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知识点及答案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11课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rùn 水涨zhǎng 嫩nèn宛wǎn 转应和hè 撑chēng伞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niàng)酝酿鸟(cháo)巢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卖弄:炫耀。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暖和huo 着zhuó 落一髻jì白花镶xiāng宽敞chǎng 贮zhù 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晴朗无云。
(3)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一)文学常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文章思想内容(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结构: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品味亮点词语。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
“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速度快,又来得突然,“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五)感悟精彩句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清单统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一、字音字形1.重点字词确凿.(záo)菜畦.( qí)皂荚.(jiá)桑椹.(shèn)云霄.(xiāo)油蛉.(líng)斑蝥.(máo)鉴.赏(jiàn)秕.谷(bǐ)和蔼.(ǎi )蝉蜕.(tuì)倜傥..(tì tǎng)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截.然不同(jié)感慨.(kǎi)搓捻..(cuō niǎn)疲倦.不堪(juàn)绽.开(zhàn)小心翼.翼(yì)不求甚.解(shèn)争执.(zhí)混.为一谈(hùn)惭愧..(cán kuì)悔.恨(huǐ)恍.然大悟(huǎnɡ)激荡.(dànɡ)奥.秘(ào)油然.而生(rán)捡.(jiǎn)拼凑.(còu)花团锦簇.(cù)美不胜.收(shènɡ)企.盼(qǐ)论.语( lún) 三省.(xǐng)吾.(wú)身传.不习乎(chuán)逾矩..(yú jǔ)罔.(wǎnɡ) 殆.(dài)一箪.食(dān) 好.(hào)之者曲肱.(ɡōnɡ) 笃.(dǔ)志2.多音字拗①(ǎo)拗.断②(niù)执拗.③(ào)拗.口攒①(cuán)攒.动②(zǎn)积攒.模①(mó)模.仿②(mú)模.样混①(hùn)混.为一谈②(hún)混.水摸鱼3.形近字(tuì)蝉蜕./(ruì)尖锐./(yuè)悦.耳(suǐ)脑髓./(suí)跟随.(xiāo)云霄/(xiāo)元宵(suǐ)脑髓/(suí)跟随(cuō)搓捻/(cuō)蹉跎/(cuō)磋商(zhàn)绽开/(diàn)沉淀/(dìng)锭子(kān)疲惫不堪/(zhàn)湛蓝二、词语解释确凿:确实。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文讲解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1、儿女:古,子侄辈;今,子女。
2、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古,诗文;今,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②相顾惊疑。
顾:看。
(如顾野有麦场)③将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
(如三顾茅庐)2、信:①则是无信。
信:讲信用。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③必以信。
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委:丢下。
舍:丢下、舍弃。
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人教部编版 初一上册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期末考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一上册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期末考点汇总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怀念童年时在百草园里玩耍的美好时光,但现实是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
使用“确凿”和“似乎”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感情和记忆的不确定性。
1、在“轻捷的叫XXX从XXX窜向云霄里去了”中,“窜”表达了叫天子的敏捷和儿童对他的羡慕之情。
2、第二段描写了各种景物的特点,通过色彩、形状、声音、味道等多个角度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
3、本段景物描写的顺序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以及由整体到局部、由动物到植物。
4、本段通过味觉、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描写了各种景物的特点,使文章更加生动。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油蛉和蟋蟀的声音。
②“伏”体现了黄蜂的肥胖特点,不能换成“趴”。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使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覆盆子的形状。
6、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通过描写百草园的美丽和自由,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并与后文的三味书屋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封建教育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阻碍。
8、作者将吃了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的说法赋予了神话色彩,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9、使用“不必说”和“也不必说”的句式,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10、课文详细描述了捕鸟的时间、地点、工具、条件、方法和收获。
11、捕鸟的动词包括扫、支、撒、系、牵、拉等,生动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无中心句:《窃读记》描写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窃读书籍的经历,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
关联词语:例如、而、然而、但是、可是等。
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作者运用逗号、分号、冒号等标点符号,使文章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重点句:1.“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知道那是一本书。
”2.“我的眼睛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我的心灵在黑暗中找到了出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知青故事。
该单元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青春之血》、《心碎的信》、《早熟的心》、《风雪夜归人》和《悬崖上的早晨》。
以下是对这五个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青春之血》讲述了知青员王珍华在内蒙古大漠戈壁上干农活的故事。
这个部分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1.知青:知青是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派往农村和农场劳动的城市青年。
他们通常来自城市的中学,接受高级职业教育。
2.艰苦劳动:知青们在农村进行了艰苦的农田劳动。
他们要面对炎炎夏日的高温,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高。
3.集体生活:知青们在劳动队的集体中生活,共同吃住,相互帮助。
在此期间,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二部分《心碎的信》是关于知青黄金波在知青大队长的威胁下写作业的故事。
以下是该部分的知识点:1.知青大队长:知青大队长是全体知青的代表,有权对知青进行日常管理。
在这个故事中,知青大队长滥用了他的权力。
2.权力的滥用:知青大队长以权力为工具,威胁和欺压知青们,违背了为广大知青服务的本意。
3.勇气与正义:黄金波最终通过勇敢的举动,让知青大队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第三部分《早熟的心》是关于知青段红在知青大队长的触动下开始思考人生的故事。
以下是该部分的知识点:1.思考人生:知青段红在知青大队长的言语触动下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长问题。
