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部
局部解剖学:腕和手
指璞间隙
(构成、内容、相通)
掌部深筋膜:分为浅层(鱼际筋膜、掌腱膜、小鱼际筋 膜)和深层(骨间掌侧筋膜、拇收肌筋膜)。
骨筋膜鞘及其内容
位置 境界 相通
筋膜间隙:掌中间隙、鱼际间隙
筋膜间隙(掌中隔、鱼际间隙、掌中间隙)
手部肌肉
小鱼际肌群: 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小 指对掌肌
鱼际肌群:拇 短展肌、拇短 屈肌、拇对掌 肌、拇收肌
拇长屈肌腱及 其腱鞘
指浅屈肌腱、 指深屈肌腱、 蚓状肌及其屈 肌总腱鞘
小鱼际肌群: 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 小指对掌肌
鱼际肌群: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 拇收肌
拇长屈肌腱 及其腱鞘
指浅屈肌腱、 指深屈肌腱、 蚓状肌
血管(掌浅弓、掌深弓)
血管(掌浅弓、掌深弓)
神经 1、尺神经(浅支、深支)
神经 1、尺神经(浅支、深支)
神经 2、正中神经(返支、指掌侧总神经)
掌心的层次结构
⑥指浅、深屈肌腱和蚓状肌及其屈肌 总①腱皮鞘肤,,⑦②筋浅膜筋间膜隙,,③⑧掌骨腱间膜掌,侧④筋 膜及掌其,其浅分⑨分弓支掌支及、深,其正弓⑩分中及骨支神其间,经分肌⑤及支及尺其、掌神分尺骨经支神。浅,经支深及支
手背浅筋膜
浅静脉 皮神经
手背深筋膜
浅层: 手背腱膜 深层 骨间背侧筋膜
手背的筋膜间隙
骨间背侧筋膜 手背腱膜下间隙
手背腱膜 手背浅筋膜
皮肤
手背皮下间隙 手背腱膜下间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指
(一)浅层结构
Superficial structures
• 皮肤 Skin •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 指髓间隙 Pulp space • 血管神经 Vessels and nerves
手部解剖
二、手掌 (一)皮肤 (二)浅筋膜 掌短肌
掌腱膜
屈肌支持带 掌短肌
横束
掌浅横韧带
(三)深筋膜 浅层:鱼际筋膜 小鱼际筋膜 掌腱膜 深层:骨间掌侧筋膜
掌腱膜 横束 指掌侧总动脉 掌浅横韧带
尺神经浅支
(四)骨筋膜鞘 1.外侧鞘 2.中间鞘 3.内侧鞘
内侧鞘(大鱼际)
中间鞘(手掌)
外侧鞘(小鱼际)
(五)手内肌 1.外侧群(大鱼际肌) 浅层:拇短展肌(腕横韧 带桡侧半-大多角骨和 拇对掌肌 舟骨) 、拇短屈肌 拇短展肌 (腕横韧带桡侧、桡侧 拇短屈肌 屈腕肌腱鞘和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状骨-拇 掌指关节囊)(浅深头 拇内收肌 之间拇长屈肌腱通过)、 深层:拇对掌肌(腕横韧 带、大多角骨及腕掌关 节-第一掌骨桡侧)、 拇收肌(第三掌骨掌侧 全长;头状骨、小多角 骨-掌指关节尺侧籽骨 及关节囊)(横斜头)
三、手背 (一)皮肤 (二)浅筋膜 贵要静脉 1.手背静脉网 尺神经手背支 指背神经 2.皮神经 手背静脉网 (1)桡神经浅支 (2)尺神经手背支 (三)深筋膜 指背神经 1.手背腱膜 2.骨间背侧筋膜
指背静脉
皮神经 桡神经浅支
指背神经
(四)筋膜间隙 1.皮下间隙 2.腱膜下间隙 (五)手背动脉
1.外侧群(大鱼际肌)
神经支配: 1.正中神经:拇外 展肌、对掌肌和 拇短屈肌浅头 2.尺神经:拇内收 肌及拇短屈肌深 头 血供:掌浅弓 功能:拇指内收、 外展及对掌功能
拇对掌肌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内收肌
2.内侧群(小鱼际肌) 浅层:掌短肌(掌腱膜尺 侧-手掌尺侧缘皮肤,协 助外展)(掌短肌反射) 小指展肌(豌豆骨远端 和腕横韧带-近节指骨基 底尺侧)和小指短屈肌 (钩骨沟部和腕横韧带近节指骨基底尺侧,与 小指展肌之间有尺神经 深支及尺动脉通过) 深层:小指对掌肌(背短 展肌覆盖,钩骨的沟-第 五掌骨干尺侧) 神经支配:尺神经 血供:尺动脉掌深支 功能:小指屈、外展和对 掌
关节运动-腕和手的功能解剖
表精腕力灵达细与触量活手觉
2
腕的定义
