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

合集下载

什么是说课

什么是说课

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

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相同点:二者依据的教材、内容是一致的。

不同点:第一、目的不同。

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即使学生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

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

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

授课的对象是学生。

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

第四、方法不同。

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说课这一教研活动近年来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活动形式也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由单纯的教师讲教学设想发展成为“说、授、评、写”一条龙的新模式。

三、说课的类型1、检查性说课。

即领导为检查的备课情况而让教师说课,此类说课比较灵活,可随时进行。

2、示范性说课。

学校领导、教研人员、骨干教师共同研究,经过充分准备后进行的说课,目的在于为教师树立样板,供其学习。

3、研究性说课。

是为突破某一教学难点,解决教学中某一关键问题、探讨解决方法而进行的说课。

此类说课往往和授课结合,课后再深入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4、评价性说课。

通过说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给予评价,常用于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四、说课的内容说课的内容是一节课的教学设想,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反馈等基本内容,具体的应说下列内容:(一)教学目标1、教学的总体目标及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具体目标。

2、各项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说课稿【优秀5篇】

说课稿【优秀5篇】

说课稿【优秀5篇】篇一: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课文。

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没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看到的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了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本科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的熏陶。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写作当中。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当小游客,感受风景美语言美。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皇家园林颐和园,想一想当时的场景,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本环节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活动,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间,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

并且从中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细读课文,当小导游,体会结构,写作美。

本环节我将创设“小导游”带领“游客”游玩的情境,我会这样来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大家有的想在这儿照相,有的想在那儿留念,的确,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呀。

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

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

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所谓“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

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

“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课前准备的一部分。

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二、怎样“说课”说课是教师面对评委或同行,系统地说出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活动。

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备课,上课的理性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说课的重点在于“说理”。

其内容和要求,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教材1、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说教学目标要:一说目标的完整性,一般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三个方面的目标;二说目标的可行性,即教学目标要符合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三说目标的可操作性,即目标要求要具体、明确,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的教学工作。

2、说教材关键、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教材关键就是教材中的重点。

它是教材内容表现出来学科知识内在的联系或本质,是教材着力叙述的部分。

其确定的依据主要是教材的前后联系与本课题的知识结构等。

教学重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着力讲解或讲座的部分。

其确定依据的解释要从教学目标、学生基础和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等方面来说明。

有时教材关键就是教学重点,有时教材关键不一定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怕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懂的原因来说明。

(二)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组合及其依据。

教法的组合,一是要考虑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考虑师生的劳动付出是否体现了最优化原则。

一般一节课以一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

说教法组合的依据,要从教学目标。

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特征、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方面说明。

优秀说课稿(优秀8篇)

优秀说课稿(优秀8篇)

优秀说课稿(优秀8篇)优秀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整章的内容来看,都围绕着酸和碱这两种物质来学习的,所以能够清楚认识酸碱对学好本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而酸和碱在初中学生的概念中还比较陌生,同时新课改的教材中不对酸碱下定义,仅需要通过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和变色情况来进行判断酸碱。

所以对指示剂的认识也犹为重要。

本节作为该单元第一部分的第一课时,主要认识指示剂,并且能用指示剂来鉴别具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实验方法,同时通过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物质区别的一般原理。

二、说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酸碱指示剂你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如何应用指示剂(代指示剂)区分酸碱性物质2、具体知识目标A 认识两种指示剂(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B 、掌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C 如何运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物质中存在的酸碱性D 、了解指示剂的发现、了解如何简单运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质代替指示剂来鉴别物质的酸碱性。

E 简单了解物质酸碱性对工农业生产生活的意义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探究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色规律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实质内容如何用指示剂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自制指示剂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生活实际与化学学习相联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指示剂与酸碱变化规律过程中运用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观察物质外观性质——(利用旧知识)预测物质的性质(假设)——实验验证——观察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解释及结论)如何区分食醋和氢氧化钙两种物质从简单的物理方法——到化学方法多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懂的区分物质的一般原理从两种物质的探究到多种物质的验证,让学生懂得研究物质从特殊(个别)物质为代表到一般(普遍)物质的研究方式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问题上。

说课稿(优秀6篇)

