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图文版】《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图文版】《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选择性神经阻滞时疼痛科核心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脊柱源性相关疼痛。
为规范选择性神经阻滞操作技巧,2021年由郑拥军、陈黔主笔的《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1 版)》隆重发布。
本专家共识介绍了颈脊神经根的解剖,系统描述了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解剖知识颈脊神经共有 8 对,第 1~7 颈脊神经是通过相应椎骨上方的椎间孔出椎管,第 8 颈脊神经走行于第 7 颈椎和第 1 胸椎之间。
第 1 颈脊神经离开椎管是在枕骨和寰椎之间,常被称为枕下神经。
每对神经借前后根与脊髓相连,每个后根有 1 个脊神级节(背根神经节)。
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摸,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
适应证(1) 颈椎病伴神经根症状;(2) 颈椎间盘突出症;(3) 颈源性头痛(CEH);(4) 枕神经痛;(5) 颈肩臂疼痛综合征,包括上肢的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6) 相关节段的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7) 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8) 胸廓出口综合征;(9) 膈肌痉挛;(10) 急、慢性颈肩部疼痛的鉴别诊断。
禁忌证绝对禁忌:(1) 穿刺部位皮肤或深层组织有感染;(2) 有出血征象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3) 局麻药过敏者;(4) 诊断不明确者,以防神经阻滞耽误病情;(5) 妊娠者,禁忌 X 线下阻滞。
相对禁忌:(1) 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情况差,高龄患者;(2) 神经阻滞后可能掩盖其他病情的情况;(3)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活动性溃疡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定义及自然病史问题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问题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退变。
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工作组专家共识诊断及影像学问题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并和坐位直腿抬高试验进行比较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所帮助。
推荐等级:B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咳嗽冲击试验,Bell 试验,过牵张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弓形试验(slump test,注1),腰椎运动度,反射消失等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方面的作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4: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为合适的方法是什么?何时需要应用上述方法?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优势。
工作组专家推荐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MRI 检查是最为合适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手段。
若患者行MRI 检查存在禁忌,或者检测后无法判断结果,则推荐CT 作为次选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无创的MRI 作为影像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推荐等级:A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CT,脊髓造影,或CT 脊髓造影作为影像学检测的备选方案。
推荐等级:A目前电神经检查(electrodiagnostic study)用于诊断神经根压迫在临床中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但该检查不能辨别神经压迫的原因。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像研究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像研究骆定省;赵兴;王献军;徐安鹏【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年(卷),期】2022(27)5【摘要】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像变化。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及协作医院收治的下腰椎疾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经治疗后,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椎间孔高度(IFH),椎间隙背侧高度(DH),椎间隙腹侧高度(VH)、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变等影像学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3例发生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用于下腰椎疾患者治疗中效果满意,可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也能促进影像学指标恢复,值得推广。
【总页数】3页(P997-999)【作者】骆定省;赵兴;王献军;徐安鹏【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比较2.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斜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的护理效果比较3.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4.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5.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早期临床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硬联合醉专家共识课件
• 不断总结经验 • 注重细节 • 反复回抽
2020/4/29
四、遇到穿刺困难时不要蛮穿,要 及时报告
2020/4/29
• 五、椎管内穿刺困难或无脑脊液流出时, 避免反复穿刺,损伤局麻药渗透屏障,增 强其神经毒性的易感性
2020/4/29
六、硬外穿刺时不能用大量空汽作 负压试验
2020/4/29
七、药物的选择
•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2020/4/29
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特性
局麻药
pKa
理 化 分配系数
性
质 蛋白结合率 (%)
作用强度 毒性 作用时间(分钟) 一次最大用量
(mg)
普鲁卡 因
9.0
0.02
丁卡因 8.5 4.1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7.9
8.1
8.1
2.8
27.5
5.8 低 低 45~60
1000
75
64
高 中等 120~180
中等 中等 60~120
75
400~500
82 高 高 300~420
150
94 高 中等 240~480
200
(不包括蛛网膜下 隙阻滞和表面 麻醉)
(14mg/k g)
1~1.2 mg/kg
(7 mg/kg)
(<2 mg/kg)
2020/4/29
动物试验
• 我科进行的大鼠鞘内置入微导管进行连续 蛛网膜下腔阻滞试验中发现
• 0.5%罗哌卡因用于CSA短时间内(<6小时 )对脊髓、神经根超微结构及脊髓组织钙 含量无明显影响
• 1%罗哌卡因用于CSA可以造成脊髓损害,提 示不宜应用
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骨科杂志 Journal f Clinical OTthfaePics 2021 Apr ;24(2)-199 -doi :10. 3969/j. iwn. 1008-0287-2021.02. 015-临床论著-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祁家龙1,刘艺明S 王晓陆S 王涛2,裴少保S 郁贤舜1,韩国嵩1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脊柱骨科,安徽合肥2312002上海长征医院脊柱肿瘤科,上海200001作者简介:祁家龙,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腰椎退变性研究,E-mail :qdialongyy@ 163- com ;刘艺明,男,主任医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脊髓损伤研究,E-mail : doctor-lym@ sina. com摘要:目的 探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 采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25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 评分及JOA 评分。
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
VAS 评分:术后1、6、12个月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术后 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 JOA 评分:术后1%6%12个月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 <0. 01);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术后腰痛及下肢症状均得到改善,未发生切口感染或深部椎间隙感染。
末次随访时,23例骨性融合,2例未融合,均未发生融合器移位和螺钉松动、退 出。
