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

合集下载

怎样练好魏碑

怎样练好魏碑

怎样学习魏碑一、抓住和解决核心技巧魏楷和其它字体一样,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

其独特的最主要的方面是——方笔笔法。

假如我们把魏楷的方笔舍弃,魏楷这种书体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这是站在魏楷特殊性的角度来看魏碑楷书的,不是宏观整体的评价魏楷。

这话的意思是,魏楷里不都是纯方笔,也有圆笔,也有方圆兼互的。

正是由于这种方笔笔法的特质和存在,所以,人们才把魏楷确认为楷书的一个门类或品种。

鉴此,我们学习魏楷,首要的要解决方笔技巧问题,这是魏楷笔法技巧的难点所在,也就是解决关键技巧问题。

这里,我们必须提示的是,学习魏楷方笔,千万不能用“唐法解魏法”!我们在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就是用唐楷的方法写魏楷。

写出的字总是残存唐楷的意味。

可怕的是,一些教材,就明明白白讲地述用唐楷写魏楷的方法。

写的《张猛龙》都是“唐猛龙”。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员就是这样学习魏楷的,写的“唐猛龙”含唐量极高!最为要紧的是,最为麻烦的是,这样的书写方法不能提高笔速。

没有笔速的参与,笔画呆板僵滞,更不能出现墨的层次,了无书写性。

我们提倡的是“用最简捷最轻松的方法写出标准笔形包括变异的笔形”,这种方法才是合理的、科学的方法。

我们关注方笔技巧,也注意圆笔问题。

魏楷中也有类似唐楷圆笔的成分,这样说似乎不和逻辑。

应该说唐楷之圆笔是继承了某些魏楷之圆笔。

在某种程度上说,此魏楷之圆笔非唐楷之圆笔。

于是,在圆笔问题上也不能纯粹以“唐法解魏法”。

我们细细考察魏楷圆笔时发现,很多的圆笔也是魏楷所特有的笔法。

许多魏楷圆笔唐楷没有,而唐楷圆笔尽可在魏楷中找到。

我们尤其注重方笔技巧的训练,也不忽略圆笔的获取,所有这些不仅仅是纯技巧的获得的课题。

更重要的是一旦掌握方笔,又通晓圆笔,那么你就得到了打开魏楷仓库的钥匙。

有了这钥匙,我们在临帖取法上就十分自如,就少了障碍。

当我们笔法训练有素之后进入魏楷体系巡游之际,会发现临绝大多数的东西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的所有的学生在跟我学习一阶段之后,都有这样的体会。

写魏碑的翻切之法

写魏碑的翻切之法

写魏碑的翻切之法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

“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再看实际的书写: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

