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枚Cage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有限元分析

合集下载

腰椎CAGE 技术【精选文档】

腰椎CAGE 技术【精选文档】

腰椎CAGE 技术近年来,一种新的腰椎融合技术――椎体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腰椎融合手术的成功率,而有关其并发症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在此将cage 在腰椎融合中的理论,适应证,并发症,及一些新的技术进行综述。

1、发展历史及分类椎体间融合器的雏形来源于Bagby 设计的一种不锈钢的“篮子”――Bagbybasket,它是一个长为30mm,直径为25mm 的圆柱体,其壁上有2mm 的有窗小孔以利新生骨长入,用于融合马的颈椎.其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出现在的多种cage,广泛地应用于椎间盘源性的下腰痛。

根据制作的材料主要分为金属cage,碳纤维cage.金属cage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cage,多由钛合金制作成,又可以根据形状分为水平圆柱形与垂直环形,前者的代表为BAK(Bagby and Kuslich)、TFC(Threaded Fusion Cage),后者包括Harms vertical cage、Syncage等。

而Brantigan I\F cage 作为一种新的方形碳纤维cage 也已经和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应用于临床.下面分别说明几种cage 的设计与生物力学特点。

⑴BAK:BAK 是一种中空,多孔,前端逐渐变细的带有螺纹的钛合金结构,在其中塞填骨碎片以期为融合的发生提供稳定性和必需的生物成份,无论体内还是体外的试验均已证明其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撑脊柱而不会发生变形与破裂,其壁上的孔足以让新生骨长入。

可以由前路或后路植入,初始时要求成对植入,现在有多种方式可以仅植入单个。

⑵TFC:Ray-TFC 的主体为高强度钛合金制成,外壳为经纬状三角形螺纹,内为空心的圆柱体,两端有聚乙烯箱盖以防止纤维组织长入及其内的移植骨丢失。

均由后路成对植入。

(见左图)⑶Brantigan I\F cage:由PEKEKK(polyether ketone ether ketone ketone)加强的碳纤维多聚体制成,其形状为中空的矩形,上下缘有齿状结构以防止拔出,临床均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一起应用。

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

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

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认真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体位安置,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熟练的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

结果本组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术中所用物品数目准确、器械完整,无护理意外和差错。

手术配合的质量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 Cage 手术配合Cage是一种椎间融合器,为一柱状小笼,表面布满螺纹,在柱面上下方布有多孔,在融合器两端的槽内装有封片。

这样的结构植入人体的病变椎间盘处,能得到很好的融合,起到正常椎间盘的作用。

该融合器具有结构简单,植入简便快速,能很快见到疗效等优点。

本科室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共行15例的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手术配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手术室护士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才能提高手术护理配合效率。

1 资料与方法在本组病例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2~65岁。

腰椎滑脱并不稳患者4例,年龄59~65岁,男1例,女3例。

椎管狭窄患者1例为75岁的男性。

所有患者均存在腰腿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单侧或双侧下肢肌力减退或运动障碍,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经保守治疗无效,行择期手术。

2 手术配合2.1术前访视手术前1日访视病人,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主动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方法、手术体位及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消除病人的顾虑,做好心理护理增强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合手术顺利完成。

2.2器械及物品的准备无菌器械包的准备:根据病人的情况准备好相应的脊柱内固定专用器械、Cage植入器械、基础器械包、椎间盘器械包、脊柱加仪、植骨器械等;仪器:C型臂X光机、高频电刀、中心吸引导等;特殊物品:脊柱体位架、各手术体位用的啫喱垫、C型臂X光机无菌套、无菌无影灯套、骨蜡、棉片、手术贴膜、明胶海绵等。

腰椎L4和L5侧路单cage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研究

腰椎L4和L5侧路单cage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研究
[ 关键词 】 腰椎 ; C a g e ; 椎间融合术 ; 生物力学 ; 临床研究
生 物力学 及临 床应 用
[ 中图分 类号 ] R 6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8 0 6 ( 2 0 1 3 ) 0 6— 0 5 1 5— 0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3 8 0 6 . 2 0 1 3 . 0 6 . 0 3
Bi o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f l a t e r a l l u m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wi t h s i n g l e c a g e f o r t h e 4 h t a n d 5 t h
中 国临 床 新 医学
2 0 1 3年
6月
第 6卷
第 6期
・51 5・
腰椎 L 4和 L 5 侧 路单 c a g e 椎 间融合 术 的生 物 力 学 与 临床 应 用研 究
严冬雪, 黄永吉, 罗 军 , 马广 斌
基金项 目:广西卫生厅科研课题 ( 编号 : Z 2 0 0 9 0 5 2 )
l u mb a r s p i n e
ⅣD o n g 一  ̄ f u , e , HU A N G y 0 - j i , L U O J u n ,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S p i n e t S u r g e r y , t h e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

