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9)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判断平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平衡的概念2. 判断平衡的方法3. 平衡的实践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判断平衡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判断平衡的技巧。
3. 实践: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衡的乐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衡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实践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平衡的乐趣。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和判断方法的掌握。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与组员有效沟通。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2. 教学用具:平衡架、砝码等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2.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避免个别学生袖手旁观。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衡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判断平衡的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了平衡的乐趣。
但在小组合作中,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评价”部分。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为教师提供反馈,以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对教学评价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指导性。
全面性意味着评价应该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和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9)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邮票的收集和观察,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观察邮票,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3. 讨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邮票,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邮票是什么吗?邮票上有哪些元素?”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邮票是一种邮资凭证,上面有图案、面值、发行国家等信息。
”二、探究(15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观察过邮票上的面值吗?你们能发现邮票上的面值有什么规律吗?”2.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邮票上的面值,并找出规律。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总结:“邮票上的面值通常是整数,且有一定的规律,如我国的邮票面值有1分、2分、4分、8分等。
”三、实践(15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如果我要寄一封信,需要贴多少面值的邮票呢?”2. 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需要贴多少面值的邮票。
3.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老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拓展(5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邮票除了用于寄信,还有其他用途吗?”2.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总结:“邮票还可以作为收藏品,邮票收藏是一种很有趣的爱好。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你们知道邮票上的面值有什么规律吗?”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邮票上的面值通常是整数,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需要贴多少面值的邮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邮票的收集和观察,让学生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五综合与实践,第三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邮票的大小、邮票的邮资以及邮票的设计等方面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邮票实物、尺子、黑板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引入:拿出几枚邮票,让学生观察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引发学生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思考。
2. 讲解:讲解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等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3. 练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邮票,测量邮票的大小,计算邮票的面积,并讨论邮票的邮资和设计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 邮票的大小2. 邮票的邮资3. 邮票的设计七、作业设计1. 观察自己拥有的邮票,记录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邮票问题,例如计算邮票的面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练习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还不太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体现在邮票的大小、邮资和设计上,还可以延伸到邮票的收藏、邮票的市场价值等方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引入环节的邮票观察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邮票实物,让学生们直观地观察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本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
2.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京五日游 综合与实践》第十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京五日游综合与实践》第十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分析信息,结合实际情况思考、计算、比较,解决有关旅游费用预算的实际问题。
2、能独立收集、分析与整理旅游地点的各类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可行的家庭旅游计划,进行旅游费用的预算。
3、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初步积累社会活动的简单经验,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合理分析、处理信息,完成旅游计划制订和费用预算。
难点:合理提取信息,制订旅游计划。
教学过程一、导入快放暑假了,小明期待着假期与父母参加“北京五日游”。
爸爸妈妈把这个旅游计划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小明。
同学们,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吗?二、活动一设计旅游计划的方法(1)确定景点,选好路线(2)安排时间(3)安排住宿(4)交通工具(5)旅游费用预算(6)旅游准备三、活动二设计北京五日游行程表堂骑行到天坛。
早上9:00:从天坛公园乘坐公共交通车到北京丰台站。
下午14:24:从北京丰台站乘坐火车到衡阳站。
公共交通车火车第五天早上06:43:到达衡阳站。
特产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旅游计划,请把你设计的旅游计划与小明的进行比较,看看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可以如何改进。
改进:小明的方案中,乘坐地铁要提前查好路线,计算好时间;景区范围较广,要提前做好规划。
教学总结旅游是很多学生喜欢的活动,本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入大量数学知识,帮助学生通过时间线和方向线,理性规划旅游路线。
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篇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综合实践:生活与百分数-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生活与百分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1. 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 百分数的计算:包括百分数的转换,百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折扣、利率、税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场打折、存款利息等,引入百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进行解决,如计算折扣后的价格,计算利率等。
4.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百分数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估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
2. 教具:计算器、黑板、粉笔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百分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百分数。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 绿色出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
2. 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绿色出行吗?2. 学生回答:绿色出行就是采用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3. 讲解:绿色出行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球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
二、新课内容1. 讲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实际问题1:计算绿色出行的距离和时间1. 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从学校到公园,选择骑自行车和乘坐公交车的距离和时间分别是多少?2.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距离和时间。
3. 分享结果,讨论哪种出行方式更环保、更节能。
实际问题2:计算绿色出行的费用1. 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从学校到图书馆,选择骑自行车和乘坐公交车的费用分别是多少?2.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费用。
3. 分享结果,讨论哪种出行方式更经济、更实惠。
三、总结与反思1.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绿色出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 学生回答:绿色出行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我们应该选择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3. 提问:你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4. 学生回答:我们学会了计算距离、时间和费用,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 第5部分 综合与实践-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第5部分综合与实践-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第1课时:综合与实践的概念与意义1. 引导学生理解综合与实践的含义,明确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综合与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第2课时:综合与实践的方法与步骤1. 介绍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
2. 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综合与实践,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3课时:综合与实践的应用1.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综合与实践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综合与实践任务。
第4课时:综合与实践的评价与反思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与实践过程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2. 培养学生善于反思、不断进步的良好品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过程,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评价与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环节。
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成果,如问题解决的正确性、创新性等。
小学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
教案名称:综合与实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画板、彩色粉笔、数学教材、实际问题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入新知识。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每天吃掉3个,请问7天后他还剩多少个苹果?
