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试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1.生物影响自然天文环境的其他要素,以下关于生物对其他天文要素影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了径流的时节变化解析:生物根系发育在岩土中,肯定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就是风化作用,故C项正确。
森林具有调理气候、修养水源的作用,故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小、径流的时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
答案:C2.以下图表示自然天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A.构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状的是③B.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④C.表示绿地对空气起污染作用的是①D.表示植被破坏惹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②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形状由流水腐蚀构成,是水文要素;不同温度带生长的植物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属气候要素;绿地对空气的污染作用,是植被(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惹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答案:A以下图为某区域天文要素关联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植被种类丰厚是由于该地()①纬度较低②地势坎坷大③河流短急④降水丰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由图中信息知,该地为亚热带或热带区内的某一岛国。
影响植被种类丰厚的主要要素是气候、地形要素。
答案:C4.据观测,该地域近年来降水量增加约10%,但地表径流却添加了3%,最能够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以下哪一要素有关() A.地形B.植被C.河流D.洋流解析:地表径流添加,说明植被破坏严重,招致河流径流时节变化增大。
答案:B5.自然天文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天文环境出现全体性特点,以下关于天文环境全体性的描画最可信的是()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才干降低,河水含沙量添加B.我国西北内陆地域,风力腐蚀作用剧烈,流水腐蚀作用较弱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少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开展解析:枯水期,河流搬运才干低,含沙量小;洪水期,河流搬运才干强,但对咸潮影响小;依据大气环流情势,北美西部的温带荒漠不能够被带到北太平洋;我国西北地域降水少,风力作用强,流水作用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域有终年积雪散布,终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平和降水相关。
以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A. 3 100 m B. 3 300 m C. 3 700m D. 3 900 m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三题。
2.峻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沉的土壤的缘由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腐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读下面〝沿海地域一山地垂直自然带散布图〞,回答以下三题。
3.该山地能够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域 B.北半球亚热带地域C.南半球温带地域 D.南半球亚热带地域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以下两题。
4.F自然带在此处散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要素是( )A.陆地的纬度散布 B.降水条件C.地形 D.洋流读〝北半球某区域表示图〞,回答以下三题。
5.图中植被类型的变化主要表达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以下图为〝某大陆沿45°纬线在地质历史时期从古至今的四个阶段的地形剖面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6.图①中大陆上的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针叶林以下图表示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散布,完成以下两题。
7.丙山地山麓地域的气候主要受( )A.季风的影响 B.信风的影响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8.以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表示图〞,读图,回答下题。
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A.该山地能够位于云贵高原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 D.水分差异招致植被类型不同9.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域,在无人类搅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动摇但基本动摇表达了自然天文环境( )A.具有一致的演化进程 B.具有平衡功用C.停止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 D.具有消费功用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表示图〞,回答以下两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试题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1~4题。
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差异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3.位于亚欧大陆35° N~50° 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A.中、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D.高、低纬度地区“≥10 ℃”积温是一年内≥10 ℃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积温大约是4500 ℃)。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回答5~6题。
甲图乙图5.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6.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7~8题。
7.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A.台湾山脉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8.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酸雨B.水土流失C.泥石流D.水污染9.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10~12题。
10.读表推断,雪线高度各处不同的原因,正确的是()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雪线高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故雪线低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雪线高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故雪线低11.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12.珠穆朗玛峰南坡积雪冰川带出现的高度比北坡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南坡纬度低,气温比北坡高②南坡冰川属海洋性冰川③南坡降水量较北坡丰富④南坡冰川属大陆性冰川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14题。
(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检测题(带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完成1~2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到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该河汛期一般出现在冬季B.图中湖泊对河流的ab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C.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D.a地区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会使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是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B.ab附近高山自然带的基带为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图中d处地形名称是冲积扇D.b点东边的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6.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200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据图回答7~8题。
7.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8.沿途自然带变化依次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C.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9.经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第五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个体微小生物的总称。
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土壤、植被的变化非常敏感,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较大的差异。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微生物所含的生物总量。
下图为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类型在土层0~15厘米厚度范围内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杉木人工林属人工针叶林,其他三种为天然次生林。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当地的地带性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A.夏高冬低B.大致为“单峰曲线形”C.秋高春低D.各季节几乎没有差异3.一年中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小于其他三种森林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树种单一D.植被密集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4.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
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
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乙、甲6.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I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A.积温高B.年降水量多C.年平均风力小D.年太阳辐射总量大7.与I、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各题。
北京(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上升气流较强B. 乙处的风向是西北风C. 降水概率丁地>乙地D. 甲处的风速大于乙处(2)丙地目前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 狂风暴雨B. 气温骤降C. 天气晴朗D. 阴雨连绵2.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下图是我国某地植被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A. 平均气温低B. 平均海拔低C. 平均坡度小D. 林带面积大(2)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A. 可能是湖南某山区B.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 居民区位于河流冲刷岸D.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不明显4.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属于()A. 纬度地带性B. 干湿度地带性C. 地方性分异常D. 垂直地带性5.如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下题.(1)该图示的含义是()A. 呼吸作用B. 分解作用C. 光合作用D. 化合作用(2)若a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易产生荒漠化B. 易使黄土质地变松C. 易产生水土流失D. 易形成酸雨6.肯尼亚山是一座横跨赤道的火山,下图为其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热带草原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B. 降水量与山地的海拔高度呈现正相关C. 山地西北坡干燥森林带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D. 主要致雨东南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肯尼亚是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和贸易大国。
