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 史记 》的人物传记

合集下载

史记人物传记读后感

史记人物传记读后感

史记人物传记读后感《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古代人物的传记。

这些传记描绘了古代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英雄豪杰,也有奸诈狡猾的人物。

阅读《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让我对古代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古代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史记》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邦和项羽的传记。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开创了汉朝的基业。

刘邦的传记中,描述了他从一个出身卑微的农民,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最终成为了一代帝王。

刘邦的传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让我对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而项羽则是另一位在《史记》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物。

项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个勇猛无畏的战士,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

项羽的传记中,描述了他的英勇和豪气,也描述了他的骄傲和愚昧。

项羽的传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矛盾性格和悲剧命运,也让我对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除了刘邦和项羽,还有许多其他的古代人物在《史记》中留下了他们的传奇故事。

他们有的是忠臣良将,有的是奸诈狡诈,有的是仁义道德,有的是阴险狡诈。

这些人物形象各异,但他们都在《史记》中留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阅读《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让我对古代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古代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些人物传记,我不仅了解到了古代人物的生平和事迹,也了解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采。

这些传记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物的伟大和悲壮,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历史的厚重和深远。

总的来说,阅读《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让我对古代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古代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些传记,我感受到了古代人物的伟大和悲壮,也感受到了古代历史的厚重和深远。

这些传记让我对古代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古代人物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评说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评说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评说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史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关于历史人物评价与评说的重要观点和思考。

首先,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非常客观和全面。

司马迁以严谨的态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评价。

他不仅关注历史人物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还注重描绘他们的品德和性格特点。

例如,他在叙述刘邦的事迹时,既称赞他的胆略和智谋,又指出他的狡诈和残忍;在评价项羽时,既称赞他的勇猛和忠诚,又指出他的骄傲和轻率。

这种全面客观的评价,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优点和缺点,深入思考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其次,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有原则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提出了“非独尊之,亦非独贬之”的观点,即他既不一味地崇拜英雄,也不一味地贬低历史人物。

他认为,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否应该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来评判,而不应该被个人情感和偏见所左右。

例如,他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既肯定了他统一六国的功绩,又指出了他残暴和专制的弊端;对于项羽的评价既赞美了他的勇猛和忠诚,又指出了他的骄傲和轻率。

这种有原则的评价,使史记成为了一部客观公正的历史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另外,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说也体现了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提出了“以治观之,以乱观之”的观点,即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说,揭示了治乱之道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例如,他通过对商纣王的评说,指出了他的暴虐和奢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通过对周武王的评说,指出了他的仁德和明智使得周朝得以兴盛。

这种评说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评说具有客观、全面、有原则和具有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特点。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通过研究史记,深刻领悟到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否,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更取决于他们的品德和性格特点。

《史记》心得体会

《史记》心得体会

《史记》心得体会《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司马迁用纪传体的方式,记录了自西周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一本思想深邃、触动人心的历史读物。

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获得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史记》的深刻思想《史记》的深刻思想是我最为欣赏的地方。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司马迁提出了许多独到而深邃的观点。

例如,在《本纪》一章中,他强调了历史的教益,认为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明辨是非,了解人性的善恶,从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还提出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强调了对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深入人心,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史记》的精湛文笔《史记》的文笔精湛,用典雅,语言简练,直抒胸臆,使人感慨万千。

作者司马迁不仅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文字流畅,而且在描写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时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以独到的眼光、深入的思考和饱满的情感描绘了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使他们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例如,他在《陈涉世家》中生动地描绘了陈涉的形象,展现了他的胆识、智慧和为民除害的决心,让人为之动容。

这些鲜活的形象和生动的描写使《史记》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史记》的历史价值《史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古代历史著作,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了解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部作品以客观的态度和丰富的事实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西周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详尽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史记》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揭示出古代人类的智慧和思想,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史记》给我带来的思考通过阅读《史记》,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而且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也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和中国人民的智慧。

