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案例:一个迷茫的眼神使我猛然醒悟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在高三物理学科中,案例分析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这种题目往往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力学、光学和电磁学三个方面介绍几个常见的案例分析题,并给出相应的解析。
一、力学方面的案例分析题案例1:小红同学骑着自行车顺风速度行驶,当自行车出现故障,小红同学停了下来。
请你解释为什么小红同学停下来的原因,并计算此时阻力所做的功。
解析:小红同学骑着自行车顺风速度行驶时,风的速度和自行车的速度具有相同的方向,所以风对自行车的阻力较小。
然而当自行车出现故障停下来时,风的速度与自行车速度相对,风对自行车的阻力增大,并使得自行车逐渐停下来。
此时阻力所做的功可以通过计算阻力与自行车停下来速度之差的乘积来获得。
案例2:小明同学骑着自行车逆风速度行驶,感到骑车变得困难。
请你解释为什么小明同学感到困难,并计算其所受的阻力。
解析:小明同学骑着自行车逆风速度行驶时,风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对,风对自行车的阻力增大。
这样的情况下,小明同学需要更多的力才能够保持原来的速度或继续前进,因此感到骑车变得困难。
所受的阻力可以通过计算风速与自行车速度之差的乘积来获得。
二、光学方面的案例分析题案例3:小李同学在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到墙上,发现墙上有一个红色的“x”字。
请你解释为什么手电筒照射到墙上形成了这样的影像,并计算其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解析:手电筒照射到墙上形成了红色的“x”字影像的原因是光在通过手电筒的透镜时发生了折射,随后在墙上反射形成影像。
影像所在的位置与屏幕的距离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定律来计算,公式为:1/v + 1/u = 1/f,其中v为影像到透镜的距离,u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f为透镜的焦距。
案例4:小张同学用凸透镜观察一根铅笔,并发现当他离铅笔越近时,观察到的铅笔越大。
请你解释为什么离铅笔越近时观察到的铅笔越大,并计算其观察到的铅笔的放大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哲理思辨(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哲理思辨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全部健康出舱。
两上太空的航天员刘洋十分激动:“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中国载人航天永远值得期待!”航天员蔡旭哲说:“首次六个月的飞行,星河灿烂,一览无余。
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太空家园。
”伟大的飞天梦想,激励着他们完成了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勇敢的探索精神,引领着他们目睹宇宙的浩瀚神奇……,而这一切也和他们生命中的诗意情怀密切相关。
德国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梦想·探索·诗意”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在《离骚》中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他拒绝渔父“随其流而扬其波”的规劝,为着理想与热爱,坚持正道直行,九死不悔。
陶渊明青年时代胸怀大济苍生之志,但是现实让他明白,“质性自然”的自己不宜留在官场,醒悟到“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毅然辞官归田,人生从此转了个弯。
对于“直行”与“转弯”,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很多人认为: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
也有很多人认为:哪有什么是非,不过是立场而已。
关于人们对是非的认识,你有何理解?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般认为在行动之前应考虑周详,但是详尽地考虑行动的一切后果又常使人不能行动。
你是不是也跳进了物理成绩的思维黑洞里?
