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李涛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2)小华有10个苹果,小明有8个苹果,小刚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拥有多少个苹果?(3)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小红比小明小3岁,求小明和小红的年龄。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尝试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运用了哪些策略?(2)这些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如何将所学策略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1)画图表示:将问题用图形表示,直观地看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列表表示:将问题中的信息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3)列式计算:运用数学公式、法则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转换问题:将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5)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践应用(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2)小王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元?(3)小丽的年龄是小强的3倍,小强比小丽小4岁,求小强和小丽的年龄。

学生完成后,相互检查,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

“数字化”教学向我们走来——评彭华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下面我就彭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标导读彭老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学生“起点”,带领学生经历“感知策略——建构策略——内化策略”的过程,达成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借助平台的“聚焦”与“互助”等功能,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同伴互助学习,进一步进行生命化课程资源开发。

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教材解读《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列表和画图来解决问题,对这两种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能直接从外部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而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意识与感受。

学生从第一段无序列举、个别列举到第二段的有序列举、全面列举,再到第三段的切题列举、分类列举,但其基本思想不变,即把事情发生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就更容易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流程纵观全课的流程:开放导入,引出策略;核心推进,感知策略;多元变式,提升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事无巨细地讲解,也没有不负责任地放手,而是引导学生整理信息、操作活动、选择策略、尝试列举、讨论思路、优化策略,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一一列举”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的策略体验。

学生从无意识地列举到有意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转识成智,实现策略教学的根本目的。

