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1单元 现代新诗 2 诗两首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1单元 现代新诗 2 诗两首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1单元 现代新诗 2 诗两首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 诗两首(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30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人有时候很多无奈________的心情都是自作自受,给自己一点空间,给未来一点期待,生活才会更加自由洒脱。

②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去铸炼自己高尚的情操,________自己的文化素养。

③看看博友,或婉转缠绵,或热烈激扬,或平实可亲,或高贵典雅,如行云流水,总是让我驻足________。

A.彷徨积淀留连B.徜徉积淀留恋C.彷徨沉淀留恋D.徜徉沉淀留连解析:选A。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由前文的“无奈”一词,可知①应选“彷徨”。

积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沉淀:凝聚,积累。

由后文的“文化素养”一词,可知②应选“积淀”。

留连:指舍不得离去。

留恋:指依恋牵挂某个地方不忍舍弃或离开。

由语境知③应选“留连”。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D.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解析:选B。

应为: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3.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解析:选A。

A项为拟人,其他三项为比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B.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但是,比特币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1单元 现代新诗 1 沁园春长沙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必修1新人教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1单元 现代新诗 1 沁园春长沙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必修1新人教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1单元现代新诗 1 沁园春长沙落实应用案新人教必修1新人教1 沁园春长沙(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0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七一〞前夕,市委老党员为了迎接建党九十五周年,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支部活动,他们集体回忆峥嵘岁月....,重温入党誓词。

B.有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

C.聆听着猴年新春的激昂鼓点,我们意气风发....,信心百倍,激情满怀。

在“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下,中国大地正奔驰在希望的田野上,前程似锦,活力无限。

D.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解析:选B。

B项,使用对象不当。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发奋有为的精神面貌。

A项,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C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D项,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诗人毛泽东》一书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巨大成就,使读者全面了解毛泽东诗词的思想艺术。

B.据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报道表示,他“从未向中俄政府提供情报〞,中俄“也没有从其笔记本电脑里提取信息〞。

C.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开展和出现,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D.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老人,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

他用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用感人的行动,弘扬着中国力量。

解析:选A。

B项,句式杂糅。

“据……报道〞和“斯诺登通过……表示〞两种句式杂糅,删去“据〞和“报道〞。

C项,语序不当。

将“出现〞和“开展〞位置调换。

D项,搭配不当。

将“弘扬〞改为“凝聚〞。

语序不当之并列词组(短语)位置不当在一个句子中,并列词组(短语)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那么容易出现位置不当的问题。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一编第一册PPT文档102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一编第一册PPT文档102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 件)第一编第一册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谢谢!
102

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1

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1

模块综合检测(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 2、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 2、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雨巷》导学案编写人:一中周伟杰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3.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4.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优化方案】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单元-2诗两首

【优化方案】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单元-2诗两首

即学 即用
沉淀下茶叶才能使茶水有滋有 就像在杯子里只有____ 积淀经验,充实人生,才能成为 味一样,你只有____
有修养的人。
◎作者档案 档案(一) 简历 戴望舒(1905~1950), 现代诗人,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原名戴朝安, 又名戴梦鸥, 1923 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 年转入震旦大学, 1928 年发表成名作 《雨巷》 , 1932 年任 《现 代》杂志的编辑,并成为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作品 诗集 《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 评价 被称为“雨巷诗人”
档案(二) 简历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 笔名南湖、 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 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 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 年 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 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
3.美国各大主流媒体报道,美国著名橄榄球明星曼提 · 泰欧 因为一段凄婉 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整个美国。 .. 辨一辨:
答案:1.颓圮:坍塌,破败。用词正确。2.惆怅:伤感,失意。 从后文“为草原即将面临的灾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看, 这里应用“忧伤”。 3.凄婉:(声音)悲哀而婉转;哀伤。用词正确。
(二)辨析易混 1.寂寥 vs 寂寞
1931 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等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 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 11 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 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优化方案2016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高考对接即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6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高考对接即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6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高考对接即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第一单元高考对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第二幕)罗密欧没有受过伤的才会嘲笑别人身上的创痕。