采用PEEK Cage植入行A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观察

采用PEEK Cage植入行A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观察

毒, 并具有抗水解 、 电离辐射作用 ; 其力学强度 、 抗磨 损性 能及生 物相容 性 均 良好 J不 具 有 金 属 材料 的 ,
过敏 反应 ; 材料 在 x线 下 不 显影 , 该 可通 过 x线 直 接观 察骨 融 合 进 程 , R 检 查 伪 影 发 生 率 低 ; M I 其 弹性模 量接 近皮 质 骨 , 力遮 挡 小 , 沉 率低 。S . 应 下 t e pe ¨ hn等 以实 验证 实 了 P E E K在 生 理 环 境 下 的 机 械稳 定性 , 用有 限元 分 析证 实 P E ae在 各种 并 E KCg 载荷 下 的 力 学 特 性 与 钛 合 金 Cg ae相 似 , 认 为 并 PE E K有 潜在 的刺 激骨生 成 的作 用 O 本研究 采用 前路 P E ae 入 行 A I E KCg 植 LF治疗 腰椎 退变性 疾病 4 6例 , 随访 1 2 个 月 , 2— 8 所有 患 者 症状 消 除或显 著改善 , 术 后并 发 症 。术后 J A评 无 O 分较 术前 明显 提 高 , x线 片 示 C g 置 良好 , 移 ae位 无 位 或脱 出 , 术后 椎 间 隙和 椎 间 高度 较 术前 均 明显 增 加 , 次 随访 4 末 6例手术 间 隙均骨 陛融合 , 效果 较好 。 关于 A uF是否需 用 内 固定 的 问题 , 们认 为 , 我 撑 开压 缩 机 制对 C g ae的稳 定 发挥 重 要 作 用 。Cg ae 椎 间植入 , 撑开椎 间 隙 , 间压应 力 作 用 于 C g, 椎 ae 既 利 于植骨 的 固定 和刺 激 植 骨愈 合 , 又起 到 稳定 C g ae
腰 椎前 路椎 间融合 术 ( LF A I)自 O bi rn报道 J e 以来 , 广泛 应用 于腰椎 退变 性疾病 的治 疗 , 目前 已成 为椎 间 融 合 的一 项 标 准 技 术 。20 04年 6月 ~20 08 年 8月 , 们 采 用 聚 醚 醚酮 材 料 ( E K) ae植 入 我 PE Cg 行 AI LF治疗 腰椎 退变性 疾病 患者 4 6例 , 效满 意 。 疗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h a d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i n c l u d i n g l e s s i n v a s i o n, q u i c k l y r e c o v e y, r s h o r t o p e r a t i v e t i me, a n d s a v i n g i f x a t i o n c o s t , i t ma y p r o v i d e a n lt a e r n a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or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f a r l a t e r a l l u m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
A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f o l l o w e d u p f r o m 1 2 t o 4 8 mo n t h s wi t h a n a v e r a g e o f 2 3 mo n t h s , t h e r e wa s n o i mp l a n t b r e a k a n d d i s p l a c e me n t i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X— r a y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s u r g i c l a p r o c e d u r e o f u n i l a t e r a l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i f x a t i o n wi t h t r a n s f o r a mi n a l l u mb a r i n —

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张亚;冯虎;李健华;刁天月;蒋学军;杨挺【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8±6.5)个月。

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术后ODI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融合节段均骨性愈合。

随访期间内cage位置正常,内固定物无断裂及滑脱。

结论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及脊柱融合率,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moval of lumbar disc with cage bone 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32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o un-derwent removal of lumbar disc with cage bone 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s.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I)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effect.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36 ( 18 ± 6. 5 ) months. The postoperative pain was significantly relieved and function was im-proved, postoperative ODI and V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ing with that of the preoperation (P<0.05). All fusion segments achieved solid fusion, all these implants were in good places without displacement or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 Conclusions Removal of lumbar disc with cage bone 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an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spine and the rate of fusion, significantly relieve symptoms and improve patients′function, which can obtain a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6(019)002【总页数】3页(P164-166)【关键词】植骨融合;内固定;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张亚;冯虎;李健华;刁天月;蒋学军;杨挺【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006;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医院骨科,江苏邳州221300;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医院骨科,江苏邳州221300;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医院骨科,江苏邳州221300;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医院骨科,江苏邳州22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R681.53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单纯髓核摘除术或椎板切除术,对脊柱后柱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术后易导致腰椎不稳和长期下腰痛。

