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2015秋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8课时)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一、【教材分析】《统一国家的建立》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外交往的影响,并介绍了秦汉之际昌盛的文化。
秦始皇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外之间联系,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所以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最重要的一个单元,具有重要地位。
二、【设计理念】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通过秦始皇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比较,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到今天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统一开创强国之路”的历史启迪。
通过对秦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知识复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统一带来的昌盛。
同时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也要全面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学会用联系,发展观点看问题。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4)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记住《史记》的作者和体例,感知《史记》在我国史学中的历史地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四个篇章的介绍,学生了解本单元考点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比秦始皇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学生掌握基本史学知识,为评价历史人物打好知识基础。
(3)通过视频、图片、地图等方式,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影响。
(4)通过知识梳理、图片介绍、身边实例感受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为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汉时期辉煌成就值得我们自豪,增强我们民族自信心。
从中感悟“统一开创强国之路”的历史启迪。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案一、教材分析《“秦王扫六和”》是第三单元《统一祖国的建立》首篇教学内容,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秦兼并六国、实现国家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及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以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节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匈奴的兴起和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了解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
2、能力目标:归纳幷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等问题;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思考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并能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2、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3、汉武帝的大一统4、“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四、教学难点1、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2、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3、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五、前一单元教学情况总结通过对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对一的互帮互助等学习方式,对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并能比较全面的掌握该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对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有所了解;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初一历史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太河中学翟乃婷一、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对于秦汉这段历史,学生在接触历史之前已经非常熟悉,是其来源主要是书籍、影视作品甚至是游戏。
但对于我们传授知识最不利的是其中不少与事实不符,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影响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2、能力储备:经过半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能知道用从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3、兴趣培养: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活泼好动。
学习动力多来自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以在本单元的课堂设计中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切入点。
4、学习习惯: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但是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多习惯停留于感性阶段,对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需要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方能上升到理性阶段。
二、基本特征和地位的认识本单元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新和东汉四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秦朝的暴政,引起陈胜、吴广起义。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西汉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的大一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在位时,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秦汉时期,匈奴首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西域和中原地区联系加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知道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与学的内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全课、第12课“汉武帝的大一统”、第15课全课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回顾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记住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重温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知道西汉中央政府对西域加强管辖的措施;记住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问题引导,自学和讨论“秦汉大一统”的具体表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会公正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方式:1、论从史出,通过交流、观察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历史资料(历史地图、历史文献等资料)的分析。
2、通过解读文字、图片资料评价学生。
3、沙场大练兵:⑴我国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秦始皇嬴政B.汉武帝刘彻C.唐太宗李世民D.元世祖忽必烈⑵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⑶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B.有区别的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体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⑷读下图(略),回答问题:①上面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两个朝代疆域最明显的不同在今天的那一地区?②这一不同与哪个历史人物及哪一机构的设立有关?③图一反映的朝代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一直影响到后来?4、自我反思总结:知识积累认识升华方法收获教与学的重点:秦汉统一国家建立的措施教与学的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决具体问题教与学的过程:一、文献资料解读:1、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人教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即课标要求):1。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运用比较归纳讨论等方法,从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我们应当维护团结统一,坚决反对分裂⑵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启示是成功者必须做到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等。
⑶丝绸之路向人们解说开放与交流的情怀。
【复习重点】单元课标要求【复习难点】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丝绸之路的价值1列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2.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什么?其目的一样吗?为什么?3.简要总结秦亡汉兴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归纳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关系的史实,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典例分析(我总结,我提高)1.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吗?秦朝 汉朝方法探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毛泽东 《沁园春·诗句。