腕部也称为腕关节复合体,主要由桡腕关 节和腕骨间关节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腕 关节,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桡腕关节,广义 上是指腕关节复合体。 腕关节是连接手与上肢的重要关节,是全 身灵活性较高的关节,其功能障碍会影响 手掌抓握及手指的灵活性及活动度。腕的 位置极大地影响着手的功能。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关节盘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一部分。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是结缔 组织的集合。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占据了 尺骨头和腕部尺侧之间的大部分“尺腕关 节空间”(Ulnocarpal space)。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尤其是关节盘的破 裂或撕裂,可能会导致桡尺远侧关节的完 全脱位或整体不稳定,导致旋前和旋后运 动以及腕部运动关节产生疼痛或者难以完 成。
运动形式 角度
备注
屈曲
0°-80°
40%桡腕关节 60%腕骨间关节
伸展
0°-70°
67%桡尺偏 0°-45°
桡偏 0°-15°
屈曲
桡偏
尺偏
关节运动:腕关节的运动轴
一是横轴AA′:处于冠状面上,控制 着腕关节在矢状面的屈曲和伸展运 动。 二是前后轴BB′:位于矢状面上,控 制冠状面上腕关节的尺偏和桡偏动 作。 两轴的交点穿过头状骨。
肱骨外上髁及邻 近深筋膜
尺桡骨和骨间膜 的背面
尺桡骨和骨间膜 的背面
尺桡骨和骨间膜 的背面
第2~5指中节 指骨体两侧
屈第2~5指近侧指间 关节和掌指关节;屈
腕和屈肘
第2~5指远节 屈第2~5指指骨间关
指骨底掌面 节和掌指关节;屈腕
拇指远节指骨 屈拇指指骨间关节和
底掌面
掌指关节;屈腕
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
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是评定一个人腕部残疾程度的标准。
残疾评定是为了给残疾人提供相应的救助和福利,并确保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主要用于评定腕关节功能的受限程度,以便进行残疾等级的划定。
一、背景介绍腕关节是人体手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支撑、运动和感觉等多种功能。
腕关节的活动度对于手部功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疾病、损伤或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可能导致腕关节运动功能受到限制,从而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二、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是根据人体解剖结构、运动学原理以及运动幅度进行制定的。
通常采用测量腕关节的各个活动方向的幅度来评估其功能。
常见的活动度包括屈曲、伸展、内旋、外旋等。
下面将对每个活动度进行详细描述:1. 腕关节屈曲(Flexion):将手掌背面朝下,使手臂与前臂形成一直线,并维持手掌与前臂成120°的角度。
正常情况下,手掌能够与前臂形成更小的角度。
2. 腕关节伸展(Extension):将手掌朝上,使手臂与前臂形成一直线,并维持手掌与前臂成70°的角度。
正常情况下,手掌能够与前臂形成更大的角度。
3. 腕关节内旋(Pronation):让手臂与前臂保持直线,手掌朝下,同时腕关节内旋,即手臂与前臂之间的角度变小。
正常情况下,手掌与前臂之间的角度可以更小。
4. 腕关节外旋(Supination):让手臂与前臂保持直线,手掌朝上,同时腕关节外旋,即手臂与前臂之间的角度变大。
正常情况下,手掌与前臂之间的角度可以更大。
三、腕关节评残等级划定根据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的测量结果,可以将腕关节的残疾等级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一级:腕关节活动度正常或接近正常,能够完成日常活动及工作要求。
2. 二级:腕关节活动度受到轻度限制,但能够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及工作要求,并不会对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
3. 三级:腕关节活动度受到中度限制,不能完成某些特定的活动或工作要求,但可以完成一般的日常活动。
腕部运动操作标准
