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秋天的况味》的修辞运用

合集下载

写景作文: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写景作文: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写景作文: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第一篇:写景作文:秋天的况味--林语堂写景作文:秋天的况味--林语堂写景作文: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

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

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丰富的联想 新奇的喻意——林语堂《秋天的况味》品读

丰富的联想 新奇的喻意——林语堂《秋天的况味》品读

丰富的联想新奇的喻意——林语堂《秋天的况味》品读刘高伟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这篇文章写得很有味道,尤其对秋天的感受更为独特。

作者写秋天,不是登山远眺或临岸感怀,决不同于在秋景之中赏秋,见一叶落而知秋色。

作者的意图足写秋天的况味,足写秋天的味道,这很像欧阳修的《秋声赋》,足不出户,尽知秋韵。

这不能不说是为文的上品。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刘高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丰厚的秋天厚重的人生--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一文赏析 [J], 王姣
2.概念整合网络下新奇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解读 [J], 刘弦;岳好平
3.新奇隐喻意义构建机制研究——以2010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称谓语为例 [J], 徐姗姗
4.从审美视角品读林语堂的翻译标准——以林语堂英译《归去来兮辞》为例 [J], 许春翎
5.经典文学绘本化的诠释与省思--以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为例 [J], 高敬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林语堂《秋天的况味》有感

读林语堂《秋天的况味》有感

读林语堂《秋天的况味》有感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是一篇让人回味无穷的散文。

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深深热爱,更展现了林语堂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情怀。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也领略到了林语堂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文章开篇,林语堂就用他独特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秋天的氛围中。

“中秋过了,秋雨疏疏落落,虽说下不大,但足已使人发腻。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充满了对秋天的情感和细节描写。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深深眷恋和对其独特魅力的赞赏。

林语堂在文章中提到了抽烟与秋天的关系,这让我感到十分新奇。

他以一种极其诗意的方式解释了为何抽烟与秋天最为相配:“这时才忆起,每天早晨总是懒在床上,想一想当天的计划,由慵懒中爬起来,迟迟起来也是十之八九。

而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在这里,抽烟并不是一种颓废的行为,而是一种与秋天相辅相成的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林语堂将抽烟与秋天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读者从中领略到了秋天的美妙之处。

在文章中,林语堂还提到了很多关于秋天的细节描写。

这些描写无不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对其独特魅力的赞美。

例如,“这时才忆起,每天早晨总是懒在床上,想一想当天的计划,由慵懒中爬起来,迟迟起来也是十之八九。

”这句话将作者在秋天的慵懒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或是把行杖叩在空阶上,把疏雨一时赶开——那种绒绒地细雨本来是欲留着给你润泽一下泥路的;”这句话则将秋雨的细腻、温润表现得恰到好处;“或者在慷慨的秋风中,爽性支颐坐在湖岸——他的年迈是很可惊人的——俯看水绿与淡墨色的鱼群穿梭;”这句话则将秋风的慷慨、湖鱼的活泼刻画得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林语堂在文章中还运用了很多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例如,“而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秋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或是把行杖叩在空阶上,把疏雨一时赶开——那种绒绒地细雨本来是欲留着给你润泽一下泥路的;”这句话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水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

秋天的况味答案

秋天的况味答案

秋天的况味答案【篇一:《读秋》阅读答案】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

”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

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

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

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

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

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

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

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

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

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

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

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

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文章闲谈亦为趣——《秋天的况味》赏析

文章闲谈亦为趣——《秋天的况味》赏析

文章闲谈亦为趣——《秋天的况味》赏析
“秋天的味道”引人向往,其多变的风景犹如一幅画,充满着浓浓的情调。

秋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是最有意思的季节。

秋风送爽,处处铺开秋色,树木正金黄,枫叶在低声叹息,冬日意境朦胧,提起秋天的味道,就想到这个美丽古老的季节。

秋天,渐渐褪去夏日的酷暑,开始变暖,景色也变得一天更美一天,天空变得湛蓝,风儿吹,像绗络一般裹挟着悠长的懒洋洋,把果园里的红枣呼唤出来,还有芒果仙子的叹息,我把这一切都感受深入骨髓。