结论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软组织剥离少、出血少、螺钉把持力 强、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中线融合固定技术;皮质骨螺钉;椎体峡部;腰椎后路减压中图分类号:R681.5;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287(2021 )02 -0199 -04Midline lumbar fusion technique for treatmeet of lumbar disc heriaron with osteoporosisQI Jia-long , LIU Yi-ming , WANG XiaoHu , WANG Tao , PEI Shao-bao , YU Xian-sPun , HAN Guo-song(Dp of Spine Orthopaedics , the Third 4fniated Hospital f Anhui MePical UniversPh , Binhu Hospi tal of Hefei , Hefei , Anhui 231200,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c of midline lumbar fusion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steoporo sis. Methods The 25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steoporosis were treated with midlinelumbar fusion Wchnique. The pain VAS,JOA scores a- the pre- and post-operation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c-sp U s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VAS :at 1,6,12 postoperation , they were decreased than those be fore suryery ,the ddferences were staXsticaXy significant" P < 0. 01)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ferences a- postopera tive various time points" P > 0. 05 ) . JOA scores : a- 1,6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 they were increased than thosebefore suryery , and the ddferences were smtisticaXy significant ( P < 0. 01 )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dferences atpostoperative various Uwe points" P >0. 05). The lumbar pain and lower limb symptoms were improved postoperahve-ly,without incision infection or deep intervertebral space infection. A- the last follow-up , there were 23 cases of bonyfusion and 2 cases of non-fusion , and no displacement of fusion cage , screw loosening or withdrawal occurred. Conclu sions The midline fusion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steoporosis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soft tissue dWsec-Uon,less bleeding , strong control force , and fe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Key woels : lumbar disc herniation ; osteoporosis ; midline fusion fixation technique ; cortical bone screw ; vertebral isth mus ;posterior lumbar decompression2014年Mizunv el h (1)提出了中线腰椎融合技 术,即后路中线融合固定技术,一个小切口同时完成保留棘突的微创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和皮质骨通道(CBT )螺钉固定。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摘要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会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LLIF的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LLIF专家共识,以供业界参考。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Capener[1]于1954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其后,Larson等[2]于1976年将该术式改良并广泛地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手术治疗。
2006年,Ozgur等[3]首次应用L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在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出血量少、植骨面积大和融合率高等优点。
但由于LLIF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而且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足,导致在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对LLIF的稳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LLIF的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4]进行LLIF专家共识的制定。
本共识由工作组详细查阅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共识所用的调查问卷,并邀请以腰椎学组委员为主的国内65位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
调查研究过程先后经过三轮问卷调查及会议讨论,按照Delphi调查研究法对问卷中获得70%(含)以上专家同意的条目纳入共识范畴,并以此为依据起草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
2021中国椎管内分娩镇痛专家共识(全文)
2021中国椎管内分娩镇痛专家共识(全文)为规范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保障围产期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产妇就医满意度并进一步推进舒适化医疗,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共识和指南的基础上,编写《中国椎管内分娩镇痛专家共识》。
一、分娩镇痛的目的和原则分娩镇痛遵循产妇自愿和临床安全的原则,通过实施有效的分娩镇痛技术,达到最大程度减轻产妇产痛的目的。
椎管内镇痛因其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安全性高,是首选的分娩镇痛方式。
椎管内分娩镇痛不仅能有效减轻产妇产痛,还能为器械助产或产程中转剖宫产提供快捷及良好的麻醉效果。
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包括硬膜外(epidural, EP)镇痛、腰-硬联合(combined spinal-epidural, CSE)镇痛和单次蛛网膜下腔(single-shot spinal, SSS)镇痛技术。
二、分娩镇痛前的评估(一)产妇分娩镇痛前评估1病史现病史、既往史、麻醉史、药物过敏史、合并症、特殊药物应用史等。
2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困难气道、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等禁忌证。
3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选择性的凝血功能检查等。
4存在合并症或其他异常情况会增加麻醉和镇痛风险者,麻醉门诊评估麻醉和镇痛风险,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多学科诊治:1)心脏疾病,如瓣膜疾病、心肌病、先天性/获得性心脏病,心脏起搏器置入;2)血液系统异常,如免疫性/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障碍,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3)脊柱融合、脊柱手术史、骨骼肌疾病(如脊柱侧弯);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颅内压增高、颅内病变、截瘫/四肢瘫;5)感染性疾病或感染,如HIV、流感、绒毛膜羊膜炎;6)麻醉高风险因素,如预计困难插管、困难插管史,椎管内穿刺困难或失败史、麻醉药物过敏史,恶性高热史、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7)病态肥胖。
(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1) 产妇自愿应用;2) 经产科医师评估,可阴道分娩或经阴道试产者。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中,以腰椎融合运用最为广泛。
其中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伴有节段明显失稳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已成为其治疗首选[1,2]。
腰椎融合术根据手术入路、植骨融合位置、减压内固定置入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术式类别,而各类术式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不尽相同。
现对各类腰椎融合术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运用上的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1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在摘除椎间盘后,通过植骨或内置物使椎体间相融合。
该术式最早用于椎体结核的治疗,1953年Cloward 首次将其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融合根据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市中医院骨科,四川遂宁629000*通讯作者:陈泽,Email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李笑峰,蒋曼,陈泽*,熊福生[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增生紊乱、腰椎韧带松弛以及肌肉劳损等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腰椎自然退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腰椎融合术式种类多样,而各类术式有其自身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优缺点,各家研究报道结果不一,使得临床医师在不同术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难以达成共识。
现就临床上各类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融合术;综述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25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lumbar fus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I Xiao⁃feng ,JIANG Man ,CHEN Ze ,XIONG Fu⁃she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China Coresponding author :CHEN Ze ,****************[Abstract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tervertebral facet hyperplasia and disorder ,lumbar ligament relaxation ,and muscle str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umbar natural degener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ging process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many elderly people.Lumbar fusion surge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lumbar fusion in clinic ,each type of lumbar fusion has its own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udies are different.As a result ,clinicians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on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consensus.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lumbar fusion is reported as follows.[Key word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fusion ;review手术入路可以分为经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
