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0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测试(七)

合集下载

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精品)

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精品)

江西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答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乡土艺术艺术是生活中人们对于美的体验,是一种高尚情操的宣泄。

民间乡土艺术则是艺苑中开遍各个角落的最普通而生命力最顽强的花朵,它是一定空间的民众将生活的艺术化表现,最终成为乡民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绵延宏大的主要元素。

民间乡土艺术是“俗”的艺术,但“雅”的艺术就是“俗”的艺术去粗取精的结果,犹如唐诗是“国风”发展的结晶,宋词就是民间“俚巷之曲”的“雅”化。

乡土艺术带着岁月的印痕、先民的记忆,伴随着一代代普通大众的生活,延伸着艺术的精髓,饱含最古老朴素、最纯真优秀的理念和精神并不断提升,最终沉积为最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乡土意识”。

这种意识滋养着一辈辈民众的精神,引导着人们的信仰,成为后世的典范。

优秀的乡土意识最终结晶为一种文化,而它是一个区域乃至民族文化的渊源。

因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而“乡土意识”最深处的记忆就是家乡传承了数十年上百年的乡土艺术。

乡土艺术也就是起源于民间、传承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物化艺术和表现艺术。

中华艺术从“混生”到分门别类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但着眼于现实,其实许多艺术,特别是源于民间而在民间自由发展的乡土艺术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比如民间建筑,既是建筑艺术,又融合了木作、木雕、石雕、砖雕等艺术,甚至包含彩绘技艺。

建筑者从来没有思考过分类,甚至从来就没有建筑属于艺术的想法,只是按照生活的需要和世世代代流传的样形,加进去了自己的“想法”,完成体现实用之善与精神之悦的和谐统一体——房屋或居落。

物尽其善、形显俊美是乡土工艺之根,“混生”是民间乡土艺术的基本特征。

所以,对于乡土艺术的分类,只能是见仁见智。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唐末五代以来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型时期,“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丝路盛况不复存在。

这种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西夏的崛起有一定关系。

西夏王朝在公元十一世纪初攻取河西走廊,占据丝绸之路主动脉,这对陆上丝路贸易及西北地区交通状况产生了强烈影响。

问题的实质并不只在于西夏占据了哪些地区,更在于西夏与周边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环境。

宋夏之间的关系变化无常,一旦处于战事状态,双方都严格控制边地人员出入,无疑会影响丝路贸易。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西夏时期诸蕃并立,呈现割据状态,但追求和平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始终继续,只是丝路贸易的规模、方式和路线发生了变化。

唐末五代以降,陆上丝路贸易的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曾主宰丝路贸易的粟特商人渐渐淡出历史舞台,陆上丝路贸易的主体是回鹘势力。

如西夏文献《天盛律令》卷7《敕禁门》中就有专门针对高昌回鹘、大食等地商人贸易的规定。

回鹘商人还成为与中原政权进行朝贡贸易的主体,足迹遍及华夏中原与北方草原。

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内涵看,回鹘积极参与陆上丝绸之路已经超出了商业贸易范畴,扩展到文化交流的层次。

一些回鹘商人迁居内地久留不归,《宋史·吐蕃传》记载大量高昌回鹘商人在鄯州进行丝路贸易,人数有几万之众。

一些回鹘商人直接进入中原地区,以致宋朝廷还曾下过针对回鹘民众的“逐客令”。

回鹘商人的迁入,带来了别具特色的异域文化。

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物和考古资料的增多,辽朝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为丝绸之路的研究增加新的内涵。

西夏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辽朝沟通东西方的作用显著增强。

辽朝控扼北方大漠,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朝鲜,西到中亚地区都与之保持着广泛的贸易联系,“东西交汇,贯通南北”的地域特点使四方商品汇集在此,辽朝因此成为巨大的中转贸易市场。

2020年南昌二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南昌二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南昌二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言官,是指拥有上疏言事和弹劾官员权力的官员,包括监官和谏官,合称台谏。

监官就是职司监察的官员,主要秉承皇帝旨意监察各级官吏;谏官则是负责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谏、促其改正的官员。

随着皇帝集权的强化,谏官制度自元朝以后便遭到虚置甚至废止。

不过,监官却承继言官的传统,兼负谏官的职责。

在明代,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明代言官由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两大块构成。

