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知识汇总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一、构架制(图二)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
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
每层缩短如梯级,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榑,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榑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
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
四柱间之位置称“间”。
图二木制构架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若干“间”组成”。
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
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Curtain Wall),非负重之部分。
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
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
所异者材料及科学程度之不同耳”。
谚语“墙倒屋不塌”也正是这种构架制的真实写照。
二、古建筑的“三分”(图三)是指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
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
图三建筑之三分三、屋顶的制式(图四——图二十)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有其使用的规则。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图四屋顶图五一个庑殿重檐顶,四个四角攒尖重檐顶图六歇山重檐呈曲尺形平面,卷棚歇山抱厦图七五个四角攒尖顶图八正脊为三段歇山,屋顶五重,三层歇山图九八角攒尖重檐顶图十藏式平顶、歇山顶图十一两个歇山屋顶呈“工”字形布列图十二三个歇山顶从前至后抬高,前后两个重檐图十三两个歇山屋顶呈“工”字形,布列,庑殿形檐顶图十四四个歇山顶屋脊相交、重檐图十五重檐歇山顶图十六重檐盝顶图十七重檐歇山,屋脊呈丁字形相接图十八藏式平顶,歇山顶图十九三个歇山卷棚顶相连,形成“勾连搭”形式图二十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呈现万字形四、屋脊(图二十一、图二十二、图二十八)屋顶两坡面相交隆起之处,一般用瓦条和砖垒砌而成。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一、古建筑的概念和分类古建筑是指在古代中国历史时期,以木材、砖石、土坯等为主要材料所建造的建筑物。
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古建筑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多种类型。
1. 宫殿: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具有严肃庄重的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
故宫、颐和园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
2. 寺庙:寺庙是用于修行、祭祀和礼佛的地方,古建筑中的寺庙建筑有着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
例如,少林寺、灵隐寺等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
3. 园林: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独特建筑形式。
中国的园林建筑以精美的布局、精巧的缀饰和亲近自然的理念而闻名。
拙政园、留园等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建筑。
4. 民居:民居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也是反映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南方的四合院、北方的院落式建筑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二、古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注重用木材搭建结构,以榫卯连接,减少使用钉子和刺槽的方法。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古建筑在地震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2. 形式美:古建筑注重形式美,强调对称、谐调和比例。
从整体上看,古建筑呈现出庄重、稳重和谦逊的美感。
3. 装饰艺术:古建筑装饰艺术极其精湛,主要体现在雕刻、彩画、瓦片等方面。
雕刻精美的柱子、漫画精细的壁画、彩瓦上的图案等,都是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4. 自然融合:古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注重自然景观的利用。
建筑中常常有庭院、花园、假山等景观,使得整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三、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中国古建筑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下面介绍几座代表性的古建筑: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建于明代,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精品】古建筑知识
【精品】古建筑知识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
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
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
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1/ 3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
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
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
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二、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
