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下《荔枝图序》word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荔枝图序学案(已纠错)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荔枝图序学案(已纠错)

荔枝图序学案主备人:高英审阅人:初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掌握生字词及翻译。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掌握生字词及翻译。

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1、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一、新课导航1、写作背景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2、预习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帷.盖()枇杷..()()红缯.()瓤.肉()紫绡.()橘.()醴酪..()()(3)、重点字释义帷盖: 华: 荣: 实:果:缯:绡:瓤:莹白:醴:(4)、重点句子释义。

(1)大略如彼:(2)命工吏图而书之:(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二、取长补短1、你批我改大家做。

2、口头翻译课文。

(展现我们的风采。

)(提示:各小组选代表,只允许前三名站起来的同学翻译。

团队奖和点评奖各5分)三、知识冲浪1、挑战自我。

(提示: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6个小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荔枝生巴、峡间……其实过之。

”详细地介绍了荔枝各方面的特点。

第二层:“若离本枝……色香味尽去矣。

”说明了荔枝不易久藏的特点。

第三层:“元和十五年……者云”交代了做序的缘由。

(2)、本文是一篇序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序言呢?明确: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明确:由外到内,如在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时,先说朵,再依次说到壳、膜、瓤肉、浆液等;从整体到局部,如开头从树的形状依次说到树的叶、花、果实等。

(4)、本文的说明重点是什么?文章是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了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而其他内容如产地、树的形状等都是简略的一笔带过。

北师大版课标语文八年级下《花之君子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课标语文八年级下《花之君子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荔枝图序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班共有68名学生,从学生的智力水平来看,我们班30%学生是很聪明的,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

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成绩优秀,能够达到或经常达到满分或优秀。

有50%的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懒散等毛病,导致成绩上不去,很少或难得可以达到优秀或满分,一直处于中间水平教学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并能做到背诵全文。

学习精确、生动的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设想:文章结构简单,可重点把握说明的顺序,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字句,可让学生预习、自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可将《过华清宫》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鲜荔枝难以贮存加深印象。

教学方法:通过预习、自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课堂上多用提问、启发、诱导等方法,使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利用仿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文本解读:《荔枝图序》是一篇介绍荔枝特点的说明文,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

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课前准备:1.搜集、整理与白居易相关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预习本文生字词,扫除朗读障碍。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试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评价任务:1.通过自学,能够掌握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3.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的说明顺序。

4.课下写作,借鉴文章写法,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抛砖引玉,导入新课1.出示荔枝的图片及苏东坡的《惠州一绝》,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⑴学生欣赏图片。

⑵齐读《惠州一绝》。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任务。

3.认识一位作家:(指名简介作者,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出示课件归纳。

)学生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学生2: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

学生3: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老妪能解”。

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

著有《白氏长庆集》。

4.了解一种文体: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荔枝图序》word教案 (3)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荔枝图序》word教案 (3)

《荔枝图序》教案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荔枝图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中“探究•学习”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幅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小品说明文独特的风采。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自主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能够了解序的写作特点;•能够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找出课文中的实词(实如丹)、虚词(而、之、者),并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进行翻译;•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归纳总结实(实)、虚词(而、之、者)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兴趣;•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2).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运用所学说明方法进行仿写训练。

4、教学时间:一课时5、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6、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陈户中学八年级(6)班的学生。

这个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上课发言还算积极,而且女生的思维要比男生活跃。

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不仔细、表达能力差。

所以在写作训练中,常常无话可写,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运用音频、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荔枝图序》word教案 (1)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荔枝图序》word教案 (1)

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荔枝图序教案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识记文言字词;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效果。

二. 整体感知1. 解题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帷wéi 枇杷 pī pa 缯 zēng 绡 xiāo 瓤 ráng 醴 lǐ酪 lào华:huá花叶如桂,冬青:叶子好象桂树的叶子,冬天也绿。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

[3] 作者介绍背景介绍《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

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荔枝图序)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荔枝图序)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荔枝图序)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荔枝图序)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
(荔枝图序)
自学指导
8、理读课文
①通假字华如橘华通花,花朵
②一词多义
树形团团如帷盖盖名词伞盖其实过之那指示代词
盖其
盖为不识者句首发语词,表推论不可计其层次矣它的代词
③古今异义
其实:它的实际情况去,离开
④特别句式
一日而色变省略句
9、品读课文
①:文章先交代荔枝的生长环境,再对荔枝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具体地描述说明。

②从形、色、香、味几方面来介绍。

③打比方,如:树形团团如帷盖。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④: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生动地说明了荔枝的特点。