明代言官制度既具有专业性督察和通盘性监督并举的特点,又具有“位卑权重”的特点。

一般而言,六科给事中是对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督,属于专业性督察;都察院御史则对全国官吏和一般机关进行监察,属于通盘性监督。

这是大面上的专与通的结合。

实际上,在六科和都察院中,也有“专”与“通”结合的特点。

六科给事中虽然针对六部事务进行专门性监察,但也对其他事务进行通盘性的监督。

如洪武间,工科给事中陈洽等人上疏称:如果大臣犯了重罪,虽蒙皇帝恩宥,上朝时不宜仍列本班,必须稍加降抑,以示劝惩。

显然这不是对工部事务作监察,而是对刑部和礼部事务进行督察。

因此,明代言官既有专业分工,又不受分工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纠弹和监察功能。

而且,明代都察院与六科互不统属,可互相弹劾,彼此制约。

明代言官的两大主体——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均只是正七品官员,但却拥有对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吏进行弹劾和纠察的权力。

特别是六科,虽然官员品级很低,但却是个独立的机构,无上级机关掣肘,可以有效实行监察。

明代言官之所以设计成位卑权重的模式,与传统言官制度一样,主要是考虑到监察的有效性,如果言官地位很高,他就会“爱惜羽毛”和“明哲保身”,不愿冒政治风险去监察他人,以免受到还击。

地位低的言官,会在“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心理驱使下,孤注一掷地弹劾权臣,即使被贬也损失不大;若冒险成功,则一战成名,名利双收。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9高一上·磐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的森林残雪①自从我懂得文字能够给我带来无限的、难以言传的快乐后,我就再也离不开它们了。

这些密密麻麻的奇怪的符号,深含着勾魂的力量。

②我家门外的街道旁有一个很大的私人图书铺,在不落雨的日子里,老板将放在木架上的插画图书(连环画)一架一架地搬到人行道上,还搬出十几张条凳,让我们坐在凳子上面阅读。

一本薄图书一分至两分钱,一本厚图书或分上下集的那种则要三分钱。

当然,只有少数时候我能获得这种消魂的享受。

大部分时候,我只能绕着那些木架打量书的封面,猜测里头会有些什么样的故事情节。

我记得图书里头有“黛玉葬花”“小人国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等。

回忆起来,那时的图书解说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至少比现在的好。

我常想,如果那一屋子图书全归了我,夜里我就睡在它们当中,会发生什么呢?③年纪稍大后,我便越来越摆不脱语言文字的魔力了。

我感到的确有那样一片巨大的森林,人类的情感记忆就在那种幽深的地方储存着。

那个时候,我说不出我的感觉,我只是不断地产生那种欲望,要回到那个地方去。

“啊,多么深啊,什么样的奇异的力量啊!”我每每从心里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去过一次图书馆,我站在木架与木架之间不知所措,纸张微酸的气味弥漫于空间,从那些年代悠久的、厚厚的书籍里散发出强大的威慑力,我完全被镇住了。

好友问我要借什么书,我胡乱说了一个书名,拿了书就逃出来了。

我常想,那种无名的震慑力是什么呢?我从未见过那么多的书,也许是我的身体对于无数文字发射出来的信息产生了感应?假如一个人独自在原始森林中穿行,看不到出口,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在我少年时代的阅读中,每一本书单独来看都是有出口的,书读完了,情感就宣泄了。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总分值: 150分时间:150分钟卷面分:5分(5分:使用规范字,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4—3分:使用规范字,字迹清楚,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2分:字迹较清楚,有多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较整洁;1分:字迹潦草,错别字、标点错误多,卷面脏乱。

0分:大多主观题没写或全部没写。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中华礼乐的建构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

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何以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

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当然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而言,则是先有了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

周制是孔子所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

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而数千年的中华历史表明,儒家思想只有植根于礼乐文明的地基之上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

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

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

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从实践工夫而言,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

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这从逻辑学上似乎是悖论,但儒学非古希腊逻格斯意义上的哲学,而是知行合一的工夫之学,所以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并非仅仅满足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爱好,而是为了通过揭示礼乐文明的精神,重振礼乐文明生机与活力。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NCS20200707项目第二次模拟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B.“不再是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错。

