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综合试题1-4

合集下载

《论语1-4·三省吾身、见贤思齐》

《论语1-4·三省吾身、见贤思齐》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田本应为圆形作,象釜鬲之箅,象蒸气之溢出,故曾象蒸熟食物之具,即甑之初文。

吾:我,自稱也。

从口五聲。

乎:指事(乎hū,語之餘也。

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

兮xī語所稽也。

从丂八,象气越亏(于)也。

亏(于),於也。

象气之舒亏。

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也。

丂kǎo 气欲舒出上礙於一也。

丂,古文以爲亏字。

)忠:敬也,尽心曰忠。

从心中声。

與:黨與也。

从舁从与。

朋:像两串贝或玉,象形。

交:介于象形指事。

传:传,遽也。

从人专声。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多才也。

从贝臤聲。

思:容也。

从心囟聲。

焉:焉鳥,黃色,出於江淮。

象形。

内:入也。

从幂从入。

3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形声字:寝、朽、雕、诛、吾、观(觀、諦視也。

从見雚聲。

)、听(聽)通假字:雕古今字:与(欤)异体字:杇(圬)杇:所以涂也。

秦謂之杇,關東謂之槾。

从木亏聲。

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货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塗。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

吾将仕矣。

”形声字:阳(陽)、货、归(歸女嫁也。

从止、婦省,聲)、时(時)、遇通假字:时、塗古今字:知(智)异体字:。

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

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

〈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枣庄八中田家利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

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开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织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美、有文采的意思。

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

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采评论人物的。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主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

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

一个人假设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假设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

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宇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

“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

“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

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有老师研究过去,学生才能学到新知识。

B.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研究过去的知识。

C. 学生应该专心听老师讲解以前学过的知识。

D. 只有通过研究过去的知识,才能掌握新的知识。

答案:D2.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研究虽然辛苦,但是学到新知识真是太让人高兴了。

B. 研究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地坚持下去。

C. 懂得研究,可以让人变得快乐。

D. 研究虽然辛苦,但是经过不断的练,会变得简单愉快。

答案:B3.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有学问广博,并且坚定地追求,反复思考并且用心向内,才能达到真正的仁慈。

B. 研究虽然重要,但是最关键的是要有仁慈之心。

C. 只有博学和细心之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D. 只有一心追求知识,并且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的仁人。

答案:A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提醒我们要善待他人,尽量不去伤害别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是理所应当的。

2. 请简述“事实说话”的意思。

答案:“事实说话”指的是真实的陈述事实,而不是对事实的解释或歪曲。

只有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才是有利于真正了解问题的。

第三部分:论文题请以“孟子的人性观”为题,撰写一篇800-1000字的论文。

(此处省略)答案:(此处省略)。

语文语文版浙江专用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专题一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语文版浙江专用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专题一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Word版含答案

话题链接——天下为己任位卑仍忧国1.教材赏悟“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境界,明知做不到还是一定要做下去,朝着无法完成的目标,一直走下去。

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积极处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们与隐士在处世态度上的分歧。

通过隐士对孔子的讽刺和嘲笑,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和接受的事实。

2.名句赏记◆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韩愈《进学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文天祥《千秋祭》◆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谭嗣同◆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闻一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罗素◆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卡耐基◆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蜗牛凭坚忍不拔精神到达方舟。

——查尔斯·海顿·斯帕根3.典例赏析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原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译文: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

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就的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渗露”的意思)等等可怕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B. 学习并且经常忘记,不是很悲伤吗?C. 学习并且经常实践,不是很满足吗?D. 学习并且经常思考,不是很充实吗?答案:A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_。

答案:爱人2.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___”。

答案:慎独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知道的事情要承认自己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自己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才是真正的知识。

2.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何意?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反映了孔子强调的自我修养和对他人的理解。

四、论述题1.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描述非常丰富。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的人格典范,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信等。

君子追求的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他们以德行影响他人,以礼节约束自己,以智慧指导行动。

君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五、翻译题1. 请将《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成英文。

