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组织心理学中的社会称许性研究
工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工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850aa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4.png)
工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工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工作场所的和谐与稳定。
它主要包括对员工的选拔、培训、绩效评估、创新与创造力、工作满意度、工作负荷、工作安全、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工业心理学亦是管理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一个交叉领域,通过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理论,来提升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效率、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理论基础工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心理学和管理学。
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差异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等方面,这些理论被用来了解个体如何思考、学习、交流和适应工作环境。
管理学的理论则注重强调组织的目标、组织的行为和效率,努力找出如何提高员工的绩效、降低劳动力流失率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等问题的方法。
通过结合这两个学科,工业心理学能够更好地理解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方法。
实践应用工业心理学的应用范畴十分广泛,从员工的甄选到培训再到绩效评估,工业心理学提供了诸多方法和技术,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在组织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例如,员工选拔阶段,可以通过职业倾向测试、心理能力测试、个性特征评估等来筛选出更适合企业岗位的人选。
在员工培训方面,工业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设计更加合理的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工作技能。
工业心理学也能应用于员工的绩效管理和激励。
通过制定更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以及组织激励方法的优化和调整,能够提高员工的绩效表现和感受到的满意度。
同时,通过工业心理学的应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更加系统和科学地规划和实施。
结语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工业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正逐渐被普及和应用。
通过工业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优化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并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紧密合作,使组织更加稳固和健康。
工业心理学名词解释
![工业心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b4121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2.png)
工业心理学名词解释工业心理学名词解释工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组织和工作环境中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旨在改善员工的工作体验、提高生产力和组织绩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个与工业心理学相关的重要名词,帮助你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1. 角色定向性(role orientation)角色定向性是指员工在组织中扮演特定角色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动机和态度。
角色定向性主要涉及员工对工作职责的理解、组织期望的认知以及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一致性。
一个员工的角色定向性与有效的组织沟通、明确的角色期望和有效的角色认同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员工的角色定向性,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其员工,提高绩效和满意度。
2. 岗位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岗位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的程度。
它涉及到工作内容、工作条件、薪酬、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
高岗位满意度与员工的投入程度、工作绩效和组织忠诚度呈正相关。
工业心理学研究认为,为员工提供有挑战性、有意义的工作、公平的薪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他们的岗位满意度,从而带来更好的绩效。
3. 激励(motivation)激励是驱使员工行动的内外部因素,可以促使员工积极地展现出一定的行为,并且为其提供心理满足感。
工业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等。
通过了解员工的动机和期望,组织可以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绩效。
4.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组织变革是组织内部的重大结构或文化的转变,旨在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组织变革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流程的重新设计、技术的引进等。
工业心理学在组织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组织理解员工对变革的反应,并提供有效的变革管理策略。
5. 员工参与(employee involvement)员工参与是指员工在组织决策和问题解决中的参与程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b508ad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9.png)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员工的幸福感,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
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其中之一是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的整体评价,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方面。
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效益密切相关。
因此,组织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共同认知和共同行为。
组织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而一个消极、不健康的组织文化则会对员工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还研究了领导力、团队合作、员工培训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对员工的影响力和能力。
团队合作是指员工之间的协作和合作能力。
员工培训和发展是指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益,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
标。
社会称许性
![社会称许性](https://img.taocdn.com/s3/m/bdc20b05763231126edb111c.png)
社会称许性
李丹20111801040035
一.什么是社会称许性
首先,社会称许性是指获得赞赏和接受的需要,并且相信采取文化上可接受和赞许的行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
相关的研究表明社会称许性既具有特质性又具有情境性。
Paulhus(1984)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社会称许性的两个维度分别概括为自我欺骗、印象管理.自我欺骗是指个体认为正确的任何正面的偏差反应;是一种个体对自我信念的自我保护,而非有意识地掩饰。
Barrick 和Mount (1996)指出对自我欺骗的测量反映出个体在自我表现过程中的一种正向偏差、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调整;在此维度上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表现出更强的控制观念、在记忆判断方面过分自信,声称对事实上不存在的产品更为熟知。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为了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印象而在测验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掩饰,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对他人的欺骗性反应。
二.社会称许性的应用
生活中我们常常将社会称许性作为人才测评的一个重要标准。
测试中出现社会称许性低说明回答与社会赞许或认可的方式相反,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回答者不遵守社会规范,但是,这表明回答者通常不会在乎大多数人对他的看法,可能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我行我素的倾向。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社会称许性来进行广告设计呢?
