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防治慢性肝炎

合集下载

试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免疫治疗

试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免疫治疗
书局 《 。( 四书章 句集 注》 18 ,9 3年 l 0月 ) 我们老祖宗说 的“ ” 天下 自然 之事 , 诚 是 不必 刻意去追 求, 不是高深莫测的事 , 是人们树德修业 的必 由之路 。到 了宋 代 , “ 的解释 , 对 诚” 更能切合学 问之道 , 进学不诚则学 杂 , 说“ 处事不诚则事败 , 自谋不诚则欺 心而弃己 , 与人 不诚 则丧德而 增怨 。 学 中医, ” 如果 心不诚 , 三心二意 , 不虔诚 , 不相信 , 或者 “ 这山望那 山高 ” 必然 “ , 进学不诚 则学 杂” 达不 到精 而又专 , 的效果 。及至悬壶行医 , 诚” 这“ 字更为重要。患 者求医 , 委 乃 付性命 , 其心最切 , 医者不诚 , 倘 很难 得到病家的信任 , 有些 隐 曲的病情则不愿或不便倾述 。医者得不到真实 可靠 的病史 资
目前 , 免疫 调节治疗 已成 为治疗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 炎 的 重要手段 , 而不少 中药对人体 免疫调节具 有双 向性 、 多效性 , 因而治疗乙型病毒 型肝炎有独特的优 势 , 试述如下 。 1 慢 性 乙 型病 毒 性 肝 炎 的 病 理 乙肝具有较强 的传染性 , 当乙肝病毒进 入机体后 , 通过血 流借助 pel pe2蛋白与肝细胞接触 进入肝 细胞增殖 , rs 及 r s 导 致不同类型的肝炎。乙肝 患者血 清 中 I L一2低 于 正 常 人 , 与 H V在 淋 巴 细胞 中 寄 生 、 害免 疫 细 胞 功 能 有 关 。 急 性 肝 炎 B 损 主要是 T细胞针对肝 细胞 内的抗原靶 子 , 致肝细胞 溶解造 导 成免疫损 害。暴 发性 乙型病 毒型肝 炎 ( H H c g过 度表 F B) B A 达 , 细 胞 的 HB A 肝 c g丰 富 , 胞 与 之 结 合 即 对 肝 细 胞 发 生 强 T细 烈 的攻 击 而 导 致 。慢 性 迁 延 性 肝 炎 H c b与 H e b对 感 染 BA bA 无保护作用 , 而与感染的 H V肝细胞上的抗原结合 使肝细胞 B 封 闭 , 碍 特 异 性 的 C L对 相 应 抗 原 的 识别 及 对 靶 细 胞 的破 妨 T

『消化系统』民间老中医三招治肝病

『消化系统』民间老中医三招治肝病

『消化系统』民间老中医三招治肝病肝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多端,极其复杂,有充血、淤血、凝瘀、硬化等不同;在症状上,有的来势汹汹,有的缠绵反复,有的困顿日甚,有的无明显体征,非检查不能自知;在病程上,长度不同,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

每个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治疗措施也各不相同,实难一概而论。

而且陈老简洁简洁地概括为肝病三治,以几个自拟经验方加减而应用于临症,仍能丝丝入扣,应手而效的人比比皆是,确可以说是执简驭繁之道。

陈老中医的肝病治疗三则如下:一、清肝疗法急性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作为一种“致病因子”侵入了人体,由此而引起了机体的对抗行为,于是出现了各种病证。