你是不是也跳进了物理成绩的思维黑洞里? 常常听同学们说初中物理总是拿不了高分,也不知道是自己哪出问题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成绩不见好转呢?这里归纳了几个原因,对照一下,你有吗?【一】思维定势有些同学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将自己的经验或见解原封不动地用在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从而形成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干扰和影响,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或理解。
例1、学习了静摩擦力后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桌子在地面静止不动,一个人用水平力推它,这个桌子不动。
那么这个桌子受的静摩擦力和推力此时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当这个人推桌子的力增大时,桌子仍静止不动,那么这个桌子受的静摩擦力和此时推力仍是一对平衡力。
这样,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认为静摩擦力是随着推力增大而增大。
试看这样一道题,一个人用力握一个酒瓶,酒瓶静止不动,当握力增大时,问静摩擦力怎么变?学生受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误地演绎出静摩擦力也在增大。
【二】囫囵吞枣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习物理,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但一用就错。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满足于记住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没有抓住知识的要点,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思路。
例2、一重79N的正方体铁块放在0.5m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铁块对桌面的压强。
〔取g=10N/g〕分析对于此题,许多同学往往不假思索,很快进进行计算:P=F/S=79N/0.5m2=158Pa。
上述计算过程中有两个错误:一是混淆了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二是没有正确领会压强公式中S的含义,或没有认真分析受力面积的大小。
这两个错误均是由于对概念或公式没有正确理解而造成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要重视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形成过程。
【三】以偏概全物理学中的有些知识,涉及到多个因素,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有些同学对这些知识没有全面、正确地理解,而是只考虑其中的某个因素,以偏概全,因而造成一些错误。
例3、两个人同时开始登山,甲先到山顶,乙后到山顶。
物理课堂上的人生感悟
物理课堂上的人生感悟上大学时,我们一资深物理老师曾告诉我们,所谓的物理,其实不过就是简单的八个字:“以物讲理、见物思理”。
很简单的道理,很少人能透彻的理解。
或许,这简单的八个字中凝聚了他一辈子的心血结晶,但当时,我们不过一听、一笑,而后便在漫无目的的自有后,慢慢的淡忘……等到我最终也选择作了老师,走上了曾经仰视过也漠视过的那三尺讲台,也开始拿起物理去面对下面一双双注视着我的清澈的孩子们的目光时,我才慢慢、慢慢的懂得了:其实很多课本上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不是唯一重要的,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将有形的东西转化为无形的财富!更简单点说:物理――不过就是:悟理――悟出些道理。
如果真能带着“物理”的眼睛去生活,那么,会有很多人由衷的感叹:人生,处处皆物理!凭我粗浅的一点认识,我感觉之所以课本上的很多东西和人生有着惊人的相似,可能万事万物本就是相容相通的吧,就拿初中物理课本上的几个知识点来说明吧!一、人生中的真空罩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为了向学生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真空罩传声,即把一个小闹钟或者其他发声物体放进一个真空罩内,然后慢慢抽掉里面的空气,学生会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完全听不到……每次将这一节时,我都会无比痛心的想到:这多么像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没有接受任何教育前,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最丰富的,他们可以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可以创造出让世界都大吃一惊的东西,可以让任何一个自诩为成熟的大人自愧不如,相形逊色。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一项实验: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圈,然后问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同一个问题,这是什么?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几乎千篇一律、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圆圈,当问到在校学生是,研究人员发现:年级越低、年龄越小的孩子答案越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的孩子说是圆圆的糖果巧克力、有的说是最温暖的太阳、有的说是妈妈的百宝盒、还有的说是爸爸亲吻后留在脸上的痕迹……毫无疑问,我们的孩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内心是彩色的,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然而,没有人愿意正视和承认孩子那些可贵的发光点,不论是社会,还是老师和家长,全部打着为孩子着想的旗号,公然去否定孩子的创意、剥夺他们的灵感、限制他们的呼吸、垄断他们的追求。
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案例与反思
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案例与反思引言物理学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科学学科,对许多学生来说,它可能是一门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往往被称为"物理学困生",即对物理学知识理解较差、研究成绩较低的学生。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一个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案例并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研究效果。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高一学生,他对物理学一直感到困惑和无法理解。
在物理学课堂上,他总是感到迷茫,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解。
他的物理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特别是在考试中经常得低分。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开始对物理学失去了信心,他觉得自己永远学不会物理学。
转化过程为了帮助小明克服物理学困难,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 个性化辅导:老师与小明一对一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困惑和难点。
根据小明的问题,老师给予了个性化的辅导和解答。
2. 知识梳理:老师通过梳理物理学知识脉络,让小明能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践操作:为了增强小明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老师组织了一些物理实验和实践操作,让小明亲自动手进行实践,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学的知识和应用。
4. 鼓励激励:老师时常鼓励小明,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让他积极面对研究中的困难和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辅导,小明渐渐地克服了自己的物理学困难。
他逐渐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他的物理学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从而重拾了对研究的信心。
反思与启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 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每个学生在研究方面存在不同的困惑和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辅导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物理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的学科,学生应该注意理清知识的脉络和结构,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3. 实践操作的推动作用: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激发研究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借“惯性”牵回“迷途羔羊”
石 头 建 成 的 拱 桥 , 都 没 有 见 过 实 静 了 。 乘 势 说 : 看 到 同 学 们 学 习 还 有 说 但 我 “ 物 , 师 里 渐 渐 安 静 了 下 来 。 后 , 物理 学 的兴 趣 这 么 高 涨 , 也 被 深 教 最 我 我 把 “ 拱桥 ” 加上 “ 国 ” 字 , 深 感动 了。 面我 ' ̄ 石 前 中 两 下 f f S 组 合成 “ 国石拱桥 ” 个短 语 。 下 : 么是惯 性? ” 中 这 孩 什
一
借‘ ‘ 惯性" 牵圃 赫 迷途羔筚髓
⑧ 冯耐 不 住 性 子 , 小 却
纷 纷 讨 教 。 “ 是 上 节 课 的 物 理 快 就 车 , 于 惯 性 , 啸 而 来 , 关 斩 由 呼 过 将 , 仍 未停 车 , 驶入 … …” 现 又 “ { 大 家如 梦 方 醒 , 又 驶 入 噢 ” “
班 里又沸 腾 了。
我 趁 热 打 铁 : 老 师 也 刚 刚 遇 “ 性 ” 一 步 步 地 牵 引 学 生走 进 语 “ 惯 ,
说 中国石 拱桥 有 什么 特点 的 , 说 到 一 个 问 题 ,不知 它 是 否也 属 于 文课 。这是 一种课 堂教 学机 智 , 有 更 哪 些 是 中 国 石 拱 桥 的 , 有 说 中 国 ‘ 性 |. -” 也 惯 I… .
