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408穴位名索引
人体穴位大全 (穴位别名)
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人体一共有361个经穴和48个常用奇穴(注:整理512个穴位,其中包括48个常用奇穴在内的一百多个奇穴及新穴)。
针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点穴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因此,熟练掌握穴位的定位,至关重要。
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多年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定位方法。
为了满足广大针灸、按摩等爱好者的需要,使之能在短期内准确辨认穴位,了解其功能特点,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自疗。
下面的穴位别名参考了几本权威的中医针灸腧穴等书籍及辞典,最后汇总而成。
(补充说明一点:有些穴位的别名虽然相同,但并非就是同一穴位,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医师对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穴位名:◎穴位别名(音序排列)阿是穴安眠穴八风穴 :八冲穴.阴独八穴八关穴八邪穴 :八关大刺穴.八关穴白环俞穴 :环俞穴.玉环俞穴.玉房俞穴.解脊窬穴百虫窝穴 :血郄穴.百虫窠穴百会穴 :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顶上穴.维会穴.泥九宫穴.白会穴.岭上天满穴.岭上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百里穴伴星穴 :夹上星穴板门穴胞肓穴本神穴鼻交頞中穴 :鼻交穴.别交穴鼻流穴鼻通穴臂间穴臂臑穴 :头冲穴.别阳穴.颈冲穴臂中穴髀关穴秉风穴不容穴步廊穴 :步郎穴长谷穴 :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长强穴 :穷骨穴.气之阴郄穴.尾骨穴.龟尾穴. 骶上穴.橛骨穴.尾闾穴.气郄穴.下极穴.为之穴.阴郄穴.胸之阴俞.畺尾穴.骨骶穴.龙虎穴.尾蛆骨穴.骶骨穴.曹溪路穴.三分闾穴.河车路穴.巅上天梯穴.鱼尾穴.尾骨下空穴.朝天岭穴.上天梯穴.尾翠穴.脊骶端穴.鱼尾长疆穴.尾骶穴臣觉穴 :巨搅穴.巨觉穴承扶穴 :肉郄穴.扶承穴.阴关穴.皮部穴承光穴承浆穴 :天池穴.鬼市穴.垂浆穴.悬浆穴.羕浆穴承筋穴 :腨肠穴.直肠穴承灵穴承满穴承泣穴 :鼷穴.面髎穴.溪穴.窌面穴.羕注穴承山穴 :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 鱼腹山穴.玉柱穴.鱼腰穴尺泽穴 :鬼受穴.鬼堂穴.气堂穴瘈脉穴 :资脉穴.体脉穴.资生穴冲门穴 :慈宫穴.上慈宫穴.冲脉穴.前章门穴冲阳穴 :会原穴.跌阳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 会骨穴崇骨穴 :椎顶穴.太祖穴唇里穴 :髓空穴.下颐穴次髎穴 :中空穴攒竹穴 :眉本穴.眉头穴.光明穴.员在穴.始光穴. 夜光穴.明光穴.光明穴.员柱穴.矢光穴.眉柱穴.始元穴.小竹穴.眉中穴大包穴 :大胞穴大肠俞穴 :裂结俞穴大都穴 :太都穴大敦穴 :水泉穴.大训穴.三毛穴.大顺穴大骨空穴 :大骨孔穴大赫穴 :阴维穴.阳关穴.阴关穴大横穴 :肾气穴.人横穴大巨穴 :腋门穴.液门穴.在泉穴大陵穴 :心主穴,鬼心穴大迎穴 :髓孔穴大指甲根穴 :排行三针穴.三商穴大钟穴 :太钟穴大杼穴 :背俞穴.本神穴.风府穴.大俞穴.百旁穴. 百劳穴大椎穴 :百劳穴.上杼穴.大椎骨穴带脉穴胆囊穴 :胆囊点穴胆俞穴当阳穴 :太阳穴地仓穴 :会维穴.胃维穴地合穴地机穴 :脾舍穴.太阴郄穴.地箕穴地神穴地五会穴 :地五穴第二厉兑第三厉兑定喘穴 :喘息穴.治喘穴犊鼻穴 :外膝眼穴独阴穴 :独会穴督俞穴端正穴兑端穴 :兑骨穴.唇上端穴.壮骨穴夺命穴 :虾膜穴.惺惺穴耳门穴耳尖穴 :耳涌穴二白穴二间穴 :间谷穴.闻谷穴.周谷穴二人上马穴发际点飞扬穴 :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飞阳穴肺俞穴 :肩中外俞穴.肺念穴丰隆穴风池穴 :热府穴风府穴 :舌本穴.鬼枕穴.鬼穴.漕溪穴.惺惺穴. 鬼林穴风门穴 :热府穴.背俞穴.热府俞穴风市穴 :垂手穴凤眼穴伏兔穴 :外勾穴.外丘穴扶突穴 :水穴.水泉穴浮白穴浮郄穴府舍穴附分穴跗阳穴 :付阳穴.副阳穴.外阳穴.附阳穴复溜穴 :伏白穴.复白穴.昌阳穴.外命穴腹哀穴 :肠哀穴.肠屈穴腹结穴 :腹屈穴.肠结穴.肠窟穴.临窟穴.阳窟穴. 腹出穴腹通谷穴 :通骨穴.通谷穴肝俞穴 :肝念穴膏肓穴高血压点膈关穴 :阳关穴膈俞穴 :七焦之间穴公孙穴关冲穴关门穴 :关明穴关仪穴关元穴 :关原穴.次门穴.丹田穴.大中极穴.大中穴. 下纪穴.三结交穴.腋门穴.大海穴.溺水穴.昆仑穴.持枢穴.五城穴.脖胦穴.子处穴.血海穴.命门穴.血室穴.下肓穴.气海穴.精露穴.利机穴.大氵困穴.子户穴.胞门穴.产门穴.子宫穴.子肠穴.肓之原穴关元俞穴光明穴归来穴 :溪穴.豁谷穴.溪谷穴海泉穴颔厌穴合谷穴 :虎口穴.含骨穴.含口穴合阳穴和髎穴 :禾髎穴.耳禾髎穴鹤顶穴 :膝顶穴横骨穴 :下极穴.屈骨穴.髓空穴.下横穴.曲骨穴. 屈骨端穴.曲骨端穴洪音穴 :旁廉泉穴后顶穴 :交冲穴后溪穴后腋穴 :后腋下穴虎口穴华盖穴滑肉门穴 :滑肉穴.司天穴.滑幽门穴肓门穴肓俞穴 :盲俞穴.子户穴环跳穴 :枢中穴.枢合中穴.环谷穴.髋骨穴.膑骨穴. 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髀压穴。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正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头部穴位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督脉及背部穴位人体壬脉大穴人体左侧穴位图脸部穴位手掌穴位彩图手掌反射区图足底穴位督脉及其别络督脉大穴督脉图谱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①奇经八脉之一。
