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是一项旨在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而寄宿学校作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环境之一,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通常在学校内生活、学习,较少家长陪伴,这种不同于在家庭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课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通过对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改进建议,促进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寄宿学校提供科学的参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效预防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我们也将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这项调查的研究目的旨在全面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和提升。
2. 正文2.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小学寄宿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
首先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问卷,涵盖了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问卷内容经过专家评审和实地测试后得到有效性保障。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作为调查员,他们具有丰富的调查经验和沟通能力,能够确保问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调查员在学校组织下,依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保全面覆盖对象群体,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作者:何小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0期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之后,多种教育模式在社会上并存着。
由于家长们都在忙于事业,这样使得全日制寄宿学校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寄宿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似乎和家不一样,在家里,学生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得到父母的爱护,但是在寄宿学校里,学生只能扮演着学生的角色,但是寄宿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到底是如何,心理健康状况是如何,有着怎样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在我校的寄宿学生中进行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寄宿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一、研究对象与实行的方法(一)研究对象调查的对象是一所小学寄宿学校,这个寄宿学校,一共是2450人,这个寄宿学校的女生是1062人,则男生是1388人。
考虑一、二年级尚少,心智稚嫩,不参与本次调查,参与调查的个体除了一、二年级学生以外,共1140人。
(二)实行的方法这次心理健康的调查上,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研究教育科给推荐的一个调查问卷,它是《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这个问卷有关于学生的问卷,还有关于家长的问卷。
然后父母问卷会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和孩子的平时的行为,所以总体来说,这次调查问卷会对身体素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调节情绪这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
二、调查的结果(一)对照组发生的比率有时疲劳占30.5%,有时候头晕占28.7%吃的过多占26.7%,厌学占21.2%,上课精神不集中占33.7%,违反攻击行为占10.2%,经常说话占22%,不合群占13.5%,交往胆怯占46.6%,任性占22.4%,闷闷不乐忧郁占11.7%,长发脾气占24.5%。
(二)调查组发生人数有时疲劳有317人,有时头痛头晕有331人,吃的过多有414人,厌学有361人,上课精神不集中有35人,违纪攻击行为有214人,经常说谎有335人,不合群有116人,交往胆怯有334人,任性又348人,闷闷不乐忧郁有100人,长发脾气有315人。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寄宿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这里更加突出。
目前对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较少,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全面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幸福感。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情况,包括学生的情绪状态、心理问题及应对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分析影响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3.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4.了解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探讨学校和家长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我们将全面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本次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我们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小学寄宿学校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和问题。
问卷设计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我们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访谈。
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情绪表现,以及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访谈,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
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摘要:随着乡村新建小学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采用了寄宿制。
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全国500个农村寄宿制小学为例,调查相关儿童的学习情况、社会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等相关信息。
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良好,学习效率高,社会技能强,家庭环境良好。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心理发展,学习情况,社会技能1.言随着乡村新建小学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采用了寄宿制。
寄宿制小学以其优越的办学环境、资源和条件,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成长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本报告旨在检验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并帮助家长和教育部门了解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2.研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全国500个农村寄宿制小学为例,其中囊括农村中心小学、乡镇小学和偏远小学等。
在问卷调查中,分别从儿童学习情况、社会经历、家庭环境等方面,了解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
3.研结果(1)学习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学习成绩优越。
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十分勤奋,学习效率很高。
(2)社会技能此外,这些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社会技能也很强。
他们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和同龄人友好相处,并有良好的社交网络;此外,他们还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有效地把握自己的情绪。
(3)家庭环境本次调研结果还显示,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家庭环境也很好。
他们的父母大多是中产阶级,他们的家庭关系比较紧密,孩子与家长有良好的沟通,家庭关系融洽,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4.论从上述调研结果来看,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良好,学习效率高,社会技能强,家庭环境良好。
此外,我们也发现,家长给予孩子的支持和关爱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寄宿学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选择的教育方式。
相比于走读学校,寄宿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全面的教育资源,因此备受家长们的青睐。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1.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包括情绪、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状况;2.探讨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3.寻找解决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学寄宿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以及国际学校。
