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哲学基础知识构图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哲学是什么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依据)①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是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各自观点)两大基本派别么?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片面、孤立、静止,否认内因的根本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
神创论、宿命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升华)。
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层层掌握,理清知识脉络。
(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
(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
符号表示:A—理解、略记;B—理解、强记;C—理解、强记、运用。
(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一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小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构图
的指导作用
提供哲学论证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哲学中国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结构图
世界 的物 质性 和人 的实 践活 动
物质及其 存在形式
物质世界 与
人的实践
世界物质 统一性与 实事求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辩证唯物主
义物质范畴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物质范畴
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
矛盾是事物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
对立统一
发展的动力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质、量、度
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
质量互变
量变和质变
规律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
事物联系的环节
事物发展的环节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
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
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论
社会发展规律
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
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是 科学 的世 界观 和方 法论
哲学和哲学 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基本 特征
的意义
义反映论
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存在形式
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哲学基本知识结构
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必修)辩证唯物主义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人们的改造世界起阻碍作用,→ 树立科学的意识,正确的意识3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形成高昂的积极的精神意识4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① 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 发挥主观能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6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真理是 具体的 有条件的(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把握事物固有的真实联系,不能主观臆造2 联系的多样性→ 分析事物联系存在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转移3 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整体具有支配地位, 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 ,部分 从属地位 →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2)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 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功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对新事物要充满信心3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光明的 ,道路是 曲折的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牙,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图高清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图高清(正文)哲学是一门研究世界、认识论、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等问题的学科。
在高三学习中,掌握哲学的核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供更清晰、直观的学习帮助,特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图,以供参考使用。
以下是该框架图的详细内容:(第一部分: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基础,研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 存在与实在:探讨世界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存在的根本原理;2. 变与不变:讨论事物的变化与永恒存在之间的关系;3. 本体论:研究实体的本质与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4. 客观性与主观性:探究客观事物与个体意识之间的关联;5. 因果关系:讨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区别。
(第二部分: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理论基础,旨在探究认识的本质与方法。
以下是认识论的主要知识点:1. 经验与理性:讨论经验与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与重要性;2. 直觉与概念:探究概念从直觉中产生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 知觉与思维:研究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区别与联系;4. 真理与观念:探讨真理的本质与主观观念之间的关系;5. 知识与信念:讨论知识与信念的不同,以及二者的可信度与可靠性。
(第三部分:伦理学)伦理学研究道德行为的原则与价值观念,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以下是伦理学的核心知识点:1.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研究道德价值观念的起源与演变历程;2. 道德判断与行为:讨论道德判断的标准与道德行为的意义;3. 个人与社会责任:探究个人与集体之间的道德责任问题;4. 伦理问题的多样性:研究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伦理问题;5. 理性与情感的平衡:讨论理性思考与情感体验在道德选择中的重要性与平衡。
(第四部分:社会哲学)社会哲学关注人类社会及其问题,探索社会存在的本质和变革的方向。
以下是社会哲学的主要知识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研究社会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2.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讨论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与约束;3. 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探究社会变革的动力与方向,以及社会进步的标准;4. 公平与正义:研究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概念与实现途径;5. 文化与社会性别:讨论文化对社会性别角色的塑造与影响。
哲学知识的结构图
1) 实践的含义 P11(1)一般本质(2)特殊本质(1)客观现实性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2)自觉能动性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社会历史性(1)生产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2)社会关系实践(3)科学实验(4)艺术和教育活动4)意义(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1)实践联系人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1)含义 P12(2)任务甲、(力量)2)主体(3)能力结构乙、(智商)丙、(情商)个人主体(4)社会结构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含义 P12甲、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3)客体(2)实践的客体的理解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乙、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自然形式的客体(3)类型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4)实践——主客体的中介(1)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2)实现: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2)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反馈调节(1)自在世界甲、从时间上看1)涵义乙、从空间上看(2)人类世界人化自然人类社会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4)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不可分割,互相制约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内在联系(2)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甲、自然界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乙、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子、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1)自然的产物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丑、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寅、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丙、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1)产生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和动物心理的区别(2)社会的产物:关键在于弄清劳动的决定作用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1)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甲、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2)本质乙、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2)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甲、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乙、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丙、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甲、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乙、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主要表现在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3)作用具有能动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得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就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得动力与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得形式与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得方向与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认识得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得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得循环性与上升性认识得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得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与社会得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与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与人得本质与价值人得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得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哲学与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得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与存在唯心主义得关系问题) 