四、教学特色1.策略价值,彰显自然。

在策略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悟到策略的价值,当他们体会到学习的这种策略对于解决问题有价值的时候,学习兴趣和热情自然就产生了。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一课一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课时训练-苏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一课一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课时训练-苏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一课一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课时训练一、填空题1.停车场自行车和三轮车合计12辆,总共有36个轮子.自行车有 辆,三轮车有 辆.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在今年瑞安市艺术节活动中,学校舞蹈队参加了舞蹈表演,其中五年级24人参加了表演,占舞蹈队总人数的,六年级参加人数占舞蹈队总人数的,四年级参加人数比六年级多1212.5%,其余是三年级学生.23问题: ?算式: 问题: ?算式: .3.一桶水,当水成冰时,它的体积增加了,当冰化成水时,它的体积减少了.111()()4.鸡和兔关在同一笼子里,加起来的腿共有60条.如果鸡和兔数量相同,那么鸡有 只;如果鸡和兔的头数共有15个,那么鸡有 只.5.有两根木棒插入水盆中,如图所示,甲有露在外面,乙有露在外面.如果甲、乙两根2334小棒的长度之和是56厘米,那么甲棒长 厘米,乙棒长 厘米.6.今有鸡兔同笼,上数有头12个,下数有脚34只,问鸡有 只,兔有 只.7.小明参加数学比赛,一共20道题,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2分,结题小明得了72分,小明做错了 题.8.2分和5分的硬币共100枚,价值3元2角,5分硬币有 枚,2分硬币有 枚.9.汽车4小时行了全程的,每小时行45千米,全程长 千米,行完全程需 小时.25二、选择题1.鸡兔同笼,脚40只,头15个,鸡有 只.()A .10B .2C .5D .42.3只玩具兔卖10元,5只玩具熊卖20元,某幼儿园花了70元共买了18只玩具兔和熊,那么其中玩具兔有几只 ()A .3B .4C .5D .63.如果从甲袋土豆中拿出放入乙袋中.这时两袋土豆的质量相等.则甲、乙两袋土豆原来15质量的关系是 ()A .甲袋比乙袋多B .乙袋比甲袋少1515C .甲袋比乙袋多D .乙袋比甲袋少25134.一种商品先把价格提高后,再按现价的卖出,最后的价格 110110()A .原价不变B .比原价低C .比原价高三、解答题1.甲、乙二人同时从地走向地,当甲走了全程的时,乙走了全程的;当甲离地还有A B 5735B 时,乙离地还有50米,、两地相距多少米?17B A B 2.和谐号动车从杭州开往上海,已经行了全程的,离上海还有90千米.杭州到上海两地之58间铁路长多少千米?3.商店运来120辆自行车.第一天卖出总数的,第二天卖出的辆数相当于第一天的.第1378二天卖出多少辆?4.“大润发”超市委托李师傅运送400只瓷碗,每10只瓷碗运费1.2元.如果每破1只瓷碗,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偿2.08元.最后结账,李师傅共得运费43.6元,李师傅实际运送到超市的瓷碗有多少只?5.周六,沈老师自驾去宁波镇海中学接儿子回家,出发前他看了一下燃油表,发现油箱内的油还剩下.当行驶了120千米时发现油箱内的油还剩下.镇海中学与沈老师家相距1803538千米,请你帮沈老师算算,如果中途不加油他能安全返回吗?6.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76页,还剩全书的没有读,这本故事书多少页?357.笼子里有鸡兔若干只,已知头有28个,腿有8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8.淘气与大家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再次见面时大家都说淘气长高了.淘气说:“我家的大门高2米,原先我的身高是门高的,现在我的身高是门高的了.我一年长高了多少?3558”9.学校体育室有篮球25个,排球个数比篮球多,足球比排球少,足球有多少个?151310.一批苹果卖出,正好卖出4箱多12千克,剩下的苹果刚好装满11箱.这批苹果一共有27多少千克?11.一批书,第一天卖出80本,第二天卖出120本,恰好卖出总数的,这批书有多少本?1312.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还多16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少2页,还剩88页1816没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13.李涛参加一次数学竞赛.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1题扣1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他答了20道题,得了60分,李涛答对了几道题?14.客车和货车同时从地,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全程的,A B 110当货车行到全程的时,客车已行全程的.、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132458A B 15.小明、小红、小军三人共同出资买了一只篮球,小明拿出的钱,小红拿出的钱,其余1325的归小军出.谁出的钱最多?谁出的钱最少?16.小丽、小城、小雨给教室的椅子刷油漆,小丽刷了,小城和小雨刷了剩下的椅子,他俩12所刷椅子数的比是,并且小丽比小城多刷了65把.小丽刷了多少把椅子?3:5答案一、填空题1.0,12.2.解;(1)问题:六年级有多少人参加?,12412.5%2÷⨯(人.6=)答:六年级参加人数是24人.(2)问题:四年级参加人数有多少?,122412.5%(123÷⨯⨯+,563=⨯(人).10=答: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有10人.3..1124.10;0.5.24,32.6.7,5.7.4.8.40;60.9.450,10.二、选择题1..2..3..4..A A C B 三、解答题1.解:相同时间内:甲乙的速度比就是;53:25:2175=乙的速度就是甲的,相同时间内,已走的路程就是甲的2125212516177-=6211872525⨯=1850(1)25÷-75025=÷(米12507=)答:、两地相距米.A B 125072.解:590(18÷-3908=÷(千米)240=答:杭州到上海两地之间铁路长240千米.3.解:,1712038⨯⨯,7408=⨯(辆;35=)答:第二天卖出35辆.4.解:(元)1.2100.12÷=(4000.1243.6)(0.122.08)⨯-÷+4.4 2.2=÷(只)2=(只)4002398-=答:李师傅实际运送到超市的瓷碗有398只.5.解:33()12058-÷912040=÷31600=3(180120180)1600-+⨯32401600=⨯920=39824=992420<答:如果中途不加油他不能安全返回.6.解:376(15÷-2765=÷(页)190=答;这本故事书190页.7.解:假设全是兔,则鸡有:,(28486)(42)⨯-÷-,262=÷(只),13=所以兔有:(只),281315-=答:鸡有13只,兔有15只.8.解:532()85⨯-1240=⨯(米120=)答:一年长高了米.1209.解:1125(1)(1)53⨯+⨯-622553=⨯⨯2303=⨯(个);20=答:足球有20个.10.解:(箱);2211(1)1575÷-=212(15114)15125÷--⨯+,21215125=÷⨯+,45012=+(千克).462=答:这批苹果共有462千克.11.解:1(12080)3+÷12003=÷(本)600=答:这批书有600本.12.解:设这本书共有页x 111628886x x x =++-+ 710224x x =+777102242424x x x x -=+-1710224x =171717102242424x ÷=÷ 144x =答:这本书共有144页.13.解:设李涛答对了道题,那么答错了道题,根据题意可得:x 20x -4(20)160x x --⨯= 42060x x -+= 580x = 16x =答:李涛答对了16道题.14.解:131560()24108⨯÷÷65860125=⨯⨯(千米);520=答:、两地间的路程是520千米.A B15.解:12135--2235=-415=1423155<<即小明拿出的钱占的总钱数的分率最小,小红拿的钱占的分率最大,所以小红出的钱最多,小明出的钱最少.16.解:11365[(1)]2235÷--⨯+11365[]228=÷-⨯56516=÷(把)208=(把)12081042⨯=答:小丽刷了104把椅子.。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片段与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片段与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片段与思考作者:胡彬来源:《教师·上》2012年第05期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学会举办的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第一课时。

