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记录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介绍了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该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计算能力。
本评课稿主要对该教材进行评价和建议,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概述本章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计算能力。
通过对各种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行计算,让学生理解角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掌握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激发对几何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多边形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2.讲解:通过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3.演示: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展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4.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掌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并能够正确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
六、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一幅多边形的图形引入本课的内容,让学生猜测该图形的内角和,并与同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10分钟)1.引入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概念,并给出定义。
2.讲解多边形内角和计算的方法,提醒学生记住公式。
第三步:演示(15分钟)通过几个实际图形的案例演示和计算,让学生亲自参与计算过程,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计算结果是这样的。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的课堂实录与点评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的课堂实录与点评2011-07-04 09:37 来源:文字大小:【大】【中】【小】一、课题与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执教老师:黄晓(长安实验中学)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解释并会验证四边形内角和、n 边形的内角和,会应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能力目标】1 、通过复习多边形定义及内角和学习,增强类比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
2 、通过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使学生体会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研究三角形和多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点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素质教育的重点落实在教学目标中,是教师对数学教育有深人理解的体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多边形”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面所学的“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用正多边形拼地板、各种特殊四边形的重要的预备知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到转化的具体方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措施是:(l )教师制作课件,直观演示;(2 )随时总结学习几何命题的一些规律,在得出结论前引导分析;( 3 )设计有目的、有梯度、循序渐进的练习题组,强化训练。
四、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l )四边形的定义正确的是()。
A 、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B 、在平面内,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C 、平面内,四个点所确定的图形D 、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2)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五边形中有两条对角线B 、如图1 的四边形可以记作四边形ACBDC 、n 边形有n 条边、n 个角D 、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四边形(3)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处可引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可将这个n边形分成个三角形;点评:此处设计一组练习题,可以回顾并巩固上堂课所学知识,并可为将要展开的新知识学习作好准备。
评赵关丽老师《多边形内角和》的课
评赵关丽老师《多边形内角和》的课赵老师的课:(1)注重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领导中体现明显,教学效果也突出;(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掌握到立体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3)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方法的渗透,一堂简单的概念课,却能贯穿起分类,类比,方程,函数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很有好处。
(4)由于时间原因,拓展题的讲解还需要再详细一些。
——徐文慧赵关丽老师都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的学习实际创设数学情境,恰当地灵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激活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解决主要问题后又带着一些问题走出课堂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参与面较宽,教师充满热爱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猜想、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关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并在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情感交流,课堂较为和谐;从情境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化”(从“生活”到“符号”的转化过程)与“再创造”的过程。
——杨晓辉赵关丽老师认真准备、精心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由房顶的多边形”引入多边形的概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多角形内角和”的结论。
从猜想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不断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究、了解和认识知识点。
赵关丽重视教学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重视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紧扣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由于问题的引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这样学生的头脑在教师引导下动起来了,并积极主动地进行理性思维。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创造型的教师。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型的教师必须注重启发儿童的思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假设并亲自实践;创造型的教师应对儿童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认真加以对待;对学生自发提出的问题,创造型的教师不是急于给出解答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并让他们自行寻求可能的解决办法。
八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课堂评价
《多边形的内角和》课堂评价
总体来看,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导学案设计结构合理,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学习的手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实效高,气氛活跃。
具有以下特点:
1、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了合理的平台。
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学案的问题引导,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究,让学生从四边形内角和得到启示,领悟出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使本节课的学习变得轻松。
2、本节课注重启发学生深入探究数学规律。
通过预学案的问题引导,使学生感悟到将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
阶梯式的巩固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总之,整节课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使数学思想寓于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不仅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而且以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主线,让学生深刻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
值得商榷的地方:
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增加1—2个提升训练题。
2、课堂中再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初中数学《多边形内角和》教学实录与评析