调查对象主要为小学寄宿学校的学生,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学生。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设计了一份涵盖情绪、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卷,由学校老师协助发放,要求学生如实填写。
我们还采取了深度访谈的方式,选择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状况。
四、调查结果在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情绪问题较为突出。
在调查中,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因为不能及时的和家人见面而感到伤心;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生活不同而产生适应不良的情绪问题。
2.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要求、同学的竞争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学业压力是学生们感到最为沉重的一块担子。
3.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亦存在一定问题。
在调查中,有部分学生反映出自己难以融入集体、与同学关系紧张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问题原因结合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学业压力较大。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变革,小学寄宿学校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寄宿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团结合作和自律自爱的品质。
在这一特殊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我们调查了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幸福感。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寄宿学校生活持积极态度,有80%的学生表示在寄宿学校过得很开心,对学校生活和老师都比较满意。
他们认为在寄宿学校可以和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成长,还可以得到老师的关爱和指导。
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在寄宿学校感到孤独和不适应,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寄宿学校应该注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支持,加大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关爱力度,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我们调查了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情况。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表示在寄宿学校学习压力比较大,有时候觉得很累很辛苦,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和完成作业。
部分学生还表示担心考试成绩和学习进步,害怕被老师和家长责备。
这表明在寄宿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确实存在,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平衡好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茁壮成长。
我们还调查了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寄宿学校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比较融洽,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都比较好。
他们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形成了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在寄宿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存在着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甚至有人遭遇霸凌和歧视。
这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和干预,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成长。
我们还调查了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对学校生活和学习充满期待和激情,积极向上。
民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民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随着寄宿制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民办寄宿制小学接受教育。
然而,在新的环境下,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某民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调查情况本次调查共有150名小学寄宿生参加,其中男生占47.3%,女生占52.7%。
年级分布上,一年级占比22.7%,二年级占比28.7%,三年级占比22.7%,四年级占比26.0%。
调查中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两个环节。
问卷采用匿名自填方式,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生活情况、家庭状况等多方面。
访谈采用半结构化的方式,主要针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调查结果1. 心理健康状态问卷调查显示,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有87.3%的学生自认为生活 / 心理状态较好,12.0%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0.7%的学生认为不好。
自我评价方面,小学寄宿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表现较好,有89.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高的自信心,87.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但也有8.7%的学生认为自己常常感到孤独。
在访谈环节中,一些学生表示,寄宿制生活让他们更加独立和自信,可以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不同寝室之间的关系复杂,有些同学可能会排斥一些人,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2. 生活情况小学寄宿生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住宿、饮食、娱乐等方面。
问卷结果显示,寄宿生的住宿环境整体比较好,有89.3%的学生对寝室的整洁程度感到满意,84.7%的学生认为寝室舒适度较高。
饮食方面,有71.3%的学生对学校的餐食品种和口感感到满意,但也有一些学生对食品卫生提出了质疑。
在娱乐方面,寄宿生的娱乐活动比较多样化,有学习辅导、运动、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但是也有学生认为娱乐时间不够充足,需要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在访谈环节中,学生普遍反映,在学校里的生活比在家里自由度下降,需要遵守更多规则和制约。
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研报告随着现代化加速发展,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村小学正成为中国社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分,也是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研究小组计划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进行心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发布此报告。
首先,研究小组联合调查了三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分别调查总人数为570人的桃子小学、701人的草莓小学、802人的山楂小学,调查共计2073人。
其中,90%的受访者是农村寄宿制小学学习生,其余10%则为老师、学校家长或社会专家。
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习生在学习方面比其他学校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也更具有责任心。
另外,农村寄宿制小学学习生在学习方面能够更积极地与老师和家长沟通,而且能够做出认真的努力,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研究还发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学习生在社会交往方面有明显的提高,他们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有能力建立友谊和理解他人,同时他们也更自信、更有耐心,而不是轻易被打击而影响自身情绪。
此外,农村寄宿制小学学习生在情商方面也有明显提高。
受访者表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习生非常懂得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而且学习生更能理解他人,更加宽容,同时也显示出更强的情感表达能力。
总的来看,研究发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学习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学校,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一结果为改善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有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农村寄宿制小学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环境,为农村儿童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教育体系,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研究小组希望此次调研报告能够对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习生心理发展状况以及为儿童提供未来发展的良好环境有所帮助。
最后,研究小组建议,学校及家长们应多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教育,从而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2024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
