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作业(最终)

合集下载

作文素材:在“散步”中体验美

作文素材:在“散步”中体验美

作文素材:在“散步”中体验美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

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

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

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

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

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

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

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

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

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

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

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

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是怀着“生命对学术的感应”这样敬畏的心态建立起来的。

论美学散步

论美学散步

《书法美学》课程作业标题论美学散步学院杭师范美术学院学号2012211102姓名朱咪咪班级美教121论美学散步没品读美学散步之前我并不知道美学精要的意义,优美又富有诗意的特点使我深深的被这部书所吸引。

正如网上所言,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美学散步》,因为它使我们充实了美的书法世界。

宗白华是我国一代美学宗师,品位他的文章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在他的这部书中,并没有多少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用自己的眼光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应该如何建立一种正确的审美态度,从而形成高尚的艺术的人格。

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正是我所吸取的美学的经验。

宗白华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从而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能够让我们在感受美得过程中充分领悟艺术的真谛。

中国人喜怒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有一番韵味丛生。

“或详或略,或短或长,都总是那种富有哲理情思的直观式的把握,并不作严格的逻辑分析或详尽的系统论证,而是单刀直入,扼要点出,诉诸人们的领悟,从而叫人去思考、去体会。

在北大,提起美学,总要讲到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

”这是李泽厚先生为此书所写的序篇。

他以诗人的锐敏,以近代人的感受,直观式地牢牢把握和强调了这个灵魂(特别是其中的前三者),李先生以为,这就是本书价值所在,而这也就是我所期待的文学的那份最真挚的情感。

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那就让我带领你们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氤氲花香的文墨世界。

美从何处寻?——(第二章节)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

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

在此条件下,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

而在宗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那时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实地具体地发现你的心里的美。

美学散步作业

美学散步作业

南昌工程学院题目:我的美学观学号:姓名:任课教师:万志全专业:所在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我的美学观美学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无处不审美,审美更是无法脱离生活。

美学与生活间的休戚关系需要我们认知到美的魅力以及美对人与社会的积极作用,并在生活中要以敏锐的感官和心灵积极感知美、寻找美,实现对人生的升华、社会的促进。

古代汉语中将“美”诠释为“从羊,从大”,现代将“美”诠释为时尚,漂亮。

可见,而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也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可见古今中外,尽管对美的追求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都将美与生活紧密连结,将美融入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美。

一、美学的魅力美具有无限的魅力,追求美,向往审美境界是人的天性。

审美是人不可缺少的高级精神活动,在人生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审美对于健全人格的完善、美好心灵的塑造以及人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美能益智,美能辅善,美能陶情,美能促键。

审美享受是高尚的、纯洁的享受,审美能够超越个人的孤苦、失意以及各种利害关系,获得自由。

“美对人到底有什么意义?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就是使人真正活得快乐,幸福。

”美学能使人以审美的、超脱的态度去面对和化解生活中的一些烦恼,使一些乏味的琐事也变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美学是一种精神产品,可以通过精神上的调节和抚慰来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放松人的紧张的心情,而不会像其他没有精神内涵和思想意义的快餐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产品一样使人感觉到低俗和无聊。

“康德提出的‘美的自主性’认为美自身的目的就是在于它给人以一种由美(包括优美和崇高)的感知和体验所生的无利害的自由愉快它从消极意义上可以抵制物的诱惑,从积极的意义上可以培养一种“爱”(美感)与“敬”(崇高感)的感情,从而可以起到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拓展人的胸襟、提升人的境界,以美的精神来塑造人格,完成人的本体建构的作用。

所以它虽然不像道德教化那样具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但在对于人的精神上的影响却比道德教化更能深入人心,更能为人们所乐于接受,更能融入到人的各个生活领域。

美学散步精华解读

美学散步精华解读

美学散步精华解读美学散步是一种以慢步为主,以观察、探索、领略、享受自然和人文环境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它融合了步行的实践和美学的理念,通过慢步的运动来改善健康,帮助我们以一种新的、丰富的方式走进自然与人文的温暖。