出《素问·骨空论》。
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
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
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
《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
”即发际穴。
见该条。
督脉穴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
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②指后溪穴。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展开全文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膊手部穴位图、人体腿部穴位图、脚底穴位图详细图解各个穴位的功能。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治疗脐周痛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治疗腹痛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治疗哮喘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治疗喘息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治疗头痛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治疗心脏病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好书推荐:学习穴位,看《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就够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治疗腰腿痛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治疗腰背痛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治疗腿痛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治疗脚痛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人体穴位查询表
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面部,瞳孔直下方,当眶下孔凹陷处 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 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 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下1/3 交点处 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 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 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穴旁开3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 与外1/3交点处 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2厘米左右),平第4骶后孔 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六画
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小腿外侧,当外踝尖穴上5寸,腓骨前缘 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厘米左右)
足厥阴肝经
关冲 冲门 冲阳 列缺 合阳 合谷
后溪
(完整版)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汇总
经络与调病一、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
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三、经络的功能:1、沟通上下内外。
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的各个部分。
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
⎪⎪⎪⎪⎩⎪⎪⎪⎪⎨⎧与小肠相表里其华在面手太阳小肠经. 在窍为舌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在液为汗;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在五行属火; 在志为喜主神志主血脉心⎪⎪⎪⎪⎪⎩⎪⎪⎪⎪⎪⎨⎧与大肠相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
外合皮毛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在窍为鼻,易被邪侵;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 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朝百脉,主治节主通调水道主气、司呼吸肺 ⎪⎪⎪⎩⎪⎪⎪⎨⎧与胃相表里。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
在体合四肢、主肌肉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主运化、主统血脾 ⎪⎪⎪⎩⎪⎪⎪⎨⎧与胆相表里。
在窍为目足少阳胆经。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 主疏泄、主藏血肝 ⎪⎪⎪⎪⎩⎪⎪⎪⎪⎨⎧生殖藏精、主生长、发育与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足太阳膀胱经。
其华在发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本,元气之根;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主骨生髓通于脑主水液代谢、主纳气肾另外,心包(脏)和三焦(腑)相表里。
人体经络对应的穴位大全(图释版)
人体经络对应的穴位大全(图释版)肺经(共11个):(图释版)中府(LU01)云门(LU02)天府(LU03)侠白(LU04)尺泽(LU05)孔最(LU06)列缺(LU07)经渠(LU08)太渊(LU09)鱼际(LU10)少商(LU11)大肠经(共20个):(图释版)商阳(LI01)二间(LI02)三间(LI03)合谷(LI04)阳溪(LI05)偏历(LI06)温溜(LI07)下廉(LI08)上廉(LI09)手三里(LI10)曲池(LI11)肘髎(LI12)手五里(LI13)臂臑(LI14)肩髃(LI15)巨骨(LI16)天鼎(LI17)扶突(LI18)口禾髎(LI19)迎香(LI20)胃经(共45个):(图释版)承泣(ST01)四白(ST02)巨髎(ST03)地仓(ST04)大迎(ST05)颊车(ST06)下关(ST07)头维(ST08)人迎(ST09)水突(ST10)气舍(ST11)缺盆(ST12)气户(ST13)库房(ST14)屋翳(ST15)膺窗(ST16) 乳中(ST17) 乳根(ST18) 不容(ST19) 承满(ST20) 梁门(ST21) 关门(ST22) 太乙(ST23) 滑肉门(ST24) 天枢(ST25) 外陵(ST26) 大巨(ST27) 水道(ST28) 归来(ST29) 气冲(ST30) 髀关(ST31) 伏兔(ST32) 阴市(ST33) 梁丘(ST34) 犊鼻(ST35) 足三里(ST36) 上巨虚(ST37) 条口(ST38) 下巨虚(ST39) 丰隆(ST40) 解溪(ST41) 冲阳(ST42) 陷谷(ST43) 内庭(ST44) 厉兑(ST45)脾经(共21个):(图释版)隐白(SP01)大都(SP02)太白(SP03)公孙(SP04)商丘(SP05)三阴交(SP06)漏谷(SP07)地机(SP08)阴陵泉(SP09)血海(SP10)箕门(SP11)冲门(SP12)府舍(SP13)腹结(SP14)大横(SP15)腹哀(SP16)食窦(SP17)天溪(SP18)胸乡(SP19)周荣(SP20)大包(SP21)心经(共9个):(图释版)极泉(HT01)青灵(HT02)少海(HT03)灵道(HT04)通里(HT05)阴郄(HT06)神门(HT07)少府(HT08)少冲(HT09)小肠经(共19个):(图释版)少泽(SI01)前谷(SI02)后溪(SI03)腕骨(SI04)阳谷(SI05)养老(SI06)支正(SI07)小海(SI08)肩贞(SI09)臑俞(SI10)天宗(SI11)秉风(SI12)曲垣(SI13)肩外俞(SI14)肩中俞(SI15)天窗(SI16)天容(SI17)颧髎(SI18)听宫(SI19)膀胱经(共67个):(图释版)睛明(BL01)攒竹(BL02)眉冲(BL03)曲差(BL04)五处(BL05)承光(BL06)通天(BL07)络却(BL08)玉枕(BL09)天柱(BL10)大杼(BL11)风门(BL12)肺俞(BL13)厥阴俞(BL14)心俞(BL15)督俞(BL16)膈俞(BL17)肝俞(BL18)胆俞(BL19)脾俞(BL20)胃俞(BL21)三焦俞(BL22) 肾俞(BL23) 气海俞(BL24) 大肠俞(BL25) 关元俞(BL26) 小肠俞(BL27) 膀胱俞(BL28) 中膂俞(BL29) 白环俞(BL30) 上髎(BL31) 次髎(BL32) 中髎(BL33) 下髎(BL34) 会阳(BL35) 承扶(BL36) 殷门(BL37) 浮郄(BL38) 委阳(BL39) 委中(BL40) 附分(BL41) 魄户(BL42) 膏肓(BL43) 神堂(BL44) 譩譆(BL45) 膈关(BL46) 魂门(BL47) 阳纲(BL48) 意舍(BL49) 胃仓(BL50) 