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一节环境1、环境的概念。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的根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整体性是根本特性,变动性和稳定性相辅相成,环境资源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局部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点构造和功能的系统。

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内部构造和外在状态处于不断变化中。

稳定性。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第二节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

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实质是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那么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是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立工程、区域开发方案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展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到达更具环境形容性的人类活动。

2、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3、筛选。

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4、划分范围。

指在确定了一项拟议活动应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

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的内容。

建立工程概况;建立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立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管理学第四章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管理学第四章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在环境分析中,一种或一组情况也可被称为一个脚本;在组织各项决策 中,一个脚本就是一个决策方案。显然,方案脚本以环境脚本为基础,即先 形成环境脚本,再根据环境脚本形成决策的方案脚本。
定量脚本
定量建模 选择和调整不同的参数从 而产生不同的脚本。 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运算 分析人员对每一个脚本的 合理性和发生概率做出评 估。
经济
增长率、政府收支、外贸收支及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等
政策与法律 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
社会与文化
公民的环保意识、消费文化、就业观念、工作观念等
科学技术
高新技术、工艺技术和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波特五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发现,在企业经营环境中,能够经常为企业提供机会或产生 威胁的因素主要有五种。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波特五力模型 潜在进入者,是指从进入障碍的角度来进行潜在竞争者分析。
进入障碍:行业外部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时必须付出的,而行业内企业 无须再付出的一笔损失。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波特五力模型
替代产品,即识别替代威胁
短期看,一种产品的价格和性能都受到替代产品的限定;长期看,一种 产品或行业的兴起有可能导致另一种产品或行业的消失。
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组织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组织活动方向的选 择以及过程的展开都要充分考虑到既定环境的特点。环境 的复杂与动态特点以及人的认知与行动能力的局限性决定 了组织决策的理性与正确程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本章旨在通过对环境结构及其要素的讨论,分析理性决 策的要求与限制,探讨提高决策理性以及正确程度的方法。

4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4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一般 具体 环境 环境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一般环境分析方法——PEST
PEST分析,就是指从政治与法律环境(Ppolitics&law)、经济环境(E )、社会与文化环境(Ssociety&culture)、技术环境(T)四个方面来探察、 认识影响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4-1 一般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
定量脚本
定量建模 选择和调整不同的参数从 而产生不同的环境脚本。 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运算 分析每一个环境脚本的发 生概率和合理性做出评估。
通过人的思维、判断,识 别重要的环境因素,分析 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人的思考,可以关注 和识别因素的范围十分宽 广
定性脚本
第二节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三)决策背景的分析步骤
二、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
(一)活动方案生成方法
1. 5W2H法
二、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
(一)活动方案生成方法
2. 头脑风暴法 请一定数量的专家,对预测对象 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状况做出判断。通 过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 ,产生组合效应,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成果。 专家的人选和对会议的精心组织至关重要。一般地说,专家小组规模以10 ~15人为宜,会议时间以40~60分钟为佳。
不必过多地分析 与评估新的备选
方案
着意于政策目标 和备选方案之间
的相互调适
不关心政策制定 基础的变化
决策者必须保留 对以往政策的承

稳妥可靠 渐进发展
是一种保守的补 救措施
三、非理性决策
(二)政治协调决策模型
政治协调决策模型实质是把公共政策看成利益集团斗争的产物。它是决 策者制定政策时,广泛地通过对话、协商、讨论,协调利益关系,在达成妥 协、谅解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题型:填空题10分选择题(1-8单选,9-10多选)20分判断10分简答20分计算30分(第1题经济评估10分,第2题物料平衡20分)设计分析10分第一章1、清洁生产的定义在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清洁生产被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为:清浩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清洁生产的核心节能减排,减污增效3、清洁生产的四层涵义终极目标: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方法: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观念,争取废物最少排放及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中去;目标:节能、降耗、减污、增效4、清洁生产的4个原则减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再利用原则、无害化原则5、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考填空)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清洁的能源,清洁原料6、清洁生产的两个过程(考填空)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过程7、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与联系(1)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上实践的重要推进途径(2)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3)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最终发展目标,前者是后者的基石,后者是前者的拓展。