在美学散步中,人们可以学习停止追求,停止着眼世俗,只要意志坚定,可以从散步中获得精神上的安宁。

由于在慢步运动中,我们可以深入探究我们周围的事物,更佳地发现它们的美丽,因此美学散步更加重视注意力的转移,帮助我们放慢脚步,关注身边的细节。

美学散步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对环境的审美感受,帮助我们更好地领略自然美,进而改善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

散步的行走过程中,直接进入大自然,洗去社会压制的束缚,放松身心,让心情更加舒畅,这是美学散步最为明显的受益。

当我们慢步行走时,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体会和感受自然的庄严与祥和,从而获得身心的复兴,让我们可以放慢脚步,享受一次无比愉快的慢步旅行。

此外,美学散步还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领会他们身边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从而改善他们对本土的生活、历史和文化的认知。

通过慢步探索,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本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可以学习更多关于当地的历史、人文和艺术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感知当地社区的文化遗产。

最后,美学散步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社会责任感,建立更好的关系,并增进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美学散步带给我们的是与自然的美好关系,这种关系使我们愿意重新认识和立足本地,把当地的自然环境当成家,用慢步行走来慢慢体验它们的精彩细节,而这种关系也能让我们感知到当地社区的温暖。

综上所述,美学散步是一种可以引领我们进入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慢步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对环境的审美感受,发掘社会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同时也可以改善社会责任感,建立更好的关系,增进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从而让我们可以放慢脚步,享受一次无比愉快的美学散步之旅。

读《美学散步》分析如何在服装设计中的找寻“美”

读《美学散步》分析如何在服装设计中的找寻“美”

读《美学散步》分析如何在服装设计中的找寻“美”人类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服装设计成为了当代艺术设计类别里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学科。

服装的功能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和消费升级,服装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期待,它带给人们一个视觉上的享受,充分展现了人们的性格和品味,甚至是审美情趣。

服装在当代生活中越发突出其“美”的特征,不仅仅是局限于它的功能性,而美又是艺术的特殊目的,使得服装含有艺术性这一特征。

艺术是创造“美”的一门学科,美学则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因此我想从美学角度,探讨如何在服装中的寻求美感。

在《美学散步》中谈论到“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

无论是自然的美还是艺术的美,我们都需要目观耳听去寻找美的踪迹。

服装中的美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服装包括最重要的三要素:廓形,色彩及面料。

服装的廓形如同绘画中的线条,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色彩的运用与搭配则是展现设计师自我的内心世界,面料赋予了服装更多的功能性这一特征。

这三者在服装设计师的精心组合和融合中塑造出服装的美。

服装往往表达了一个设计师最纯粹最真实的情感,同时这也是设计师对生活内容的提高和提炼。

加布里埃·香奈儿作为服装界的传奇人物,她的设计理念与见解造就了她的时尚帝国。

从她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的得知,香奈儿女士起初是为自己的身型设计服装,因为身材的圆润,所以她所设计女装几乎是H廓形,没有腰身,面料采用花呢,舒适自然。

香奈儿女士大胆的借鉴男装的元素运用到女装中,这在当时过分追求艳丽的女装设计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特别是女装裤子,在上个世纪20年代女性只会穿裙子。

这些改变也顺应了二战后更多女性走进了工厂的潮流,与此同时这种简洁自然的女装风格,也受到更多女性的青睐和追捧。

而这些设计的灵感也是来自设计师本人的生活积累与提炼。

当我们认同一件服装是美的时候就已经与设计师的想法达到了一种共鸣,这种共鸣需要我们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

《美学散步》作业

《美学散步》作业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数学科学学院数学1202班王小雪 20120921118魏晋南北朝与文艺复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宗先生对于魏晋一代的钦慕与向往,在于它的“极自由”、“极解放”。