C.“应从”错,从选项所列的三本书起步虽可行,但非唯一的入门方式。

D.“阅读难度依次加大”,属无中生有。

)2.B(文章引用的《礼记》中的文字是事实论据而非道理论据。

)3.B(引导读者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是《讲析》作为起步阅读本的最大的特色,但并不是说所有“好的《论语》注本”都必须如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B(“根源在于……公众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错,“公众出现‘心病’,滋生林林总总的不良社会情绪”,根源在于疫情本身;“公众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是“流”而不是“根源”。

)5.(3分)D(“疫情中的谣言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意图,有意误导公众认知”错误,材料三说“误解性谣言是指造谣者并无主观恶意的造谣意图,因缺乏判断力形成错误认识,传播开来成为谣言”。

)6.(6分)(1)要充分发挥官方权威平台的引领作用;(2)必须加强对个人信息传播的必要监管;(3)要通过信息传播载体,提供事实,普及知识,传播真诚的态度。

(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D(“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与原文文意不合,让林冲停下杀手的是林冲对自我、对梁山泊的反思,下文的“不乏自知之明”“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文字说明了林冲放弃刺杀的真实想法)8.(6分)①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②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自由,便于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更全面的生活图景;③重写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对王伦和梁山泊的看法超越了原著的内涵,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

(每点2分,共6分)9.(6分)①“林教头”是朝廷罪囚,“豹子头林冲”已是流落梁山泊的江湖人物。

(审核版)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审核版)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测试卷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札也可以称为手扎、尺牍、书翰或者书信,诸名之间并无实质性的不同,但又有所区别与侧重。

书札与尺牍、尺素兼重物质形式与文体形式,相比之下,后二者又更为古雅一些。

这是因为书写尺牍所用之质材,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纸张未发明之前,书写信函不是用竹简,即是用木犊,偶尔亦用小幅丝帛织物,即为尺素,这就是先秦两汉时期用“简”“牍”“札”“牒”或“素”等称呼书信的由来。

手札与书札、书翰相近,但书札、书翰强调其为书写的作品,而手札强调其出于书写者的亲笔。

书信则侧重其文体内容,着重其社会交往的功能。

但是,这种区别只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人使用这些名词时,各自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也不免混用。

还有人使用“尺素”或“笺素”之称,在追求古雅之外,又更加强调笺纸的形式种类及其物质文化意义。

例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有《笺素珍赏》,其副标题就是“国家图书馆藏近现代百位名人手札”。

也有人使用“名人墨迹”这个名称。

从字面上看“名人墨迹”当然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形式或文体形式,但手札无疑是其中之荦荦大端。

2020年南昌市第二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南昌市第二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南昌市第二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一个盘子里共餐的会食方式,虽然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以现在的眼光看,它算不上优良。

其实,会食制产生的历史仅一千多年,而优良的分餐制比它古老,我们可以寻到不少证据证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三千年。

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外的地上。

现代考古已经发掘到了公元前2500年时的木案实物。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以及与木案形状相近的木俎,俎上放有石刀、猪排或猪肘,这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

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4500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制出现的源头。

古代分餐制的发展与这种小食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小食案是礼制化的分餐制的产物。

随着饮食礼仪的逐渐形成,正式的进餐场合不仅有了非常考究的餐具,还有了摆放餐具的食案,于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形式出现了。

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

1955年在西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珪墓,发现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

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标准垂足坐姿的证据。

可以肯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

如传世的《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的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和条凳,桌上摆满了餐具和食品。

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遍,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都是如此。

2020年南昌十七中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南昌十七中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南昌十七中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

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②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

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③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④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

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word版有答案

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word版有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测试卷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札也可以称为手扎、尺牍、书翰或者书信,诸名之间并无实质性的不同,但又有所区别与侧重。

书札与尺牍、尺素兼重物质形式与文体形式,相比之下,后二者又更为古雅一些。

这是因为书写尺牍所用之质材,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纸张未发明之前,书写信函不是用竹简,即是用木犊,偶尔亦用小幅丝帛织物,即为尺素,这就是先秦两汉时期用“简”“牍”“札”“牒”或“素”等称呼书信的由来。