(朱丽叶自上方窗户中出现)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

那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我在爱着她!她欲言又止,可是她的眼睛已经道出了她的心事。

待我去答复她吧;不,我不要太鲁莽,她不是对我说话。

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

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她脸上的光芒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

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那姿态是多么美妙!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朱丽叶唉!罗密欧她说话了。

啊!再说下去吧,光明的天使!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

朱丽叶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

罗密欧(旁白)我还是继续听下去呢,还是现在就对她说话?朱丽叶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一个你。

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上任何其他的局部。

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作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教学设计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教学设计 Word版含答案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雨巷》【学习目标】1、了解《雨巷》中及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在诵读、讨论、探究中感受这诗的诗情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理解作者孤独、苦闷和彷徨的感情。

【学习重点】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反复的手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象征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吟咏、欣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诗人,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中国“左联”成员。

1925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学法文,开始接触法国象征派诗歌。

建国后在国家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代表作有《雨巷》(被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我用残损的手》等。

因《雨巷》获“雨巷诗人”称号。

2、写作背景:《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许多热心革命的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一二”政变后,戴望舒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再现了处于迷惘时期的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

3、丁香:丁香的形状像结,在暮春时节开花。

诗人们面对丁香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伤春的愁绪,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4、给下列词语注音。

彷徨..( ) 彳亍..( )..( ) 寂寥凄婉..( )..( ) 颓圮( ) 惆怅5、解释词语。

彷徨寂寥彳亍惆怅颓圮太息凄婉6、朗读全诗。

7、听朗读录音,然后朗读、齐读全诗。

2024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

2024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

2024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我来给大家带来一份全新的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的优化方案!咱们这个方案可是结合了10年的写作经验,保证让你的学习之路更加顺畅,一起来康康吧!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两首诗。

《锦瑟》和《无题》都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前者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后者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迷茫。

那么,如何优化我们的习题呢?一、诗句理解与分析1.锦瑟(1)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解析:这句诗意味着什么?其实,诗人通过“锦瑟无端五十弦”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同时,“一弦一柱思华年”又暗示了岁月如梭,人生易逝的感慨。

(2)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两个典故,一是庄周梦蝶,二是杜鹃啼血。

这两个典故分别代表了人生的梦幻和执着。

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无题(1)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迷茫。

相见时难,别亦难,意味着人生充满了离别和遗憾。

而“东风无力百花残”则暗示了岁月的无奈和生命的无常。

(2)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这句诗通过春蚕和蜡炬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执着和坚韧。

春蚕到死丝方尽,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蜡炬成灰泪始干,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和不舍。

二、诗歌背景与情感把握1.《锦瑟》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当时诗人正处于人生低谷。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2.《无题》这首诗同样创作于唐朝中期,诗人通过对爱情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迷茫。

三、诗歌鉴赏与写作技巧1.鉴赏方法(1)把握诗歌的意象和象征,如《锦瑟》中的“锦瑟”、“一弦一柱”,《无题》中的“东风”、“春蚕”、“蜡炬”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如《锦瑟》的八行结构,以及《无题》中的对仗和排比。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现代诗歌【单元解读】一.高考目标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单元复习本单元课文所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

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可供鉴赏诗歌时参考。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赏现代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歌2诗两首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歌2诗两首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2诗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河畔/背叛青荇/行伍艳影/沿袭B.软泥/拘泥荡漾/跌宕榆树/逾越C.粉碎/萃取沉淀/碇石竹篙/枯槁D.颓圮/妃子浮藻/急躁柔波/揉碎解析:A项,分别读pàn,xìng/háng,yàn/yán;B项,分别读ní/nì,dàng,yú;C项,分别读suì/cuì,diàn/dìng,gāo/gǎo;D项,分别读pǐ/fēi,zǎo/zào,róu。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间。