腕部运动操作标准引言腕部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对于行动和日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腕部的健康和预防损伤,制定腕部运动操作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腕部运动制定一套操作标准,以帮助人们正确、安全地进行腕部运动,预防腕部损伤。
操作标准以下是腕部运动的操作标准:1.热身在进行腕部运动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握拳、屈伸手腕等简单动作来热身。
热身时间应为5-10分钟,以准备腕部肌肉和关节的活动。
2.姿势在进行腕部运动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坐直或站立,保持身体平衡。
将腕部放在一个稳定的位置上,有必要时可以使用垫子或垫高手腕的支撑物。
3.运动范围进行腕部活动时,要注意运动的范围。
避免超过正常的腕部屈伸能力,以免引起过度伸展或伤害。
缓慢且控制地进行每个动作,确保肌肉和关节不会受到过度紧张或压力。
4.频率和持续时间对于腕部运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来决定。
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腕部运动,每次20-30分钟。
5.适度运动在进行腕部运动时,要避免过度的运动或使用过重的负荷。
适度运动对于腕部的健康来说是最好的选择,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负荷,以免造成损伤。
6.注意休息腕部运动后,为了给肌肉和关节提供恢复的时间,需要适当休息和放松。
在休息期间,可以进行轻柔的按摩或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结论按照以上腕部运动的操作标准进行运动,能帮助预防腕部损伤,保持腕部的健康。
在进行腕部运动之前,请确保咨询专业医生或健身教练的建议,并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腕部运动计划。
腕部、手部解剖
掌深弓层 构成:由桡动脉终支 和尺动脉掌深 支吻合而成 分支:掌心动脉 拇主要动脉
骨间肌层:
骨间肌:掌三收,背四展
单 羽 状
双 羽 状
全手动脉乳胶灌注图
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和 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 屈肌腱和拇长屈肌 腱及其腱鞘以及正 中神经通过。
腕管
1.在腕前区增厚形成两条韧带 (1)腕掌侧韧带 (2)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
掌腱膜层
掌腱膜是掌深 筋膜浅层在手掌 中央部形成的致 密腱性结构,纤 维纵横交错,呈 三角形,其尖向 近侧与 掌长肌腱 相延续。掌骨头 处形成掌浅横韧 带。
掌浅弓、指神经层 1.掌浅弓 构成:尺动脉末端与桡 动脉的掌浅支吻 合而成 分支: 小指尺(掌)侧固有动脉 指掌侧总动脉(3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
手 指 掌 纹
1. 指近侧纹 又称掌指纹,位于手指根部与手掌 交界,手指掌边缘,约与近节指骨的中1/3相 对。离掌指关节远侧约1.5cm。注意,指近侧 纹并不与掌指关节相对。 2.拇指近侧纹 平第一掌骨头,当拇指外展时近 似垂直,此纹延于第一指蹼,第一指蹼松弛柔 软,拇指运动时形成一些斜纹襞。 3. 指中间纹 一般为两条,两端抵赤白肉际,即 手指掌背面境界处。纹处皮肤直抵屈肌腱鞘、 因此这里的刺伤可进入鞘内,易造成感染。指 中间纹正对近侧指骨间关节线。 4. 指远侧纹 一般只有一条,平对远侧指骨间。 5. 拇指远侧纹 有1-2条,平对拇指骨间关节。
9皮肤二浅筋膜1手背静脉网2皮神经1桡神经浅支2尺神经手背支三深筋膜1手背腱膜肌腱2骨间背侧筋膜骨间背侧肌膜二腕背侧肌腱伸肌支持带腕背侧韧带3六个骨纤维性管道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及其腱鞘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及其腱鞘拇长伸肌腱及其腱鞘指伸肌和示指伸肌腱及其腱鞘小指伸肌腱及其腱鞘尺侧腕伸肌腱及其腱鞘四筋膜间隙1皮下间隙2腱膜下间隙五手背动脉皮肤神经末梢丰富
