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入路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应用于脊椎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 . 2 方 法
1 . 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观察 : 术前及术后 1 个月分 别对患
者进行 O D I 评分 、 V A S评分 , 术前及术后血沉 、 C反应蛋 白; ②影
像学评估 : 术后 随访 , x线片或 c T显示骨小 梁穿过 融合 器连接 上、 下椎 体终板判定 为骨性融合 , 动态 x线片椎体 间角度变 化 > 5 。 融 合松 动移位 或融 方法
全身麻 醉后 , 患者 凹侧卧位 , 凸侧 在上 , 于 凹
1 .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8 .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处 理 。
侧腰部垫枕 , 增加肋骨 与髂 棘 间的距 离。透视确认 手术节 段及 椎 间隙 中心于体表 的投影位 置 ( 双 间隙时 定位于 2个椎 间盘之 间) , 以小切 口( 3~5 e m) 切开皮 肤 、 皮 下组织 , 循肌纤 维方 向分
臂 x线机 辅助下置 人合适 大小的椎 间撑 开器 。植 骨融合方 面 ,
选择 同种异体骨植骨 , 选取 合适规格 的侧 方入路融 合器 , 置入 目
标 问 隙 。术 中反 复 透 视 确 认 融 合 器 位 置 以 及 腰 椎 序 列 恢 复 情
不利于患者术 后早 期康 复 0 J 。随着 微创 技术 的发 展 , 极外 侧
脊椎感染 的发病 率较 低 , 约 占全 身骨骼 感染 的 1 %。其病 因包 括 : 术后感染 及一些 医源性原 因 , 创伤 、 血行播 散及结核 的 淋巴播散也可造成脊椎 感染 。使 用适 当的抗生 素 、 及 时正确 的
大肌。神经监 测保 护下 于椎 问隙水平 纵行分 开腰大肌 , 显露 椎
感 染性 疾病 患 者 的 随 访 结 果 , 报 道 如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经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
腰椎不稳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节段稳定结构功能降低、稳定性丢失,椎间隙张口角之差大于10°,椎体后缘滑移超过3mm,其中以腰椎退行性病变为主要因素,多见于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腰痛、腰部活动受限、部分伴有下肢疼痛、麻木等[1]。
手术为治疗腰椎不稳的主要方式,可稳定病变节段,改善患者的症状。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常用的术式,在治疗腰椎不稳方面具有术后生物力学稳定性好、融合率高的特点[2]。
按照经典的非镜下腰椎间融合手术入路可分为后方入路(TLIF/PLIF)、经前方入路(ALIF)和经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3]。
TLIF 作为一种经典的腰椎手术方式,其以入路解剖结构相对简单,创伤较小、术中对腰椎后方骨性结构破坏较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
然而,TLIF 术式可对腰椎后部结构及椎管造成损伤[4]。
OLIF 经腹膜后间隙下腔静脉与腰大肌之间的间隙进入椎间隙,可保留脊柱后方骨性结构的完整[5]。
关于两种术式在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尚缺乏循证依据,本文将OLIF、TLIF 用于腰椎不稳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 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40【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后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用于腰椎不稳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OLIF 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 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40例单纯腰椎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经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组(OLIF 组)与后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组(TLIF 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OLIF 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低于TLIF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高于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
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 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腰椎后外侧融合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在后方或椎管内,引起相邻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产生单侧或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一系列综合征,传统腰椎髓核摘除术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术后坐骨神经痛并未完全消失,且术后由于脊柱不稳引起的持续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
笔者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术前经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排除非计划二次手术、病变节段达到2个、精神障碍、腰椎滑脱、严重骨质疏松症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等,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作者:廖木贵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确定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选择数量为50例,而本次研究所选时间范围是2019.1~2020.4。
其中联合前路单侧椎体螺钉内固定者20例,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者30例,未行钉棒系统固定者0例。
术后展开临床观察,对比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面积之间的差异。
结果:术后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面积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并发症经临床治疗后均可在7d内得到缓解。
结论: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损伤,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面积改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039-02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本次研究旨在探析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确定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选择数量为50例,而本次研究所选时间范围是2019.1~2020.4。