当肝炎病毒正在猖獗发展时,肝脏发炎充血,肝组织受到弥漫性破坏。

因此,应用针对病因之疗法,清除病理产物,勿令“助纣为虐”。

这时应着重用抗病毒之有效中药,以直折其锐气。

各家对于这一方面的报道,虽然方名不同,其清热解毒的宗旨则如出一辙。

不论是新病还是旧病复燃,只要是邪毒亢进,尝用此法,总是有积极意义的。

已故名医姜春华先生针对肝炎的治疗问题曾说:“病本于毒,应在治本。

”这个“本”,就是指病原、病毒,所以要用清热解毒为主的清肝疗法。

其具体内容如下。

清热:所谓“热”,在中医学中的含义包括体温升高、机能亢进、组织充血,有时是人体机能的反应,有时是外邪直接造成。

清热药中有些药具有若干抗菌、抗病毒作用,在体内能协助肝脏解毒或抑制过亢之反应。

解毒:中医对一切外来或内在之邪,凡能损害人体者,均曰“毒”。

对于各种传染病,我们的祖先未能直接了解其为何种细菌、病毒,于是便名之为“邪毒”,如疯狗毒、瘟毒等。

解毒者,除解除毒素如蛇毒、砒毒等外,亦包括杀灭传染之细菌、病毒、病原体。

这一点,有的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如银花、连翘等便是广谱抗菌药,并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柴胡抗虐;板蓝根提取物对腮腺病毒、肝炎病毒有作用;土茯苓对梅毒螺旋体有效等。

利胆:肝胆相连,肝病时肝脏分泌胆汁功能亦生障碍,胆汁郁滞不能畅流,溢入血液则为黄疸。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一、疾病诊断慢性乙肝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病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

本病病程较久,缠绵难愈。

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

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

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湿热蕴结证证候: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方:茵陈15~30g,栀子10~15g,制大黄6~15g (后下),滑石15~30g,石菖蒲15g,黄芩12g,车前草15g,射干9g,连翘9g,藿香10g。

中成药:乙肝清热解毒胶囊、肝泰舒胶囊、龙胆泻肝丸、茵胆平肝胶囊、鸡骨草胶囊、叶下珠胶囊、鸡骨草肝炎颗粒、茵栀黄颗粒、垂盆草颗粒等、双虎清肝颗粒等。

2、肝郁气滞证证候:两胁胀痛,善太息,得嗳气稍舒,胸闷腹胀,情志易激惹,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方:陈皮10g,柴胡12g,川芎15g,香附12g,枳壳12g,白芍15g,甘草6~9g,苏梗9g,丹参15g。

中成药:柴胡舒肝丸、逍遥丸、舒肝丸、丹芩逍遥合剂等。

3、肝郁脾虚证证候: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组方: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薄荷6g(后下),甘草6g,生姜3~6g。

中医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担负着代谢、排毒、储能等多项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剧等原因,肝脏疾病逐渐成为社会公共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在肝脏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学说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基础,强调人体内外的统一性和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药理论,肝脏属于木属性,与脾、胆、胃等器官有着密切的关联。

肝脏在中医理论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如存血、疏泄气机、调畅情志等。

中医药治疗肝脏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等。

二、中医药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肝炎是指肝脏出现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中医药在肝炎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传统中医药中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茵陈、枸杞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肝脏的康复。

三、中医药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脂肪肝是指肝脏组织内脂肪含量异常增多的疾病,常见于肥胖人群及饮酒过多者。

传统中医药中,常用的药物如山楂、茶多酚、郁李仁等,具有降脂、利胆、排毒等作用。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主要从调整肝胆功能、改善脂肪代谢等角度入手,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四、中医药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肝硬化是由于肝脏长期受到损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病变,常伴随着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

中医药在肝硬化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海藻、石菖蒲、白芍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等作用。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主要通过改善肝脏功能、减轻门静脉高压等途径,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应用。

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调节肝胆功能,改善肝脏代谢,中医药可以起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中医药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便更好地为肝脏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论文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论文

探讨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摘要】慢性肝炎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从属中医“胁痛”、“黄疸”、“虚劳”以及“郁证”等疾病的范畴。

以下本文简单介绍了该疾病的发病因素,并对该疾病的中医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慢性肝炎;中医治疗;发病原因【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98-011 引言根据古代的中医理论研究,慢性肝炎具有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均从属中医“胁痛”、“黄疸”、“虚劳”以及“郁证”等疾病的范畴。

古今中外,多数学者均在深入研究慢性肝炎的病理及病原学,而我国传统中药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但还处于初步探究的阶段,因此,在古代医学的各种类型上并无慢性肝炎的病名[1]。

慢性肝炎包括慢性的迁延性肝炎与慢性的活动性肝炎两种类型,是由于体内湿热的停留时间过长、情绪郁闷而造成正气虚弱、邪气入侵,最终导致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气血淤积等。