⑤:给没有见过荔枝的人和见过荔枝但没有在采摘后三天之内见过的人看。

⑥:课文对荔枝独特的外形、特别的颜色、别致的香味的介绍是详,而
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及作画的时间,作画者,主持作画人及作序的目的的介绍则是略。

第二课时
二、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三、1、A C 2、标点符号分别是〔;〕〔;〕3、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喻生疏的事物,便于读者了解荔枝的特点。

第二课时:拓展迁移
2、闪亮的明灯照亮人生的路程
3、〔1〕离开睡醒〔2〕杨时在洛阳拜见程颐。

那时杨时大约已有四十岁了。

〔3〕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北师大版八下《荔枝图序》教案学案6篇

北师大版八下《荔枝图序》教案学案6篇

【学习目标】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导入】本文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在唐朝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讲解】1.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答:文章先交代荔枝的生长环境,再对荔枝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具体地描述说明。

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荔枝的?答:从形、色、香、味几方面来介绍。

3.举例说明文章在介绍荔枝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打比方,如:树形团团如帷盖。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4.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答: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生动地说明了荔枝的特点。

5.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答:给没有见过荔枝的人和见过荔枝但没有在采摘后三天之内见过的人看。

6.本文虽然短小,但却详略得当,请你结合课文简单分析一下。

答:课文对荔枝独特的外形、特别的颜色、别致的香味的介绍是详,而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及作画的时间,作画者,主持作画人及作序的目的的介绍则是略。

【译文】荔枝生长在巴峡一带。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荔枝图序》word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荔枝图序》word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识,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引导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谈谈你见过和吃过的荔枝是什么样的。

以杜牧的《过华清宫》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欣赏图片,让学生初步领略荔枝之鲜美。

(二)作者简介,解说题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帷枇杷绡瓤醴酪华2. 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字音和停顿。

3. 跟读课文,熟悉文章朗读方式。

4. 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达到熟练程度。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五)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自读课文,思考:1.本文是一篇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序呢?2.课文介绍荔枝时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明确:由外到内,如在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时,先说朵,再依次说到壳、膜、瓤肉、浆液等;从整体到局部,如开头从树的形状依次说到树的叶、花、果实等3.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

明确:作比较,如: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打比方,如:瓤肉莹白如冰雪。

(六)学以致用,总结全文。

小练笔:仿效课文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外到内的顺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一种你熟悉的水果。

字数150字左右。

(七)作业设计1.搜集有关荔枝的诗文典故。

2.以便条的形式归纳整理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荔枝图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主题思想《荔枝图序》是一篇咏物小品,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二、结构内容第一段,介绍荔枝的特点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以及时间先后的顺序,层次清楚地介绍了荔枝的总体特点。

在指明荔枝的产地之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树形、树叶、花朵、果实的颜色形状和生长季节。

再介绍果实,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荔枝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又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介绍了荔枝果实离开本枝以后的变化。

第二段,说明作图序的时间,过程和目的。

三、写作特色本文是一幅画上的题词,又似一篇植物标本说明。

全文通过对荔枝习性及其特点的描写,将荔枝的情况介绍得一清二楚。

本文在状物时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层次清晰。

文章先从大处落笔,介绍荔枝的产地。

接着描绘树形,给人一个总体印象。

然后分别介绍它的叶色、开花和结果季节、果的形状,颜色,外壳及果肉,味道特点和它离开树枝后不易保鲜的特性,最后交代写此序的缘由及目的。

文章在介绍荔枝时采用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外观到内部的顺序,一一写来,层次清晰,形象具体。

第二,详略得当。

本文着墨较多的是荔枝开花及果熟季节,果核的形状,壳膜的颜色,果肉的颜色及味道等,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因为这既是人们关注的东西,又是画上传达不出来的。

而对作画的时间、作者、及作序的目的次写之,简单交代就收笔。

第三,善用比喻。

为使读者能具体感受到形象,在写荔枝的各部位时,用人们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东西作比,每个比喻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荔枝本身的特色,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使人更容易理解。

四、译文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

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1 / 2“帷盖”。

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荔枝图序》word导学案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荔枝图序》word导学案

第二阶段教学案反馈:(7分钟)交流展示:(15分钟)合作探究:(13分钟)缯( ) 壳( ) 枇杷( ) 华( ) 绡( )瓤( ) 醴酪( ) 帷盖( )2、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学生先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课文;2、组内交流译文;3、划出疑难词、句。

通假字:一词多义:实实如丹其实过之之其实过之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乐之古今异义词华如橘,花容古义:今义:色香味尽去矣古义:今义:1荔枝的外形特征?有多少描写荔枝的诗词美文?2.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荔枝的)3、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4、本文虽然短小,但却详略得当,请你结合课文简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积累文言词语。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以诵读法为主。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能够翻译句子,进而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巩固习交流习。