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术对退行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

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术对退行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

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术对退行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发表时间:2018-05-19T11:21:43.2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作者:朱树卯[导读] 探讨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朱树卯宣威云峰医院云南宣威 655426【摘要】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7年8月期间6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术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的总优良率及Cobb角。

结果:Cobb角度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良率对比,观察组(95.56%)明显高于(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术,对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退行性脊柱侧弯;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术;治疗效果在临床上,退行性脊柱侧弯在成年人当中比较常见,是一种特殊的脊柱侧弯。

因为患者椎间盘发生退变,椎体出现半脱位,导致椎管狭窄和根性疼痛症状,因为退行性脊柱侧弯容易滑脱和侧方位移,增大了临床治疗难度[1]。

目前,临床上主要用手术方法来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有比较好的效果。

本文对我院2013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7年8月期间的60名患有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

对照组中,男14人,女16人,年龄最小54岁,最大78岁,平均(62.97±3.76)岁,患病时间最短7个月,最长21年,平均(6.3±3.5)年;观察组男15人,女15人,年龄最小53岁,最大79岁,平均(63.01±3.74)岁,患病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0年,平均(5.9±3.0)年。

腰椎融合术的研究现状

腰椎融合术的研究现状

首次报告了腹腔镜下行 A L I F手术, 随后 Mc A f e e 等 报道 b o d y f u s i o n , T L I F ) 是经过关 节突入路 后路切除间盘 , 置入椎
了微创腹膜外人路放置腰椎融合器的临床经验。Z d e b l i c k 等_ 4 总结了 5 0例 L 、 L 行微创 A L I F的病例, 他们认为对 L ~ 以上节段的融合, 小切 口手术方式可以降低手术并发 症, 微创腹腔镜下经腹腔入路, 适合 L uS 间隙的融合, 而 对L ~L 间隙相对困难。 腹腔镜下经腹膜外气囊辅助入路: 需要特殊拉钩、 特殊工作通道及光源影像设备, 利于较大的 拉钩和器械进出, 避免损伤腹腔内的脏器和因腹腔内黏连而 导致的手术失败。
( 天 津 市 第 五 中心 医院 骨 科 , 天津
中 图分 类 号 : R6 8 1 . 5 文献标识码 : A
3 0 0 4 5 0 )
椎间融合是脊柱外科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1 9 1 1 年 H i b b s 和A l b e e 首次介绍脊柱融合术的稳定性, Me r c e r 于 1 9 3 6 年提出脊柱融合理论, 该观点逐渐被广大的脊柱外科医 师所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术主要应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不 稳、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脊柱侧弯及椎间盘源性疼痛
・6 2 2・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Or t h o p a e d i c s Vo 1 . 1 9 , No . 7 , J u 1 . 2 0 1 3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腰椎融合术的研究现状
朱本 清 , 孙渊
结了 1 O 年间 P L I F手术病椎间融合术( a n t e r i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