他说,这个时期使他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

事实上,魏晋时期(即三世纪至六世纪)要比西欧发生文艺复兴的年代早千余年。

而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全在于它们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

然而文艺复兴终归不能与魏晋时期相比。

它们不管在社会背景还是文化传统等方面有很多不同。

1、社会背景与发展对于文艺复兴的起源问题。

绝大部分学者认为,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

该说法被史学界广泛认同。

又有 1295年由威尼斯商人出身的马可波罗出版的在当时欧洲社会看来十分荒诞却又充满诱惑的《东方见闻录》。

由此引发了欧洲人对高度文明,富饶的东方世界强烈的探索欲望,最终开阔欧洲人的视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导致了文艺飞速发展。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

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表面上是要恢复古罗马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创新。

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美学散步读书报告(一)

美学散步读书报告(一)

美学散步读书报告(一)美学散步读书报告概述最近我参加了一次美学散步读书活动,深受启发。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读书和思考的力量,同时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美学这一学科。

以下是我对这次美学散步读书的总结和感受。

活动过程首先,我们选定了一本美学相关的书籍作为主要的阅读材料。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需要在家里阅读完这本书,并准备一些相关的笔记和问题。

然后,我们在郊外的一个公园中集合,开始了漫步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简短的热身活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思考。

接着,我们开始与其他人交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并试图回答彼此的问题。

整个交流过程非常富有启发性,促使我更好地理解了美学这一学科。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些集体活动,如进行一些小组讨论和辩论,并对我们在漫步和讨论过程中的一些感想进行了总结和分享。

活动收获通过这次美学散步读书活动,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收获。

首先,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美学这一学科,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我还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集体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

总之,美学散步读书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美学知识,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在集体思考和讨论中的能力和素养。

我期待着参加更多类似的活动,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活动感想通过这次美学散步读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读书对于自我的成长和提升非常重要。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很难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人生进行全面的思考,而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

同时,在集体活动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思路,让自己更全面地认识问题,也可以帮助他人理解自己的看法,让思路更加清晰。

此外,美学散步读书活动也让我意识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漫步在郊外公园中,让我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可以通过自然的元素来丰富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大学生读书笔记:美学散步读后感 《散步的艺术》

大学生读书笔记:美学散步读后感 《散步的艺术》

美学散步读后感散步的艺术散步,何其之地的美好啊——我可以与二三朋友亲人、与三五红颜知己一起悠闲而愉快地徜徉于这片大自然怀抱中,娓娓叙述,放飞心情;宗白华先生曾撰有一篇其随笔书,题为"美学散步",共计收录载有该随笔作者已发表出版的各类随笔美学散文作品近22篇,据见其在书的前一段《小言》"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散步休闲的闲暇时候你可以选择在自己偶尔也能看到在大路旁随意拾折时捡到来的那一枝小草鲜花,也同样可以选择在路上随便拾起一块被别人弃置之于不后顾而让自己一直很是感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飞燕石,不必特别珍视,也完全不必随意丢掉,放在桌上也可以用来做散步后的回忆念"。

阅读此书,扑面而来的是生命的气息,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的关怀。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于中西绘画艺术理论之中的一代美学大师"。

在一本书中,作者会用着他自己那副触类旁通、学贯中西的敏锐眼睛以及一种热爱新生活、热爱艺术美的心灵,带引着读者我们怎样去品味欣赏古今书画、诗词、音乐、建筑、雕塑艺术。

内容简介他积极提倡艺术生命的美学,关注艺术作品过程中生命的内在生命力,如有《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和《看了罗丹雕刻以后》等篇。

《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谈及魏晋风度,其中的意境令人神往。

然而我们又往往常常只是停留在主观情感体验上而被打动,很少能够从审美理论高度上予以深究的;比如宗先生就能够直接的将晋安人山水之幽美讲作"人格的唯美主义",是属于一种最爱自由、最爱率天真的性格的——但他们也对于这种山水生活之静美、艺术生活之幽美,无不感到一往情深。

