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教学内容
鹅的教案模板6篇
鹅的教案模板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鹅的教案模板6篇教案的编写可以提前帮助我们做好备课和教学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而必须准备的一份文体,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鹅的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白鹅》课例观察分析及重难点解决策略
《白鹅》课例观察分析及重难点解决策略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
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
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
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两位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有以下三点。
(1)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白鹅》的线索更加清晰一些,它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丝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
(2)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
作者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
(3)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白鹅》的作者虽然口口声声言其“架子十足”,是“鹅老爷”,言语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亲昵,《白公鹅》中写道:“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
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作者的无可奈何中同样透出了对鹅满心的喜爱。
另外,作者的语言都风趣幽默,用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
(1)语言风格不同。
由于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两位作家的语言也带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如,前者把鹅称作“鹅老爷”,后者说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读来给人以不同的形象感。
培养学生小品文写作能力:《鹅妈妈的故事》教案二
给学生小品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寻找新的素材。
在这个过程中,教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供操作性的方法和步骤,增强课堂效果。
本篇文章将以教案二中的《鹅妈妈的故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来培养学生小品文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小品文的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2.理解《鹅妈妈的故事》的主题、情节和寓意;3.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尝试运用小品文写作技巧,撰写一篇与《鹅妈妈的故事》有关的小品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小品文的概念和特点;2.《鹅妈妈的故事》的主题、情节和寓意;3.小品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呈现一幅鹅妈妈照片,向学生介绍《鹅妈妈的故事》。
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
例如:这是谁?(鹅妈妈)鹅妈妈是什么?(是一只鹅)这个故事是关于鹅妈妈的什么样的故事呢?(等待学生回答)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领会故事寓意。
要求学生注意情节转折、语言表达技巧、寓意深度等方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加深理解。
3.分析小品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品文的概念和特点,可以在授课中加入一些小品文的经典例子,并分析其特点和写作技巧。
例如,可以选取鲁迅的《一件小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和体味其中的写作特色。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鹅妈妈的故事》的主题、情节和寓意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倾听他人的见解,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故事。
5.小品文写作实践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小品文写作技巧,尝试写一篇与《鹅妈妈的故事》有关的小品文。
要求学生注意选材、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力求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情感和思维的融合。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将作品互相交流和欣赏,提出改进建议。
6.课堂总结在教学的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谈谈自己对小品文写作的认识和感悟。
深入浅出:小学四年级语文白公鹅教案2优秀课例分析
深入浅出:小学四年级语文白公鹅教案2优秀课例分析。
一、教案概述本次教案是以《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依据,以“白公鹅故事”为中心,以探究白公鹅的习性和科学知识为目标,设计的一节语文课。
教学目标:1.懂得鹅是一种鸟类并了解白公鹅的外貌特征。
2.知道鹅的食性和习性,掌握用有关词语句子描述鹅。
3.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二、教学步骤本节课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了三个课时。
在第二个课时中,实施了本文要分析的优秀课例2。
第一课时:导入和讲故事导入环节采用问答的形式,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鹅类的好奇心。
如“你们在家里见过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鸟?你们觉得它是怎样生活的呢?”接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白公鹅的外貌特征、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了解白公鹅的生活习性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老师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白公鹅的习性和生活规律。