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

“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

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

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

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

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写魏碑好处多多

写魏碑好处多多

写魏碑好处多多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写魏碑好处多多魏碑在历史上曾一度被遗忘,清代出现了一批碑学大家,但他们的最大成就在汉隶而不在魏碑,清代人在魏碑理论上的建树是不错的,可是在实践上出让人满意成的不多,和隶书篆书比起来说根本比不上,成就最高的是赵之谦、李瑞清和张裕钊等人,他们对魏碑的发掘的深度还存在着问题,比如赵之谦应该是成就最高的人,他的成就主要在碑帖融合,纯碑还没有达到人们对他评价的高度,清道人更不用说完全是模式,张裕钊同样也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技术含量偏低,艺术表现力比较单调,这样的探索就不能认为是纵向发展了.回头来看魏碑这个领域是一个复框.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的成就极高,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清人,我之所以学写魏碑就是在孙先生的诱惑下学习的.现在有人提出楷书体系,我现在正在研究一些东西就是魏碑楷书体系研究,之所以称之为体系,是因为它是包罗万象的,从审美意识系统里去分析、去衡量、去对照的话都能一一找到相应的东西,才可称之为体系,唐楷实在是和魏碑没法相比.魏碑可分为分五大块儿:墓志、石刻、造像、其他类别以及清代和当代人对魏碑的研究和创作成果. 墓志是埋在地下的,距现在大概有一千四五百年时间,到现在墓志仍在不断的出土.清代康有为对魏碑如此这般的钟情,他们所见到的墓志远没有我们见到的多.魏碑的风格样式非常丰富,从美学的角度去衡量也是应有尽有,比如劲健、古朴、跌宕、精工、文雅、娟秀等,这么多美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研究和学习.墓志是魏碑体系的主体,魏碑所有的美的元素在墓志里都被体现的一览无余.如果对墓志研究开来你会发现,唐楷只不过是魏碑的遗续,后来的褚河南、颜平原、赵松雪等人的书法特别像墓志里的字.隋代苏孝慈墓志比欧阳询的楷书写得好,可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是书以人贵,像苏孝慈墓志的书写者那样写魏碑墓志的高手们却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他们创造的艺术美是存在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公正的评价.魏碑是座富矿,在墓志领域可取法和研究的对象有很多. 造像的数量非常大,造像一般在地面上,有些造像是相当精彩的,以龙门石刻为代表,风格多样.大家对魏碑的理解有误区,一说造像就认为是民间书手、刻手所为,事实上并非如此,造像写字的成熟水平和凿刻的精工程度决不亚于唐楷,但大多还是民间书手随意书写甚至不经书写直接凿刻的.钻到造像领域一看,那是相当的精彩,都不敢相信那个时期的人居然写出这样漂亮的字来,我说得漂亮是指精工的程度.因为留在地面上,人为和自然等原因的破坏使造像都漫漶得很厉害.造像领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出成果的人首推孙伯翔先生, 孙先生的主要法源在造像,其次是墓志碑刻, 孙先生在发掘造像古朴、野逸的审美上杀出了一条血路,突破了清人取得的已经被人们所认可的成就. 凡是石刻,几乎都是经典的,什么是经典好未必是经典,经典是人给它按上去的.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比如张猛龙,搞书法的人应该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张猛龙碑,那简直是棒槌,张猛龙都不知道还搞什么书法张猛龙确实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人们都说它是经典,知道的人多了就成为了经典,在魏碑体系里尤其是墓志比张猛龙写的好的多的多.它被历代人所知所研究,其先觉条件是立在地面上,便于发现和研究,从学术和艺术的角度上讲它能否称之为经典,很难说.有人说我的字还应该回归张猛龙,我和他们想法恰好相反,我就想尽量把张猛龙的基因打掉,因为在魏碑体系里比张猛龙好的碑版刻石有很多.当代人写魏碑的无非写张猛龙、张玄,为什么如果我们进到魏碑领域里一看比张猛龙好的太多了,技巧丰富多样.尤其是墓志,一石一品,一块墓志就是一个格调一个味道. 魏碑里面不仅仅是墓志、造像、石刻,还包含着清人的研究还有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钱币上的文字和陶文,尤其是元押,元押相当漂亮,一方印一个字,极美古人在刻这一个字时是极为经营的,它的跌宕、它的变异、它的异态包括笔画造型,都是精明过人的东西,相当美妙再包括其它铸刻在铜、铁等金属器物上的文字,别看这一类,这类东西不能忽略,我就把魏碑体系的五大块儿作以上简单的描述. 当代魏碑的美学和学术价值在哪里我的体会是写碑的人最不易入俗,“入俗“这两字要了多少人的“命”.清代书法之所以大兴我想就是为了避俗的话题,搞帖写二王,到米芾写意书风,再往后赵、董回归,清代馆阁一出来,帖这条路走绝了.为什么要发掘魏碑就在于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每个时代的人都想在这个世代创造辉煌,清人看到了这一点,很高明但成果一般般.近二十年,书法复兴,复兴这个年代我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大话题.我无意攻击写帖,我也一直致力于碑帖结合的研究.在当代魏碑发掘上面我们做得不够,学者们在理论上也推进了清人的学术成果,但是在实践上并没有拿出东西来,这就是摆在当前中国书法的现状,也是应该给以魏碑真正实在的地位的时候.入俗地说,想参加展览吗写唐楷写的特像欧阳询初选都上不去,来点有情调的吧,写米芾,学米的是一车一车的,写王铎的一锅一锅的,写黄道周、张瑞图的也是一把一把的,大家全在这个定向思维上趋之若鹜其结果是互相厮杀.明摆的事儿,大家都在写米芾,入选怎么可能啊那么在大展当中,写行草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写米芾的也一大邦,那就看谁写得最好.假如现在菜市场总共才有100个摊位已经有60摊位在卖萝卜了,你又拉来了一堆萝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贬值即使你的萝卜好,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萝卜了你再拉来萝卜卖,怎么会卖个好价钱呢写碑就好像是菜市场上来了一个卖土豆的,即使你的土豆质量不是很好,但你的土豆在为数不多的竞争中也总比卖萝卜的具有竞争力.这不完全是俗的问题,也是艺术选择的问题.我们都致力于书法,都希望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有所创造,道路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曾有书友让我看他临的米芾,我问题为什么要临米他说喜欢米的潇洒,喜欢米的表情达意,那么请问除了米字还有没有能表达你情性的载体呢难道能表情达意的只有米芾吗难道坠入米芾的情调就如此这般的痴迷吗你写的好又该怎么着艺术是有行情的,要随时代走.潮流的东西就是潮流,逆转不了,比如超女、流行书风,你不接受行吗时代在发展,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我们见到的东西古人怎么比呢写魏碑的最大好处是格好.如果你的品格俗不可耐,即便再精工也无济于事,没人会喜欢.碑不俗,在当代不俗在南北朝时代可能属于俗类,但在当代就不俗.俗和雅不绝然相对.什么是俗,多了就俗,满大街是皮鞋西服,满市场全是萝卜必俗,所谓俗就是统一化、同类化,模样一样,技巧一样什么都一样,你和大众越雷同就越俗.当然当代书法界对俗的理解也存在着争议,那么写魏碑避俗的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区别度. 书法最讲个性、气格.