其中联合前路单侧椎体螺钉内固定者20例,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者30例,未行钉棒系统固定者0例。
50例患者中,包括退行性椎间盘疾病2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16例、之间盘源性疼痛12例;男女病患比例为13:12,统计病患年龄范围分布,年龄最小值42,最大值83,年龄均值(56.06±2.38)岁,统计病患病程范围分布,时间最短的6个月,最长的8年,病程均值(28.64±3.96)年。
腰椎间盘突出病症的解剖学研究-人体解剖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病症的解剖学研究-人体解剖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人们通过脊髓造影、手术所见及尸体解剖对本病进行多种解剖特征分析,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固定型和活动型。
从CT、MRI等影像成像技术用于临床后,其解剖特征与细胞结构上再进一步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入细致了解本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将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解剖特征;椎间盘为脊柱上下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覆盖椎体上下缘的薄层透明软骨板称终板。
两层终板之间,外周为纤维软骨和胶原质组成的纤维环,中央是弹性胶浆样的髓核。
各个椎体之间由众多韧带连结,在椎间盘隙处与椎间盘和椎体边缘紧密相连,但在静脉部位与椎体表面的连结较为疏松,特别是后纵韧带。
椎管的前外部分为侧隐窝,侧隐窝的前壁是椎间盘和椎体后缘,内有腰神经根。
正常前后径应当大于3 mm, 小于2 mm则认为狭窄。
腰段硬膜囊前方脂肪较多,由于脂肪的衬托,CT平扫即可清楚显示硬膜囊、脊髓以及椎间盘的关系。
腰部椎管多呈卵圆形及三角形,前者无侧隐窝,后者有较浅的侧隐窝,椎管容积较之下腰椎管大,硬膜囊内神经组织较多,硬膜外脂肪很少,而神经根向前外下倾斜,越往下倾斜度越大,长度越长。
硬膜外前间隙很小。
由于神经根短,邻近或处于腰骶膨大,稍有椎间盘突出,即对脊髓形成明显压迫。
因此,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较多神经组织,出现神经损害程度较重,且定位体征不明确。
1 临床资料分析椎间盘的解剖特征与发病原因60例患者中男46例,女14例,男女之比例为3.29∶1;年龄23至83岁,平均(47.515.8)岁;临床表现均有腰腿痛病史,其中11例具有明确的外伤史,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2例患者腰骶部及下肢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或灼热感;疗程1天至4年不等,(251.952.3)d.不同年龄段的人其椎间盘的解剖特征与发病原因也不一样。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术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9 9 4・
中国骨伤 2 0 1 7年 1 1月第 3 0卷第 1 1期 C h i n a J O  ̄ h o p T r a u ma , N o v . 2 0 1 7 , V o 1 . 3 0 侧入路 腰椎椎 间融合术 与传统后路 术式 治疗 高位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病例对 照研究
Z HA N G Q i n g - s h u n , L I UN i n g , a n d Z H AN G B i . T h e S e c o n d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a l S u r g e r y , G u a n g z h o u G 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中极 外侧 入 路 椎 间植 骨 椎 体 钉 固定 组 ( X L I F组 ) 3 0例 , 其中T 1 2 L 1 2例 、 L 1 , 2 6例 、 L 2 , 3 1 0例 、 k, 4 1 2例 ; 后 入 路 椎 间植 骨 椎
弓根 钉 固定 组 ( 传统后路组) 3 0例 , 其 中T 2 L 1 例、 L l l 2 6例 、 L 2 3 8例 、 L 3 . 1 5例 。记 录手 术 切 口长 度 、 手术时间、 术中出 血量 、 术后 引流 液 量 、 住 院时 间, 比 较 手 术 前 后 腰 痛 视 觉模 拟 评 分 ( v i s u a l a n l a o g u e s c o r e , V A S ) 和 腰 椎 日本 骨 科 协 会
【 摘要 】 目的 : 比较 极 外侧 入 路 腰 椎 椎 间 融 合 术 ( e x t r e m el a t e r a l i n t e r b o d yf u s i o n , X L I F ) 与 传 统 后 路 手 术 治 疗 高位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应用进展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应用进展邓基劼; 蒋盛旦【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17)005【总页数】5页(P360-364)【关键词】腰椎; 脊柱融合术; 综述文献【作者】邓基劼; 蒋盛旦【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脊柱外科上海 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0腰椎椎间融合术(LIF)被广泛应用于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1-2]。
LIF 包括前/后路椎间融合术(ALIF/ 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极外侧/直接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DLIF)等,这些术式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亦各有优缺点[3-4]。
Mayer[5]于1997 年首先提出一种微创手术入路,Silvestre 等[6]于2012 年将其正式命名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该术式提供了一条通过腹膜后血管鞘和腰大肌前缘间隙到达腰椎的入路,通过避开固有结构,降低了血管及神经丛的损伤风险,同时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可更好地清除椎间盘及置入更大的椎间融合器,避免暴露引起术后并发症。
近年来,OLIF 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相比传统椎间融合术,OLIF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融合率高等优点[6]。
本文从OLIF 的手术技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如下。
1 手术技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1 手术入路OLIF术中患者可采取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因在解剖结构上腹主动脉及腰大肌之间的空间更大,故更多使用右侧卧位(即左侧入路),L2~5 节段腰大肌及血管丛间的通道间隙平均为18 mm,通过轻柔牵拉腰大肌可平均扩张到26 mm[7]。
左侧卧位(即右侧入路)可避免损伤难以修复的薄壁下腔静脉,特殊情况下,如需要矫正右侧腰椎侧凸畸形等,可采取右侧入路[6]。
术中患者屈曲髋关节及膝关节,放松腰大肌及椎管内神经纤维,尤其是L4/L5 节段,已被证实可以通过髋关节屈曲将脊髓调整至椎管后方,以避免损伤神经[8]。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腰椎融合术(LIF)是一种通过将融合器置入椎体间,从而使椎体间融合的技术。