2 慢性肝炎的发病因素2.1 长期卧病及气血、肝血淤积首先体内的肝气淤积而使肝气无法畅通,体内的机能运行不畅,造成体内的毒素难以正常排出,进而引起气血淤积、肝血受阻。

其次,这种疾病的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症状多变等,少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通常表现为全身乏力、饮食不畅、腹痛、腹胀等症状。

第三,病患经常感到肝脏部位疼痛,肝脏肿大,用手轻轻按压便疼痛剧烈,特别是当病患出现疲劳时,以上的病症均会加剧。

对此,根据上述的描述得知,慢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就是体内的正气虚弱、邪毒滞留所致。

2.2 过度操劳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过度操劳,将使体内的正气逐渐衰退。

加上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最终造成体内的残留毒素无法彻底排出。

湿气受阻、脾气虚弱等均是慢性肝炎发作的重要病因,对此,健脾利湿则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首要选择。

利用茯苓、党参、大枣以及陈皮等药材一同煎熬服用,有助于恢复脾气、健脾。

而金钱草、黄芩、黄连及茵陈等则是清热利湿的首选药物。

患者长期卧病,机体的各脏器均有所损伤、肝肾阴虚等,因此,在给予中药治疗同时,应结合病患的病情,适当添加养阴柔肝、滋补肝肾等中药。

慢性肝炎的偏方

慢性肝炎的偏方

慢性肝炎的偏方慢性肝炎这种疾病主要是以慢性乙肝最为常见,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生活中吃了一些不好的油或者不健康的食物,导致体内的肝脏无法正常的排出毒素影响的。

面对慢性肝炎这种疾病,患者可以在生活中采用一些民间偏方去治疗它,这样就可以在生活中控制慢性肝炎的恶化,对于治疗的效果是有帮助的。

★偏方一【组成】炒山甲15克,鳖甲24克,三七6克,丹参15克,茵陈、田基黄各30克,太子参、茯苓、黄芪各18克,白芍、女贞子各15克,糯稻根须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消症、活血、清热、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偏方二【组成】北柴胡9~15克,炒黄芩、炒川楝子各9~12克,制半夏10~12克,草红花9~12克,白蒺藜9~12克,皂角刺32.6克,片姜黄9克,刘寄奴(或黄草)9~10克,焦四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泽泻9~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白天与睡前各服1次。

【功用】疏肝健脾,调和气血。

【主治】长期右胁(或两胁)隐痛、脘闷腹胀、食思缺乏、胁下痞块(肝脾肿大)、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滑或兼数等症状者,均可使用。

可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胆道感染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者★偏方三【组成】北沙参、白芍、川续断、菟丝子、女贞子各15克,五味子、首乌、黄精、当归各12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证属肝肾阴虚者。

证见腰腿酸软无力、劳累则肝区痛、睡眠多梦、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有时盗汗,舌净无苔,或舌质稍红,脉沉细弦。

对于慢性肝炎这种疾病,患者在生活中可以采用文章介绍的治疗方法去治疗它,但是不能够只依靠偏方去治疗慢性肝炎,因为无法完全的治愈它,所以患者在生活中海应该要多去医院接受检查才可以更好的摆脱慢性肝炎的影响。

慢性肝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慢性肝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慢性肝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慢性肝病是指在长期内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组以进行性肝细胞损伤和坏死为特征的肝脏疾病。

目前,慢性肝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治疗慢性肝病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肝病是由于肝脾失调、气血不畅、阴阳失衡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原则是调理肝脾、理气活血、平衡阴阳。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川芎、枸杞子等,具有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的功效。

同时,通过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可以调理肝脏功能,促进肝脏的修复和恢复。

二、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慢性肝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细胞的损伤。

对于合并有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等治疗。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肝病的主流方式之一。

该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通过中医的草药、针灸、推拿等疗法配合西医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
痛苦。

比如,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肝脾、改善气血循环,再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肝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全面调理肝脾功能、促进病情好转。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十分重要。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获健康。

护肝中药保护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

护肝中药保护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

护肝中药保护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负责分解和排除体内毒素,还参与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的合成。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肝脏负担过重,容易出现各种肝脏问题。