答案:When three people walk together, there must be one who can be my teacher.注意:以上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难度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能力训练:第1单元《论语》选读1-4(附答案)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能力训练:第1单元《论语》选读1-4(附答案)

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吏道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

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

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

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选自《伯牙琴》)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稽:查考 B .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C .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不肖:不孝顺 D .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息:繁殖 解析:不肖:不成才、不正派。

答案:C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 .⎩⎪⎨⎪⎧ 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 .⎩⎪⎨⎪⎧ 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C 项“而”,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论语》整本书阅读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质量检测题及答案论语整本书阅读质量检测题及答案第一章:学而篇1. 什么是“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答:这句话是指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能够真正理解并从中得到乐趣。

2. 孔子认为的“学”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答:学应该是持续的,要时刻勤奋研究并实践所学的知识;学应该是全面的,要不只局限于某一领域;学应该是有实际应用的,研究的知识要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3. 孔子提出了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答:孔子提倡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全面发展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使人具备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

第二章:为政篇1.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政府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答:一个好的政府应该具备仁爱、公正、诚信、智慧等品质。

他认为政府官员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倾听民意,恪守公正,善于智慧地处理问题。

2. 孔子对于政府官员的选拔标准是什么?答:孔子认为政府官员应该具备品德高尚、能力优秀的特点。

他强调官员应该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不是仅仅看重出身或财富。

3. 在孔子的理念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政治品质?答:孔子认为仁爱是最重要的政治品质。

他主张官员应该以仁爱心为核心,关心民众的福祉,以实际行动来造福社会。

第三章:八佾篇1. 八佾是古代什么样的仪式?答:八佾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仪仪式,多用于君主和贵族的庆典活动中,以示庄严和尊贵。

2. 孔子对于八佾的态度是什么?答:孔子认为八佾是一种体现君主尊严和社会秩序的仪式,他重视它的意义并且主张恪守礼制,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文明秩序。

3. 孔子如何看待礼的重要性?答: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体现。

他主张通过恪守礼节,人们可以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并且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第四章:里仁篇1. 孔子对于“仁”的理解是什么?答:孔子认为“仁”是一种具备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品德。

它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宽容和尊重,以及对道德原则的坚持。

2. 孔子认为“仁”应该如何实践?答:孔子主张通过修身养性,关心他人,尽己所能地为他人谋福利,以及遵循道德准则来实践“仁”。

《〈论语〉选读》测试试题和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测试试题和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测试试题参考答案1.B本选项是“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的依据,不能作为“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的依据。

2.DA.强加因果关系。

判断依据是“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

B.是非颠倒。

荀子是重力的。

判断依据是“孔子、孟子贱力,荀子则相当重视力。

他说:“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故宫室可得而居也。

故序四时,载万物,兼利天下。

”(《荀子•王制》)这些情况表明,在重义轻德的前提下,给以利和力一定的地位还是可能的”。

C.混淆程度深浅。

判断依据是“但是,在与其他各派特别是法家的论战中,在反对世俗价值观的努力中,儒家……这就很成问题了。

汉代的董仲舒……问题就更严重了。

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陆王学派大力宣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造成了严重后果”。

3.BA.张冠李戴。

判断依据是“正因为如此,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

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C.以偏概全。

判断依据是“尽管宋元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儒者在义利、王霸、德力、理欲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较全面的观点,但毕竟未能取得主导地位”。

D.是非颠倒。

判断依据是“因此,把“存天理,灭人欲”概括为“禁欲主义”并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观,是不正确的”。

注意“并”字。

4.CA.过:责备/ 过错B.伐:攻打/ 夸耀C.相:辅助D.安:使……安定/ 安于,习惯于5.BA.于:介词,引进动作的直接对象,不译/ 介词,引进动作的来源,从B.以:介词,把C.则:连词,表承接关系,就,那么/ 连词,表转折,却D.而: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承接6.C②是冉有“要攻打颛臾”的原因。

③虽是孔子的话,但与原因无关。

①④⑥是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的直接原因,⑤也可以看作是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的间接原因。