首先我们要保证广告的创新实在可接受和赞许的基础上,这样才不会引起反感和抵触。
利用印象管理,在广告设计中尽可能的强调产品优点,而避免涉及产品较大的缺陷。
而且可以适当暴露一些无足轻重的小缺点,来使得广告可信度更高。
心理测量中的社会称许性研究评述
![心理测量中的社会称许性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9a4fd0e5941ea76e58fa04d6.png)
于 案 例 和 事 实 阐 释人 力 资 源 规 划 的 重 要 性 , 以 更 有 力 的 证 据 和 理 由说 服
领导 和各业务部 门树立 正确的 观念和意 识 , 从而形 成有利于推 动和实 施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制 订 和 实 施 的 环 境 和 氛 围 只 要 做 到 这 一 点 , 距 离 成 功 也 就
部 企业环境 ( 尤 其 是 自上 而 下 )的 支 持 , 同时 依 据 企 业 特 点 及 实 际 情 况 运 用科 学 合 理 的 方 法 完 成 顶 层设 计 , 为 将 来 顺 利 开 展 各 项 人 力 资源 开发 与 管
理工作奠定基础。I { } 棚
参 考 文 献
[ 1 ] 高晓明 , 谈坚 , 周龙 骏 . 浅析人力 资源规 划的重要 性 [ J ] . 江 西煤炭科 技 , 2 0 0 7 , ( 3 )
展人 力资源规 划工作。 首先要了解业务发展规划, 从业务需求和变化出
发, 判 断人力 资源规 划的 方向和要 求 , 公 司业务是 扩张 、 平 稳运行 , 还 是 萎缩 , 其所 对应 的 人 力 资 源 要 求 是 不 一 样 的 。其 次 提 取 关 键 业 务 因 素 和 指
标, 为 建 立 人 力 资源 需 求 预 测 模 型做 基 础 。最 后 , 基 于 这个 基 础 , 再 对 现 有 人 力 资源 进 行 盘 点 , 摸清现状 , 包 括 人 力 资 源 数 量 、层 次 和 结 构 等 , 搞 清 楚 人 力 资源 供 给 现 状 。
态的 过程 , 规划 制订完 成并 付 诸于实施 以 后, 必须密 切关注 规划 的实施 选 择和参数的制定必须经过多次的试验 , 验证才能确定其正确有效 , 从 而 保证 整个模型的科学可信。 二是切忌认为预测模 型越复杂就越科学 , 对 于
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5025b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4.png)
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和应用于职业和工作环境中的心理学原理和知识,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一、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原理1.1 职业选择与发展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关注个体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与动态。
研究发现,个体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以及个人特质等因素,对于职业选择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动机与激励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探讨个体在工作环境中的动机和激励机制,以促进员工的积极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研究发现,经济激励、认可与奖励以及任务设计等因素,对于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起到关键作用。
1.3 领导与管理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组织中的领导与管理原则,以提高组织运营效能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到现代的领导者角色,注重个体的发展与激励,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建设,是提高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
1.4 组织发展与变革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关注组织发展与变革过程中的心理调适与适应问题。
研究发现,组织发展与变革需要领导者的支持与沟通,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情绪与情感,以便更好地应对变化带来的压力与困境。
二、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方法2.1 调查研究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常采用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来收集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心理体验和观感。
这些数据可用于诊断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组织管理提供依据。
2.2 实证研究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也会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来验证理论和探究心理学原理在组织中的适用性。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不同激励机制对员工工作动机和绩效的影响。
2.3 个案研究应用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还会进行个案研究,针对某个特定的组织或个体进行深入调研。
心理学考研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知识点浓缩
![心理学考研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知识点浓缩](https://img.taocdn.com/s3/m/a5f6f30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c.png)
心理学考研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知识点浓缩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员对于工作和组织等领域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在心理学考研中,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一个必修模块,有一定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文将对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浓缩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领导与管理1. 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激励型等,不同领导风格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和工作绩效有不同影响。
2. 领导行为:包括任务导向行为和人际导向行为,任务导向行为更注重任务完成,而人际导向行为更注重与员工的关系。
3. 领导力发展:通过培养沟通技巧、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高自身的领导力水平。
4. 管理者行为: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者需要具备多项技能来有效管理组织。
二、团队与团队建设1. 团队形成:通过明确目标、积极沟通和建立共享价值观等方法,促进团队形成。
2. 团队效能: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互信程度能够影响团队的效能。