为了保护肝脏功能和促进肝细胞修复,中医药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草药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护肝中药,以及它们如何保护肝脏功能和促进肝细胞修复。

一、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它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和氨基酸。

这些物质可以帮助肝细胞对抗自由基的损害,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并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黄芪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肝炎等肝脏疾病的发生。

二、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它含有丹酚酸、丹参酮等活性成分,可以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养分的供应。

丹参还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可以预防和减轻肝损伤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三、金钱草金钱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肝炎和肝硬化的治疗。

金钱草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和乙酰基半胱氨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它可以减轻肝脏炎症反应,降低肝酶的活性,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此外,金钱草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肝功能。

四、茵陈蒿茵陈蒿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肝炎和胆囊疾病的治疗。

茵陈蒿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茵陈蒿还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改善胆囊功能。

五、丁香丁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它富含丁香醚等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细胞受损程度。

丁香还可以刺激肝脏的草酸合成,增加胆汁的产生和排泄,促进胆固醇代谢。

适量摄入丁香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预防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肝炎中医诊疗规范

肝炎中医诊疗规范

肝炎中医诊疗规范引言肝炎是指病毒感染或其他肝脏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中医在肝炎诊疗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制定本文档,旨在提供肝炎中医诊疗的规范指导。

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肝炎应综合运用四诊(望、闻、问、切)方法,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

2.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是否黄染、目白有黄,舌苔是否厚腻,脉象是否滑数等。

3. 闻诊:通过对患者肝区听诊观察,判断肝区状况是否正常。

4. 问诊:询问患者自觉症状,特别关注食欲、消化功能、腹泻和腹胀等。

5. 切诊:通过对患者腹部按摩、按压等手法,观察肝脏情况。

治疗原则1. 中医治疗肝炎的核心在于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

2. 根据不同类型的肝炎,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

3. 肝炎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病机,治疗时应清热解毒、利湿利胆为主。

4. 并合理应用中药、中成药和针灸、艾灸等治疗方法,促进疾病康复。

药物治疗1. 根据肝炎的病程和病情,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方剂包括复方板蓝根口服液、中药清肝泻火丸等。

2. 配合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3. 中成药如清肝泻火软胶囊、活络舒筋丸等也是治疗肝炎的常用药物。

针灸和艾灸治疗1. 针灸和艾灸可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和修复。

2. 针灸治疗肝炎的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大椎、肝俞等;艾灸则常用于肝脏部位,如肝俞穴,进行温补治疗。

注意事项1. 在中医诊疗肝炎时,应与现代医学结合,遵循医学伦理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2.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完成治疗过程,不得擅自中断或改变治疗方案。

3. 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加强营养摄入。

结论肝炎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在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

中药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

中药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肝脏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全球健康问题之一。

中药因其天然草本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保护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药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并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肝脏疾病的方法。

一、中药的保护机制1. 抗氧化作用:中药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例如,黄芪、丹参等中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2. 抗炎作用:肝脏疾病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加重,中药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对肝脏的损伤。

常见的中药如柴胡、黄连等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3. 解毒作用:肝脏是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中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可以促进肝脏解毒酶系统的活化,增强解毒功能,有助于清除体内有害物质。

例如,丝瓜络、枸杞子等中药被广泛用于解毒。

二、中药治疗肝脏疾病的方法1.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是将多种中药组合使用,以达到治疗肝脏疾病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病情,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肝炎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散、丹参饮等。

2. 中药单味药物:中药中的一些单味药物也被广泛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

例如,黄连被认为具有抗炎和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胆炎等疾病。

3. 中药注射剂:为了提高中药的疗效和药物浓度,中药注射剂逐渐被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

中药注射剂能够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较短时间内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赤芍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被广泛用于肝脏保护和治疗。

总之,中药因其天然、安全的特点,以及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治疗肝脏疾病时,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合理用药,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将进一步推动中药的应用,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中医药对肝脏疾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中医药对肝脏疾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中医药对肝脏疾病的防治作用研究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内,是人体的代谢中心。

它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储存和代谢各种营养物质、解毒等。

然而,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和疾病等因素,肝脏的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防治中。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对肝脏疾病的防治作用。