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与阶级基础学就是马哲产生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得世哲学得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与方马哲得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得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得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得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得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得丰富与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得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得世界观方法论得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得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得可知论与唯物主物质及其得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得、历史得物质观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得相对性与绝对性时间与空间时空得无限性与有限性实践得本质:人类有目得地改造客观世界得一切社会性得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得要素实践客体得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与人与实践得特征自觉能动性得实人得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得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得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得分化实践得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得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得中介在于它得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得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社会劳动得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实事求就是功能:意识得能动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实事求就是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精髓实事求就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就是得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得普遍性与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得多样性与条件性普遍联系中得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得方向性:前进、上升得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与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得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得实质就是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就是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得作用对立统一发展得动力内外因得辩证关系规律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得根本方法与发质、量、度展得量变与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与质变及其规律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得方法论意义事物得自我否定辩证得否定事物联系得环节事物发展得环节事物发展得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得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得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得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得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就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得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与未来得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得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得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得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得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得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 (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得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得条件质与认识得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得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得条件认识过程得循环性与上升性真理得客观性与价值性认识得真理性真理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实践标准得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得标准实践标准得不确定性逻辑证明就是实践标准得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与发展得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得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就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得基础与社会实践本质实践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得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得地位与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就是特定经济结构中得人群共同体得本政治制度质与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得起源与本质国家政权国家得对内、对外职能(核心) 国体与政体得关系上层建筑得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得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得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得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得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得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得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得评价功能得功能对社会活动得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得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得生产力就是社会发展得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与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与改革就是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得发展与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结构得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得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得创造者(历史创造者) 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得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得社会得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得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得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社会性人得本质多层次性社会 (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得本质系得总与) 历史性与人与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及其关系得发人得价值人得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得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得特征消灭阶级与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得思想觉悟与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践的含义 P11(1)一般本质
(2)特殊本质(1)客观现实性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2)自觉能动性
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3)社会历史性(1)生产实践
3)实践的基本形式(2)社会关系实践
(3)科学实验(4)艺术和教育活动
4)意义(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1)实践联系人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
(1)含义 P12(2)任务
甲、(力量)
2)主体(3)能力结构乙、(智商)
丙、(情商)个人主体
(4)社会结构集团主体
社会主体人类主体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
(1)含义 P12
甲、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
3)客体(2)实践的客体的理解
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乙、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
自然形式的客体
(3)类型
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
4)实践——主客体的中介
(1)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
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
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2)实现: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
化的双向运动
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2)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反馈调节(1)自在世界甲、从时间上看
1)涵义
乙、从空间上看
(2)人类世界人化自然
人类社会
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
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4)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1)不可分割,互相制约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内在联系(2)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
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
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甲、自然界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
必然的、合乎规律的乙、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子、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
(1)自然的产物
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丑、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寅、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丙、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
1)产生
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
和动物心理的区别
(2)社会的产物:关键在于弄清劳动的决定作用
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
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和直接现实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
提供了物质基础
(1)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甲、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2)本质
乙、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
(2)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甲、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乙、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丙、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甲、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乙、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
主要表现在
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3)作用
具有能动创造性。
丙、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
(2)能动作用的条件
甲、原理
(3)人工智能乙、限制
丙、意义
甲、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1)内容乙、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
种“始基”的物体
丙、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2.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说明
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
三、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知识图表(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乙、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物质世界自身。
(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3)意义(2)实践意义——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
线的哲学基础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正确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1)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实事求是(2)解放思想
甲、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乙、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
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因为它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反映论的根本要求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前进,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志物相等同的概念
、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之间的关系,限
象化和客体非对象
实践活动转化为然又不可避免地要
要内的、物理的、化、意志等全部心
质外壳
产生
物的本
追溯过的或幻想的世界,
事物的
理想变
是物质,而不是某
无差别的统一。
底都是物质的表现
体表现,其原因在实际出发的思想路实事求是,这是
内在要求和前提,
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