史记的写作技巧

史记的写作技巧

史记的写作技巧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历史著作,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史记》的一些写作技巧:
1. 以人物为中心:《史记》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司马迁注重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使历史更加生动、具体。

2. 采用多种叙述手法:《史记》采用了多种叙述手法,如倒叙、插叙、顺叙等,使历史叙述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司马迁还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和议论,使历史更加生动、形象。

3. 注重史实与文学的结合:《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司马迁注重史实与文学的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生动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使历史更加具有文学价值。

4. 语言优美:《史记》的语言优美、简练,具有很高的
文学价值。

司马迁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使历史叙述更加生动、形象。

5. 思想深刻:《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思想深刻的著作。

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史记》是一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著作,它的写作技巧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史记》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巨著,作者司马迁以卓越的史识和笔力,为我们呈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价值,同时也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历史教训。

首先,我被《史记》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英雄豪杰、圣君贤臣以及奸佞小人纷纷登场,他们的命运和选择成为了历史的推动力。

通过《史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更能够深入探究其内心的世界和思想的演变。

这种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使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其功过是非,从而汲取历史的教训。

其次,我对于《史记》中对于历史事件的详细记述深感满意。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记述详实而准确,对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进行了全面的展现。

这种详实的记述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真相,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平台。

通过《史记》,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规律和趋势。

最后,我认为《史记》对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历史人物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和坚韧的品质。

这些品质不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应对人生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史记》也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应该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远大的理想。

总之,《史记》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详实的历史记述以及人生智慧和历史教训也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感悟会对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详细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读完《史记》,我被其深厚的史学功底、独特的文笔和人格魅力所打动,深感这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智慧和文化底蕴的经典之作。

《史记》中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生动描绘和深入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事件的多元解读。

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各自的品质、能力和成就,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使我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中汲取智慧,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史记》中对道德和价值观的探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司马迁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忠诚、正直、勇敢等品质的推崇,同时也揭示了道德败坏和社会黑暗的现象。

这使我思考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坚守道德和价值观,追求真理和正义。

此外,《史记》的文学价值也让我深感赞叹。

司马迁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生动的描绘、精彩的对话、深刻的议论等,使《史记》既是一部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文学作品。

这使我思考如何在写作和其他领域中,学习和借鉴《史记》的文学技巧,提升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跟《史记》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跟《史记》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跟《史记》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史记》是传记文学的鼻祖,将史学与文学熔于一炉,成为无数历史家和文学家借鉴模仿的典范。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人文学,塑造了一百多个典型传神、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突破了写史不重写人的框框,开创了史书的独特写法。

本文着重探讨司马迁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

一、选材精当,剪裁合理作为史学著作,写实是基本要求。

但仅强调真实而不重合理的想象,则必会使史书显得枯燥乏味,缺少神采。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很好地将二者融为一体,既尊重了史实的客观性,又避免了将历史写成流水账。

他在材料的取舍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抛弃了那些历史人物生活中某些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选取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怀的材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将他们生动地再现出来。

《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文学色彩十分浓厚的一篇,作者选取韩信生平当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几件事来加以细致传神地铺写,突出韩信足智多谋,“连百万之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风度。

韩信一生经历战争甚多,如件件必录,文章必显平庸,作者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着重描述了井陉之战和潍水之战。

井陉之战,韩信只以数千之兵,背水一战,至之死地而后生。

潍水之战,更是出奇制胜。

仅此二件,足以显示韩信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

韩信之于汉朝可谓军功第一,破魏、破韩、破赵、下燕、破齐、灭楚,无不靠韩信的睿智与奇计,但韩信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件,阐述了他悲惨命运的成因,诸如他与高祖的论辩,不听蒯通的劝告,与陈豨相交,处疑地而不自知,显示了韩信善良、轻信的性格侧面。