毛泽东为什么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是怎样的帝王?解析对秦始皇的评价要看到他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一面,如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等。
但是他好大喜功实行暴政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
但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功大于过,值得肯定。
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的经济、军事的大一统,不愧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过错,连年穷兵黩武,加重赋税,给人民带来灾难,可见功大于过,仍要对他持有肯定态度3.热点考点详解【丝绸之路】热点材料:北京时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开幕式在中华文明史的卷轴中展开序幕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即等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孔子儒家文化……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目录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 3 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 课“秦王扫六合”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 课三国鼎立第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1 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 2 课“贞观之治”第 3 课“开元盛世”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第 5 课“和同为一家”第 6 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 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 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 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 1 课鸦片战争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 3 课收复新疆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第 5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 6 课洋务运动第7 课戊戌变法第8 课辛亥革命第9 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 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 课北伐战争第12 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 课难忘九一八第15 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 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 课内战烽火第18 课战略大决战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 1 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 2 课最可爱的人第 3 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第 5 课三大改造第 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 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 课改革开放第10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 课民族团结第12 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 课钢铁长城第15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 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 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 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 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 1 课人类的形成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 4 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 5 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 6 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 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 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 课美国的诞生第13 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 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 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 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 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 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 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 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 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 2 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 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 4 课经济大危机第 5 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6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 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 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 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 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 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 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 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 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 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 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 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一、 单元教学内容结构框图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地点:大泽乡 楚汉之争 时间:公元前207年 重大战役: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 结果:刘邦灭亡秦朝,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 秦的统一 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都城:咸阳 地位: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新的统一局面 秦的灭亡 秦朝 统治措施 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 民族关系:北击匈奴,筑长城;统一东南、岭南,修灵渠 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原因: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赋税沉重;残酷的刑罚;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统一国家的建立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文景之治 原因: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表现: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 卫青、霍去病:漠北战役大败匈奴(汉武帝时) 匈奴的兴起及 与汉朝的和战 冒顿:统一蒙古,建立国家(秦汉之际) 汉匈和亲:昭君出塞(汉元帝时)及意义: 汉朝 汉武帝大一统政治: 削弱诸侯国实力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经济: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民族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对外关系:开通丝绸之路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西域的地理位置:广义、狭义 目的:第一次 第二次 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意义: 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和意义): 班超经营西域 丝绸之路 背景:张骞通西域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一)新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内容标准一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015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上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 新人教版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民族关系: 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抵御匈奴安定北疆) 南修灵渠(开发东南、岭南· 加强中原和岭南地
( )
汉 武 帝
大 思想 一 文化 统 教育 的 汉 经济 朝
对外 交往
在长安设立太学 (古代最高学府) 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五铢钱)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北部边境得到安宁,有利于中原文明的发展)
军事
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西域:两汉时期的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和119) “丝绸之路” 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评价人物: 实事求是· 一分为二· 特定环境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意义 措施略;他统治期间,大一统的帝国得到进一步的巩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新疆 固和发展,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称谓+事迹+影响 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圆形方孔钱