演示文稿腰椎椎间融合术
cage操作
椎间隙测量
开路器从8mm开始,每规格以 1mm递增,直到13mm 将最薄的一侧插入椎间后,旋转 90°,以撑开椎间隙。
当前第36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四\9点
cage操作
椎间隙撑开
依次在两侧椎间隙中交替插入大一号 的试模,直到椎间隙的高度足够已达 到神经根的减压
摘除间盘
常规清理椎体后缘及其下位 椎体后方上缘骨赘,以方便 显露间盘
当前第33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四\9点
cage操作
摘除间盘
应确保在间盘摘除时, 硬膜囊始终处于保护状 态下。
当前第34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四\9点
cage操作
椎间隙测量
将带槽开路器插入至椎间隙 ,位于其头部下方有刻度标 线,大多数情况下,开路器 插入的深度为25—30mm。
cage操作
当前第40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四\9点
选定cage型号
根据术前对施术椎节的影像学测量结果 及最大试模型号,选择相应大小的cage ,并将骨碎片填入植骨腔中,并用压紧 器将植骨碎片压实。
cage操作
当前第41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四\9点
植入后术野
两枚cage应对称
当前第42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四\9点
正天cage
当前第23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四\9点
PEEK及钛两种材质 便于术后影响检查
正天cage
表面锥形齿防止融合器 移动,提高稳定性
垂直植骨窗最大化,便于植骨 ,获得长期稳定效果
矢状位上5°锥度,以符 合解剖
当前第24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四\9点
子弹头型设计,便于置入,可 自动撑开椎间隙
不同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比较
作技术,明确手术适应证,熟悉解剖学特点及潜在并发
症是成功开展各项 LIF 的前提 [1].本文主要探讨不同
入路 LIF 的起源、解剖 学 特 点、适 应 证 及 术 后 并 发 症,
比较不同入路腰 椎 融 合 术 的 区 别,为 脊 柱 外 科 医 生 临
病理性骨折)、感染 (椎 体 骨 髓 炎 或 内 固 定 植 入 术 后 椎
发椎体不稳,出 现 轴 性 疼 痛 等,后 续 内 固 定 松 动 断 裂,
中国民间疗法 2021 年 10 月第 29 卷第 20 期 115
综 述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Oc
综 述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Oc
t
2021,Vo
l
29No
20
不同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比较
陈 浩1 ,黄桂成2 ,蔡 平3
(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邻椎体的上下软 骨 终 板 剥 离 后,在 椎 体 间 隙 放 入 植 骨
材料,使用或不使用椎体内固定钉棒系统,以促进两节
或两节以上椎体 融 合,重 建 和 维 持 手 术 节 段 稳 定 性 的
手术方法.按融 合 入 路 可 分 为 前 入 路 与 后 入 路,前 入
. 路主要包括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病不明脏腑,何 异 盲 子 夜 行.”熟 悉 不 同 入 路 方 式 的 解
剖,是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前提.
Quadrant通道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
Quadrant通道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刘刚【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1(14)1【摘要】目的观察Quadrant通道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4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41例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腰椎融合术治疗。
比较2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量表(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
结果手术后,2组患者JOA评分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2组患者下肢及腰背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Quadrant通道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有利于提升JOA评分,降低VAS疼痛评分,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总页数】2页(P146-147)【作者】刘刚【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Quadrant通道下微创腰椎融合术联合微切口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2.Quadrant通道下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3.改良Wiltse入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与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5.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2020全文)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2020全文)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目的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不稳、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
围手术期ERAS进程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减少围手术期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3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ERAS实施流程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ERAS实施流程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
在术前,需要进行术前评估、营养支持、止痛等处理。
在术中,需要采用局麻醉、肌松剂、镇痛等措施,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在术后,需要进行早期康复、营养支持、镇痛等处理,加速康复过程,缩短住院时间。
4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ERAS实施策略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ERAS实施策略包括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止痛、肠道功能恢复、早期康复等方面。
营养支持需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和手术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止痛需要采用多种镇痛方法,包括局麻、静脉镇痛等。
肠道功能恢复需要加强肠内营养支持、促进肠蠕动等措施。
早期康复需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积极预防并发症等。
5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ERAS实施效果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ERAS实施效果包括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
研究表明,ERAS的实施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结论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最基本的手术方式之一。
通过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诊疗效果。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ERAS实施流程专家共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脊柱外科不同术式中的应用,为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后,需要进行围手术期ERAS实施流程。
这个过程应该从评估开始,一直到评估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合并症的处理和术中的微创操作。
术后需要注意疼痛的管理、呼吸道、消化道、尿管和引流管的管理,以及康复锻炼的进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鼾症,又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据统计,全球范围 内鼾症的发病率约为9%-1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药在鼾症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本篇文章将就中医诊疗鼾症的专 家共识意见进行阐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背景介绍
鼾症是指在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患者会出现 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高血压、糖尿 病、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中医认为,鼾症的发生与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等 因素有关,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推荐意见
1、中医应成为鼾症诊疗的重要方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鼾症诊疗中具有 显著优势和良好疗效,应成为临床诊疗的重要方式。
2、建立规范的中医鼾症诊疗流程:为提高中医在鼾症诊疗中的规范化水平, 应建立规范的中医诊疗流程,包括辨证施治、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规范化 操作。