第二章1、环境资源价值三种表现形式及两部分三种表现形式:经济价值:直接作为商品,体现为直接使用价值生态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社会价值:存在价值和文化价值两部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2、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于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

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3、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阀值。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第四章环境价值评估理论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第四章环境价值评估理论

11
环境价值的衡量(续三)
• 即其它产品与劳务的效用函数同样是单 调递增的凹函数。
• 单个消费者对可在市场上买到的产品与 劳务x=(x1,x2,…,xn)的选择受货币收入M与 这些产品与劳务的价格p=(p1,p2,…pn)的约 束。
2020/3/4
12
环境价值的衡量(续四)
• 此时,单个消费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在既 定货币收入水平M、市场上可买到的产 品与劳务价格p=(p1,p2,…pn)及外生变量Q 的约束下,确定市场上可买到的产品与 劳务x=(x1,x2,…,xn)的消费水平,从而使得 自身效用最大化。即
2020/3/4
5
环境价值分类(续三)
• ⑴遗赠动机(bequest motive)希望将自 然环境留给子孙后代享用,从中得到满 足。
• 对人类来说,这是利用价值的一部分。
• ⑵赠礼动机(gift motive)希望将自然环 境留给当代的他人享用,从中得到满足。
• 对人类来说,这也是利用价值的一部分。
2020/3/4
32
对WTP与WTA差异的解释
• 心理学角度的解释:与将环境质量提高 到超出人们已经体验过的水平相比,人 们更愿意为维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而作出 牺牲。因此,他们对环境质量恶化所要 求的受偿意愿会大大超过对改善环境质 量的支付意愿。
• 从环境质量与其它消费品之间的可替代 性的角度给出的解释
UQ

dU dQ
0
U QQ

d 2U dQ2

0
2020/3/4
10
环境价值的衡量(续)
• 即环境质量的效用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凹 函数。
• 另 且假遵定循其边它际产 效品 用与 递劳 减务 规律xi带,来即正有效用,

(完整word版)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完整word版)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一、为什么要讨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资产,顾名思义是有价值的物质或服务。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自然资源有无价值存在不同认识,特别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自然资源无价的观点曾经居支配地位.随着改革开放,自然资源有价值的观点开始后来居上。

重塑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承认和重视自然资源价值是客观认识和真实反映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

不难想象,否认自然资源价值,极其不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之一,自然资源资产概念的提出包括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在内的制度构建,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正在并将持续发生重大转变,从只注重自然资源的实物形态转向同时也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态,从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向同时也注重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处置。

因此,极有必要搞清楚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是指什么?如何衡量或者如何评估?可以说,搞不清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就搞不清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出发点、切入点和立足点.具体来说,认识和解决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功用:其一,有助于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总量,从而有助于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总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或者作为评估自然资本总量的重要基础.其二,有助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特别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从实物量表向价值量表的演进和深化,进而有助于从经济核算结果中扣除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减少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核算”。

其三,有助于动态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等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各用途间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变化情况,从而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其四,有助于(经营性)自然资源资产以出售、出租、入股、抵押、担保等形式参与合理经营,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并确保自然资源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保值与增值。