一、肝脏疾病的分类与中医治疗1. 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受到病毒、细菌、药物、酒精等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炎症。

中医治疗肝炎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分为寒湿型、湿热型、气滞型、血瘀型等类型。

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舒肝理气等功效,如可以使用黄连、荆芥、板蓝根等药物。

2. 肝硬化:肝硬化是指肝脏发生不可逆的纤维化与结构损伤,导致肝功能减退。

中医认为,肝硬化主要由于肝经气血郁滞、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因素引起。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脾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安神定志等功效来治疗肝硬化,如可以使用黄芪、当归、川芎、枸杞子等药物。

3. 肝癌:肝癌是肝脏上皮细胞增生、脱分化、无节制增殖等所引起的恶性肿瘤。

中医认为,肝癌大多由于肝经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

中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健脾益气等功效来治疗肝癌,如可以使用柴胡、黄芪、丹参、赤芍等药物。

二、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的效用1. 抗氧化作用:中医药中的多种草药和植物均富含抗氧化物质,如黄芪、当归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

2. 解毒作用:中药中富含多种解毒成分,如木棉花、山楂、茶叶等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解毒物质能够清除体内毒素,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3. 保肝作用:中医药中的多味草药和食材能够起到强化肝细胞功能、调节肝脏代谢、预防肝脏疾病的作用。

如山楂、莲子、黑木耳等均有良好的保肝作用。

4. 促进肝细胞再生:中药中的多种草药和植物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如甘草、枸杞子等。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重大负担。

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病治疗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理论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理论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人体内部脏器的相互联系和生理功能的协调。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中医药理论非常重视调理肝气。

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调节气机的功能,而肝失调则容易引发各种肝病。

因此,在中医药治疗中,重点调理肝气是非常关键的。

二、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应用中药。

中药是通过调理气血和调整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的。

对于肝病来说,中药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平肝降火、调理肝气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柴胡、白芍等,它们对于肝脏的保护和修复有着明显的功效。

三、针灸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中药外,针灸也是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肝病患者的症状。

例如,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肝气的运行,增强肝脏的代谢能力等。

四、中医药配合西医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在肝病治疗中,中医药可以与西医结合使用,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西医常用的药物对于急性肝炎等病症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中医药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则具备独特的优势。

因此,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治疗肝病,提高治愈率。

五、中医药在肝病预防中的应用中医药不仅可以用于肝病的治疗,还可用于肝病的预防。

中医药注重保持人体的内部平衡,具有调理机体功能和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中药等方式,可以降低肝病的发病风险。

六、中医药在肝病康复期的应用在肝病的康复期,中医药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肝气,促进肝脏的代谢能力和功能恢复,加速康复的进程。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肝气和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地缓解肝病患者的症状,加快康复的进程。

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经验

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经验

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经验[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名医经验;赵文霞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基础上,病情急剧恶化,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一种重型肝炎。

具有来势猛、进展快、病势重、变证多的特点,临床最主要的特征是高黄疸和出血倾向。

中医认为,本病属“急黄”、“疫黄”、“瘟黄”、“臌胀”及“肝厥”等范畴。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赵文霞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肝胆病临床研究30余载,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1 祛湿邪详辨三焦黄疸是慢性重型肝炎的主要表现之一。

赵老师认为,太阴中土,易受湿困,湿邪有自表传来.有水谷精微不化、水湿内蕴或内外相合而成者,故中焦湿证居多,但有湿热寒湿之分。

薛生白谓:“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赵老师认为,治疗首要的是分利湿邪。

若湿在上焦而有卫表症状者,或轻浅湿邪停滞于胃,治疗宜芳香化湿,药选轻清芳香之品,如藿香、佩兰、豆蔻、佛手之属,既可以顾护胃气,又使湿邪去而黄易退。

若湿在中焦,困阻脾胃,或湿邪较重,出现食呆,消化迟钝,嗳噫吞酸,中脘痞闷,大便不实,舌苔白滑黏腻等,治疗则宜苦温燥湿。

若口中黏腻可选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等;若舌苔厚浊,腹胀满者加用草果、槟榔、炒莱菔子等以疏利宣泄。

若湿邪停于下焦,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泄泻等,可用淡渗利湿、通利小便之法,药选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等淡渗利湿。