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
统一
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
测量物品轻重的器具
文化:统一文字
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小篆
秦的统一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定都咸阳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区经济文化交流)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为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定生活提供了条 件。
中考历史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1)秦朝的统治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秦始皇图)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作用: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作用: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作用: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思想上:焚书坑儒。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余Array一律集中焚毁;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
影响: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
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修筑了万里长城。
还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设立三郡。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考图)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1、地点:大泽乡(安徽)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
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1、西汉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
建立者:刘秀。
都城:洛阳。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人教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即课标要求):1。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运用比较归纳讨论等方法,从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我们应当维护团结统一,坚决反对分裂⑵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启示是成功者必须做到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等。
⑶丝绸之路向人们解说开放与交流的情怀。
【复习重点】单元课标要求【复习难点】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丝绸之路的价值1列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2.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什么?其目的一样吗?为什么?3.简要总结秦亡汉兴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归纳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关系的史实,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典例分析(我总结,我提高)1.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吗?秦朝 汉朝方法探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毛泽东 《沁园春·诗句。
毛泽东为什么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是怎样的帝王?解析对秦始皇的评价要看到他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一面,如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等。
但是他好大喜功实行暴政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
但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功大于过,值得肯定。
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的经济、军事的大一统,不愧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过错,连年穷兵黩武,加重赋税,给人民带来灾难,可见功大于过,仍要对他持有肯定态度3.热点考点详解【丝绸之路】热点材料:北京时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开幕式在中华文明史的卷轴中展开序幕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即等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孔子儒家文化……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学案一、单元知识体系 前?年——前?年,兼并战争秦的统一秦王?灭六国,实现统一;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治上:建立?制度巩固统一 经济上:统一?、?、?的措施 文化上:统一? 思想上:焚书坑儒维护统一——北修长城,抵御?;开发南疆原因:秦的暴政:?、?、?秦末农民 陈胜吴广起义:前?年、大泽乡战 争 意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之战;秦朝灭亡——公元前?年,秦朝灭亡建立:公元前?年,?建立。
“文景之治”——汉初的?政策;“以德化民”政治上:削弱?势力汉武帝“大一统” 经济上:地方?和?归中央铸?军事上:汉匈战争,?战役 思想上:? 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设西域?、“丝绸之路”西汉灭亡: 公元9年,?夺取政权,西汉灭亡建立:?年?建立,都?东汉的统治 光武中兴:_________衰亡:?、?专权,?起义,瓦解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秦朝 大一统的汉朝农业 耕作技术:犁壁的使用;?的耕作方法 农具改革:播种工具?的发明, 丝织品使用?;汉代纺织技术?手工业冶铁业:?发明水排,提高__质量铁器数量?商业: 繁荣的东西二京?和?;专门的?区。
造纸:西汉?的纸;东汉?改进了造纸术数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东汉?制成“麻沸散”,编五禽戏医学: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被尊称“医圣”。
地理:东汉?发明了地动仪,世界最早。
宗教:佛教在?时传入;?教在东汉时兴起哲学:东汉著名思想家?,批判鬼神思想史学: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记述?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雕塑: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二、单元知识概述课本5—8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奴隶社会先后经历的夏、商、西周、东周四个朝代,也就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强盛、瓦解四个时期。
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下表内容:①夏朝:两汉的经济A: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禹死后,传位给启,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精品课件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
秦朝的统一的原因(历史条件)
①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 发展,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灾难。因此,人民渴望 统一; ②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这一时期,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形成了以华夏族 为中心的民族融合趋势,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知识构建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
二、汉朝
新朝(公元8年~23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三、秦汉的科技、宗教、史学和艺术
中考资源网
中考资源网
一、秦朝
1、秦朝的统一
历史条件 过程:“秦王扫六合” 意义:
——
华佗 张仲景
东汉
东汉 东汉 东汉
医 学 地 理
张衡
2、宗教:
①佛教: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东汉时得到传播
②道教:兴起于东汉民间,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尊老子为教主,主张修身养性
3、思想:
①秦朝: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焚书坑儒”。 ②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把儒家思想作为 封建正统思想。 ③东汉:唯物论思想家王充著《论衡》。
中考资源网
④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⑤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决策适当。
中考资源网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②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③颁布秦律
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
(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
(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人物:嬴政。
(4)都城:咸阳。
(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阅读图片:《秦朝形势图》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件 新人教版
主要贡献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东汉 “麻沸散”、“五禽戏”
华佗
虎戏
熊戏
猿戏
五 禽 戏
鹿戏 鸟戏
三、科技篇 : 蔡伦造纸 神医救民
【认一认】 科学家 医学家
主要贡献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东汉 “麻沸散”、“五禽戏”
华佗
东汉
张仲景
(医圣)
《伤寒杂病论》
创新
四、文化篇:佛道兼容 史家绝唱
教别 发源地 时间 信仰对象 宗教场所
秦朝 圆形方孔钱
中国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 投资银行
【图解析】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洲
【想一想】
丝绸之路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 何重要作用?
