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中语文高考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
20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

20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20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一、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jianghu,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理解泡开诗歌]次石湖书扇韵——由注释可知,石湖代指范成大。
“次……韵”,按照某韵写诗。
诗歌题目的意思是:按照石湖居士范成大题写在扇子上的一首诗的原韵作。
桥西一曲水通村——由注释可知,这里的小桥、曲水、村落应是范成大隐居处苏州石湖的景物。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往石湖”。
岸阁浮萍绿有痕——渐行渐近,连缀形象,绿色“浮萍”环绕着“岸阁”,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到石湖”。
家住石湖人不到——到石湖之后,和范成大接谈,所见所闻归结为“人不到”,这正是归隐本色。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在石湖”。
藕花多处别开门——藕花即荷花、莲花。
莲,花中君子。
范成大在“藕花多处”另辟门径,可以看出这位石湖主人“亭亭净植”的君子情怀。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赞石湖”。
[译诗]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从石桥向湖西望去,曲折的溪水通往村落,岸边阁楼浮萍环绕,呈现一线绿色的痕迹。
诗人家住石湖深处,没有世俗人等来打扰,喜欢荷花亭亭繁盛,专在这里另开一门户。
【简答题目要点】①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②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③备考中,不要盲目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④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9)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9)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技巧。
(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唐)白居易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 新人教版选修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看啊,从前讲天演进化的,都说是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你们应该牺牲弱者的生存幸福,造成你们优胜的地位,你们应该当强者去食人,不要当弱者,当人家的肉。
从今以后都晓得这话大错,知道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
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
从前研究解决人口问题的,都是说马尔查士说过,人口的增加是几何的,食物的增加是算术的,人口的增加没有限制,地球的面积只有这一定的大小,若不能自节生殖,不是酿成疾疫,就是惹起战争。
这也是无可如何的事情。
所以强大的国家都要靠着兵力,扩张领土;自尊的民族,也多执著人种的偏见,限制异种的工人入境。
种种不公平背人道的事情,都起于这个学说。
从今以后,大家都晓得生产制度如能改良,国家界线如能打破,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那些种种的悲情、穷困、疾疫、争夺,自然都可以消灭。
人类的衣食,没有少数强盗的侵夺暴掠,自然也可以足用了。
从前的战争靠着单纯腕力,所以皇家、贵族、军阀、地主、资本家,可以拿他们的不正势力,驱使几个好身手的武士,作他们的爪牙,造出一个特别阶级,压服那些庶民,庶民也没有法子可以制裁他们,只有受他们的蹂躏。
从今以后,因为现代的战争要靠着工业知识,所以那些皇家贵族等等,一旦争斗起来,非仰赖劳工阶级不可。
从前欺凌他们侮辱他们,现在都来谄媚他们,夺去他们的工具,把武器授与他们。
他们有了武器在手,就要掉过头来,拥护劳工的权利,攻击他们的公敌。
劳工阶级有了自卫的方法,那些少数掠夺工人的剩余的强盗,都该匿迹销声了。
从前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之下,一国若想扩充他那一国中资本阶级的势力,都仗着战争把国界打破,合全世界作一个经济组织,拿他一国的资本家的政府去支配全世界。
从今以后,生产制度起一种绝大的变动,劳工阶级要联合他们全世界的同胞,作一个合理的生产者的结合,去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
总同盟罢工,就是他们的武器。
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高中

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人”?A. 徐志摩B. C. 郭沫若D. 艾青A. 《再别康桥》B. 《雨巷》C. 《乡愁》D. 《我爱这土地》3. 《沁园春·雪》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毛泽东B. 周恩来C. 朱德D. 刘少奇4. 下列哪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A. 《乡愁》B. 《再别康桥》C. 《沁园春·长沙》D. 《我爱这土地》二、填空题1. 《再别康桥》中,诗人徐志摩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____的来。
”2. 《沁园春·雪》中,毛泽东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______。
”3. 《雨巷》中,戴望舒写道:“我希望逢着一个______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再别康桥》中诗人对康桥的情感。
2. 请阐述《沁园春·雪》中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 请描述《乡愁》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诗歌鉴赏题1. 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谈谈你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的理解。
3. 阅读戴望舒的《雨巷》,分析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五、综合分析题1. 请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再别康桥》和《沁园春·雪》两首诗的异同。
2. 请谈谈现代诗歌在表达情感、意境创造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结合具体诗作进行分析。
六、诗歌比较阅读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2. 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中诗人对爱情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特点。