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教案

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教案

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教案第一章:环境科学导论1.1 课程介绍与环境科学定义介绍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探讨环境科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1.2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包括健康、经济和社会方面1.3 环境科学的分支和关键领域介绍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如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经济学等探讨关键研究领域,如水资源管理、空气质量控制、生态系统保护等第二章:环境化学2.1 环境化学导论介绍环境化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探讨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2.2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分析不同来源的环境污染物,如工业排放、农业活动、交通污染等探讨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2.3 环境污染物的效应和评估分析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毒性、生物积累、生态破坏等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风险评估模型、环境质量标准等第三章:环境生物学3.1 环境生物学导论介绍环境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探讨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3.2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和稳定性探讨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管理方法3.3 生物监测和生物修复介绍生物监测的方法和应用,如生物标志物、生物传感器等探讨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修复、微生物降解等第四章:环境经济学4.1 环境经济学导论介绍环境经济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探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4.2 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分析不同方法评估环境资源的价值,如市场价值、意愿调查法等探讨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经济原理和政策4.3 环境经济政策和管理介绍环境经济政策的形式和目标,如环境税、补贴、市场机制等探讨环境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如环境影响评估、环境规划等第五章:环境监测和管理5.1 环境监测导论介绍环境监测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探讨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5.2 环境质量评估和标准分析不同环境因素的质量评估方法,如水质、空气质量等探讨环境质量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5.3 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原则,如环境管理体系、环境责任等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如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第六章:环境政策与法律6.1 环境政策与法律概述介绍环境政策与法律的概念、目标与重要性探讨环境政策与法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6.2 国际环境法与政策分析国际环境法的起源、主要公约与协议探讨国际环境政策对国内环境立法与实践的影响6.3 国内环境法与政策介绍我国环境法的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我国环境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7.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目的与程序探讨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性7.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技术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生态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关键技术,如预测与模拟技术、监测技术等7.3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评价过程中的成功与问题探讨环境影响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改进方向第八章:环境规划与管理8.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目标与重要性探讨环境规划与管理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8.2 环境规划的方法与技术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方法,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资源规划等探讨环境规划中的关键技术与工具,如环境影响评估、决策支持系统等8.3 环境管理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环境管理案例,分析管理过程中的成功与问题探讨环境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改进方向第九章: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9.1 环境教育概述介绍环境教育的定义、目标与重要性探讨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9.2 环境教育的方法与实践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教育方法,如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媒体教育等探讨环境教育中的关键实践与案例9.3 公众参与与环境管理介绍公众参与的概念、方式与重要性探讨公众参与在环境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第十章: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环境科技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环境科技的发展趋势,如低碳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探讨这些趋势对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发展的影响10.2 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介绍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创新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探讨这些技术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应用与前景10.3 面向未来的环境教育与人才培养分析未来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挑战探讨环境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方法与策略,以适应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需要重点关注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包括健康、经济和社会方面。

环境资源法学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导论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资源一、环境资源的概念(一)两种不同理解将环境与资源并列解释将环境作为资源的定义解释(二)环境资源的概念本书中,环境资源法上的环境与环境资源的概念含义相同。

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二、环境资源的分类1、按物质与人类的关系: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按自然要素的不同: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按环境范围的不同: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种类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按不同的标准环境问题可分成:1、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界自身变化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第二环境问题: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的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一)、局部环境问题阶段:原始人类时期、农牧业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一)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第一节、环境资源法的涵义一、环境资源法的概念环境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环境资源社会关系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在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生产活动中和以环境为基本生存条件的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类社会关系。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它的特点是客观性、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性;(二)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质量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它的特点是主观性、环境效益优先性.第二节、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及其构成(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概念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是指环境资源法主体根据环境资源法的规定,在参加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保护环境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二、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体(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环境权利的享有者和环境义务的承担者,或者参加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享受环境权利承担环境义务的当事人。

庇古税PPT课件

庇古税PPT课件
第二节 国内外排污收费手段的应用
2
第一节 庇古税(排污费)
一、庇古税的概念 二、庇古税的确定 三、庇古税的优缺点
3
一、 庇古税的概念
庇古税:1920年,英国经济学庇古提出,他建议,应当 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费),用税收来弥补私 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二者相等。现在人们把针对 污染物排放所征收的各种税费统称为庇古税。
狭义的庇古税指排污费,(只要排污就收费的收费方式。 庇古税不同于超标排污费(或超标罚款)。
4
二、庇古税的确定
最优污染水平:能够使社会净收益最大的污染水平,即,使边际私人 净收益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生产规模或排污量。如图Q*所示。
最优庇古税(费):使排污量等于最优污染水平的收费(税)额 最优庇古税是多少?
DYTt1面积所示
9
(边际)成本C (边际)收益B
MEC