①经济贸易: ②文化交流: ③人员来往:
开放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 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练一练】
(2015年三明中考)
26.(10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 朝之后的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 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文字 (小篆→隶书) “焚书坑儒”
北筑长城 ,开发南疆
推行儒学,长安办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派卫青等大败匈奴 创建
秦始皇开创统一局面;汉武帝巩固了统一,实现大一统。
【评一评】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你怎样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方法点拔】
A.客观分析: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B.论从史出:从历史史实得出结论 C.全面分析:一分为二
③地位:是我国第一部_纪__传__体__通史。
初中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新人教版精编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我国在世界上较早的进入了封建社会,并且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虽然有过战争,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知识目标复习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的有关史实,形成对秦汉历史的全面认识,加深对本单元中设计到的重要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重要事实(如秦的统一、汉通西域、汉匈和战等)等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现象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重点:秦的统一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两汉对匈奴战争、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造纸术、地动仪、《史记》等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最著名的两个封建帝王,他们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综合性问题探究,将有助于对重点问题的把握。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刘邦、项羽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等,需要多角度联系相关的历史史实与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张衡制造的地动仪及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夏、商、西周的兴亡【课堂导学】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以及商纣的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知识梳理】1、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2.新课导入: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
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新课。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秦始皇在经济、文化、思想上巩固统一的措施各是什么?3.秦始皇北筑长城、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各是什么?4.秦朝疆域的四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同学们还记得《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出处吗?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年兼并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兼并齐国,十年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2.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
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3.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
(提醒学生注意:秦应该或者完成哪些方面的统一,例如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方面。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巩固这种统一局面?)4.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5.秦王嬴政在用人政策上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
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由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
教师向学生讲解度量衡。
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出示“焚书坑遗址”和“坑儒处遗址”,见媒体资料),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
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1.教师首先简介匈奴族。
提问:秦统一后为抵御匈奴族的进攻采取了哪些措施?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1万多里,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
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教师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
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
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
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3.指导学生阅读第6页《秦朝疆域图》,并要求学生准确地找出秦的都城和国界线。
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准确地说出这些地点的名称。
4.谈一谈,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5.小讨论:讨论一下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说一说在你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课程标准】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曲《大地在我脚下》。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曲。
关于秦始皇,有的人说“他雄才大略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认为“他凶恶残暴是一个暴君”。
那么在你眼中秦始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做过哪些事让两千多年来后人对他议论不休?综观秦始皇一生,他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封建经济发展,这是他的功。
但他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进行残暴统治,这是他的过。
那么有谁知道他为什么自称“始皇帝”?其目的何在?他如愿了吗?3.教师顺势导入:秦王朝仅存二世历时15年就灭亡了,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王朝。
那么显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呢?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新课。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秦的暴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经过及结果。
3.秦朝是被谁灭亡的。
4.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秦的暴政1.(投影课题并释题)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秦朝“无道、残暴”,二是要“伐”和“诛”。
那么秦朝的“无道”、“残暴”表现是什么?是谁、又是怎样“伐无道,诛暴秦”的?结果如何?(投影展示自学思考题)2.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问题先自学“秦的暴政”一目,看谁能用最精确的词组概括出来。
3.秦的暴政主要表现是什么。
秦的暴政之一繁重的徭役;秦的暴政之二沉重的赋税;秦的暴政之三残酷的刑法。
教师过渡: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他与赵高勾结,任意屠杀。
“指鹿为马”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同学们想一想,秦朝的统治能长久吗?这样的暴政要不要推翻?假如你是当时秦朝的百姓,你会怎么做?二、陈胜吴广起义1.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陈胜吴广起义”一目。
学生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谁首先发动起义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2.请同学们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上找到大泽乡的位置,大泽乡就在今天我们安徽省宿州市东南的刘集村。
3.学生回忆本课秦的暴政有关内容,回答:陈胜吴广为什么要发动起义?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4.他们是怎样发动起义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大泽乡起义》图,看看起义军手中的武器、旗帜和着装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由此把陈胜吴广起义的特点概括为“揭竿为旗,斩木为兵”。
)图中哪个人物是陈胜?他说了什么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5.请同学们再读《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利用此图,简要叙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投影《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演示起义经过)6.起义结果如何?其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过渡: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秦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并没有停止,是谁继续领导反秦斗争诛灭暴秦的?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1.学生阅读课本第64页第3段回答:项羽在哪一次战役中打败秦军主力的?2.在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的同时,刘邦在干什么?秦朝灭亡了,从此天下太平了吗?历史上又发生了哪些事?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鸿门宴》片段)项羽在巨鹿之战是怎样以少胜多的?“鸿门宴”中有个成语,你知道吗?过渡: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又打了一场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
3.请同学们阅读第64~65页小字部分内容,比较刘邦和项羽进入秦都咸阳后的做法,谁更高明?“楚汉之争”这场角逐中最后获胜的是谁?建立什么政权?4.项羽、刘邦先后进行的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秦亡以前的战争是农民战争,而秦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战争。
5.本课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请大家找一找,哪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讲讲你熟悉的成语故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请同学们课后多搜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成语故事与大家一起交流。
6.“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各自表达不同观点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
2.教师导入: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西汉初年经济状况如何?2.汉初统治者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汉武帝的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文景之治1.学生阅读课文第67页,了解一下,汉朝刚建立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2.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只有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经济,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
于是汉高祖及其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都采取了恢复经济和生产的措施,即休养生息政策。
让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出文景时期的主要措施。
3.指导学生思考第68页“动脑筋”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