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到3000米的肯尼亚山区,每一片叶子都由手工采摘;茶叶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加工,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人教版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省一等奖)
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该循环示意图通过二氧化碳的循环流动展示了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的简要过程,表明是生物循环。
2.【答案】D【解析】在生物循环中,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另一方面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3.【答案】B【解析】结合图例,根据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推知,图例所示植被类型是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
故选B项。
4.【答案】A【解析】亚欧大陆面积广大,干旱地区面积也大,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温带草原在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大。
故选A 项。
5.【答案】C【解析】b表示热带草原,可知其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故选C项。
6.【答案】C【解析】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草原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强;荒漠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相关性较强。
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下浮动,并非下降趋势,A项错误。
年降水量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均温的变化,B项错误。
森林区植被覆盖度大小主要受年均温影响,C项正确。
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b、a。
森林区降水较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且森林的树冠大,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草原区降水偏少,植被覆盖率较低,且草地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荒漠区降水极少,植被覆益率极低,植被稀少,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
故选B项。
8.【答案】D【解析】读图1,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读图2,根据旗形树冠形状,风向为主导因素,该地位于西风带,主风向为西北风,树冠向东南方向伸展。
照片有逆光现象,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偏北向逆光概率高。
所以镜头朝向最可能偏北,西北或东北方向,D项正确。
9.【答案】A【解析】根据图1位置,甲地位于40︒S~60︒S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是温带森林,A项正确。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单元测试卷
第五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2.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D.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3.“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4.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5.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6.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7.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无关联 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8.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B.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C.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有利于有机物的形成D.林中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9.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最不合理的是()A.利用耕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利用丘陵山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C.排干湖泊、沼泽,拓展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10.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A.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D.江南丘陵地区使用石灰等物质,中和土壤酸度11.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2.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题:13—14读天山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D..南坡是迎风坡.北坡是迎风坡.北坡是阳坡 B.南坡是阴坡 CA ) 14.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到(D.山地草甸草原.荒漠草原 B .山地草原 C .高山草甸A 15题: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15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 C.苔原带 DA.热带雨林带二、综合题(共4小题,满55分))16.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万人口的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包括2000年月,海水淹没了有112个189年20019月才成为联合国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_第五章综合练习.doc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 —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 —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 —70°之间的广大地区4.世界上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6.任何自然带都具备的特征是()①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②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③有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④占有一定宽度,呈长带状分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8.关于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C.高山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明显9.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11.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B,距海洋远近不同D.山体坡度C.地势高低起伏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12.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 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B.整体性C.不可替代性D.数量的有限性13. 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 、 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 、 喜玛拉雅山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C 、 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 、 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1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5. 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A. 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B. 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C. 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D. 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16. 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B.亚寒带地区C.亚热带地中海区D.热带雨林地区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流A.位于南半球B.甲地北岸比南岸侵蚀严重C.甲河段径流量大,水能丰富D.湖泊上游河段径流量变化比下游小2.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可能为A.热带季风气候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海洋性气候近年来,多肉植物以“天然呆、无公害、治愈系”风靡中国。
图中A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回答下面小题。
3.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征反映了当地A.高温多雨B.四季分明C.大部分时间气候干燥D.降水充沛4.该地区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反映了当地A.晴天多昼夜温差小B.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C.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D.太阳直射,光照强5.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读“我国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自然带甲—乙—丙的这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是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D.在中低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7.图中乙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针阔混交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8.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大致特征为()A.由南向北倾斜B.由东北向西南倾斜C.由东向西倾斜D.由西北向东南倾斜9.《中国诗词大会》以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赛事举办方也到三中开展选拔。
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下列诗句中,体现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有()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0.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读亚欧大陆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单元测试题(附答案)1.选择题1.下列哪种地理现象能够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A。
我国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的植被变化B。
秦岭南坡与北坡的植被生长差异C。
云贵高原的石漠化D。
沙漠地区的芦苇生长2.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A。
干旱气候,稀少降水B。
流水侵蚀微弱,风力侵蚀显著C。
植被稀少,土壤贫瘠D。
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3.农业中使用“农家肥”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B。
增加矿物质的含量C。
直接释放氮素养分D。
占据土壤空隙,减少水分,提高土温4.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其人为原因是什么?A。