MNPB

t1
FB
A
Q产 量(污染物排放量)
o
Q3
Q* Q2 Q1
Q0
如果企业生产规模保持在Q2,企业的缴纳排污费后的净收益?
FTt1面积所示

10
(边际)成本C (边际)收益B
MEC

MNPB

t1
FB
当排污收费的标准是 t1 时, 企业的生产规模(排污量)?
(一)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 (二)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 (三)信息失真影响排污收费标准的确定
(四) 庇古税的公平性问题
16
(一)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
排污(则)收费,企业排 污,就要缴纳排污费,企 业就有不断寻求污染治理 技术以减少排污量的积极 性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工作中的环境资源评估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工作中的环境资源评估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工作中的环境资源评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工作中环境资源评估是对特定区域或项目的
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和监测,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估内容包括对水、土壤、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对环境影响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成为决策者
制定环境政策、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环境资源评估中,工作人员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包括环
境监测数据、生态调查结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通过对这
些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工作人员能够评估环境资源的现状和趋势,发
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此外,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还需要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
各方合作,共同推动环境资源评估工作的开展。

通过跨部门、跨界合作,可以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环境资源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通过科学、客
观和全面的评估工作,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

从社会角度看,砍伐水平过高,超 过了社会最优标准,即配置于该活动中 的资源数量比帕累托最优状态所要求的 要多。 可见,外部不经济性是指i因为Xjn的 存在而受损,希望j能减少Xjn 。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21
总之,无论是外部经济性还是外部 不经济性,无论是生产外部性还是消费 外部性,它们都是一种低效率的资源配 置状态,而且游离于市场之外,导致市 场失灵问题。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程爱华
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系 农业经济教研室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1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理论篇 第四章 物质平衡理论
36学时 2学分
方法篇
第五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 环境经济评价概述 第七章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第八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九章 排污收费 政策篇 第十章 排污权交易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16
以植树为例
价 格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 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 边际私人效益MPB,差 P 额是边际外部效益MEB, 即MSB=MPB+MEB 。
MSB MPB MC
MEB
0
Q1
Q※
植树量
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和 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 ※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17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29
1.税费的征收会抑制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活动 假设政府对某造纸厂每单位产品征收相当于MEC 的税,那么税后造纸厂的成本曲线将从MC提高到MSC, 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会使造纸厂产 量从Q1减少到Q2,这时的产量恰好是社会最优产出 的产量。 • 图1 生产外部不经济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农用地分等定级第四章--农用地估价

农用地分等定级第四章--农用地估价

第四章农用地估价4.1 农用地估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1.1 农用地价格的特点与分类1)农用地价格的基本特点农用地作为一种资源性资产,其价值是农用地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价格和农用地的无形价值之和。

在我国土地资源特别缺乏的情况下,农用地的无形价值更加重要,它主要指农用地的存在对农民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及为社会提供粮食安全作用而产生的社会稳定功能,以及农用地的存在对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功能这两种功能价值之和。

但现实经济活动,农用地价格得到体现的主要是生产力价格即经济收益价格。

当前,以生产力或经济收益价格为主体的农用地价格,具有以下特点:(1)以其收益能力作为价格基础。

土地生产力、生产成本和利用方式因地而异,导致土地纯收益的差异,也决定了土地价格的不同。

(2)价格评估难。

由于依法转让的农用地案例较少,运用市场法和长期趋势法比较困难,通常采用收益法评估。

但同块土地因作物种类不同,生产水平有很大差异,收益计算很难精确,所以此法实际运用中也存在困难。

(3)价格具有不确定性。

土地在作为农用地使用时可按照土地收益确定价格,如果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土地市场售价应按照未来预期收益扣除未来的开发成本定价。

由于影响地租地价的因素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也加剧了地价的不确定性。

(4)农用地价格水平式其他用地价格的基础。

如农村非农用地的价格可参考农地价格,并经加权修正得到。

2)农用地价格的分类根据市场流通交易的类型,农用地价格可分作农用地承包价格、农用地转包价格、农用地租用价格、农用地抵押价格和农用地拍卖底价等。

根据价格的适用空间范围,农用地价格可分为宗地地价、基准地价两种类型。

根据农用地功能,可分为农用地经济收益价格、农用地生态收益价格和农用地社会收益价格等类型。

根据农用地所转向经营主体的差异,农用地价格可分为3个类型:①农用地内部流通价格。

它是农用地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在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流通的价格,价格水平取决于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及农用地质量,因而又称为农用地质量价格。