3. 团队决策:团队决策相对于个人决策更能够充分利用集体智慧。
4. 团队领导:团队领导需要注重激励成员、解决冲突和促进团队合作等。
三、人力资源管理1. 招聘与选拔:通过制定招聘策略和选拔标准,找到适合组织的员工。
2. 培训与开发:通过培训与开发,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绩效。
3. 绩效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
4. 员工满意度:关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四、组织发展与变革1. 组织变革:包括结构变革、文化变革和技术变革等,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中的共同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
3. 组织气氛:组织气氛体现了组织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
4. 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包括组织公平感、组织支持感和组织承诺等,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五、职业发展与管理1. 职业决策:职业决策涉及个体对职业进行选择和规划的过程。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49fa0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6.png)
工作满意度
研究员工对工作的情感反应和态度,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的工 作满意度。
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
领导力
研究领导者的行为、能力和风格,以及如何影响员工和组织的绩效。
团队动力学
研究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沟通、合作和冲突解决,以提高团队绩效。
组织文化与变革管理
组织文化
研究组织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 为规范,以及如何塑造和维护健康的 组织文化。
领导力模型。
解决实践中的挑战和问题
提高员工心理健康
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员工的 心理健康水平,例如通过提供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培训等。
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组织变革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需要研究 如何通过员工培训、激励和管理等方式促进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如何提高自动化系统的 可解释性和可预测性,以及如何利用自动化技术减轻员工的工作负担。
数据科学
数据科学的发展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以 及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员工行为和组织变革。
Part
02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领域
工作需求与员工适应性
工作需求
研究工作对员工的要求,包括技能、 知识、能力和其他个人特质,以确定 员工是否适合该工作。
员工适应性
研究员工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任务, 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
员工激励与工作满意度
员工激励
研究如何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和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 率和质量。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解析工作场所的心理动态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解析工作场所的心理动态](https://img.taocdn.com/s3/m/cbdf82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c.png)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解析工作场所的心理动态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心理状态、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它涉及到员工在组织内的职业发展、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以及组织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视角,解析工作场所的心理动态。
一、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于自身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度反映。
通过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可以了解员工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组织文化的看法和评价,进而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研究表明,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工作表现、员工流失率以及组织绩效等密切相关。
二、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源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工作压力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工作场所中,压力源可以来自工作要求的增加、工作量的加大、工作时间的压缩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等。
为了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组织可以提供适当的支持、建立合理的工作安排和提供心理咨询等措施。
三、组织公平组织公平是指员工对于组织决策、资源分配以及员工待遇是否公平的看法和评价。
研究表明,组织公平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以及员工的工作表现都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员工认为组织缺乏公平性,他们可能会产生不满、厌倦、流失等问题。
因此,组织需要建立公正的决策机制,确保员工的权益和公平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所共享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符号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文化对于员工的行为、工作态度以及组织效能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并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因此,组织需要重视和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为员工提供一个积极、和谐和有成就感的工作环境。
五、领导行为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在工作场所中所展现出的行为方式和风格。