正是这些事件的交相呼应,构成了韩信性格的多面性、鲜明性和丰富性。

诸如此类选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性格的例子,在《史记》人物传记中俯拾皆是。

如吴起的母死不归,杀妻求将(《孙子吴起列传》),直不疑的“盗金”、“盗嫂”(《万石张叔列传》),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世家》)等等,在各篇传记中,都起到了突出人物性格,展示本质特征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史记中的人物评价

文言文阅读史记中的人物评价

文言文阅读史记中的人物评价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撰写。

该书以纪传体的方式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并对各个历史人物进行了精彩的评价。

在文言文阅读中,史记中的人物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从文言文阅读的角度,探讨史记中的人物评价。

一、人物评价的重要性《史记》是一部以史为鉴,启迪后代的历史性著作。

在史记中,对历史人物进行的评价是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也是对历史人物价值和作用的总结和概括。

人物评价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文化价值的认定,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

二、人物评价的形式和特点史记中的人物评价以纪传体的方式展现,既以史实概览的形式呈现,又以作者的评注和点评为主线。

史记的人物评价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为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当时权威的历史学家,他对历史人物进行的评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人物评价的涵义和观点史记中的人物评价多样而丰富,它既包括对正面品质的肯定和表扬,也包括对负面品质的批评和指责。

作者在赞扬和指责中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对于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人物,他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敬仰,对于有害于国家和民族的人物,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谴责。

四、人物评价的文学魅力史记中的人物评价具有浓厚的文学魅力。

作者以独特的文笔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品质,他运用典故、比喻、修辞手法等丰富的语言技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自己对人性、道德和国家治理之道的理解和思考。

五、人物评价的启示和反思史记中的人物评价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特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现实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史记中的人物评价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评价以其形式多样、涵义丰富、文学魅力突出的特点,成为史记中的一大亮点。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人物描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以下是对《史记》人物描写的几点论述:
一、人物形象鲜明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项羽的英勇善战、刘邦的机智多谋、韩信的忍辱负重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史记》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例如,勾践的卧薪尝胆、吕后的残忍无情等,都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三、注重人物命运的描写
《史记》中的人物命运各异,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例如,韩信的命运多舛、项羽的英雄末路等,都让读者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

四、注重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衬托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通过对比和衬托来展现其个性特点。

例如,项羽和刘邦的对比,展现了两位英雄的不同性格和命运;吕后和戚夫人的对比,展现了两位女性在政治斗争中的不同表现。

这些对比和衬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总之,《史记》的人物描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同时,《史记》的人物描写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人物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传记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传记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传记史记是中国古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重要史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史记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物传记,这些传记以其独特的记叙方式和深入的人物刻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千古留名的历史人物。

本文将围绕史记中的历史人物传记展开论述。

一、史记中的皇帝传记史记中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传记之一就是各朝代的皇帝传记。

在这些传记中,司马迁以简练明晰的文字,对各个朝代的皇帝进行了生平事迹的介绍。

比如在《夏本纪》中,他依照年代顺序记载了包括禹、启、太康、仲康等在内的夏朝君主,通过事实的呈现和评述,为读者描绘了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卓越才华。

二、史记中的政治家传记史记中的政治家传记是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传记以事件和政策为线索,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政治人物的活动。

例如,在《鲁仲连邹阳列传》中,司马迁以详实的细节描述了战国时期的鲁国卿士鲁仲连和邹阳的奋斗历程,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当时政治形势以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行动。

三、史记中的军事家传记在史记中,军事家传记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传记以军事战争为主要背景,详细描写了军事家的智谋和军事战略。

例如,《六国赵太后世家》记载了赵国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赵奢的事迹,他不仅善于用兵,还擅长谋略,通过抵制秦国的侵略,为赵国保住了一方疆土。

四、史记中的文人学者传记史记中也涵盖了一些文人学者的传记,这些传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学术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韩非子列传》就是对韩非子这一著名法家学派创始人的详细记载,不仅介绍了他的一生,还引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向读者展示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体系。