下面就回顾本课教学实践的几个片段,来与同行们分享。

一、创设情境,揭示“策略”(1)播放flash动画《乌鸦喝水》的故事。

(2)师:看了这个动画,你有什么想法?(3)师:聪明的乌鸦这么爱动脑筋,用自己的策略,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我们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掌握一些策略。

(4)师:什么叫策略?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再来讲一讲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好吗?二、教学例题,感受“策略”[教学片段一]故事引入,感知转化(1)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吧?同学们,司马光砸缸,他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直接把小伙伴捞出水,不是更方便吗?生:年幼的司马光如果直接捞人,既困难又危险。

(2)师:怎么办?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司马光急中生智,常用的办法不行,他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就是?生:砸缸、放水!师:聪明!(3)师:像司马光的这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叫“转化”。

师:转化,在数学学习中有哪些应用?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感受。

[教学思考]这个故事,解决的虽不是数学问题,但“转化”的方法和效果却非常典型。

加之浅显易懂,学生耳熟能详。

以此引入,并用“转化”点题,学生豁然开朗。

[教学片段二]专题练习,感悟转化(1)师:这里有一个算式,你想怎么算?■+■+■+■=________生:用通分的办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2)师:让我们继续来观察,这些分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是如果写到足够多,再用通分的办法,你觉得怎么样?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办法?生:思考中……(3)师:我们可以借助图形来表示这些有规律的分数。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就是它的一半。

涂色部分表示■,余下部分呢?再依次表示,■在哪里表示?现在涂色部分表示多少?余下部分呢?(4)师:现在,我们把排列有序的加数转化为排列有序的图形后,你能很快算出结果吗?你是怎样思考的?生:只要用1减去■就可以算出得数了。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方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方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方式:XXX教学科目: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单元: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掌握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活动一:数学竞赛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简单的数学竞赛,哪个小组先答对多少题目就是优胜者。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数学思维的状态,并且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

活动二:思维导图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本单元要学的内容,并向学生们展示如何通过思维导图记录和组织自己的思路。

在导图的过程中,将提醒学生们从已知信息出发,了解问题,再尝试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知识讲授(15分钟)教师将以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策略为主线,向学生们讲解问题解决方法并进行交互式讲解。

通过讲策略引入问题,并将策略和应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巩固练习(20分钟)活动一:小组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课堂上所讲授的策略,每组成员交换思想和意见,切实学会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活动二:数学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们自主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与交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们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们可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四、交流分享(15分钟)活动一:小组展示学生的小组向大家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共性,学习彼此的经验,并分享彼此的心得和体会。

活动二:策略总结让学生们总结这个单元所学的策略,并从中挖掘出一些数学中的基本问题,再回到策略上,探究如何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以此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作业任务(10分钟)要求学生们对所发现的数学问题进行整理,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从而提高学生们在解决问题中的思考和总结能力。

六、课堂结束(5分钟)课堂总结,鼓励学生们学会总结所学的内容,获得自信,拓展思维方式,在未来角逐中取胜。

探究高中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策略的有效性

探究高中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策略的有效性

探究高中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策略的有效性
李涛
【期刊名称】《试题与研究》
【年(卷),期】2018(000)016
【摘要】在每一项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都可以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课堂中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也就是课堂知识的教学部分;而另一部分就是做题方面的讲解,对于课后训练的讲解以及相关解题技巧的讲授。