像顾恺之夫妇的画、王羲之的父子兄弟的字、如嵇康的提琴曲谱以及历代众多杰出诗人创作的艺术杰作,均都是如此。

《美学散步》名为"散步",实为美学之旅。

美学散步阅读及参考答案

美学散步阅读及参考答案

美学散步阅读及参考答案美学散步阅读及参考答案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

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

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

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

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

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

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

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

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

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

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

它的境界是世界中有限的具体的一域。

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

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

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

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

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

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山川。

或是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背景。

中国画家不是以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对坐而描摹之,使画境与观者、作者相对立。

(完整版)宗白华《美学散步》

(完整版)宗白华《美学散步》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近读宗白华《美学散步》,发现这本辑了二十多篇短论的小册子里,包含着许多极精妙见解,往往引人再三思量与体味。

譬如《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一篇,宗先生谈到中国画的境界。

他说,中国画是虚灵的,它追求气韵生动,以显现生命的节奏、及宇宙万象变化的节奏。

这是一贯的看法。

六朝齐的谢赫曾写《古画品录》,讲绘画六法,即以气韵生动为上,骨法用笔次之。

两者相得益彰,便构成了中国画以外取骨相神态,内表人格心灵的重要特点。

宗先生把这特点归于《易经》的宇宙观,并循此把书法、诗、画作为生命的艺术,融于一炉。

可见,中国艺术的境界,其渊源基础在于哲学。

而哲学,偏于老、庄一派,到魏晋时候更成为探求玄理之学,对宇宙、对人生进行形而上的析理与思辨。

由此,联想到那时代的风尚,以及从书、画发展至文的一些美的理想。

首先是人物品藻。

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就是有的。

不过魏晋时的人物品藻,与从前不同。

那时代议论人物,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

其中懵懂而生的,是对个体美的意识。

譬如风骨,便是人格个性美的一种。

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

这正是那时代共同欣赏与尊重的。

后来,“风骨”用于艺术,成为一种境界之美。

于是绘画上,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

书法上,有所谓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通,隔行不断之说。

而做文章,则要有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

对此,宗先生曾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里感喟:“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

”宗先生对于魏晋人的偏爱是显然的。

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篇,他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近代中国,鲁迅亦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说,曹丕的那个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除此二人,好像再没有谁在当时给予魏晋风度以极高的评价了。

非连续性文本宗白华《美学散步》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宗白华《美学散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音乐,从古到今,都是声乐占主导地位。

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也”(《世说新语》)。

中国古代所谓“乐”,并非纯粹的音乐,而是舞蹈、歌唱、表演的一种综合。

《乐记》上有一段记载:“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歌”是“言”,但不是普通的“言”,而是一种“长言”,“长言”即入腔,成了一个腔调,从逻辑语言、科学语言走入音乐语言、艺术语言。

为什么要“长言”呢?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情感的语言。

“悦之故言之”,因为快乐,情不自禁,就要说出,普通的语言不够表达,就要“长言之”和“嗟叹之”(入腔和行腔)。

这就到了歌唱的境界。

更进一步,心情的激动要以动作来表现,就走到了舞蹈的境界,所谓“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种思想在当时较为普遍。

《毛诗序》也说了相类似的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也是说,逻辑语言,由于情感之推动,产生飞跃,成为音乐的语言,成为舞蹈。

那么,这推动逻辑语言使成为音乐语言的情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古代思想家认为,情感产生于社会的劳动生活和阶级的压迫,所谓“男女有所怨恨,相从为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这显然是一种进步的美学思想。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材料二: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

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

”“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

美学散步随笔

美学散步随笔

美学散步随笔1、散步是身心的自由追求,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2、无论鲜花或燕石,不需珍视,也不必珍视,不需丢掉,也不必丢掉,留着也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3、诗中可以有画,但诗不全是画。

4、错过的终究是不完美的,任凭时间如何去修补,也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寻旧影罢了。