我们觉得品位的判断标准对有些方面是相当的宽容,也相当的刻薄,苛刻的是气格、格调、味道,宽容的是技法和形式,格调好即便出些问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人,赏之入眼.区别度应该作为书家毕生的至高的追求.“人书俱老”,就是个性的生成,个性的存在.大凡古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者都是区别度极高的人,区别度高才能被后人奉为经典,为后人所认可,甚至有可能被认为是有毛病,八大有没有毛病金农有没有毛病扬州八怪都有自己致命的毛病,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历史存在,清代的翰林们又有几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你为什么要肯定郑板桥,肯定金冬心是因为个性.个性分好个性和坏个性,所谓个性是以阐释以美为标准的,个性不仅仅是张扬,儒雅、恬静也是个性,个性应该是多类的.赵孟兆页把书法推到了历史唯美主义的高度,王铎走向了张扬和恣肆,所以区别率很重要,写碑可以避开入俗的误区,写不好不怕就怕写俗.笔墨技巧是可以练出来的,但不俗练不出来. 区别度该怎么理解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选古代十位书法家的作品再在展厅里随便选十件当代的书法作品,然后全部撕成碎片混在一起,我们能准确无误的把古人的筛选出来,很容易找得出来,比如米芾、王铎、黄道周等,但当代人的就不说让别人挑,就让书写者自己来找也不一定选的出来.因为基因里边的就不是个性化的东西,就是大众的东西,就是同化的东西,都是大众的东西当然就没有区别度了,没有区别怎么体现个性想入展没有区别度又怎么行呢有人说了想入展注意评委的眼球,视觉感觉要冲击评委,第一感觉你冲击了,第二感觉你还冲击得过去吗大家可能没有参加过大展的评审,大展在评委的面前仅停留两秒,几万件作品从眼前过,时间很短,区别度不高就不显眼,就容易被参赛作品共有的特性所淹没.有些作品连打都没有打开就被枪毙了,一看就写个“龙”、“康”、“寿”字,就写个翰墨缘什么的可能入选吗太拙劣了有的人练那么多年了,认为已经写得不错了,一样两秒钟静静的死去,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别度.在座最抢眼的就是那个穿黄色上衣的小男孩儿,因为他的衣服颜色最跳,跳出来了我才看他长得帅不帅,没有区别率长得再帅也没有人再接着看下去.写魏碑可以避免没有区别度,毕竟纯写碑的人还比较少. 学魏碑非常难,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不少,但真正在魏碑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却很少,有的人连模拟的槛都过不去.魏碑技法的创作研究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非常少.而写唐楷就不同,很多人在研究,理论的技法实践的研究都很多.行草的古代论述比重也非常大,技法研究也非常多,成功的经验更多,可以讲中国的书法史应该是一部帖学的书法史,魏碑自北魏大盛之后一直到清代复兴的一千多年间都是中断的,其间丝毫无人问津.为我们对魏碑的研究和学习造成了困惑,很多人摸不着门.但就魏碑技法上驾驭毛笔写出方笔的技巧,就没有很成功或者是非常科学的总结和梳理,不是这样的话,二十年前我早玩出来了.在探索魏碑的二十多年中我尽走弯路,有些人写了十多年还不知道魏碑方笔为何物,我当初也是这样的,所以说古人在魏碑技巧上的研究成果不完善.魏碑本身的技巧就很难,我所说的难是相对唐楷而言的,唐楷简单,有人可能对我的这个提法有点意见.唐楷是最好写的字体之一,因为它的技巧是模式化的、是规律化的、是固定的.如果你学欧阳询一旦掌握了它的用笔和结构的技巧,就很容易.训练一个从没写过毛笔字的小孩儿,一个月就可以学得很好,学起来是相当简单的.还说魏碑,难在变化无常,楷书技巧最主要的研究点在笔法和结构,魏碑的研究无非也是这两个点,但它的笔法和结构是多变的.中国书法家论坛里有个李松戏字,我诚心的玩一字多写,就是为了探讨一下魏碑变异的手段和方法,你随便说一个字我就可以给你现场写出若干个不同风格、不同味道、不同样式、不同姿态的这个字,并且都不一样.魏碑有这个余地,魏碑本身就有这个先天素质:变异性、多变性.唐楷行吗把唐楷的笔画和结构变变试试,唐楷最要命的就是笔画之间的距离关系是“精确”的,魏碑可以有聚散,唐楷必须是中正的,写一竖一定是垂直的,魏碑可以左右移动,这都是古人给我们创造的技巧,正因这种技巧才表现了魏碑的魅力,魏碑的多变性.有人说楷书很难抒情达意,未必,魏碑字形变化的诡异和曼妙,我们看了就觉得……怎么说还是我们发现不了美我记得哪位大师说过“不是在创造美而是在发现美”,我发现美后把它整合到自己的手上,积累的多了变异的招数也就多了.古人在魏碑里边这种技巧含量相当丰富的,它几乎是任意的,比如英雄的“英”我连续写几个草字头,你把下半部完成,同样你再写几个草字头,我再把下半部分补上,或者反过来都可以,会发现魏碑非常多变.有规律吗似乎没有规律但有规律,就是一种组合配比的规律,就像拳击一样,两拳组合、三拳组合,练是这么练,真打起来就不能这样套了,写起字来也一样,是随机的.孙伯翔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造成矛盾然后解决这个矛盾使这个字有变化,有异态”. 魏碑的多变性我认为绝对不亚于行草书,甚至于在笔形的变化上比行草书还丰富,行草书应该是最包容的东西,它可以包括魏碑的所有技巧,当然几乎所有的行草技巧和方法也都可以在魏碑当中体现,比如方笔、圆笔、长线、短线,结构的聚散、跌宕、屈伸、纵横,这些在魏碑当中统统可以体现,但这里边应该以创造美为主,不能是“任笔为题,聚墨成形”.把其它技巧往唐楷里加加试试,极难打不进去,所以中国书法界的高层人员就提出:要激活唐楷,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呢唐楷极其辉煌的书体现在却沉寂了.激活太难了写唐楷写到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很容易的,我说它容易是相对于魏碑而言的,唐楷有唐楷的魅力.可唐楷的变异性呢之所以说唐楷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块儿啃不动的骨头,越不过去的高峰,是因为它有局限性.如何突破唐楷的局限,如何借助某些元素激活唐楷,使唐楷在抒情达意上、韵味上丰富一下,你若能做到了那你了不得.我们曾在一起讨论过,张继说:“要解决这个课题得多大的才气啊”.魏碑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的方便,提供了先天的多变的可塑性,怎么写都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还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我并不认为我的魏碑成就有多高,但是我做了很多的努力,下过很多的功夫,进行过深入地研究,如果把魏碑领域研究得很好,如果能解决魏碑当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的话,其结果一定会不错,起码可以解决区别度的问题,再往后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魏碑非常适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说实话我现在的魏碑骗了多少人,骗完了评委骗观众,我不是说我有多好,但我的区别度高.有人说我把魏碑写秀了,如果我不玩细腻的,多变就变不了.在多年的魏碑研究当中我发现魏碑具有先天的多变性,这是我研究的结果也是我往前攻的方向,我的作品区别率好,这点我特自信.看自己的东西确实不喜欢,这不是谦虚,我临了很多贴但一般不给别人看,我临帖是为了解决研究课题而干的,有一点我特自信就是我的字区别度高,撕碎了我保证能找得出来. 中国书法界热闹非凡,书法家遍天下,我们怎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个领域里杀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这应该是我们搞书法的人必须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在书法上做一番成就的话就必须考虑这一点,就要力图避免扎堆,要有区别率.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毛病,很正常谁没有毛病古代书法家没有受过批评的没有,王羲之被贬为“女郎才”,颜真卿也曾被骂为“插手并脚田舍汉”.只要遭到攻击的说明都存在着问题,但是如果李松要立的住的话,让真正懂书法的人看出我的东西是好东西的话那就好办了,就算达到目的了,但很难,那是我们的追求,梦寐以求的追,“人书俱老”式的追求,所以说写魏碑好处多多.。