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就应该将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问题的解决、解题方法等几个方面相互结合,不仅要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中,使得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且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之后能够有效地利用、有效地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做题方面有一个更加详细的讲解,增加解题技巧的讲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学习地理,才是最为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

以下就是笔者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如何进行“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相关解题的技巧进行的探究。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李涛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包集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J], 钟伟
2.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J], 文俊
3.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J], 付国龙
4.数学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和分析--以高中“正、余弦函数的图像”的教学为例 [J], 杨建珍
5.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性及有效性分析 [J], 朱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 研究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能够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 学会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探究规律、逻辑推理、分解问题、分类讨论等。

2. 研究并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 提供多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对问题解决策略的关注和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探究规律、逻辑推理、分解问题、分类讨论等。

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策略的含义和思考方式。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演示不同的策略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4. 练活动设计一系列练活动,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可以包括分析图表、推理判断、解决实际情境等,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5. 总结和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策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对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使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或综合评价等方式。

六、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笔、练题、实物物品等。

七、教学延伸优秀学生可进行更高难度的问题解决活动,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单元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厘清解题思路促进思维发展——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为例

厘清解题思路促进思维发展——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为例

厘清解题思路促进思维发展——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为例程转【摘要】思维发展与数学学习是一个互相促进和提高的过程,而解决问题这一内容又最能反应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苏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加入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策略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结合三次磨课的教学实践,谈如何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学研究》【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条件;思维;解决问题;解题思路【作者】程转【作者单位】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江苏苏州215431【正文语种】中文思维发展与数学学习是一个互相促进和提高的过程,而解决问题这一内容又最能反应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苏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加入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策略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结合三次磨课的教学实践,谈如何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

条件;思维;解决问题;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继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起”的又一解题策略。

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推理,只是相对于“从条件想起”的顺向思维,“从问题想起”属于反向推理,对思维的要求更高。

怎样才能上好这节课?非常幸运,本次市级评优课的内容就是“从问题想起”,经过几次试上和研讨,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从问题想起”是继上学期“从条件想起”之后又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那么,为什么要从问题想起?从问题想起有什么好处?这是笔者思考最多的问题。

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应该搞清楚什么是“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这一策略有什么特点。

在教师用书的第69页,笔者读到了这样的一段话:“从题目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

像这样执因索果、逐步推理,知道所需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象直观。学生记得深,记得牢。第二学段数的运算:利用阴影图
形的叠放次序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推导比较直观地呈
现出来。同样的第二学段用折线图来表现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将
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形象的表示出来。简单、易懂。 (3)画线段图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一方法受到广大教师 的认可。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都善于将这种方法来作为解决问 题的一个好办法。
2021/6/20
5
• 第二种策略:列表
• 列表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关于列表的作 用,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1)列表可 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2)列表能
帮助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教
材中列举的两个实例一个是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
笑笑和小明各喜欢什么项目的兴趣小组,另一个 是根据提供的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来分析小明10 岁以前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数据直
2021/6/20
3
• 教学建议: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一些策略,二是为 学生提供使用这些策略的情境。因此,接下来教材为学 生明确了这套教材中出现的主要策略:画图、列表、猜 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找规律。教材中涉及的以及人们 在解决问题中用到的不止这四种,有时人们在解决问题 时会同时应用两种或多种策略。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 解决问题的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解 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时可以结合后面的讨论:“列举教 材中使用以上策略的例子,并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 学生自己对教材中使用以上策略(或更多策略)的例子 进行整理,体会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鼓 励学生找一找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用到图、表的案例,体 会它们的作用。
2021/6/20

三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红色文化渗透

三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红色文化渗透

三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红色文化渗透【原创实用版】目录1.教案背景及目标2.解决问题的策略3.红色文化渗透4.教学方法与活动5.总结与反思正文【教案背景及目标】本教案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以红色文化为背景,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解决问题的策略】1.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充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问题:教授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