五、史记中的君主妃嫔传记除了皇帝传记外,史记中还收录了不少君主妃嫔的传记。

这些传记以君主为中心,通过介绍各个朝代的君主妃嫔的生平事迹,揭示了古代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吕后本纪》中详细记载了汉朝刘邦的皇后吕后,通过她的传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后宫的权谋斗争和君王妃嫔的生活状况。

解析史记的人物传记

解析史记的人物传记

解析史记的人物传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其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

《史记》中,人物传记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人物的描述,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军事、科学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本文就着重解析了史记的人物传记,从传记的特点、内容、意义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人物传记的特点在史学史上,人物传记通常是继纪传之后而出现的。

在顾颉刚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可以了解到人物传记与史传、纪传相对应的关系。

其中,史传以编年体为主,侧重对中国历史的编纂和叙述;纪传则注重对古代名臣、名将的生平及其事迹的叙述,同时也借此表现作者的历史观和思想观。

而人物传记则进一步明细和描写了每个人物的思想、性格、言行及功过,通过全面深入的描写,展示一个人物的复杂性格,同时也更为具有文学感染力。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以“列传”的形式呈现,对每个列传设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可以了解到每个列传的主旨和内容。

比如“司马迁列传”、“孙子吴起列传”等等。

这些题目大多以人物名字或事迹事件命名,比较精炼简洁,容易记忆,深入人心。

同时,列传中采用的语言往往是笔法华丽,富有感染力的文学语言,使得传记更加具有欣赏性和阅读性。

二、人物传记的内容特点人物传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个人的生平记录,包括出生日期、家族背景、成长经历、官吏生涯、退休居住以及死亡经历等等;其次是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比如关于个人性格、志向、理想、宗旨、信仰、思想政治立场等等的描述;第三是对个人成就和影响的评价,比如对个人在文化、政治、军事、科学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等等的评价。

在史记中,每个人物的列传通常都具有独特的叙述特点,有的列传描述的是人物的青年时代,有的列传则着重描述人物的政绩,有的则更加注重描述人物的思想及其在某个方面的贡献等等,每个人物的传记都有其独特的叙述角度和注重点。

【课外阅读】论《史记》传记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课外阅读】论《史记》传记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课外阅读】论《史记》传记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史记》是传记文学的鼻祖,将史学与文学熔于一炉,成为无数历史家和文学家借鉴模仿的典范。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人文学,塑造了一百多个典型传神、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突破了写史不重写人的框框,开创了史书的独特写法。

本文着重探讨司马迁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

一、选材精当,剪裁合理作为史学著作,写实是基本要求。

但仅强调真实而不重合理的想象,则必会使史书显得枯燥乏味,缺少神采。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很好地将二者融为一体,既尊重了史实的客观性,又避免了将历史写成流水账。

他在材料的取舍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抛弃了那些历史人物生活中某些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选取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怀的材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将他们生动地再现出来。

《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文学色彩十分浓厚的一篇,作者选取韩信生平当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几件事来加以细致传神地铺写,突出韩信足智多谋,“连百万之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风度。

韩信一生经历战争甚多,如件件必录,文章必显平庸,作者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着重描述了井陉之战和潍水之战。

井陉之战,韩信只以数千之兵,背水一战,至之死地而后生。

潍水之战,更是出奇制胜。

仅此二件,足以显示韩信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

韩信之于汉朝可谓军功第一,破魏、破韩、破赵、下燕、破齐、灭楚,无不靠韩信的睿智与奇计,但韩信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件,阐述了他悲惨命运的成因,诸如他与高祖的论辩,不听蒯通的劝告,与陈豨相交,处疑地而不自知,显示了韩信善良、轻信的性格侧面。

正是这些事件的交相呼应,构成了韩信性格的多面性、鲜明性和丰富性。

诸如此类选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性格的例子,在《史记》人物传记中俯拾皆是。

如吴起的母死不归,杀妻求将(《孙子吴起列传》),直不疑的“盗金”、“盗嫂”(《万石张叔列传》),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世家》)等等,在各篇传记中,都起到了突出人物性格,展示本质特征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文言文阅读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文言文阅读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中国古代经典《史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以史事为线索,从上古到西汉,全面而系统地记载了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让人称道。