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治疗下腰椎不稳的临床观察

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治疗下腰椎不稳的临床观察

NnxaMe ,e .0 1V l 3, o2 igi dJF b2 1 ,o N . 3
亮带 , 但未见融合器松动、 移位情况。到随访 为止 , 7 例 患者手 术 后 下 腰 痛 和 下 肢 放 射 痛 、 歇 性 跛 行 等 间
症状 均有 不 同程度 的缓 解 , 分患 者 症状 逐 渐 消 失 。 部 随访 过 程 中 l例 患者 (ae后移 患者 ) cg 于术 后 6个 月
t ns fso e me t tbl ;OA soeweee au tdb tn adciia mpo e 0 aeo 3 6 e c l n. n u in T ee i t . ins g nssa itJ c r r v lae ysa d l c i rv me t t f . % x el tCo c so h s e u i r n l r 9 e l
f 8css f h w r u a p eis blydsae( 8pt nsw r ma n 0fm e , lcssW r n egn e lm・ 0 7 ae el e mbr i t it i ss4 ai t ee l a d3 a ) Al ae e ud r eSmi i r oT o l sn n a i e e e el e o a
n c o rl mi e tmy e v o tc n 、 la e o ev o t x lr t n I tr o y b n r t g c mb n d wi i g ec g n e i e t my o a n co N r e r o a a Ree s fn r e r o p o ai n eb d o eg a i o i e t sn l a e a d p d- l e o f n h ce f a in s se . ol w d f r6 t 6 mo t s l x t y tm F l e o o 3 nh .Re u t T e d n mi —r y e a n t n s o d b n u in r t f9 . % o a i o o sl s h y a cX a x mia i h we o e f s ae o 4 8 o o fp —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中应用单枚融合器和自体骨移植骨融合的疗效分析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中应用单枚融合器和自体骨移植骨融合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临床疗效 。方法 (A ) V S 。结果
盘后高 ( H) P 和腰 椎 运动 节 段前 凸 角 ( A) 临 床疗 效评 价包 括改 良 Po L ; r o功 能评 分 、 痛 视觉 类 比评分 l 疼 患者均获随访 , 时间 l 3 2~ 2个月j术后腰椎运 动节段椎 间盘 P 腰椎 L H、 A均较术前 明显恢 复 ( = .7 , : .2 ; : . 4 , =0 0 1 ; t 2 5 7P 00 4 f 2 29 P . 2 ) 末次随 访无 明显丢 失。植骨 面积 百分 比为 4 % 一 5 0 7%
rmia mb ritr o yfs n C I n ,I h—e , E Tn 母n ,I c gciC E i a n i u a eb d u i A g L i n H eg g L Fm — , H N Q— l n o Mi Z w a xn ( etfS i l ugr , epe op a Z , hj, hj n 3 1 0 ,C ia i D p pn re P ol sH si l o aS y t o h Z u Z ea g 1 8 0 hn ) f i i
( 3 1 ±1. % ) 其 中融 合 器 占 1% ~ 6 (0 4 ±53 ) 5.% 53 ; 5 2% 2.% . % 。融 合 率 达 9 . % 。 根 据 改 良 Po 76 rl 能 评 o功
分: 3 优 9例 , 3 , 5例 , 良率为 9 . % 。术后 V S较术前 降低 ( = .3 P=00 2 。结论 应用 良 2例 可 优 34 A t 3 24, .1) 单枚 融 合 器 行 T I 有 效 地 恢 复 和 维 持腰 椎 的 力线 与 平 衡 , 提 供 足够 的机 械 稳 定 , 绝 大 多 数 患 者获 得 优 LF能 并 使 良的临床疗效 ; 手术局部 自体骨植骨满足椎体间融合的要求 , 并避免取髂 骨植 骨。 关键词 : 脊柱疾病 ; 脊柱融合术 ; 合器 ; 融 植骨 ;治疗结 果 中 图分 类 号 : 8 . ; 8 .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8— 27 2 1 )6— 6 5— 4 R 6 15 R6 7 3 A 10 0 8 (0 0 0 00 0

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腰椎融合器高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腰椎融合器高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720 •广东医学 2019 年 3 月 第 40 卷第 5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r. 2019, Vol. 40, No. 5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腰椎融合器高度选择的 影响因素分析**佛山审恢学类科技攻关项I 丨(编号:2018 AB(X)()193 )吴金伟',邹伟民',许汉权',庞祖才',吕海2'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伤四科(广东佛山528388);'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广东广州510630)【摘要】目的分析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腰椎融合器(cage)高度选择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共76例,分析置入cage 高度与患者身高、年龄、性别和 cage 置入节段位置和疾病类型的关系,分析cage 高与与前椎间高度(AIVH).中点椎间高度(MIVH )、后椎间高度(P1VH)和运动范围(ROM )的相关性结果男性患者置入cage 的平均高度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51, P=().O17),身高3165 cm 的患者其平均置入cage 高度显著高于身高<165 cm 的患者 (/=4.213, P<0. 001),其中不同的手术节段eage 高度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 756, P = 0. 032),cage 高度与AIVH 、MIVH 和PIVH 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425, P <0. 001 ;r =0. 432, P< 0.001; r=0. 384, P <0.001)结论 患者的性别、身高、手术节段以及术前的椎间高度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cage 高度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术;cage ;高度;身高;椎间高度【中图分类号】R681.5;R602【文献标志码】ADOI :10. 13820/j. cnki. gdyx. 20181967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其已成 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后外侧融合和椎体间融合'对于脊柱系 统中,重建矢状平衡和稳定性已成为腰椎融合手术的最主要目的⑵。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腰椎融合是脊柱外科常见手术技术,主要是通过植入物及建议脊柱即刻稳定性来促进脊柱融合。