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常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2)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主要起支撑屋顶、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
(4)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
(4)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
(1)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位。
(2)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位。
(3)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顶。
(4)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基座、栏杆等部位。
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礼制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礼制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一、古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村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建筑逐渐由简单的茅草屋演变为复杂而精美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形式。
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始建筑、古代城邦建筑、封建建筑和宫殿建筑等阶段。
二、古代建筑的特点1. 结构稳固: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结构稳固,能够抵御地震和风雨侵袭。
2. 巧妙设计:古代建筑注重设计的巧妙和精细,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布局的精心设计,使建筑具有美感和实用性。
3. 丰富装饰:古代建筑注重细节的装饰,采用雕刻、彩绘等工艺,使建筑更加美观华丽。
4. 尊重自然: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借鉴自然景观,融入山水、湖泊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三、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1. 明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及其皇后的陵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2.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气势宏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3.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修建的皇家园林,以其精致的建筑和美丽的景色闻名于世。
4.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古代佛教寺庙大慈恩寺的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唐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四、古代建筑的分类1. 宫殿建筑: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有故宫、颐和园等。
2. 庙宇建筑:古代庙宇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代表有承德避暑山庄、嵩山少林寺等。
3. 园林建筑:古代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形式,代表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4. 城墙建筑:古代城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有西安城墙、南京城墙等。
五、古代建筑的传承与保护为了传承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政府和各级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开展古建筑的考古研究和保护修复工程,推动古建筑的利用和开放,提高公众对古建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节概述我国---以木构架为主;外国---以石料为主。
一我国古建筑发展演变1 商代:木构架已形成2 秦汉阿房宫:屋顶、屋身、台基3 魏晋南北朝佛教传播:寺庙、塔、石窟建筑。
例如:河北赵县安济桥(605~617)隋李春河南登封嵩岳寺塔,15层密檐塔,现存最古老的塔(532)北魏4 唐代---五代十国---宋元:古建筑发展的成熟期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现存最早的木构架(857)唐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木塔,高66.6米(1056)辽代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现存最早的观象台,元代5 明清:古建筑发展的高潮期例如:天坛,故宫,颐和园,明陵二特点民族风格1 南方:墙、屋面薄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观轻巧2 北方:墙厚,屋面重,用料粗壮,外观厚重3民族特点,等级制度:1)屋顶---- 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开间------11、9、7、5、33)色彩-----金、黄、赤、绿、青、兰、黑、灰、白宫殿民居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一、建筑外形1、屋顶----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屋身-----木构架,柱承重,墙不承重3、台基-----普通石台基,须弥座台基(做成多层雕刻丰富),栏杆,台阶二、建筑结构的特征1、木构架-----穿斗式:用穿枋把横向柱串联形成屋架;用斗枋把纵向柱联接形成框架台梁式:柱上搁梁,逐层缩短、加高,梁上搁柃条,柃条上排缘条,形成屋面举架做法2、斗拱------结构、装饰都起重要作用,是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将跳出的屋檐重量传给柱子,其组成为:升、斗、拱、昂、翘、坐斗3、单体建筑特点---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暴露结构,有利于通风、维修)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便于艺术加工如:收分-----柱身向上逐渐收小梭柱-----柱上下端有收缩如梭形卷杀----拱端切削成柔美曲线外形三、建筑群体布局特点-----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都面向院子。