肓门(BL51)志室(BL52)胞肓(BL53)秩边(BL54)合阳(BL55)承筋(BL56)承山(BL57)飞扬(BL58)跗阳(BL59)昆仑(BL60)仆参(BL61)申脉(BL62)金门(BL63)京骨(BL64)束骨(BL65)足通谷(BL66)至阴(BL67)肾经(共27个):(图释版)涌泉(KI01)然谷(KI02)太溪(KI03)大钟(KI04)水泉(KI05)照海(KI06)复溜(KI07)交信(KI08)筑宾(KI09)阴谷(KI10)横骨(KI11)大赫(KI12)气穴(KI13)四满(KI14)中注(KI15)肓俞(KI16)商曲(KI17)石关(KI18)阴都(KI19)腹通谷(KI20)幽门(KI21)步廊(KI22)神封(KI23)灵墟(KI24)神藏(KI25)彧中(KI26)俞府(KI27)心包经(共9个):(图释版)天池(PC01)天泉(PC02)曲泽(PC03)郄门(PC04)间使(PC05)内关(PC06)大陵(PC07)劳宫(PC08)中冲(PC09)三焦经(共23个):(图释版)关冲(SJ01)液门(SJ02)中渚(SJ03)阳池(SJ04)外关(SJ05)支沟(SJ06)会宗(SJ07)三阳络(SJ08)四渎(SJ09)天井(SJ10)清冷渊(SJ11)消泺(SJ12)臑会(SJ13)肩髎(SJ14)天髎(SJ15)天牖(SJ16)翳风(SJ17)瘛脉(SJ18)颅息(SJ19)角孙(SJ20)耳门(SJ21)耳禾髎(SJ22)丝竹空(SJ23)胆经(共44个):(图释版)瞳子髎(GB01)听会(GB02)上关(GB03)颔厌(GB04)悬颅(GB05)悬厘(GB06)曲鬓(GB07)率谷(GB08)天冲(GB09)浮白(GB10)头窍阴(GB11)完骨(GB12)本神(GB13)阳白(GB14)头临泣(GB15)目窗(GB16)正营(GB17)承灵(GB18)脑空(GB19)风池(GB20)肩井(GB21)渊腋(GB22)辄筋(GB23)日月(GB24)京门(GB25)带脉(GB26)五枢(GB27)维道(GB28)居髎(GB29)环跳(GB30)风市(GB31)中渎(GB32)膝阳关(GB33)阳陵泉(GB34)阳交(GB35)外丘(GB36)光明(GB37)阳辅(GB38)悬钟(GB39)丘墟(GB40)足临泣(GB41)地五会(GB42)侠溪(GB43)足窍阴(GB44)肝经(共14个):(图释版)大敦(LR01)行间(LR02)太冲(LR03)中封(LR04)蠡沟(LR05)中都(LR06)膝关(LR07)曲泉(LR08)阴包(LR09)足五里(LR10)阴廉(LR11)急脉(LR12)章门(LR13)期门(LR14)督脉(共28个):(图释版)长强(DU01)腰俞(DU02)腰阳关(DU03)命门(DU04)悬枢(DU05)脊中(DU06)中枢(DU07)筋缩(DU08)至阳(DU09)灵台(DU10)神道(DU11)身柱(DU12)陶道(DU13)大椎(DU14)哑门(DU15)风府(DU16)脑户(DU17)强间(DU18)后顶(DU19)百会(DU20)前顶(DU21)囟会(DU22)上星(DU23)神庭(DU24)素髎(DU25)水沟(DU26)兑端(DU27)龈交(DU28)任脉(共24个):(图释版)会阴(RN01)曲骨(RN02)中极(RN03)关元(RN04)石门(RN05)气海(RN06)阴交(RN07)神阙(RN08)水分(RN09)下脘(RN10)建里(RN11)中脘(RN12)上脘(RN13)巨阙(RN14)鸠尾(RN15)中庭(RN16)膻中(RN17)玉堂(RN18)紫宫(RN19)华盖(RN20)璇玑(RN21)天突(RN22)廉泉(RN23)承浆(RN24)经外奇穴头顶部(共24个):四神聪(Ex-HN01)当阳(Ex-HN02)印堂(Ex-HN03)鱼腰(Ex-HN04)太阳(Ex-HN05)耳尖(Ex-HN06)球后(Ex-HN07)上迎香(Ex-HN08)内迎香(Ex-HN09)耳后静脉三条(Ex-HN10) 聚泉(Ex-HN11)海泉(Ex-HN12)金津(Ex-HN13)玉液(Ex-HN14)颊里(Ex-HN15)牵正(Ex-HN16)翳明(Ex-HN17)安眠(Ex-HN18)挟承浆(Ex-HN19)上廉泉(Ex-HN20)新设(Ex-HN21)颈臂(Ex-HN22)颈百劳(Ex-HN23)崇骨(Ex-HN24)经外奇穴胸腹部(共8个):胃上(Ex-CA01)脐中四边(Ex-CA02)三角灸(Ex-CA03)止泻(Ex-CA04)气门(Ex-CA05)提托(Ex-CA06)子宫(Ex-CA07)维胞(Ex-CA08)经外奇穴背部(共14个):血压点(Ex-B 01)定喘(Ex-B 02)结核穴(Ex-B 03)巨阙俞(Ex-B 04)夹脊(Ex-B 05)胃脘下俞(Ex-B 06)接脊(Ex-B 07)痞根(Ex-B 08)肘椎(Ex-B 09)下极俞(Ex-B 10)腰宜(Ex-B 11)腰眼(Ex-B 12)十七椎(Ex-B 13)腰奇(Ex-B 14)经外奇穴上肢部(共20个):肩三针(Ex-UE01)臑上(Ex-UE02)抬肩(Ex-UE03)肘尖(Ex-UE04)扭伤穴(Ex-UE05)手逆注(Ex-UE06)尺桡(Ex-UE07)二白(Ex-UE08)中泉(Ex-UE09)拳尖(Ex-UE10)五虎(Ex-UE11)虎口(Ex-UE12)中魁(Ex-UE13)大骨空(Ex-UE14)小骨空(Ex-UE15)腰痛点(Ex-UE16)八邪(Ex-UE17)外劳宫(Ex-UE18)四缝(Ex-UE19)十宣(Ex-UE20)经外奇穴下肢部(共16个):髋骨(Ex-LE01)鹤顶(Ex-LE02)百虫窝(Ex-LE03)内膝眼(Ex-LE04)膝眼(Ex-LE05)陵后(Ex-LE06)胆囊(Ex-LE07)阑尾(Ex-LE08)内踝尖(Ex-LE09)外踝尖(Ex-LE10)八冲(Ex-LE11)独阴(Ex-LE12)气端(Ex-LE13)里内庭(Ex-LE14)女膝(Ex-LE15)失眠(Ex-LE16)。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曰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即是。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增添中】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中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