3、重视中医鼾症诊疗的优势和局限:在推广中医治疗鼾症的同时,应充分认 识到中医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使用
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等。非甾体类 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阿片类镇痛药如曲马多等, 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等,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 痛。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 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注意保护神经根,彻底 清除突出物,以减轻患者痛苦。手术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期,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指导。
4、未来的发展中,中医鼾症诊疗将面临挑战与机遇: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 展,中医在鼾症诊疗中既面临挑战又有机遇。应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探索更 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中医药在鼾症诊疗中的影响力。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㊃共识解读㊃[收稿日期]2023-07-07[作者简介]张世民(1965-),男,北京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脊柱科疾病诊治研究㊂‘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张世民,时福东(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一科,北京100102) [摘要] 近年来,随着腰椎管狭窄症(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D L S S )诊疗技术的发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应时发布,该共识对以往D L S S 诊疗指南或共识进行更新补充,为临床医生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指导㊂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其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医务人员对该共识的理解,使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及规范化治疗㊂[关键词] 椎管狭窄;诊断;治疗;共识解读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3205.2024.01.001 [中图分类号] R 6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4)01-0001-05腰椎管狭窄症(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s pi n a l s t e n o s i s ,D L S S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在>60岁的人群中,其椎管相对狭窄与绝对狭窄的发病率可高达到47.2%与19.4%[1],其患病率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继续上升㊂对于D L S S 的诊断以及其治疗措施的选择,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㊂自2011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以及2014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以来[2-3],对D L S S 的诊断以及治疗均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㊂随着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对D L S S 的诊疗规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鉴于此,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微创分会组织业内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3年共识)[4],该共识在D L S S 的定义㊁分类㊁发病机制㊁诊断㊁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均有所补充,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好地指导,现解读如下㊂1 D L S S 的定义D L S S 是因腰椎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黄韧带肥厚等)导致椎管㊁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的狭窄,而引起神经源性跛行或下肢神经根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㊂2023年共识强调了对于D L S S 的诊断将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三者结合的重要性,若仅存在腰椎M R I 或腰椎C T 等影像学上狭窄,而无相应的临床症状,应诊断为影像学上的腰椎管狭窄,并非D L S S ㊂此外,新共识还明确指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㊁腰椎滑脱或脊柱侧弯继发导致的椎管狭窄,因有其自身的疾病特点,并不属于D L S S ,若合并D L S S 时,可根据疾病主次行伴随诊断,为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㊂2 D L S S 的分类2023年共识基于解剖位置(即中央椎管㊁侧隐窝或椎间孔),新增了D L S S 分类的描述㊂椎间隙高度丢失㊁上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骨赘形成以及黄韧带肥厚是D L S S 发生的主要因素[5],椎管和硬膜囊受累时发生中央管狭窄,侧隐窝受累时发生侧隐窝狭窄,椎间孔受累时发生椎间孔狭窄㊂明确椎管狭窄的责任节段㊁部位以及范围,有助于术前减压目标的确定以及术式的选择,行个体化手术减压㊂3 D L S S 的发病机制2023年共识新增了D L S S 的发病机制,对其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㊂新共识对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症状与姿势和运动状态相关的机制进行解释说明:上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黄韧带肥厚发生椎管结构性狭窄导致的神经根缺血是间歇性跛行发生的主要机制,除此之外,神经根氧合不足㊁代谢物积聚亦可引发神经源性跛行㊂当处于前屈位时,脊柱的前凸变小和黄韧带绷紧,椎管容积增大,反之则椎管容积变小,是D L S S 患者症状与姿势和运动状态相关的主要原因㊂㊃1㊃第45卷第1期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5 N o .1J a n . 20244D L S S的诊断4.1 D L S S症状及体征 D L S S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诊断的准确性,将病史㊁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正确诊断的基础㊂间歇性跛行㊁患者症状与姿势动态相关以及症状多㊁阳性体征少是D L S S的典型临床表现㊂2023年共识依据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更系统地对D L S S症状进行描述,进一步将患者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相结合,有利于对D L S S选择针对性治疗㊂4.2 D L S S影像学诊断腰椎MR I对椎管软组织解剖结构(椎间盘㊁后纵韧带㊁黄韧带等)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优越于其他检查方法,而腰椎管内充满神经㊁脂肪㊁纤维等软组织,故2023年共识指出腰椎M R I是临床诊断D L S S的主要检查方法㊂腰椎M R I测量的硬膜囊正中矢状位直径<10mm被认为是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直径<4mm时被认为神经根管狭窄[5-6]㊂M R I不需要暴露在辐射下,具有较好的软组织㊁神经根以及硬膜囊分辨率,对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㊂鉴于腰椎M R I在D L S S 诊断中的广泛应用,2023年共识补充了基于腰椎M R I的影像学狭窄分级评分系统,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㊂L e e等[7]根据T1加权矢状面图像提出腰椎椎间孔狭窄的3度分级法,S c h i z a s等[8]基于硬脊膜囊形态将椎管狭窄分为4级以及B a r t y n s k i等[9]将腰椎侧隐窝狭窄程度分为4级,这些分类方法,对了解椎管狭窄的程度及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帮助㊂2023年共识指出,腰椎C T是一种D L S S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㊂其对骨质改变㊁韧带钙化及骨化方面显示更为清晰,可明确侧隐窝骨性狭窄程度及范围㊂而腰椎X线片在评估软组织㊁椎间盘和神经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单凭X线片难以确定椎管狭窄㊂4.3 D L S S辅助诊断2023年共识补充强调了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D L S 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㊂对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存在责任节段诊断困难等情况,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可明确狭窄节段及部位,以达到精准靶点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㊂同时,对于不耐手术的患者,神经根阻滞技术亦可联合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病变神经根以消除炎症和水肿[10]㊂此外,鉴于肌电图虽然能判定神经根性病损情况,但在临床上诊断D L S S的特异度较低,多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因此,2023年共识认为肌电图在D L S S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㊂5D L S S的治疗5.1非手术治疗针对于D L S S的非手术治疗方面,2023年共识进一步细分为基础治疗与药物治疗,是病变程度不重㊁症状较轻D L S 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㊂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健康宣教㊁脊柱健康管理及物理锻炼,可长期改善D L S S患者预后;对于药物的选择,仍以应用控制疼痛㊁消除炎症㊁改善血液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等药物为主[11],相较于以往未见明显变化㊂但是,2023年共识新增了抗抑郁药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的相关推荐㊂一项包含21项研究的M e t a分析发现[12]:抑郁症㊁行走功能障碍或心血管疾病等是影响D L S S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负面因素㊂此外,鉴于近年来中医药在D L S