古建筑基本常识
中国古建筑样式─抬梁式梁架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抬梁式梁架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抬梁式梁架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穿斗式梁架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穿斗式梁架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穿斗式梁架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梁架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混合式梁架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井干式梁架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井干式梁架构造
• 绘制草图旳基本 措施和一般要求
• (1)测绘者应该主动观、 了解和分析建筑各部分旳 形体和空间关系,旨在笔 先,主动统计。不能看一 眼画一笔,被动描摹。
• (2)草图一般采用正投 影法绘制。宜从所测对象 向后退远,并经过左右移 动尽量正对各个局部观察, 以克服“透视变形”带来 旳影响。对翼角等复杂旳 局部,要仔细分析其形体 投影画法。较复杂旳关系 有时也能够用轴测图表达。
中国古建筑样式─搏风、悬鱼
中国古建筑样式─山花
中国古建筑样式─山花
中国古建筑样式─山花
中国古建筑样式─水
中国古建筑样式─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构造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 草图要求
中心投影 斜投影 正投影
古建筑基本常识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 歇山式 • 悬山式 • 硬山式 • 庑殿式 • 攒尖式 • ……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歇山顶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歇山顶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中国古建筑样式─屋顶
中国古建筑样式─梁思成手绘
中国古建筑知识汇编
中国古建筑知识汇编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中国古建筑的知识汇编,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概述1.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开始建造独特的建筑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
2.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特点包括风雨廊架、宏伟的屋顶、精美的彩绘、传统的工艺和独特的结构等。
3.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中国古建筑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园林、墓葬和民居等。
每种建筑都展现了不同的艺术和建筑风格。
二、宫殿建筑1. 故宫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2.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的西郊。
它是一座由山水园林和宫殿建筑组成的皇家花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三、寺庙建筑1. 法门寺法门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它建于公元68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法门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佛教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2. 洪崖洞洪崖洞是重庆市一座著名的道教寺庙,也是重庆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它位于崖壁上,建筑主体几乎全部依附于山体,给人一种悬空而建的感觉。
四、园林建筑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人间仙境”。
它以小巧玲珑的布局、精巧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闻名于世。
2. 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皇家园林。
它曾经是中国最宏伟的园林之一,但在19世纪末的英法联军入侵中被烧毁,如今只剩下了一些残址。
五、墓葬建筑1.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帝王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部。
它包括了13座皇家陵墓和一座神道,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园之一。
(完整版)中国古代建筑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古代建筑常识集锦中国古代建筑常识集锦古代中国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常识。
1. 建筑风格1.1 木质结构古代中国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强调木材的使用和构造技术。
木质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能适应中国的气候和环境。
1.2 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布局通常采取“中轴对称”的形式。
建筑物常常以中心线为轴心,左右对称分布,展现出平衡和谐的美感。
1.3 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多采用盖山式、盖脊式和盖拱式等形式。
屋顶形式不仅具有装饰性,同时能有效防止雨水渗漏。
2. 建筑材料2.1 木材古代中国建筑主要使用木材作为结构材料,如柚木、杉木等。
木材具有良好的韧性和适应性,能够吸收地震冲击并保持建筑的稳定性。
2.2 砖石砖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如青砖、红砖等。
砖石制成的墙体坚固耐用,能够有效隔热和保温。
2.3 瓦片瓦片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常见材料,如琉璃瓦、青瓦等。
瓦片具有防水、保温和装饰等功能,同时还能起到减少风阻的作用。
3. 建筑特点3.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古代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院落式布局。