语 文戟 学通讯 , 1,OB 2 0I/ 0
马 ” , 说 “ 海 无 边 , 头是 岸 ” 的 有 苦 回 “ 下屠 刀 ,立地成 佛 ” 放 的
还 真 见 效 , 内 顷 刻 便 风 平 浪 的 , 说 “ 心 革 面 , 新 做 人 ” , 班 有 洗 重 的 群 情 振 奋 , “ 涛 排 壑 , 可 如 怒 不 我 窃 喜 : 不 正 是 我 梦 寐 以 求 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科学精神(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科学精神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小学两名四年级学生大胆质疑并探索求证,成功推翻官方用书上的“标准”答案,并给新世纪小学教材(北师大版)编写组发去了邮件,并收到了编写组的回信。
回信中,教材编写组肯定了两名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同时表示,在教材修订时,会采纳他们的建议。
这则新闻一经报道就在网上走红,不少网友连连点赞、给予好评。
中科院“雁栖青年论坛”邀请你作为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敢质疑勇探索,赶考新征程”为主题的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材料一:中国古代对宇宙结构形状的认识,由最初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空间的“宣夜说”,到运用数字方法进行推算的具有科学意义的“盖天说”,再到“浑盖之争”,无不体现着古人在天文学领域的仔细观察、大胆质疑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材料二:从梦想到发现,科学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
同时,科学又有着独特的魅力,充满无穷的乐趣。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写的是加来道雄童年时的奇思妙想和青少年时期的积极探索,这些活动并非“正式”的研究工作,却能让我们领会想象和兴趣对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近些年,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瞩目,无不体现着我国科技人员直面现状、脚踏实地、勇克难关、敢于创新的精神。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以“发现科学魅力,践行科学精神,担当时代使命”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现代文阅读I《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中引用了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的一句话:“身处快时代,越来越多善于内省的人们由衷感知到,历经岁月积淀的才是高级的,直入人心的。
【叙事作文】雾里物理
【叙事作文】雾里物理学习物理的过程,想一个蝴蝶破茧的过程,挣扎又无奈,但是如果能硬着头撑下来,不知不觉,自己就会破茧成蛹了。
但是与其陶醉在物理学成后的欣喜里,到不如铭记学习物理道路上遇见的坎坎坷坷。
我可能不太擅长物理。
当我在初中第三天接触物理时,我对这样一门学科一点兴趣都没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个最好的老师碰巧被我错过了,所以我的成绩波动。
有时它被夸大到全班倒数。
幸运的是,只要初中的任何一门课都有足够的练习,成绩就可以相对稳定,而且在应对考试时也没有问题。
高中入学考试前,我刷了几十道物理题,获得了全班最高分。
进入了高中,选择了理科的我竟然又成了物理手下的囚徒。
高中的物理比我的能力强大很多,每一个新知识点都特别抽象,需要我消化很久,就这样,难题在我的面前不断地堆积,我的思路也越来越闭塞,难免有点失落。
做了无数题目竟然也没有丝毫的理解,无奈下只能做越来越多的题目,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
到了高三上学期,我对物理竟然都没有入门。
家长都急疯了,认为我早晚有一天会倒在物理这门巨人的脚下。
在我眼里,斜面上的小球是孤独的。
电场力和磁场力就像长着胡子的恶魔。
虽然看不见,但他们折磨人。
半年就要过去了,高考的钟声就要响了,我的物理仍然迷茫。
我甚至平静下来,不再沉浸在问题的海洋中。
我开始静静地读课本。
我没有放弃课本上的每一个单词。
我买了一个基本问题,只做了最简单的问题模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以冷静地分析问题。
雾里的物理,好像也正慢慢地给我敞开了大门,虽然开始的时候我做题速度还是不及其他同学,但是我也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我好像不再忌惮物理,虽然它折磨了我这么多年。
或许,一门课程的学习仍需要虔诚与脚踏实地,再难的课程掌握其基础也会慢慢地轻松起来。
我相信在雾里的学习里,我终究会破蛹成蝶。
物理? 雾里? 悟理!