二、讲解与练习(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讲解解决上述问题的数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2. 学生进行练习题,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综合与实践(20分钟)
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
2.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和答案。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
1.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反思与评价(5分钟)
1. 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有哪些收获。
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陕师大六年级综合与实践优质教案2
陕师大六年级综合与实践优质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陕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章节,具体内容为“测量与图形的运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学习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掌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运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三角板、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
2. 学具:每组一套直尺、卷尺、三角板,以及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引出长度单位及换算。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并进行实践操作。
3. 例题讲解:讲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例题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分享解题策略。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 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的文具盒,计算其长度、宽度和高度,换算成厘米和毫米。
①三角形:底6厘米,高4厘米。
②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
③正方形:边长7厘米。
2. 答案:(1)文具盒长度:20厘米,宽度:15厘米,高度:5厘米。
(2)①三角形面积:12平方厘米;②长方形面积:40平方厘米;③正方形面积:49平方厘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找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数学问题,教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对综合与实践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各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 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技巧。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找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以下将详细补充和说明“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实践操作(15分钟)设计目的-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2)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并掌握平衡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平衡的基本原理。
2. 如何运用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平衡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平衡现象。
教学准备1. 平衡尺或平衡杆。
2. 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硬币等。
3. 平衡实验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平衡尺或平衡杆,进行简单的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平衡现象。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平衡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二、探究(10分钟)1. 分组进行平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平衡的基本原理。
2. 引导学生总结平衡原理,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三、应用(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如如何使不平衡的天平达到平衡,让学生运用平衡原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平衡原理?四、拓展(5分钟)1.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并进行分享。
2.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平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平衡的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探索,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平衡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平衡原理的关键步骤,对于学生理解平衡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
六年级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节约用水》第一课时
六年级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节约用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平均数及统计推断,学会用数据说话。
2、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3、了解一些我国水资源知识,感受水资源宝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促进节约用水。
教学重难点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通过计算平均数及统计推断,学会用数据说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出示教材103页《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提取分析信息。
(1)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2)2017年,世界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为5732立方米。
(3)我国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为2029立方米。
师:水无处不在,但人类可以使用的水资源也是有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节约用水。
二、参与活动,亲身体验1、提问:你们对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了解?学生互相交流在报纸、图书、互联网上查找的有关节约用水的资料。
2、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家里的水龙头漏水,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道路上水管破裂漏水,公共洗手间漏水等等。
3、你认为每个水龙头漏水的快慢一样吗?因为每个水龙头的大小不一样,水流的速度不一样,所以每个水龙头漏水的快慢不一样。
4、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完成统计图。
时间:1分钟5、算一算。
(1)平均每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多少升?一年呢?(10 + 15 + 25)/ 3 = 17升17 × 365 × 24 × 60 = 8935200升答:平均每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17升,一年漏水8935200升。
(2)学校每层2个水龙头,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如果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1吨= 1000升,结果保留到万位)82935200升 = 82935.2吨≈ 9万吨9 × 2 × 30 = 540万吨答:全年大约要浪费540万吨水。
(3)如果每吨水价格为2.5元,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费?540 × 2.5 = 1620 万元答:一共要多支付1620万元水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2课时 北京五日游|人教新课标 (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人教新课标 (3)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的综合与实践第2课时,主题为“北京五日游”。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旅游行程的规划与实施,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旅游行程规划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行程安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旅游行程的规划。
2. 如何处理行程规划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如交通、天气等。
3. 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旅游行程规划相关资料、地图、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计算器、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北京的旅游景点,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旅游行程规划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行程安排。