第四章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第四章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解: 7500kg/hm2×2%×100hm2×1.0元/kg
=15000元
第四章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二、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1、概念简介
n 疾病成本法(Cost of Illness Approach)和人力资本法 (Human Capital Approach):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受损 的成本的主要方法,或者说是评价反映在人体健康状况上 的环境价值的方法。又称为修正的人力资本法。
第四章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二、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主要评估 技术
(一)投标博弈法 (二)比较搏弈法 (三)无费用选择法
第四章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一)投标博弈法 (Bidding Game Approach)
n 概念:要求被调查对象根据一定情况,说出他
们对不同水平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支付意愿或 接受赔偿意愿 n 分类 n 单次投标博弈:介绍情况 直接询问 n 收敛投标博弈:
失的价值可用农田作为其它用途(农业生产)时取得的最大经济效益 来计算。 n 又如,三江湿地 (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冲积平原), 对其进行农业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损失的价值进行评估,可用三江湿地 如果不被开发所带来的生态旅游的价值进行估算。
第四章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四、直接市场评价法的几点说明
第四章环境资源的价值 及其评估
2020/11/29
第四章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第四章 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n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 n 第二节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框架 n 第三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n 第四节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n 第五节 陈述偏好价值评估法 n 第六节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总结
第四章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作业指导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作业指导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3)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3)第二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介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相关理论体系; (3)第三章:国内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分析,梳理各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及其成效; (3)第四章:我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我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第五章:政策建议与展望,针对我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现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3)第2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念 (4)2.1 环境概念及其分类 (4)2.2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内涵 (4)2.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4)第3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挑战 (5)3.1 全球环境问题概述 (5)3.2 我国环境问题及特点 (5)3.3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5)第4章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6)4.1 环境伦理观念的演变 (6)4.1.1 自然征服时期 (6)4.1.2 环境保护时期 (6)4.1.3 可持续发展时期 (6)4.2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7)4.2.1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7)4.2.2 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7)4.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7)4.3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7)4.3.1 环境伦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7)4.3.2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伦理实践的目标 (7)4.3.3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 (7)第5章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 (7)5.1 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 (7)5.1.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7)5.1.2 巴黎协定与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8)5.2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 (8)5.2.1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演变 (8)5.2.2 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 (8)5.3 可持续发展政策工具与实施效果 (8)5.3.2 实施效果评估 (8)5.3.3 政策优化与调整 (8)第6章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9)6.1 生态经济基本理论 (9)6.1.1 生态经济概念 (9)6.1.2 生态经济原则 (9)6.1.3 生态经济模型 (9)6.2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9)6.2.1 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9)6.2.2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的核心目标 (9)6.2.3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9)6.3 生态经济实践案例与启示 (9)6.3.1 国际案例 (10)6.3.2 国内案例 (10)6.3.3 启示 (10)第7章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10)7.1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 (10)7.1.1 环境管理体系的起源与发展 (10)7.1.2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10)7.2 环境管理工具与方法 (10)7.2.1 环境影响评价 (11)7.2.2 环境审计 (11)7.2.3 环境管理会计 (11)7.3 环境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7.3.1 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11)7.3.2 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1)7.3.3 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1)7.3.4 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11)7.3.5 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11)第8章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11)8.1 环境教育内涵与目标 (11)8.2 环境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 (12)8.3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2)第9章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13)9.1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13)9.2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3)9.3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评价 (13)第10章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展望 (14)10.1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14)10.1.1 评价方法 (14)10.1.2 指标体系 (14)10.2 我国可持续发展评价实践 (14)10.2.1 国家层面 (14)10.2.3 企业层面 (15)10.3 可持续发展未来趋势与展望 (15)10.3.1 经济发展绿色化 (15)10.3.2 社会进步公平化 (15)10.3.3 生态环境保护 (15)10.3.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5)10.3.5 创新驱动 (15)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