魏碑的核心技法

魏碑的核心技法

魏碑的核心技法一、线条技法语言■ 书写习惯和非书写习惯:书写习惯是以二王行草书、唐楷笔法为规范的书写技法,书写习惯的特征是追求“笔法性”,强调从前人的墨迹中总结和掌握其用笔规律,并在创作中针对不同的对象用固定的用笔规则进行书写;非书写习惯是相对于书写习惯而言,非书写习惯强调其“无笔法性”,它是针对碑的原始状态随时调整用笔的技术动作,不同的线条或者线段的变化都可以用不同的动作类型进行表现,是随线条特征变化而变化的非固定的书写技巧。

■ 斧凿之迹: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凿刻痕迹,它表现出来最原始的刀刻效果,这个效果决定魏碑的线条的石刻特征;二是天然痕迹,它表现石质肌理和因自然现象对魏碑线条的修饰和追加;三是人事痕迹,它表现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积累和沉淀。

斧凿之迹是魏碑书法艺术最基本的本质特征,是与帖学的取法的根本区别。

■ 无笔法性:魏碑书法的本质是以汉字的石刻效果作为学习的主体,斧凿之迹相对墨迹要显的自由而多变,用毛笔表现其线条,无法用总结和归纳的方式形成相对固定的笔法,而是以魏碑书法线条的线形、线质和线律来随时调整用笔动作,因此,魏碑没有固定的笔法,只有随形而生的动作。

■ 线条中段:线条中段变化是区别碑学与帖学的主要依据,这里的线条中段不是一个方位概念,而是一个形质概念,它是指魏碑线条的内容含量。

魏碑线条的内容含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线形的内容变化,指在一个线形中的方与方、圆与圆、方与圆的微观线形在线段中的随机组合;二是线质的内容变化,指线条的形和势的随机组合和调整使线条质地发生改变;三是线律的内容变化,指书写的动作和速度的调整而导致线条产生节段效应和质感效应。

■ 线条构成要素:线形、线质和线律□ 线形:线条的形状,魏碑书法的线条形状的基本类型:方笔线条、圆笔线条。

□ 线质:线条的质感,魏碑书法的线条质感的基本类型:温润线条、刻露线条。

□ 线律:线条的节律,魏碑书法的线条节律的基本类型:变速线条、匀速线条。

中国书法魏碑技法

中国书法魏碑技法

中国书法魏碑技法中国书法魏碑技法欣赏:中国书法魏碑技法1中国书法魏碑技法3中国书法魏碑技法语言:一、线条技法语言■ 书写习惯和非书写习惯:书写习惯是以二王行草书、唐楷笔法为规范的书写技法,书写习惯的特征是追求“笔法性”,强调从前人的墨迹中总结和掌握其用笔规律,并在创作中针对不同的对象用固定的用笔规则进行书写;非书写习惯是相对于书写习惯而言,非书写习惯强调其“无笔法性”,它是针对碑的原始状态随时调整用笔的技术动作,不同的线条或者线段的变化都可以用不同的动作类型进行表现,是随线条特征变化而变化的非固定的书写技巧。

■ 斧凿之迹: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凿刻痕迹,它表现出来最原始的刀刻效果,这个效果决定魏碑的线条的石刻特征;二是天然痕迹,它表现石质肌理和因自然现象对魏碑线条的修饰和追加;三是人事痕迹,它表现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积累和沉淀。

斧凿之迹是魏碑书法艺术最基本的本质特征,是与帖学的取法的根本区别。

②结的递进关系在一个结构中,结的虚实或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的变化要在一个规则中进行,这些规则表现出一种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过程,这就是结的递进关系。

结的递进关系表现的是主结或次结在结构中的强化或弱化过程,也表现实结和虚的交替存在,结的递进关系在由相同部件构成的结构中表现的更加突出。

结的递进关系不是主次关系的延伸,主次关系是静态的结点关系,它只是定位的坐标,而递进关系是坐标的连线,它构成了一个汉字结构基本轮廓和框架。

③结的对比关系结的虚实、主次和强弱构成了结构的内在关系,产生了强烈的艺术特征,因此,结的对比关系不是强调魏碑结构的本质特征,就其理解而言,解决的实结和虚结,主结和次结等认识问题,结的对比关系的认识问题就引刃而解,所以其真正的内涵在于内在的本质,主次关系是起着结构的定位作用,递进是确定结构的基本框架,而对比关系是决定结构的性格特征。

从结到结点,从结点到结点关系,我们认识了魏碑书法结构特征,掌握了运用方法和规则无论是临摹还是创作中对一个字的结构把握,都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结的概念是魏碑结构认识的切入点,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个概念,可以使我们在表现魏碑结构丰富性上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初学者学习魏碑书法的要领

初学者学习魏碑书法的要领

初学者学习魏碑书法的要领初学者学习魏碑书法的要领1、笔意。

魏碑用笔彼为讲究,方圆用笔要把握好,与“唐楷”纯中锋不同,有中有侧,要写出魏碑的风格、笔意,运笔转折要把握好。

2、笔势。

“体兼隶楷”,“隶中有楷”,“楷中有隶”。

魏碑产生的年代介于汉隶、唐楷之间,字中略带隶意。

笔取横势,一般横宽于竖高。

3、笔力。

雄强苍劲有力是魏碑的一大特色,下笔要力透于纸,不是一划而过,要凝神于笔,用力于毫。

4、笔厚。

魏碑的风格是凝重而不单薄,字写得要有厚度,切忌写成像割下的铁板,没有立体感,这也是初学者最宜犯的毛病之一。

写魏碑大致归纳为五句话不可扁:魏碑的方笔,不就将笔短舔扁,而是靠运笔产生的。

用笔转:横拖坚抹是初学者常见毛病,其实写魏碑的诀巧在用笔,起折、收笔,讲究笔的运转。

字不僵:魏碑不能写僵,要有灵气,上下笔划要顾盼相应。

力透纸:写魏碑用力,不是用死劲,要将力用于笔豪,“凝神于笔,用力于毫”,如太极拳,看似无力,其实内力深厚。

白计黑:魏碑笔划粗壮,笔划多的字往往容易笔划重叠,所以要以空白来安排笔划。

起源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

书法分类有多种:楷书,隶书,草书,行书,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

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

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以纪其事。

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

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

魏碑应运而生。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魏碑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魏碑之美