领导行为对员工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具有直接的影响。
研究表明,有效的领导行为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
工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工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b3f7ca065ce050876321358.png)
1.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特点:(1)心理学原理的应用(2)关注影响组织中的人的因素(3)工业心理学家扮演科学家兼实践者的角色;2.闵斯特伯格,《心理学和工业效率》;陈立《工业心理学概观》3.(1)霍桑实验的目的是:霍桑实验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霍桑工厂是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业绩很不理想。
为了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考察工作的物质环境、社会因素与工人的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
分为四个阶段: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谈话实验。
主要结论: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人——即经营企业不只是机器和生产方法。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意义:启发心理学家更加关注工作场合的人际关系并且探索员工态度的影响。
5.工作说明的结构:(1)工作头衔、(2)简短提要、(3)工作活动、(4)工具设备、(5)工作环境、(6)绩效标准、(7)薪酬信息、(8)任职要求。
6.如何实施工作说明:第一步:确定工作任务(收集已有信息、访谈领域内专家、观察在职者、参与工作)第二步:写任务陈述(好的任务陈述有哪些特点?【有效的任务陈述例子】第三步:评价任务陈述(发生频度 & 重要程度【任务分析评分示例】第四步:确定重要的KSAOs (逻辑推理或问卷调查)第五步:选择考察KSAOs的方法(具体方法的选用,根据第四步确定方法的权重7.KSAOs的解释:现在一般叫做胜任特征,K:知识S:技能A:能力Os:其他特征:焦点招募法:发展自售点广告,将招聘启事张贴在现有顾客或者现有员工很有可能看到的地方。
优点:价格低廉、针对性强缺点:只有少数人可以看到招聘启事8.理想选拔的特点:效度高,有成本效益,不大可能引起法律纠纷9.面试类型:根据结构化程度分: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面试的风格分:一对一面试、系列面试、专家组面试、小组面试,不同风格组合。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贝塞尔研究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贝塞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5c64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0.png)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贝塞尔研究社会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贝塞尔研究在这一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贝塞尔研究的背景,探讨其理论框架,并分析其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一、背景介绍社会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评价和推断他人行为和意图的理论。
该理论的发展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密切相关,旨在揭示个体是如何通过观察和解释他人的行为来推断他们的内心状态和意图的。
阿尔伯特·班德拉(Albert Bandura)是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贝塞尔研究,对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贝塞尔研究的理论框架贝塞尔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观察学习、模仿学习以及自我效能感。
1. 观察学习贝塞尔研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
观察学习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或通过媒体渠道来实现。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人们通过注意他人的行为,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模型中,从而在需要时模仿并应用这些行为。
2. 模仿学习贝塞尔研究指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个体可以获得新的行为技能和知识。
模仿学习不仅仅限于物理行为,还包括态度、价值观和信念。
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个体可以获得社会认同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贝塞尔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主观评估。
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对某个任务的期望和努力程度,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挫折和困难的态度与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感与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密切相关,人们通常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增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三、贝塞尔研究的应用贝塞尔研究对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教育、媒体、领导力和健康行为等。
1. 教育在教育领域,贝塞尔研究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行为,学生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60498f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c.png)
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工作场所的生产率,改善工作环境,使工人的工作表现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工伤和工作事故的发生率。
它的发展是综合研究科学主义、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成果,为工业企业解决工人心理学问题提供了有效而可靠的理论方法。
工业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改善工伤和工作事故的发生率以及提高生产率,建立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工人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调查和实验法。
工业心理学实验可用于检测人们对不同环境的反应,以及定量研究人的行为习惯和能力水平。
调查法可用于了解工人的心理和情感,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工作表现的。
工业心理学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工作环境中人类行为问题。