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椎肿瘤、外伤、脊柱畸形等领域。
自腰椎融合术诞生以来,应用最为普遍的是两种后方入路: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
在过去的15年里,多种前、外、侧方入路被广泛的运用,这些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的优势在于:在充分暴露椎间隙植入融合器的前提下,不损伤椎旁肌肉及后柱结构。
本文就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XLIF)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解剖学研究、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做一综述。
一、XLIF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XLIF)最早由Pimenta1等在2001年报道,其自1998年至2001年在内窥镜下完成了100余经腰大肌入路的前路椎间融合术。
此后,该种术氏不断发展并出现了不同的器械通道。
据报道,XLIF的适应症1-3包括节段性脊柱不稳、盘源性疼痛、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人工椎间盘术后翻修、胸腰椎骨折、肿瘤、以及进行性、退变性脊柱侧弯等。
近年来也出现了将XLIF用于治疗急性椎间盘炎、单节段结核、腰椎骨折4、5、12的报道。
XLIF的禁忌症1.3报道不多,包括以前广泛的腹膜后手术(如肾手术)和L5/S1水平的疾病、严重的椎管狭窄、中重度滑脱、旋转型侧弯,以及腰椎骶化,因为腰椎骶化可能包含变异腰肌解剖和移位的腰丛神经。
同时,据报道,治疗失败的一个很大的风险是骨质疏松6;因此,骨质疏松症(T-score 2.5)是手术的相对禁忌症。
骨质减少患者(T-score 1.0至2.5),需要采用较宽的融合器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来减少沉降的风险7.8。
二、XLIF的解剖学研究2003年,Moro10等针对腹膜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腰椎手术安全区进行了评估。
使用了30具防腐尸体,其中6具用于研究神经根和腰神经丛的位置,将尸体冰冻至-80℃,然后将尸体沿腰椎椎间隙、椎体上1/3处以及椎体下1/3处水平切开,在计算机中输入每个切面的腰神经丛和神经根的照片.定义椎体前方为A区,椎体后方为P区,椎体按照前后依次平均分为I-IV区,计算机可以分析出相应区域的腰神经丛和神经根的分布;解剖剩下的24具尸体,观察生殖股神经在腰大肌的走行及两者的位置关系。
后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
1 临床 资料
本组 1 3例 , 9例 , 4例 。年 龄 5 7 男 女 3~ 2岁 , 中 位数 6 5岁 。均 为 F L H患者 。腰 椎 间 盘 突 出部 位 : LD
L,
~
1例 ,4 8例 , 。椎 间孔 内突 出 1 L一 Ls4例 O例 , 椎
4 讨
论
近年来随着 C 、 R 等影像学 TM I
4 1 F L H的特点 . LD
技术 的提高 和广 泛开 展 , 人们对 腰 椎 间 盘突 出症 的认 识 逐渐 增 加 , L D 的诊 断 率 也 有 所 提 高 。F L H FL H LD 的病理 学机 制是 突 出 的髓 核 在 椎 间孔 处 或 椎 问孔 外
节, 并可 同时处 理其 他椎 管 内病 变 。但 沈忆 新 等 报 。 道 , 于椎 问孔 型 F L H 患者 采用 该入 路 , 对 LD 为暴 露 清 楚, 需扩 大暴 露范 围 , 常需 切 除 椎板 的下 2 3 下关 节 /、
勾 侧放射痛 , 膝反射可减弱或 消失 , 股神经牵拉试
,
[] M nn o ・h mcs gaa rc te romn 3 o ir A Te io rc p a tfa il ta r u ilp o h o xa r a m 舡d h 。 A 。 f5 a J. b 。 m 眠 n “Y s lJ 。。 o1 e J [] 陈 4
单侧椎 弓根螺钉 , 安装钛棒 , 撑开椎体间隙, 置人大小
合 适 的骨 块或 椎 体 融 合 器 。c形 臂 x线 机 透视 螺钉
压迫同位神经根 , 表现为椎体同序数 的神经根损害 , 而神经根由于椎 弓根和椎问孔韧带的限制 , 移动余地
腰椎极外侧微创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价值
临床骨科杂志Joum a/q/'C/^iica/Ort/topaeAcs2016 D ec;19(6)• 745 •doi:10. 3969/j. issn. 1008-0287. 2016. 06.046 •实验与临床•腰椎极外侧微创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价值耿雷,顾军,黄沛彦,吴俊国,王明海摘要:目的明确国人腰椎侧方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评价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X L I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10具新鲜尸体标本和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取侧卧位(X L IF体位),在C臂机透视下模拟X L IF手术人路,将克氏针打人L p5椎间盘中央,沿克氏针方向逐层解剖。
测量腰椎侧面正中线腰神经与腰椎前缘交感干之间的距离、腰椎侧面正中线相邻腰节段血管之间的距离以及腰椎各椎体中线位置前后缘距离。
结果X L IF的手术人路相对安全,人路周围未见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
在腰椎侧方,腰节段血管、交感干和腰神经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范围”,其大小约为29 mm X30 mm;交感干至腰神经的垂直距离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椎体侧面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05)。
腰椎侧面X L IF微创手术操作的安全范围:L p3:27 mm x30 mm(修正值 0.72 mm X 0.65 mm),L3:30 mm X 32 mm(修正值 0.76 mm X 0.71 mm),L4:29 mm X 32 mm(修正值0.76 mm x0.69 mm)。
结论在X L IF人路周围,腰椎侧方“安全范围”较大,在该范围内进行X L IF手术操作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椎体间融合术;微创;尸体解剖;腰大肌中图分类号:R 681.5 ;R 3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287(2016)06-0745 -04The anatom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value of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GENG Lei,GU Jun, HUANG Pei-jan ,WU Jun-guo yWANG Ming-hai (Dept of Orthopaedics y the Fifth People s Hospital of Shanghai,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larify anatomical strata of lumbar spine laterals and adjoining relationships among essential structures thereof;to gauge distances between the fundamental neighboring structures and establish asecurity scope for lumbar spine lateral fusion;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applying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 