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一、什么是数据冗余?数据冗余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答:数据冗余是指相同的数据被存储多次。后果是:浪费存储空间,造成数据操作异常,可能造成数据完整性的缺陷和数据的不一致。

二、什么是视图?它与基本表的区别是什么?

答:视图是从若干基本表和(或)其它视图构造出来的表。创建视图时,只是把其视图的定义存放在数据字典中,而不存储视图对应的数据。因此,视图被称为“虚表”。

三、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有哪些安全措施?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不合法的使用,以免数据的泄漏、非法更改和破坏。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方法主要有:

(1)用户标识与系统鉴定

DBMS都要提供一定的方式供用户标识自己。在存取数据库的数据之前,用户首

先要自我标识,系统对用户的标识进行核定,通过鉴定后,才提供数据库的使用

权。常用的标识方法是用户名和口令字。

(2)存取权限的控制

用户被获准使用数据库之后,还要根据预定的用户权限进行存取控制,如某个用

户只能读哪些数据库表,某个用户只能写哪些数据库表等。

(3)数据加密

以密码的方式存储数据。

四、简述事务的四个特性及其含义?

答: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四个特点,简称事务的ACID特性。

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它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持续性:事务被提交后,不管DBMS发生什么故障,该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操作都会永远保留在数据库中,不会丢失。

五、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答: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可把现实世界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

六、请简述数据库应用设计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内容。

答:需求分析,获取用户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概念设计,通过一种数据模型(ER模型)将要处理的数据对象及其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逻辑结构设计,将上一阶段的抽象数据模型转化为计算机支持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物理结构设计,选择一种数据库产品实现逻辑设计的成果;

数据库实施阶段,装入数据、数据库试运行;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性能检测、转储/恢复、数据库重组和重构。

七、数据库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故障有哪几类?哪类故障的恢复需要用户的参与及该类故障

的恢复过程?

答:分为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其中介质故障破坏了数据恢复时需要由用户装入后备副本和日志。系统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将已经提交的事务进行重做。

八、什么是封锁?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述它们的含义。

答: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基本封锁类型有读锁和写锁,前者用于读取一个数据对象,后者用

于读取和修改一个数据对象。

九、数据字典的含义

答:数据字典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维护的数据库,由一组表组成,其中记录着用户标识、基本表、视图和各表的属性描述及系统授权情况。

十、索引的概念和作用

答:索引是SQL在基本表中列上建立的一种数据库对象,也可称其为索引文件,它和建立于其上的基本表是分开存储的。建立索引的主要目地是提高数据库检索性能。

索引的作用:

1、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

2、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3、加快表联接的速度。

十一、关系数据库规范化

答:范式是衡量关系模式优劣的标准。范式的级别越高,其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现象就越少。为了消除这些异常,人们采用分解的办法,力求使关系的语义单纯化,

这就是所谓关系的规范化。通过分解把属于低级范式的关系模式转换为几个属于

高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这一过程称为规范化。

第一范式:

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这个关系属于

第一范式。

第二范式:

若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主键,则R

属于第二范式。

第三范式:

若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关键字,则

R属于第三范式。

BC范式:

若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关键字,则R

属于BC范式。

十二、数据库的恢复概念

答: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亦称为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的功能,这就是数据库的恢复。

十三、事务并发执行所带来的问题

答:1、丢失更新问题:

并发事务T1和T2都要读入统一数据X的值并进行更新,但是事务T1先提交,

T2后提交,T2提交的结果破坏了T1提交的结果,致使T1对X的修改丢失。

2、不一致分析问题

事务T1和T2在并发执行的过程中,事务T1先读取数据,事务T2随即对数据

执行了更新操作,于是T1原来读取的数据就是一个过时的数据。

3、未提交依赖问题

事务T1、T2在并发运行的过程中,事务T1先修改了某一数据,而后事务T2读

取该数据,但此后由于某种原因T1被撤销,被T1修改过的数据又恢复了原来的

值,这样T2读到的就是一个未提交的数据。

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数据的特点是整体性和共享性。

2. 试述DBMS的主要功能及工作模式。

答:DBMS的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2)数据操纵;(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4)数据组织、存储与管理;(5)数据库的保护;(6)数据库的维护;(7)通信。工作模式:DBMS 接受应用程序的世界请求和处理请求,然后将用户的数据请求(高级指令)转换成复杂的机器代码(底层指令)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并接受对数据库操做而得到的查询结果,同时对查询结果进行处理(格式转换),最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3.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字典有什么作用?

答:由硬件支撑环境、软件系统、数据库、人员组成;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存放关于数据库中各级模式的描述信息,包括所有数据的结构名、意义、描述定义、存储格式、完整性约束和使用权限等信息。

4.试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的体系结构以及为什么采用三级模式结构?

答:(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2)采用三级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