知 识 目标 : ① 通 过 测 量 、 比 、 理等 数 学 活 动 , 索 多边 形 类 推 探 的 内角和 公式 , 学生 感 受数 学思 考过 程 的 条理性 , 让 发 展学 生推理 能力 和语 言表达 能 力 。 ② 通 过 多 边 形 转 化 成 三 角 形 的 教 学 ,让 学 生 体 会 转 化 思 想 在 几 何 中 的 运 用 , 同 时 也 让 学 生 体 会 从 特 殊
( ) 学 重点 和难点 四 教
经 学 过 的 知 识 来 解 决 问 题 ,那 你 能 用 连 接 对 角 线 的 方
法 探 索 五 边 形 、 边 形 的 内角 和 吗 ? 六 ( 生 思 考 , 师 观察 学 生 的表情 , 解 学 生 的 对 学 教 了
重点 : 究多边 形 内角和公 式 。 探 难 点 : 究 多 边 形 内 角 和 时 , 何 把 多 边 形 转 化 成 探 如
第 8期 21 0 2年 8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小 学教 学研 究
T a h n e e r h f r i r n d l h os e c ig R s a c o ma y a d Mide Sc o l Pr
教 学 设 计
初中数学《 多边形内角和》 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角形 。 ( ) 学方法 五 教
问 题 理 解 情 况 。学 生 很 快 先 独 立 思 考 , 将 自 己 的 想 法 并
说 给 同 组 同学 )
生 5: 把 五 边 形 分 成 三 个 三 角 形 , 3个 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是 50 。 4 。
引导发 现法 、 论法 。 讨 ( ) 具 、 具 、 学媒体 六 教 学 教 教 具 : 媒体课 件 。 多 学 具 : 角板 、 角器 、 板 、 子 。 三 量 纸 剪
多边形的内角和点评
《多边形的内角和》点评
陈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本着“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注重过程与结果”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思考探索中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定位准确,突出数学思想与方法
本节课是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为基础,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组织测量、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着重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
通过多种转化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深刻体验化归思想,以及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进程流畅,推进有序
本节课从特殊的四边形入手,求其内角和,再分别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从中寻找求n边形内角和规律。
教师利用“问题串”层层递进,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都体现了新猜想的证实,新方法的提炼、新思路的开辟,从而以数学的探究和发现,做到了激情引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教师在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思维亮点上的适时点拨,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整节课的进程流畅自然。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几何画板》具有辅助测量、作图、类比、转化等功能进行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
尤其在多种转化方法的分类归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多边形内角和》教学实录与评析
初中数学《多边形内角和》教学实录与评析作者:袁明霞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第08期一、教学设计与策略(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笔者在《多边形内角和》一节中,共设计了7个数学活动,其中第2、3、4活动通过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来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
这样既能做到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共同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的教学,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③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经历从实验几何过渡到论证几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难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五)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六)教具、学具、教学媒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纸板、剪子。
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二、教学过程实录(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师:(计算机显示生活中的图片)同学们你能从下列图片中找出我们熟悉的多边形吗?生1:能。
有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八边形、六边形、五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哎呀呀,今天我要来和大家聊聊多边形的内角和这堂课!
上课铃一响,老师就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画了各种各样的多边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那场面,就像一场多边形的大聚会!
老师先从三角形开始讲起,她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这可难不倒我们,大家齐声回答:“180 度!”老师笑着点点头,接着又问:“那你们猜猜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可把我们难住了,大家都皱着眉头,苦思冥想。
这时,老师给我们发了一些纸和剪刀,让我们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
我拿起剪刀,把四边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一下子就明白了:“哇!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度呀!”
老师看我们都明白了,又带着我们研究了五边形、六边形。
这过程就像一场探险,每发现一个新的结论,都让我们兴奋不已!
我和同桌小声讨论着:“你说这多边形的内角和到底有啥规律呀?”同桌挠挠头说:“我觉得好像跟边的数量有关系。
”老师听到了我们的讨论,走过来鼓励我们:“你们的想法很棒,继续加油!”
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剪错了,急得直跺脚;有的同学拼出来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整个教室里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这堂课真的太有趣啦!它不像以前那些枯燥的数学课,只是老师在讲,我们在听。
这堂课,我们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就像在玩游戏一样,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
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学习数学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多动手,多思考。
而且,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探索的感觉真好!这不就像大家一起组队去攻克一个大难题,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智慧,最后成功解决问题,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
我觉得这样的课应该多多益善,难道不是吗?它让我们真正爱上了数学,爱上了探索知识的过程!。
《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稿授课人:评课人:《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稿聆听了祁老师的课。
下面就祁老师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祁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
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祁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祁老师分别以四边形、五边形为例,从顶点上找点、从边上找点、从多边形内部找点,向其余各顶点连线,以划分三角形的个数为基准,得到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渗透了转化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抽象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类比出多边形内角和的通用公式,为达到巩固效果,练习知道边数直接求内角和,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知内角和求具体边数。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祁老师没有注意到。
已知正多边形的某个内角,求多边形的边数题型比较有难度,抽象思维方面,学生存在畏难情绪。
另外,添加减去多边形的边数,对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影响这类问题,教师应该设计适当的练习。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但瑕不掩玉,祁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
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设计评析
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设计评析湾里区罗亭中学:谭晓凤一、教学目标评析教学目标简洁明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求知欲望和心理特点。
二、教学过程评析1、创设情景评析教师以探究方式诱发学生自主地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这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知识,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践。
2、建立模型评析○1、第一个活动评析在第一个活动中,备课者精心设计三个逐层递进学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动手操作可得出几种不同结论,逐个进行交流探索,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
这样设计我认为使学生在直观的背景下,既轻松愉快地解决问题。