院落由四个或更多的建筑物围合而成,形成一个内外相通的空间。
3.2 建筑色彩中国古代建筑善于利用颜色的对比和协调来增强建筑的美感。
常用的色彩有红、黄、白、黑等,寓意吉祥和美好。
3.3 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注重雕刻装饰的艺术表现,常见的装饰元素有对联、雕花等。
这些装饰物既起到装饰作用,又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结论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为世人所称道。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像穿越回古代一样,好好聊聊中国古建筑那点事儿。
你看那中国古建筑啊,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老学究。
它的布局那叫一个严谨,对称得就像照镜子似的。
比如说故宫吧,中轴线一拉,两边的建筑就像双胞胎一样整整齐齐地站着,仿佛在说:“我们可是遵循着老祖宗的规矩呢!”这对称布局啊,就像是一场大型的队列表演,每个建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能乱了分寸。
再说说古建筑的屋顶,那简直是建筑的发型啊。
庑殿顶呢,就像是戴着一顶超级豪华的大帽子,高贵又庄重,站在那俯瞰众生的感觉。
歇山顶就俏皮一点,像是个有棱有角又带点小弯弯的帽子,有点像是古代武士头盔的华丽版。
悬山顶就像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布帽子,简单朴素但很实用,给建筑遮风挡雨。
柱子在古建筑里那可是顶梁柱,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撑起了整个建筑的天空。
那些粗壮的柱子啊,仿佛在喊着:“有我在,这房子倒不了!”它们一排排站着,像忠诚的卫士。
斗拱就有趣啦,像是建筑上的乐高积木。
一块一块组合起来,既美观又实用。
它像是建筑的关节一样,能让建筑在地震的时候像个灵活的舞者,抖一抖身子,还能稳稳当当的,简直是建筑界的黑科技啊。
门窗呢,就像是建筑的眼睛和嘴巴。
花窗就像一双双灵动的眼睛,透过那些精致的花纹看出去,感觉世界都变得诗情画意了。
门就像是嘴巴,迎接人们进进出出,每一次开合都像是在讲述着建筑里的故事。
台基就像建筑的大鞋子,稳稳地站在地上。
高一点的台基呢,就像是建筑穿着高跟鞋,高高在上,更显威严。
还有那古建筑的色彩,就像是给建筑穿上了五彩斑斓的衣服。
红墙黄瓦的组合,就像超级英雄的战衣一样醒目,老远就能看见。
中国古建筑里的庭院啊,那是建筑的小心思。
像一个安静的小世界,种点花草树木,就像在建筑里装了一个小小的自然乐园。
这些古建筑就像是一部部活着的史书,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它们历经风雨,就像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虽然有点破旧,但那种历史的韵味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建筑师辅导)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一、城市都城的制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匠人》。
中国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①隋大兴城(唐长安城);②北魏洛阳城;③明、清北京城;④元大都;⑤隋、唐洛阳;⑥明南京城;⑦汉长安城。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址变迁图(应会默画)。
元大都是与周礼考工记王城之制最接近的。
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城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放型,沿街设市,沿巷建住房。
二、宫殿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外朝I 治朝I 内朝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I I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
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声,晋、南北朝(北周除外)均行东西堂制。
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
大明宫主殿含元殿建于龙首原上,前有长达75m的龙尾道。
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3倍。
宋代宫殿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
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形殿。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
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建叠顶殿,棕毛殿,畏吾儿殿,石造浴室等。
明、清紫禁城宫殿(应做全面了解)。
三、坛庙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
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
圃丘。
祭天的坛。
天坛(应了解其历史概况,默绘其总平面示意图,指出其设计成功之处)。
孔庙(应了解孔庙布局的特点)。
古建筑基础知识
• 1.2 各部分组成
第十四页,共76页。
• 1.2.1 台基
台基的制式
第十五页,共76页。
• 1.2.2 构架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分类:抬梁式、穿斗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第十六页,共76页。
穿斗式
柱 檩
穿 挑
第十七页,共76页。
抬梁式
梁
柱
第十八页,共76页。
传力路线:屋顶落重由瓦——望砖——椽 ——檩 ——梁——柱 ——基础。
第六十页,共76页。
单檐亭的上架结构
一般由:檐檩、井字梁或抹角梁、金枋及金檩、太平梁及雷公柱等四层木构件垒叠而成
第六十一页,共76页。
第六十二页,共76页。
雷公柱
椽子
由戗
望板
金檩
抹角梁 角梁
檐檩(井字梁)
第六十三页,共76页。
第六十四页,共76页。
第六十五页,共76页。
第六十六页,共76页。
第四十五页,共76页。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 一般用于住宅 、园林。箍头 多用联珠,卐 字,回纹等。
第四十六页,共76页。
1.3 传统亭子构造
1.3.1 分类
按平面形 式分有:多角亭、圆形亭、扇形亭和矩形等。 按高低层次分有:单檐亭、重檐亭、多层亭等
第四十七页,共76页。
1.3.2 各部分组成 台基
• 2.2.3屋顶、飞檐
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
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 悬山顶,硬山顶,
四角攒尖顶, 盝顶, 卷棚顶
第二十八页,共76页。
马鞍墙
第二十九页,共76页。
8个古建筑基本知识
8个古建筑基本知识
1. 建筑风格:古建筑可以根据风格进行分类,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可以分为汉、唐、宋、明、清等不同的风格。