腕部功能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腕部功能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1用描述性语言来概述
腕部功能肌肉是由胳膊骨和手腕部位的肌肉组成,它们提供人类运动的关键,要使胳膊部位可以做出复杂的运动,例如杆球以及抓取等行为。
肌肉拉伸是由复杂的一系列的发动机和传动机器来控制的,使它们能够不断的改变位置、形状和功能,它们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的基础之上。
2手腕的基本结构
手腕的基本结构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包含胳膊骨、手掌骨、尺骨和桡骨,它们形成了腕部的四骨固定骨架,由骨骼提供支撑和支持力。
此外,腕部功能肌肉主要包括上臂伸肌、侧腕伸肌、拇肌、掌侧伸肌、拇腕屈肌、拇指展肌、前臂旋转肌以及小指展肌等。
3腕部功能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上臂伸肌的起点是胸骨、肱骨和肱二头肌,终点是屈肌腱面前部和桡骨,主要功能为伸展腕和弯曲肘。
侧腕伸肌的起点是腕背,终点是桡骨,主要功能为伸展拇指屈肌、小指侧屈肌和臂侧屈肌,功能是伸展小指、拇指和腕部。
拇肌的起点是桡骨,终点是拇指旁的软骨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把拇指收紧抓合。
掌侧伸肌的起点是肩胛骨,终点是拇指的掌侧,它的主要功能是伸展拇指和拇指掌侧。
拇腕屈肌的起点是拇指腕部,终点是拇指掌侧和拇指腕侧,主要功能是根据腕部方向来缩短拇指。
拇指展肌的起点是桡骨和拇腕屈肌,终点是拇指掌
侧,它的主要功能是伸展拇指。
前臂旋转肌的起点是胸骨,终点是前臂,主要功能是准确地控制腕部的向内或向外旋转。
小指展肌的起点是桡骨,终点是小指的掌侧,它的主要功能是伸展小指,缩短手指。
腕部功能肌肉是由肌肉组织组成,它们通过骨骼受力,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不仅可以控制胳膊的活动,还可以提供力量,支撑和支持手腕的运动。
腕骨发育顺序
腕骨是由八块小骨组成的,分别是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
新生儿出生时,腕部无骨化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小骨会逐渐骨化。
腕部骨化中心的出现的次序为:头状骨、钩骨(约3个月出现)、下桡骨(约1岁出现)、三角骨(约2至2.5岁出现)、月骨(约3岁出现)、大多角骨(约3.5至5岁出现)、小多角骨(约3.5至5岁出现)、舟骨(约5至6岁出现)、下尺骨骺(约6至7岁出现)、豆状骨(约9至10岁出现)。
10岁时,腕部的小骨发育完成。
在1至9岁期间,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年龄+1。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腕骨发育顺序的相关信息,建议咨询专业骨科医生。
测腕温的原理
测腕温的原理测腕温的原理是基于人体体温分布的特点和腕部皮肤的温度变化。
人体体温的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新陈代谢、环境温度、血液流动等。
腕部是人体的敏感部位之一,而且腕部皮肤与体内的血管网络相连。
这使得腕部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体表皮肤温度数据。
因此,测量腕部温度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方法来估计人体的体温。
为了测量腕部温度,常见的方法是利用电子温度计或红外线测温仪。
这些设备通过接触皮肤或无接触方式,获取腕部皮肤表面的温度数据。
电子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皮肤表面的热量来计算体温的。
它通常是在温度计的顶部配备了一个热敏元件,当该元件与皮肤接触时,会测量到皮肤的热量,并将其转化为体温值。