秋天里有一种温暖的情怀,当枫叶从树上落下,带着柔情妩媚时,每个人都有了一份明媚的宁静,享受着一份傍晚的温馨。

每当那一句地老天荒,鸟语花香出现在书本里,便对这个温暖的季节产生了浓烈的情思,秋天的空气里有一份浓浓的思乡的气息,把我心里的思念深深地深入到记忆里。

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在这个时节,我们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且还可以把这些美丽的风景一一都留住,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作,唱着一曲动听的秋日小谣,凝神瞩目,好似就看到这段时光久远漂移,静静地在心里活跃着。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赏析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赏析

【作品原文】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

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

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

《秋天的怀念》修辞手法

《秋天的怀念》修辞手法

《秋天的怀念》修辞手法稿子一嗨,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秋天的怀念》里那些超有趣的修辞手法。

你知道不,这文章里比喻用得那叫一个妙!比如说,把母亲的爱比作秋天里那温暖的阳光,暖烘烘的,一直照到咱心窝里。

这种比喻,一下就让咱感觉到母亲的爱那种柔和又温暖的劲儿。

拟人也不少哟!秋天被写得好像是个有感情的人。

它悄悄地来,带着回忆和思念。

就好像秋天也能理解咱们心里那些说不出的愁绪。

还有排比呢!作者写秋天的景色,那一排一排的句子,就像整齐的队伍,把秋天的美一股脑儿全展现在咱们眼前啦。

夸张也来凑热闹啦!说思念像潮水一样,这可太形象啦,让咱一下子就懂了那思念有多强烈,都快把人给淹没喽。

这些修辞手法呀,就像是给文章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让咱们读起来那叫一个过瘾!怎么样,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觉得特别有意思?哎呀,说起来,每次读这文章,都好像能走进作者的心里,感受他那份深深的怀念。

修辞手法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能让文字变得这么有魔力!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秋天的怀念》里的修辞手法哈。

你瞧,文中把母亲的关怀比作是轻柔的风,这风啊,无声无息地吹着,让咱心里舒服得不得了。

这比喻多贴切呀,一下子就让咱明白了母亲的关怀是多么温柔。

还有哦,用反复的手法强调对秋天的怀念,一遍又一遍,就像心里有个声音在不停回响,让咱也跟着陷入那深深的怀念之中。

象征也用得妙极啦!秋天不只是个季节,还象征着人生的某个阶段,那种带着点忧伤又充满希望的感觉,是不是很特别?通感也有哦!作者形容秋天的味道,好像能直接闻到、摸到、看到一样,这感觉太奇妙啦!反正啊,这些修辞手法就像是魔法棒,把普普通通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让咱们读着读着就陶醉在里面啦。

每次读这文章,我都会想,作者咋这么厉害,能用这些手法把感情表达得这么淋漓尽致。

真的是让咱佩服得五体投地!你呢,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

《秋天的况味》阅读的答案

《秋天的况味》阅读的答案

《秋天的况味》阅读的答案《秋天的况味》阅读的答案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

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

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烟一样的兴趣。

丰厚的秋天厚重的人生--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一文赏析

丰厚的秋天厚重的人生--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一文赏析

丰厚的秋天厚重的人生--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一文赏析王姣
【期刊名称】《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年(卷),期】2013(000)010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王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海道的秋天与日本古典美学传统--《北海道的秋天》一文的文化方舆学观点初探 [J], 杨永良
2.开掘浓重的人生况味--话剧《秋天的牵挂》简评 [J], 李庆成;赵惠芬
3.丰富的联想新奇的喻意——林语堂《秋天的况味》品读 [J], 刘高伟
4.《秋天在哪里--找秋天》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方式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3教学设计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设计一节"研究体验式"模式课的构建《秋天在哪里——找秋天》教学设计 [J], 张家娣
5.经典文学绘本化的诠释与省思--以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为例 [J], 高敬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省邵阳市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①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②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③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④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⑤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王安石有一首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阅读问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艺术境界是介于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境界,主于美。