魏碑之美

《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云
南“南碑瑰宝”。《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 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 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 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 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 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 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 《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 帝造像记》,简称《杨大 眼》,刻于北魏时期,位于 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中,是 “龙门二十品”之一,并与 《始平公》、《孙秋生》、 《魏灵藏》三种造像记一起 合称为“龙门四品”,是龙 门石窟2000余种北魏时期造 像记中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 作品之一。用笔方峻,提按 顿挫明显,笔势雄奇,结体 庄重稳健。
张玄墓志
《北魏张玄墓志》原名《南阳太守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故俗称《张黑女墓志》。楷书 二十行,每行二十字,镌刻于北魏普泰元年。 北志原石已亡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剪裱孤 本,志文书法精美,多参隶意,颇带质拙, 出于汉《子斿碑》。清何绍基在题跋中称赞, “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 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著。”
张猛龙碑(一)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 碑》。 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 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 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 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评价 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 誉为"魏碑第一"。 为正宗北碑书体。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 书法劲健雄俊。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 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 此"。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 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 意抒写者不同。"康有为谓:"结构精绝,变 化无端"、":此碑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

“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再看实际的书写: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

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

“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

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

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

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

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智慧树答案笔尖上的中国—书法鉴赏(山东联盟)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笔尖上的中国—书法鉴赏(山东联盟)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甲骨文研究名家有“四堂”,“观堂”是下面哪一位:答案:王国维2.《铁云藏龟》的作者是?答案:刘鄂3.铁山摩崖是()所刻。

答案:安道壹4.泰山经石峪,经文为()刻,原经文分上下两卷。

答案:安道壹5.甲骨文研究的四堂是()。

答案:观堂;鼎堂;彦堂;雪堂6.1899年,王懿荣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字。

答案:对7.董作宾在其著名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将商代甲骨文划分为五个时期。

答案:对8.董作宾先生在其著名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将商代甲骨文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整。

答案:对9.甲骨文已具备“ 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

答案:对第二章1.以下青铜器中不是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是:答案:司母戊大方鼎2.以下青铜器中,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是:答案:虢季子白盘3.青铜器四大国宝是()。

答案: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4.青铜器上的文字又被称为吉金文字。

答案:对5.左宗棠曾经将大盂鼎赠送给潘祖荫。

答案:对6.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

答案:对7.淮军将领、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在战乱中发现了是落在民间的虢季子白盘。

答案:对8.虢季子白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

答案:对第三章1.《泰山刻石》又称( ) 。

答案:《封泰山碑》2.《泰山刻石》的书体为()。

答案:篆书3.《泰山刻石》的书写者为()。

答案:李斯4.《琅琊台刻石》的是书写朝代为()。

答案:秦5.《琅琊台刻石》世称()。

答案:二世诏文6.《琅琊台刻石》在哪个省份()。

答案:山东省7.《峄山刻石》不是李斯所书。

答案:错第四章1.《五凤二年刻石》是东汉末年碑刻()。

答案:错2.《五凤二年刻石》为篆隶夹杂。

答案:对3.《莱子侯刻石》共有()字。

答案:354.《莱子侯刻石》是篆书体碑刻()。

答案:错5.《麃孝禹刻石》是西汉早期碑刻。

答案:对6.《莱子侯刻石》被发现于今山东省平邑县。

学习魏碑的方法技巧

学习魏碑的方法技巧

学习魏碑的方法技巧一、碑文解读临习书法,我一直认为“读”比“写”重要。

惟有细心品读,才能“尽精微、致广大”。

当我们选好碑帖后,不妨先下一番功夫,借助发达的网络搜索功能,查查它的年代,查查它的“前世今生”,查查它的释文。

目的只有一个,读懂它!学会对古代碑帖的解读,才能进入与古人对话的语境,将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了解古人为什么这么写,在审美认知上才能与古人产生共鸣。

二、纵横解读所谓“纵向”解读,就是沿着书体演变的脉络,在汉碑、魏碑、唐碑中找到演变的痕迹,找到其异同点。

例如唐碑,它虽是刀刻,但其线条形态却是书写式的,是以二王用笔为准绳的。

当代学者认为,古代碑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于书迹之外的独立的石刻形态,魏碑即是典范;另一种是依附于书迹的石刻形态,唐碑即是。

所谓“横向”解读,就是在同一时代的碑刻中,找出不同地域的书风。

例如,魏碑除了我们熟悉的“洛阳体”外,同一时期,在陕西关中一带也盛行刻造像碑,但刀法粗率,结字诡异,当代学人谓之“长安体”。

对魏碑有了这样全方位的认知,我们在学习时就不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笔法解读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笔法,魏碑亦然。

如果我们将过去习惯的唐碑笔法来写魏碑,或者用二王手札式的方式来临写魏碑,是难以写出其“斜画紧结,点画方峻”的风采。

对于魏碑笔法,历代书家都在不断探索。

例如,姚元之、包世臣等人对唐碑之前碑刻笔画的刻法进行观察,再以毛笔来模拟,提出了“始艮终乾”笔法。

眼下,陈振濂先生提出“魏碑艺术化运动”,也在对魏碑笔法进行探究。

他说“只要不是盲目主观地用写帖的方法去写北魏,只要在临摹时尊重魏碑(而不是还未弄明白即想先改造它),那么拓片中的每一剥蚀之迹、刻凿之迹,都会逼着你在行笔时,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它,表现它”。

不论“魏碑艺术化运动”能走多远,但是他的一些理论,对我们更好地破解魏碑笔法是大有帮助的。

“透过刀锋看笔锋”,光看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多些实践多些尝试。

魏碑书法入门教程楷书

魏碑书法入门教程楷书

魏碑书法入门教程楷书
魏碑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风格,也是楷书的一种。

它来源于北魏时期的碑刻,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

其特点是端凝刚劲,造型刚健有力,具有一定的雄浑与豪迈之气,深受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如果你想学习魏碑书法入门,下面是一些指导步骤和技巧。