而红外线测温仪则利用了红外线辐射侦测温度。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它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当红外线与物体接触时,物体会吸收一部分红外线并反射另一部分,红外线测温仪就是通过检测物体反射的红外线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对于测量人体腕部温度而言,红外线测温仪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腕部皮肤的温度值。
无论是电子温度计还是红外线测温仪,准确度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对测量结果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这些设备测腕温前,需要留意以下几点:1. 确保测量的时机正确。
因为人体温度在一天中会有所波动,所以最好选择在相对稳定的时间段进行测量,例如早晨醒来后或休息一段时间后。
2. 注意环境条件。
测量腕温时,最好在室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避免受到外界因素(例如太阳光直射、空调或风扇的吹拂等)的影响。
3. 正确操作测温设备。
无论是电子温度计还是红外线测温仪,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测量。
总结起来,测腕温的原理是基于腕部皮肤与体内血管网络相连,腕部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体表皮肤温度数据。
采用电子温度计或红外线测温仪,可以通过测量皮肤表面热量或红外线辐射来获取腕部皮肤的温度数据。
当然,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时机的选择、环境条件的控制和正确操作测温设备等因素,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章 腕及手部筋伤--中医筋伤学(六版)
第四章腕及手部筋伤腕部是连接前臂与手的结构,是前臂肌腱、血管、神经分布到手的管道。
腕前浅表面可以看到三条腕横纹,腕近侧横纹位于尺骨头的平面上;腕中间横纹相当于桡腕关节线的两端;腕远侧横纹微凸向手掌,通过桡腕关节中线的最高点,并相当于屈肌支持带的近侧缘。
强力握拳屈腕时,腕前面的三条纵行肌腱明显突出。
掌长肌腱居腕的正中部,正中神经由掌长肌腱的深面出现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掌长肌腱的桡侧为桡侧腕屈肌腱,尺侧为尺侧腕屈肌腱。
尺神经居指浅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之间。
腕深层掌侧有腕、掌侧韧带和腕横韧带。
腕横韧带与腕骨在屈侧所形成一个较深的凹陷,组成骨性纤维管道,即腕管。
腕背侧韧带与桡、尺骨远端形成的骨性纤维鞘管,容纳伸肌腱,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指伸总肌腱、示指固有伸肌腱、小指固有伸肌腱,以及尺侧腕伸肌腱。
上述各间隔内均有滑膜鞘包绕肌腱,各滑膜鞘的长度均超过腕背侧韧带的宽度,故在韧带的近端和远端均有滑膜鞘延伸出来。
(见图4-1)。
手掌的中央凹窝,即手心。
手心两侧的鱼腹状隆起,桡侧的为鱼际,尺侧的为小鱼际,中间的凹窝包含屈肌腱及深部手肌(蚓状肌及骨间肌)。
在手背可以看到指总伸肌腱的投影,有时可看到该肌腱与邻近手指的腱结合。
手指借掌指关节与手掌相连。
手指掌侧皮肤较厚,富有汗腺和指纹。
指腹处神经末梢丰富,触觉灵敏,可辨别物体的质地和形态。
指掌侧皮下组织聚积成球状,其间有纤维将皮肤连于指骨骨膜和腱鞘。
第一节桡腕关节扭挫伤桡腕关节又称腕关节,由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与尺骨下端的关节盘形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椭圆关节。
损伤后如治疗不当,后期容易引起腕骨间彼此关系的改变,即所谓桡腕关节不稳。
【病因病机】桡腕关节的扭挫伤是由外力造成的。
桡腕关节处于背伸、尺侧偏斜位时,加上受到过猛的外力作用,使桡腕关节活动超出正常范围,会引起相应的腕部韧带、筋膜等组织损伤。
腕的书写要点
腕的书写要点腕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它连接着手臂和手掌,起着支撑和灵活运动的作用。
正确地书写腕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个身体部位。
我们需要了解腕的解剖结构。
腕部主要由腕骨、腕关节、腕韧带和腕肌组成。