她开始思考未来的道路和选择。
2.成长与独立:在农村知青的生活中,知青们都经历了成长和独立。
他们学会了照顾自己和处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3.道德与人性:知青大队长在这个故事中代表了一种消极的道德观。
而知青段红则通过对知青大队长的行为的触动,思考人性和道德。
第四部分《风雪夜归人》是以知青赵德民归乡过年的故事为背景的。
以下是该部分的知识点:1.归乡过年:知青赵德民在外地工作多年后,选择了农历新年回家探亲。
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2.家乡变化:赵德民回到家乡后,发现家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主要是讲述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并介绍了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生活情感,展示了古代诗人在充实自己内心世界、抒发情感的过程中的创作风采。
以下是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整理:一、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1.古代诗歌一般由诗句组成,每句中的字数是有规定的,称为诗句的“字数”。
常见的有五言和七言,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古代诗歌重视“押韵”,同一句诗的末字或词的末字用相同的声母或韵母,称为“押韵”。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平仄押韵、通文押韵等。
3.古代诗歌追求简练、形象,善于使用象征和借景抒发情感。
二、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生活情感1.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古代诗歌创作主要在诗人身处的环境、景物和事件中展开,如《登鹳雀楼》中的楼台所见、所感。
2.古代诗歌的生活情感:古代诗歌大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疑惑和追求。
三、古代诗歌的创作形式1.“咏物诗”:对自然界的景物进行赞美和描写,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3.“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人们在其间生活的乐趣,如《山行》、《春晓》等。
4.“抒情诗”:表达个人的情感、愿望等,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
四、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1.“形象”的运用:通过描写细节,创造生动形象,使读者对作品产生直观的感受。
2.“联想”的使用:使用“象征”和“借景”等手法,通过一个形象暗示或引申出另一个形象。
3.“意境”的营造:通过描写、比喻、联想等手法,让读者产生深沉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五、古代诗歌对后世的影响1.古代诗歌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启示。
2.古代诗歌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如诗歌的韵律、形式和表达方式等。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整理,包括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创作背景和生活情感、创作形式、创作技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整理(附练习)
一、内容精要
主要篇目:共十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第三单元主要围绕着语言的规范化、语感训练和作文指导展开。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一、语言规范化在语文学习中,准确使用语言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单元中,学生需要了解规范语言的意义、方法和标准。
具体来说,规范语言包括语音、语调、用词、三字经、成语、俗语等方面。
其中,语音、语调是非常基础的部分,它涉及到正确的读音和语音声调。
例如,“ㄠ”和“翁”、“ㄦ”和“儿”、“ㄜ”和“而”等等,在语音上有非常微妙的不同之处,需要学生掌握。
另外,在用词、三字经、成语、俗语方面,需要学生注意使用地域、时代、社会背景等因素进行判断和选择。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和阅读不同文献资料,可以增加对规范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二、语感训练语感训练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学素养,它是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够感受、领悟其中的文学意境、表达方式及美学效果。
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需要学生借助于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和锤炼自己的语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素养,课本中设置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如《离骚》、《鹦鹉朝凤》、《小杨担水》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欣赏,并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美学特征,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更增强了语感的磨练,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严谨、优美。
三、作文指导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对作文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首先,学生需要学会审题和构思,包括确定文体、文体要求、作者意图等等。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等。
在写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文采述评、逻辑条理、语言规范等方面。
总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主要涉及到语言规范化、语感训练和作文指导等方面,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所在。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鲁迅及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杂文 《二心集》,小说 《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朝花夕拾》,该散文集最初在《莽草》上发表时名为《旧事重提》。
2. 《朝花夕拾》概述《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写于1926年,共12篇文章,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该书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回忆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二、课文内容理解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旨: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重要词句:确凿:确实。
轻捷:轻快敏捷。
缠络:缠绕。
攒:凑在一块儿。
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
鉴赏:鉴定和欣赏。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关键情节:百草园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充满了乐景 (美景)、乐闻(美女蛇的故事)、乐事(捕鸟的乐趣)。
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枯燥无味,但也能学习文章,增长知识,并且其中也有乐趣,如课间休息时的各种活动。
2. 其他课文简述《狗·猫·鼠》:清算猫的罪行,通过猫和鼠的秉性、行为来比喻某些人。
《阿长与 〈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二十四孝图》: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
三、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1. 修辞手法拟人:如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春》1、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3、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是全文的依托和铺垫。
4、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
5、这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由景写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
更能烘托感情。