但腰椎融合可增加临近节段退行性变。

目前对于腰椎融合内固定刚度,国外学者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但没有一个统一定论。

Hibbs[1,2]于1911 年5月首次报道脊柱融合的稳定性,奠定了脊柱融合的基本原则。

随着脊柱融合术的广泛应用之后,相继出现了许多改良方式来提高融合率。

经过多年研究,Mercer于1936年提出经椎体间融合是促进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

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通过对脊柱正常解剖结构的生物力学测试,椎间盘结构的应力分析、手术方式对脊柱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腰椎后结构和腰椎椎间关节对腰椎稳定的重要性,为脊柱融合术提供了理论依据[3]。

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因其融合部位接近脊柱的旋转中心和负重力线,最能够达到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获得最好的融合效果,是临床目前较理想的融合方式。

其主要优点在于:该技术符合脊柱生物力学本身机制、能够提供最大的植骨融合面积、对椎间及椎间孔高度恢复有利、重新重建腰椎生理前凸。

20 世纪60 年代Boucher 等[4]提出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进而提出椎弓根螺钉的概念,并将椎弓根螺钉应用于腰椎融合。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因控制节段间的屈伸运动,使植骨块不受牵张力而出现塌陷和移位,所以为腰椎即刻稳定性和融合率提供条件。

Roy-Camille 等[5]在20世纪80年代报告在脊柱骨折中应用椎弓根螺钉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后,使得该技术得以广泛开展。

目前,双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己经成为一种标准固定方式,尤其是能够提供稳定的固定以及获得较高融合率。

如今,微创技术已经成为脊柱外科的主导思想之一,如何减少手术中对组织的损伤,减少出血量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成为了急需解决的课题。

有学者提出,单侧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也许是一种比较好的探索方向,从这一思想出发,近年来不断有国内外文献报道在腰椎融合手术中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

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姚绍平;李跃琼;孙先润;叶吉云;李维朝【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6)007【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神经根减压运用单枚Cage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3年8月,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后路单侧神经根减压并运用单枚Cage结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的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访该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2 ~ 36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评定,本组优良率为93.1%.结论单侧神经根减压后运用单枚Cage结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费用低、手术操作简单、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总页数】4页(P97-99,104)【作者】姚绍平;李跃琼;孙先润;叶吉云;李维朝【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32;云南省农业厅医务室,云南昆明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32;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相关文献】1.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应用 [J], 刘立华;邓斌2.单侧椎弓根内固定单枚cage植入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J], 张浩;陶惠人3.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单枚cage置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J], 吴强初;王锡雄;杨硕望4.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姚绍平;李跃琼;孙先润;叶吉云;李维朝;5.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殷允华;马立志;牛建军;赵光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4-07-25T15:51:01.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3期供稿作者:蒋林周赟向伟能[导读] 综上所述,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在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蒋林周赟向伟能(长沙市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湖南长沙 410005)【摘要】目的: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的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35例,均采取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经过6~36个月随访,分别统计术前、术后3月、6月、1年的JOA评分,计算改善率。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

JOA评分术前(7.83±2.46)分,术后3月(21.42±4.22)分,术后6月(24.58±2.75),术后1年(26.78±1.64)分。

术后3个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评分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JOA平均改善率为(78.2±15.8)%。

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在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单侧固定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器极外侧椎间盘突出【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146-01 2010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35例,均采取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经过6~36个月随访,疗效整体满意,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35例患者,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8岁-74岁之间,平均50.8岁,病程3月至10年不等,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腰椎六位X线片,腰椎MRI、CT及下肢肌电图检查。