环境经济学教案及习题库

环境经济学教案及习题库

环境经济学教案及习题库第一部分 课程综述一、课程设置学时与开设学期环境经济学计划学时54学时,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

二、课程设置目的环境经济学是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门 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环境 经济学理论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环境经济学为其他相关学科(如 环境管理、排污收费、环境法学、环境监察、环境评价)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要求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科目。

通过本课程学习,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掌握环境经济政策等内容。

四、相关课程的衔接1、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政治经济学》、《环境科学基础》等。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各专业相关的专业课,例如《环境管理学》、《企业 管理》、《排污收费》、《环境法学》、《环境监察》、《环境评价》等。

五、课程学习要求1、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环境经济问题。

六、考核方式考核包括三部分:(1)理论知识考核:理论教学采取闭卷考核方式、占总成 绩的70%;(2)应用能力考核: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或报告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占20%;(3)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占总成绩的10%。

七、授课计划分配表章 课时 说明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4 安排0.5学时讨论第三章、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6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四章、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五章、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4 安排0.5学时讨论第六章、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 6 安排1学时综合能力训练第七章、建设项目环境经济评价 5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八章、绿色GDP 3 安排0.5学时案例分析第九章、循环经济 4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十章、环境经济政策 5 安排1学时讨论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投资 4 安排0.5学时讨论第十二章、排污收费 5 安排1学时综合能力训练 第十三章、排污权交易 4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二部分 环境经济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该达到如下要求: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理解环 境问题实质是个经济问题,掌握环境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

第四章 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第四章 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L L1 L 2 L3 P (ai S ti ) P (bi S Ti ) (ai S Ci )
i 1 i 1 i 1 n n n
L1:疾病导致收入的减少; L2:提前死亡导致的收入减少; L3: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的增多 P 污染区的人均国民收入(元/年); S 污染区的人口;
二、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1、概念简介

疾病成本法(Cost of Illness Approach)和人力资本法 (Human Capital Approach):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受损
的成本的主要方法,或者说是评价反映在人体健康状况上
的环境价值的方法。又称为修正的人力资本法。
2、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步骤:
1.
采取防护措施 2. 购买环境替代品 3. 迁移 4. “影子/补偿项目”
关于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的说明

董小林的《环境经济学》中将类似方法
称为环境保护费用投入法,并将环境保
护费用投入法归类于直接市场评价法。
第五节 陈述偏好法
意愿调查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 )是典型的陈述偏好法:
方案 方案Ⅰ 1 0 方案Ⅱ 2 20 …… …… …… 方案Ⅶ 7 50

公园面积(km2) 支付金额(元)
(三)无费用选择法(costless Choice)
请求被调查者在接受一笔赠款和一定数量的环境物
品之间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环境物品,那么该环境物
品的价值不低于被放弃的那笔赠款(或商品的价值)。
环境资源价值的基础是人们对环境改善
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或忍受环
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willingness to

管理学第四章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管理学第四章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一般 具体 环境 环境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一般环境分析方法——PEST
PEST分析,就是指从政治与法律环境(P)、经济环境(E)、社
会与文化环境(S)、技术环境(T)四个方面来探察、认识影响组织
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4-1 一般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
主要方面 人口
主要内容 人口的地理分布、就业水平、收入水平、年龄、文化差别等
一、环境分类
环境是由众多因素交错而成的整体,管理学研究中有许多不同的 分类方法。这里采用较常见的一种分类,即把环境分成三大层次或三 个大类,即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以及组织内部环境。
一、环境分类
(一)一般或宏观环境
任何时期对所有组织均能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
社会环境
政治法律
在环境分析中,一种或一组情况也可被称为一个脚本;在组织各项决策 中,一个脚本就是一个决策方案。显然,方案脚本以环境脚本为基础,即先 形成环境脚本,再根据环境脚本形成决策的方案脚本。
定量本
定量建模 选择和调整不同的参数从 而产生不同的脚本。 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运算 分析人员对每一个脚本的 合理性和发生概率做出评 估。
通过人的思维、判断,识 别重要的环境因素,分析 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人的思考,可以关注 和识别因素的范围十分宽 广
定性脚本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波特五力模型 潜在进入者,是指从进入障碍的角度来进行潜在竞争者分析。
进入障碍:行业外部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时必须付出的,而行业内企业 无须再付出的一笔损失。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波特五力模型
替代产品,即识别替代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价值(OV):同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资 源以备未来之用的支付意愿有关。相当于消费 者为一个未利用的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