其中,在该节课中实施了以下课例。
优秀课例2:填表找规律(1)任务要求让学生以过去一周的天气变化为基础,填表记录白公鹅的食物量、运动量和休息时间,并找出它们的运动规律。
(2)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表格的形式和填表的方法。
2)学生以小组方式,记录白公鹅的食物量、运动量和休息时间,并在表格中填写。
3)学生查看表格,分析数据规律,并用文字叙述鹅的生活规律。
(3)教学效果1)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自由思考、收集数据,汇总表格。
2)让学生了解鹅的生活习性,了解生物的运动规律,初步接触“食物链”概念。
3)学生通过这项任务,提高了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练笔在第三节课中,通过练笔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篇有条理的作文。
主要考核学生对鹅的认知和学术写作的能力。
此处不赘述。
三、教学反思通过对该教案中的优秀课例2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教案的教学设计得十分精妙。
优秀课例2中的填表找规律环节,采用了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语言表达、观察分析、数据整合、规律探究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鹅教案参考8篇
鹅教案参考8篇鹅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了解广阔壮丽的草原风光,加强酷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一、课前沟通1、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忆江南》。
2、师:江南美景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对江南美景充分憧憬。
今日咱们换个地方,一起去草原看看。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这就是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称赞它。
北朝有人用了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3、齐读课题三、简介北朝民歌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强调“见”的读音)3、全班齐读。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1、播放录音朗读,生倾听。
2、对照录音查找原因,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3、个别范读。
4、师范读。
5、分男女生读。
6、借助译文读透诗歌。
(师读译文,生读诗句)7、再听录音朗读,生想象画面。
8、生叙述画面,并用朗读把看到的表现出来。
9、生带着感受再次读诗(自由读)。
10、小组派代表赛读(读出山高、草原大、天蓝、牛羊多的特点)。
11、全班齐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1、播放诗歌演唱视频,学生跟唱。
2、老师和学生合作背诵(接读)。
3、男女生合作背诵。
4、个别背诵,并给其所在小组加分。
5、分组背诵。
七、小结1、师引读:听着你们清脆、洪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由于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始终都在学习它。
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诞生后——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1000多年之后的今日,我们一起,用洪亮的声音读着——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会读——2、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白鹅》教学案例-精选文档
《白鹅》教学案例《白鹅》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鹅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感悟文中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学过的古诗描述鹅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白鹅》这一课,看作者是怎样写白鹅的。
板书课题: 13、白鹅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听录音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整体感知全文。
1.用一个词语概括白鹅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高傲2.看书中插图,感受鹅的高傲。
3.默读课文,想课文从哪些词和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板书:头叫声步态吃相5.鹅刚到作者家,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明确:“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再次感受一下白鹅的高傲。
6.从鹅的叫声中作者是怎样写白鹅的高傲?板书:厉声叫嚣引吭大叫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它可爱的语气来。
从它的叫声中进一步感受鹅的高傲和尽职。
7.自读4-7自然段,自主发现。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白鹅高傲的句子。
明确:a、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b、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C、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2)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作者用对比和反语的写法,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四、感悟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我们也感受到了鹅的高傲。
再一次读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体会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五、拓展延伸。
试用总分的写作方法说你喜爱的小动物。
第四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