2. 结构形式: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包括木结构、砖石结构、土木结构等。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而欧洲的古代教堂则多为石结构。
3. 建筑构件:古建筑中常见的构件包括柱、梁、台、砖、瓦等。
这些构件经过精心设计和加工,起到支撑和装饰的作用。
4. 标志性建筑:一些古建筑因其独特的设计和历史意义而成为某个城市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斗兽场等。
5. 建筑装饰:古建筑常常以其精美的装饰而闻名,包括雕刻、彩绘、瓷砖、壁画等。
这些装饰既可以是美学上的追求,也可以是宗教或文化上的象征。
6. 环境布局:古建筑的环境布局通常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如中国的园林建筑注重营造山水意境,希腊的古代神殿则选择在山丘上建造。
7. 建筑功能:古建筑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宗教仪式、住宅、政治中心、防御工事等。
建筑的功能往往会影响其设计和结构。
8. 修复与保护:由于古建筑的历史悠久,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以保持其原貌和稳定性。
这需要专业的考古学家、建筑师和保护专家的参与。
古建知识
瓜柱:两层梁架中间支撑短柱高度,比本身之长度的称瓜柱。
檩子,也叫檩条,就是搭在梁上的木头。
所谓“栋梁之材”,就是说建房时“栋梁”是主要的支撑,这里的“栋”就是檩子。
古建大木构架大柁:上面说的最下一层,最长一根梁称大柁。
...三柁:第二层较短一根称二柁,有第三层时最短一要根称有利于柁。
...有十字的卯口,以随瓜拱和头层的翘或...挑山檩:沿着采步金梁的外边钻一列洞,以承受两山椽子一、大木结构:1、大木形制:大木是指建筑物一切骨干木架的总称。
大式:有斗拱的。
小式:没有斗拱的。
2、大木结构:竖的支重的部分柱。
横的被支的部分梁桁椽。
两者过渡部分斗拱。
3、大木造型: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但无论如何造型都离不开檩数,檩数越多房间越大,一根檩为一架,它们有加架、五架、六架、七架、八架、九架。
二、柱和梁的功能:1、柱:有五种位置檐柱:凡是檐下最外一列的柱子都叫檐柱。
金柱: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在建筑物纵中线上的都是。
里外金柱:金柱有里外之列,离檐柱近的叫外金柱,远的叫里金柱。
重檐金柱:重檐大殿里,在普通金柱的地位上,支着上檐的柱子叫重檐金柱。
童柱:放在横梁上,下端不着地,而上端的功能和位置与檐柱金柱相同的柱子叫童柱。
2、柁梁:面宽进深是根据柱了的地位而定。
柱子的位置是按柁梁之长短及重量而定。
(1)额枋:柁梁:柱子的下端立在地上,上端顶着柁梁或垫着斗拱顶着柁梁。
额枋:在每个柱头与另一个柱头之间,有连贯两柱间的横木叫额枋或檐枋,其长度扫面宽。
大额枋:在较大的建筑物上,有上下两层额枋的,上叫大额枋,下叫小额枋。
垫板:大小额枋之间有立着的板叫做由额垫板。
平板枋:大额枋的上层与柱头平,其上再加上一层平板枋。
桁檩:枋上排列斗拱,斗拱上放梁,梁上放桁,大式称桁,小式称檩。
檐垫板:较小的建筑物叫小式大木,不用斗拱,梁头直接放在柱上。
梁头上放檐檩,柱头间则用檐枋连贯,檐檩与枋。
上额枋:若建筑物是重檐的,金柱须加高以支上檐。
古建筑知识点总结
古建筑知识点总结一、古建筑的分类古建筑可以根据其历史和功能分类为宫殿、寺庙、陵墓、园林、城墙、民居等。
根据其建筑结构和样式可以分为木构建筑、砖瓦建筑、石构建筑等。
古建筑也可以按照地域特点划分为中国古建筑、古希腊古建筑、古罗马建筑等。
1. 中国古建筑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其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特色。
中国古建筑主要包括木构建筑和砖瓦建筑两种类型。
木构建筑以榫卯结构和斗拱为特色,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代表作品有故宫、颐和园等;砖瓦建筑以青砖和黄瓦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代表作品有长城、秦始皇陵等。
2. 古希腊古建筑古希腊古建筑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遗产,其典型建筑包括帕台农神庙、雅典卫城等。
古希腊古建筑以大理石和石灰石为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简洁、优雅,代表了古希腊人的建筑理念和审美情趣,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古罗马古建筑古罗马古建筑是古罗马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典型建筑包括斗兽场、巴西利卡等。
古罗马古建筑以大理石、花岗岩和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宏伟、气势磅礴,代表了古罗马人的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古建筑的特点1. 建筑结构古建筑的建筑结构主要包括承重结构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
承重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包括柱、梁、墙和柱础等,其承载了整个建筑物的自重和外部荷载;空间结构是指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形式,包括平面布局和立面形式两个方面,其反映了建筑物的功能和审美特点。
2. 建筑材料古建筑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石材、砖瓦、泥土等。
木材由于其轻巧和易加工的特性,常用于古建筑的承重结构和装饰构件;石材由于其坚硬和耐久的特性,常用于古建筑的墙体和地基;砖瓦由于其易制作和耐火的特性,常用于古建筑的墙体和屋面;泥土由于其丰富和廉价的特性,常用于古建筑的填充和涂料。
3. 装饰手法古建筑的装饰手法主要包括雕刻、彩绘、铸造、镶嵌等。
雕刻是指用刻刀在建筑构件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和纹饰,常见于古建筑的柱头、门楣和扇骨等部位;彩绘是指用颜料在建筑构件上绘制各种图案和色彩,常见于古建筑的壁画、彩绘瓦当和木构件等部位;铸造是指用铜、铁、铝等材料制作各种铸铜器、铸铁器和浇铝器,常见于古建筑的门环、扣钮和灯架等部位;镶嵌是指用玉石、琉璃、贝壳等材料镶嵌在建筑构件上,常见于古建筑的宫殿、寝宫和庙宇等部位。
关于古建筑的知识点
关于古建筑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古建筑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古建筑简单说就是很久以前建起来的房子之类的建筑。
像故宫啊、庙宇啊、古老的城楼这些都是古建筑。
它们是过去人们用当时的技术、材料和审美建成的建筑成果,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
②重要程度:在建筑学科里这是基石一样的存在。
了解古建筑能知道建筑的发展脉络。
同时呢,对历史文化研究也非常重要,是了解古人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窗口。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知道一些基本的建筑常识,像什么是地基啊,柱子的作用之类的。