春花图:1、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花的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姿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道:甜特征:繁多、艳丽、芳香2、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体现在哪些原词上由高到低从上到下“树上、花下、遍地”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实虚结合、静动结合品味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春花争艳的情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艳丽的景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通感“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芳香。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春华秋实)“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侧面衬托春花的繁多、艳丽、芳香。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春风图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这句话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这是温暖、亲切、慈爱、幸福的感觉。
5、“卖弄”一词如何理解“卖弄”一词贬义褒用,再现鸟儿筑巢迎风时的欢乐情景,同时突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春雨图6、“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考点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考点题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kǎi)窠.巢(kē)憔悴.(cùi)拆.散(chāi)B.一霎.时(shà)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C.静谧.(mì) 菜畦.(wā) 难堪.(kān) 确凿.(zuó)D.优雅.(yǎ) 酝.酿(yùn) 黄晕.(yùn)应和.(hé)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闲遐耐人寻味精疲力竭扬扬得意B.凛冽五脏六腑精打细算勇往直前C.遗孀姗姗来迟千钧重负小心冀冀D.严瑾天涯海角心有灵犀海市蜃楼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要达到“问责必严”这一要求和目标,必须揪住问题不放、针对问题“不求..甚解..”。
B.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C.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知识清单答案:跟踪训练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9段,回答问题。
1.对第2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从形、声、色、味等几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在冬天里的无穷乐趣。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该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动词描绘百草园中的静物、动物,体现了百草园之乐。
D.该段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2.下面对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似乎”与“确凿”不矛盾,“似乎”表明时隔已久,印象淡漠,不肯定;“确凿”表明儿时的生活历历在目。
作者是表达两种意思。
B.第2段中的两个“不必说”表明百草园的趣事无处不在,美景无时不有。
C.第2段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强调的是“不必说”后面的内容。
D.“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依依不舍。
3.选文最后一段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产生的依恋和无奈的感情。
D.“我”真的不知道家里的人为什么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表达了“我”的疑惑不解。
二、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对描写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
(动作描写)B.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
(心理描写)C.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景物描写)D.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
(神态描写)2.对“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并不是一回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知识点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知识点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殉职(xùn)啜泣(cuò)狭隘(ài)B.佩服(pèi)热忱(chén)嘶哑(sī)C.坍塌(tān)纯粹(cuì)瞬间(sùn)D.慷慨(kānɡ)滑稽(jì)禁锢(ɡù)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惭愧渊博倜党小心冀冀B.恭敬取决澄清喜出望外C.淡雅造访端庄诎诎逼人D.感慨沉寂决别自做主张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节长假最后一天,返程高峰随之到来,为应对浩浩荡荡....的车流,交警部门称,已制订了交通应急处置方案。
B.他在国际上获得演艺大奖的消息被传得满城风雨....。
C.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D.虽然这个特大涉黑集团案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5、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排比,比喻)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C.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拟人,比喻)D.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支。
题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及阶梯练习
题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及阶梯练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及阶梯练一、知识点总结1. 课文内容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包括《小杨过年》、《卧薪尝胆》和《少年中国说》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内容引人入胜,讲述了一些温暖、励志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人生道理。
2. 重点生词本单元的重点生词有:过年、分别、各种、合家欢、脸颊、宝贵、胆识、揭橥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生词的读音和意义,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 文字顺序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需要注意文中的文字顺序。
例如,《小杨过年》中,作者通过描述小杨的心情和家人的关爱,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小杨过年的全过程。
4. 文化常识本单元的课文涉及到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过年、拜年、合家欢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及其重要性。
5.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内容来回答相关的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阶梯练1. 选择题1. 小杨过年的时候,他的心情如何?A. 开心B. 悲伤C. 紧张D. 焦虑2. 以下哪个词是生词?A. 过年B. 合家欢C. 家人D. 脸颊3. 《卧薪尝胆》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A. 小杨怎样过年的故事B. 一个拜年的故事C. 一个努力研究的故事D. 一个曲线救国的故事2. 填空题1. 小杨被房间明亮的灯光惊醒,发现是家里人在给他过年才______________。
2. 小杨妈妈说:“现在我们做梦都_____________”。