本文将从文言文阅读的角度,探讨《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史记》以批判史学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对于各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并不一概而论,而是以其德行和功绩为依据进行评判。

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太史公自序》中的开篇,太史公刘向对史书写作的原则进行了阐述:“臣尝独立鸣镝,发奋吁咈,略陈咸阳之变,采录异同,脩补既废,无所成就。

”从《史记》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太史公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以他们的德行和功绩为依据的。

例如在“太史公自序”中,他对秦始皇评价道:“始皇帝,高祖父,事之著也。

”,高度肯定了秦始皇在政治和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就。

而对于其他历史人物,太史公也会根据他们的行事风格和对社会的贡献作出相应的评价。

在《史记》的记载中,文言文的特点使得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准确、精辟。

文言文以其简洁、明快、雄浑的特点,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作者用“呜呼,项王。

”这样简短而哀怨的开头,一下子勾勒出了项羽英勇而悲壮的形象。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所做之事。

另外,《史记》中历史人物评价的细腻性也是其独特之处。

太史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会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其德行和功绩。

例如在《史记·刘敬传》中,对于刘敬的评价是这样的:“能以治身,以治人,方显其学也。

”这里太史公不仅对刘敬的治国能力进行了称赞,还对他的德行进行了赞美,说明了作为一名忠诚、有学问的臣子,刘敬在史书中的地位。

此外,《史记》中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性和客观性也是其特点之一。

太史公在记述历史人物时,往往根据历史事实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例如在《史记·韩非传》中,对于韩非的评价是:“李斯、韩非,可谓明主之器矣。

阅读《史记》这本书的心得

阅读《史记》这本书的心得

阅读《史记》这本书的心得《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史书之一,也是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这本书是由司马迁编写,以三十卷的形式呈现,记述了从上古时期到秦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震撼,对于这本经典之作,我有着深刻的心得体会。

首先,阅读《史记》我不禁感叹于司马迁的卓越才能和深厚学识。

他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史书记载的真实性,以严密的论述和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分析。

他通过充分研究和调查,将史书中主观的评价和权威的偏见剥离开来,努力呈现历史的真实面貌。

同时,司马迁还展示了出色的文学才华,以优雅的文采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他用简洁有力的文字,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史记》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轨迹,从上古的夏、商、周到秦朝的崛起,从宗法制度到封建社会的形成,我逐渐明白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演变。

同时,我也对古代帝王、政治家、军事家等各个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史记》以人物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评价,展现了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

这让我认识到,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和智慧,也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和机遇。

第三,《史记》对我个人的启示和思考也是很深刻的。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我认识到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往往是由于个人的决策和行动所导致的。

正是因为古代各个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中国才能逐渐迈向强盛和繁荣。

同时,我也思考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责任和担当。

虽然我们无法像古代的英雄人物那样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来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社会。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史记》让我明白,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最后,我注意到《史记》中透露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敬佩与认知——读《史记故事》心得札记

敬佩与认知——读《史记故事》心得札记

敬佩与认知——《史记故事》心得分享在炎热的夏天,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书,这也意味着我将再次的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看着一页页动人的句子,嗅着沁人心脾的书香,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千年前的世界。

书香仍在四溢,我依然沉浸在故事里,每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当中。

令我记忆深刻的一个故事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败北之后,回到国家,决心振兴国家,发奋图强,他每天尝胆,到田里耕作,夫人自己织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厚待宾客,与百姓同甘共苦。

几年过后,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反败为胜。

或许,一个人的努力不在于靠嘴上说,更在与的是要去做,久而久之,就会有新的变化。

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下滑的很厉害,于是我亲自跟妈妈提出要做练习题的要求,从那晚以后,我每天写完作业都会写一张练习题,只为了能提高成绩。