七、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题,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释】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附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宋)李浩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
B. 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C. 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D. 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
(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答案】(1)B(2)①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
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
②遇到顺境,洋洋自得讥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
③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
【解析】【分析】(1)B项,“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分析错误,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意为“却笑那西去的船夫,汗流如雨,不知撑折了多少竹篙”,联系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即“东行的船遇到顺风,帆席高挂”,上下对比理解,答案应是东行的船只笑那西去的船。
故选B。
(2)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表现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的状态;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展现出逆风行使的船只,艰难而上,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顺风,逆风好比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颈联“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这就好比人生的境遇,否极泰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无永远的坎坷迷茫,重要的是不管处于人生何种境地都要“我但行藏任天理”,保持怡然自适的姿态,不要嘲笑他人遭遇。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
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B. 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C. 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D. 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2)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1)B(2)①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
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
②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
【解析】【分析】(1)B项“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错误。
从本诗小序“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中可以看出,这幅画是苏轼和李公麟合作的;从诗歌正文后四句来看,这幅画的四个元素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元素是“牛”,四个元素并非平均用力。
故选B。
(2)本诗诗序中的“戏咏”是轻松玩笑地吟诗,即怀着一种轻松戏谑地写诗,而非态度严肃地写诗。
这种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的用词。
用“峥嵘”形容石头的奇特,用“阿童”写牧童的稚气,用“幽篁”写竹的茂密,更妙的是用“觳觫”写牛的老态,语言轻松幽默,尽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建康层楼(元)王冕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
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1)诗歌第一联以“________”字写出了层楼之高,以“________”字写出抒情主人公愁绪之多。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艺术特色。
【答案】(1)危;饶(2)①运用设问手法,以景作答,表达作者对繁华不再的感慨。
②借代,以“败红”“残绿”写出花叶残败的萧条之景。
③今昔对比,把“六代繁华”与如今的萧瑟之景作对比。
④以景结情,以“败红”“残绿”“野萧萧”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氛围,使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解析】【分析】(1)“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这句话的意思是:建康层楼很高,高出云霄;携着酒盏登临建康层楼,让旅居在外的人生发出很多的愁绪。
这里面,“危”的意思是高,“危楼高百尺”也是这个意思;“饶”,有多的含义,现代也说丰饶,富饶。
故第一个空填“危”,第二个空填“饶”。
(2)《建康层楼》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表现的情感大多是借古伤今,慨叹过去的繁华不再,抒发今日之忧,本诗也有怀古伤今之意,手法上才用了设问手法,表达作者对繁华不再的感慨;又运用对比手法,把“六代繁华”与如今的萧瑟之景作对比;最后,以景结情,以“败红”“残绿”“野萧萧”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氛围,使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效果上,更好地表达诗人怀古之意。
故答案为:⑴危饶⑵①运用设问手法,以景作答,表达作者对繁华不再的感慨。
②借代,以“败红”“残绿”写出花叶残败的萧条之景。
③今昔对比,把“六代繁华”与如今的萧瑟之景作对比。
④以景结情,以“败红”“残绿”“野萧萧”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氛围,使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专题训练-赏析诗句

现代诗专题训练----赏析诗句一、阅读下面这首《献给母来》,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已经来临20多年来母亲您走过的小路依然村口的槐树已经枝叶茂盛我沿着门前的小河飞翔您给我的我怎能偿还以阳光的恩义为您祈祷母亲 今年的雨水丰沛您给我结实的骨骼让我收获岁月的恩惠坐在南国潮湿的空气中点一盏灯夜幕里我看到了您两鬓的银丝像北方的雪更像温暖的棉母亲 当庄稼成熟....的时候儿子一定回家1.请结合诗句,赏析第三节划横线的句子。
二、阅读杜运燮的诗歌《井》,完成下面小题。
井杜运燮我是静默。
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绝不逃避,也不兴奋,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几片”“几朵”“小小”等词,既映衬了井的安静,也与后面的“简单”形成呼应。