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不仅限用于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有教师在备课时鼓励性的言语,我想在课堂教学中会拉近师生间距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第二、三个活动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这里备课者有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一系列探索性问题,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且利用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几种不同公式的表示方法,这里教师这样设计说明备课者不拘泥于课本中的一种表示方法,我认为这样做很好,它既让学生有讨论交流空间,又向学生展示才能提供了一个平台。
3、解释与应用评析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形成,一定要通过适当练习才行,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学习范本,它的题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课外找一些练习加以补充才行。
这里备课者采用“智慧大比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试题练习。
这一设计很好地激发每一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练习中的一到五题是基础训练,我想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解决,备课者结合当今热门话题设计“情系奥运”一道练习,我想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了知识长了智慧,还有利于培养学习的爱国热情和良好思维品质形成。
多边形内角和评课稿
《多边形内角和》评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联合中学:王淑荣整整40分钟的课,我听后受益匪浅。
老师一直面带微笑,肢体语言丰富,有亲和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
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无论是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教材中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还是教法、学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利用,都可以看出老师有着非常扎实的基本功,素质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强。
教师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效率高。
老师这节课出现很多闪光点:一、教师的基本功方面:语调方面是老师上课的一大特色。
快慢适度,高低适宜,抑扬顿挫。
用我的话讲就是:她上课真的是很有味道,我的脑子好象不受自己控制一样在那里跟着老师去思考。
可见一个教师上课的语言、语调方面的素质很能影响一个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这方面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学习的。
二、这节课,学生的反应也是一个闪光点。
从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可以看出学生有相当扎实的基础,说明学生平时训练有素。
比如说:当讲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其它证明方法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种证明方法,添加的辅助线是对的,而另一名学生又很快说出另一种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也是对的。
然后这个学生就说出了自己的方法。
三、教材处理方面:1. 这节课的引入采用了“自主探究、讨论合作”教学模式。
教师提出问题,多边形定义,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呢?来引出课题。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猜想实践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又使学生形成“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数学观。
这样设计使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从而为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求新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定理证明时老师能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内角和的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的关系。
《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评价
《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评价优点:1.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学生明确了转化的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研究一个新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已知入手,能够用多种方法探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且能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不做任何方法的指导,采用完全开放的探究,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4.第一个环节:引入,我认为比较精彩。
利用小狗吃三明治作为情景引入,通过三明治被咬引入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内角和,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这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
5.本节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
6. 在本节课本人极力地在引导学生,让学生来发现、归纳和总结规律,这样在课堂上让出较多的时间、较多的空间给学生探究。
7.关注的焦点放在所有的学生身上,善待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帮助、引导回答错误的学生,关注没有参与的学生的想法不足:1.在探究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处理的很不到位。
即:当一个学生提出分割方法时,这时没有及时把握住这个时机,让更多的学生去尝试这种方法,而是让他自己把所得到的结论直接告诉大家,因此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去体验转化的思想,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此。
2.对学生估计的不足。
错误认为,在教师不指导的情况下,不会有学生想到分割这种方法。
当课堂上学生出现这种方法时,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了,而忽视了大多数。
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更为细致的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上课时才能应对自如。
评课稿《多边形的内角和》
评课稿《多边形的内角和》(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评课稿——评《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今天聆听了周老师执教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受益良多。
从整堂课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出周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且很有教学智慧。
这节课的设计特别是问题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层层递进,层次明显。
学生先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研究方法的回顾迁移到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探索再到多边形方法内角和方法的小结,可以看出张老师的用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有以下一点体会:1.问题设计有层次有关联周老师先通过“以前是怎样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这一问题来回顾研究内角和的方法,再提出“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吗?”在出示了一些四边形后又提出“哪些图形你能一下知道它的内角和?”从而顺势提出猜想聚焦到一般四边形内角和的研究。
紧接着通过“你能用分一分的方法找一找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和“用这样的方法继续研究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吗?”等这些问题层层递进优化研究方法,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2.及时捕捉资源优化方法从本节课中可以看出周老师对于学生生成性资源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比如:在研究四边形内角和的时候,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给予了及时的处理,并将拆下来拼和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选出分一分的方法更简便。
在研究六边形的内角和时周老师又及时地将从一点出发分成三角形的方法和从不同点出发分成三角形的方法进行对比优化,强化有序分的好处。
3.及时推进总结提升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到八边形边数、分成三角形个数和内角和的观察对比总结规律,再延伸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总结。
最后提一点建议和思考: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心能再低一点,在观察对比总结规律的环节放下去让学生多说,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这个环节节奏可以再快一点。
2。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的课堂实录与点评
2011-07-04 09:37 来源:文字大小:【大】【中】【小】一、课题与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执教老师:黄晓(长安实验中学)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解释并会验证四边形内角和、n 边形的内角和,会应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能力目标】1 、通过复习多边形定义及内角和学习,增强类比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