腕骨是由8块小骨头组成的,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节结构。
腕关节是腕部的核心部位,它连接着前臂和手部,使手部能够进行各种灵活的运动。
腕韧带则起到了稳定腕关节的作用,它们连接着腕骨并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腕肌则负责控制和驱动手部的运动。
在书写腕部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点:1. 准确的位置:腕部位于前臂和手掌的中间位置,距离手掌约为一掌的宽度。
在书写时,需要准确地标记出腕部的位置,以免产生误解。
2. 描绘腕骨:腕骨是腕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有8块,分为两排排列。
在书写时,可以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小圆圈来描绘腕骨的形状和位置。
3. 表示腕关节:腕关节是连接前臂和手部的重要关节,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和运动能力。
在书写时,可以使用一个大圆圈来表示腕关节,然后再将前臂和手部与之连接起来。
4. 强调腕韧带:腕韧带是连接腕骨的重要组织,它们起到了稳定腕关节的作用。
在书写时,可以使用细线条来描绘腕韧带的位置和形状,以突出其重要性。
5. 表现腕肌:腕肌是控制手部运动的关键肌群,它们位于腕部的内侧和外侧。
在书写时,可以使用简单的弧线和肌肉纹理来表示腕肌的位置和形状。
除了以上要点,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线条粗细和阴影效果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同时,在书写腕部时,还可以结合其他身体部位的书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绘腕部的位置和形态。
正确地书写腕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个身体部位。
通过准确地描绘腕骨、腕关节、腕韧带和腕肌的形状和位置,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和表达关于腕部的信息。
希望以上要点能够对你在书写腕部时有所帮助。
腕力训练计划
腕部弯曲训练
动作
手臂自然垂直于身体,手持哑铃或杠铃,掌心向上,缓慢将手腕向胳膊方向弯曲,然后再缓慢放回初始位置
组数
3 组,每组 12-15 次
重量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重量
腕部伸展训练
动作
手臂自然垂直于身体,手持哑铃或杠铃,掌心向下,缓慢将手腕向外侧伸展,然后再缓慢放回初始位置
组数
3 组,每组 12-15 次
腕部反向弯曲训练
动作
手臂自然垂直于身体,手持哑铃或杠铃,掌心向下,缓慢将手腕向外侧弯曲,然后再缓慢放回初始位置
组数
3 组,每组 12-15 次
重量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重量
注意事项
在训练过程中保持姿势正确,避免受伤;控制训练强度,逐渐增加重量和次数;每周进行 2-3 次腕力训练,配合全身力量训练更有效果
重量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重量
握力训练
动作பைடு நூலகம்
使用手力器或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持续握住并释放,重复进行
组数
3 组,每组 15-20 次
强度
逐渐增加握力器的强度,挑战自己的极限
腕部旋转训练
动作
双手握住哑铃,手臂自然垂直于身体,缓慢将哑铃向外旋转,然后再缓慢向内旋转
组数
3 组,每组 10-12 次
重量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重量
手腕受伤专业名词
手腕受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的损伤,可能涉及多个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韧带和神经。
这一领域涉及许多专业名词,以描述受伤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