其中一种方法是建立正确的工作制度,使工人能够更好地从事工作。
还有就是改善工作环境,如安全措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加工人的工作报酬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和生产效率。
此外,工业心理学还研究了如何激励员工,保持他们的持久动力,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工业心理学是工业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对工作环境和人类行为的研究,还包括对组织结构和组织能力、工作技能、组织文化和组织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从这些方面来看,工业心理学可以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之,工业心理学是一个专注于解决企业管理中人类行为问题的重要学科,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改善企业工作环境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人类行为,研究不同组织文化环境下的工作表现,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绩效。
因此,工业心理学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探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179d9a04a1b0717ed5dd65.png)
第5期2018年10月No.5 October,2018当人们提及心理学时,往往联想到的是临床心理学家对患者进行催眠,继而探索患者的潜意识世界,最终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案。
这种刻板印象的出现,导致人们普遍忽视了心理学是一门多级交叉的学科。
目前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已经能够套用到各行各业,对企业文化、人才招聘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效能。
特别是在20世纪末,心理学者提出的集体效能感和工作动机的理论,使得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上取得重大的成功,在实际工作中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1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介绍工业与组织心理学(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 y ,I /O Psycholog y )的研究内容涉及心理学(Psychology )、管理学(Management Science )、社会学(Sociology )、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 )、人类学(Anthropology )和经济学(Economics )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学科,著名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主要包括国外的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国内的王重鸣教授和马庆国教授等学术人士。
I/O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们在工作环境中,出现的心理感受与行为模式,相应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具有广泛性,包括消费者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多个心理学科。
2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研究效果企业中的管理层人员以及决策者在制定合适的目标之前,往往会考虑到该机构的内部能力,是否具有相当的凝聚能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也会思考到机构对外界的综合能力,能否与外部组织有进一步的合作空间,提升双方的互动能力,彼此建立良性的商业关系。
积极调动员工们的合作机会,促进他们主动地组织团队,在工作中才可以有效地应对各种困境。
换句话说,一个良好的企业不但要做到装备自己,也应该真心地帮助员工们提升综合能力。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dfee6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1.png)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工作和组织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行为和成果产生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满足他们的需求、改善组织的运作。
本文将从工业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的角度,介绍其概念、重要性以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一、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改善员工在工作场所发挥的学科。
它涉及到招聘、选拔、培训、评估、激励和员工关系等方面,旨在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1. 员工招聘和选拔工业心理学在员工招聘和选拔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各种心理测试、面试和评估方法,组织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员工在特定工作中的表现和适应性。
例如,性格测试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适合特定职位的个人。
2. 员工培训和发展工业心理学也关注员工培训和发展。
通过识别员工的培训需求、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和提供反馈,组织可以帮助员工提高技能、知识和工作绩效。
此外,培训还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3. 员工评估与激励工业心理学研究如何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
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和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奖励和晋升计划。
4. 员工关系与健康工业心理学还关注员工的关系和心理健康。
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效率。
而对于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支持系统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来帮助员工应对。
二、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是研究如何管理和组织员工以实现个体和组织共同目标的学科。
它关注员工决策、团队合作、领导力和组织文化等因素。
1. 员工决策和创新组织心理学研究员工在决策和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了解员工的决策风格、动机和认知能力,组织可以更好地设计决策流程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决策品质和创新能力。
2. 团队合作和沟通组织心理学还关注团队合作和沟通。