S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2023年共识首次肯定了中医药治疗D L S S的应用效果㊂根据证型,中医将D L S S分为风寒痹阻型㊁肾气亏虚型㊁气虚血瘀型以及痰湿阻滞型,在应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以辨证施治[13]㊂5.2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通过增加椎管狭窄水平的横截面积,以解除神经压迫㊂2023年共识明确指出5点D L S S手术适应证,为临床医生治疗选择提供指导,如对于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建议选择手术减压治疗,这亦是ȡ65岁D L S S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最常见原因[14];但是对于一些存在神经根严重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应首选手术干预,以防止神经功能持续损害㊂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 n h a n c e dr e c o v e r y a f t e r s u r g e r y,E R A S)理念在脊柱外科领域不断发展,2023年共识首次将 加速康复 概念纳入D L S S 手术的基本原则,旨在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患者的创伤应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㊂5.2.1椎管减压术随着D L S S微创及阶梯治疗的理念不断深入,对于D L S S不伴腰椎失稳的患者,建议首选单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㊂关于开放性椎管减压术式的选择,2023年共识与以往共识所一致,建议尽可能选择创伤小㊁手术时间短㊁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强调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最大化保留脊柱的稳定性㊂目前有关微创手术治疗D L S S的研究逐步增多,其可减少开放手术造成的椎旁肌组织损伤以及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在保证减压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15-17]㊂因此,2023年共㊃2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识首次提出 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医院优先选择微创椎管减压术 的观点㊂D L S S微创减压手术主要包括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p e r c u t a n e o u s e n d o s c o p i c l u m b a r d i s c e c t o m y,PE L D)㊁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术等㊂P E L D包含经椎板间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18]㊂对于中央型椎管狭窄,经椎板间入路P E L D可切除椎板增生骨质㊁肥厚黄韧带以及增生的上关节突,扩大椎管和神经根管,对硬膜囊及神经根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19];对于神经根管出口区(椎间孔)狭窄,经椎间孔入路P E L D通过切除增生关节突和部分椎弓根,扩大椎间孔和侧隐窝的范围,能对椎间孔狭窄进行直接减压治疗,是P E L D治疗椎间孔狭窄的最佳选择[20];对于单侧侧隐窝狭窄,神经根致压因素偏于背侧者,经椎板间入路更为适合,致压因素偏于腹侧者,经椎间孔入路更为便捷,具体术式选择,需考虑术者的偏好及不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对于双侧侧隐窝狭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 n i l a t e r a l b i p o r t a l e n d o s c o p y,U B E)通过切除棘突基底部㊁对侧黄韧带和部分关节突,以达到椎管内270ʎ减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1]㊂2023年共识指出,P E L D治疗D L S S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开放性椎管减压手术㊂首先,对于重度或极重度狭窄的患者,由于其器械移动空间狭窄,操作受限,难以充分减压,建议行开放性椎管减压;其次对于多节断狭窄神经根受压患者,由于其核心为靶点治疗,视野及操作空间有限,使其难以对多节段椎管狭窄进行良好减压㊂因此,2023年共识认为 开放性椎管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手术方法 ㊂5.2.2腰椎固定融合术腰椎固定融合术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治疗策略,对于D L S S伴有椎体失稳或减压后存在失稳风险的患者,减压后需行腰椎固定融合术,以维持其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㊂2023年共识根据手术入路更系统地将腰椎固定融合术分为3类:①经后方入路,如后路椎间融合术(p o s t e r i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P L I F)㊁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T L I F)等㊂近年来,随着经皮螺钉内固定和通道技术的发展,微创T L I F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脊柱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其减少肌肉损伤及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结构破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㊂②经侧方入路,如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 b l i q u el u m b a r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O L I F)㊁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 x t r e m e l a t e r a l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X L I F)/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d i r e c t l a t e r a l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D L I F)等㊂O L I F㊁X L I F及D L I F属于经腹膜外间隙到达腰椎侧方的微创椎间融合技术,X L I F/D L I F需要劈开腰大肌,存在腰大肌损伤及较高的腰丛神经损伤的风险, O L I F则利用左侧腰大肌和腹主动脉间隙,降低了腰丛神经的损伤风险㊂侧方入路通过置入大面积融合器来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实现间接减压和重建腰椎间稳定性,但不适用于严重中央椎管狭窄Ⅱ度及以上椎体滑脱㊂③经前方入路,即椎体间融合术(a n t e r i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A L I F)㊂A L I F 采用腹直肌旁小切口腹膜后入路,进行椎体间融合,能有效恢复腰椎前凸,恢复椎间孔高度,对椎间孔狭窄进行间接减压,并具有较高的融合率㊂6围手术期E R A S管理自E R A S理念于1997年被K e h l e t[23]首次提出以来,在脊柱手术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并展现出诸多优势,故2023年共识新增了围手术期E R A S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宣教㊁术中处理㊁术后康复㊁围手术期疼痛管理㊂6.1术前评估宣教 D L S S多见于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前专项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全面详实评估,以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减少麻醉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㊂研究发现术前宣教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及减少住院时间[24]㊂2023年共识建议对术前预防镇静㊁镇痛以及 预康复 措施内容进行重点宣教,旨在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情绪,降低术后负面因素影响和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㊂6.2术中处理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脊柱手术入路㊁减少损伤出血㊁控制疼痛等方法,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25-26],因此,2023年共识建议在术中需仔细操作,保护神经,减少患者损伤㊁出血等㊂6.3术后康复在常规术后诊疗的基础上,2023年共识提倡D L S S患者应术后早期行功能康复锻炼,以避免肌肉萎缩,促进术后功能康复㊂相关研究表明,术后早期下地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27]㊂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间节点及方式应结合患者手术方式及身体情况个体化开展㊂㊃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6.4围手术期疼痛管理预防性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疼痛管理方式是E R A S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㊂2023年共识指出术前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术后疼痛,鉴于阿片类药物会导致出现恶心呕吐㊁呼吸抑制及肠道抑制等不良反应,以非甾体抗炎药为基础,联合其他低剂量镇痛药的多模式镇痛,有助于减少镇痛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㊂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如疼痛情况㊁用药史㊁药物反应等方面,以便针对性给予镇痛药物㊂7结语综上所述,2023年共识在以往指南或共识的基础上,对D L S S的定义及诊断进行更细分阐述,新增了对D L S S分类㊁发病机制㊁分级及责任节段诊断方法的描述;探讨了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作用机制,肯定了中医药在D L S S的临床疗效;修改完善了D L S S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原则,纳入 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医院优先选择微创椎管减压术 的新推荐;更加关注E R A S原则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做好围手术期管理,促进D L S S患者恢复㊂因此,2023年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化㊁个体化诊治D L S S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 K a l i c h m a n L,C o l e R,K i m D H,e t a l.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p r e v a l e n c e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w i t hs y m p t o m s:t h ef r a m i n g h a ms t u d y[J].S p i n e J,2009,9(7):545-550.