在深入探讨手腕受伤的专业名词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手腕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手腕是指连接手掌和前臂的区域,由多个骨头、关节、肌肉和韧带组成。
手腕的主要骨骼包括桡骨和尺骨,它们与腕部的多个小骨相连接。
这些骨骼之间的关节构成了腕关节,它使手腕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如弯曲、伸直、旋转和侧向移动。
此外,手腕还包含多条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它们在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了解手腕的解剖结构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讨论与手腕受伤相关的专业名词。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术语:1. **腕部骨折(Wrist Fractures):**- *桡骨骨折(Radius Fracture):* 指桡骨断裂或破裂,这是手腕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
- *尺骨骨折(Ulna Fracture):* 尺骨骨折是较为罕见的手腕骨折类型。
2. **腕关节脱位(Wrist Dislocation):**- *桡骨脱位(Radius Dislocation):* 桡骨与其他骨头失去正常的连接。
- *尺骨脱位(Ulna Dislocation):* 尺骨与其他骨头失去正常的连接。
3. **腕部韧带损伤(Wrist Ligament Injuries):**- *腕掌韧带(Palmar Radiocarpal Ligament):* 位于手腕掌侧,支持并限制手腕的伸展。
- *腕背韧带(Dorsal Radiocarpal Ligament):* 位于手腕背侧,支持并限制手腕的屈曲。
4. **腕部肌肉损伤(Wrist Muscle Injuries):**- *腕屈肌(Wrist Flexors):* 位于手腕掌侧,主要用于手腕的弯曲。
- *腕伸肌(Wrist Extensors):* 位于手腕背侧,主要用于手腕的伸展。
10 上肢 腕和手
• 观察骨筋膜鞘、 掌中隔、鱼际 间隙和掌中间 隙。 • 解剖尺神经、 尺动脉及其分 支 • 解剖掌浅弓及 其分支 • 解剖正中神经 及其分支
• 解剖腕管: 修洁屈肌支 持带,将其 纵行切开, 分离腕管内 的结构。
• • • •
解剖鱼际肌 解剖小鱼际肌 解剖蚓状肌 修洁掌深弓及其分 支、尺神经深支 • 解剖手指掌侧面。
掌心的层次结构
①皮肤,②浅筋膜,③掌腱膜,④ ⑥指浅、深屈肌腱和蚓状肌及其屈肌 掌浅弓及其分支,⑤尺神经浅支及 总腱鞘,⑦筋膜间隙,⑧骨间掌侧筋 其分支、正中神经及其分支, 膜,⑨掌深弓及其分支、尺神经深支 及其分支,⑩骨间肌及掌骨。
三、手 背
(一) 浅层结构 皮肤 skin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手背静脉网
手背的筋膜间隙 • 手背皮下间隙
骨间背侧筋膜 手背腱膜下间隙 手背腱膜 手背浅筋膜 皮肤
• 手背腱膜下间隙
四、手指 finger
(一)浅层结构
Superficial structures
• 皮肤 Skin •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 指髓间隙 Pulp space • 血管神经 Vessels and nerves
支持带之间的间隙,有尺神经、尺
动、静脉)
桡侧腕管 (屈肌支持带分两层,
桡侧腕屈肌腱通过)
1、腕掌侧韧带 腕部深筋膜浅层, 腕横纹深面,两侧与 腕背侧的伸肌支持带 延续。
★覆盖前臂前群肌腱
2、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 腕部深筋膜深层;腕掌侧韧带的远侧深面; (1)尺侧端:豌豆骨、钩骨钩 (2)桡侧端:手舟骨、大多角骨结节
3、尺侧腕管
腕横韧带尺侧 腕掌侧韧带远侧 内容物: 尺 N、 A、 V
找腕骨的最简单的方法
找腕骨的最简单的方法
腕部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关节之一,由多块骨头构成,它们分布得如此
复杂,以至于找到最简单的方法来了解腕骨可能有点困难。
但是,通过一
些常见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探索和识别腕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腕部骨骼的基本结构。
