。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渗漉法和离子交换法提取生物碱的方法和原理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作风进行实验, 掌握实验技能, 学会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使学生逐步养成态度认真, 实事求是, 学风严谨的科技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
通过讲授实验原理和实际操作实验过程, 使学生学习、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进一步加深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
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天然药物生物活性成份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的能力, 学习衍生物制备的手段及应用, 熟悉光谱在天然药物化学结构确定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在期末考试中占20-25分, 由实验课出勤、上课表现、实验技能、实验报告组成。
六、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刘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实验讲义.2004年.(自编实验讲义)
七、其它
执笔人: 薛培凤教研室: 天然药物化学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审核名:。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2024)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fdcff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0.png)
实例分析:某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与纯化过程
01
提取
02
取一定量中草药,加一定量溶 剂,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 间并且搅拌,使中草药中的有 效成份充分溶解出来。过滤得 滤液。药渣再加溶剂重复提取 1-2次,合并各次滤液得浓缩液 。
浓缩
将浓缩液蒸发部分溶剂后得浸 膏(膏滋)。
03
分离
04
采用系统溶剂法、两相溶剂萃取 法或沉淀法等对浸膏(膏滋)进 行分离纯化。得到较纯的有效成 分。
3
课程背景及意义
2024/1/26
01
天然药物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 学中仍具有重要地位。
02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 ,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03
通过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药效 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研究方法和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教 案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与结构 • 天然药物化学性质与药理活性 •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 • 天然药物结构鉴定与质量控制 • 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培养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6
03
2024/1/26
02
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反应中的酶活性和炎性介 质释放,减轻炎症症状。
抗寄生虫作用
对寄生虫具有毒杀或驱除作用,可 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04
15
其他类型药理活性及机制
多糖类药理活性
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 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激活免疫 系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机制 发挥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41a1f9b4daa58da1114a3c.png)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天然药物化学为生物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校的安排,课堂讲课32学时,实验48学时,共80学时。
天然药物化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阐述了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常用的各种色谱分离方法和各种结构鉴定方法。
各论是本课程的重点,在讨论了糖和苷的一般性质和结构研究法基础上,将所有的天然产物按照其结构母核分为苯丙素类、蒽醌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皂苷类、生物碱等七个部分,详细论述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并结合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合物。
现将每章节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时数、教学重点和难点、思考题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2.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各种分离方法,掌握色谱技术中洗脱剂选择的原则。
3.熟悉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主要方法。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部分)重点、难点、疑难解析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一)常用溶剂的特点:石油醚,环己烷,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极性:小————大亲脂性:大————小亲水性:小————大1.比水重的有机溶剂:氯仿2.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环己烷 ~ 正丁醇3.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4.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 甲醇5.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甲醇6.极性最小的有机溶剂:环己烷7.介电常数最小的有机溶剂:石油醚8.常用来从水中萃取苷类、水溶性生物碱类成分的有机溶剂:正丁醇9.溶解范围最广的有机溶剂:乙醇(二)各种提取方法: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压榨法。