写练习时,不仅要保证速度,也要保证质量,不马虎,难的题目也要学会自己解决,就犹如越王勾践一样,生活中的事情自己完成。

果然不出我所料,资料写完时,我的成绩也提高了许多,让我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优异和成绩高低了。

认识了有礼贤下士的齐桓公,卧薪尝胆的勾践,还有机智,有奉公守法的公仪休……他们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把我引入了栩栩如生的故事当中。

无法自拔,在这之中他们的这种精神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都学不来的。

这本书一共记载了15个朝代,从上自古传说中的炎帝,黄帝,下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包含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小故事。

通过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各个朝代,似乎看到了千年前的各式“奇珍异宝”,了解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些由来,我仿佛亲自体验了一番故事中人物们的,悲欢离合,用心去感受那故事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曲折情节……国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它是历代文人的思想,历经了上千年的沉淀。

这本书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趁善向美,懂得谦恭有礼的文明大义,散发着五千年独有的魅力。

史记才是让我走进历史的法宝,才是让我走进历史唯一的朋友。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 史记 》的人物传记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 史记 》的人物传记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论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如《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每篇末的“太史公曰”等。

研究《史记》人物传记的特点,可以依据高中生认知和学习的特点,选择从研读“论赞”部分切入,用中心问题做阅读的线索,引发学生对所读人物的兴趣,从而指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体会《史记》的价值,培养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

一、以“论赞”切入教学的意义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尽管《史记》人物传记很精彩,但由于篇幅比较长,而且文言语汇、句式非常丰富,因此对高中生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心理障碍。

如果在教学中选择从指导学生首先研读“论赞”部分,提出问题,用中心问题作阅读的线索,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物事迹部分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效率。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太史公曰”引出对所记的人物史实的议论,虽然发表的是作者的个人的见解,是一家之言,但言简意赅,相对于前文对人物事迹的长篇记叙,读者可以从简短的褒贬臧否之言中把握中心,因此阅读短小的“论赞”部分,可以快速了解作者所评论的对象,也能从中了解作者本人的态度,而且从作者的评价中可以生发出问题,形成探究前文的教学线索。

2.体会价值,培养能力《史记》“论赞”有春秋笔法之意,在客观评价中,显示史官秉笔直书的气度以及司马迁的情感特征和价值取向。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称赞《史记》“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在记述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精选典型事例式的记叙,力求再现原貌般的描写和通过“论赞”进行客观评价,叙议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者以详实生动见长,后者则简括精要。

从研读“论赞”部分入手,再深入学习叙述描写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还能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

二、以“论赞”切入教学的几种主要方法在对《史记》的人物传记进行教学,从“论赞”切入时,必须结合具体的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古代典籍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学习古代典籍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学习古代典籍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学习古代典籍《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众多历史文献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演变。

其中,《史记》是一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典籍,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对古代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和记录的重要著作之一。

学习《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事迹和贡献,更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民的价值观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开篇介绍《史记》及其意义《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全面系统、载入史册的历史专著。

它被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中国从上古时期到前秦的历史。

二、深入解读《史记》中历史人物评价的意义1.历史人物评价是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历史人物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评价,可以让我们对历史有一个立体的认知,了解历史的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今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2.历史人物评价是塑造历史典型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历史典型人物是通过评价和记录来塑造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的事迹和人格特质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历史人物评价是对古代历史价值观念的呈现。

古代文明的特点就是其独特的价值观念,而《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正是这种价值观念的体现,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品格修养。

三、《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案例《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人物,他们以其出众的才能和卓越的品质,成为后世仰慕和学习的对象。

1.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名将,他以其忠诚、智勇而闻名于世。

司马迁评价伍子胥为“志士仁人”,认为他无私地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是爱国主义和忠诚精神的典范。

2.孙子:孙子是中国战争学的奠基人,他的兵法《孙子兵法》至今仍深受军事家的推崇。

《史记》中对孙子的评价为“将者,智谋国之器”。

史记人物传记读后感5篇范文

史记人物传记读后感5篇范文

史记人物传记读后感5篇范文史记人物传记读后感1《史记》这本书的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真实地记录了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论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仿佛再现了历史社会画面。