非使用价值(NUV):
基于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与人们是 否使用它无关。存在价值( Existence Value EV)是非使用价值的一种最主要 的形式 存在价值:人们对“环境资源存在” 的支付意愿,是存在价值的基础。 (人们从知道这个资产存在的满意中获 得,尽管并没有要使用它的意图)
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候,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直接使用价值(DUV):由环境资源对生产或 消费的直接贡献来决定,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 足人们生产和需要的价值。如木材、药品、休 闲娱乐等。

间接使用价值(IUV):指人们从环境所具有 的支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 接获得的效益。如水土保持、净化环境、调节 小气候等。
药剂 污水处理工程 对药剂投入过程中所造成的空气质量 下降的损失值进行估算。
①马风才等. 选自:钢铁. 2002,5.
工资差额法计算表
石灰上料 加药 月工资 差额 选择人数 月工资差 选择人数 工资差
20 40 …… 500 700 4 0 …… 2 1 80 0 …… 1000 700 6 0 …… 2 1 120 0 …… 1000 700

价格问题。如果产品的价格扭曲,在自给自 足经济中的产品,应该对其进行调整。 在不同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剂量反应关系应 慎用。

第四节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揭示偏好法: (替代市场价值法) 从与环境质量相
一. 内涵资产定价法
二. 防护支出法与重
关的商品市场的信息
中获得人们的支付意
臵成本法
三. 旅行费用法(略)

直接市场评价法:

生产率变动法(生产效应法)

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

一、生产率变动法
基本思路: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生产
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最终利
润。而产量、成本和利润可以用市场价
格来计量。由此,可计算出环境质量变
化所带来的损害或收益的价值。
例:通过农作物收益变化来估计砍伐森林的 环境损失值

环境质量恶化导致的劳动能力的丧失或减弱(包括疾病和死亡)引
起的收入的减少(人力资本)。 环境质量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导致的医疗费用的变化(疾病成

本)。
2、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步骤:

识别环境中可致病的特征因素。

确定致病原因疾病发生率和过早死亡率之间的关 系。(一般来说,属于医学范畴,建立在病例分 析、流行病数据资料分析和实验室实验基础之上 的)。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 环境恶化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章 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第五章 费用效益分析
第六章 污染控制总论 第七章 排污收费 第八章 排污权交易 第九章 绿色GDP
第四章 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
第二节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框架
i 1 i 1 i 1 n n n
L1:疾病导致收入的减少; L2:提前死亡导致的收入减少; L3: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的增多 P 污染区的人均国民收入(元/年); S 污染区的人口;
Hale Waihona Puke a i 污染区第i种疾病高于对照区的发病率;
ti
bi
Ti
第i种 疾 病( 休养或治疗 )导致的人均失去劳动时间 (年)(含非医务人员护理时间);
健康损失总值:L=L1+ L2=1500(万元)
三、机会成本法

使用某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将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 其它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法是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来估计环境资源的价值。 例如:在工程建设中,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农田,其所带来的环境损 失的价值可用农田作为其它用途(农业生产)时取得的最大经济效益 来计算。 又如,三江湿地 (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冲积平原), 对其进行农业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损失的价值,可用三江湿地如果不被
污染区第i种疾病高于对照区的死亡率;
第i种疾病造成提前死亡导致的人均丧失劳动时间(年); i 第i种疾病的人均医疗费用。
c
例题:

某污染区人口1万人。环境未受污染前,该 区域人口中得某种疾病的比例为10%,环 境污染后,得病比例增加至40%。若得此 病,人均失去劳动时间为100工作日,非 医护人员护理每个病人需80个工作日,人 均医疗费用2000元,污染区的人均国民收 入为6000元/年,求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经 济损失。
5100 东方佳苑 5800 锦三角花园 6100 东方城市花园 7200 悉尼星光盛族 8900
> 5000
4000 4500 5200 5300
4000~ 6000
时代逸居 天意洲家 园 学森龙园 华南名苑
4300 4600 5300 5400
4300~ 6000
①吴阿娜 . 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月12月.
2、直接市场评价法的适用范围
直接市场评价法因其比较直观、易于计算、 易于调整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是最常用的价值评 估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以下问题:

水土流失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酸雨对农作物或森林的影响,以及对材料设备造 成的腐蚀等等。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直接市场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第四节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第五节 陈述偏好价值评估法
第六节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总结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

环境资源价值的分类
直接使用价值(DUV) 使用价值 (UV) 间接使用价值(IUV) 选择价值(OV)
总经济价值 (TEV)
非使用价值 (NUV)

使用价值(UV):
环境资源价值的基础是人们对环境改善
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或忍受环
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多从估计人们的
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入手.

根据获得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过程中,市
场信息的完全与否,可将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


开发所带来的生态旅游的价值进行估算。
四、直接市场评价法的几点说明
1、关于剂量-反应法。 剂量—反应法通过一定的手段评估环境变 化给受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为其它的直接 市场评价法提供数据基础。 主要手段: 1)实验。模拟水土流失程度不同的土地,定量估 计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对谷物产量的影响。 2)根据实际生产中的信息,采用统计手段建立 各种关系模型。例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直接做实验会招致各种反对意见。就可 以在调查搜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回归。
已知:
1、森林砍伐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土壤损失3%,受影 的区域100hm2; 2、土壤减少3%会导致玉米产量减少2%; 3、未受影响前,玉米产量为7500kg /hm2 ;玉米的市 场价格为1.0元/kg;
求:森林砍伐所导致的环境损失价值 解: 7500kg/hm2×2%×100hm2×1.0元/kg =15000元
愿和接受赔偿意愿。
一、内涵资产定价法(hedonic pricing method)(资产价值法、内涵价格法)
1、理论基础:人们赋予环境的价值可以 从他们购买的具有不同属性的商品价格 中推断出来。 2、适用范围: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
3、分析思路

房产的价格通常由以下因素决定:

房产本身的特性(如面积、房间数量、房间布局、朝向、建筑结构、 附属设施、楼层等); 房产所在地区的生活条件(如交通、商业网点的分布、当地学校 质量、犯罪率高低等); 还反映了房产周围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噪音高低、绿化条件 等)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可以用因周围环境质量的不同而 导致的同类房产的价格差异,来衡量环境的货币价值
例一: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对周边房产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①
张家浜沿岸房产与浦东其它房产 均价比较(元/立方米)
张家浜沿 岸房产 均价 不临近水体房 产 均价 其它水景 住宅 均价
山泉花苑 京城大厦 建华新苑 水清木华 帝庭苑
结论: 张家浜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使得周 边房价提升了约15%,近1000元/平 方米。
例二:工资差额法
为了吸引劳动者从事工作环境比较差的职业, 并弥补环境污染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厂商不得不 在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给劳动者以补偿。
因此,可以用不同环境下的工资水平的差异来
衡量环境质量的价值。
用工资差额法评估首钢厂区污水处理厂造 成的空气污染损失值①
根据问题可知: a=30%, t=180工日(0.5年),s=10000人, p=6000元/人·年,c=2000元/人 疾病引起的误工损失: L1= s · · · a t p =6000×10000×30%×0.5 =900(万元) 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增加额: L2= s · · a c =10000×30%×2000 =600(万元)
1.
采取防护措施 2. 购买环境替代品 3. 迁移 4. “影子/补偿项目”
关于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的说明

董小林的《环境经济学》中将类似方法
称为环境保护费用投入法,并将环境保
护费用投入法归类于直接市场评价法。
第五节 陈述偏好法
一、基本概念
意愿调查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 )是典型的陈述偏好法:
法分为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