3.制定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4.实施解决方案:教授学生如何按照方案执行,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红色文化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红色文化故事、红色歌曲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将红色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与活动】1.讲授法: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情景教学法:创设红色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5.小组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沈重予)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沈重予)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沈重予)引言《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沈重予编写的第七单元教材。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授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科学、有效地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分析,帮助读者了解该教材的特点和优势。

教材内容本教材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展开,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问题意识培养:介绍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意识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与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如分类思维、归纳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4.问题解决实践: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回顾: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意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问题分析与思考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

3.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技巧:通过教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问题解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策略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的参与。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互相借鉴、协作,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问题解决实践: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策略和技巧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带领学生认识困难,敢于尝试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带领学生认识困难,敢于尝试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带领学生认识困难,敢于尝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认识困难:激发求知欲2.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规律、画图求解、列方程、分类讨论等3.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2)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2.授课和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活动,并进行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步骤1.认识困难:激发求知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困难,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小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过的困难,然后带着学生回忆自己如何突破困难的情况。

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学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规律法、画图求解、列方程、分类讨论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告诉学生掌握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实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的实际应用。

3.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解题,并在过程中灵活运用解题策略。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安排。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解题策略,先抓住问题重点,从而更好地解决难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2、学会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及分类;2、运用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1、将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拓展到多种策略上;2、激发学生的创新、挖掘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1)师生交流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难以解决的问题呢?生:(举手)有!师:那你们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生:(各自回答)2)解释解决问题的策略师: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或思路,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2、介绍三种解决问题的策略1)归纳策略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数字序列:2,4,6,8,10,12。

请问下一个数是多少?生:14。

师:为什么是14呢?生:因为这个数字序列是由2开始,并且依次加2得到的。

师:很好,这就是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就是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一些规律,来推出问题的答案。

2)逆向思维策略师:同学们,你们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不懂得题目时,你们会怎么办呢?生:想一下题目的反面是什么。

师:很好,这就是逆向思维策略。

逆向思维策略就是把问题的方向逆转过来,从而找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类思维策略师:同学们,我们看下面这个数字序列:4,9,16,25,36,49。

请问下一个数是多少?生:64。

师:为什么是64呢?生:因为这些数字都是完全平方数,下一个完全平方数是64。

师:很好,这就是分类思维策略。

分类思维策略就是通过将问题集中在一起,找到一个共性,并通过这个共性解决问题。

3、让学生实践运用1)小组合作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请分组,每组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大家介绍。

生:(分组讨论)……2)师生互动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归纳一下大家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困境突围 教案简案-李涛

困境突围   教案简案-李涛

困境突围,生命超越成都市华阳中学李涛教学目标:1、通过议题分析,阅读5篇选文,认识文本主人公面临的人生困境,理解他们的突围方式。

2、通过对文本的探讨,联系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困境对于人生的价值,并总结出困境突围的方式:直面困境、行出意义、爱的力量。

3、通过联系个人实际,让学生学会用“直面困境、行出意义、爱的力量”的方式面对苦难,走出困境,实现自我超越。

教学重点:认识选文中的主人公各自面临的人生困境,理解他们的突围方式。

教学难点:总结困境突围的方法:直面困境、行出意义、爱的力量。

教学过程预习要求:1、理解议题、确定目标。

这组文章的议论主题是“困境突围,生命超越”,仔细分析两个短语,我们会发现“困境”和“突围”是理解的先决条件。

欲理解“困境”,需要探讨主人公们面临的困境是指什么。

欲理解“突围”,需要探讨他们怎样突围的。

理解了困境和突围之后,生命超越是什么意思?困境突围,生命超越之后主人公们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这都需要我们好好研究。

2、原作简介(略)3、阅读文本。

通读5篇选文,边读边勾画:(1)自己的疑惑处。

(2)主人公们面对的人生困境,他们的突围方式,并做旁批。

(3)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哲理性语句,并做摘录。

4、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你最想深入解读的人物,然而在班级组成“xx研究小组”,在研究小组内做深入拓展阅读,并形成小组研究报告。