B.第2-6节,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者巧妙地利用水面的映现作用,写“井”的“瞥见”,其实是一种相互观看。
C.本诗是一首形式自由的现代诗歌并没有刻意押韵,语调平静,节奏舒缓,语速均匀。
D.此诗中关于“井”的描述,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总体性的勾画,中间的五节构成了一个整体,是具体的呈现。
2.赏析画线句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你看闻一多你看太阳像眠后的春蚕一样,镇日①吐不尽黄丝似的光芒;你看负暄的红襟②在电杆梢上,酣眠的锦鸭泊在老柳根旁。
你眼前又陈列着青春的宝藏,朋友们,请就在这眼前欣赏;你有眼睛请再看青山的峦嶂,但莫向那山外探望你的家乡。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①(其二)杜甫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注】①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画山水,曾任司马官职,故杜甫称其为“司马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水相连,天台云烟,半隐半现。
B. 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老,不能亲身目睹实景,很是遗憾。
C. 前四句分用“浑”“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
D. 诗作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
(2)请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2)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
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
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浑’‘总’……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错,“浑”“总”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画面的美景,将方丈、天台两座仙山与苍茫的大海、缥缈的烟云放在一起描绘,增强了画面的苍茫之感和神秘之气。
这两个字不是写观画的感受,而是描绘画面的。
故选C。
(2)颈联是“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范蠡”春秋时越国大臣;“王乔”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
此二句用典,意思是“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偏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度我飞升”。
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
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
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古诗词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意境。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下列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A. 清新自然B. 恬静优美C. 宁静深远D. 凄凉孤寂3.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蕴含的哲理。
二、现代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概括其主要内容。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A. 欢快B. 悲伤C. 惆怅D. 淡然三、诗歌比较鉴赏1. 比较《登鹳雀楼》和《望岳》两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 《离骚》和《九歌》都是屈原的作品,请比较两篇文章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的异同。
四、诗歌表达技巧鉴赏1. 分析《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 举例说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五、诗歌语言鉴赏1. 请赏析《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语言特色。
2. 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修辞手法。
六、诗歌形象鉴赏1. 描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现的景象。
2. 分析《月夜》中“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所塑造的意境。
七、诗歌情感鉴赏1. 体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所表达的情感。
2. 分析《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所反映的诗人心情。
八、诗歌主题思想鉴赏1. 探讨《己亥杂诗·其五》中“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蕴含的诗人对命运的思考。
2. 分析《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表达的人生态度。
九、诗歌结构布局鉴赏1. 请分析《泊船瓜洲》中时间与空间转换的布局技巧。
2. 说说《夜泊牛渚怀古》中如何通过诗歌的结构安排来增强抒情效果。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技巧 (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技巧 (一)随着高考日益临近,高中语文的复习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在语文复习中,要重点把握诗歌语言鉴赏这一部分,因为这部分占据了高考语文综合试卷的较大比重。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专项练习,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一、附参考答案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1.朱自清《背影》1.辞藻之用“午后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的背上”,表达出了父亲那温暖的身影,让人一下子就会想到父爱的暖和之感。
2.“我怕自己的眼泪会把那矮墙浇塌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用“怕”、“赶紧”说明作者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需要父亲的支持和保护。
3.“他似乎已经知道我要走了,只是没有叫出声来。
”此处运用反语,以表达出父亲的心情。
答案:1. A 2. B 3. C2.陈毅《白日》1.“三斗神仙醉酒,打锣催命来小庐。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愉悦心情。
2.“血流千里,剑舞颓花,忍看断魂交路。
”使用写景描写,通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和形象,表达出了作者的激动心情。