书中有许多我们认识的人物,如孔子、晏子、廉颇、蔺相如、屈原等,记叙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秦的兴衰、汉的建立和巩固,时间跨越了三千多年。

读了这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我想到了很多。

我的见解不可能和专业人员相比,可是我的真实体会。

我的体会有两点,第一点是古代的君王分两种,一种是一心为民的`君王,一种是贪图利益、沉迷于酒色之中的君王。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心为民的君王,受到百姓的热爱和后人的赞扬,而后者则让百姓唾弃,最终致使国家灭亡。

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但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常在电视上看的那些贪赃受贿的官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的第二点感受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战争。

各国诸侯你挣我抢,都想一统天下,而不顾及百姓死活。

没了钱,就加大税款;没了粮,就逼迫百姓交粮食;没了打仗的人,就到各家各户去找年轻力壮的人。

弄得百姓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然而,我们此刻的生活多么完美。

不用担心发生战争,不用怕吃不饱穿不暖。

在这种环境中,我们更要努力学习。

这就是我读《史记》的感受,期望大家也看一看这本史学巨著。

史记人物传记读后感2我最爱的就是《史记》。

静静地,如同静静的流淌的河,流过我的心底。

也许是因为历史书本的空缺,也许是遗落了太多太多,许久许久的共鸣,我便爱上了《史记》。

没有太多的伏笔,没有太多的伤愁。

它留给我的,只是书上没有写的,然是在读后,一种百感交集的情绪充斥着身心,一种莫名的回首,忘却自我。

在你读它时,它便慢慢在浸渍着你,控制着你的思想,直到心底,它便深深地留下了烙印,怎样也挥之不去。

我喜欢吕后的狠毒,喜欢她对戚夫人的所做。

那才是真正的的女人。

正如《史记》所说,“那总比虚伪的为丈夫找小老婆,却又背后耍心计得要来的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从“论赞”入手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论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如《左
传》中的“君子曰”,《史记》每篇末的“太史公曰”等。

研究《史记》人物传记的特点,可以依据高中生认知和学习的特点,选择从研读“论赞”部分切入,用中心问题做阅读的线索,引发学生对所读人物的兴趣,从而指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体会《史记》的价值,培养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

一、以“论赞”切入教学的意义
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尽管《史记》人物传记很精彩,但由于篇幅比较长,而且文言语汇、句式非常丰富,因此对高中生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心理障碍。

如果在教学中选择从指导学生首先研读“论赞”部分,提出问题,用中心问题作阅读的线索,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物事迹部分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效率。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太史公曰”引出对所记的人物史实的议论,虽然发表的是作者的个人的见解,是一家之言,但言简意赅,相对于前文对人物事迹的长篇记叙,读者可以从简短的褒贬臧否之言中把握中心,因此阅读短小的“论赞”部分,可以快速了解作者所评论的对象,也能从中了解作者本人的态度,而且从作者的评价中可以生发出问题,形成探究前文的教学线索。

2.体会价值,培养能力
《史记》“论赞”有春秋笔法之意,在客观评价中,显示史官秉笔直书的气度以及司马迁的情感特征和价值取向。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称赞《史记》“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在记述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精选典型事例式的记叙,力求再现原貌般的描写和通过“论赞”进行客观评价,叙议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者以详实生动见长,后者则简括精要。

从研读“论赞”部分入手,再深入学习叙述描写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还能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

二、以“论赞”切入教学的几种主要方法
在对《史记》的人物传记进行教学,从“论赞”切入时,必须结合具体的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阅读设疑式
指教学中把文末人物评价部分作为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重要依据。

阅读时所设的“疑”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记叙人物生平事迹部分需要印证的问题和重点理解的内容。

下面以《李将军列传》“论赞”为例。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提出问题:一代名将令天下“皆为尽哀”,李广之死有其自身的原因吗?造成李广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所提问题在于指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因素。