[2] W a t t e r s W C3r d,B a i s d e nJ,G i l b e r t T J,e ta l.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 n 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l i n i c a l g u i d e l i n e f o r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J].S p i n e J,2008,8(2):305-310.[3] K r e i n e rD S,S h a f f e rWO,B a i s d e nJ L,e t a l.A ne v i d e n c e-b a s e dc l i n i c a l g u ide l i n ef o r t h e d i a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u p d a t e)[J].S p i n eJ,2013,13(7):734-743.[4]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微创分会.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16(2):97-103. [5] D e e rT,S a y e dD,M i c h e l s J,e t a l.Ar e v i e wo f l u m b a r 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w i t h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n e u r o g e n i c c l a u d i c a t i o n:d i s e a s e a n dd i a g n o s i s[J].P a i n Me d,2019,20(S u p p l2):S32-S44.[6] W a s s e n a a rM,v a nR i j nRM,v a nT u l d e rMW,e t a l.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f o rd i a g n o s i n g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p a t h o l o g y i n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l o wb ac k p a i n o rs c i a t i c a:ad i a g n o s t i c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 S p i n e J,2012,21(2):220-227.[7] L e eS,L e eJ W,Y e o m J S,e ta l.A p r a c t i c a l M R I g r a d i n gs y s t e m f o r l u m b a r f o r a m i n a l s t e n o s i s[J].A J R A m JR o e n t g e n o l,2010,194(4):1095-1098.[8]S c h i z a sC,T h e u m a n nN,B u r nA,e t a l.Q u a l i t a t i v e g r a d i n g o fs e v e r i t y o f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b a s e d o n t h em o r p h o l o g y o ft h e d u r a l s a c o n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e s[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10,35(21):1919-1924.[9] B a r t y n s k iW S,L i nL.L u m b a r r o o t c o m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 l a t e r a lr e c e s s:M R i m a g i n g,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y e l o g r a p h y,a n d C Tm y e l o g r a p h y 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s u r g i c a l c o n f i r m a t i o n[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3,24(3):348-360.[10] K oS,J u nC,M i n WK,e t a l.P a i nr e l i e f a f t e rs e l e c t i v en e r v er o o t b l o c ka s a p r e d i c t o r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d e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u r g e r y[J].S p i n e(P h i l a P a1976),2022,47(9):666-671.[11] T e m p o r i t i F,F e r r a r i S,K i e s e r M,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h y s i o t h e r a p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S p i n e J,2022,31(6):1370-1390.[12] A a l t o T J,M a l m i v a a r a A,K o v a c s F,e t a l.P r e o p e r a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 s f o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i n l u m b a r 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06,31(18):E648-E663.[13]崔学军,朱越峰,姚敏.腰椎管狭窄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3,18(7):936-944.[14] D e y oR A.T r e a t m e n to f l u m b a r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b a l a n c i n ga c t[J].S p i n e J,2010,10(7):625-627.[15]刘兵兵,任志楠,张盼可,等.经皮内镜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2(7):553-558.[16] D e e rT R,G r i d e r J S,P o p e J E,e t a l.T h eM I S T g u i d e l i n e s:t h e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c o n s e n s u s g r o u p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p i n et r e a t m e n t[J].P a i nP r a c t,2019,19(3):250-274.[17] H e r m a n s e nE,A u s t e v o l l I M,H e l l u m C,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3d i f f e r e n t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 N e tO p e n,2022,5(3):e224291.[18]张世民.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面临的问题[J].中国骨伤,2021,34(1):5-8.[19]S u n F,L i a n g Q,Y a n M,e ta l.U n i l a t e r a l l a m i n e c t o m y b ye n d o s c o p y i nc e n t r a l l u m b a rc a n a l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t e c h n i c a ln o t e a n d e a r l y o u t c o m e s[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20,45(14):E871-E877.[20]南运东,徐长科.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19):1811-1812.[21] K i m H S,P a u d e l B,J a n g J S,e t a l.P e r c u t a n e o u s f u l le n d o s c o p i cb i l a t e r a l l u m b a r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o f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t h r o u g h u n i p o r t a l-c o n t r a l a t e r a l a p p r o a c h: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p r e l i m i n a r y r e s u l t s[J].W o r l d N e u r o s u r g,2017,103:201-209.㊃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22] G eD H,S t e k a sN D,V a r l o t t aC G,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w o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 l u m b a r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o p e nT L I F v e r s u s w i l t s e M I S T L I F[J].S p i n e(P h i l a P a1976),2019,44(9):E555-E560.[23] K e h l e t H.M u l t i m o d a l a p p r o a c h t o c o n t r o l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J].B r JA n a e s t h,1997,78(5):606-617.[24] K o n g C B,J e o nD W,C h a n g B S,e t a l.O u t c o m e o f s p i n a l f u s i o nf o rl u m b a rd eg e n e r a t i v ed i s e a s e: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s t u d y i nK o r e a[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10,35(15):1489-1494.[25] L e s c h k eJ M,C h e n C C.S u p p l e m e n t i n g 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 w i t hi n s t r u m e n t e d f u s i o n f o r s y m p t o m a t i c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c r i t i c a l a p p r a i s a l o f a v a i l a b l e r a nd o m i z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J].N e u r o s u r g R e v,2021,44(2):643-648.[26] H e r m a n s e nE,A u s t e v o l l I M,H e l l u m C,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3d i f f e r e n t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 N e tO p e n,2022,5(3):e224291.[27] C h e n C Y,C h a n g C W,L e e S T,e t a l.I s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d u r i n g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e n o u g h f o r f u n c t i o n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l u m b a r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s u r g e r y?A p r o s p e c t i v e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s t u d y[J].C l i n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2015,129(S u p p l1):S41-S46.(本文编辑:赵丽洁)㊃5㊃张世民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阿仑膦酸钠联合侧方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效果