7.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

论语选择题及答案

论语选择题及答案

论语选择题及答案1. 《论语》是以下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4. 《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B. 不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只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C.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D. 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也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答案:A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B. 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C.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D.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答案:B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中“乐之者”指的是?A. 知道的人B. 喜欢的人C. 乐于学习的人D. 乐于实践的人答案:C7.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B. 学习要谦虚C. 学习要勤奋D. 学习要主动答案:A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道德准则?A. 利他主义B. 公平原则C. 黄金法则D. 个人主义答案:C9. “礼之用,和为贵。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C10.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中“三省吾身”指的是什么?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C. 每天反省自己是否忠诚、诚信和勤奋D. 每天反省自己的学习情况答案:C。

《论语选读》复习质量综合测试题.docx

《论语选读》复习质量综合测试题.docx

《论语选读》复习质量综合测试题《论语选读》复习质量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1卷、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瞽者匏瓜石著覆而不辍八俏荷费失饪道之以德C.左衽覩犊沟渎涅而不缁D.厩焚阙如隼集梏矢贯之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舗蔽刍豢稻梁椒兰芬宓雕琢刻镂B.管磬成子轼君问于桀溺博施济众C.竽笙楚人咻之玩尔而笑扰以费畔D.笃信植仗而芸危邦不入何德之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克:克制,约束。

氏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过:经过。

C.男有分,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D.使民敬,忠以劝劝:勤勉努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鸟兽不可与同群B.使之居于王所君子于其所不知C.天之将丧斯文也君子之至于斯也D.则修文德以来之为政以德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邦有道,则知知:通“智”,有智慧。

B.阳货……归孔子豚归:通“馈“,赠送。

C.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稀:通“恒”,常。

D.苟情说之为乐说:通“悦”,高兴。

6•从文言句式,下列各句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A•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B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吾谁欺?欺天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 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测试题

《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测试题

《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测试题一、填空。

(每空一分,共计50分)1、《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十三经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

2、十三经指的是:,,,,,,,,,,,,。

3、子曰:“,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4、有子曰:“,,鲜矣;不好作乱,而好犯上者,未之有也。

,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5、子曰:“弟子,,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6、子夏曰:“;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

虽曰未学,吾必为之学矣。

7、曾子曰:“,民德归厚矣。

”8、子曰:“,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子曰:“,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子夏问孝。

子曰:“,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曾是以为孝乎?”11、子贡问君子。

子曰:“。

”12、子贡欲去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3、定公问:“,,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臣事君以。

”1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标出彩色字的注音)15、子曰:“,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6、子曰:“士志于,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见志不从,,劳而不怨。

”19、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

”20、子由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数的读音是。

二、字、词、章句理解。

(每道题三分,共30分)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6、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论语》选读阶段测试题(1-8课)

《论语》选读阶段测试题(1-8课)

《论语》选读阶段测试题(1-8课)班级姓名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譬(pì)如木椟(dú)后稷(jì)耻恶(wù)衣恶食者B.孝弟(tì)酒馔(zhuàn)木铎(yí)不得与(yù)于斯文C.怃然(wǔ)食黍(shǔ)击磬(qìng)敝(bì)之而无憾D.沟渎(dú)曲肱(gōng)便佞(nìng)杀鸡为黍而食(shí)之2.下列各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忠告而善道之②取于吴,为同姓③孙以出之B.①吾其被发左衽矣②归孔子豚③孔子时其亡也C.①邦有道,则知②夫子之说君子也③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D.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则民无所错手足③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的“达”相同的是: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B.修己以安.百姓C.饭.疏食,饮水D.子钓而不纲.4.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尧舜其犹病诸”中的“其”相同的是:A.民到今受其.赐B.如之何其.废也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5.下列各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小心谨慎地)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B.文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修饰,讲究仪表)小人之过必文.(掩饰)郁郁乎文.哉(完美)C.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一日,大母过.余曰(探望,看望)过.也,人皆见之(有了过错)D.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动词,结党)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类别)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偏袒)6.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矣”不相同的一项是:A.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C.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1-4章选择题及答案

论语1-4章选择题及答案

论语1-4章选择题及答案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事而信”,就是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信任老百姓。