散文名作秋天的况味》简析

散文名作秋天的况味》简析

散文名作《秋天的况味》简析一、林语堂其人林语堂先生的人生哲学亦如他的社会观、政治观和历史观一样复杂。

林语堂自幼耳濡目染于“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他念的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教会办的学校;宗教观念深铭其心。

以后长期生活在西方文化环境,受到系统的西方文化熏陶,而又对中国的儒、道、佛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而他在理解中国的传统和现实、选择人生时,往往带着西洋绅士的头脑和眼光。

林语堂先生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

他学贯中西,才华横溢,曾留学于欧美,授教于中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杂文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

虽然林语堂先生的政治思想有争议之处不少,在艺术上也不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他的散文在当时却是具有代表性的,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足迹,是”五四”文学中一笔值得挖掘和借鉴的财富。

林语堂先生为文一生,独尊“闲谈体”,一个“闲”字标榜了它的情调,一个“淡”字表明了它与读者的关系而他的散文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赞扬美文,这样便形成一种庄谐并用如“私房娓语”式的“闲适笔调”。

他的散文的语言杂收并蓄,各色兼用,像旧时公文的程式用语,时下流行的政治口号等等,都可以在他散文中看到。

这实际上是体现了林语堂先生的文学语言观念。

他主张文学语言可以将文言、白话、外来语及方言俗语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白话的文言”式的特殊语言。

二、文章简析秋天容易成为感伤论调的题材,故世间多有悲秋之笔墨文章传世。

中国人对于秋的感受早在《诗经》里就有所反映,其云"秋日凄凄",道出悲秋之意。

不过德国汉学家顾彬却认为《诗经》出现的"秋日凄凄"并不是悲秋意识出现的标志,悲秋意识出现的真正标志是什么?顾彬的回答是:对时间的自我意识。

"只有在有了一个把秋作为整体现象和季节的意识之后,自然中的衰败景物才可能变成对人生短暂深切领悟的标志。

"顾彬以为,时间意识的出现,,在宋玉那里初现端倪,至汉末曹丕方趋于成熟。

秋天与烟——读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秋天与烟——读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秋天与烟——读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又到了成熟的季节,品读了林语堂的散文【秋天的况味】,仿佛嗅到了一股浓浓的雪茄烟味。

我平常不抽烟的,此时此刻也想点上一根烟,轻经地吸上一口,然后喷出一个个淡青色的烟圈。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流丹溢金……”这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经常用来形容与赞美秋天的华丽辞藻。

只有拜读了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然后透过夹着雪茄的手指,透过缭绕青淡的烟霞,才能深深品味出秋天成熟稳重的另一番秋意。

有人说香烟是与寂寞烧在一起的,可是烟抽完了,寂寞还在缭绕。

说到香烟,不得不想起莫言有关香烟的《绝句》:
香烟恋上了手指,
手指却把香烟给了嘴唇,
香烟亲吻着嘴唇,
内心却给了肺,
肺以为得到了香烟的真心,
却不知伤害了自己!
是手指的背叛成就了烟的多情,
还是嘴唇的贪婪促成了肺的伤心……
人生如烟,岁月无痕,烟自多情,却把自己烧的什么也不剩!——明远小筑随笔。

【初中散文阅读】《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缭烟变成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红光出现在灰色的头下,微微透出暖意,我心中的情绪随着蓝色的烟雾而上升,同样的放松和自由。