其中,溶剂提取法应用最广。
1.溶剂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根据相似者相溶原理,选择与化合物极性相当的溶剂将化合物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出来,同时,因某些化合物的增溶或助溶作用,其极性与溶剂极性相差较大的化合物也可溶解出来。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e2e6c58fb770bf68a553c.png)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案课程基本信息授课时间2015年3月8日-2015年7月3日教案编写时间2015年2月28日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代码总学时32讲课:学时实验:32 学时实习:周学分 2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验课(√)任课教师职称授课对象专业:制药工程年级:2012级班级:2012本科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自编参考资料: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杨月主编(2010)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与指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梁敬钰主编(2011)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李嘉蓉主编(2010)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中药中各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化学鉴定和薄层检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熟悉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3、进一步掌握理论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各种有效成分结构类型、理化性质。
2、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
3、各类成分提取时的注意事项。
章节备课实验内容不分先后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别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蒽醌类物质的基本性质难点: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和适用性三、实验方法和原理本实验是根据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苷经酸水解成游离羟基蒽醌,而游离羟基蒽醌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用氯仿从水解液中将游离羟基蒽醌提取出来,再利用各游离羟基蒽醌的酸性不同,采用pH梯度萃取法将其分离。
其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酸性十分近似,用pH梯度萃取法难以分离,可利用两者的极性不同,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备课教案讲稿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备课教案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dcca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8.png)
备课教案讲稿contents •课程介绍与目标•实验基础知识•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操作演示与指导•实验报告撰写与成果展示•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01 02 03学习和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能力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目的课程内容与安排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实验1 2 3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和讨论等部分实验基础知识0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对象02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03天然药物化学与药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天然药物化学基本概念实验室安全规范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注意个人安全防护等。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浪费和污染,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等。
危险化学品的处理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操作方法,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等。
实验室安全规范及操作注意事项常用实验仪器与设备使用方法提取设备索氏提取器、超声波提取器、微波提取器等,用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分离设备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用于分离和纯化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鉴定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用于鉴定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性质。
其他辅助设备旋转蒸发仪、真空干燥箱、离心机等,用于实验过程中的辅助操作。
实验方法与步骤升华法利用某些固体物质在加热时直接气化,冷却后又凝固为固体的性质进行提取,适用于具有升华性的天然药物成分。
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包括薄层色谱、柱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溶剂提取法差异进行提取,常用溶剂包括水、乙醇、甲醇、丙酮等。