学习魏碑书法入门的步骤:
1. 练习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钩、提等。

2. 学习结构和组合:了解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方法,学习如何组合基本笔画来书写完整的汉字。

3. 掌握用笔方法:魏碑的特点是“端凝刚劲”,因此在书写时要尽量用力,使笔画有力度和厚重感。

4. 了解基本规则:掌握魏碑的基本规则和特点,如“水平折为弯、垂直折为平、从宽到窄、从密到疏”。

5. 熟悉常用字:掌握常用字的书写方法和笔画结构,逐渐积累经验和技巧。

魏碑书法入门的技巧:
1. 要有力度:魏碑的笔画要有力度和厚重感,不宜轻巧。

2. 拉直撇捺:魏碑的“撇”、“捺”、“提”要拉直,不要过分弯曲,保持笔画的稳定性。

3. 划清汉字结构:要划清汉字的结构,控制好笔画长度、粗细和曲直程度,使汉字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协调统一。

4. 点画要有节奏感:点画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不要呆板死板,要有一定的起伏和舒展度。

5. 用笔要溜:用笔要溜,切忌硬滞,要使笔画连贯流畅,展现出魏碑书法的独特魅力。

以上就是学习魏碑书法入门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希望能对正在学习魏碑书法的朋友有所帮助。

魏碑方笔用笔地翻切之法

魏碑方笔用笔地翻切之法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

“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再看实际的书写: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

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

“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

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

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

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

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一、横平竖直魏碑的用笔重点在于横平竖直,每个笔画都应该清晰明确地表现出其所应有的横平竖直的特征。

这种笔画的直线和豪迈的气势,体现了魏碑的刚毅、简朴、平实的风格。

二、粗壮厚重魏碑的笔画要求粗壮厚重,体现出力度和稳健的基本特点。

这种粗壮厚重的笔画,正是魏碑的强烈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的重要手段。

三、变化多端虽然魏碑强调横平竖直和粗壮厚重,但笔画的变化也非常多端。

魏碑的笔画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适当加强细节表现,但总的来说要保持笔画的专一性和整体协调性。

四、行笔疾魏碑的用笔要求行笔疾,一笔到底,通常整个字可以一气呵成。

这种行笔疾的技巧,体现了魏碑的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

五、点画有力魏碑的点画非常重要,要点到位,力度要有力。

点画的大小和用笔技巧都是需要精细地处理的。

魏碑的点画要求准确、生动、稳健,是整个字体形象的关键特点之一。

六、灵活机动虽然魏碑遵循着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但用笔也要求灵活机动,要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使得作品充满生命力和个性化的表现。

魏碑的用笔技巧的要点在于它的横平竖直、粗壮厚重、变化多端、行笔疾、点画有力和灵活机动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魏碑的书法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成为了魏碑书法的经典之一。

除了上述提到的魏碑用笔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也需要注意。

七、准确规整魏碑的用笔要求准确规整,即各笔部分要有规律的排列和分布。

整个字形要有明确的结构和比例,各笔要合理衔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形象。

这种准确规整的要求,是魏碑书法中最基本的要素。

八、质重苍劲魏碑书法的笔画要求质重苍劲,这也是魏碑的重要特点之一。

笔法要有力度和厚实感,但并不失去灵活机动和变化多端的特点。

通过这种质重苍劲的笔法,魏碑书法能够表达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九、独具格调魏碑书法具有独特的格调和风格,这与其用笔技巧密不可分。

在书写魏碑字体时,不仅要遵循魏碑书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还要表现出书写者的个性和风格。

这种个性和风格的体现,成为了魏碑书法中的又一个独特之处。

魏碑书体的学习方法

魏碑书体的学习方法

魏碑书体的学习方法【桂豪书院】桂豪书院是培养优秀书画艺术人才的摇篮。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

魏碑是北魏时刻在石碑或造像上的一种书体,是楷书的一个支流;其代表作是《龙门二十品》(从《龙门一百品》里面精选,也有《龙门十二品》,更加精选),书法拓本,市面可以买到;对于书法的学习,临帖是不二法门;选到魏碑的代表作,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篇节入手临摹,进步就比较快;另外,可先从唐楷入手,练就骨架和执笔方法,随后上溯到魏碑,也是可以的……读帖,又是临帖的前奏;你对帖子了解和理解深入,就有助对于细节的把握;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练习了谈魏碑书体的学习方法:一、选好临摹范本要学好一种书体,首先要选好范本(选帖),这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是魏碑体类别繁多,又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过渡书体,从北魏初期的《大代华岳庙碑》、《嵩高灵庙碑》到它末期的《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虽属于一代风格。

但具体面貌差距很大。

从著名石刻到民间一般以刀代笔的造像记、墓志铭,优劣又极为悬殊。

所以,学习魏碑体,首先要选好范本。

应从较为平正的碑刻范本入手,可先写方笔的造像记。

因为写魏碑必须写方笔,写方笔就最好临《龙门二十品》,特别是《始平公》。

写方笔必须将笔毫铺开,万毫齐发,训练腕力使转提按的功夫,培养气质。

然后由平正方折再达圆绞,练习魏碑圆笔一类的范本,例如《郑文公碑》、《观海童诗》、《石门铭》等等,由此上溯篆、隶。

在广泛学习魏碑书体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主见。

这个主见对于广泛汲取是非常重要的,在广博上要精取,以己之长择一、两种重点学习,其他辅之,不要博而不精,亦忌死守某一范本临写。

近代书家康有为,以摩崖之长风靡海内外。

梁启超学碑刻、墓志书法而自成一家。

二、怎样写方笔魏碑写魏碑必须写方笔。

方笔魏碑一般指《龙门二十品》,除此之外,《白驹谷摩崖》、《张猛龙碑》、《石夫人墓志》等亦属于方笔一类。

教程魏碑笔法详解

教程魏碑笔法详解

教程魏碑笔法详解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

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

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

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夸张,免生习气。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