第三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之一: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一、“渊源”、“影响”及实证约瑟夫·T·肖《文学借鉴与比较研究》:“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一个作家所受的文学影响,最终将渗透到他的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从而决定他们的作品的基本灵感和艺术表现,如果没有这种影响,这种灵感和艺术表现就不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或者不会在作家的这个发展阶段上出现。
”在考察作品的外来影响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有二:1)一部作品所受的影响,往往难以单纯出自某一部外国作品。
约瑟夫·T·肖举二例说明:“普希金在自己的文学生涯的每个阶段中,就吸收发展了拜伦的浪漫诗体小说,莎士比亚的历史悲剧和司各脱的历史小说。
”“在一部作品中可能同时存在一系列的影响。
例如在《卡拉玛佐夫兄弟中》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塑造德米特里、伊凡和佐西玛神父的形象时,就分别受席勒、歌德和《帕芬尼修道士的游历》的影响,但整个作品又完全是他本人的,他所运用的这些影响只是大大丰富了这部作品。
”2)作品的类似,并不一定就能证明其间存在影响关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举了两个经典性的例子:一是易卜生。
1895年,曾有人说易卜生并不是独创性的,他的社会的和道德的思想全都可在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作品中找到。
可是,易卜生的密友勃兰兑斯却说,易卜生从来也没有读过乔治·桑的作品。
二是都德。
他的《小东西》许多地方与狄更斯的作品相似,因而被视为狄更斯的模仿者,但都德却多次否认他读过那位英国小说家的作品。
对此,梵·第根解释道:“虽然看起来很奇怪,然而其间却并没有影响,而只有共同的潮流。
”因为他们活动于同一时代(19世纪中下叶),从共同的潮流中汲取思想和创作资源,在艺术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并不是“影响”。
融合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分析跨学科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科融合的有效方法,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知识。
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历史意识。
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牛和鹅》这篇文章,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意义;2、能够运用历史知识,了解“折耳根事件”的背景和原因;3、思考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意识。
二、教学资源1、《牛和鹅》这篇文章;2、历史教科书中和“折耳根事件”相关的资料;3、电脑、幻灯片、相册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了解“折耳根事件”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折耳根事件”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教科书、上网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可以理解政治、社会等因素对于历史的影响,对于历史珍视并且更有兴趣去探索历史。
2、阅读《牛和鹅》教师向学生朗读《牛和鹅》,并让学生们自己琢磨其中的意义。
讨论文章中所描绘的画面和场景等,了解其中的意思和寓意。
通过阅读理解,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以及他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3、跨学科结合教师将历史知识和《牛和鹅》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折耳根事件”中兔子、蛾子和雉鸡的含义。
再引导学生回归文章,思考故事中的牛和鹅与现实中的人有何类似之处。
结合这两个观点,启发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挖掘出文章所表达的人文价值。
4、思考和谐社会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社会和谐与人性的关系,思考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发扬社会正能量,让学生明白并且关注小时候人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的影响。
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建设之中,发扬文明,维护社会正义。
四、教学效果通过该教学方案,学生可以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从而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跨学科思考,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学的内在联系。
学生们在本次教学中,不仅能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发扬正能量。
四年级语文《白公鹅》阅读策略教案
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其中包括童话故事。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针对童话故事阅读的策略,以《白公鹅》为例,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文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元素。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文分析能力。
4、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内容:1、童话故事的基本元素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基本元素。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情节:童话故事的情节一般比较简单,主角往往会遭遇一些困难,最终获得胜利。
(2)角色:童话故事中的角色鲜明明显,一般都是黑白分明的,很容易让学生去分辨和理解。
(3)形象描写:童话故事只要求描写出主角的形象特征,不要求过多地描述背景和环境等。
2、《白公鹅》的阅读《白公鹅》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一个白公鹅帮助主人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女的故事。
在阅读这个童话故事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阅读策略:(1)预测:在看到故事题目之前,学生可以根据图片、书名和段落开头来猜测故事的大概情节,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细节追踪: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和有用的信息,比如主人公与白公鹅相遇的地点、主人公与真命天女相遇的方式等,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故事的情节非常重要。