(正确答案)B.“节用而爱人”,就是要求执政者平时能够节约用度,体现仁爱之心。

C.“使民以时”,是指要充分考虑百姓的利益,役使百姓不要耽误农时。

D. 孔子从三个方面指出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体现了他“为政以德”的思想。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下列各项中,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烛之武退秦师》)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C.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正确答案)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3.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shěng)吾身(1.4)B. 如切如磋(cuò)。

(1.13)C. 贫而无谄(xiàn),富而无骄,何如?(1.15)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1.1)(正确答案)4.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正确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D.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下列选项中的“而”意义用法和选段中的“而”一致的是()A.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B.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论语·为政》)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三其德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1.识记本文中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 知识。 2.分析领悟作者的观点;重点学习第1、2、3、7则 选文。 3.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仁” 的现代价值。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一步一步从这样的凄景中涉过,岂能不让人愁苦难耐。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关城树色催寒近”,魏万此去,途经函谷关和潼关。
潼关是重要的军事要塞,过了潼关,表明已出塞很远。作 者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说“树色催寒近”,似乎是说, 城头那枯黄的树叶在催促严寒快点到来。天气冷了,树叶 黄了,树叶的枯黄反衬出季节的变化。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般来说,天气凉不易看见,而树叶黄却是一目了然。 “御苑砧声向晚多”,月夜里家家户户捣衣,那咚咚的砧 声,又能引人产生一种幽怨惆怅的感觉,令他乡游子的心
人 教 版 语 文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
空山。 (李白《蜀道难》)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_____。女
也不爽,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 (《诗经·氓》) 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作者背景】 李颀,生卒年不详,居颖阳(今河南登封)。偶尔出游

海客论语测试1-4

海客论语测试1-4

• 【原文】2·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问:从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道理?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 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 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 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答:第一,人的道德修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 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 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而不是勉强去做。
• 【原文】1·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问:儒家为什么重视自我反省?曾子对人的立身处 世提出什么观点? •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 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 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呢?‛ • 答:自我反省,可以加强个人思想和道德修养,改 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塑造理想人格。 • 曾子认为忠、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忠指办 事尽力,死而后已。信指诚实不欺,说话算数。
• 【原文】2·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 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 乎?‛ • 问:为什么说‚色难‛? •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 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 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 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 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 答:和颜悦色是‚孝‛的标志。一个人要从 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一个人脸色表情, 乃是其真情流露,只有对父母有深沉的爱, 才有和颜悦色。
• 【原文】1·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问:孔子有怎样的品格? •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 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 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 ‚老师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所以才得 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 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答: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 道德品格,这是他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的 原因。

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1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先秦时期的人而言,神拥有极大的权威,而人则对其心怀敬畏。

《国语·楚语下》便记述楚国大夫观射父之言:“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在很多情况下,先秦典籍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幸运的是,《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

在《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便就此询问内史过。

内史过回顾了王朝兴衰之时的诸神:“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亡也,杜伯射王于鄗……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梼杌、夷羊、鸑鷟、杜伯以及此次降于莘的丹朱之神。

诸神都是何方神圣?依照韦昭的注解,融即是祝融,《郑语》中称其是黎,也即是《左传》所说的颛顼氏之子;回禄本名吴回,是火神,又有说其名黎,与祝融为同一人;梼杌是鲧,即禹的父亲;夷羊是神兽名;鸑鷟则是凤之别名;杜伯是周宣王大臣,被其冤杀;丹朱则是尧之子。

由此可知,至少在这段叙述中,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即使人死之后同样可以被称为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如《周语下》记载东周王城边的谷、洛两条河交汇在一起,周太子晋称之为“二川之神”,可见神也包括河神之属。

因此,《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在《国语》中,诸神很多都拥有某种形象,并以其形象降临人间。

有神兽、神鸟状貌的,还有杜伯为人形而“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而鲧则在另一处《晋语八》的相关记述中化为黄熊的形象。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 儒家2.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 孟子B. 颜回C. 仲尼D. 曾子答案:C. 仲尼3.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学说?A. 仁B. 礼C. 义D. 忠答案:D. 忠4. 孔子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 实现个人利益B. 达成社会地位C. 增长知识D. 推动自我完善答案:D. 推动自我完善5. 孔子的学说着重强调了哪些关系?A. 父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君臣关系D. 师生关系答案:D. 师生关系二、简答题1. 孔子的学说中,仁的核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仁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代表着仁爱、仁心、仁道等一系列含义。