2024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寄宿制小学作为特殊的教育形式,学生在校时间长,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心理问题更容易凸显。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调试情况,探究成长期关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校和家长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市两所代表性的寄宿制小学,其中一所为公立学校,另一所为私立学校。
调查对象为两所学校的学生、教师及家长。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群体设计不同的问题;访谈法用于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状况;观察法主要关注学生在校表现及情感变化。
四、调查内容学生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社交恐惧等方面。
教师关怀情况:调查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支持。
家长心理教育:了解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以及家庭教育中情感关怀的实践情况。
学校心理辅导:调查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咨询室建设等。
五、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分析: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心态,但在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社交恐惧。
个别学生存在抑郁和自卑情绪。
教师关怀情况分析: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较为关注,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关怀。
但也有部分教师在这方面意识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技能。
家长心理教育分析: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基本认知,但在实际家庭教育中,情感关怀的实践情况参差不齐。
部分家长缺乏有效的心理教育方法。
学校心理辅导分析:两所学校均设有心理辅导课程和心理咨询室,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不高等。
六、调查结论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心理辅导。
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农村地区的儿童常常处于“出行困难”的环境中,因此,一些地区采用了寄宿制学校,让孩子们先住校,再读书,这种农村寄宿制在许多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
对于寄宿制下的农村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状况,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调研,以期研究出最有效的帮助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
本次调研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以及家庭背景、家长关心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共有200名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参与调研,其中110名男生,90名女生;家长则约为150名,均符合参与调研的一般条件。
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他们虽然是勤奋刻苦的学生,但缺乏家庭温暖,大多感到孤独、厌学,有时甚至情绪低落,害怕被人欺凌,相对于其他城市孩子而言,他们学习成绩比较不理想。
此外,一些家庭背景较差的孩子,一旦住校后,家庭关心程度也明显降低,不仅与家人联系比较少,学习也比较落后,有时会遇到精神萎靡的情况,这时他们的活力就会降低,学习也受到影响。
调研结果表明,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而言,在心理发展上还存在较多不足,孩子们很容易受到家庭关系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背景好坏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投入、配套支持,以缓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困境。
首先,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应加强儿童心理的指导,丰富学习体验、改善孩子的心理素质;其次,可以延长孩子和家庭的联系时间,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此外,也可以提供心理疏导活动,开展一些心理专家和孩子的交流活动,通过与儿童的互动,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儿童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最后,还可以扩大老师的社会知识积累,增强课堂的氛围,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温暖。
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上调研结果可作为政策制定者为农村寄宿制小学改善心理环境,提高农村儿童受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正常状态,包括情绪稳定、自信、自尊心和适应能力强等方面。
小学寄宿学校的学生面临着离开家庭环境、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我们选择了某市的一所小学寄宿学校的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问卷调查采用了多项量表,包括自尊心量表,情绪稳定量表和适应能力量表。
个别访谈主要是针对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的,例如学习压力、家庭状况等。
结果显示,小学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好。
在自尊心方面,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尊心,只有少数学生存在自尊心低下的情况。
情绪稳定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只有少数学生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在适应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良好地适应学校寄宿生活,只有少数学生在适应上存在困难。
个别访谈显示,学习压力是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问题。
由于与家人分离,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生活事务,这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家庭状况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因素。
一些学生的家庭状况不稳定,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心、情绪稳定和适应能力。
2.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3.家长需要与学校密切配合。
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校共同努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4.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家校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尊敬的家长和老师们,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旨在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我们希望家长、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并支持这项调查,为学校提供有益的反馈意见。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我们将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进行,所有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将得到保护,不会被泄露给任何第三方。
我们也会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参与者的权益。
这次调查将主要涉及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
我们将分析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这项调查,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调查时间: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调查方式:线上问卷填写谢谢!【提示】1.为保护您的隐私,本调查将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您填写的问卷信息仅用于调查分析,不会泄露给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
2.请您如实填写问卷,您的每一份回答都将对我们的调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3.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问卷调查题目:1.您对当前的寄宿学校生活感到满意吗?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2.您认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得如何?很好/好/一般/差3.您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吗?是/否4.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吗?很融洽/融洽/一般/不融洽5.您觉得学校的学业压力大吗?很大/大/一般/不大6.您是否有过学习焦虑的经历?是/否7.您有过与老师或同学产生矛盾的经历吗?有/没有8.您通常用什么方式来缓解压力?运动/阅读/音乐/睡眠/其他9.您愿意在学校发生心理问题时找老师或辅导员倾诉吗?愿意/不愿意10.您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有何建议?___(填空)如果您在填写问卷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困难,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心为您解答。