5、推荐书目:冯至《杜甫传》、林语堂《苏东坡传》、史铁生《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些书学校图书馆可借)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堂环节:一、警句分享:在预习的时候,我请同学们做了勾画:(1)勾画自己的疑惑处。

(2)勾画主人公们面对的人生困境,他们的突围方式,并做旁批。

(3)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哲理性语句,并做摘录。

现在我请几个同学分享自己的摘录。

二、学生活动之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了5个研究小组,按照小组人数选择的多少来看,我班同学最有兴趣的是史铁生(13人),第二位的是约翰克里斯朵夫(12人),第三位的是苏轼(10人),第四位是杜甫组(8人),第五位的是鸟组(6 人)。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处置效果的战略»〝替〞即替代,〝换〞那么改换,交流能使复杂的效果变得复杂。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先生在处置效果的进程中初步体会交流,空虚思想方法,开展解题战略。

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择先生可以接受的素材创设效果情境。

我国有经典的、运用交流方法处置的效果,假设用这些题来教学,先生只能主动接受解法,潜在的学习才干得不到开发。

这些分开生活实践的标题虽然能惹起先生短时间的猎奇,却难以维持学习热情,更不会发生学习需求。

教材联络生活实践设计需求用交流方法处置的效果,如把果汁倒入大杯与小杯、在公园租用大船和小船、布置展板、储钱罐里的硬币、乒乓球竞赛时的单打和双打……应用情境的兴趣性,唤起积极性;应用效果的应战性,调动自动性;应用素材的理想性,激活已有阅历,变主动接受为自动探求。

教材在〝你知道吗〞里引见现代名题,让先生了解我国很早就有交流思想。

现代与现代的标题合理配置,使本单元教学更有价值。

第二,着眼于积聚思想方法,开展解题战略。

交流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先生的开展很有益处。

用交流方法处置的实践效果,比纲要教材里教学的运用题稍复杂些,解答那些标题很少运用交流方法。

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添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先生发明交流的时机,提供停止交流的载体。

因此,两道例题只指点思绪和方向,不出现标题的解法。

两次〝练一练〞都提示可以怎样想,应该做些什么。

练习十七的题量不多,控制了难度。

尤其是例1里〝说说为什么这样交流〞〝说说处置这个效果的战略〞,例2里〝你预备怎样来处置这个效果〞,都是着眼于体会数学思想,积聚数学方法,感受解题战略。

一、直观的情境——引发交流。

例1用文字表达,先生普通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应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索。

例题画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先生就能在图画里看到,假设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假设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

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 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 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 资源收集: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图 学生思考:曹冲为什么这样称大象? 二、展开 (一)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1、出示例1: 师:仔细观察图形,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思考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 (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 (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如果学生说出这一种想法,则引导用数方格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想法,则引用书上:能否把原来的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一比。 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结合学生回答实物投影演示学生方法。 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旋转了多少度? (3)现在你怎样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比较面积是否相等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引导:实际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多次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小组在一起讨论。 学生充分列举,结合课件演示。 (1):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把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 (2):一个三角形通过切割、旋转也能把它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是等积变形),从而求出它的面积。 (3):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 (4):推导圆形面积公式时,通过切拼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面积。 ……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板书:陌生熟悉 小结: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早就运用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了。以后再遇到一 个陌生问题时,你会怎样想? (三)分层练习,运用转化的策略 教师相机引导完成“练一练”及练习中有关运用转化策略的问题。 第一次:空间与图形的领域 1、练习十四第二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样转化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练一练 指导完成“练一练” 出示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这里什么变了什么不能变?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学习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适应多元化的思考模式;(2)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通过简短的游戏、小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问题的世界,让学生从思维和兴趣上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自主学习(30分钟)教师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教师为学生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了解问题:读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②寻找思路:归类、逆向思维、拓展思路;③解决问题:尝试法、巧用法、归纳法。

(2)教师根据以上基本策略,选取适当的例子,邀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学科的内在规律和结构。

3.交流展示(15分钟)教师召集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策略和发现。

4.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充分拓展思路,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教学策略1.启发策略: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交互策略:课堂交互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差异化策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参与情况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黑板、多媒体、实物模型、图片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李涛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李涛