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质谱法通过对样品分子离子化并测量其质荷比,从而确定样品的分子式及结构信息。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案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e18680580216fc710afd1e.png)
A 简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与《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同时进行的一门课程,以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为基础,实践指导理论,通过基本提取、分离和鉴定操作,掌握代表性类型化合物的一般研究过程。
1 出勤:每次8课时,10:00-16:00,15:30以后才允许离场。
吃饭和休息严格按照老师要求,不得迟到早退。
2 实验室常规:卫生,仪器清点,共用台,通风橱,水槽。
试剂和药品要节约,用后要还原,不能拿到自己实验台!课后值日。
3 实验预习4 实验规范认真:5 实验报告,英文记录课件中标题、目的、原理和操作等,中文及多媒体记录实际操作,当堂完成。
6 课后作业和讨论:(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题,准备好,下一次实验过程中添写)7 特殊试剂:重金属用称量纸;浓盐酸、氨水在通风橱中,用后要盖!8 水槽:试剂和残渣不能随意倒!B 薄层板的制备:玻璃板(6块5×7.5cm 、10块2.5×7.5cm,洁净且干燥)2人一组;10g 硅胶H和30ml CMC-Na溶液C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操作步骤(第一次)提取和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1)提取:取苦参饮片600g(4人量)放在尼龙袋中,在桶中配0.5%HCl3600ml(自己用浓盐酸稀释配制),室温冷浸提取2-3天。
同法提取一次,加苯甲酸钠5g防腐。
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棉花),分2组使用。
第二次实验时候操作】(2)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取苯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300g(约400-500ml,4人量),用300ml2MHCl(公用台,老师配制)充分浸泡(搅拌)30-45分钟,用自来水清洗至pH5-7。
用5%NaOH(公用台,老师配制)同法处理。
最后用300ml2MHCl充分浸泡(搅拌)30-45分钟,用纯净水清洗至pH5-7,转移到500ml烧杯中储存。
(贴上标签,注明学号姓名,统一保存)注意事项:1)酸液使用;注意区别使用!! 2)装柱仔细;离子交换树脂的洗涤可以在柱子中进行,控制速度! 3)纯净水的合理使用课后讨论题目:槐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的生物碱有多少种?苦参的传统应用和现代研究?使用的什么提取方法?为什么?还能使用什么方法?(第二次)交换(1)提取液用4种显色试剂在试管中进行沉淀反应,记录现象。
天然药物化学12-甾体及其苷类
![天然药物化学12-甾体及其苷类](https://img.taocdn.com/s3/m/3b73319f87c24028905fc399.png)
H
强心甾
3β,12β,14-三羟基-5β-强心甾-20(22)-烯
二、强心苷类化合物-结构与分类
CH3 O OH
CH3 O OH
OH OH OH
OH OH
D-6-去氧阿洛糖
D-洋地黄毒糖
➢ I型强心苷: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 II型强心苷: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2. 强心苷中的那些结构对生理活性是特别重要的? 在提取过程中如何防止这些结构被破坏?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苷类化合物
与强心苷特有结构有关的一些鉴别反应:
1、甲型强心苷的不饱和五元内酯环,在碱性溶液 中,双键转位可产生活性次甲基,可与Legalsh 试剂、Kedde试剂等发生显色反应;
2、基于2-去氧糖的显色反应:可用Keller-Kiliani 试剂鉴别,显蓝绿色。
二、强心苷类化合物-理化性质
强心苷苷键的水解反应,在上一讲已经讲
二、强心苷类化合物-结构与分类
CH3
D
OH
C
R
R
B
A
H
H
➢ 14-羟基为β型 ➢ 3-羟基多为β型
CH3 OH
二、强心苷类化合物-结构与分类
O
O OH
O O
HO H
乌沙苷元
H
强心甾
3β,14-二羟基-5α-强心甾-20(22)-烯
二、强心苷类化合物-结构与分类
OO
OH OO
OHOH
O O
HO HO HH
强心苷从化学结构上看,是由强心苷元和糖缩 合而成的一类苷。其结构特征是在甾体母核的C-17 位上连有一个不饱和内酯环。命名与分类也是依据 这个内酯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22
物理性质
5、表面活性 发泡性 许多皂苷水溶液强烈振摇后产生持久的泡沫,
但有一些皂苷没有此种活性。
6、溶血作用 大多皂苷的水溶液有溶血作用,但也有的皂
苷(如以人参萜二醇为母核的皂苷)的水溶液有 抗溶血作用。
2020/10/22
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脱氢反应 分子重排反应
化学性质
异丙烯
2020/10/22
实例:青蒿素
IR在831,881, 1115 cm-1有特征吸收 MS有M-32特征裂解 能与1 mol三苯基磷反应
能用pd-CaCO3催化氢化失去 一分子氧,形成环氧化合物
2020/10/22
1个过氧基
15 O O 1 4O O 12
青蒿素
qinghaos O
u
实例:青蒿素
萜类化合物的醛酮合成。 3、脱氢反应
通常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用铂黑或钯做催化 剂,将萜类成分与硫或硒共热(200~300℃)而实 现脱氢。
2020/10/22
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醋酐-浓硫酸反应 氯化锑反应 三氯醋酸反应
氯仿-浓硫酸反应 冰醋酸-乙酰氯反应
2020/10/22
沉淀反应
6、三萜皂苷的沉淀反应 酸性皂苷(通常指三萜皂苷)的水溶液加入硫
内
a,b-不 饱和 羰基
齐墩果烷型三萜的紫外光谱
205-250nm
240,250, 260nm
孤立 双键
异环 双烯
285nm
242-250nm
同环 双烯
a,b-不 饱和 羰基
2020/10/22
红外光谱
内酯
偕二甲基
环外亚甲基
(贝壳杉烷型二萜)
1800-1735 cm-1, s
1370 cm-1
2020/10/22
色或白色无定形粉末,有吸湿性。
2020/10/22
物理性质
4、溶解度 ✓萜类化合物亲脂性强。萜类的苷有一定的亲水
性。 ✓三萜苷元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有
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三萜皂苷极性加大,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
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中,几不溶或难溶于乙 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含水丁醇或戊醇 对皂苷的溶解度较好。