转眼间,烟变成了细丝,慢慢消失了。

那一刻,我内心的心情也很压抑,所以我没有谈论当时的心情,只谈当时的心情的味道。

当我不得不再次引火点燃已经点燃了三四次的雪茄时,我无法点燃,因为烟灰太多了。

这是一部温柔的电影。

灰烬静静地落在铜炉子上。

它的寂静和我当时用毛笔在中国纸上写的一样,一点声音也没有。

然后他再次点燃它,一口一口地把它吐出来。

香气刺鼻,就像拥抱着红色和翡翠的香味。

于是我想到了烟雾,暖暖的烟雾,房间里朦胧的雾霾,以及秋天的意义。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不,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天代表成熟,为了春天的美丽,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生活中最愉快的事情就是这种事情。

喜欢葡萄酒吗醇以老为佳。

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林语堂散文文体的选择与创造

林语堂散文文体的选择与创造

其次,林语堂散文文体的创造之处在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文字平实中 带着幽默,犹如一缕清风,让人忍俊不禁。这种幽默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林语堂 天性自然流露。同时,他的文字又极具节奏感,无论是描述紧张的情节还是抒发 深沉的情感,都能做到张弛有度。例如,在《人生的乐趣》一文中,他以风趣的 语言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让人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思考人生的真谛。
谢谢观看
三、林语堂散文的文化背景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儒家、 道家等传统思想文化的元素,这些元素在他的笔下得到了新的诠释和理解。同时, 林语堂还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的散文中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体 现了他作为跨文化交流者的身份。
四、林语堂散文的影响与评价
拟人也是史铁生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他常常将非人的事物或概念赋予人 的特性或情感,使它们具有了人的灵性。在《我与地坛》中,地坛被赋予了母亲 的形象,它安静、慈祥,给予作者以无限的安慰和支持。
夸张是史铁生散文中较为突出的修辞手法之一。他常常通过夸大事实或夸大 情感来强调某一主题或表达某一情感。例如,在《山顶的祭坛》中,他对山顶的 祭坛进行了夸张的描绘,将其形容为“如同一颗心脏”,以此强调它在作者心中 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林语堂的认同危机与文化选择是他个人经历和观念的反映,也是 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缩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持文化自信 和多元性是何等重要。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我们应该坚持自我反思和批判, 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以推动自身文化的发展。
参考内容三
引言
在现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史铁生先生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 涵,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情感的 温度,通过鲜活的文字描绘出人生的喜怒哀乐。本次演示将从史铁生散文文体的 角度,探讨其特点及表现形式,以期深入理解其文学魅力。

虚实相生,含蓄蕴藉——《秋声赋》与《秋天的况味》之比较阅读

虚实相生,含蓄蕴藉——《秋声赋》与《秋天的况味》之比较阅读

语言文学研究虚实相生,含蓄蕴藉——《秋声赋》与《秋天的况味》之比较阅读于淼(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上海200000)摘要:本文将古代经典文赋《秋声赋》与现代名篇《秋天的况味》做比较阅读,从题旨、形式、意境三个维度比较两篇异同之处,分析如何在立意上超越史上悲秋之作,阐述两篇文章在形式上采用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段,最后却能形成相同浑成意境的缘由。

关键词:悲秋形式意境《秋声赋》(宋•欧阳修)与《秋天的况味》(林语堂)都以“秋”为题、“薄如蝉翼的短制”)!*(284)。

前者奏响秋之悲鸣,后者演绎秋之恬静,慢慢再从“自然之秋”引发“人生之秋”的感怀+两部作品时隔千年,皆因悠远的感怀和深刻的立意而成为文学史上“力透纸背,有千钧之力的宏大的作品(284)+两部作品同样描摹秋天,同样建构无形之物,本文将比较阅读两部作品,从题旨、形、意比的作者如着不同的作路径形成不同的风格,从而攀上术的,从上样与形的,形成的艺术+一、题旨:哲思之新文人秋的感人生两型。

悲秋,文学远的题,文人秋天的+《》(战国•宋玉)中“,而”)2*阳,《》(•)“悲秋作,年”即网,《"(宋•)中“碧云天,,秋色连波,波上”)4*(42!),《八声》(宋•彳)&天,秋”印叭《声声慢》(宋*照)中“满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印啣,或或凄凉,或感伤或悲怆,诗文中悲秋之作不胜枚举+第二歌咏秋天,赞美秋天是美好而恬静的。