3.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份旅游行程规划。
4.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旅游行程规划,并进行讲解。
5. 评价与总结: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行程规划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1. 旅游行程规划的基本方法。
2. 旅游行程规划中的数学知识应用。
3. 旅游行程规划的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旅游行程规划。
2. 要求学生在行程规划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行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 修晒坝的经费预算-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修晒坝的经费预算-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围绕“修晒坝的经费预算”这一主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计算、分析、预算等过程,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晒坝的修建过程,掌握预算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晒坝修建的基本过程和预算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晒坝修建过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预算表的编制和计算。
3.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建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晒坝修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3. 计算器和预算表模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晒坝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晒坝的修建过程和预算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晒坝修建过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如面积计算、体积计算等。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具体的晒坝修建案例,让学生了解预算表的编制和计算方法。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根据给定的晒坝修建方案,编制预算表并进行计算。
5. 展示和讨论:每组展示自己的预算表,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6. 总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1. 修晒坝的经费预算2. 主要内容:晒坝修建过程、预算表的编制和计算方法、小组活动等。
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编制一个晒坝修建的预算表。
2. 写一篇关于晒坝修建的数学日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让学生参与晒坝修建的预算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步骤。
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晒坝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对晒坝的修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
(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
(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
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
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
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
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2)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衡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创造平衡状态。
2. 掌握平衡的条件,能够解释和验证平衡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平衡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教学难点:1. 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平衡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教学准备:1. 平衡尺或平衡板。
2. 不同重量的物品,如石头、书本等。
3. 记录用的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提问:“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出示平衡尺或平衡板,引导学生观察平衡尺的形状和结构。
2. 教师提问:“如何使平衡尺保持平衡?”3.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平衡的条件是两边的重量相等。
”4.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平衡尺进行平衡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平衡尺和不同重量的物品。
2.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平衡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提问:“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平衡的条件是两边的重量相等。
”3.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平衡现象吗?”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平衡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跷跷板、天平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平衡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探究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邮票的组成,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邮票的组成2.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3. 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演示法3. 讨论法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邮票,引导学生观察邮票的组成,包括邮票的图案、面值、发行国家等信息。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邮票中隐藏着哪些数学问题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邮票,引导学生观察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邮票的面值、邮票的发行数量等。
2. 教师讲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邮票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之间的关系,邮票的发行数量与邮票的收藏价值之间的关系等。
三、实践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邮票,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邮票的收藏价值与邮票的发行数量之间的关系,邮票的收藏价值与邮票的保存状况之间的关系等,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邮票的组成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邮票的细节,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邮票这一有趣的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与讨论”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自习提示汇报,老师逐一指导学生设计表格进行解答,重点讲(4)、(5)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4)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
(1)学生说一说可能的邮资?
(2)引导列表描述。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0.8×2+1.2=2.8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1)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2)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5)
400克以内的信函按照邮政相关费用规定,可以看成几部分的组成?所需支付的资费有哪些情况?
引导学生设计的表格如下:首重100克以内的付费方法付邮资治通资: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本埠 0.80 1.60 2.40 3.20 4.00
外埠 1.20 2.40 3.60 4.80 6.00
续重在101克—400克之间的付费方法付邮资:
101~200 201~300 301~400
本埠 5.20 6.40 7.60
外埠 8.00 10.00 12.00
小结:支付邮资费,虽然满足的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考虑,我们在设计邮票时也是如此,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组合。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达标练习
1.一封信重55克,寄给本市工作的叔叔,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2.一封信重388克,寄给外地的姑姑,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3.有2张80分和2张1.20元的邮票,可以支付的资费有多少种?(二)课堂作业
1.一封信重50克,寄给外地,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2.一封信重135克,寄给外地,需要付邮资多少钱?寄给本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