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069-18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寄宿制学校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兴起。
寄宿制学校不是今天才有的,但它的规模化发展,事实上还是对学校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着影响。
尤其是由于寄宿制学校的有别于常日制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差异和独特性,以及它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期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我们必须给予关注和反思的重要问题。
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作为寄宿制小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仅有其心理教育的基本属性,更构成了寄宿制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
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而言,该项工作是本质地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养成和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给予寄宿制小学生以必要的心理调适和全面的成长期关怀,对完善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注重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发展,是寄宿制小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予以高度重视。
其具体目标是对开始出现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调适,而对全体学生更应倾注成长期的关怀,为寄宿制小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保护性、支持性环境,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得以形成和发展。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教育。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多的小学采取寄宿制教育,让学生在学校内住宿学习。
寄宿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助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就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市的几所小学寄宿学校,共计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关联,为学校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二、调查结果1.学生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
年级分布上,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比例基本平均。
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较大的比例,占总人数的60%。
2.学习情况在学习情况方面,调查结果显示,4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比较轻松,5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比较紧张。
对于学习成绩的满意度上,有76%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比较满意,但也有24%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太满意。
这表明学校在学习压力上需要做更多的引导和疏导工作。
3.生活情况在生活情况方面,大多数学生对于学校的生活感到满意,78%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寄宿学校生活得比较开心。
但也有22%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校生活不太开心。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同学之间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同以及矛盾问题等。
这需要学校和老师对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多的关怀和引导。
4.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方面,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心理状态良好,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但也有4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太好,存在焦虑、抑郁等问题。
这其中与家庭关系、学业压力、同学关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学校开展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三、对策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一、研究对象情况本次调查共有参与者150人,男性77人,女性73人。
年级方面,小学一年级学生20人,小学二年级学生25人,小学三年级学生30人,小学四年级学生35人,小学五年级学生25人,小学六年级学生15人。
二、压力来源问卷中询问学生面临的压力来源,得出结果如下:1. 学习压力:110人2. 宿舍生活:60人3. 家庭关系:40人5. 其他:5人以上结果说明,学习压力是小学寄宿学校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占调查总人数73%。
宿舍生活和家庭关系的压力来源也相对较大。
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普遍受到很高的期望,参加各种培训班、竞赛、考试等是常见的现象,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心理健康状况1. 自我评价在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方面,学生们的回答如下:1. 很好:15人3. 一般:50人2. 心理疾病状况在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过程中,我们咨询了各年级医务室、保健室的数据,发现以下情况:4. 抑郁:10人以上数据告诉我们,虽然学生们大多数自我评价为“比较好”和“一般”,但实际上学校里面确实存在一些心理健康疾患病例,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心理教育培训机构等应该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解决方案调查数据呈现出来的问题令我们深感担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让学生了解如何面对压力、放松情绪、选择正确的解决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2. 搭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学校应该搭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如心理咨询师、专业课程辅导员等提供服务,让学生尽早分析和解决内心问题。
3. 相互关怀、相互理解。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同学,学会在平等、尊重与爱的基础上建立起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情感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综上所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切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寄宿学校作为小学生集中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备受关注。
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生在寄宿学校中可能会面临着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心理困扰,这也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关注和研究。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也有助于了解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心理状态,为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对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点、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建议,为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有益参考,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关乎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内容和形式,以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群体,来获取关于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信息。
为了确保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从相关的学术文献和实践经验中汲取灵感,结合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了针对性强、内容全面的问卷。
问卷包括了关于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压力来源、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量表题、选择题、填空题等不同形式,确保了问卷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小学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要。
小学寄宿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对小学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调查背景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小学寄宿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压力、生活情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等相关内容。