(3)画“图”:学生可以试着画一些图来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场景画面,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4)自己思考:故事结局留下了许多疑问,比如白公鹅为何如此渴望主人与真命天女在一起,学生需要自己探究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讲授和互动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1、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标题和开头文字等多种方式,给学生介绍本篇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让学生对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2、讲述故事:教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整个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重点信息,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体察学情衡量文本合作探究———《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段赏析与商榷
要能力。也就是说,这一目标是 依据学段特点、学段需求设定 的。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依据 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设定的, 是基于学情考量确立提出的。 就本课而言,学生提出的问题 正是接下来的教学需要直面 的。换句话说,教师正是基于对 学生的了解,选择了相应的教 学内容。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崇 德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20 小学语文教学 2018.02 观课议课 \ gu倩nkeyike
枪,却把枪扛在肩头离开了”。 师:你是发现了反复出现的
事物,所 以产 生了疑 问。(板 书:反复出现)
生 2:我觉得一般情况下, 冬天到了,候鸟就应该到别的
. All 地Ri方g去ht过s冬R了e, se可r是 ve这d.些天鹅
︱︱
︱︽天
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故
周 跃 东
事︾教 学 片
段
赏
析
与
商
榷
2018.02 小学语文教学 19
gu倩nkeyike / 观课议课
等,总之是缺乏教学价值。那怎 么才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 问题呢?关键还在于提问方法的 指导。
【教学片段 1】 师:同学们即将进入高年级, 预习时有一件事情格外重要, 就是“会提问”(板贴)。今天的 学习就围绕这三个字展开。这 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课 件出示) (1) 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没 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扛在肩 头离开了? (2) 天鹅为什么没有像其 他候鸟一样飞走,而要选择破 冰觅食? (3)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 故事? (4) 为什么天鹅们能够破 冰成功? 师:这些也许是大家凭着感 觉提出来的,那究竟怎么提问 呢?有什么方法吗?请这些问题 的提出人来说一说自己提问时 的想法。 生 1:课文一开始就提到 了猎枪,结尾也提到了,我觉得 这很特别,所以我的问题是“斯 杰潘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
白鹅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
白鹅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白鹅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第1篇】1.重视感情朗读。
感情朗读,使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
课堂上我努力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如个人读、齐读、比赛读、大声读、默读、快速浏览等,这样通过多读去感悟作者用词的生动和抓住特点表达的方法。
最后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升华情感,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
2.重视咬文嚼字。
依靠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仔细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当讲到鹅的吃相“三眼一板”的时候,我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三眼一板”这个词。
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咬文嚼字,反复品读,积累语文知识。
【白鹅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第2篇】这是一篇状物散文,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具体细致的刻画了鹅的高傲,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咏鹅》导入,引导学生从字词人手。
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为学习文本做好铺垫。
我抓住作者对白鹅的姿态的描写,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还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词句,品重点词句,交流词句,感受写法,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对白鹅的认识立体起来,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对作者表达方法的交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实现思维碰撞,也巩固了教学成果。
当然,也有一些需要不断修正的地方。
例如教学鹅的吃相这一环节时,环节较少,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较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此环节仍有欠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一改进。
不足之处:教学鹅吃相这一环节时,环节较少,就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较少,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此环节仍有欠缺。