阿仑膦酸钠联合侧方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效果作者:魏海清任忠明金文孝薛军曾忠友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18期[關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阿仑膦酸钠;侧方椎体间融合术;腰椎功能[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8-0075-04Efficacy of alendronate sodium combined with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WEI Haiqing REN Zhongming JIN Wenxiao XUE Jun ZENG Zhongyou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ospital of Coust Guard General Corps of, Jiaxing 314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lendronate sodium combined with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LLIF) o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dmitted to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LLIF.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after oper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endronate sodium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umbar function [lumbar dysfunction assessment form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and pain degre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The patients were continuously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rehabilitation qu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QoL assessment scale (short form-36, SF-36)]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incidences of complications (myelitis, lumbar instability, lumbar mobilization and intervertebral infection) of the two groups at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ecover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80.00%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operation, the ODI and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SF-36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P<0.05). The ODI and V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F-36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0%, which was lower than 2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Alendronate sodium combined with LLIF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lumbar function, relieve pain symptoms,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the QoL of patients.[Key words]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lendronate sodium;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Lumbar function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一组疾病统称,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生理病理过程,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退变性滑脱等,对患者腰椎功能有极大影响,会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
211170185_腰椎术后邻椎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云南省中医(骨伤)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20210701)①昆明市中医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②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通信作者:陈建琨腰椎术后邻椎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曹鹏① 向刚刚① 高启龙① 黎太友② 吴若冰① 童猛① 杨光① 夏鸿①杨景帆① 陈建琨① 付义① 【摘要】 邻椎病是腰椎术后的一种常见的中远期并发症,其发生可严重影响腰椎手术的疗效,因而邻椎病也越来越被更多临床医师所关注,为了减少本疾病对腰椎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腰椎手术与邻椎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对部分腰椎手术与邻椎病的发生的相关性进行论述,这不仅有助于认识邻椎病的部分发病机制,也能为临床如何预防腰椎术后邻椎病的发生提供更多证据和参考。
【关键词】 邻椎病 腰椎术后 发病机制 The Correl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Occurrence of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fter Lumbar Surgery/CAO Peng, XIANG Ganggang, GAO Qilong, LI Taiyou, WU Ruobing, TONG Meng, YANG Guang, XIA Hong, YANG Jingfan, CHEN Jiankun, FU Y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1): 184-188 [Abstract]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is a common long-term complication after lumbar surgery, and its occurrence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 efficacy of lumbar surgery, so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clinical atten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this disease on the efficacy of patients after lumbar surger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ar surgery and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tial lumbar surgery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which not only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partial pathogenesis of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but also provides more evidence an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of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fter lumbar surgery. [Key words]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Lumbar surgery Pathogene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Kunming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Kunming 65001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1.043 邻椎病(ASD)是发生于椎体邻近节段的一种退行性病变,也叫邻近节段病变,包括了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椎体不稳滑脱等病变,常常会导致神经压迫、脊髓损伤、椎体骨折等而出现腰痛、神经放射痛、跛行等症状[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摘要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会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LLIF的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LLIF专家共识,以供业界参考。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Capener[1]于1954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其后,Larson等[2]于1976年将该术式改良并广泛地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手术治疗。