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
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为了避免打针吃药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也为了自己及家人、朋友们养生保健的需要,我多年来很注意收集一些有关穴位方面的知识.前一段时间,我将所收集的一些常用穴位的有关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整理出来,对一些初学保健按摩的人,或常做艾熏、艾灸的人,使用起来都很方便的。
今天献给大家,一是,想让懂行的老师、同学们给予斧正、指导(不想误导大家及我周围的人群);二是,也想让大家做一个参考,能够补充一些更好的内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资料。
常见病例与穴位功能穴位名称如何找穴位备注脾胃、消化功能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
足三里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少微外侧,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足三里——肌肉比较大,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
中脘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的中间点。
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好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还可按摩天枢、足三里.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支沟穴。
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摩大肠俞。
大肠俞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
人体穴位名称大全
人体穴位名称大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经络与调病一、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
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三、经络的功能:1、沟通上下内外。
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的各个部分。
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
⎪⎪⎪⎪⎩⎪⎪⎪⎪⎨⎧与小肠相表里其华在面手太阳小肠经. 在窍为舌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在液为汗;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在五行属火; 在志为喜主神志主血脉心⎪⎪⎪⎪⎪⎩⎪⎪⎪⎪⎪⎨⎧与大肠相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
外合皮毛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在窍为鼻,易被邪侵;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 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朝百脉,主治节主通调水道主气、司呼吸肺 ⎪⎪⎪⎩⎪⎪⎪⎨⎧与胃相表里。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
在体合四肢、主肌肉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主运化、主统血脾 ⎪⎪⎪⎩⎪⎪⎪⎨⎧与胆相表里。
在窍为目足少阳胆经。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 主疏泄、主藏血肝⎪⎪⎪⎪⎩⎪⎪⎪⎪⎨⎧生殖藏精、主生长、发育与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足太阳膀胱经。
其华在发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本,元气之根;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主骨生髓通于脑主水液代谢、主纳气肾另外,心包(脏)和三焦(腑)相表里。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系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措施: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1)少泽。