手札与书札、书翰相近,但书札、书翰强调其为书写的作品,而手札强调其出于书写者的亲笔。

书信则侧重其文体内容,着重其社会交往的功能。

但是,这种区别只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人使用这些名词时,各自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也不免混用。

还有人使用“尺素”或“笺素”之称,在追求古雅之外,又更加强调笺纸的形式种类及其物质文化意义。

例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有《笺素珍赏》,其副标题就是“国家图书馆藏近现代百位名人手札”。

也有人使用“名人墨迹”这个名称。

从字面上看“名人墨迹”当然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形式或文体形式,但手札无疑是其中之荦荦大端。

2020年南昌十七中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南昌十七中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南昌十七中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深篱落一灯明栗碧婷“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乡的古诗句里,觉得叶绍翁的这一句格外好。

儿童、促织、篱笆、温暖的灯火,各安其位,却又彼此牵牵绊绊。

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异常贴己,有说不出的闲适。

这样的闲适,觉得特别有底气。

凭栏而望的羁旅者,在用心地体味着这份淡然,以及淡然里那丝丝的温暖。

灯火摇曳,促织低唱,于清秋的夜晚,不低徊哀伤,不把酒问月,只是静静地望着眼前景,不耽溺,不自拔,一小缕秋风顺便将一片叶子捎过来,落在了他稍稍单薄的秋衣上。

秋衣是去年的,也许是离家时母亲亲手缝制的那一件,然而,他并不在意,只是偶尔拢了拢垂下来的长袖,雾气蒙蒙,凉意淡淡,多日萦绕心头的孤单在不远处的灯火里渐渐消融、弥散。

一阵暖意于心头悄悄升起,这样的暖意不明亮也不壮丽,对于一个羁旅者刚刚好。

夜深。

深得有了清气,有了白月光一样的纯意。

“情到深处自然淡”,光阴的锦帛上繁华落尽,一路走过的良景,喝过的陈酒,朋友折枝相送的美意,绿萝牵衣的惬意,此刻都留了白。

迷蒙的夜色里,篱笆歪歪斜斜,疏影淡淡,攀附其上的枯藤似一路散落开来的墨迹,飘逸、闲散,好比人生章节里那写不完的林林总总,如此一笔带过。

一笔带过,也未尝不好,略去的,隐去的,便有了无尽的深意与禅意。

一直觉得万家灯火,不是令人徒增怅惘,便是让人心生空虚无序。

而恰是那僻院里的一盏,光影绰绰,摇曳生姿,橘黄如旧色往事,在秋野的清静中摊开,或卷着花边,柔软、温情,宜人宜心,像极了少时自家方木桌上的那一盏,此盏,彼盏,圆了,缺了,故园秋声逶迤而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母亲的催读声、夜色里滑出来的击更声、秋虫的呢喃声……于这微凉的秋夜,散发出迷人的节奏。

“远望可以当归”,说得极是。

促织的鸣声浸着亮,镀着翠,从篱笆旁的草丛里小珍珠似的一颗颗滚出,接连不断,大约这珍珠是串了线的。

2020年南昌市高三第二次语文调研测试卷

2020年南昌市高三第二次语文调研测试卷

南昌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卷英语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oes school begin?A.At 7:30.B.At 8:00.C.At 8:30.2.What will the man stay at home to do?A.To answer the phone.B.To have his telephone fixed.C.To call the telephone company.3.What will the man have to do?A.Take his luggage with him.B.Paint the room.C.Change for a new room.4.What is Bill doing now?A.He's listening to the radio.B.He's talking on the phone.C.He's staying in hospital.5.How does the man deal with his exam?A.He's not well prepared.B.He feels it will be easy.C.He doesn't mind about i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江西省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近年来,艺术考古成了一种时尚,作为一个可以辐射到多个文化领域的学术话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艺术考古可以说是一门为适应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研究而诞生的新兴学科,与之相关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也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尽管学界对它的学科属性、研究方法仍不断地提出疑议,但是它的迅速发展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这股热潮其实包含了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艺术考古与过去紧密相连。

对艺术考古的追捧无疑与非遗保护有密切关系,为什么非遗保护会让艺术考古“发烧”并持续升温呢?实际上这涉及一个我们怎么去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从概念上讲,无论它是“非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这个术语的重心始终落在“文化”上,值得注意的是,“物质”与“文化”这两个概念虽互为表里,通常我们探讨事物物质层面的时候,就不会去探讨它的文化层面,因为此时后者相当于“精神性”。