防护林工程进度缓慢B。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增,风力强劲D。
过度引水灌溉,气候变干5.以下哪些因素造成了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A。
黄土土质疏松B。
风蚀严重C。
降水集中,多暴雨D。
植被破坏严重正确答案是:①②③6.以下哪些因素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A。
大量砍伐森林B。
大量燃烧矿石燃料C。
海水体积膨胀D。
陆地外流区入海河水大增正确答案是:①②③④7.以下哪些措施能够减缓海平面上升?A。
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B。
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C。
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
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8.在城市绿化中,下列哪种方式污染地下水最为严重?A。
落叶阔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
人工草地9.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最不合理?A。
利用耕地大力发展种植业B。
利用丘陵山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C。
排干湖泊、沼泽,拓展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10.以下哪种措施不够合理地治理了土壤退化?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B。
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
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二、文章改写原文: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左图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右图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随气温升高而增大B.随气温升高而减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 )
A.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
B.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
C.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
D.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
23.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基本相同B.坡面环境差异小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响应我国提出的“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加大了北冰洋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俄合作进入快车道。我国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的土壤富含腐殖质,呈黑色,肥力高,被称为黑土。但近年来因过度开垦,土壤肥力下降严重,为此我国加大了从俄罗斯进口大豆及制品,且在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建有大豆加工厂。
C.坡度差异不大D.坡面相互影响小
下图为世界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若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则四地由北到南的排列顺序为( )
A.甲、乙、丁、丙B.乙、丙、甲、丁
C.丙、甲、乙、丁D.丁、甲、丙、乙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候鸟迁徙是禽流感传播的主渠道,禽流感的蔓延之势,直接参与了()①生物循环②水循环③大气环流④地壳物质循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禽流感的蔓延之势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直接参与了候鸟与鸡、鸭等家禽的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体现的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物质循环过程。
【答案】 A读图,回答2~3题。
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关系的是()A.abc B.defC.ace D.bdf3.下列各有关相互联系的实例,不确切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大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缓解水土流失【解析】第2题,根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其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bc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def则为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3题,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反映植被的破坏,会加重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故D项不合理。
【答案】 2.B 3.D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4~5题。
4.乌苏里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5.能表示桂林山水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解析】第4题,乌苏里江和珠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两者相距万里。
造成两者水文特征不同的是因为两地气候不同。
第5题,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对应⑥环节。
【答案】 4.A 5.B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7.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第6题,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①②③依次为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和降水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
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1~4题。
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差异
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3.位于亚欧大陆35° N~50° 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
A.中、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D.高、低纬度地区
“≥10 ℃”积温是一年内≥10 ℃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积温大约是4500 ℃)。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回答5~6题。
甲图乙图
5.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6.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7~8题。
7.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A.台湾山脉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8.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酸雨B.水土流失C.泥石流D.水污染9.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10~12题。
纬度23°26'
S 23°26'
N
0°40° S 40° N
雪线高度 5 800 m 5 600 m 4 800 m 4 500 m 4 300 m
10.读表推断,雪线高度各处不同的原因,正确的是()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雪线高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故雪线低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雪线高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故雪线低
11.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
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
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
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12.珠穆朗玛峰南坡积雪冰川带出现的高度比北坡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南坡纬度低,气温比北坡高②南坡冰川属海洋性冰川
③南坡降水量较北坡丰富④南坡冰川属大陆性冰川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14 题。
13.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4.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15.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叫 ________ 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 __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__________(有或没有)分布? 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 __________ 气候和 __________ 气候。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 ______ ,在大陆西部的典型植被为 _____。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 _________,该自然带典型的动物如 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区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
17.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M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其影响因素是。
(2)分析尼罗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
(3)请说明S地区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4)(多项选择)若PQ为昏线,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A.H地即将迎来黎明B.长江流域出现汛期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D.北京盛行西北风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热量是纬度地域分异的基础。
2.B
解析:自西向东由于水分差异形成的自然带,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3.D
解析:这里是温带季风气候。
4.B
解析: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大。
5.B
解析:纬度不同,积温不同,说明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6.D
解析:高温多雨应该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一带。
7.C
解析:山麓南部和北部是不同自然带,说明该山地的走向应为东西走向。
同时由于山地南坡山麓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山麓为落叶阔叶林,说明此山脉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
8.B
解析:山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9.D
解析:沙漠地区因为有水而成为绿洲,属于非地带性。
10.C
解析:雪线高低与气温正相关,与降水负相关。
11.C
解析:该山可能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
12.C
解析:南坡是迎风坡。
13.C
解析:山麓是温带阔叶林,说明是温带;同一自然带北坡海拔高,说明北坡为阳坡,这也就说明是南半球。
14.C
解析:南半球的落叶阔叶林主要是在温带海洋气候下形成的,且南半球无温带季风性气候。
15.C
二、综合题
16.(1)苔原 4 000~5 000米左右
(2)没有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
(3)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性
(4)红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亚马孙河流域猩猩、河马
(6)低纬度
17.(1)高(多)地形
(2)河流泥沙含量大;入海口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慢;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3)S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影响:河流稀少,流量小;荒漠植被;沙漠广布。
(4)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