5、诗和画的离合异同,在于画写物外形,诗传画外意。

6、出现必永恒,不需替代,也不会替代,就连一段记忆也不行。

7、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

8、诗和画的分界是不能泯灭,也不应该泯灭。

9、一切在诗里,一切在画里,一切在酒里,一切在生命里〃〃〃〃〃〃10、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者,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11、智慧伸手给艺术,而将超俗的心灵吹进艺术的形象。

12、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

13、艺术的跟本任务是表现美,同时把生活内容提高,集中,精粹化。

14、身体美是产生于一眼能够全面看到的各部分协调的结果。

15、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和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

16、晨风沁人,怎能还睡?17、太阳的光,洗着她早起的灵魂,天边的月,犹似她昨夜的残梦。

18、诗和画里都是演着光的独幕剧,歌唱着光的抒情曲。

19、诗就是将那纯粹的景酝酿成纯粹的情。

20、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

21、诗咏美的时间性,画写美的空间性,它们各具美的表现性。

22、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

23、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24、美来源于心,美存留于心。

25、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6、伟大的艺术不因时代而减少它的光辉。

27、行动美是心灵美的客观载体。

28、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现出的那样深的思想。

29、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改造是“移情”的基础。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是一部令人着迷的书籍,书中提出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似乎与传统的美学理论恰好相反,他强调健康的社会美学,认为艺术走向普及化,而非仅仅属于奢侈品,认为人们可以从更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并最终实现艺术的社会共识。

首先,宗白华主张打破传统的艺术观念,开拓新的美学思维。

在科学发展的时代,美学思想也应该随之发展和升级,不应再只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

在这些美学的新概念中,有一种是健康的社会美学,它倡导拓宽个体的美学视野,同时也是一种涵盖社区和全球范围的美学观点,使更多的人能够从艺术中汲取优秀经验和价值观,用美学打造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

其次,宗白华认为,艺术应该推展到普及化,不应只是一种奢侈品。

他指出,如果能将艺术普及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开放给更多的人参与,那么就能够带来更多的美学体验,同时也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使艺术活跃起来。

例如,宗白华提倡将景观美学带入生活,当街头表演和街道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时,就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艺术的乐趣,拓宽视野,更广泛地理解艺术。

最后,宗白华认为,应当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共识,以艺术认知呈现更加惠及社会的更多思想。

他提到,应将更多的艺术形式融入到民众的生活中,如表演、雕塑、书法、绘画等,使艺术更丰富多彩,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体验,激发人们的灵感,使艺术得到更多的接受和理解。

此外,通过艺术交流,逐渐形成一种艺术共识,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的社会。

总结起来,宗白华提倡的美学散步,推展了健康的社会美学,赋予艺术更丰富多彩的形式,开放给普罗大众参与和参与,激发人们的灵感,最终达成艺术的社会共识。

他的美学散步,不仅仅是一条散步的路,而是一种通过健康的美学观念,改变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实现艺术价值观、价值观和社会共识的旅程。

中百华《美学散步》紫藤罗瀑布。

中百华《美学散步》紫藤罗瀑布。

中百华《美学散步》紫藤罗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美学散步》阅读习题及答案

《美学散步》阅读习题及答案

《美学散步》阅读习题及答案《美学散步》阅读习题及答案每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宏丽的舞蹈,表达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建筑的抽象结构、音乐的和谐节律、舞蹈的线纹姿势,最能表现我们内心的情调与律动。

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礼乐生活的形式美也早已破灭。

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抒写胸中的逸气。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用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

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西洋油画的画风,特别重视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摩,它们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国,晋、唐以来的塑像反受画境的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后来西洋画家的范本。

而商、周彝器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对中国宇宙意识的表现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在商、周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中,每一个动物形象都是一组飞动线纹的节奏的交织,而融合在全幅花纹的交响曲中。

它们个个生动,而个个抽象化,不雕凿凹凸立体的形似,而注重飞动姿态的节奏和韵律的表现。

这内部的运动,用线纹表达出来,就是物的“骨气”。

中国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即运用笔法把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象。