to domestic patients;to further study the applied value of this novel fusion technique in its clinical treatment of domestic patients. Methods Ten fresh adult human cadavers and 2 formalin-soaked cadavers were contributed to the investigation. Placed in the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 ( operative position of XLIF) , Kirschner wirewas inserte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arm X-ray Machine into the cadaver till it reached L2^5 intervertebral discs.Following the direction of Kirschner wire, the particular sect was dissected layer by layer. The following distancesshould be measured :distances between lumbar nerves and the sympathetic trunk at lumbar spinal laterals ;distancesbetween adjoining lumbar segmental vessels at lumbar spinal laterals;and distances between margo anterior and margo posterior of lumbar vertebrae body. Results The operative approach of XLIF was relatively safe. In the vicinity ofthe operative approach route no nerves, blood vessels or other important structures were detected. There was a saferange (29 mm x30 mm) in the area among side lumbar, segmental vessels, sympathetic truck and lumbar, in whichthere was relatively no nerve and vessel;left and right side vertical dimension from sympathetic trunk to lumbar had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 > 0.05 ). the side away from the vertebral segmental vessels adjacent left and right side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 ;lumbar side XLI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procedure safe range L2^3:27mm x 30 mm ( correction value 0.72 mm x 0.65 mm) ,L3.4: 30 mm x 32 mm ( correction value 0.76 mm x 0.71mm) , L4.5: 29 mm x 32 mm ( correction value 0.76 mm x 0.69 m m). Conclusions In the process of XLIF,The safety area at the lumbar lateral is fairly broad, therefore, the degree of safety of XLIF in this area is comparatively high.Key words: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minimally invasive;autopsy;psoas major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40 王明海,男,博士,主任医师,科主任,通讯作者,主要从事作者简介:耿雷,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E-mail: 脊柱外科研究,E-mail:lS〇210〇6917@ I®, com 0156194@;* 746 *临床骨科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2016 Dec; 19(6)图2腰椎侧面腰神经与交感干距离(福尔马林固定尸体)1.椎间盘;2.节段动脉;3.交感干;4.腰神经分支;5. L 3椎体;6.后腹膜;7.腰大肌2.3腰椎侧面行XLIF 操作的安全范围腰椎侧面相邻节段血管和交感干、腰神经之间的区域,无重 要的血管神经穿过,我们称这一区域为“安全范 围”,见图3,X L I F 的手术操作范围正是在此“安全本研究对1^5椎间盘左、右两侧用克氏针穿刺 后,采用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interbody fusion ,X L I F )入路逐层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手术人路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及 重要组织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评价X L I F 的可行 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中,以腰椎融合运用最为广泛。
其中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伴有节段明显失稳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已成为其治疗首选[1,2]。
腰椎融合术根据手术入路、植骨融合位置、减压内固定置入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术式类别,而各类术式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不尽相同。
现对各类腰椎融合术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运用上的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1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在摘除椎间盘后,通过植骨或内置物使椎体间相融合。
该术式最早用于椎体结核的治疗,1953年Cloward 首次将其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融合根据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市中医院骨科,四川遂宁629000*通讯作者:陈泽,Email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李笑峰,蒋曼,陈泽*,熊福生[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增生紊乱、腰椎韧带松弛以及肌肉劳损等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腰椎自然退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腰椎融合术式种类多样,而各类术式有其自身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优缺点,各家研究报道结果不一,使得临床医师在不同术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难以达成共识。