在进行问卷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表达方式,确保问卷内容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保证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三、调查结果1. 基本情况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51%,女生占49%;年级分布上,一年级学生占25%,二年级学生占30%,三年级学生占25%,四年级学生占20%。
2. 学习压力超过80%的学生表示存在学习压力,其中一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最大,达到90%;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主要是学习任务过重和考试压力。
3. 生活情感超过70%的学生表示有生活情感上的困扰,其中情感困扰最多的是对父母的思念和寂寞感,达到60%。
4. 人际关系超过60%的学生表示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其中80%的学生表示在学校中遇到过人际冲突和欺凌现象。
5. 心理健康水平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其中一年级学生占比最高,达到60%。
四、分析与建议1. 学习压力问题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应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挑战。
2. 生活情感困扰学生在寄宿学校中往往会遇到离开家人和朋友带来的情感困扰,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情感关怀和支持,建立起学生之间互相支持的机制。
3. 人际关系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和交往方式,通过多种途径预防和解决学校中的人际冲突和欺凌现象。
民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民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往民办寄宿制小学接受教育。
由于寄宿生离家过早,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联系减少,加之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较大,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了解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某民办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下是研究的结果。
一、研究对象情况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某民办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共有300名学生参与调查。
男生150名,女生150名;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分别占比为20%、20%、15%、15%、15%和15%。
通过心理健康测验及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发现,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整体表现良好。
约有60%的寄宿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寄宿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一般,10%的寄宿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略好。
三、影响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1. 学业压力:约有70%的寄宿生认为自己承受了较大的学业压力,这对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家庭背景: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程度等,对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3. 同伴关系:寄宿生通常是通过同学建立社交关系,研究发现,同伴关系是否良好,对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影响。
4. 学校环境:寄宿生的心理状况还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师的教育方法、学校的管理制度等,都会对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对寄宿制小学的建议1.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应关注寄宿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业,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2. 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应鼓励家长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校和家长也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寄宿生的心理健康。
3.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校应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帮助寄宿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4 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寄宿制学校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兴起。
寄宿制学校不是今天才有的,但它的规模化发展,事实上还是对学校教育的未发展产生着影响。
尤其是由于寄宿制学校的有别于常日制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差异和独特性,以及它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期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我们必须给予关注和反思的重要问题。
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作为寄宿制小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仅有其心理教育的基本属性,更构成了寄宿制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
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而言,该项工作是本质地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养成和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给予寄宿制小学生以必要的心理调适和全面的成长期关怀,对完善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注重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发展,是寄宿制小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予以高度重视。
其具体目标是对开始出现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调适,而对全体学生更应倾注成长期的关怀,为寄宿制小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保护性、支持性环境,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得以形成和发展。
这对“二期改”条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实现,是有其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试图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教改的视角,对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调适与成长期关怀问题及其内在规律和机制,给予初步的探讨与阐明,希望对改进我们的教育有所帮助。
一、心理调适与成长期关怀——寄宿制小学生教育的重要题对寄宿制学校种种不同的评价。
从积极的方面看,首先,对于“独生子女”这一代的诸如过分依赖父母、自我中心、不合群等“通病”,通过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常可以获得程度不同的改善;其次,随着寄宿制学校学生社会化程度的相对提高,学生的公共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相比常日制学校的学生也要更强;再次,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和家庭生活产生了相对距离,寄宿制学校孩子回到家中,与家长的亲情和交流反而增强了,对家庭生活的融入似乎也更深。
总之,从孩子长远发展与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孩子心理健康和发展确有很多好处。
但事物总有其两面性。
从消极的方面看,寄宿制学校的孩子,由于寄宿生活与常日制学校以及家庭生活的巨大差异,也容易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由于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独生子女族”的通病,不仅不能有效去除,有时甚至还可能趋于强烈,尤其是当其以超越行为习惯和一般心理的人格方式表现出时,更是如此。
所以,无论是从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从学生的人格生成与长远发展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养成,都是至为关键的。
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有效的保护性、支持性环境,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和成长期的发展,就成为现代寄宿制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构成,学校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和道德承诺,也是深入推进整体教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和根本前提。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寄宿制学校尤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其基本途径是对开始出现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调适,而对全体学生更应倾注成长期的关怀,为寄宿制小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保护性支持性环境,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得以形成和发展。