还有对历史有个大概了解,知道不同朝代的特点也很有帮助。
④应用价值:在旅游行业古建筑是重要的吸引游客的资源。
比如各地的古城古镇。
而且对现代建筑设计也有启发意义,像苏州博物馆新馆就融合了古建元素。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建筑学科这个大范畴里,古建筑知识是历史建筑这一分支的重要内容。
它跟建筑风格、建筑材料等很多知识点都有密切联系。
②关联知识:和历史、美术、考古等学科都有关系。
历史决定古建筑存在的年代和背景;美术则反映在古建筑的装饰雕刻等艺术表现上;考古有时候还能发现古建筑的遗迹,提供新的研究内容。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就是理解古代的建筑技术有些难。
比如榫卯结构,没有钉子怎么连接得那么牢固。
关键点是要熟悉各个朝代建筑的特征性。
④考点分析:在建筑类的考试里,古建筑的重要性很高。
考查方式可能是让识别某张图片里建筑的朝代风格,或者阐述古建筑的某个结构特点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古建筑不是指单独的某一个建筑,而是从建筑风格、年代等角度有特定范围的建筑统称。
它跨越了很长的时间,从先秦的一些简单建筑到明清完善复杂的宫室庙宇都涵盖。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点像材料上很多是土木结构。
古代缺乏现代的混凝土之类的东西,所以木头和泥土是建筑的主要材料。
还有造型上讲究对称美,看看故宫那左右对称的布局就知道了。
③分类说明:不同类型可按功能分为居住类,像传统四合院;宗教类如寺庙道观;还有公共类像古代的城楼驿站等。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
3、悬山式屋面也属于单檐屋顶,它与硬山屋顶的 区别仅在与两端山头部分。悬山式屋顶的山头部分 悬挑出山墙。其他屋面构造与硬山屋顶完全相同。 悬山式屋顶根据屋面式样也可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 两种。用琉璃瓦、青筒瓦和小青瓦三种瓦筑成。悬 山式屋顶因其屋顶挑出山墙,故在其下部无法设砖 博风,而改用木板博风,直接钉在挑出山墙的桁条 头上;博风在山尖交接处常设悬鱼装饰。(图2-5-3)
图2-5-4 单檐歇山屋面
• 重檐歇山是指在单檐歇山的四坡屋檐之上、每向 上间隔一段距离,再增加一层四坡屋檐的一种屋 面构造形式,这种形式顶层部分的屋面构造,完 全同单檐歇山屋面的构造一样,而下面每层屋檐 的屋面构造由四个坡瓦屋面及四坡衔接处的四个 戗脊和四坡顶端连成一圈的围脊所组成,如图2-55所示。
• 15、做细双弯轩望:双弯椽子上面复盖做细望砖。 做细双弯轩望
• (四)、屋脊的各种形式
• 1、二瓦条滚筒筑脊:甘蔗脊的脊座起两楞砖线的 形式(P221 11-79 附图2-J-1)
• 2、三瓦条滚筒筑脊:甘蔗脊的脊座起三楞砖线的 形式(P221 11-80 附图2-J-1)
附图2-J-1 二瓦条、三瓦条滚筒筑脊
图2-5-7(a) 单檐攒尖屋顶
图2-5-7(b) 重檐攒尖屋顶
• (二)、屋面材料及构件 • 1、瓦 • 瓦是用陶土烧制而成,覆盖在屋顶上的一种地方
建筑材料。它的首要功能有排水、防水、抵抗风 霜、雨雪的侵袭,并起到保温作用。瓦的主要种 类有:小青瓦、筒瓦、筒瓦勾头、琉璃瓦、滴水 瓦、花边瓦、黄瓜环瓦等。筒瓦屋面瓦的组件如 图2-5-8所示。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
• 五、屋顶构成
• (一)、屋面形式分类
• 1、硬山式屋面:硬山式屋面属于单檐屋顶,屋面 山尖部分不挑出山墙。硬山式屋顶根据式样可分 为尖山式和卷棚式(亦称“回顶式”)两种。根 据所用瓦材的不同又可分为:琉璃瓦、青筒瓦和 小青瓦三种瓦面。详见图2-5-1 a、b所示。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水平,还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和工匠技艺的结晶。
本文将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知识点,包括建筑分类、结构特点以及代表性建筑等。
一、建筑分类中国古代建筑根据用途和形式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园林、城墙等多个不同类型。
其中:1. 宮殿:宮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典型的宮殿建筑有紫禁城和夏宫。
2. 寺庙:寺庙是用于宗教信仰和修行的场所,一般由殿堂、塔庙和配建构成。
著名的寺庙包括少林寺和峨眉山乐山大佛。
3. 园林:中国的古代园林以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融合为特点,注重营造宜人的环境。
苏州园林和颐和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4. 城墙:古代中国的城墙起到防御和边界标示的作用。
著名的城墙有西安城墙和南京城墙。
二、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有其独特之处,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结构特点:1. 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以榫卯连接和斗拱支撑为主要构造形式。
这种结构具有很高的韧性和抗震能力,可以适应地震频发的地区。
2. 层次分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层次感,一般分为底层、中层和顶层,层数逐渐减少。
同时,建筑物上部会有檐口和斗栱,增强建筑的稳定感和美观性。
3. 建筑比例: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的比例和谐。
根据“七进四出”的规律,建筑物的长宽比例为7:4,高度和宽度的比例为2:7。
4. 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石和砖为主要材料。
其中,用于结构的榫卯采用优质的楠木,石材多用花岗岩和青石。
三、代表性建筑1. 雁荡山彩廊: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建筑艺术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代表之一。
彩廊以曲折蜿蜒的路径连接山脚和山顶,通过廊檐上的木雕、石刻和彩绘等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2. 核心景区:乐山大佛庙宇群: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以乐山大佛为核心景点,是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
古代建筑知识点
古代建筑知识点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艺术的瑰宝。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三个方面,介绍古代建筑的知识点。
一、建筑风格1. 木构建筑风格木构建筑是古代建筑中最早出现的一种风格。
它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风貌和造型。
木构建筑常见的有梁架式、斗拱式和斗栱式等。
2. 石构建筑风格石构建筑是古代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风格。