现就临床上各类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融合术;综述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25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lumbar fus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I Xiao⁃feng ,JIANG Man ,CHEN Ze ,XIONG Fu⁃she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China Coresponding author :CHEN Ze ,****************[Abstract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tervertebral facet hyperplasia and disorder ,lumbar ligament relaxation ,and muscle str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umbar natural degener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ging process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many elderly people.Lumbar fusion surge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lumbar fusion in clinic ,each type of lumbar fusion has its own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udies are different.As a result ,clinicians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on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consensus.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lumbar fusion is reported as follows.[Key word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fusion ;review手术入路可以分为经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
经皮后外侧入路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经皮后外侧入路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张向敏;杨文彬;何菊鲜;韦国平;王成日;覃鑫;刘意强【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21)13【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natomic key points and surgery methods of the percutaneous pos-terior-lateral approach for lowe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ethods Lumb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lices of 40 normal adult cases were collected from Laibin People′s Hospital during Jan.2011 and Jul.2013, and the relevant anatomic parameters of the percutaneous posterior-lateral approach for lowe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were bin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sam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bodies of 6 adults ( experimental group) soaked by formalin to simulate posterior-lateral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rtebral fusion,while the other 6 adults bodies(control group) were operated by the routine rear intervertebral fusion,,the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rea and the fusion area of both groups were measured . Results①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ofimagingdataofL3~4andL4~ 5betweenman group and woman group (P>0.05); ②The fusion area of two modus operandi of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were over 30%,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③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vascular and nerves across the Kirschner wire operation approach ,and there was a 29 mm ×30 mm ′safe area′without vascular andnerves on the posterior-lateral of the lower lumbar interbody .Con-clusion The percutaneous posterior-lateral approach for lowe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s a relative safety method.And th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rea meets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 .Measuring the individual data on MRI before operation has a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direct the operation .%目的:探讨经皮后外侧入路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解剖要点及手术方法。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腰椎疾病的增多,腰椎椎间融合术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可靠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本文将就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操作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该手术方式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侧凸以及脊柱裂等病症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通过逆行运动以及侧面完全开放的路径,避免了对神经根的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并且术后患者疼痛减轻、功能恢复快。
其次,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手术切口小,创伤较小。
传统的腰椎手术切口通常需要沿着腰椎正中线进行开放,而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则是通过斜外侧切口进行手术,创伤较小。