二、寄宿制小学生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的作用和意义(一)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具有较为突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意义。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通常认为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依据心理学的原理,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调适,是指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疏导,使学生的典型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和纠正,使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调适的根本目的是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给予积极有效的正面干预,对小学生而言,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呈现方式和实现形式之一。
成长期关怀,则是建立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的,以学生的成长期发展为对象的素质教育实践。
具体而言,成长期的关怀是指学校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学生成长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密切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变化与发展,从各个方面创设有利于孩子生长发展的条和氛围,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全方位的关怀,使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的身心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基于成长期关怀的素质教育目标与特征,对寄宿制小学生的成长期关怀,是全面渗透于学生在校学习和寄宿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寄宿制小学生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其宗旨体现了“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尤其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养成。
相比而言,心理调适是具体的、局部的,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实践针对性;而成长期关怀,则主要面向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精神情感的各个方面。
一般心理调适倾向于矫治和纠正,以解决学生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为主;而成长期关怀是对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与人格的全面的关怀,是直接面向、关注并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全方位需要,提供全面的保护与支持。
总体上讲,二者不仅在目标取向上高度一致,而且在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指向未的全面发展上又是互补的。
(二)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意义社会学研究发现,步入小学生活的孩子,事实上都将面临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第一次挑战。
对孩子而言,小学较之幼儿园,具有更加完全意义上的有别于家庭的社会化的、组织化的特性。
孩子们如何适应小学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交往和学习生活,如何从心理上尽快适应?如何使学生在寄宿生活中获得成长关键期的健康发展?应该成为寄宿制小学制定其培养目标与教育计划的基本考虑。
孩子们进入学校后,由于受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学校生活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许多孩子会因习惯了的生活环境改变而变得无所适从,加上人际关系需要重新协调,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也将发生大的转变,需要他去处理与他年纪不相称的任何需要处理的事情,甚至需要他们超越直接的感性需要,在义务、道德、责任等人格层面,作出同以往经验和标准不同的自我判断、自我评价与自主选择。
这与孩子心理发展的既有水平具有较大差异,从而产生多样性的心理不适。
我们在此给予“换位思考”,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从离开熟悉的家庭而进入新奇然却陌生的学校的第一天起,周遭环境的巨大差异,原有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似乎划上了句号。
面对相同的新环境与同一起跑线,孩子们的反应则相差很大。
一些比较内向、自理能力较弱的同学,很容易产生类似于“无助者”般的感觉。
他们中的大多数孩子都有着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但同学的年龄差距加大,而老师的授教学方法和言谈举止,也有其不同于幼儿园教师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尤其是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强度增加,难度加大,导致学生需要有更高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这对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构成了直接的挑战。
面对变化了的内心感受和外部评价,难免引起情感反应乃至强烈的情绪波动。
对刚刚离开家庭和父母呵护的孩子说,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甚至出现某种心理偏差。
比如个体情感与纪律约束之间的矛盾,社会交往的需要与对社会交往的不适应乃至恐惧之间的矛盾,本能的求知欲与因学习对象和学习方式改变而产生的获取知识的困难之间的矛盾,还有比如个别化的兴趣爱好与集体生活的目标指向方面的矛盾等,都将直接、间接地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
在产生这些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避免的心理问题时,教师的帮助、指导、关爱,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适应能力的形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所在学校相关题的研究证明,针对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起码有以下这样一些积极价值和意义:1.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得以缓解和纠正。
专家研究认为:“由于学生心理发展于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本上取决于环境系统的健康”。
[1]寄宿制小学在这方面有着常日制小学所没有的优势教育资,比如通过“全日化”的师生交往、正面引导和全身心关爱,通过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包容,师生同学的友谊和兄弟姐妹般的情感,以及健康、温馨、快乐的集体氛围和校园环境的创设等,形成了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优势。
2.有利于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发展。
小学阶段身心发展非常迅速。
“各方面都处于形成状态,又充满多方面需要和发展可能。
”[2]这段时期的心理调适和成长关怀,其价值,“远远超出该阶段而扩展到终生”。
[3]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于学生寄宿生活以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对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发展极其有益。
3.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从发展的观点看,健全的人格最终将表现在自立合作精神、生存能力和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
事实证明,人格上的偏差是个体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
寄宿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师生、生生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矛盾,都要孩子以社会成员的名义去独立面对。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以及时的心理调适和全面的成长关怀,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进行良好的心理暗示与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4.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落在实处就是一句空话。
素质教育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行为能力进行全面的干预和培养。
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使学校教育更趋完善,是对素质教育一种最好的实现形式。
全体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寄宿制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
心里调适和对学生成长期的关怀,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全过程,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深层次的研究,更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素质的发展,是对学生的积极、健康的社会人格的全面养成。
对作为寄宿制小学生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的研究发现,心理调适与成长期关怀除了其本身的直接教育教学价值以外,还有着改进现行小学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的整体教改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意义。
同时,它还深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随着教育工艺和教育技术的日臻完善,还可能发展成为寄宿制小学的教育教学常规。
所以,我们可以将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看作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呈现方式和实现形式之一。
三、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的构成原理和实施原则(一)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的原理心理调适是一个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广泛的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