2006年,Ozgur等[3]首次应用L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在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出血量少、植骨面积大和融合率高等优点。
但由于LLIF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而且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足,导致在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对LLIF的稳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LLIF的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4]进行LLIF专家共识的制定。
本共识由工作组详细查阅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共识所用的调查问卷,并邀请以腰椎学组委员为主的国内65位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
调查研究过程先后经过三轮问卷调查及会议讨论,按照Delphi调查研究法对问卷中获得70%(含)以上专家同意的条目纳入共识范畴,并以此为依据起草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
01LLIF的定义LLIF是指通过腰椎侧方入路,经过或不经过腰大肌,对腰椎退行性疾患等进行治疗的手术技术。
LLIF主要包括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X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LLIF、侧方腰椎间融合术(CLIF)、直接外侧腰椎间融合术(DLIF)、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LaLIF)等[5, 6, 7, 8, 9]。
02L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LIIF作为一种新兴手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腰椎后方入路技术优势明显。
但因为其只是腰椎融合技术的手术入路和技术选择之一,会受到患者病情、个体差异及术者经验和习惯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切记不可盲目跟风选择LLIF。
推荐意见1:LLIF适应证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LDH)、Ⅰ°和Ⅱ°腰椎滑脱症、非骨性及占位性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LSS)、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翻修手术等[5, 6, 7, 8, 9]。
推荐意见2:LLIF禁忌证主要包括:严重的腹膜后疾病史或手术史、发育性腰椎管狭窄、重度腰椎管狭窄、Ⅲ°和Ⅳ°椎体滑脱、腰椎重度关节突关节退变以及肋骨(胸段)及髂骨阻挡的腰椎节段等[6, 7, 8, 9, 10]。
03LLIF的优缺点LLIF近年来成为腰椎外科的热门之一,但在实施LLIF时应客观审慎,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规避其劣势。
LLIF的优点:在合理使用该技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前提下,LLIF能够获得较好的脊柱稳定性与融合率,并可一定程度改善冠状面及矢状面失平衡。
同时,该技术具有间接减压作用,手术创伤较小,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4, 5, 6, 7, 8, 9, 10]。
LLIF的缺点:通过间接减压实现对神经压迫的减轻,其减压作用有限。
可能存在减压不充分而造成术后神经症状残留的风险。
同时,手术解剖入路经过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对于入路不熟悉的医生,可能存在大血管及腰骶丛神经损伤风险等,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4, 5, 6, 7, 8, 9, 10]。
04LLIF的术前评估术前评估对于患者病情全面掌握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意见3:LLIF术前需采集的患者基本信息应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年龄、吸烟史、有无腹部手术史等。
必须的影像学检查应包括:站立位腰椎正侧及过屈过伸位X线片、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及左右屈曲位X线片、卧位腰椎正侧及过屈过伸位X线片、腰椎CT三维成像、腰椎磁共振成像、骨密度检查、腹部CT血管造影(CTA)等。
05LLIF的术后随访LLIF术后随访时评价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疼痛、生活质量、功能状况、影像学评估及心理评估等。
推荐意见4:LLIF术后初次下地时间一般为术后1 d。
LLIF术后应设置的随访时间点为术后1、3、6、12、24和36个月。
LLIF术后常规随访的终点为术后3年[5, 6, 7, 8,11, 12]。
推荐意见5:LLIF术后随访时必须要评估的影像学检查应包括站立位腰椎正侧及过屈过伸位X线片、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腰椎CT及MRI等。
LLIF术后随访时,评价临床疗效常用的标准有: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SF-36健康调查量表等[5, 6, 7, 8,13]。
腰椎正侧及过屈过伸位X线片需要观察的内容有:腰椎冠状位及矢状位序列、腰椎前凸角、腰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是否有滑移、融合节段是否有活动、椎间隙高度、融合相邻节段的关节突关节退变增生情况、椎间活动范围、侧方椎体螺钉/后方椎弓根螺钉是否松动、椎间融合器是否塌陷及塌陷程度等。
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中需要观察的内容有:冠状位平衡、矢状位脊柱-骨盆序列参数等。
腰椎CT需要观察的内容有:各节段神经根是否存在骨性压迫、非手术节段椎管狭窄程度、手术节段植骨是否融合、螺钉周围是否有透光影、融合器上下是否有透光影、相邻节段是否有退变的表现(关节突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生骨化等)。
腰椎MRI需要观察的内容有:各节段神经根是否受压、椎管内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生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程度、腰椎管狭窄程度、邻近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等。
LLIF术后随访时,判断椎间植骨融合的标准为:连接相邻终板的桥接骨小梁穿过或环绕内植骨、融合间隙活动度<5°、融合节段相对位移≤3 mm、椎间植骨上下两端透亮线均未超过50%[14, 15, 16]。
LLIF术后随访时,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的情况有: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合并相应神经症状,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合并节段失稳症状,中重度的融合器沉降合并对应症状,内固定失败、松动、断裂等导致腰痛及下肢症状[17]。
06LLIF的并发症防治在手术入路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出现手术误伤和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大大增加。
在实施LLIF手术时,应重视其学习曲线及并发症的发生。
LLIF手术相关并发症有腰骶丛神经损伤、腰大肌损伤、交感干损伤、血管损伤、腹部脏器损伤、椎体骨折、假关节形成、终板塌陷、术后感染、出血及血肿形成等[18, 19]。
LLIF术中神经损伤最常出现在L4-5节段,且通常以短暂神经损害为主。
多数患者术后神经症状能够在2周左右自行缓解,肌力无明显下降。
术中出现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显露直接损伤、术中牵拉损伤、内固定压迫等。
术后出现神经症状是否需要处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若需要处理,可采取的方式有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激素治疗、神经电刺激、翻修手术等。
此外,术中应尽量避免经腰大肌入路、确保钝性分离、缩短术中持续牵拉时间、改良工作通道、应用神经监测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LLIF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的机会[18, 19, 20, 21, 22]。
LLIF手术中最常损伤的血管为髂静脉、主动脉和髂总动脉。
其常见原因为手术直接损伤、牵拉损伤、椎间融合器植入损伤等。
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为下腰椎手术。
术中出现腹部大血管或其他脏器损伤时,若为完全损伤,应及时进行开腹/腹腔镜探查修补术。
在一般情况下,LLIF 手术无需普外科及血管外科医生协助,但当出现相应并发症时应及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若术中出血量>1000ml或者合并围手术期贫血等,应及时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19,23, 24]。
LLIF术后常见的腹腔脏器损伤有肾、输尿管及肠道和腹膜损伤等。
如患者出现腹胀,肠梗阻等情况时,应及时对症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电解质变化并请普外科会诊协助治疗[5, 6, 7,18,25]。
术中如由于侧方钢板或者椎体螺钉造成椎体骨折,应辅助后方内固定以确保稳定性。
推荐意见6:LLIF椎间融合器(cage)应尽可能放置在椎间隙中部1/2或略偏前的位置。
其高度应适应增加手术节段术前椎间隙高度或匹配邻近正常椎间隙高度。
植骨材料可选择自体髂骨松质骨、异体骨、自体联合异体(或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等[26, 27]。
LLIF术后椎间融合器塌陷最常发生于上终板,其常见原因可能包括患者术前合并有骨质疏松、BMI较大,未联合使用侧方或者后方固定、融合器位置不佳、椎间隙处理造成终板损伤、融合器大小选择不当、植骨不融合等。
通过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术中避免损伤骨性终板、选取合适大小的融合器(高度、宽度)、侧方或后方内固定辅助以及选取合适的植骨材料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融合器的塌陷。
一旦出现融合器塌陷合并下肢神经症状和(或)假关节形成时,应当进行翻修手术;若塌陷程度较轻,可选择密切观察而不进行翻修手术[28, 29, 30, 31]。
07LLIF在退行性LSS中的应用(此部分提及的LSS为单纯退行性病变,均不合并ADS)LLIF适用于治疗由于黄韧带增生、关节囊肥厚、神经根管狭窄等原因引起的LSS,尤其是Schizas A级(硬膜内脑脊液清晰,但分布不均一)及B级(神经根占据整个硬膜囊,但仍可分辨)的中央型LSS[32]。
椎间隙高度与正常节段相比,椎间盘高度降低30%~50%;小关节退变在Ⅱ度以下,即关节间隙变窄或轻度骨赘形成时,也适用LLIF[33]。
推荐意见7:LLIF在治疗LSS时可适用于包含L1-5的任何节段,尤以L2/3、L3/4及L4/5节段为最佳,融合节段可为1~4个,且优先推荐左侧入路。
LLIF在治疗LSS时存在一定的优势:该技术通过侧方入路能够保护脊柱后方稳定结构。
通过间接减压一定程度上避免侵扰椎管,降低了神经损伤风险。
同时,对于已经掌握该项技术的手术医生而言,术中出血相对较少、手术时间与术后康复时间较短,并且该技术拥有较好的脊柱序列恢复能力,椎间融合率较高等优势[5, 6, 7, 8]。
在选择LLIF治疗LSS多节段退变时,对于责任节段的识别与确定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