腕部由8块骨头组成,它们被分为两行,分别是腕骨行和腕后骨行。
腕骨行包括腕梨骨、腕舟骨、腕月骨和腕三角骨;而腕后骨行包括腕状骨、腕大多角骨、腕小多角骨和
腕舟状骨。
现在,让我们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识别和找到腕骨。
方法一:触摸感知
首先,将手心朝上,展开手掌,稍微弯曲手腕。
你将能够感觉到一些
凸起的骨头,在手腕的基础上形成微小的突起。
这些突起就是腕骨。
方法二:视觉识别
打开一张手掌朝上的手部解剖图或者使用互联网一些手部解剖图像。
根据图像,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腕部骨骼的具体位置和形状。
方法三:辅助工具
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容易地找到腕骨。
例如,你可以使用
一个骨头模型,它们通常可以在医学用途购买到。
通过这种模型,你可以
准确地触摸、感知和观察腕骨。
另外,如果你是医学学生或有医学训练,你可以使用X射线。
X射线
可以提供内部骨骼图像,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看到腕骨的准确位置和形状。
但是,请记住,对于非专业人士,X射线的使用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有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在尝试这些方法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过度扭转和用力。
如果你
经历过手腕伤害或有其他健康问题,请避免过度活动手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厘米
尺侧倾斜20-25度
向掌侧倾斜10-15度
• 腕骨 共8块,排成两列 • 近侧排列的腕骨由外向内分别为手舟骨、 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 • 远端排列的腕骨由外向内分别是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
• 腕骨排列背面突出,掌面凹进,形成腕骨 沟,其上面有屈肌支持带附着,共同构成 腕管
肌之间,与尺神经伴行。
• 经尺管到达手掌,发出掌深支穿过小
鱼际与桡动脉末支吻合成掌深弓 • 主干则经屈肌支持带深面与桡动脉掌
浅支形成掌浅弓。
腕背侧
• 腕背侧有伸肌支持带,为前臂侧深筋膜加
厚部,位置较屈肌支持带略高。
• 从支持带的深面发出许多纵隔至尺、桡骨
的嵴上,与骨膜之间形成数个纤维性管, 前臂背侧至手背的各肌腱连同其滑膜鞘经 过其中。
• 由于关节面多,血供差,损伤后容易发生 缺血性坏死。
腕部软组织解剖
腕掌侧
• 腕管:在桡腕关节附近,前臂深筋膜 增厚形成掌浅横韧带及深面的屈肌支 持带(腕横韧带),与腕骨共同构成 腕管。其内通过正中神经和前臂的屈 肌腱。 • 尺管:位于腕骨的尺掌侧,前壁为腕 浅横韧带,后壁为屈肌支持带,内壁 为豌豆骨及豆钩韧带,其内走行尺神 经及血管。
腕部甘肃省平Fra bibliotek市中医医院 禹涛
构成腕部的骨骼
• 尺桡骨下端:
• 桡骨下端逐渐变宽,骨皮质非常薄,横切 面略呈四方形,与腕骨构成腕关节的主要 部分,桡骨茎突正常情况下较尺骨茎突低11.5厘米,桡骨下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 度,向掌侧倾斜10-15度 • 尺骨下端较细,包括尺骨头及茎突,前者 膨大呈球形,为前臂下端旋转运动的枢轴。
• 浅层肌腱由外向内为肱桡肌腱、桡侧腕长 肌、桡侧腕短伸肌肌腱、指伸肌肌腱、小 指伸肌肌腱和尺侧腕伸肌肌腱。 • 深层肌腱包括拇长展肌肌腱、拇短伸肌肌 腱、拇长伸肌肌腱和示指伸肌肌腱。
谢 谢
• 血管:桡动脉在前臂下行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 之间,其浅面为前臂深筋膜,深面为拇长屈肌和 旋前方肌及桡骨下端。 • 桡骨茎突水平,桡动脉发出掌浅支,穿过大鱼际
进入手掌,与尺动脉吻合形成掌浅弓。
• 主干则经桡骨茎突下方至手背第一掌骨间隙近侧,
分出拇主要动脉后,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成掌
深弓;
• 尺动脉:下行与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