3. 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2.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三、总结本文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一些阶梯练习题目。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生词和文化常识,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确凿( ) 菜畦( ) 斑蝥( ) 倜傥( )( )敛( ) 脑髓( ) 桑椹( ) 宿儒( )盔甲( ) 拗( ) 秕谷( ) 锡箔( )( )蝉蜕( ) 鼎沸( ) 攒在一起( ) 人迹罕至( )绽开( ) 搓捻( ) 疲倦( ) 小心翼翼( )惭愧( ) 觅食( ) 繁衍( ) 花团锦簇( )预兆( ) 迁徙( ) 企盼( ) 落英缤纷( )穿梭( ) 煎熬( ) 冥思( ) 不可名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àn( )赏书shú( ) 和ǎi( ) lún( )语三xǐng( )吾身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 不亦yuè( )乎不yùn( ) 不yújǔ( )( )一dān( )食qūgōng( )( ) 而zhě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5)峨眉山月半轮秋( )(6)夜发清溪向三峡( )(7)岐王宅里寻常见( )4.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迹罕至(稀少)觅食(寻找)B.敛进(收拢,收缩)鉴赏(鉴定)C.人声鼎沸(开水)拗(弯曲)D.攒成(打结,拴)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5.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一、知识结构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学常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文章思想内容(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结构: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可分为四层:一层(1):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可分为五层:一层(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写入学的情形。
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四)品味亮点词语。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知识点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缥.缈(piāo) 滑稽.(jī) 御聘.(pìn) 疲倦不堪.(kān)B.中.伤(zhònɡ) 澄澈.(chè) 庇.护(bì) 杞.人忧天(qǐ)C.较.量(jiāo) 女娲.(ɡuō) 蓬勃.(bó) 随声附和.(hé)D.头衔.(xián) 凯.歌(kǎi) 呈.报(chénɡ) 骇.人听闻(hài)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怪诞消耗芙蓉畏罪潜逃B.怅然余晖松弛神彩奕奕C.滑翔府冲怂恿妄下断语D.迷罔虐待窗棂大相径庭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人一旦定下自己的目标,就应当一门心思地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途中不能左顾右盼,见异思迁....。
B.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人类就应该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C.作为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安危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变质。
D.侵华日军残忍地用活人做实验,以便精益求精....地造出威力更强大的化学武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⑤其实不然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③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②④⑤③①7、古诗词默写。
(1)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遥怜故园菊,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______)(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4)屠自.后断其股(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细水长流蓝雪冰儿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
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
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
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
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
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
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
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
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
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
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
我说,是啊,细水长流。
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
我说,妈活得比你累。
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
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
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
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
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2、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包利民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
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
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
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
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
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
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
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
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
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
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
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
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
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
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
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
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
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
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
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
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注释)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1.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
片断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断二:___________片断三:___________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3.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4.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5.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