通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加强沟通技巧和构建有效的团队结构,组织可以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和绩效。
3. 领导力和管理组织心理学研究领导力和管理行为。
社会称许性是什么意思
![社会称许性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c4d353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5.png)
社会称许性是什么意思
“社会称许性低”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做题的时候选择的答案都是你真实的想法或做法。
“社会称许性”在做测试时当中就是:你看到题目,是选择更符合社会大众所推崇的的那个选项,还是选自己真实会这么做、这么想的那个选项。
选择前者,即社会认可度高;后者低。
比如:题目陈述,你是一个外向的人,1完全不一致,2偶尔一致,3基本一致,4大部分一致,5完全一致。
真实情况下,你可能是在熟人面前都很内向的人,按道理你选1或2;但是你知道社会大众都认为外向才是比较好的,所以你下意识的认为自己也没有很内向,也会在某一些人面前“很”外向,于是你选了3。
此时,这个答案3的社会称许性就高。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7cc8ec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7.png)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集工业社会的非物质因素、群体性行为规律以及个体社会行为的交叉学科。
这门学科涉及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情绪反应、行为反应等各方面,重点探讨人们在工业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如上下级的关系、群体力量如何影响个体行为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涉及探讨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情绪反应、行为和心理调节能力的特点等,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特点。
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则是在心理学基础上,将研究重点转向工业社会环境,关注的则是人们的社会交往模式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等,以及集体行为及其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任务技能、威脆度、任务分析、行为实验和培训等;管理技能方面,主要包括管理决策、管理绩效、协调力等;人际关系方面,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组织行为、组织变革、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组织发展方面,主要涉及组织发展、组织创新、组织建设等;工作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劳动安全等。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应用有很多,如:在企业管理中,可以使用心理学原理,将组织人力资源侧重点转移到组织管理,以管理的方式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和绩效;在企业发展中,可以运用心理学原理推动企业的发展,以最有效的方式推动企业的发展;在社会管理中,可以使用心理学原理,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2):455~461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工业组织心理学中的社会称许性研究*李锋李永娟任婧王二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要首先介绍了社会称许性测量中的归因与否认模型、自我欺骗与印象管理模型,相关的研究分别指出社会称许性既具有特质性又具有情境性。
其次综述了计算机呈现的问卷测量与纸笔问卷在社会称许性上的差异;称许性反应对组织心理学中构念间关系的影响——称许性对构念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但并没有想象的广泛;以及称许性反应对选拔中的人格测验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称许性研究对人格测量、职务分析的影响以及控制称许性反应方面的未来研究问题。
关键词社会称许性,自我欺骗,印象管理,人格测量。
分类号 B849:C9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称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反应在人格测量、精神病理测量、态度测量以及敏感行为自我报告测量领域备受关注[1]。
在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领域,问卷是构念(construct)测量的常用方法:在测量诸如组织成员的态度、价值观、偏好、人格特征等无法直接判断的构念时,问卷是最佳选择;另外,问卷还经常用于测量个体知觉到的组织要素、职务要素、工作团队特征、角色特征以及其它组织成员行为[2]。
但由于问卷测量大多采用自陈式反应,可能会受到社会称许性反应偏差的影响[3],使得量表的信度、效度降低[2];因而在研究中社会称许性反应几乎总是被看作是对自我报告准确性的污染[4]。
这也成为工业组织心理学家关注社会称许性的主要原因。
⋅1 社会称许性的界定与测量Marlowe和Crowne提出,社会称许性是指获得赞赏和接受的需要,并且相信采取文化上可接受和赞许的行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5]。
Paulhus则认为社会称许性是测量反应中被试给出正向自我描述的倾向[6]。
研究者出于各种研究目的需要,对社会称许性进行直接测量[1]。
Paulhus(1984)总结指出,在过去的25年中至少有15类用于评定社会称许性个体差异的测量工具[7]。
而几个常用测量工具(如Edward社会称许性量表、Marlowe-Crowne量表、Wiggins 社会称许性量表)间的低相关一直是困扰社会称许性测量的一个问题[1];因而社会称许性的维度成为研究者关心的一个问题;Paulhus(1984)指出过去的研究表明各种测量可以合并为一个两因素模型(two-factor model)[7],他在回顾归因与否认模型的同时,证明了社会称许性的两个维度是印象管理和自我欺骗。
Milham和Jacobson于1978年提出归因与否认模型(attribution vs.denial approach)[7],收稿日期:2003-11-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071032)⋅通讯作者:王二平,E-mail: wangep@-456- 心理科学进展 2004年其中归因在此指个体认领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称许性特征;否认则是指个体否认一些不利于自身的非称许性特征。
Milham将Marlowe-Crowne量表项目中的归因与否认子维度区分出,并发现两个维度与欺骗行为间的相关存在差异[7]。
Jacobson 等人(1977)[7]开发出包含更多项目的称许性量表,并区分为归因、否认两个分量表;同时发现分量表分数间的相关低于分量表分数与总量表分数间的相关,由此他们推论分量表测量是社会称许性的不同结构维度。
但是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进行Spearman-Brown处理后近似等于总量表的信度。
另外,Ramanaiah 等人(1980)在平衡了Marlowe-Crowne量表项目的方向性之后发现归因和否认子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与量表的信度在同一水平[7]。
据此Paulhus指出归因与否认是同一构念的等价测量[7]。
因此,将归因、否认看作社会称许性的两个子维度是不恰当的。