我们在讨论“非物质文化”的时候,实际上常常把落脚点放在物质上,此时的“物质”便是文化的“载体”。

这种情况越往历史的早期追溯便越是如此,所以要做好“非遗保护”,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遗产保护”,研究有形的遗产,因此出现“遗产热”,加上此前就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机制,二者的合流必然会给艺术考古热添薪加火。

其二,艺术考古可以为当下提供资源。

艺术考古与考古不一样,考古重在解决出土文物的定性问题,通过研究确定它在历史时空中的位置,而艺术考古则更强调发掘隐藏在文物遗存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讯息,后者可以为当下提供很多文化资源,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可利用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弥补传统艺术史研究的不足。

所谓的文化传承,就是要把“文化传统”之火炬传递下去,为此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把我们这个文明中被证实为成功的经验提取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认同的基础和核心,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的标志性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在潜移默化中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有效方式。

仅就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而言,我们的起步并不算太晚。

就翻译作品的种类和数量而言,我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但从结果来看,其影响力并未超出传统汉学家或相关专业群体,没有在全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为此,有必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依据时代变化积极调整相关策略,将重点放在认真培养翻译人才、深入探讨外国读者的兴趣、改善传统传播途径等方面。

当前,“学贯中西”的翻译人才依然十分紧缺,导致大部分作品内容的翻译水平有待提升。

特别是就译介行为而言,国内译者对外翻译属于译出,由于是非母语状态,难免对国外文化的理解和外语表达存在一些障碍;国外译者的翻译属于译入,对我国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从非严肃的流行文化切入,对国内外翻译群体来说可能更为友好。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学作品输出以经典或严肃文学为主,这些作品即便在国内也存在束之高阁者众多、实际阅读者稀少的窘境。

美国和日本的文化输出模式,均是从民间和商业开始,流行在前,经典在后。

比如,美国好莱坞影视,日本动漫作品,无不是从流行文化开始敲开国际市场大门的。

我们有必要加以借鉴,按照这一传播的客观规律对现行策略做出调整,走由浅入深、从猎奇到流行再到经典的文化传播之路。

江西省南昌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轼的《赤壁赋》中,苏轼以水与月为例阐述事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他认为从变的角度来看,天地也是瞬息万变,接着他还阐述:______,______,______!(2)“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在《心守一事去生活》这部散文集中,梁实秋先生开宗明义: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

②因为工钱不够,周宏军便自己操起斧头、锯子做木工,扛起锄头锄草地,每天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宵衣旰食。

③窑洞顶上这棵生命力顽强的古树叫古檀树,在这里历经了几世沧桑仍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冠盖如云。

④他的团队早就发出过跟这次不良事件相关的详细预警,他们当时预估,“这次事件影响力堪称网络大地震”,一语成谶。

⑤明代清官史事展览馆的文史资料,详尽记载了明代官员犯颜直谏,兴利除弊,赢得吏民称赞的故事。

⑥馆外望眼欲穿,馆内像春节庙会,看展的人重足而立,每幅作品前都凑满了人头,不光看,还得抢着从人缝中抓拍作品。

A. ①②⑥B. ③④⑤C. ②③⑥D. ①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 胡床是东汉时通过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人们由西域带入中原的,它并非现代概念的卧具,而是类似折叠椅的坐具。