《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练习八(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第82~83页练习八第6~9题以及思考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主要练习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教材第6—9题。

第6题提供了三组题目,要求学生“先算一算,再找一找规律”。

这里的规律不仅表现为算式及其计算结果的变化,而且还蕴含了一些基本的规律。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第7—9题都是可以用两步连乘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但每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体会用两步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特点,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

其中,第9题还渗透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基本思考方法。

练习的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用指定的四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并使积最大或最小,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比较、筛选,发现蕴含其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简便算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1.上节课我们主要练习的是什么内容?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练习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简便算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倒过来推想”的的策略解决问题导学案有趣的图片:走出迷宫小熊维尼建造房子的时候发现木材不够了,可森林管理员要求他先走出迷宫后才能够伐木,你能帮帮他吗?自学预习:教科书第88~89页的例1.例2 1、通过学习,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书上第88页的表格该怎样填写? 第88页的表格3、你能用箭头图表示变化的过程吗?4、算式该怎样写呢?5、你用到了那些策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下)教科书第88~8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1、2题。

教材简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想”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倒过来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不过这些特定问题又是比较常见的。

通常情况下,已知某种数量或事物按照明确的方法和步骤发展.变化后的结果,又要追溯到它的起始状态,便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加以解决。

学习“倒过来想”,不仅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准备:1.课件、果汁、量杯、迷宫图片。

2.课前发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课前收导学案,了解学情。

二.激趣导入,初步建立倒推法的一般解题流程。

1.游戏:路线倒推。

⑴.学生展示“走出迷宫”的方法。

⑵.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走出迷宫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倒过去想”的经验,但学生的思考还处于“潜意识阶段”,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说怎样走出迷宫, 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科学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生活中的价值,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交流例1的自学情况。

⑴.学生分组交流自学情况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对照学案纸说一说。

⑵.汇报自学情况。

预设:1.两杯果汁一共有400ml ,甲倒给乙40ml 后两杯果汁同样多。

2.最后两杯果汁都是200ml 。

3.甲杯减少40ml 后乙杯增加40ml 。

4.)(2002400ml =÷ )(16040200ml =- )(24040200ml =+)(2002400ml =÷求的是现在甲、乙两杯的,)(16040200ml =-,求的是乙杯原来有的,)(24040200ml =+,求的是甲杯原来有的。

3.教师引导评价自学情况.小结。

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是需要先求现在的,找出变化,然后把现在倒推到原来。

三.互动探究,建构数学。

㈠学习例1,探究策略。

1.刚才同学们已经汇报了自学的成果,谁能用老师提供的道具演示果汁的变化过程?能讲出你的思考过程吗?(教师提供果汁和两个容量为300ml 的烧杯,一个倒好240ml 另一个倒好160ml 的果汁,不贴标签。

)2.学生演示并讲解思考过程。

教师相机精讲点拨:)(2002400ml =÷求的是现在甲、乙两杯有多少毫升,要想还原到开始时候的样子,需要把到入乙杯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去,倒回去后乙杯比现在减少了40ml,)(16040200ml =-,求出乙原来有多少毫升。

把到入乙杯的40毫升倒回去后,甲杯比现在增加了40ml,)(24040200ml =+,求出甲原来有多少毫升。

3.指导学生用箭头图表示思考的过程。

4.小结:和刚才一样,如果一件事物经过一番变化,已经知道了结果,要求原来的数量,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个结果开始倒推,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进行解题。

在倒过来推想的时候要注意变化顺序和变化方式。

【设计意图:例1教学中安排了两项活动:一是在表格里填写两杯果汁现在.原来各有的数量,让学生在看图自学.填表等操作过程中感受、体会“倒过来”的策略的作用。

二是组织学生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反思、总结解题方法,学生对题目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实现有意注意,从而走出“潜意识阶段”。

】5−−+40−−→30—−÷7−→⨯9学生独立解决,汇报时说出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熟悉的“倒算”练习,为解题策略的提炼提供更多的探索材料,能为学生的思维营造了一个递等的认识过程。