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果实的具体情况:朵——核——壳——膜——瓤肉——浆液——保鲜——荔枝图序。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荔枝图序》教案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2、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这首诗脍炙人口,相信大家听到“荔枝”两个字忍不住流口水了吧,可大家对荔枝的习性、特点、特征了解多少呢?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品尝一下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作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品:《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三、诵读课文(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四、背诵课文第二篇:荔枝图序教案荔枝图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积累词语。

帷(wéi)缯(zēng)绡(xiāo)瓤(ráng)枇杷(pí)(pá)醴酪(lǐ)(lào)②搜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包括其诗歌中的名句。

③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描写。

2、能力目标①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②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③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重难点1、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2、准确理解一些文言词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播放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片断,导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投影有关文字材料及图像。

三、整体感知1、听朗读:听清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清生字。

(投影仪显示)2、默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进行。

目的是扫清词语障碍,帮助理解大意,便于展开讨论,启迪个性化思维。

(投影仪显示)四、探究学习,研讨内容1、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荔枝?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第二段: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以上问题用投影打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问题分析依次用投影打出。

五、师生互动看图片,品语言,用文中最恰当的句子来概括图片内容。

用投影打出图片。

①树形团团如帷盖②朵如葡萄③实如丹,壳如红缯④核如枇杷⑤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⑥浆液甘酸如醴酪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荔枝图序》,这篇文章说明了荔枝的知识,着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说明语言简洁而又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物。

七、作业1、明代徐渤《咏荔枝膜》诗中写道: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你能说说这两句诗是写什么场景的吗?2、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荔枝图序》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荔枝图序》学案

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班级:姓名:总第节
荔枝图序
主备:马海燕责任:葛建花审核:曹军生课型:新授 1课时
一、认知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序的特点,准确流利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疏通课文大意,识记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讲述荔枝的特色。

3.明确说明对象,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瓤 ( ) 醴酪 ( ) 华 ( )
三、课堂学习研讨
1.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
2.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说明顺序是什么?
3.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4.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四、当堂训练检测
1.通假字:华如橘,春荣。

同:
2.古今异义词:
(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古:今:
(2)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古:今:
3.一词多义:
实.如丹,夏熟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一日而.色变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4.词性活用
华如橘,春荣.。

命工吏图.而书之
5.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

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情况。

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五、学教后记。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作者简介1.1 介绍作者张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1.2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热爱和追求的原因。

第二章:课文朗读与翻译2.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第三章:重点字词解析3.1 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

3.2 分析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第四章:句式结构分析4.1 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

4.2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第五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5.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2 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和段落进行分析。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阅读理解测试,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和注释。

2. 作者简介和相关资料。

3.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和视频。

教学时间: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1课时4. 第四章:1课时5. 第五章:1课时教学进程:1. 第一章:介绍作者张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荔枝的热爱和追求的原因。

2. 第二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进行课文翻译。

3. 第三章: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分析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 第四章: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5. 第五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六章:课文内容分析6.1 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内容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图序
白居易
第一学时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诵读全文。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学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比喻,同时,品味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诗歌欣赏:
过华清宫绝句惠州一绝
杜牧苏轼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三、文常简介:
1、荔枝是热带水果,北方人难睹芳容。

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命人画了一幅荔枝图。

自己为图作
序,序文生动的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故就内容而言,这篇序文是一篇说明文。

四、走进作者: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有《白氏长庆集》。

五、初读感悟:
1、领读全文
2、生字正音:帷盖枇杷红缯瓤肉紫绡醴酪
3、自读课文,品味文意。

六、疏通文意:
1、学习第一层:
(1)、指名朗读。

(2)、解词:帷盖华如橘
春荣实如丹朵如葡萄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
一日而色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3)、译句: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4)口头译文练习,朗读感悟。

2、学习第二层:
(1)、朗读文段。

(2)、解词:乐天指命工吏图而书之
盖为不识者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3)、译句: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4)口头译文练习,朗读感悟。

七、梳理课文结构:
1、本文介绍了荔枝那些方面的情况?
2、文中介绍的重点是什么?
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4、举例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七、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学时
一、自我检查:
1、《荔枝图序》的作者是,代诗人,字,号。

他主张“,。

”著有集子。

二、课文浅析:
1、第一层可分为两层,请归纳层意。

(1)、
(2)、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随堂练习
1、通假字:华如橘,春荣。

同:
2、古今异义词:
(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古:今:
(2)、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古:今:
3、一词多义:
实如丹,夏熟。

一日而色变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4、词性活用:
华如橘,春荣。

命工吏图而书之
四、诗歌欣赏:《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