所谓“气韵生动”,正是骨法用笔的目标与结果。

在这种点线交流的、律动的形象里面,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结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

画幅中有明暗、有凹凸、有宇宙空间的深远,但却没有立体的刻画痕迹;亦不似西洋油画那样如可走进的实景,而是一片神游的意境。

然而中国画既超脱了刻板的立体空间、凹凸实体及光线阴影,于是它的画法乃能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

引书法入画乃中国画的第一特点。

董其昌云:“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

论述百练:美学散步(宗白华)

论述百练:美学散步(宗白华)

论述百练:美学散步(宗白华)材料一:我们以前讲过,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

米开朗琪罗说过:一个好的雕刻作品,就是从山上滚下来也滚不坏的。

中国就很不同。

中国古代艺术家要打破这团块,使它有虚有实,使它疏通。

《论语》中“绘事后素”①的话以及《韩非子》“客有为周君画荚者”②的故事,都说明中国的画特别注重线条,是一个线条的组织。

中国雕刻也像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重流动的线条。

中国的建筑,我们以前已讲过了。

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就是打破团块,把一整套动作,化为无数线条,再重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最有表现力的美的形象。

翁偶虹介绍郝寿臣所说的表演艺术中的“叠折儿”说:折儿是从线条中透露出形象姿态的意思。

这个特点正可以借来表明中国画以至中国雕刻的特点。

由于把形体化成飞动的线条,着重于线条的流动,因此使中国的绘画带有舞蹈的意味。

这从汉代石刻画可以看得很清楚。

有的线条不一定是客观实在所有的线条,而是画家的构思、画家的意境中要求一种有节奏的联系。

例如东汉石画像上一幅画,有两根流动的线条就是画家凭空加上的。

这使得整个形象显得更美,同时更深一层地表现内容的内部节奏。

这种艺术用自然主义的眼光是不可能理解的。

荷兰大画家伦勃朗是光的诗人。

他用光和影组成他的画,画的形象就如同从光和影里凸出的一个雕刻。

法国大雕刻家罗丹的韵律也是光的韵律,中国画却是线的韵律,光不要了,影也不要了。

“客有为周君画英者”的故事中讲的那种漆画,要等待阳光从一定角度的照射,才能突出形象,在韩非子看来,价值就不高,甚至不能算作画了。

我国现存的一幅时代古老的画是1949年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

郭沫若对此画作了极有诗意的解释:“画中的凤与夔,毫无疑问是在斗争。

夔的唯一的一只脚伸向凤颈抓拿,凤的前屈的一只脚也伸向夔腹抓拿。

是死沓沓地绝望地拖垂着的,凤却矫健鹰扬地显现着战胜者的神态。

这是善灵战胜了恶灵,生命战胜了死亡,和平战胜了灾难。

这是生命胜利的歌颂,和平胜利的歌颂。

美学的散步

美学的散步

目录分析
0 1
美学与艺术 略谈
0 2
看了罗丹雕 刻以后
0 3
中国文化的 美丽精神往 哪里去?
0 4
美从何处寻?
0 6
漫话中国美 学
0 5
美学的散步
艺术形式美二题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 想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 题的初步探索
美学与趣味性
戏曲在文艺上 1
的地位
2
新诗略谈
3 哲学与艺术—
—希腊哲学家 的艺术理论
美学的散步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美学
艺术美
人生
体系
价值
艺术
地位
散步
中国
散步 中国
空间
美学
生活
思想
文艺
问题
美学
书法
内容摘要
《美学的散步》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收入包括《美学的散步》在内的二十余篇美 学论文。《美学的散步》原载于1959年第7期《新建设》,1981年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美学散步》时删去了 “的”字,而同一时期台湾洪范出版社保留原题出版了《美学的散步》,1987年北大出版社《艺境》收入此篇也 保留了原题。宗白华没有建构严整的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 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全书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 必读之书。
4 略谈艺术的
“价值结构”
5 中西画法所表
现的空间意识
0 1
论中西画法 之渊源与基 础