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用以写意手法,通过寥寥数语表达了作者宏贵志向。
答案:1. C 2. C 3. A3.纳兰性德《长恨歌》1.“万安醉了觉醒时,独抱浓愁,几许泪痕。
”用景物描写手法,刻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情厚爱。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使用对比与反衬手法,表达出了诗人的苦痛和无助。
3.“月照扶桑,鸟啼莺梭,日出江天,旗影沉沉。
”用以口吐芬芳手法,并配以反复,增加了句子的节奏感。
答案:1. A 2. B 3. B二、方法和技巧1.认真阅读,了解诗歌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饰语等。
2.要发现诗歌中有特别鲜明的意象、形象细节、比喻和典故等语言现象,后面附的注释也可对理解诗句有参考价值。
3.注意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意图,以及用词、修辞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4.需要大量阅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语感和文学修养,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语言鉴赏。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
【解析】【分析】(1)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
故选C。
(2)本题,“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
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
“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
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
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呼应。
分点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高考-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_2

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一、阅读《美丽的夜雨》完成题目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打开啤酒吧,欢迎于是,泡沫,水珠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美丽的夜雨辛勤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美丽的夜雨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把雨丝蒸酿成了蜜美丽的夜像拉着小提琴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把明天更甜的生活飘进孩子的梦1、这首诗主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作者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本体,请具体说说这首诗用了哪些喻体?这些喻体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美丽的夜雨,辛苦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3、面对美丽的夜雨,你有什么体验?请用几行小诗展示你的体验。
阅读《秋晨》(于赓虞)完成题目:- 1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1、这首诗分为两节,请概括每一节的意思。
2、“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中的“你”是指,“你已复活”中的“你”是指3、“星霜漫天”突出了,“圣水难洗”说明了4、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思路是怎样的,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怀?5、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我爱听人家把星叫做星星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2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2)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现代诗歌 高考题带答案

1.(1999年全国卷)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解析】答案为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即是指诗人自己。
题目“我爱这土地”中的“我”,应该包括作者在内。
只不过作者在全文中运用比喻手法,“我”与“鸟”是同一的、不可分的,“鸟”就是“我”。
抒情要有一个载体,要有一个“象”,用时髦点的话叫“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人的对象化”、“对象人格化”,这是新诗鉴赏和写作都要十分注意的。
2.(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安徽卷)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雷杜运燮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1948年于新加坡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二、赏析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题目:《矛盾常伴心中》窗外的秋景多么诱人,想去但功课牵住了向往的心童年,那么多的稚气,多美如今,心内太复杂,想念回到那时的童年,未来的梦想牵住向往的心;夜晚的棉被多么诱人,始终最爱静夜时的沉思。
目光受到作业的牵绊;何时才能做完这该做的作业?或许面对老师的眼神时,会多一些欣慰吧!1、矛盾常伴心中,小作者到底遇到了那些矛盾?2、请按“,牵住向往的心”的句式再写一句。
3、请展开联想,小作者“静夜时的沉思”“思”的是什么?4、选文中流露出小作者怎样的情感?5、读完本诗,你心里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我的感想:我想说的:三、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完成题目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1、诗中的“我”是谁,“你们”是谁?2、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4、诗中的太阳象征着什么?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四、阅读《“代沟”上握手》(辛迪),完成题目: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边听你絮语低声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我心灵上响起驼铃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2、这首诗写了隔代之间亲切对话的情景,诗中那个词语表现了交谈的气氛融洽?3、“青春的梦想”和“我们心上的驼铃”分别指什么?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愿?5、怎样理解这首诗的题目?、6、你是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代沟的?五、阅读《火》(冯雪峰)完成题目:火!哦,如果是火!你燃烧在黑夜!我要投出到黑夜去! 让它在那里燃烧,而让它越燃越炽烈! 熊熊的火,炽烈的火,黑夜吞没着它!黑夜燃烧这它!1、诗中第一节表明作者对火什么样的态度?2、从诗中的内容看,作者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现实怎样?3、作者心中有一团火,要投到黑暗中去,为什么这样说?4、诗的末尾说,“黑夜吞没着它,黑夜燃烧着它”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六、阅读《别》(吴奔星),完成题目: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你走,没有和谁说起,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排影子在小河里;你走了,笑容融化在夕阳里,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小河里;哪里都有夕阳、露珠、小河,你走了,你留下了整个的你!1、全诗找不着一个“惜别”的词语,可是无处不表达了的情怀。