说课稿(优秀6篇)

说课稿(优秀6篇)优秀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妙处。

二、说教学设计我的整节课进行了阶梯性问题设置,先通过情感诵读法让学生整体感悟诗人思想感情。

其次通过自研自探整体解读整个画面及特点,再通过合作探究进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整个设计富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规律。

三、说教法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2)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4)质疑设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5)追问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诵读法是古诗鉴赏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体会格律诗的韵律美,可以初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作品风格,因此,诵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

说课稿范文6篇

说课稿范文6篇

We cannot choose our origin, but our future is changed by ourselve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说课稿范文6篇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教学本实验时,我在互联网上查找适合本课的素材,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把多媒体技术充分的运用到教学中来。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课前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导点评。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教材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探索光合作用部分,在今后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甚至其他章节的一些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3、课时安排共1课时。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同学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但是由于有些操作学生第一次涉及,如酒精灯的正确使用等,教师应特别强调。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原理。

说课稿【优秀9篇】

说课稿【优秀9篇】

说课稿篇一各位教师好: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xx》。

下头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单元第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所以,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仅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到达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我们都明白x是一门培养人的本事的更要学科。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研究到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进取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我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本事,注重滨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当经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进取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本事,从而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经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本事、思维本事、活动组织本事。

万能说课稿模板(通用11篇)

万能说课稿模板(通用11篇)

万能说课稿万能说课稿模板(通用11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万能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XX学校XX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X》,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课文《XX》是人教版初中语文XX年级XX册第XX单元中的第XX 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XX。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XX作为中/外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意义非凡。

2、教材特点:《XX》是XX(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XX课时,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在学习《XX》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了XX,学生们懂得了一些XX,有助于学习。

3、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b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c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说课”

什么是“说课”

什么是“说课”什么是“说课”一、“说课”概述说课,是一种以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备好某课之后,向同行介绍自己对的教学设想、教学目的及其理论依据,而后听者评议、交流切磋的一种教研形式。

通俗地讲就是教师要说清这一课应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它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最好途径。

(一)说课的优点说课优点在于:①方便灵活。

它不受时间、地点、教学设备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也不受教学对象和参加人数的制约,只要两个人以上即可进行。

②短时高效。

单纯的说课一般在20--30分钟即可完成,但内容却十分丰富,既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处理,又包括教法设计;既能说清怎么教,又能讲出为什么。

③运用广泛。

领导检查教师备课、教师间研究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均可采用说课的方法。

④理论性强。

说课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

上课是时间性的表演,说课是理论性的分析,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说不好课的。

(二)说课的功能说课具有以下功能:①检查功能。

领导可以通过教师说课,检查其备课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促使其修改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

②评价功能。

通过说课,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而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说课得答辩,通过答辩,能更真实、更准确的测试出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

③培训功能。

教师说课需要说清教材分析和处理、教法设计,还需讲出做法的依据,这就必然促使教师去钻研教材、钻研叫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自身文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④研究功能。

说课与评“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说者在说前需要深入研究,评者要给予点拨、指导评价。

说评结合,共同总结教学经验,使教师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促使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入,为培养科研型的新型教师打下基础。

说课稿优秀10篇

说课稿优秀10篇

说课稿优秀10篇说课稿模板篇一按教材教学安排,本课是三年级电脑打字的第四课,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键盘的中排键、上排键、下排键的基本录入方法。

结合学校高年级学生学习文字录入时按教材进度教学,课上的快但不扎实,因而在学习本课之前,又给三年级学生增加了3节英文录入练习课,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指法。

英文儿歌这一课学习,有三个方面新知识点,分别1、应用为大小写锁定键,2、应用上档键,3、应用光标控制键,有某某已学知识的巩固。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三维目标,把这一课的教学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使用学生日常经常演唱的flash歌曲引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放松学生心情,第二方面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第二环节:找一找,试一试这一设计的想法是:通过寻找歌词中的错误,尝试修改错误,先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寻求解决的途径。

学生在尝试中会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尝试中培训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只知道跟着老师走。

第三环节:比一比,谁是打字高手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大小写锁定键、上档键等知识后的一个巩固练习。