B. 中国驻泰国使馆对12日前去泰国的中国游客发出提醒,要求遵守泰国电子烟有关法律规定,避免引起麻烦。

C. 有的自媒体为了博取眼球,打着科普的幌子发表的文章,看上去好像有理有据,实际上是伪历史、伪科学。

D. 根据调查,不少“网红”餐伙店在走红后,往往快速扩张,甚至“超负荷经营”,这就给质量把控带来不小挑战。

4.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敘述,错误的选项是()A. 苏拭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称“仆”B. 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则称“先慈”C. 信末的结尾祝福語,可用“斗山安仰”、“福寿双全”D. 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20学年度高三第二轮复习测试(七)语文试题本次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肖.像(xiào)熨.贴(rùn)从.容(cóng)安步当.车(dàng)B.挟.持(jiá)装帧.(zhēn)召.唤(zhāo)猝.不及防(cù)C.笨拙.(zhuó)省.亲(xǐng)偌.大(ruò)蒙.头转向(mēng)D.媲.美(pì)扁.舟(piǎn)阜.盛(fù)三聚氰胺.(àn)2.下列词语后括号里的字是对加点字的校正,其中校正仍有误的一组是()A.怙恶不俊.(悛)嗔.目结舌(瞠)震憾.心灵(撼)坐阵.指挥(镇)B.始作勇.者(俑)冒.然行事(贸)无耻滥.言(澜)遗.害无穷(贻)C.大气.晚成(器)聚.思广益(集)消.声匿迹(销)一掷千斤.(金)D.开源截.流(节)寥若辰.星(晨)时过景.迁(境)仗义直.言(执)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拿出4万亿拉动内需,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一片赞扬。

B.2020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但其他地区风调雨顺,冬温夏清....。

C.2020年“嫦娥奔月”,2020年“神七”升空,2020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20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黄金海岸女网决赛开始后,李娜表现相当积极,不过这一盘白俄罗斯选手阿扎连卡在关键球的处理上更胜一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庆祝“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探月计划的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驳斥了西方记者无中生有指责中国的观点,并向相关的科学家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B.以汉字“人”作为核心创意的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既融合了中国传统特色,又融合了上海世博会会徽,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C.中秋节,国家大剧院正式拉开了首演序幕,观看首场演出的2000多名观众不是领导,不是专家,而是大剧院的建设者、曾在这里居住的居民以及几十个媒体记者。

D.为迎接2020年北京奥运会,充分提高人文奥运的理念,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奥运会精神有机结合,有关部门推出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

5.以下各联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②夜如何其,晓钟未动岁云尽矣,更漏频催③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④避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⑤去秽除邪千门户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⑥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A.①⑤③②B.⑤④⑥②C.①④③⑥ D.④①③⑤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8题。

手机文学蒋信伟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

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

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

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艺术视角,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杀人”之功。

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

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

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有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

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是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时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

其实;手机文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变化的文本”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

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

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

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

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开心一笑”、“快意一笑”、“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就“心满意足”了。

手机文学,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

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衰。

“无边信息萧萧下,不尽财源滚滚来”。

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

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

在产业化境遇之中的手机文学,体现了鲜明的商品性。

显然,手机文学作为传统文学视界的话语空间,还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它游离于商品与文学之间。

更确切地说,手机文学有着“双重身份”,商品性是其隐性的因素,也是本质的东西;而文学性则是其显性的因素,是表象的东西。

手机文学要获得较大的受众群,必须掀起一定的从众消费浪潮,而媚俗求利则自然而然地充当了这股潮流的“始作俑者”。

而过分的媚俗求利的做法,会使手机文学的艺术个性、审美品格也随之丧失殆尽。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的双重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

“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

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节选自《文汇报》2020年12月23日)5.下列对“手机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机文学是以手机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兴文化现象。

B.手机文学尚不成熟,在传统文学中还处在边缘化的地位。

C.手机短信就是手机文学,它常常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

D.手机文学的特点是内容短小精悍、富于艺术张力。

6.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

B.手机文学以其幽默风趣,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

C.手机文学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追求商业利益不是手机文学的初衷。

D.手机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文学性和商品性。

文学性是其显性的因素,是表象的东西;商品性是其隐性的因素,也是本质的东西。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信文学的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将不会拥有绝妙的反讽意味。

B.作为技术消费的手机文学,文学话语已经被符号化,成为被操纵的系统行为,文学的主体意识渐渐消解,文化意识会日趋衰落。

C.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D.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垃圾”。

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必然消亡的趋势。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悠然亭记[明]归有光余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

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①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

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

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

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

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

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

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②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礨③石?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注释]①僦(jiù)居:租房。

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

③隩(ào):通“奥”深。

④礨(lěi):大石。

⑤缗(mín):在这里指杂芜。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去.县三十里去:距离、相距B.不独一时之所适.适:适意、舒适C.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阴:山南水北D.自田里登朝.,宦游二十馀年朝:朝廷10.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A.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①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B.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①况见.见闻闻者也C.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①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D.②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所至官,多著声绩。

③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④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

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