它以石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坚固耐久的特点。
石构建筑常见的有台基式、柱式和拱式等。
3. 砖瓦建筑风格砖瓦建筑是古代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风格。
它以砖瓦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和装饰。
砖瓦建筑常见的有砖砌式、瓦顶式和砖雕式等。
二、建筑材料1. 木材木材是古代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它具有轻便、易加工的特点,适合用于搭建房屋的结构框架。
常见的木材有松木、柏木和榆木等。
2. 石材石材是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它具有坚固耐久的特点,适合用于建筑的基础和墙体。
常见的石材有大理石、花岗岩和青石等。
3. 砖瓦砖瓦是古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
它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的特点,适合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屋顶。
常见的砖瓦有青砖、黄瓦和琉璃瓦等。
三、建筑技术1. 斗拱技术斗拱技术是古代建筑中一种常用的结构技术。
它通过斗拱的相互支撑,使建筑更加稳固。
斗拱技术常见于宫殿和寺庙等大型建筑。
2. 榫卯技术榫卯技术是古代建筑中一种常用的连接技术。
它通过榫和卯的嵌合,使建筑结构更加牢固。
榫卯技术常见于木构建筑和桥梁等。
3. 筑台技术筑台技术是古代建筑中一种常用的基础技术。
它通过筑台的高度和坚固,使建筑能够抵御地震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筑台技术常见于城墙和城楼等防御性建筑。
四、建筑装饰1. 木雕木雕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
它通过雕刻木材的纹饰和图案,使建筑更加美观。
木雕常见于宫殿和庙宇等宏伟建筑。
2. 石雕石雕是古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知识汇总————————————————————————————————作者: ————————————————————————————————日期:梁架分件示意图梁架内部的结合点,称为结点。
1、脊槫,又称脊檩,架在木结构屋架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
明清之前用叉手支撑,后用侏儒柱支撑。
2、襻间,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构件。
襻间用于椽下,是联系各梁架的重要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单材、两材、实拍等组合形式。
明清时期檩下只用垫板、枋,合称一檩三件,废除襻间。
明清时襻间改称枋,并在它与檩间空隙处加竖板,称垫板。
檩、垫板、枋联用是明清官式建筑通常做法。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中殿(宋)殿内梁架结构3、丁华抹颏栱,颏kē,脸的最下部分,下巴。
一般在平梁之上用蜀柱、叉手与丁华抹颏栱拖脊槫。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宋)殿内梁架结构4、蜀柱,即瓜柱,蜀柱是宋代名称,又叫侏儒柱,意思为短柱。
早期只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而在其他承梁处用斗栱、矮木和驼峰。
蜀柱头也安斗,柱头间用襻间,柱角处装木㭼。
5、叉手,叉手也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
实际是一对人字型的支撑。
叉手的上述用法通用于汉至唐,晚唐五代起,逐渐改用蜀柱支撑脊槫,叉手成为托在两侧的加强稳定的构件。
明清时期,各梁均用瓜柱支撑,瓜柱下用角背,取消了叉手。
6、平槫,除脊槫和檐槫以外,跟脊槫平行的槫子。
7、合㭼(tà),置于平梁上与蜀柱交接处,可加固梁与柱的连接。
明清称角背,缴背或脚背。
8、平梁,宋式建筑称谓,位于脊槫下的梁,长二椽。
明清称三架梁。
山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五代)梁架结构9、驼峰,驼峰系用在各梁架之间配合斗栱承托梁栿的构件,因起外形似骆驼之背,故名之。
驼峰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分。
全驼峰又有鹰嘴、掐瓣、戾帽、卷云多种形式。
半驼峰比较少见,仅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唐)上使用了半驼峰。
山西万荣稷王庙正殿(宋金)驼峰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梁架示意图(唐)之半驼峰10、四椽栿,宋称谓,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四架椽。
两槫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一椽,四椽栿就是长四椽的梁,即五檩之间距离的梁。
清称五架梁。
11、托脚,托脚是支撑平槫的构件。
唐至元代使用较多,明清时期已极少用。
12、搭牵,又称剳牵,zhā,长一椽的梁。
明清称抱头梁。
13、乳栿,长两椽的梁。
14、柱,是建筑物中垂直放置的主结构件,承托其上方构件的重量。
15、顺栿串,在最下一梁之下安于两柱之间与梁平行的枋,称顺栿串(跨空随梁枋),明清时又有紧贴梁下的枋,称随梁枋。
16、替木,起拉接作用的辅助构件,常用于对接的槫(檩)、枋之下,与檩、枋平行,用于两构件对接的接口之下,以增加连接的强度,有防止檩、枋拔榫的作用,并产生缩短跨距的作用。
替木在唐宋是必用的,明清建筑已不用。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宋)柱头铺作17、撩檐枋,亦称橑檐枋,宋斗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之枋料。
此枋荷载大,故断面高度为其他枋之1倍,如用圆料,则称撩风槫,其下以小枋料或替木托之,此法多见于北方之唐(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辽(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筑。
18、柱头枋,斗栱内泥道栱或慢栱承托的枋料,称谓柱头枋,最上的柱头枋,称为压槽枋。
19、栱眼壁,两斗栱中泥道栱、慢栱之间的墙壁,即两攒斗栱间的墙壁。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唐)栱眼壁枋, 在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的穿插构件,它往往是随着梁或檩而设置。
枋以其位置之不同而名称不同,在檐柱上的称为额枋,在脊瓜柱上的称为脊枋。
一般来说,枋都是沿面阔方向水平放置,而梁是沿进深方向水平放置。
枋的断面多为矩形,而梁的断面为矩形或圆形。
明清建筑构架分件1、脊檩、金檩和檐檩相当于宋式的脊槫、金槫和檐槫。
2、抱头梁、三架梁和五架梁相当于宋式的剳牵、平梁和四椽栿。
斗栱,又称斗科、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
主要由方形的斗和前后左右挑出的弓形横木栱经多重交叉组合而成,它可传递荷载,将建筑物上部的重量平均分配在这承托的构架上,以分散横梁和立柱衔接的地方横梁所受的集中剪力,使梁木不易折损。
每一组合称一攒。