从形象到抽象地让学生体验了倒推策略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引领学生逐步实现理性提升。

】㈡.学习例2,并应用策略。

1.课件出示例2,师:你打算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用摘录条件方法,将这个变化过程摘录下来。

2.展示学生摘录的条件,整理条件,引导学生用箭头图表示变化的过程。

3.说一说解题的过程及思路。

【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学习经验,学生对“倒过来推想”有了一定的感受。

例2的事情发展顺序清晰明了,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自主整理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行展示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过程,并排出变化的顺序。

还要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倒过去的方法。

如送出应收回,收集的应去。

从而降低解决的难度。

因此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这样既注重了解题思路的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说解题的过程及思路这一环节,既能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又让学生再次体验事情的变化是有次序的。

从而感悟到无论顺推还是逆推,有条理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4.牛刀小试:你认为下面的题目哪些适合倒推的策略?出示:1.学生判断后引导学生解决上面的问题。

2.比较后面的两题,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事件变化的过程不同,倒推后结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先读题体会数量变化情况,通过整理题中的条件,弄清事件变化的过程,再独立解决。

让学生说出后两题的解法不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弄清事件变化的过程不同,倒推后结果也不同,发展思维能力。

从而使学生对“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迁移应用,升华策略。

1.小娟和小磊做纸鹤,裁纸要用5分钟,折纸鹤要用25分钟,把纸鹤用线穿成一串要用10分钟。

如果要在上午10时全部完成,那么他们最迟从什么时间开始动手做?2.有一种水草,每隔一天它的体积就长成原来的两倍。

试验员在一只实验瓶中放进这种水草,第10天刚好长满整个瓶子。

那第几天可以长半瓶?学生独立解决,如有困难也可以谈论。

【设计意图:安排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变得敏捷.流畅,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五.课堂总结,归纳策略。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你认为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有哪些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要注意什么?学生自己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再一次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附:板书设计用“倒过来推想”的的策略解决问题巩固案1、牛刀小试:你能快速地计算出−−+40−−→30—−÷7−→⨯92、你认为下面的题目哪些适合倒推的策略?⑴小明和小军一共有50张卡片,小明给小军5张后两人的卡片同样多,小明和小军原来有卡片多少张?⑵昨天老师的口袋里面有300元钱,今天老师花了150元,遇到了一位朋友后,朋友又还了120元钱,老师的口袋里面有多少钱?⑶小明原来有一些卡片,给小军1张后又把剩下的一半给了小军,小明现在还有15张卡片。

小明原来有卡片多少张?⑷小明原来有一些卡片,给了小军一半后又拿了1张的给小军,小明现在还有15张卡片。

小明原来有卡片多少张?3、比较后面的两题,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实战平台⑴.小娟和小磊做纸鹤,裁纸要用5分钟,折纸鹤要用25分钟,把纸鹤用线穿成一串要用10分钟。

如果要在上午10时全部完成,那么他们最迟从什么时间开始动手做?⑵.有一种海藻,每隔一天它的体积就长成原来的两倍。

试验员在一只实验瓶中放进这种水藻,第10天刚好长满整个瓶子。

那第几天可以长半瓶?⑶.完成补充习题第66页上面的相关练习。

教后笔记:“倒过来推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即从现在(事件的结果)倒过来推想它的原来(最初的形态)。

我认为,所谓的“倒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思维的倒推——即通过学生的逆向思维将问题进行倒推;另一方面是计算的倒推——即计算时通过计算性质的变化进行倒推。

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倒推思想,而且学生也有四则运算的基础,在处理教材时我只是将学生以前熟悉的内容经过加工,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在“倒过来推想”时,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来清晰把握事物和数量发展变化的线索,在教学时我侧重介绍了用箭头图表示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序地展开思考。

这样能清晰、简洁地表示出题中的信息,也能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倒回去”的实际过程,并通过及时地小结与反思,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的蜕变,并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必须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积淀”与“生成”。

而如何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愿意投入探究活动中,操作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从中发现学生典型的思考过程,交流展示时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很快能够将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致力于研究各种操作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让教师能教得轻松,学生能学得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