此外,手术切口位置远离腰大肌群,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少。
这些优势使得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疤痕较小。
再次,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手术效果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些研究表明,该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地恢复椎间间隙高度,实现脊髓和神经根的减压,改善术后患者的症状。
此外,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还具有较高的融合率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手术的长期效果。
最后,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并发症较少。
由于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创伤小、手术路径自然,术后的创面愈合较好,因此术后感染、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同时,由于避开了神经根的损伤,术后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避免了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总之,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手术效果可靠等优点。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推广,相信该手术方式在腰椎疾病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摘要】目的评价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2009年,对4例极外侧性腰间盘突出患者行tlif手术治疗。
结果随访18-36个月,椎间融合率100%,所有病人术前症状基本消失,无术后感染。
结论 tlif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tlif【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54-02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位于椎间孔内或椎间孔以外的椎间盘突出,最多见于腰4、5椎间隙,其次为腰3、4椎间隙和腰5骶1椎间隙。
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略有不同,腰痛主要是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而未累及后纵韧带及硬模,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90%病人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椎间盘突出越偏外,则压迫下位神经根的可能性越小,而压迫同位神经根的可能性越大。
ct、mri扫描在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见间盘信号影是典型的表现。
2005年-2009年采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成功治疗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腰4、5间隙2例,腰3、4间隙1例,腰5骶1间隙1例。
1.2手术方法全麻,俯卧位,以病变间隙的棘突为中心,后正中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剥离两侧骶棘肌直达椎板,暴露两侧关节突关节及横突,c臂x光机透视下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以腰4、5间隙右侧突出为例,先用椎板咬骨钳咬除腰4右侧半椎板,再用小凿凿除腰4右侧下关节突及腰5右侧上关节突(注意勿损伤神经根),将咬下骨质修整,咬碎保留备用。
完全暴露椎间孔后,即可见腰4及腰5神经根,突出之间盘将腰4神经根顶起呈弧形,摘除突出之髓核组织,用终板绞刀斜行伸入椎间隙,绞除间盘组织,用终板刮匙刮净,暴露终板直至终板渗血为止。
椎板侧方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椎板侧方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及临床应用谢晓勇;丁自海;李平生;郭文荣;陈玉辉;马中铭【期刊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年(卷),期】2006(14)21【摘要】[目的]通过对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局部解剖结构的观测,探讨该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
[方法]20具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观测横突间韧带厚度、前后方血管分布规律、腰神经前支与矢状面夹角、椎弓峡部侧缘及横突基底部副突处距腰神经前支距离。
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其中7例采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5例采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联合经椎管内手术入路治疗。
[结果]L3~S1横突间韧带厚度为0.6~1.3mm;腰节段动脉前支及其伴行静脉90%以上位于横突间韧带腹侧上1/2处,横突间韧带背侧中1/3内侧缘处有一恒定腰节段动脉分支穿出;腰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后与矢状面夹角为18.9°~39.2°;副突及峡部侧缘距腰神经前支距离分别为5.6~8.0mm、1.7~3.6mm。
12例病人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个月。
根据Nakal分级:优8例,良3例,总优良率91.67%。
[结论]横突间韧带为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学标志,熟悉其应用解剖对于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应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总页数】3页(P1651-1653)【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应用解剖;手术入路【作者】谢晓勇;丁自海;李平生;郭文荣;陈玉辉;马中铭【作者单位】福州军区总医院九五临床部骨科;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J], 杨雁峰;谢晓勇;郭国泉2.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吴金凤3.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J], 林明侠; 王书成4.椎板侧方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解剖 [J], 谢晓勇;丁自海5.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J], 谢晓勇;李平生;郭文荣;马中洺;陈玉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图 1 经典极外侧型椎 间盘突 出的 C T表 现
作者单位 : 0 5 郑州 , 4 02 5 武警河南 总队医院神经外科
武警 医学
21 0 1年 l O月
第2 2卷
第1 O期
Me C i AP ,V 1 2, o1 O tbr2 1 l aJ hnP F o 2 N .0, c e.0 1 . o
1 对象 与方 法
1 1 对象 .