少,阴也,浊也。
泽,沼泽也。
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
孝少,阴也、浊也。
吉,吉祥也。
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营变化体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营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体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性: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营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前谷穴Qián gǔ取穴措施: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人体穴位查询表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曲肘,手掌按于后枕,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臂内侧,当极泉穴与少海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 内侧沟中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肘横纹边缘 处)
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手背部,当第4、5指间,靠近无名指,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 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当无名指掌指关节的后方,第四、五掌骨 间的凹陷处。) 腕背横纹上,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前对中指、无名指指 缝) 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 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 骨之间
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约三指宽,前臂横向中央)
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厥阴心包经 劳宫 手掌心,当第3、4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手阳明大肠经 天鼎 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手阳明大肠经 扶突 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手阳明大肠经 口禾髎 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2
经络
穴位
位置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中医朱卿提供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2021年09月12日15:54 新浪健康微博我有话说(1人参与)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局部,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人体经络穴位图
人体经络穴位图:1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2 头部背面穴位图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目窗正营率谷承灵脑空头窍阴完骨天冲颔厌头临泣悬颅悬厘听会和髎角孙颅熄玉枕3 胸部腹部穴位图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赝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足五里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日月期门天池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云门4 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5 上肢内侧穴位图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穴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少冲穴6 上肢外侧穴位图曲垣秉风巨骨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小海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四渎支正温溜三阳络支沟会宗偏历外关养老阳谷阳池阳溪腕骨后溪中渚前谷液门少泽关冲商阳二间三间合谷7 下肢内侧穴位图箕门穴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阴陵泉膝关穴地机穴中都穴漏谷穴筑宾穴蠡沟穴三阴交穴交信穴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9 下肢外侧穴位图居髎环跳髀关风市中渎伏兔阴市梁丘膝阳关犊鼻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外丘阳交飞扬光明阳辅悬钟跗阳解溪冲阳丘墟太冲陷谷足临泣第五地内庭行间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侠溪足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仆参昆仑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5 内迎香 经外奇穴