2020/10/22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骨架庞杂,结构高 等多样性,提取分离方法也呈现多样化。
单萜和倍半萜类提取方法在挥发油部分介 绍,本节主要介绍倍半萜内酯、二萜、三萜 和苷类的提取分离。
2020/10/22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溶剂提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采用氯仿、乙 取法 酸乙酯萃取苷元,正丁醇萃取苷类
显色反应 沉淀反应
2020/10/22
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含有双键和醛,酮等羰基的萜类化合物,可与
某些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如含羰基的萜类化合物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
成反应,生成结晶形成物,复加酸或加碱使其分 解,生成原来的反应产物。
吉拉德(girard)试剂
2020/10/22
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 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三氧化铬等,亦可用于
13
O
0.93 (3H, d, J = 6Hz, H-14) 1.06 (3H, d, J = 6Hz, H-13) 1.36 (3H, s, H-15) 3.26 (1H, m, H-11) 5.68 (1H, s, H-5)
2020/10/22
实例:青蒿素
14
15 O O 1
4O
青蒿素
5
O 12
苷元和糖上与氧连 的碳: 60-90
2020/10/22
糖端基碳: 95-105
五环三萜的核磁共振碳谱
齐墩果酸型
6个季碳。 C12: 122.0-
124.0 C13: 144.0-
145.0
乌苏型
白桦酯酸型
5个季碳。 C12:大于
124.0 C13: 140.0
左右
5个季碳。 C20:150.0C30:110.0
11
qinghaosu
13
O
2020/10/22
79.5(C-6) 105.0(C-4) s 季碳
32.5(C-7) 33.0(C-10) 45.0(C-1) 50.0(C-11) 93.5(C-5) d 叔碳
25.0(C-8) 25.1(C-9) 35.3(C-2) 37.0(C-3) t 仲碳
12.0(C-14) 19.0(C-13) 23.0(C-15) q 甲基
2020/10/22
第十二章 萜类和挥发油
31 一、概述 2 二、萜类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3 三、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4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35 五、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6 六、挥发油
2020/1和倍半萜类多为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
在常温下可以挥发,或为低熔点的固体。 ✓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三萜苷元多有较好结晶。 ✓三萜皂苷类,极性加大,不易结晶,大多为无
碱提取酸 选择性提取内酯,尤其倍半萜内酯 沉淀法
分为活性炭吸附法和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法 法,适用于苷类化合物
2020/10/22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
硅胶或氧化铝色谱法 制备硅胶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反相色谱法
柱色谱
分配柱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
2020/10/22
大孔树脂柱色谱法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
结晶法分离
2020/10/22
波谱分析 技术
五、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波谱方法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质谱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碳谱
2020/10/22
紫外光谱
217-228nm 230-240nm 256-265nm 220-250nm
链状 萜类 共轭 双键
2020/10/22
共轭 双键 一个 在环
内
共轭 双键 体系 在环
900 cm-1
2020/10/22
质谱
1
分子离子 峰除以基 峰形式出 现外,一 般较弱。
2
环状萜类 化合物常 发生RDA 裂解。
3
常伴随分 子重排裂 解,尤其 以麦氏重 排多见。
4
裂解方式受功 能基影响较大 ,常失去功能 基,形成离子 碎片。
2020/10/22
核磁共振氢谱
烯氢
环内双键质子:4.93-5.50 ppm 环外双键质子:4.30-5.00 ppm
连氧碳 上质子
羟基同碳质子:3.20-4.00 ppm左右 乙酰氧基同碳质子:4.00-5.50 ppm
甲基
0.50-1.50 ppm之间 注意与鼠李糖甲基信号区分!
2020/10/22
三萜类的核磁共振碳谱
甲基: 8.9-33.7
不接氧的其它饱和碳: 0-60
烯碳: 109-160
羰基碳: 170-220
IR在1750 cm-1有特征吸收
与盐酸羟胺呈正反应 能四氢硼钠还原,产物 用铬酐-吡啶氧化得青蒿素
用氢氧化钠滴定,消耗 氢氧化钠的量为1:1克分子
2020/10/22
1个内酯
15 O O 1 4O
青蒿素 O 12
qinghaosu
O
实例:青蒿素
14
15 O O 1
4O
青蒿素
5
O 12
11
qinghaosu
酸铵、醋酸铅或其他中性盐类即生成沉淀。 中性皂苷(通常指甾体皂苷)的水溶液则需加
入碱式醋酸铅或氧化钡等碱性盐类才能生成沉淀。 利用这一性质进行皂苷的提取和初步分离。
2020/10/22
第十二章 萜类和挥发油
31 一、概述 2 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代表性化合物 3 三、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4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35 五、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6 六、挥发油
利用特殊 官能团 分离
第十二章 萜类和挥发油
31 一、概述 2 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代表性化合物 3 三、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4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35 五、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6 六、挥发油
2020/10/22
五、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结构鉴定
化学方法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