l 中 , 1 , 5例 ; 龄 3 6 5例 男 0例 女 年 2~ 5
岁 , 均 5 . 。病程 1 3 平 4 3岁 — 6个 月 , 均 6 8个 月 。 平 . 1 中 2例有 明显 外伤史 , 有腰痛 、 胀感 及腰 5例 4例 酸 部 活 动受 限 , 同 时 有 患侧 椎 旁 压 痛 、 2例 叩击 痛 、 放
( 2 1± . ) , 1 . 2 4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结论
经关节突人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 间盘 突出症可获得 良好疗效 。
【 关键 词】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 经关节突入路 ; 极外侧型 【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8.3 6 15
Fa a e a umba ic he n a i n t e t d y s g c ly v a t r iul r pr c s p o c r l t r ll r d s r i to r a e b ur ia l i he a tc a o e sa pr a h Y A a og L in ,HU H i i, N eg adG 0 Xn n N uo g a Srey ea r ic l op opt , U N Y d n ,IQagZ umn WA G H n ,n U ij . erl i l ugr,H nnPo ni rsH si l u oc v aC a
微创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初步应
治疗 , 可以使患者早期得 到 良好 的症状缓解 和满意 的影像学 改善 , 值得 临床推广 与应用 。但其远 期疗效 还需经 过大
【 关键词 】腰椎 ; 椎管狭窄 ; 脊 柱融合术 ; 外科手术 , 微创性 【 中图分 类号】R 6 8 1 . 5 3 3 .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9 5 7 ( 2 0 1 5 ) 0 4 - 0 1 9 8 - 0 5 【 D O I 】d n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9 5 7 . 2 0 1 4 . 0 5 . 0 0 2
S u r g e r y,C h a n g z h e n g Ho s p i t a l ,S e c o n d a r y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g h a i 2 0 0 0 0 3,C h i n a
2 0 1 3年 l 0月 一 2 0 1 4年 3月本 院收治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 1 4例 , 均在微创
窄症 的早期疗效 和安全性 。方法
通道下采用 X L I F治疗 。分别测量并分析术前 、 末 次 随访 时患者 疼痛视觉模 拟量 表 ( v i s u a l a n l a o g u e s c le a ,V A S ) 评分 及 O s w e s t r y 功能障碍指数 ( O s w e s t r y d i s a b i l i t y i n d e x , O D I ) , 椎 间高度 , 椎间孔 高度 , 椎 间孔 面积和盘黄 间隙 ( 关 节下 间
・
1 9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入路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作者:张树芳陈荣春钟红发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17期[摘要] 目的通过标本解剖学研究,得出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在各腰椎间隙的安全入路范围,为XLIF技术提供详尽的应用解剖学数据。
方法自2016年3~4月行尸体解剖实验,观察18例成人尸体标本椎间盘侧方解剖结构及毗邻血管神经分布及极外侧入路的可行性。
结果腰椎间盘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手术窗,左侧手术窗(39.91±5.97)mm,右侧手术窗(36.04±6.22)mm。
用穿刺针进行模拟,穿刺角度为64°时安全性高,距离血管神经位置远。
结论腰椎间盘侧方区域可作为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患的区域,XLIF手术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微创;应用解剖;血管和神经[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7-0035-03Applied anatomy study on operative approach of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ZHANG Shufang CHEN Rongchun ZHONG Hongfa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 Nancha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Ganzhou Hospital, Ganzhou 34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 range of surgical approach in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 by anatomy study on specimens, and to provide applied anatomy data in detail for XLIF. Methods 18 adult cadaveric specimens were dissected during March 2016 to April 2016, and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lateral to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its adjacent neurovascular distribution were observ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extreme lateral approach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left surgical window(39.91±5.97mm)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was larger than the right one (36.04±6.22 mm). Puncture needle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operation. When the puncture angle was 64°, the safety was high with long distance to blood vessels and nerves. Conclusion The lateral reg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an be used as surgical region to treat related diseases by endoscopy, with favorable safety of XLIF operation.[Key words]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Microinvasive; Applied anatomy; Vessels and nerves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腰椎退变性疾病逐渐增多。