《赠刘景文》(宋“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橙橘绿时”冏(!(4),《秋月》(宋•程J)“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秋,,H冋笃但是,从篇目数量和影响力来看,第远占上风。

若将《秋声赋》和《秋天的况味》置于悲秋文学作品的历史长河中观照,则二者都有别于一般的悲秋之作,立意上都有独特而卓绝之处。

刘熙载说:“物,隐然只是怀。

”咏旳很脍炙人口的悲秋作品大借悲秋而伤别、时、思乡、怀人,或者士大夫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秋声赋》以悲秋为,抒发积的深苦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秋天的况味》的修辞运用初读林语堂先生的《秋天的况味》这篇文章,便觉朗朗上口,韵味无穷,语句应用上造诣真可谓“大家”。

在我从修辞方面对《秋天的况味》进行浅拙的分析之后,也从中学到不少写作技巧。

下面我就林语堂先生的这篇文章几个显著修辞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剖析。

一.比喻辞格的运用
从文章开始由“抽烟”激发联想,再结合全文,不难发现通篇应用了比喻,作者正是以此为线索来引出对“秋天的况味”描写,这种写法赋予文章生动性、活泼性和趣味性,不寡淡无味,对读者来说这比一上来就硬生生提出主题要更富有吸引力。

这篇文章比喻的运用比比皆是。

如“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形象而生动的写出了烟灰落下的静寂;又如“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很好表达了初秋时的“温和”特点;再如通段比喻的应用“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

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
不可及者”。

这些比喻的运用都比平白陈述来的有韵味,使读者一接触便可产生阅读的兴趣,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口味,做到了很好的把握对象。

二.多种语式和句式的交错使用
林语堂先生对这篇文章的写作,很注重语式和句式的应用:文白语句的交错使用;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整散句的交错使用等。

语式和句式的多变陡增了文章形式上的丰富感,更是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活泼性,避免了单种句式的重复使用引起的形式上的呆板死性和枯燥乏味。

例如“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

”这正是文言短句的使用,语式的变化使文章形式丰富,不板滞。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又是长短句的交错使用。

我们知道长句结构复杂,组织严密,容量较大,叙事具体,说理周详,并且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

短句结构简单,语法关系明确,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明白易懂。

长句和短句的交错使用,相互补充,使文章波澜起伏,疏密有致,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文章中大量的排比的应用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这正是整句的使用,而与之相反的就是散句的使用,整散句交错,句子长短不一,句式也不相同,也没有相同的词语,读起来很自然活泼。

三.文章在音节、节拍上的把握
很多文章从形式上看起来整齐,读起来和顺,听起来悦耳,大都因为作者在音节和节拍的把握上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都源于林语堂先生对这两点的准确把握上。

音节匀称的搭配,使语言语言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节拍快慢的把握又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如“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这些句子都做到了音节和节拍上的把握。

四.引用
引用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本文有两处用到了引用的辞格,一处引用了庄子的“正得秋而万宝成”、另一处引用了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

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

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

”分别表达了自己对于秋天不同与常人的见解以及自己对秋天的偏爱。

五.平仄律、对偶以及排比的运用
“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中的“月正圆,蟹正肥”就是运
用了平仄律,(仄仄平,仄仄平)所以整个句子读起来和谐悦耳,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音律美。

对偶句的使用,文中亦有所体现,如“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春天与夏天相对,明媚娇艳与茂密浓深相对。

再如“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

或如……或是……或如……或是……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都是排比的使用,使文章的语言畅达明快,富于节奏感,是对秋的喜爱的强烈感情的抒发。

以上关于这篇文章在修辞方面的浅析,都是读来就可感受到的,林语堂先生的这篇散文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与其在修辞上的造诣有着不可否认的关系,因此,好的文章离不开我们在修辞方面的拿捏和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