153 膀胱俞
7足太阳 膀胱经
145 脾俞
7足太阳 膀胱经
380 痞根 经外奇穴
17 偏历
2手阳明 大肠经
162 魄户
7足太阳 膀胱经
186 仆参
7足太阳 膀胱经
309 期门
12足厥阴 肝经
61 气冲
3足阳明 胃经
406 气端 经俞
7足太阳 膀胱经
46 屋翳
3足阳明 胃经
130 五处
7足太阳 膀胱经
278 五枢
11足少阳 胆经
302 膝关
12足厥阴 肝经
284 膝阳关
11足少阳 胆经
4 侠白
1手太阴 肺经
294 侠溪
11足少阳 胆经
38 下关
3足阳明 胃经
381 下极俞 经外奇穴
70 下巨虚
3足阳明 胃经
19 下廉
2手阳明 大肠经
159 下髎
400 百虫窝 353 百会
173 胞肓
264 本神
62 髀关
25 臂臑
118 秉风
50 不容
214 步廊
187 参麦
175 承扶
经络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 7足太阳 膀胱经 经外奇穴 督脉 7足太阳 膀胱经 11足少阳 胆经 3足阳明 胃经 2手阳明 大肠经 6手太阳 小肠经 3足阳明 胃经 8足少阴 肾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212 腹通谷 143 肝俞 163 膏盲 166 膈关 142 膈腧
80 公孙 229 关冲
53 关门 313 关元 151 关元俞 288 光明
60 归来 371 海泉 255 颔厌 297 行间
15 合谷 180 合阳 399 鹤顶 203 横骨 352 后顶 109 后溪 329 华盖
55 滑肉门 281 环跳 208 肓俞 160 会阳 310 会阴 235 会宗 167 魂门
202 阴谷 316 阴交 306 阴廉
85 阴陵泉
103 阴郄
64 阴市
176 殷门 361 龈交
77 隐白 362 印堂
47 膺窗
31 迎香
1手太阴 肺经 督脉 9手厥阴 心包经 11足少阳 胆经 6手太阳 小肠经 2手阳明 大肠经 1手太阴 肺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9手厥阴 心包经 6手太阳 小肠经 3足阳明 胃经 任脉 4足太阴 脾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6手太阳 小肠经 3足阳明 胃经 6手太阳 小肠经 11足少阳 胆经 5手少阴 心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11足少阳 胆经 11足少阳 胆经 11足少阳 胆经 3足阳明 胃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
131 承光 333 承浆 181 承筋 269 承灵
51 承满 32 承泣 182 承山 5 尺泽 246 瘛脉chi 88 冲门 73 冲阳 157 次髎 97 大包 150 大肠俞 78 大都 296 大敦 391 大骨空 204 大赫 91 大横 58 大巨 226 大陵 36 大迎 196 大钟 136 大杼 347 大椎 277 带脉 407 胆囊 144 胆俞 364 当阳
6手太阳 小肠经
320 建立 任脉
200 交信
8足少阴 肾经
248 角孙
10手少阳 三焦经
72 解溪
3足阳明 胃经
372 金津 经外奇穴
188 金门
7足太阳 膀胱经
341 筋缩 督脉
189 京骨
7足太阳 膀胱经
275 京门
11足少阳 胆经
8 经渠
1手太阴 肺经
376 颈百劳 经外奇穴
324 鸠尾 任脉
217 深藏 344 神道 215 神封
104 神门 317 神阙 164 神堂 357 神庭 148 肾俞 384 十七椎 396 十宣 210 石关 314 石门
93 食窦
21 手三里
24 手五里
190 束骨
59 水道 318 水分 359 水沟 197 水泉
41 水突
251 丝竹空
33 四白
258 曲鬓
11足少阳 胆经
129 曲差
7足太阳 膀胱经
22 曲池
2手阳明 大肠经
311 曲骨 任脉
303 曲泉
12足厥阴 肝经
119 曲垣
6手太阳 小肠经
222 曲泽
9手厥阴 心包经
124 颧髎
6手太阳 小肠经
43 缺盆 194 然谷
40 人迎 274 日月 241 臑会nao 116 臑俞
49 乳根 48 乳中 14 三间 147 三焦俞 236 三阳络 82 三阴交 326 膻中dan 81 商丘 209 商曲 12 商阳 254 上关 68 上巨虚 20 上廉 156 上髎 322 上脘 356 上星 369 上迎香 106 少冲 105 少府 100 少海 11 少商 107 少泽 345 身柱
44 气户
3足阳明 胃经
42 气舍
3足阳明 胃经
205 气穴
8足少阴 肾经
354 前顶 督脉
108 前谷
6手太阳 小肠经
351 强间 督脉
223 郄门
9手厥阴 心包经
99 青灵
5手少阴 心经
239
清泠ling 渊
10手少阳 三焦经
126 晴明