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

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文章以纪其事。

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

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

魏碑应运而生。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

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

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

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

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笔尖上的中国—书法鉴赏(山东联盟)》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笔尖上的中国—书法鉴赏(山东联盟)》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5分)甲骨文研究名家有“四堂”,“观堂”是下面哪一位:A.罗振玉B.王国维C.董作宾D.郭沫若2【单选题】(5分)《铁云藏龟》的作者是?A.王懿荣B.刘鄂C.范维卿D.陈介祺3【单选题】(2分)铁山摩崖是()所刻。

A.王远B.安道壹C.郑道昭4【单选题】(2分)泰山经石峪,经文为()刻,原经文分上下两卷。

A.志南B.陶弘景C.安道壹5【多选题】(2分)甲骨文研究的四堂是()。

A.雪堂B.鼎堂C.彦堂D.观堂E.梅堂6【判断题】(2分)1899年,王懿荣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字。

A.错B.对7【判断题】(2分)董作宾在其著名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将商代甲骨文划分为五个时期。

A.错B.对8【判断题】(2分)董作宾先生在其著名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将商代甲骨文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整。

A.错B.对9【判断题】(2分)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5分)以下青铜器中不是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是:A.散氏盘B.司母戊大方鼎C.毛公鼎D.虢季子白盘2【单选题】(5分)以下青铜器中,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是:A.毛公鼎B.散氏盘C.大克鼎D.虢季子白盘3【多选题】(2分)青铜器四大国宝是()。

A.虢季子白盘B.司母戊鼎C.毛公鼎D.散氏盘E.大盂鼎4【判断题】(2分)青铜器上的文字又被称为吉金文字。

A.错B.对5【判断题】(2分)左宗棠曾经将大盂鼎赠送给潘祖荫。

A.错B.对6【判断题】(2分)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

A.对B.错7【判断题】(2分)淮军将领、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在战乱中发现了是落在民间的虢季子白盘。

A.对B.错8【判断题】(2分)虢季子白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

A.对B.错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5分)《泰山刻石》又称()。

魏碑课件ppt

魏碑课件ppt
详细描述
魏碑书法在笔画组合与变化上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通过不同笔画的搭配和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这 种组合与变化使得每个字都显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空间分布与布局
总结词
魏碑书法在空间分布与布局上讲究疏密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详细描述
魏碑书法非常注重空间分布与布局,通过巧妙的安排笔画和留白,使得整个作品在空间上呈现出疏密 有致的效果。这种布局使得作品既有层次感又不失整体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临摹时,应从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开始,逐步 掌握各种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方法,以及笔画的粗细 、轻重、缓急等变化。
结构特点的把握与运用
总结词
魏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宽博、雄强、朴拙等方面 ,把握这些特点对于掌握魏碑的精髓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在临摹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总结魏碑的结构特点, 如重心稳定、比例协调、主次分明等,并在自己的书 写中加以运用和体现。
《龙门二十品》
总结词
龙门石窟中的二十种风格独特的魏碑字体。
详细描述
指选自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中二十种书法比较精美的书体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 的精华之作,标志着魏碑书法的风格和特点。这些作品用笔多变,结字奇崛,具有独特 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始平公造像记》是其中的代表作
魏碑课件
目录
• 魏碑简介 • 魏碑基本笔画 • 魏碑结构特点 • 魏碑经典作品赏析 • 魏碑临摹与创作
01
魏碑简介
魏碑的起源与历史
01
魏碑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是北方地区碑刻书法艺术的代表 。
02
魏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和北 周等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怎样写魏碑

怎样写魏碑

怎样写魏碑狭义的魏碑指北魏时期的书体。

广义的魏碑即指北朝的碑刻,包括魏、齐、周三朝,直至隋统一南北之前的碑刻作品。

魏碑是一种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书体,属于楷书范畴。

魏碑书法质朴雄强,粗犷自然,存隶书的雄厚之气,比唐楷多质朴之姿,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清人康有为就对其推崇备至。

魏碑出现于南北朝——一个多民族融合、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频繁、佛教盛行、造像记发达的时代。

它主要见于当时的石刻。

魏碑书体可分为摩崖、造像记、碑碣、墓志四种。

刻字山崖石壁上的文字称为摩崖,造像的铭文称为造像记,记事刻碑就是碑碣,刻石埋入墓中的称为墓志。

南朝书法多见于书信,北朝则流行石刻,所以有“南朝重尺牍,北朝重石刻”的说法。

掌握魏碑的基本常识选好范本《龙门二十品》学造像书法当从《龙门二十品》入手,其中又以《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为上选。

碑碣可选《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墓志可选《张玄墓志》等。

懂得用笔的方圆魏碑用笔有方、圆两种。

方笔以骨力取胜,要厚重、茂密,《龙门二十品》是典型的方笔魏碑。

圆笔以内在的力度取胜,是一种圆转力、弹性力。

魏碑的书写大体分为方笔、圆笔和方圆兼备三种。

方笔以《始平公造像记》为代表,圆笔以《郑文公碑》为代表,《张猛龙碑》则是方圆兼备的代表。

方笔和圆笔的根本区别是:方笔须顿笔下按,要铺毫;圆笔须提笔上行,要裹毫,笔力中含。

明白结构古人说得好:“北碑字有定法,而多出之自在。

”结体要顺应字本身结构之自然,精神饱满,气势飞动,是其要点。

《始平公造像记》用的是典型的方笔,落笔一般不用逆锋,收笔或用回笔,或提笔即收,成方正之势。

以《始平公造像记》为例学习方笔魏碑点的特点成厚重的三角形,大体有两种写法:第一种,逆势切锋后折笔回中心,挫笔铺毫,迅速提笔作收;第二种,在一条线的中间藏锋落笔,至尖角处折笔,依次写出三个角,然后回笔,笔锋回到落笔时的位置。

横的特点其横起笔方笔,行笔中实。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

“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再看实际的书写: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