【白鹅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第3篇】《白鹅》是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中第四单元的一课,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家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两只鸟蛋》的跨学科整合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跨学科教学理念的普及,教师们开始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到教学中,以更好地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整合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两只鸟蛋》为例,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探讨如何实现关于这篇课文的跨学科整合。
一、课文梗概《两只鸟蛋》是一篇关于动物之间互助关系的小故事。
它讲述了一只正在孵化中的鹅蛋掉进水里,被渔夫救起并带回家中孵化。
当渔夫回到家中时,他发现他的鸡蛋也孵化出了一只小鸟。
渔夫面对两只毫无血缘关系的小鸟,决定将它们都养大。
最终,这两只小鸟都长大了并得以展翅飞翔,这也证明了互助是一种美好、强大的力量。
二、跨学科整合1. 生态学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可以探究这两只小鸟的栖息环境、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这两只小鸟的食性,还可以了解到关于生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相关知识。
2. 道德教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即便这些人或动物并不是我们的亲戚或朋友。
这既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素养的途径,也可以作为道德教育的有效教材。
3. 数学在《两只鸟蛋》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数学问题——如果渔夫原本孵化的鸡蛋中一半是公鸡,一半是母鸡,渔夫又孵化了一个鹅蛋,这样的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懂得抽象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 社会学这则故事也可以引发对社会与家庭、家庭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探讨。
渔夫作出的决策告诉我们,平等、公正、友善的互助与合作的精神不仅在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要素。
5. 国学《两只鸟蛋》中的互助和奉献情怀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德,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度联系。
在学习这个故事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念。
以上几个学科的整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学科可以与语文进行整合应用。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白鹅》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学会质疑、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朗读比赛中,感受文本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阅读,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状态,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在此环节要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他们不断进步。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本案例中,教师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学会欣赏文章的写作技巧。通过课堂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白鹅》的独特魅力,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一颗关爱自然、珍惜生活的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描绘白鹅的?”“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些方面?”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小组内成员要相互倾听、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学科简介一、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简介1、学科专业简介: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于2010年开始从应届毕业的中文本科生中招收海南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模式:3+1,即三年在职学习,一年脱产学习),2011年招收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模式:2年全日制),从2012年起,将原批准招收的海南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改为从海南省特岗教师中招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模式:2+1,即两年在职学习,一年撰写硕士学位论文)。
到2014年为止,共招收有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生162人。
在上级有关部门和海南师范大学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下,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队伍从无到有,从2010年开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在担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和论文指导的教师队伍中(不包括公共课程和教育课程的师资),共有中文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共11人,具有教育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共14人,学科负责人为陈道谆教授。