2 、通过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使学生体会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研究三角形和多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点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素质教育的重点落实在教学目标中,是教师对数学教育有深人理解的体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多边形”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面所学的“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用正多边形拼地板、各种特殊四边形的重要的预备知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到转化的具体方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措施是:(l )教师制作课件,直观演示;(2 )随时总结学习几何命题的一些规律,在得出结论前引导分析;(3 )设计有目的、有梯度、循序渐进的练习题组,强化训练。
四、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l )四边形的定义正确的是()。
A 、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B 、在平面内,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C 、平面内,四个点所确定的图形D 、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五边形中有两条对角线B 、如图1 的四边形可以记作四边形ACBDC 、n 边形有n 条边、n 个角D 、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四边形(3)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处可引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可将这个n 边形分成个三角形;点评:此处设计一组练习题,可以回顾并巩固上堂课所学知识,并可为将要展开的新知识学习作好准备。
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记录
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老师以亲切的教态引导学生,自然且亲切。
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让学生填写表格,并根据表中的数据总结规律。
这一点做得很好。
巩固性练是研究新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师生共同判断,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新课内容。
老师形式多样,调动课堂气氛,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关心“弱势群体”,提高研究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老师始终以引导为主,在将四边形、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问题的时候,有很多方法,让学生去体验,并能从中找到较简洁的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一题多证的能力和兴趣。
为以后学生解决多边形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活跃。
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题经过精心挑选,层层递进有梯度,并采用口答、抢答、讨论回答等多种形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的研究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
老师在教学时循循善诱,让学生研究起来毫不费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
然而,在探索正多边形每一个内角的度数时,时间不够用了,应该放在下节课讲解。
《多边形内角和》听课评课记录表
《多边形内角和》听课评课记录表多边形内角和听课评课记录表
课程信息
- 课程名称:多边形内角和
- 课程时间:[请填写具体时间]
- 课程地点:[请填写具体地点]
- 授课教师:[请填写教师姓名]
学生表现
- 学生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多边形内角和的概
念有一定的理解。
- 学生合作精神: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多边形内角和
的计算方法。
- 学生问题解答能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尝试解答,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中能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
-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多边形内角和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语言简明扼要,学生容易理解。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 互动讨论: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多边形内角和的理解。
教学评价
-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层次清晰,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
-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练。
教学改进意见
- 增加练环节:在今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针对多边形内角和的练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引导思考: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
本次课程通过教师的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了多边形内角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加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 方丽
《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
评课人:方丽
单位:衡阳市石鼓区五家巷小学
观看了桑植县利福塔镇八一小学田小银老师的课,我感觉田老师教学语言准确、严谨,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对学生的点评及时、到位。
田老师表现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每一个环节都能让人欣喜的发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下面就详细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1.本节课围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巩固新知-----灵活应用---归纳总结”这一主线展开。
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时,渗透了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以及转化思想。
在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合作交流意识。
2.根据教学目标,田老师能恰当的挖掘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重新设计教学过程。
由巩固练习的两个小题,巧妙的过渡到书中的例题,推导出多边形的外角和,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勤思考——会比较——会归纳”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本课的最后一题的设计中加入了对学生多题归一的训练,学生回答踊跃。
这样的课堂教学能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也遵循了素质教育下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听完这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边形的内角和》评课记录
评课教师评课择记
看整个教学过程,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条理清楚,一环扣一环。
而老
师始终以亲切的教态引导学生,很自然、很亲切。
新课讲解过程,在引导学
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让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填写表格,根据表中的
数据一目了然,可以很快的找到规律,能让学生更容易总结规律这点做得好。
适当的巩固性练习是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师生
共同判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新课内容。
对于这个环节,教师形式
多样,调动课堂气氛,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同时也能关心“弱势群体”,
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提高学习注意力,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
解,这点做得很好。
通过复习,引入新知识,教师始终以引导为主,在将四边形、多边形“转化”
成三角形问题的时候,有很多方法,让学生去体验,并能从中找到较简洁的
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培养学生一题多证的能力和兴趣。
为以后学生解决多边形问题打下良好
的基础,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
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课堂气氛活跃。
老师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习题经过精心挑选的,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采
用口答、抢答、讨论回答等多种形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老师在教学时循循善诱,
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
也很到位,但最后在探索正多边形每一个内角的度数时发现时间不够用了,
应该放在下节课讲解。
领导发言
这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材理解透彻,知识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
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多次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课堂气氛活跃。
对于单元的起始课,应该是从整体到局部,感悟知识框架,从思想到方法,感悟思维策略,从上位到下位,感悟概念丰富的内涵。
而本节课离这一点不太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