7足太阳 膀胱经
291 丘墟
11足少阳 胆经
368 球后 经外奇穴
87 箕门
8足少阴 肾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4足太阴 脾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3足阳明 胃经 任脉 7足太阳 膀胱经 11足少阳 胆经 3足阳明 胃经 经外奇穴 11足少阳 胆经 12足厥阴 肝经 2手阳明 大肠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经外奇穴 8足少阴 肾经 督脉 6手太阳 小肠经 任脉 3足阳明 胃经 11足少阳 胆经 8足少阴 肾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任脉 10手少阳 三焦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4足太阴 脾经
3足阳明 胃经 8足少阴 肾经 3足阳明 胃经 11足少阳 胆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6手太阳 小肠经 3足阳明 胃经 3足阳明 胃经 2手阳明 大肠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4足太阴 脾经 任脉 4足太阴 脾经 8足少阴 肾经 2手阳明 大肠经 11足少阳 胆经 3足阳明 胃经 2手阳明 大肠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任脉 督脉 经外奇穴 5手少阴 心经 5手少阴 心经 5手少阴 心经 1手太阴 肺经 6手太阳 小肠经 督脉
237 四渎du 397 四缝 206 四满 363 四神聪 358 素髎
79 太白
298 太冲
195 太溪 366 太阳
54 太乙
8足少阴 肾经 督脉 8足少阴 肾经 5手少阴 心经 任脉 7足太阳 膀胱经 督脉 7足太阳 膀胱经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 8足少阴 肾经 任脉 4足太阴 脾经 2手阳明 大肠经 2手阳明 大肠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3足阳明 胃经 任脉 督脉 8足少阴 肾经 3足阳明 胃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3足阳明 胃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经外奇穴 8足少阴 肾经 经外奇穴 督脉 4足太阴 脾经 12足厥阴 肝经 8足少阴 肾经 经外奇穴 3足阳明 胃经
27 巨骨
2手阳明 大肠经
34 巨髎
3足阳明 胃经
280 巨髎
11足少阳 胆经
323 巨阙 任脉
370 聚泉 经外奇穴
139 厥阴俞
7足太阳 膀胱经
6 孔最
1手太阴 肺经
30 口禾髎
2手阳明 大肠经
45 库房
3足阳明 胃经
398 髋骨kuan 经外奇穴
185 昆仑
7足太阳 膀胱经
402 阑尾 经外奇穴
98 极泉
5手少阴 心经
307 急脉
12足厥阴 肝经
339 脊中 督脉
378 夹脊 经外奇穴
37 颊车
3足阳明 胃经
224 间使
9手厥阴 心包经
276 肩井
11足少阳 胆经
242 肩髎liao
10手少阳 三焦经
120 肩外俞
6手太阳 小肠经
26 肩髃
2手阳明 大肠经
115 肩贞
6手太阳 小肠经
121 肩中俞
232 阳池
289 阳辅
168 阳纲
111 阳谷
286 阳交
285 阳陵泉
16 阳溪
112 养老 385 腰奇 393 腰痛点 383 腰眼 336 腰阳关 382 腰宜 335 腰俞 230 液门
165 譩譆
169 意舍
245 翳风yi 374 翳明 304 阴包
211 阴都
7足太阳 膀胱经 督脉 4足太阴 脾经 11足少阳 胆经 11足少阳 胆经 督脉 11足少阳 胆经 任脉 4足太阴 脾经 督脉 11足少阳 胆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11足少阳 胆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6手太阳 小肠经 11足少阳 胆经 11足少阳 胆经 2手阳明 大肠经 6手太阳 小肠经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 督脉 经外奇穴 督脉 10手少阳 三焦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7足太阳 膀胱经 10手少阳 三焦经 经外奇穴 12足厥阴 肝经 8足少阴 肾经
9 太渊 346 陶道 220 天池 260 天冲 122 天窗
28 天鼎 3 天府 238 天井 243 天髎 221 天泉 123 天容 56 天枢 331 天突 94 天溪 244 天牖you 135 天柱 117 天宗 69 条口 125 听宫 253 听会 102 通里 132 通天 252 瞳子髎 266 头临泣 262 头窍阴 39 头维 233 外关 404 外踝尖 394 外劳宫
35 地仓 84 地机 293 地五会 377 定喘 141 督俞 408 独阴 66 犊鼻 360 兑端 250 耳和髎 367 耳尖 249 耳门 388 二白 13 二间 183 飞扬 138 肺腧 71 丰隆 271 风池 349 风府 137 风门 282 风市 184 跗阳 63 伏兔 29 扶突 261 浮白 177 浮郄 89 府舍 161 附分 199 复溜 92 腹哀 90 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