若湿邪阻滞三焦,水道不利,湿盛水停发为殿胀,亦可用逐水的方法,药选牵牛子,花椒、白茅根、大腹皮等利而不峻之品,而少用大戟,芫花、甘遂等峻猛有毒之药。

治疗时尚需根据湿邪致病的特点用药,有利于湿邪的消退,如湿邪凝滞,宜佐理气药如枳壳、木香、砂仁之屑;湿性阴寒,当佐以温药如桂枝、生姜之属,即张仲景之“当以温药和之”。

2 除瘀血治法各异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久病入络”、“内结为瘀血”的特点。

赵老师认为,无形邪热必附于有形之瘀血,瘀血不祛,则邪热不易化解,黄疽亦无以消退。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肝病是指肝脏发生病变或损伤的一类疾病。

在肝病的治疗中,中医药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

一、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治疗肝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1. 中药汤剂治疗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肝病病因和症状,中医师会配制出适合患者的中药汤剂,通过药物的温补、清热、解毒等作用来改善肝功能。

例如,桑螵蛸汤可以清肝、解毒,对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有一定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常用疗法之一。

通过选择穴位,利用针刺的方式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肝病的症状和体质。

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脏充血和炎症,并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3. 中药膏方外治中药膏方外治是一种将中药制成膏状,直接涂抹在患者的皮肤上来治疗肝病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起到疏散风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肝胆湿热、瘀血内阻等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乌蛟膏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脾胃不和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展望:1.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未来肝病治疗的发展趋势之一。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优势和独特作用,可以与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互补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2. 个体化治疗在未来,肝病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

中医药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3. 药物研发与创新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需要加大对中医药的研发投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分析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案。

名医名方---邓铁涛教授【慢肝六味饮】主治慢性肝炎

名医名方---邓铁涛教授【慢肝六味饮】主治慢性肝炎

名医名方---邓铁涛教授【慢肝六味饮】主治慢性肝炎
慢肝六味饮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川萆xie10克、黄皮树叶30克。

功能:健脾化湿浊,扶土抑肝木。

主治:脾虚肝郁症见胁肋疼痛或不适感,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淡白,少气自汗,食欲不振,舌淡胖有齿印,苔白,脉虚弱或弦细(慢性肝炎)。

方解:本方取四君子汤补脾气健运脾阳以“实脾”;用川萆xie入肝胃两经升清降浊,黄皮树叶以疏肝解毒行气化浊,或用大青叶代用之。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浊,扶土抑肝木之功。

-
煎服法:水煎,每剂药煎二次,日二服。

-
禁忌:油腻、辛辣、郁怒气恼。

-
加减:湿重者加法夏10克、砂仁3克、苡仁15克。

肝郁甚而见胁痛明显、烦躁易怒者加素馨花10克、郁金10克。

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梦多者加桑寄生30克、桑椹子15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

肾阴虚而见腰膝酸痛,舌嫩红苔少,脉细数者加首乌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4克,白术易淮山。

黄疸者加田基黄30克、溪黄草30克或金钱草25克、土茵陈25克。

血瘀者加丹参15克、茜草根12克、桃仁10克、土鳖虫6克。

-。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

中医古籍中无“肝炎”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应属中医的“疫毒”、“黄疸”、“胁痛”等病证范畴。

一、病因病机乙肝病毒为疫毒之邪,首犯肌肤,入于血分,深藏于肝。

肝为五脏之一,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若邪伏于肝,则难自净,是以难治。

乙肝病毒发于外则表现为湿热,湿热疫毒之邪内侵,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易生痰湿,湿邪再困脾土,呈脾虚肝旺之象;久病累及于肾,而致脾肾阳虚;或湿热蓄积日久,入血入络,出现气滞血瘀或瘀血阻络,最终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

湿、热、毒、瘀、痰等病理产物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互为因果,导致病情持续发展和迁延不愈。

二、常见中医证型中医辨证分型建立在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基础上,根据1991年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分为五个证型: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

有学者对国内外近4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涉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显示出现频次居于前8位的证型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其中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两种证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位列主要的证型,且二者也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最常见相兼证型。