仁的核心含义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促进他人的发展和幸福。

仁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关系中,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而通过这些关系的实际践行,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孔子的学说中,礼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礼是一种修养和规范行为的方式,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首先,礼可以用于建立秩序,通过明确的礼仪规范,人们可以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一种秩序和规则,从而避免冲突和混乱。

其次,礼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遵循礼仪的规定,人们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尊重,维系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礼还可以培养人的美德与品格,通过参与礼仪活动,人们可以逐渐养成高尚的个人品质和道德观念,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贡献。

三、问答题1. 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回答。

答案: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孔子提倡的仁爱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关注他人,关心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发展。

比如,现代社会里很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都是基于仁爱精神而存在,通过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和服务,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手足无措(不知所措) • (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 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 理 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 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 利和履行义务(1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 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 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分), 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1)藏富于民(或“民富国安”“以民为本” 等)
• (2)材料忧心的是税率过高,税赋过重。材 料和有若的观点是一样的,认为过重的税赋好 比竭泽而渔,会加重百姓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因此应该减轻税赋,藏富于民。
克 己 复 礼
•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 •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 “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 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 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 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 。(1分) •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 由。
• 23.(1)众星拱北。 (2)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 本原则,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 既能使百姓守规蹈距,又能使百姓有知耻 之心,但有忽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 作用之嫌。 • 24.持德政的取信于民原则和节用爱民原 则。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 回答问题。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 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 • (1)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 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分) • •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 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 看法。(3分)
•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 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 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不足,君孰与足?” • 2008年7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上半年全 国税收达32553亿元,同比增长30.5%;同时,上半 年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增长27.3%。相对于上 半年GDP的同比增长数字(10%左右),这两个30%左 右的增长,不能不令人忧心。(“纳税人俱乐部”) • (1)用尽可能简洁的字眼概括“有若”的观点。 (2分) • • (2)第二段材料“忧心”什么?这份“忧心”和 “有若”的观点有联系吗?(3分)
• (1)子欲善而民善 • (2)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 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 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 运用,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 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 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 • 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 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 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 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 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 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能 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参考答案】
• 23.(1分)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 国”) 、以法治国 • 24. (4分) •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 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 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 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 应相互补充。
•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 甲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2.3) • 23.(1)根据“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句,概括 一条四字成语。(1分) • • (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 在?(4分) • • 乙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 • 24.孔子的“德政”有着丰富的内涵,说说上面这则文字体 现了怎样的德政原则。(2分)
知其不可而之
•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 子!” •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 曰‘告夫三子’者!” •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 • (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 个词概括。 • • (2)这样做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并作简 要评论。
• (1)“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 出来拜见子路。(1分)
• (2)因为儒家思想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出 仕来推行道义,荷蓧丈人有才能却只想保持自 己的高洁,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扰乱了“君 臣之义”这一伦理关系,所以认为他“乱大 伦”。(3分)
•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 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 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 (1)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 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 • (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
•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 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伐为?”……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 • (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 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 •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 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 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 看法呢?(4分)
• (1)愤慨(担忧)、无奈 • (2)体现了孔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恪守原 则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令人敬佩, 值得学习。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 矣。” •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 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 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耕。 • 子路行以告。 • 夫子怃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 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 取了怎样的态度? • • (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
• (1)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 入世,求道改革。 • (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 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 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 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 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 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 行,已知之矣。” • (1)“长幼之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分) • • (2)子路认为荷蓧丈人“洁其身”的行为是“乱大 伦”,为什么?(3分)
• (1)“深则厉,浅则揭 ”的意思是说水 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 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 通达权变。 • (2)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 难辩驳。
• (1)以德治国(1分) • (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 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 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 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 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 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 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 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
为 政 以 德
(1)(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 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 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 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 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 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 观。(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