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

“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

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

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

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

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

“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
再看实际的书写:
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
[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

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

“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

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

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

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

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
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
[
[
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

我们专对此横的用笔技巧作详细的分析:
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

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

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

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

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

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

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

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要领所在。

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

[
横的造型也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中,也还是用笔的幅度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魏楷的用笔技巧,而不是唐楷的方法。

尽管有些笔画是圆笔,但不是唐楷之笔,它还是魏楷的意味,两者是有区别的。

如果细细观察中的差异是清晰的.
切翻笔法技巧解析到这里,就基本把它的原理与要领说清楚了。

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来分析其它的笔画了。

(以下的笔画解析将作简单描述)
3、竖
先看原碑典型竖的形状:
实际上,这笔悬针也是点的延伸。

切翻之后中锋下行即是一竖。

实际书写图例:
4、撇
原碑中“撇”的情况:
撇仍然是点的延伸,其实撇与竖的写法属于一类,入笔一样切翻,只是中锋向左下运行。

(示范省略,参见竖画)
5、捺/ 原碑的情况:
捺笔同样是与点有关系,不是在起笔处,而是在捺脚的部位。

典型的方笔捺,需要用副毫来刻画捺脚的造型,虽然有些难度,一旦明了点的变异概念,并驾驭得了点的变形技巧,写主笔捺其实并不是分困难。

当然,这一笔是由难度的,需要强化训练。

[
实际的书写示例:
6、钩
原碑钩的各种形态:
钩的部位是一个很清晰的三角点,只是角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已。

这一笔应该是魏楷笔法中最具难度的一笔,道理是,难在它都是处于笔画的末端,它前面有很长笔画,需要连续准确的运笔技巧才能完成(竖弯钩一笔最难)。

它的难点是:侧锋转中锋,中锋再转侧锋,这样用笔的转换,并且,在转换的最后还要刻画关键的笔形。

此外,再加上竖弯钩一笔中还有运笔方向的问题,所以,是很不好驾驭的。

其中,关键技巧是用副毫刻画钩脚的方笔,必须要反复地揣摩和练习,甚至要以强攻的姿态专攻此笔。

此笔是最有魏楷笔形特点的一笔,笔法技巧最难的一笔,同时它还是绝对的主笔,因此,必须掌握,并确保书写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另外,对钩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更需悉心揣摩临拟,要达到写任何形状的钩都能信手才行。

看分解图:
先看竖钩一笔的实际书写:
竖钩的写法前一段与写悬针是一样的,只是写道钩的位置向左上翻锋,如同写点一样,出钩。

这里,由于是连续的用笔,前面的笔法准确与否是关键,如果不准确,笔的形态没有调整到位,最后写钩是非常困难的。

这一笔要求“入、行、收”三个用笔环节都必须准确到位,同时,动作还必须干净利索,否则,钩的部位写不出来。

再看抛钩的实际书写:
这一笔应该是《张猛龙》最难的一笔了。

其道理也同竖钩一样,连续的运笔,必须保持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到位,才能写得出来。

由于斜向的行笔,角度也是需要把握准确的。

出钩的时候,笔是向左上翻锋,一般情况下,初写时比较别扭,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斜向翻锋,
否则,往往写不准确。

这一笔更需要反复地强化训练,一定要做到书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我们在以后深入的学习中,还会遇到钩的各种各样变化问题,这样的钩如果写不准确熟练稳定的话,写变化的钩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需要一定的功夫专题攻克这一难点。

二、非典型性笔画的分析
魏楷标志性的方笔属于共性特征,绝大多数的北魏书法带有这一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典型性与标志性的笔法特征。

典型性的笔法特征是构成魏碑楷书特殊风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但是,魏楷体系中绝对完全的方笔与绝对完全的圆笔作品,所占的比例不是非常大的,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属于“混合型”的,笔法形态是多样化的。

《张猛龙》就是这种“混合型”的代表性作品。

假如我们一味地强化方笔,把其它造型的点画都写成棱角分明的话,就和《始平公造像》一类混淆了,《张猛龙》笔法的丰富性就给弱化了。

更重要的是,单一的笔法会导致作品表现力的空泛,使技巧语言匮乏。

因此,我们绝不能忽略所谓非典型性笔法的存在和作用,还需对非典型性的笔画作细微的考察研究和临拟训练。

三、值得注意的倾向
《张猛龙》虽是经典,但我们还不能过于迷信,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我们看到,有不少学习此碑日久者,曾染有习性。

特点是,笔画一味右上斜,造成字形字势的倚侧。

注:笔画斜与字势斜还不完全是一个概念,笔画右上斜是楷书共性特征,斜应该是有度的,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更不能一斜再斜,斜而无度。

字形左低右高,耸肩低头,重心失衡。

字势斜是一种中轴摆动的技巧,是左右都有摆动,如果只一味左摆则属习性。

习性,就是有模式有规律的不良的习惯性的手法。


细细究察,原碑就有这类现象,且有些个别字斜势严重,它应该是不可为法的东西。

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特点更不能当作优点,它应该属于笔病。

凡是染此病者,就是不知不觉,忽略了这一点。

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以示注意。

这些例字就是《张猛龙》典型的斜画笔性的习性所在,我们临习此碑时须力避之,或者,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

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不必求“精准”了。

四、对于漫漶斑驳笔画的解读问题
由于此碑常年立于地表,剥蚀严重,尤其是碑的下部,十分严重,有的笔画完全失形。

这是学习碑刻普遍遇到的问题。

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是,以彼字解此字。

方法一,参考其它同一个字。

例:“将”字非常模糊,无法准确把握。

以另一个清晰的“将”作为参照。

方法二,选择有相同“零件”的字,移植活用。

例:“鹤”字不清,细节无法临拟。

可以参考“帝”“劝”“鳨”来组配鹤字。

[
以上是对《张猛龙》最具特点的笔画进行了分析,这些最具特点的笔画实际也是魏碑楷书的最具特征的笔画。

把这一关键的用笔技巧掌握了,才是临习此碑的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