读宗白华《美学散步》之读书笔记

读宗白华《美学散步》之读书笔记

读宗白华《美学散步》之读书笔记读宗白华《美学散步》之读书笔记2009-10-10 15:37:28| 分类:学思感悟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

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宗白华先生以艺术家的态度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将其形诸笔端。

这样写成的书绝不只是艺术理论,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也许再也难以再现了。

然而,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迪。

阅读体会:一、引文:(第12~13页)“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

”“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你就越能‘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 ——《美从何处寻?》我的体会:宗白华之所以称赞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就尤为着眼于其中的人格精神表现和艺术家的人格修养。

而艺术家的人格修养关键在于艺术心灵的培养。

宗白华美学散步

宗白华美学散步
我从小最怕作客,一向懒于走动。和宗先生长谈,也就只那一次。但从上述我感到费解的话里和宗先生那么喜欢看展览里,我终于领悟到宗先生谈话和他写文章的特色之一,是某种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这次我读宗先生这许多文章(以前大部没读过)时,又一次感到了这一点:它们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趵特征。例如,关于充满人情味的中国艺术中的空间意识,关于音乐、书法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关于中西艺术的多次对比,等等。例如,宗先生说:“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第89页)“……我们欣赏山水画,也是抬头先看见高远的山峰,然后层层向下,窥见深远的山谷,转向近景林下水边,最后横向平远的沙滩小岛。远山与近景构成一幅平面空间节奏,因为我们的视线是从上至下的流转曲折,是节奏的动。空间在这里不是一个透视法的三进向的空间,以作为布置景物的虚空间架,而是它自己也参加进全幅节奏,受全幅音乐支配着的波动,这正是转虚成实。使虚的空间化为实的生命。”(第92页)
散步的耐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温克尔曼(Winckelmann,1717—1768年)在他的早期著作《关于在绘画和雕刻艺术里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里曾有下列一段论希腊雕刻的名句:
“希腊杰作的一般主要的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散步》--
读书笔记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1202班
王小雪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一说到美学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些反感,认为它枯燥难懂,但是在《美学散步》这本书里不会有此感,读这本书就好像和作者在一起散步闲聊,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很轻松自在,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道出了美学的精髓,细细品味便会令人有回味无穷的飘然之感。

宗白华先生一生欣赏艺术的丰富经历,这次我读宗白华先生这许多文章(以前大部没读过)时,第一次感觉到这一点:他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文中作者的举例虽看似朴实无华,一旦细细探究便会发现实则生动有趣,宗白华先生先生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

他的美学研究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和艺术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

对于体味中国艺术至境,宗白华先生原则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

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宗白华先生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他没有
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

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宗白华先生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

他更是一位欣赏家。

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

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

凡宗白华先生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

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

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到:“我这次看到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艺术的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

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或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归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在现代社会中,美或许已经在大众口中成了一种印象和一种肤浅的面相。

这就使得今天的美学研究变得尤为复杂,让人们感到困扰。

如果我们将范围再缩小到有着数千年审美历史的中国,美学研究者面临的困境就更大,诸如数千年的审美传统,相对感性和飞扬生动的审美特点,正在涌入的纷纭繁杂的西方美学理论、通俗文化和大众趣味的日益繁荣等等。

这些都使得我们不得不在美学研究,或者说美学学习中举步维艰,慎之又慎。

于是,很多人想到了1957年那场美学大讨论,想到了朱光潜和李泽厚。

而我的观念中,对于中国审美实践和中国的审美思想,主观和客观的截然分开是极不合适的。

只要看看中国的园林艺术、书法,想
想中国美学中“气”、“无”等概念就会明白了。

宗白华先生先生的《美学散步》开头就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将这句话作为论文的开头,本身就是一个启示,足以让我们想见其人、其文、其思想捧《美学散步》以入美学之门。