一位战功卓著、深得士兵和百姓崇敬的忠勇之士,会因口讷少言而死吗?阅读记叙部分可以得到印证: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其中口讷少言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但根本原因在于天子嫌他命运不好,还有统治阶级的刻薄寡恩。

在读评设疑后进行读叙印证,引发学生研读的兴趣。

2.对比阅读式
指教学中从“论赞”中作者的某一评价入手,与其他相关联的人物进行对比研究。

下面以研读《项羽本纪》“论赞”为例。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问题:为什么一位在大的社会的变革期能够顺应历史,并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壮大起来的英雄,却以失败告终?对比刘邦的成功,项羽失败蕴含的深层次意义是什么?
将《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两篇文章,两个人物联系起来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研读原文,全面客观地评析,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从历史的必然中悟出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的发展中,更好地塑造自我,获得人生的成功。

3.文学鉴赏式
指从“论赞”中获得人物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下面以研读《魏公子列传》“论赞”为例。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

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名冠诸侯,不虚耳。

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提出问题:由“论赞”评价联系正文中“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等内容,人物形象顿时鲜明生动,对这样“仁而下士”的人物,作者运用了哪些文学手法表现出人物的完美人格和对自己心目中理想人物的敬仰之情的呢?
让学生由阅读“论赞”转入对人物塑造方法的学习,除了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体味人物仁爱的品质。

更多关注作品的文学价值,也体现了《史记》的阅读价值。

4.读写练习式
首先从阅读“论赞”入手,然后结合相关主题让学生写作,由写作带动学生的阅读和人物探究,同时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下面以研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论赞”为例。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读完“论赞”后,布置话题作文“由强硬与谦让的蔺相如想到的……”其实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类故事情节生动、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篇章,教师不妨用给话题作文的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深入阅读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既能“入乎其内”,深层阅读,尊重原文找依据,又能“出乎其外”,联系其他的事物,进行拓展和思考。

三、以“论赞”切入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史记》作为语文教材来使用,要重视从发挥其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三重价值上进行教学架构,因此在运用问题线索指导全文的学习中,无论教师是如何进
行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取舍,都不能忽视在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本质特征的同时实现语文学习的意义。

1.人物的审美意义
《史记》人物各具神韵,在于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撼人心魄的力量,学生从中可以汲取文学营养和挖掘文化滋养的意义。

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这样既可以让高中生从人物的人格缺失中去审视,又可以从人格的完善中看到超越。

既需要选择个性的阅读方式,更需要进行整体阅读的把握。

这是由文本的文学特征和文化意义决定的,对培养高中生深度阅读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项羽、刘邦两个人物为例,韩兆琦先生的解读是:“项羽、刘邦两个人,一个在率性而为上是痛快了,但在政治上却遭惨败;一个在政治上是成功了,但在为人上却感到莫名的空虚和惆怅。

至此,人进入了一种尴尬境地,这是每个个体的人面对社会时都逃脱不掉的。


2.文本的言文结合
《史记》作为文言文的学习,人物的理解不能仅从事件出发,不能忽视文言的学习,对文中的文言现象一定要讲清楚,让学生掌握,言文结合起来鉴赏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

文言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教学目标。

其实文言的句式和词汇等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物塑造紧密相连的。

比如《屈原贾生列传》中写屈原“信而见疑”,这个“见”字,从词的意义上理解是被动意义,从人物的表现上看,诚信、忠贞而被怀疑,人物的悲剧色彩就凸现出来了。

再比如蔺相如解释自己谦让廉颇的原因是“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说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以国家大事为重,把个人的恩怨置之于后。

从用法上看“先”和“后”是名词用作状语,从人物塑造上看,这两个词正是非常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品格,正是蔺相如不计个人得失的境界感染了廉颇。

总之,选择从研读“论赞”部分切入,用中心问题做阅读的线索,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语文教学本质上进行教学,都必须让学生在充分领略《史记》文化价值的同时进行语言的学习和文学的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