2、诗人巧妙的抓住友人的形象特点,把笑容与,眼睛与,影子与,融合一起,使画面跃然纸上。
3、在诗的前三节深情倾诉中,读者可以想像到“我”曾与友人,,。
4、诗的最后一节有什么含义?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6、本诗在语言上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七、阅读诗歌《新月》何其,完成习题。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
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1.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
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中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6、你最喜欢诗中的那几句?请找出来进行赏析。
7、诗人用“新月”寄托了自己的思乡情怀,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情怀呢?为什么?8、模仿下面诗句,仍以“新月弯弯”开头,仿写诗句。
新月弯弯,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风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八、阅读《一片槐树叶》 (纪弦) 完成题目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竞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1、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贵、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3分)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
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即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4、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和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即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5、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问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4分)时间:□□――□□――□□心理:□□――□□――□□参考答案:一、1、小蒜和野葱、黑夜、杨木门轴、青杏儿、树荫、水罐儿2、因为我们经历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经历苦难的,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中有我们辛苦的汗水,也有成功的泪水。
3、全诗采用信天游的双节形式,既讲究押韵,又注重句式的参差,从头至尾的排比句式的运用,更增添了沉郁感。
4、写出了作者农村生活经历的亲切而苦涩的体验,其中也很孤独和痛苦。
5、作者描绘了日子的闭塞、沉滞和凝固。
二、1、矛盾有:(1)想到自然中去玩,但又不得不做作业。
(2)理想与回到童年的想法间的矛盾。
(3)想要休息去思索人和事,可是去要去做作业。
2、想要买一台电脑,经济学状况牵住了向往的心。
3、作者的思考:(1)明天的作业得花多少时间完成。
(2)今天遇到的人和事有什么启发?以后该怎么做?4、流露出作者无奈和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
5、感想:时间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
对作者说:朋友!愿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能理智的面对矛盾,还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
三、1、“我”是太阳,“你们”是指人民。
2、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
3、用第一人称让人倍感亲切,同时又激起了人们对“花束”“香气”“露水”“亮灯”这一类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催人奋进。
4、象征着光明、希望和胜利。
5、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四、1、D2、忘记3、“梦想”指年轻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驼铃”指诚恳的生活态度,努力奋斗 4、作者希望消除代沟,使父母与孩子能很好的沟通,老人和年轻人很好的沟通。
5、希望两代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平共处。
6、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待心平气和后再进行沟通调节,达到双方意见一致。
五、1、作者认为“火”应该在黑暗中燃烧,在黑暗中奋斗。
2、当时的社会黑暗实力强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需要像作者这样燃烧自己的人。
3、诗人生活在黑暗的时代,他有一种像火一样的光明,火一样温暖的革命种子,他带着这样精神去奋斗。
4、不矛盾,因为当时像诗人有着火一样精神为革命奋斗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当他被黑暗势力吞没,火就熄灭了,但正因为有了黑暗势力,才有他们火一样的燃烧自己,因此说“黑暗燃烧着它”。
5、象征手法,作者用“火”象征革命者,黑夜象征黑暗反动势力。
六、1、对友人的依依不舍2、夕阳、露珠、小河 3、在夕阳下嬉戏在晨露中交谈在河边散步 4、诗人的朋友虽然走了,可是他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
5、感伤。
哀怨 6 主要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多次向离别的友人抒怀,音韵和谐,形式整齐。
七、参考答案:1.想像之事2.故乡3.游子的思乡之情4.船、山、天、岸5、诗中的反问句读来让人倍感亲切,让人觉得好像在与故乡闲聊。
6、例如我喜欢“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这两句诗用了“花香,夜暖”两个短剧。
形象的写出了故乡春天的特点,让人感到温暖。
7、我会用风筝来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