单枚Cage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单枚Cage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8 . 7 R6 1 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
应 用单 枚 C g a e治 疗 腰 椎 退
行 性 病 变 , 够 有 效 地 维 持 椎 间 隙 高 度 , 柱 融 合 可 靠 , 一 种 比较 理 想 的 腰 椎 融 合 术 式 。 能 脊 是
我院自20 年 3 04 月至 20 年 5 , 08 月 采用节段性内固定 加单枚 C g 斜放治疗腰椎不稳、 ae 腰椎管狭窄症、 ~ Ⅱ I 度退 变性腰椎滑脱、 椎间盘术后复发等退行性腰椎病变 12例, 1 其中 8 1例获得了 6 0 ~5 个月、 平均 2. 个月的随访, 03 疗效
后根据内固定情况佩戴支具下床活动, 个月内支具保护, 1 严
格限制腰椎屈伸活动 。 术后 6 3 月、 个月 , 周、 个 6 之后每年摄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8 例. . 1 其中男 3 例 , 4 例; 4 女 7 年龄 3 ̄6 岁, 6 8 平均 5. 岁。 53 椎体滑脱 1 例, 8 滑脱加椎间盘突出 1 例, l 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 5 腰椎不稳并椎问盘突出 1 例, 8 例, 腰椎管节段性狭窄并腰椎滑脱或腰椎间盘突出 2 例。 9 所 有患者均存在腰腿痛, 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 7 2例, 单侧或双 侧下肢肌力减退或运动障碍 5 6例, 间歇性跛行 2 例 , 5 大小 便障碍 2 例。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 证实有明确腰椎退 行性变, 经保守治疗无效 , 有明确手术指证。
进 行 N K i 分 , 察术 前 、 后 及 末 次 随 访 时 腰 椎 曲 线 指 数 、 对 椎 间 隙 高 度 、 al r a a评 观 术 相 T ia d指 数 、 段 前 凸 角 、 l 节 腰椎 生 理

《2024年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范文

《2024年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范文

《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有限元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腰椎融合技术,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其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背景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是一种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的新型医疗器械。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扩张装置将融合器植入腰椎间隙,实现腰椎间的稳定融合。

该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融合效果好等优点,已成为腰椎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目前,关于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应用研究:该类研究主要探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在腰椎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腰椎疾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和稳定性。

2. 材料学研究:该类研究主要关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材料选择和性能优化。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等因素,为融合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依据。

3. 生物力学研究:该类研究主要探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在生物力学方面的性能表现。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研究者们可以模拟融合器在人体内的受力情况,评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四、有限元分析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研究中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模拟复杂系统的力学性能。

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研究中,有限元分析具有以下应用:1. 模拟融合器在人体内的受力情况: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模拟融合器在人体内的受力情况,包括载荷、应力、位移等参数,以评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优化融合器设计: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优化融合器的设计,包括材料选择、结构优化等,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加压植骨联合单枚Cage的椎体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治疗双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的回顾性研究

加压植骨联合单枚Cage的椎体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治疗双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的回顾性研究
组 ,3L/ 5 1例 ,4L/ l 0例 ;LF组 ,3L/ L/ 4L 2 L/ 5s 1 PI L/ 4 k 3例 , / . 1 L/ S 9例 。P F组并 发 脊柱 侧 凸 8例 , L P1 LF组 5例 。狭 窄 类 型 :L P F组 中央 型 狭 窄 1 7例 ,
帅 P I 组 个月复诊 l 例通过 D 合失败现象 ;LF 3 0 RX线
可 证 实 达 到 融 合 标 准 , 个 月 复 诊 1 1/2, 6 4( 42
后至植骨完 全融合 之前 , 腰椎 承载 的载荷 是通 过 “ 椎体一 棒一 钉一 椎体” 来传导 的, 直至后外侧相邻椎体
15 1 临床随访内容 .. 分别 于手 术 后 13 6及 1 、、 2个 月 常 规 进 行 临床 随诊 , 次研究 前集 中进 行 随访 。手 术前 、 本 后及 末 次
随访 进行 J A 评 分 ; 问 并 记 录 下 腰 部 疼 痛 的 情 O 询 况 , 进行 V S评 分 。本组 随访 时 间 1 并 A 2~3 2个月 ,
推 向对 侧 , 置 入 相 应 大 小椎 间植 骨器 ( ae内 置 再 Cg
入 颗 粒状 碎骨 )椎 弓根 螺 钉进 行 椎 问 加 压 内固定 , , 常规 放置 引流 管 引流 。
14 术后 管理 .
1 1 一般 资料 . 20 06年 1月 ~20 09年 1 2月 , 治 双 节 段 腰椎 收 椎 管狭 窄 症行 后路 椎管 减 压 、 融合 手术 的患 者 共 9 5
腰 椎失 稳 , 椎失 稳是 下腰 部疼痛 的主要原 因之一 , 腰 进 行融 合手 术也 是 目前治 疗 这 类 疾病 的 唯一 手 段 。 融合 的方式 主要 包 括 P F与 P I L LF2种 。P F融 合 L 术 国内外应 用广 泛 , 别是 单节 段病 变 的融合 , 特 临床 效果 稳定 J但 是也 有 明 显 的不 足 之 处 l , , 4 主要 是 J