(2)儒学热是当今一大文学文化现象,从学者到民间,不乏追寻者。

但是也有些人只想凭借而揣摩得到儒学真谛,这是非常错误的。

(3)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启迪。

A.口传心授口诵心惟口耳之学B.口耳之学口传心授口诵心惟C.口耳之学口诵心惟口传心授D.口传心授口耳之学口诵心惟解析:“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口耳之学”,指从道听途说中所知道的一些浅薄的并非真正有益的学问。

“口诵心惟”,指一边读一边想它的意义和道理。

答案:D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B.徐志摩的创作成就与其性格经历密不可分,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性格,传统教育和留学经历为他的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C.《雨巷》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

D.从最早胡适的白话诗,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中国新诗一直在贯彻一个主题,即强调个人的独立、自尊、平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2.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长篙.( ) 漫溯.( ) 斑斓.( )满载.( ) 笙箫..(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2),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凄.清(qī)寂寥.(liáo)B.踟蹰..(chì chù)漫溯.(sù)满载.(zǎi)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的(sì)笙.箫(shē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训练-落实提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训练-落实提升

1.更正以下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撑着 (ch ēnɡ).河边 (p àn).寥寂 (li o)á.徘徊 (p ánɡ).青荇 (x ìnɡ ).斑斓 (l án).巷道(xi ànɡ).长篙 (h ā o).漫溯 (shu ò).【答案】“巷”应读“hàn,ɡ”“篙”应读“ɡā,o“”溯”应读“sù”。

2.更正以下词语中的错别字。

悠久愁怨冷寞难过静默彩虹凄惋叹气艳影哀怨笙萧篱墙【答案】寞—漠,惋—婉,萧—箫。

3.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 ( ) ①由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江西景色独好”活动在京开幕,此次文化月既有文化 ________,又有时代找寻。

②在行进的路上,我们必定不可以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否则你就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________,甚至可能走上旁门。

③冬奥会女子冰球赛场的观众席上,很多观众头戴色彩 ________的装修物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

A.积淀徜徉斑斓B.积淀徘徊斑斓C.积淀徘徊斑驳D.积淀徜徉斑驳【分析】积淀:所累积积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

积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凝聚,累积。

从合用对象考虑,句①应选“积淀”。

徜徉:闲游;悠闲自在地步行。

徘徊:走来走去,迟疑不决,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

依据句② 的“十字路口”来看,应选“徘徊”。

斑斓:指绚烂多彩。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依据语境,句③应选“斑斓”。

【答案】B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①亚投行的成功建设和营运,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为世界经济增加注入新动力,这是不问可知的。

....②固然国际上引力波科学研究和观察工作展开得热火朝天,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开发基础还相对单薄,当前尚没有自主建设的引力波天文台。

【志鸿优化设计】2013-2014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诗两首目标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1

【志鸿优化设计】2013-2014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诗两首目标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1

2 诗两首1.能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记住诗歌中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两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并据此理清诗作的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能分析、品味关键词语,会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意象的含义。

4.能分析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的抒情手法,能认识现代诗歌的“三美”特点。

1.连线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著名诗人,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创作现代派诗歌,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他的诗集还有《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并开始创作新诗,回国后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1年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由于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其诗作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等。

2.探寻背景《雨巷》《雨巷》这首诗的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

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和其他爱国青年的境遇一样,作者此时隐居在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诗两首(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30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人有时候很多无奈________的心情都是自作自受,给自己一点空间,给未来一点期待,生活才会更加自由洒脱。

②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去铸炼自己高尚的情操,________自己的文化素养。

③看看博友,或婉转缠绵,或热烈激扬,或平实可亲,或高贵典雅,如行云流水,总是让我驻足________。

A.彷徨积淀留连B.徜徉积淀留恋C.彷徨沉淀留恋D.徜徉沉淀留连解析:选A。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由前文的“无奈”一词,可知①应选“彷徨”。

积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沉淀:凝聚,积累。

由后文的“文化素养”一词,可知②应选“积淀”。

留连:指舍不得离去。

留恋:指依恋牵挂某个地方不忍舍弃或离开。

由语境知③应选“留连”。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D.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解析:选B。