并且,从2012年6月开始,经海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同意将文学院现有的15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聘任为专业型(语文)教育硕士生导师,此举大大增强了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队伍建设,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的教育质量提供了强大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另外,文学院外聘有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生导师6人,他们分别来自省市教研院或省属重点中学,都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心得,全部具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职称,都有相关的基础教育研究论著或语文教育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2、学科师资队伍科研情况(不包括外聘专家、公共课程和教育课程的师资):近三年来,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在科研成果、课题、获奖等方面,硕果累累,统计结果如下:(1)学术论文: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中国文化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或CSSCI)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7篇。
《水鹅》说课稿
《水鹅》说课稿水鹅说课稿简介本篇说课稿旨在介绍《水鹅》这篇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教学内容,以便于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背景《水鹅》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篇章回小说,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它以鹅儿膏油作为起始,描写了贾宝玉刚考中进士归来时,和凤姐在成亲前的一段相处。
通过描述水鹅与贾宝玉的互动,展现了人物性格与关系的复杂性。
主题《水鹅》揭示了社会权力、婚姻制度以及性别角色等方面的议题。
其中,贾宝玉作为世家子弟,受到了家族和社会的限制,他的性格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故事中的水鹅象征着贾宝玉的愚昧和无知,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剥夺与压抑。
教学内容1. 了解《水鹅》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其所代表的意义。
3. 理解《水鹅》所涉及的社会议题,如权力、婚姻和性别角色。
4. 辨析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如水鹅的象征和意义。
5. 进行小组讨论,就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水鹅》,学生应能够:-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的一部分;- 理解作者对社会议题的思考和探讨;-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掌握比喻和象征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研究: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辨和交流能力。
- 剧场化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 阅读与写作结合:鼓励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写作,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水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标准包括理解度、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心得《水鹅》作为《红楼梦》的一部分,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探讨《水鹅》所揭示的社会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之一: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一、“渊源”、“影响”及实证约瑟夫·T·肖《文学借鉴与比较研究》:“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一个作家所受的文学影响,最终将渗透到他的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从而决定他们的作品的基本灵感和艺术表现,如果没有这种影响,这种灵感和艺术表现就不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或者不会在作家的这个发展阶段上出现。
”在考察作品的外来影响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有二:1)一部作品所受的影响,往往难以单纯出自某一部外国作品。
约瑟夫·T·肖举二例说明:“普希金在自己的文学生涯的每个阶段中,就吸收发展了拜伦的浪漫诗体小说,莎士比亚的历史悲剧和司各脱的历史小说。
”“在一部作品中可能同时存在一系列的影响。
例如在《卡拉玛佐夫兄弟中》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塑造德米特里、伊凡和佐西玛神父的形象时,就分别受席勒、歌德和《帕芬尼修道士的游历》的影响,但整个作品又完全是他本人的,他所运用的这些影响只是大大丰富了这部作品。
”2)作品的类似,并不一定就能证明其间存在影响关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举了两个经典性的例子:一是易卜生。
1895年,曾有人说易卜生并不是独创性的,他的社会的和道德的思想全都可在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作品中找到。
可是,易卜生的密友勃兰兑斯却说,易卜生从来也没有读过乔治·桑的作品。
二是都德。
他的《小东西》许多地方与狄更斯的作品相似,因而被视为狄更斯的模仿者,但都德却多次否认他读过那位英国小说家的作品。
对此,梵·第根解释道:“虽然看起来很奇怪,然而其间却并没有影响,而只有共同的潮流。
”因为他们活动于同一时代(19世纪中下叶),从共同的潮流中汲取思想和创作资源,在艺术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并不是“影响”。
确认“影响”关系的存在需要运用实证的方法。
不光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内部构成因素,也要运用各种文献记载、序跋、日记、自传、同时代人的见证和作者的阅读书目等,即所谓“外缘研究”的方法来寻找因果关系,才能确定“影响”的存在。
但是,作品本身的情况要特别关注。
二、鹅笼故事的渊源学考察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作家井原西鹤小说《金锅存念》:黄昏突然下了一场雨,一位商人从奈良贩了棉花,正往大阪方向赶路。
从后面赶过来一个八旬老人,请商人背他一程。
商人把老人背到松树林,老人要置酒答谢。
从老人嘴里不仅吐出了杯盏佳肴,而且还呼出一个妙龄少女。
但是,在老人睡去的当儿,少女却从嘴里又吐出一个英俊少年。
不过,在老人快醒来的时候,少女已经把少年吸入口中。
老人临离开时吸进刚才所有吐出的东西,但给商人留了口金锅做纪念。
这则故事的结尾,井原西鹤还给商人加了一段颇有和歌意境的梦幻描写。
此故事显然系据《续齐谐记》中“阳羡书生”改写。
钱锺书把这类故事称之为“鹅笼意境”,比西人说的“连锁单相思”更富有诗意。
佛典中原没有鹅笼,只有吐纳的奇想。
这个构思到了中国,变成了鹅笼意境,带有了明显的中国特色。
它已不像《譬喻经》那样单纯的以炫耀口中吐物吐人的法术为意,发展到以幻中出幻的形式揭示出人的感情世界的隐秘。