斗栱对屋檐有支撑和减震作用,也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多用于较高等级建筑上。
斗栱发明后逐步成为大型建筑物所不可缺少的构件,也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斗栱按位置分为三类:宋式分柱头铺作(柱头之上的斗栱)、补间铺作(柱间额枋或普拍枋上的斗栱)和转角铺作(屋角柱头之上的斗栱)。
清分别称柱头科、平身科、角科。
宋式铺作造栱之制华栱断面有单材、足材之分;其它各栱断面均为单材。
重栱,在泥道栱、瓜子栱上叠慢栱;单栱,没用重叠慢栱。
计心造,在跳头上有横栱;偷心造,跳头上没横栱;唐宋常用偷心,金元以后多用重栱计心。
横栱:宋式斗拱构件横向(面阔方向)摆放的栱。
按所处位置不同,有泥道拱、瓜子拱、令拱、慢拱、骑栿拱、骑昂拱、绞栿拱、绞昂拱等。
1、飞子,又做飞椽,如用飞檐,即在檐椽上钉截面矩形的飞子。
2、椽子,chuán zi,是屋面基层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
椽子截面圆形,首尾钉在上下两檩上。
每一条水平长度即椽的长度间距,称为一椽或一架、一步架。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外檐斗栱侧视图(原图转自网络,红色批注原创)3、撩檐枋,橑檐枋、也称挑檐枋,宋代斗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之枋料,在令栱上的枋。
此枋荷载大,故断面高度为其他枋之1倍,如用圆料,则称撩风槫,其下以小枋料或替木托之,此法多见于北方之唐、辽建筑。
4、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栱上,位于撩檐枋和柱头枋之间,有连接开间内各攒斗栱的作用。
宋用来表示斗栱出跳,清称拽枋,分里拽和外拽。
5、柱头枋,斗栱附属构件,用于泥道栱正上方,有连接开间内各攒斗栱和传导屋面荷载的作用。
6、平棊枋,斗拱附属构件,用于里跳最里侧令栱上的枋,与井口天花相接的枋子。
清称井口枋。
7、衬枋头,斗栱的附属构件,位于耍头之上与耍头平行,外端不露面,只在里端出头,交外面的撩檐枋和里面的井口枋撑住,在耍头后尾露出,常刻麻叶头。
清称撑头木。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外檐斗栱透视图(原图转自网络,红色、黑色批注原创)8、散斗,宋代称谓,在各种横向栱(慢栱、泥道栱)的两端,开口一字形,承托上层栱或枋,方向与枋一致。
清称三才升。
9、齐心斗,位于横栱中心的斗,一字开口承托上层栱或枋,方向与枋一致。
清称槽升子。
10、令栱,最外(上)一跳华栱或昂之上的横栱。
11、耍头,最上一层栱或昂之上,与令栱相交而向外伸出,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衬方头下所用出跳木料,多为蚂蚱头状。
清式称蚂蚱头。
耍头前后两端都露在外面,外端多作蚂蚱头状,里端作成麻叶头状。
12、交互斗,位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开口十字形。
13、慢栱,瓜子栱和泥道栱之上的横栱。
14、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清称瓜栱。
15、泥道栱,栌斗内的第一层横栱。
清称正心瓜栱。
16、骑栿栱,与栿(梁)相正交的横栱,好像骑在梁栿之上一样,上承栱或枋。
17、昂,是斗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利用内部屋顶结构的重量平衡出挑部分屋顶的重量。
有上昂和下昂之分,其中以下昂使用为多。
上昂仅作用于室内、平坐斗栱或斗栱里跳之上。
下昂是顺着屋面坡度,自内向外,自上而下斜置的昂。
其功能是使出檐的重量通过杠杆原理与檐柱中心线以内檩、梁的重量相平衡,用于外檐。
上昂是向外向上挑的受压受弯构件,昂身不过柱中心线。
结构上起斜撑作用,可减少斗栱出跳。
山西晋城青莲寺藏经阁二楼柱头斗栱下昂(宋)昂下有华头子,昂嘴批竹状。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上昂(南宋)补间铺作透视图补间斗栱侧视图上海真如寺大殿内转斗栱上昂上昂多用于内檐、外檐斗栱里跳或平座斗栱的外跳中。
18、华头子,为檐内(里转)斗栱的华栱外伸出的头子,砍削成斜向,上承昂的构件。
19、华栱,斗栱垂直(进深方向)出跳构件。
宋《营造法术》曰:“或谓之‘抄栱’,miǎo又谓之‘卷头’,或谓之‘跳头’。
出一跳华栱称为“一抄”,或“出一卷头”;出二跳华栱称为两抄,或出两卷头。
”清叫“翘”。
20、栌斗,又名大斗,栌斗在全攒斗栱最底层,承托全攒重量的斗状方木块,开十字卯口。
清称坐斗。
21、遮椽板,斗栱上方斜置或平置的木板,主要用来遮蔽上面的椽子,清称盖斗板。
22、栿,fú 即梁,宋代称谓,一般为进深方向水平放置。
23、阑额,是柱子上端联络和承重的木构件,位于柱子上端承托斗栱等。
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宋代始称“阑额”。
它有时两根并用,上面的一根叫(清称大额枋),下面叫由额(清称小额枋),两者之间使用由额垫板。
在内柱中使用的额枋又被称作“内额”,位于柱脚处的类似木结构叫做“地栿”。
清称额枋。
24、普拍枋,位于阑额之上,与阑额在断面上作‘T’字形,用来承托斗栱的木结构。
四周交圈,犹如一道腰箍梁介于柱子与斗栱之间,既起拉结木构架作用,又可与阑额共同承载补间铺作。
明清称为平板枋。
始见于唐代,目前最早的实例为五代时期山西大云院大殿。
25、柱,是建筑物中垂直的主结构件,承托其上方构件重量。
26、柱础,或柱础石,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
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使落地屋柱不致潮湿腐烂,令柱脚与地坪隔离防潮,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
27、平棊,qí,棊同“棋”,即今之天花板,古代也叫做"承尘"。
“平棋”是天花的一种,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因为是由大方格组成,仰看就像一个棋盘,故得名。
“平棋”这个名称是宋式天花名称的说法。
28、雀替,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减少梁与柱相接交处的向下剪力。
也用在柱间的落挂下,或为纯装饰性构件。
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插角”或“托木”。
29、卷刹,或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几种特殊样式斗栱:1、把头绞项造把头绞项造外视图(转自直立人营造学社)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没有出跳。
把头绞项造后视图(转自直立人营造学社)把头绞项造是一种特殊的柱梁结合方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斗栱),没有出跳。
具体做法是将内部伸出的梁栿端部砍成挑尖梁头或者耍头或昂的形式,与泥道栱直接相交于柱顶的栌斗上。
泥道栱上再置两个散斗和一个齐心斗(类似于清的一斗三升),然后直接承接撩檐枋、檐檩等。
该种形制出现较早,在唐宋前就有出现,宋元后基本没有出现。
山西晋城西溪二仙庙东梳妆楼一楼廊柱斗栱(金)山西博物院藏品屋形石龛(北魏)2、斗口跳斗口跳正视(转自直立人营造学社)斗口跳侧视(转自直立人营造学社)斗口跳后侧视(转自直立人营造学社)这是一种特殊的斗栱样式,斗口跳,即栌斗口内向外出一抄(华栱)出跳,跳头上置交互斗以承撩檐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