一方面可以检验上一环节学习的效果,同时又可以巩固打字学习的文字录入等知识。

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会感到打字学习有枯燥的感觉。

第四环节:练一练,巩固学习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在歌词的中间位置插入新的内容的要求,引入光标的定位方法,一种是使用鼠标控制,另一种是使用光标控制键。

第五环节:我能解决问题总结本课的学习知识点。

在本课的准备中本着学生体验、练习、掌握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说课稿篇二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说课稿范文6篇

说课稿范文6篇

说课稿范文6篇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是七年级上册第116页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的重要内容,现在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五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七年级《生物学》中继“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之后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知识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1.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2.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五、教学步骤第一部分:导入新课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

置疑:“植物体由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从何而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________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第二部分:1、讲解探究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变量,怎样设置对照实验。

说课 公开课说课稿(优秀7篇)

说课 公开课说课稿(优秀7篇)

说课公开课说课稿(优秀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作者整理了7篇公开课说课稿,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说课。

优秀说课稿篇一中班数学《认识梯形》说课设计一、说教材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较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

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1、课件;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7篇)

说课稿(7篇)

说课稿(7篇)篇一: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组课文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学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基本功,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复习巩固,为进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选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难点是弄懂詹天佑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

本课安排2课时,我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确定以下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

3、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此确定具体教法如下:1、从整体入手,弄清课文讲了什么,然后围绕中心(杰出、爱国)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环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处理“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这一内容时,采用以读代讲法;处理“勘测线路”这一内容时,采用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处理“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采用讨论法等。

三、说学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生源情况,确定如下学法:1、圈点批注法——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体悟法——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朗读法——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诸如默读、诵读、分角色读等等,培养朗读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说课稿(通用10篇)

说课稿(通用10篇)

说课稿(通用10篇)说课稿篇1《校园铃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内容,以学校铃声为背景,让学生从学校铃声中体会到学校生活不是无拘无束随意进行,而是以铃声就是命令来有序进行的,以课堂、课间的纪律和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懂得课堂、课间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休息等。

为此,我从教学理念、教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一、说理念: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低年级的起始阶段又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学生有无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能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上好《校园铃声》这一课,让学生懂得上课要有纪律,这是学习的保证,下课玩有趣的游戏,也是为上好课打基础。

二、说教材:《校园铃声》是以学校铃声为背景,提示并指导学生体验并懂得上课纪律有约束个人行为的作用,听课时要做到眼看、耳听、勤思考、不分心、大胆发言,才是聪明的孩子,下课时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课间休息适宜开展哪些活动,不宜开展哪些活动,哪些活动会有危险等。

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情趣。

三、说学生:为了能加强这节课的实效性,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在课上课下都是怎么做的。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力还不够,他们的随意性比较强,长此发展下去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教学中采用各种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四、说目标:在以上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学生能自主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感受到有序安全的课间活动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学会根据铃声进行学校生活,初步形成规则意思。

3、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体验中掌握课堂及课间该怎样做和如何玩的基本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说课稿(共5篇)

说课稿(共5篇)

说课稿〔共5篇〕第1篇:说课稿【说教材】一、对教材的理解《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方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

正太郎非常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

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

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拿到教材后,我先从学生的理解角度阅读了这篇课文,弄清了课文是以时间为序,表达了事情的全过程。

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课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经过;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结果,重点在第二局部。

而且感受到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倍受感动。

然后,我又从教学这篇课文的角度来阅读,进一步分析^p 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特点,作者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妙关系,读来感人至深。

二、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确实定通过分析^p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另外还分析^p 了这一课的德育浸透点和美育浸透点。

1、教学目的:⑴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⑵ 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3、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4、德育浸透点:⑴ 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保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⑵ 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仁慈,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1.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国标本《科学》六年级下册是在六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

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2.全套教材的特点
(1)从问题入手
(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
(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3.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这套《科学》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如:“生命之源——水”、“土壤与生命”、“固体与液体”等,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5.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
《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

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生物的遗
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

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

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

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

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

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

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

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6.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格按“学程导航”范式认真备课与上课,积极构建活力课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
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4.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的生命周期,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等等。

2.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与其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

3.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4.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知道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理解食物链的含义。

5.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未学过的一些科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