国内外一般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但是传统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出现了软组织损伤、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1-5]。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广泛应用,腰椎椎间融合微创技术逐渐推广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6-8]。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微创椎间融合手术,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相比,具有腰椎后方复合体损伤小,患者康复快等优点[9],但XLIF也有可能出现生殖股神经损伤、腹部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0,11]。
本研究通过尸体标本解剖学研究,对腰椎间盘侧方区域血管神经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明确各腰椎间隙的XLIF安全入路范围,为XLIF 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自2016年3~4月行尸体解剖实验,18具(36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固定腰椎标本(男9具,女9具),平均年龄(53.2±13.8)岁,排除生前有腹主动脉疾病等影响解剖测量者。
1.2 仪器设备数显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1 mm)、克氏针(直径为2 mm)、量角器(精确度为1°)。
1.3 观察内容1.3.1 标本准备平腰1椎体上缘横断,解剖显露腰椎间盘和附近的血管、神经相应解剖结构。
1.3.2 观察内容解剖暴露双侧生殖股神经,观察其在腰大肌表面的分布规律;解剖腰椎间盘双侧方结构,并进行测量对比(图1);模拟穿刺,测量穿刺针与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之间的距离。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各测量数据的均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P2 结果2.1 腰椎间盘侧方的解剖结构腰椎间盘侧方有一无神经干和大血管的区域,左侧椎间盘侧方区域下方宽(10.09±2.56)mm,椎间盘上方宽(13.46±5.27)mm,右侧椎间盘侧方区域下缘宽(8.24±3.45)mm,上方区域宽(11.24±3.29)mm。
经左右配对t检验,双侧椎间盘上方宽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P=0.000),双侧椎间盘下方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t=3.342,P=0.000)。
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手术窗,左侧手术窗(39.91±5.97)mm,右侧手术窗(36.04±6.22)mm,经左右配对t检验,双侧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5,P=0.000)。
2.2 穿刺入路观察结果根据本研究结果的参照值,结合术前的腰椎X线片估计患者的腰椎前后缘直径,可以对腰椎间盘侧方区域范围大小进行评估,术前进行穿刺入路计划的制定,为手术进行提供研究基础。
于标本腋中线与腰椎棘突中点处作穿刺点,总共分为三个穿刺角度(64°、71°、86°)进行穿刺。
注:No.3与其他比较,*P3 讨论3.1 XLIF手术疗效及并发症XLIF由于利用了侧方经腰大肌手术入路,从而避免了对腰部肌肉的损伤引起腰部顽固性疼痛,同时也避免了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与传统腰椎椎间融合术相比,避免了对腰椎后方结构复合体的损坏和影响,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
患者行XLIF术可以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重建脊柱序列,并且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有良好的效果。
XLIF与传统腰椎椎间融合术相比,会出现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比如引导针进入腹腔,从而导致腹膜和腹腔脏器的损伤;导针进入时的位置差,从而损伤大血管、神经根和输尿管等结构;腰大肌分离粗暴,加重腰大肌的损伤从而导致生殖股神经损伤,还有术后水肿/血肿形成引起生殖股神经的损伤导致大腿疼痛。
3.2 椎间盘侧方区域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发现椎间盘外侧方有一个无神经血管分布的手术区域,本研究报道的左外侧椎间盘区域的面积比大于右侧,因此在XLIF手术操作中,为了避免损伤髋总静脉引起大出血,所以XLIF一般采取左侧入路[12,13],从而防止损伤相邻血管神经。
3.3 腰神经前支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与侧方手术入路相比,后外侧入路由于角度及手术视野的影响,往往无法直视下切除滑脱椎管的椎间盘,因此会出现椎间盘残留从而出现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
本研究则针对此情况,通过加大外展角度来达到直接切除椎间盘的目的。
通过解剖周围结构及模拟手术测得(表1),若角度过小则与神经位置距离较远;若角度过大则容易损伤神经,所以术前根据患者影像资料制定好穿刺方案,术中C臂监控,确定好穿刺入路。
3.4 生殖股神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文献[14]报道生殖股神经80%从L3下缘穿出,20%从L4上缘穿出。
洪乐鹏等[15]及周学利等[16]报道生殖股神经行走范围在L2/3椎间盘水平,最低在L4上半水平,大部分在L3~L3/4椎间盘之间。
根据模拟穿刺结果可得出生殖股神经穿出腰大肌的位置在L3/4椎间隙或以上者,与文献报道[16]结果一致,行XLIF时需注意生殖股神经走行方向,术前一定要结合腰椎MRI做好术前评估及穿刺计划,否则会损伤生殖股神经,从而引起相关并发症,根据本研究结果,患者行XLIF手术有可能出现损伤生殖股神经的风险,因此术前与患者沟通病情时,要告知术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术中则通过神经监测及仔细小心分离腰大肌从而避免生殖股神经的损伤。
3.5 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本研究结果可得知椎前血管的多变异及复杂性会造成手术风险,因此在进行XLIF手术时,术前做评估及手术计划,通过对CT或MRI进行术前的评估,如果对患者椎前血管分布走行无明显把握,必要时行椎前血管椎体对应的三维重建,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行XLIF术前,都需要做椎间盘的断层扫描,通过三个间隙的断层从而对腹部血管的分布特点进行明确。
如果发现椎前血管变异影响行XLIF手术效果并且增大了手术风险,与患者沟通病情后可以考虑选择采用其他的手术入路,如后路和前路。
XLIF作为新型的微创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也出现了相应的并发症和问题,所以仍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长期随访来观察其远期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
根据本研究结果,XLIF技术有一定的手术安全性,可以考虑适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但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特征进行选择,不能盲目地行XLIF手术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相信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XLIF手术适应证会逐渐扩大,可以进一步地引起临床推广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