三、辨证施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鉴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以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两种证型为主要证型,我们提出以“清热利湿”、“疏肝实脾”为主线,再根据不同证型的兼挟症候,虚实轻重,适当加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清热利湿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湿热常贯穿其始终。

患者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纳呆、恶心、腹胀、肢倦、口苦等,部分患者把这些症状归结为胃病,耽误了病情,中医病机责之于湿热疫毒蕴结中焦脾胃;若患者出现身目黄染、尿黄等黄疸表现,中医病机则为湿热熏蒸,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

保护肝脏的中药调养方法

保护肝脏的中药调养方法

保护肝脏的中药调养方法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排毒、合成、储存等众多功能。

然而,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导致肝脏问题日益突出。

中药调养肝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保护肝脏健康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调养方法,帮助您保护肝脏健康。

一、苦参调养肝脏苦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肝气郁结、湿热瘀滞等肝脏问题。

苦参可以煎汤饮用或者研磨成粉末进行口服。

每日一次,每次5克左右,连续服用一个月可以明显改善肝脏状况。

二、茵陈蒿调养肝脏茵陈蒿也是常用的中药,具有疏肝、活血的作用。

将茵陈蒿煎水饮用,每日一次,每次10克左右,连续服用两周可以有效改善肝脏病变。

三、枸杞子调养肝脏枸杞子被誉为“肝脏的养生果”,具有滋肝益肾、明目润肤等多种功效。

每日适量食用枸杞子,不仅可以调养肝脏,还能提升免疫力和保护眼睛健康。

四、佛手调养肝脏佛手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能够醒脾理气、调肝护肝。

将佛手切片,与红糖一起炖煮,每日饮用佛手糖水,可以促进肝脏排毒,增强肝脏功能。

五、阿胶调养肝脏阿胶是一种具有滋补肝血、养肝护肝的中药材料。

将适量的阿胶浸泡在温水中,搅拌成糊状,每日食用一次,可以有效改善肝脏的功能,保护肝脏健康。

六、丹参调养肝脏丹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保护心血管等多种功效。

将丹参煎水饮用,每日一次,可以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肝脏功能恢复。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中药调养肝脏的方法,适用于一般人群。

但是对于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调养,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此外,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建议大家远离烟酒、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充足睡眠等。

总之,中药调养肝脏是一种有效的保护肝脏健康的方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进行调养,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但是应该注意,中药调养肝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持长期使用,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名老中医诊治肝病临症经验

名老中医诊治肝病临症经验

名老中医诊治肝病临症经验
肝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下是一些名老中医诊治肝病的经验:
1. 食疗调理:肝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清淡,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豆腐等。

还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2.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肝病的常见方法是清热解毒和补肝益气。

例如黄芩、连翘、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的草药可以改善肝功能,而黄芪、枸杞、山药等补肝益气的草药可以帮助肝脏恢复健康。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按摩肝经穴位上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如肝俞穴、太冲穴、行间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血气、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4. 科学锻炼:适当的锻炼对肝病康复至关重要。

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肝脏恢复。

总之,中医治疗肝病的核心是清热解毒、补肝益气、调节体质。

更重要的是,肝病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怎么防治慢性肝炎
一、中医怎么防治慢性肝炎二、哪些中药能治疗慢性肝炎三、慢性肝炎能治好吗
中医怎么防治慢性肝炎1、中医怎么防治慢性肝炎
肝胆湿热证:乏力,纳差,厌油腻,胁肋胀痛,口苦,身目发黄,尿黄,大便粘滞。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肝郁脾虚证:两胁串痛,情志抑郁,乏力、纳少、脘腹胀、便溏泄;舌淡苔白或有齿痕,脉沉细弦。

方药:逍遥散加减。

肝肾阴虚证:手足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尿黄,便干。

方药:一贯煎加减。

瘀血阻络证:两胁刺痛,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均可出现,皮肤干燥,肝脾肿大,舌质暗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紫暗,脉沉细涩。

方药:鳖甲煎丸加减。

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时有下肢浮肿,便溏,舌淡苔滑,脉沉微缓。

方药:真武汤加减。

2、什么是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

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

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3、治疗乙肝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只能说是各有所长,一般说来,中医侧重于关系,重视整体和宏观,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