微创经椎间孔植入物置入腰椎体间融合:螺钉位置不良及cage移位特点

微创经椎间孔植入物置入腰椎体间融合:螺钉位置不良及cage移位特点

微创经椎间孔植入物置入腰椎体间融合:螺钉位置不良及cage移位特点陈晓涛;谢守宁;王凯【摘要】背景: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对椎旁软组织剥离范围较广,组织牵拉时间较长,创伤大,失血量多。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可以减少或避免上述缺点,但也存在曲折的学习曲线过程,因此正确了解其并发症并及时预防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目的:总结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

方法:于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疾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

其中腰椎管狭窄症42例,腰椎滑脱症31例,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27例;L3/42例,L4/528例,L5/S150例,L3-L52例、L4-S1结果与结论:1例患者在处理椎间隙时,出现硬膜外出血量约为1000 mL,给予输血,未出现并发症。

共11枚螺钉置入后发现位置不良,占总螺钉数的2.5%(11/435),其中1例(1枚)螺钉的1/3直径在椎管内,并引起L 18例。

记录其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5神经根性疼痛,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

2例置入后发现cage位置不良,占总cage的1.7%(2/120),2例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未处理。

1例患者随访中发现cage移位,占总cage的0.8%(1/120),翻修2次痊愈,第1次采用重置cage,后出现再次移位;第2次采用后路腰椎间融合治愈。

治疗后1个月内,2例患者肺动脉造影显示右肺动脉显影不良,诊断为肺栓塞,经碎栓及溶栓治疗,未出现死亡等不良后果。

提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疾病为安全可靠并发症较低的方法之一。

%BACKGROUND:Traditional open surgical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ften needs a broader dissection of the paraspinal soft tissue and longer stretch time of soft tissue, inducesgreater surgical trauma and more blood loss. Minimal 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 may reduce or avoid these shortcomings. However, MIS-TLIF technique needs a process of learning curve.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MIS-TLIF technique and dealing with their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have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MIS-TLIF co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disease, and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METHODS:Between May 2008 and May 2012, 10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ease were treated using MIS-TLIF. Al of patients had typical low back pain combined with leg pain, and were ineffective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6 months. There wer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syndrome in 42 cases,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n 31 cases, an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lateral recess stenosis in 27 cases. The operative levels included L 3/4 in 2 patients, L 4/5 in 28 patients, L 5/S 1 in 50 patients, L 3-L 5 in 2 patients, and L 4-S 1 in 18 patients.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One patient appeared extradural hemorrhage 1 000 mL and was given blood transfusion, no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Pedicle screw malposition was found in 11 pedicle screws (11/435, 2.5%). Only one patient had new L 5 radicular pain due to impingement by the tip of a bicortical S 1 screw upon the lumbosacral trunk anterior to the sacrum. This screw was re-positioned at a subsequent procedure, with resolution of the radicular pain. Interbody cage malposition was found in 2 patients with 2 cages (2/120, 1.7%) after operations, they showed no clinical symptoms and were not treated. Onepatient with one cage (1/120, 0.8%) appeared cage displacement duringfol ow-up, which required twice revision surgeries, one is cage re-position and the other is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Within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s, two patients had poor visualization in the right pulmonary arteriography, which was diagnosed as pulmonary embolism and was treated with thrombectomy and thrombolysis. No death and other consequence were found.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hat, MIS-TLIF is a saf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surgery for treating lumbar diseases, with few complications.【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00)013【总页数】6页(P2057-2062)【关键词】植入物;脊柱植入物;微创脊椎手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cage;相关并发症【作者】陈晓涛;谢守宁;王凯【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青海省西宁市810000;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亮点:1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常需要剥离两侧骶脊肌至小关节,对椎旁软组织剥离范围较广,组织牵拉时间较长,创伤大,失血量多,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N We n — T a o
ZHAO Ga i — P i n g ’ FANG Xi n. Gu o MA T o n g
BAI L e i . L e i
W ANG Ch e n - Xi
TU Yi . Hu i
( S c h o o l o f Me d i c a l I n s t r u me n t a n d F o o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h a n g h a i f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3 C h i n a )
根螺钉系统越远 , 融 合 器 和 椎 弓根 螺 钉 的等 效 应 力 值 就 越 大 。 因 此 , 从 腰 椎 融 合 稳 定 性 及 内 固定 应 力 峰 值 来 看 , 融
合 器 入 路 侧 植 入 时 融 合 器 和 椎 弓 根 螺 钉 两 者结 合达 到相 对 较 好 的术 式 效 果 。 关键词 : 经 椎 间孑 L 腰 椎 椎 间融 合 术 ; 融合 器位 置 ; 单侧椎弓根螺钉系统 ; 生物力学特性 ; 有 限 元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R 3 1 8 . O 1 。 R 6 8 7 . 3 文献标志码 D 文章编号 0 2 5 8 — 8 0 2 1 ( 2 0 1 3 )0 6 — 0 7 6 2 . 0 7
3 2 卷 6 期 2 0 1 3年 1 2月
中 国 生
物 医