应为: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3.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解析:选A。

A项为拟人,其他三项为比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B.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但是,比特币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近年以来,道教文化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解析:选D。

A项,搭配不当,“提高”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搭配。

B项,“比特币作为……商品买卖行为”搭配不当,改为“比特币交易作为……商品买卖行为”。

C项,“措施”和“提高”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对应与否的问题。

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等。

1.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如: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分析:“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

2.动宾搭配不当如: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分析:“炎凉”一般只用它的比喻义,即人事中的亲疏冷暖,用在这里不恰当,也不能与“遮挡”搭配;“喜”“乐”是不需要“抚慰”的,因此也有搭配不当的问题。

3.主宾搭配不当如: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分析:“问题”不是“过程”,删掉“问题”。

4.动补搭配不当主要涉及“减少”“降低”“缩短”等词语后面接倍数的问题。

根据习惯表述,“倍”只能用在“增加”中。

因为原数减少一倍即为零,更不用说减少更多倍了。

如: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分析: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有一些关联词语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如“只有”和“才”、“只要”和“就”、“不但不”和“反而”等;有些关联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则其表意功能也不同,如“不是”与“而是”搭配表并列,与“就是”搭配则表选择,命题者有时就利用其搭配情况来设置错例。

如: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分析:“不只是”不能与“而是”搭配,应把“不只是”改为“不是”,或把“而是”改为“而且是”。

6.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要指修饰语或限制语用在中心语前面会造成表达上的不合习惯或不合事理的现象。

如: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分析:“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应改为“更好”。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 B.②③⑤①④C.①④③②⑤ D.②①④⑤③解析:选B。

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同时”等词语。

6.《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不少于50字)(5分)小河柳树夕阳青草歌儿答:解析:本题的要求并不高,给出的几个词语都是常见的意象,关键是抓住题中要求: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所以在扩展时给这几个词语加上修饰、修辞等让它们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画面即可。

答案:(示例)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洒在微波上,也给河边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

7.某中学将于2016年9月10日教师节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各设计一段衔接语。

(每段不超过50字)(6分)徐志摩《再别康桥》衔接语:①戴望舒《雨巷》衔接语:②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先要深入地理解《再别康桥》《雨巷》和《沁园春长沙》的主旨,然后运用优美、富有激情的语言来进行抒写。

此外,还要注意作为主持人在表达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①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异国康桥,随诗人戴望舒去感受小巷深深、丝雨霏霏的江南情调吧!②“康桥”“雨巷”牵动着诗人的情思,而祖国万里江山无限的风光更是激励着伟人毛泽东歌咏祖国雄姿伟象、矢志主宰沉浮的豪情!8.丁香是传统诗词里常见的意象,戴望舒的《雨巷》就化用了“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

丁香花常见的有白、紫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

传统诗词中常见的花草意象还有很多,请仿照示例,完成对下面意象的解读。

(4分)梅松菊示例:兰,常用来代表脱俗高洁或孤芳自赏的气质。

答:解析:所给示例抓住了“兰”的象征意义,解读时语言简洁,切中要点,仿写时,要根据已掌握的相关意象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梅,常用来代表坚韧、高洁和超尘脱俗的品格。

松,常用来代表凌寒不凋、傲霜斗雪的精神。

菊,常用来代表清高自守、品质高洁的隐士。

二、阅读提升(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9.对应一课一考点诗人为什么用意象“雪花”比作自己?(4分)答:答案:因为雪花有纯净、晶莹、飞旋、欢乐等特点,作者也希望自己之爱也这样,所以用雪花比作自己。

10.“她”是诗人美好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该如何理解?(6分)答:答案: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

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表达自己对自由理想的孜孜追求。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5分)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汀②。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

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坞:湖岸凹入处。

汀:水中沙洲。

③轩槛:长廊的栏杆。

④芰:指菱。

11.对应一课一考点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答案: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了词人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情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