自我欺骗与印象管理(Self-Deception vs Impression Management)[7],Paulhus(1984)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社会称许性的两个维度分别概括为自我欺骗、印象管理;并在自我欺骗与其他欺骗性量表基础上开发出称许性平衡量表(BIDR);同时应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社会称许性的两个维度是自我欺骗与印象管理。
自我欺骗是指个体认为正确的任何正面的偏差反应;是一种个体对自我信念的自我保护,而非有意识地掩饰[8]。
Barrick 和Mount (1996)指出对自我欺骗的测量反映出个体在自我表现过程中的一种正向偏差、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调整;在此维度上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表现出更强的控制观念、在记忆判断方面过分自信,声称对事实上不存在的产品更为熟知[9]。
Gur和Sackeim (1979) 应用实验证明了判断自我欺骗存在的4个充要条件:个体持有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同时存在;个体并不知晓其中一个观点的存在;这一观点的不知晓性可以被激发[10]。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为了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印象而在测验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掩饰,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对他人的欺骗性反应[8];测量中其与传统的测谎量表间存在较强的相关。
后续研究表明,Paulhus的自我欺骗和印象管理量表在许多反应偏差(response distortion)量表上具有较强的区分效度[9]。
由此可见,社会称许性由自我欺骗和印象管理两个不同的维度构成。
此外,Paulhus (1984)研究指出在非匿名条件下印象管理分数显著高于匿名条件下的分数[7];Barrick等人(1996)总结指出多数相关研究表明人格测验中应聘者比任职者产生更大的反应偏差(更强的称许性反应)[9];Stark等人(2001)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当诱使被试做出欺骗性反应时被试往往会真的做出欺骗性反应,并且这一观点被广为接受[11];据此可知,社会称许性受测验情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2 测验方式对社会称许性的影响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测验越来越普及,在临床领域计算机化的人格测评与诊断越来越常见,计算机化的选拔与培训系统被更为广泛地应用。
那么与纸笔测验相比较,计算机化的测验能否控制社会称许性反应?Lautenschlager等人(1990)以大学生为被试,比较了在计算机呈现条件下与纸笔呈现条件下分别作答的称许性平衡量表(BIDR)分数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自我欺骗与印象管理分数都受到呈现方式的影响,但计算机呈现条件下的印象管理分数更高[12]。
Booth-Kewley等人(1992)以美国海军新兵为被试,应用与Lautenschlager等人的研究相同的设计,比较计算机呈现与纸笔呈现的一系列态度测验分数第12卷第3期工业组织心理学中的社会称许性研究 -457-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呈现方式间所有测验的分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13]。
Mead和Drasgow (1993)认为在认知能力测验中,测验呈现方式会影响测验的等价性但是不会支配测验[14]。
Richman等人(1999)根据61个研究进行的元分析指出,在控制相关因素之后,计算机呈现的问卷与纸笔呈现的问卷间在社会称许性反应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计算机呈现条件下的社会称许性测量比纸笔呈现条件下的称许性测量产生更小的偏差,该效应在被试单独进行测验并且可以返回修改条件下更为明显;而其他量表在计算机呈现条件下则具有更大的偏差反应[15]。
Dwight等人(2000)在对近200篇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计算机呈现方式下的印象管理测验的分数比纸笔测验方式下的印象管理分数更低(effect size d=-0.08);但相关分析表明计算机呈现对印象管理分数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也就是说,越为近期的研究,该效应越小,甚至不显著;另外,测验方式对自我欺骗分数没有影响[16]。
3 社会称许性对构念测量研究的影响Stone 等人(1979)在检验成长需求量表(Growth Need Strength, GNS)的汇聚效度时指出,该量表的两个版本的结果与独立测量的社会称许性结果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甚至威胁到测量的效度[2]。
Arnold和Feldman(1981)[3]比较个体在做出工作选择时对不同工作与组织特征重要性自评所用的不同方法(迫选、排序、赋值、Zedeck法)时发现,与间接方法相比较,越直接或者越透明的方法越容易产生称许性偏差。
Ganster 等人(1983)指出如果构念测量量表结果与社会称许性量表结果间存在相关,则可能产生3种效应:调节效应(moderator effects)——社会称许性与自变量或者因变量间可能存在相关也可能不存在相关,但自变量与社会称许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虚报效应(spuriousness effects)——称许性反应使得变量间产生虚假的相关,如当自变量与因变量都与社会称许性存在相关时,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就可能是来自于二者在称许性上的变异;抑制效应(suppression effects)——社会称许性反应对自变量或者因变量的污染,使得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真实相关被掩盖[2]。
Zerbe等人(1987)指出组织研究中将社会称许性看作是一种污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它是否是一种污染取决于社会称许性与研究者理论框架的适合程度;只有当社会称许性与研究的构念间在概念理论上不存在关联的时候,社会称许性反应才是一种污染[4]。
Spector (1987) 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社会称许性与测量的构念之间至多存在微弱的相关;并且即使存在相关,也会由于相关太低而只能产生较小的偏差效应[17]。
但是该结论并非建立在全面的文献分析的之上,因而缺乏说服力。
Moorman等人(1992)在对33个研究进行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社会称许性与在组织行为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构念(控制点,工作满意度,角色冲突,角色模糊,组织承诺)间存在相关[18]。
Moorman等人认为该结果也缺乏说服力,因为33个研究在社会称许性的概念测量以及社会称许性效应分析方法上存在争议[18]。
在此基础上,Moorman等人应用Paulhus开发的社会称许性平衡量表中的印象管理分量表,以及Ganster等人(1983)[2]提出的社会称许性效应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称许性在组织行为研究中的偏差效应,结果表明印象管理对组织心理研究中常用构念间的关系几乎没有影响[18]。
该结论与Ganster等人(1983)[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之,尽管社会称许-458- 心理科学进展 2004年性对组织心理学研究中变量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但是社会称许性效应也许并非想象得那么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