宗白华先生先生的《美学散步》以生动的语言、精到的分析勾勒了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大致脉络,深刻挖掘了中国美学的思想的独到之处和中国美学中对“美”的独特看法。

首先,宗白华先生先生对于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勾勒主要体现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三篇文章中。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主要梳理了中国美学史早期思想以及由之而来的中国美学思想的苗头。

他提出不仅仅从文字成果上,而且“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

于是,他不仅从文学成果上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且更主要的从画论和图案美上来论证。

他指出,先秦,甚至在汉代美学的特点主要是“雕缋满眼”的美,只是其中有了中国美学主要特点的苗头。

一方面,他讲述了楚国装饰图案、楚辞、汉赋、雕刻的凝重或古朴;另一方面,也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介绍“鹤莲方壶”的飞扬姿态和《考工记》中在乐器制造过程中的虚实响应。

在宗白华先生先生的眼中,先秦和两汉时期是中国美学的准备期,虽然还没有成熟的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但很多方面已经显示了萌芽。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气和美学实践的特点。

最后,宗白华先生先生将论述的重点集中在晋人的美上。

宗白华先生对于魏晋人的偏爱是显然的。

在这篇文章中,他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先生对于魏晋一代的钦慕与向往,在于它的“极自由”、“极解放”。

认为那是“全时代的最高峰”。

那对于生命的热情、风神俱佳的艺术心灵、往来于山水之间的虚灵胸襟——自由而解放、待人接物的真诚,都深深的吸引了宗白华先生先生,也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灵向往,对后世的美学实践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从他关于中国美学特点的论述中可略窥一二。

无论是讲中国的空间意识时将其最早形成和定
型放在中国山水画的成熟上,还是将中国艺术意境说成是“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都是将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奠基期放在魏晋时代。

山水画的成熟正是在魏晋时期,宗白华先生先生说:“晋代是中国山水情绪开始和发达时代”;而那活跃的、至动的心灵也是在魏晋时代才出现的。

魏晋时代可说是中国美学形成和奠基的时代了。

正如宗白华先生先生自己说的,“魏晋六朝是一转变的关键,划分为两个阶段。

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


其实,《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只是宗白华先生先生举出的一个标示。

在这篇文章中,宗白华先生先生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美学思想的论述,只是论及了唐代的诗歌,并将之作为中国民族诗歌的成熟期。

同样,诗歌作为美学实践中的重要方面,在宗白华先生先生的眼中,中国美学在魏晋六朝以后就走向了成熟和发展的道路。

这一观点在其他的一些零星论述中说的非常清楚。

通过具体的论述,宗白华先生先生深刻挖掘了中国美学的特点和精神,并且将这种艺术美学精神贯穿在自己的具体论述中。

这种特点主要是意境论,这种意境论又深深的植根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深深地和中国的宇宙观和空间感受相结合。

意境论主张艺术、美是对自然世界的组织,并且不仅是自然物质世界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生命的丰富和飞扬,人生的超然境界。

这是《美学散步》的核心所在。

他的这些思想表现在一系列的文章中,主要体现在全书的第一部分。

在宗白华先生先生看来,意境是中国艺术或美学中最代表性的追求与境界,它深深的植根于中国的哲学和空间意识中,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境界的两个互相融通的两面:充实和空灵。

他把意境作为艺术之为艺术的灵境,作为诗人艺术家“游心之所在”,从而将之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上。

意境的根基是中国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节奏化的空间结构,是对山水自然的组织。

在这样的空间、宇宙中游心,艺术家用“追光蹑影之笔”写出了按实写虚,由空灵而入充实的艺术境界,表现了包含艺术家飞扬生命的人生境界。

意境具有互相融通的两个方向:充实和空灵。

在“机器的节奏”愈来愈快速、“生活的节奏”愈来愈紧张的异化世界里,如何保持住人间的诗意、生命、憧憬和情丝,正是今日在迈向现代化社会中所值得注意的问题,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能在这方面也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