报 Βιβλιοθήκη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B i o m e d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Vo1 .3 2 No .6 De c e mb e r 2 01 3
( S h a n g h a i Y a n g p u D i s t r i c t 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0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t r a n s f o r a mi n a l l u m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c a g e p o s i t i o n; u n i l a t e r a l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s y s t e m;
单枚 C a g e行 经椎 间孔腰 椎椎 间融合 术 的有 限元 分析
颜文涛 赵改平 方新果 柏磊磊 王晨曦 马 童 涂意辉
2 0 0 0 9 3 ) ( 上海 市 杨 浦 区 中心 医 院 , 上海 2 0 0 0 9 0 ) ( 上 海 理 工 大学 医疗 器 械 与 食 品 学 院 , 上海
Fi n i t e El e me n t An a l y s i s o f Tr a n s f o r a mi n a l Lum ba r
I n t e r bo dy Fu s i o n wi t h S i n g l e Ca g e

要: 探 究 单 枚 融 合 器 行 经 椎 间 孔 腰 椎 椎 间融 合 术 的植 入 位 置 对 单 侧 椎 弓 根 螺 钉 固 定 腰 椎 生 物 力 学 特 性 的 影
响 。 本研 究 建 立 人 体 腰 椎 L 一 节 段 融 合 器 不 同植 入 位 置 的经 椎 间 孔 腰 椎 椎 间 融 合 术 式 模 型 , 采 用 有 限 元 方 法 比 较分析各模型在前屈 、 后伸 、 左 右 侧 弯 和左 右轴 向旋 转 工 况 下 , 腰椎活 动范 围、 椎 间 融 合 器 和 椎 弓根 螺 钉 系 统 的应 力 分 布 等 生 物 力 学 特 征 。结 果 表 明 , 各 术 式 模 型 中融 合 节 段 的 活 动 范 围 均 较 无 损 模 型 至 少 降 低 8 2 %, 融 合 节 段 稳 定性 显 著 提 高 。椎 间 融 合器 和椎 弓根 螺钉 的应 力 分 布 随 工 况 和 融 合 器 放 置 位 置 不 同 而 存 在 差 异 , 融 合 器 距 离 椎 弓
取得 良好 的 手术 效 果 , 所有患者均获融合 , 无 内 固
定失 效情况 , 并 可提 供 满 意 的稳 定性 。在 实 验 生 物
融合 术 ( P L I F ) 的临床 和理 论 研究 中 , 单 节 段单 侧 脊
柱 内 固定 被 证 明可 提 供 足 够 的 即刻 稳 定 性 和 满 意
b i o me c h a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a na l y s i s
引 言
前路腰 椎 椎 间 融合 术 ( A L I F ) 和 后 路 腰 椎 椎 间
术及 术后 随访 , T L I F辅 加单 侧椎 弓根螺 钉 内 固定 可
力学研 究 中 , 文献 [ 6— 7 ] 对 尸体 腰椎 标 本 进行 单侧
T L I F术 式 处 理 , 结 果 表 明 单 侧 椎 弓 根 螺 钉 固 定 可 显
的脊 柱融合 率 ¨ 。但在 经椎 间孔腰 椎椎 间融 合 术
( 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 T L I F ) 中, 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