[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据清嘉庆本《广汉魏丛书》)阳羡书生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
彦以为戏言。
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
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
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
”彦曰:“善。
”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奁子中具诸饰馔,珍羞方丈。
其器皿皆铜物。
气味香旨,世所罕见。
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
”彦曰:“善。
”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殊绝,共坐宴。
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夫妻,而实怀怨。
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书生既眠,暂唤之,君幸勿言。
”彦曰:“善。
”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颖悟可爱,乃与彦叙寒温。
书生卧欲觉。
女子口吐一锦行障遮书生,书生乃留女子共卧。
男子谓彦曰:“此女子虽有心,情亦不甚向,复窃得一女人同行。
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
”彦曰:“善。
”男于又于口中吐一妇人,年可二十许。
共酌戏谈甚久。
闻书生动声,男子曰:“二人眠已觉。
”因取所吐女人,还纳口中。
须臾,书生处女乃出,谓彦曰:“书生欲起。
”乃吞向男子,独对彦坐。
然后书生起,谓彦门:“暂眠遂久,君独坐,当悒悒邪?日又晚,当与君别。
”遂吞其女子,诸器皿悉纳口中。
留大铜盘,可二尺广,与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
”彦大元中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
散看其铭,题云是永平三年作。
晚唐诗文家段成式,于九世纪中期写成《酉阳杂俎》一书,通过与印度佛经《譬喻经》中的“梵志吐壶”比较后说过:“释氏《杂譬喻经》云:昔梵志作术,吐出一壶,中有女子与屏,处作家室。
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
梵志觉,次第互吞之,柱杖而去。
余以吴均尝览此事,讶其说以为至怪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又进一步说:“然此类思想,盖非中国所故有,段成式已谓出于天竺(即古代印度)……当又为梵志吐壶相之渊源矣。
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如晋人荀氏作《灵鬼志》,亦记道人入笼子中事,尚云来自外国,至吴均记,乃为中国之书生。
”也就是说,这一源自印度的故事,随佛经传入中国后,开始还说这是外国道人,如晋代荀氏所作的《灵鬼志》中说:“太元十二年,有道人外国来。
”到了南朝吴均手里,就被吸收消化成了纯为中国的人、事与地点。
“梵志吐壸”一篇为佛典《旧杂譬喻经》卷上第十八则的译文,译者是三国吴天竺僧会。
吴均卒于公元520年。
印度“梵志吐壶”故事自三世纪中叶来华,经国人摄取,到完全中国化成吴均之佳作,其间经过的年份大约是150年。
《旧杂譬喻经》第十八则,吴时(三国)康僧会译,今存《大藏经》梵志吐壶昔有国王持妇女急,正夫人谓太子,我为汝母,生不见国中,欲一出,汝可白王。
如是至三,太子白王。
王则听。
太子自为御车,出群臣于道路,奉迎为拜。
夫人出其手开帐,令人得见之。
太子见女人而如是,便诈腹痛而还。
夫人言:“我无相甚矣。
”太子自念,我母尚如此,何况余乎?夜便委国去入山中游观,时道旁有树,下有好泉水。
太子上树,逢见梵志独行来入水池浴,出饭食,作术吐出一壶,壸中有女人,与于屏处作家室,梵志遂得卧。
女人则复作术,吐出一壶,壶中有年少男子,复与共卧已,便吞壶。
须臾,梵志起复内妇着壶中。
吞之已,作杖而去。
太子归国白王,请道人及诸臣下,持作三人食著一边。
梵志既至言:“我独自耳。
”太子曰:“道人当出妇共食。
”道人不得止,出妇。
太子谓妇,当出男子共食。
如是至三,不得止,出男子共食已便去。
王问太子:“汝何因知之?”笑曰:“我母欲亲国中,我为御车,母出手令人见之。
我念女人能多欲,便诈腹痛还。
入山,见是道人藏妇腹中当有奸。
如是女人奸不可施,愿大王赦宫中自在行来。
”王则敕后宫中,其欲行者从志也。
师曰:天下不可信女人也。
荀氏《灵鬼志》,载《法苑珠林》六十一则,及《太平御览》三百五十九则。
道人奇术太元十二年,有道人外国来,能吞刀吐火,吐珠玉金银。
自说其所受术,即白衣,非沙门也。
尝行,见一人担担,上有小笼子,可受升余。
语担人云:“吾步行疲极,欲寄君担。
”担人甚怪之,虑是狂人,便语之曰:“自可尔,君欲何许自厝耶?”其人笑曰:“君若见许,正欲入君此笼中。
”担人愈怪其奇,“君能入笼便是神人也。
”乃下担,即入笼中;笼不更大,其人亦不更小,担之亦不觉重于先。
既行数十里,树下住食。
担人呼共食,云:“我自有食。
”不肯出,止住笼中,饮食器物罗列,肴馔丰腆亦辨。
反呼担人食,未半,语担人曰:“我欲与妇共食。
”即从口中吐出一女子,年二十许,衣裙容貌甚美,二人便共食。
食欲竟,其夫便卧。
妇语担人:“我有外夫,欲来共食。
夫觉,君勿道之。
”妇便口中出一年少丈夫,共食,笼中便有三人,宽急之事,亦复不异。
有顷,其夫动,如欲觉,妇便以外夫纳口中。
夫起,语担人曰:“可去!”即以妇纳口中,次及食器物。
三故事比较——“蜕化为国有”的过程:第一篇“梵志吐壶”故事中的地点应是在印度,主角是太子,太子始见其母“令人得见之”,复又见梵志所吐壶中之女人亦暗藏一年少男子,因而悟出了天下女人不可信的道理,此是通篇要义所在——僧门的戒女色,佛经故事的焦点是戒女色。
第二篇“道人奇术”,晋人荀氏便把这故事发生的地点,搬到中国来,而且比第一篇更进步地加上了晋武帝太元十二年的年代,其故事中的主角,已为道人,作者虽直接否定此道人是“非沙门也”,惟尚不敢完全塑造一个汉化了的人物,故仍云:“有道人外国来”;同时,第一篇的主旨“天下女人不可信”的佛家思想也已被删除,而主角变为道人亦可证是佛家思想变为道家的部份迹象。
第二篇的道人,作者虽未交待其名字,但已比第一篇的梵志神通得多,梵志充其量只能出饭食及吐一藏女人之壶而已,但道人却除此之外,还能“吞刀吐火,吐珠玉金银”,亦能吞吐诸种盛着肴馔的饮食器物,更能躲在小笼子里休憇而使笼子“担之亦不觉重于先”,比第一篇的梵志添增了更多的神奇形象。
第三篇“许彦鹅笼”,作者吴均根据荀氏的“道人奇术”再加以汉化发展,写出了地点是在中国绥安山,年代是发生永平三年(公元六十年),小笼已更具体地变为鹅笼,不知籍贯人名的担人变为阳羡人许彦,外国来的道人也变为十七八岁的中国儒者──书生,而使女子口中吐出的男人,又偷偷吐出一女子来,此更是第一、二篇所无。
主旨也从第一篇“天下不可信女人也”转为揭示男女间的情爱之互不信任方面。
从引文中可得到证明:“虽与书生结夫妻,而实怀怨。
”(书生所吐女人语)“此女虽有情,心亦不尽。
”(女人所吐男人语)因此,这三个故事,从第一篇佛家的思想(“僧门的戒女色”)被第二篇的道家取代后(道士的炫法术),至此更转移了主旨(揭人心)。
即,佛经故事的焦点是戒女色,而志怪故事则把焦点转为对人一般存在的恶意的认识上来。
这种“蜕化为国有”的过程,直到1981年台湾作家张晓风的小说《人环》出现,又进一步将许彦鹅笼的故事,演变为有心理活动、环境衬托与细腻描写的当代小说了。
今天的文学世界中,那种充满理想色彩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似乎越来越陌生,对各种越轨之举已见怪不怪,宽容大度也近乎大而无边。
与以往相比,传统悲剧中造成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家族、信仰、地位的鸿沟以及既有夫妻关系等壁垒,都显得那样不堪一击,以至于有人感叹:莫不是已经进入无法编出爱情悲剧去打动现代人的时代?看多了现实中相互背叛的故事,就不难从鹅笼故事中读出男女各自怀有的叛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