物理?雾里?悟理!作者:邴格格来源:《中学生博览》2020年第10期标题这三个词是大熊形容我们学物理的过程的。
我对物理的态度,喜爱也因大熊,恐惧也因大熊。
大熊是我们给物理老师起的昵称,因为他戴着眼镜的样子很像《哆啦A梦》里的主人公大熊。
大熊讲物理很有趣,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场磁场电磁场、重力弹力摩擦力在他的一番编排下都能变成一幕合情合理的情景剧。
但是大熊批卷打分可谓冷酷无情,让我在上高中第一学期的物理成绩拿到了“全场最低”。
那时我刚上高中,头一次发现物理原来也是一门主科。
虽说后来我奋起直追坚持着没有再让物理掉队,但是真正取得了质的飞跃却是在高三总复习的时候。
大熊说物理是最讲理的学科,高一高二的时候我不信,因为物理题在我看来是最让人无从下手的。
但是后来我发现似乎的确如此,物理中的公式比数学少,每个公式有它既定的用法、场景和意义;它不会像一些脑洞清奇的导数题那样,做到最后很大几率凭借题感和运气,而是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原因;更充满人情味的是,无论多长的大题,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小问循循诱导,让我们一步一步解决难题。
这种中规中矩的因果关系有时候甚至会让大熊觉得死板无趣,但是却给了我们做题的套路。
举个大熊常讲的例子:力学里一共有三大定律,为什么这道题用动量守恒不用牛顿定律?因为没有那么多过程量但是有时间量;為什么这道题又用能量守恒了?因为不是匀变速不能算加速度。
当然也不是所有题都这样简单粗暴,不过作为一个跟物理相爱相杀而且上了大学还要继续相爱相杀的理科生,我总结了一套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
首先,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弄懂公式。
我这个人比较懒,有时候喜欢投机取巧,数学中有些需要复杂计算才能得出来的公式我大多会选择忽略过程,“剽窃”成果。
但是我发现这一套搬到物理中来不太管用。
高二的时候我的物理周考持续走低,每次反思时,不是公式背错了,就是忽略了它使用的条件,再就是看见几个变量就乱用一气,最后越用越糊涂。
后来我改变战术了,拿起书本把凡是带公式的地方从前到后看上几遍,再自己推导,每次都能从推导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新的收获,不用死记硬背那一串堆叠在一起的大小写字母,原理也掌握得更扎实了——怪不得大熊之前说我物理学不好是因为懒(手动再见),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公式的确是有用的。
见物说理走出物理学习的困惑
智慧讲坛ZHIHUI JIANGTAN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
我国中学开设的物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理性思维,能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及科学探究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自身的全面发展。
但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反映出由于“勿理”(不思考本质而只看现象)而“不能悟理”或“误理”(不会思考问题的本质或错误理解问题的本质),导致学习物理有如在“雾里”的感觉(学习过程中处于“云里雾里”的混乱状态)。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引导初中学生走出物理学习的困惑有以下三点建议:一、给学生一个思想认同,使其从“勿理”到物理所谓思想认同,是指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对物理学科有一个科学性的、体系性的、发自内心的认同。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之初,要从学科特点的高度,在物理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习惯通过现象与情景的表象,思考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真正从“勿理”“误理”走向物理。
众所周知,初中生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阶段,已经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所接触。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对待相同教学内容,难免会用已有的认知去思考问题,使其陷入学习的困境。
例如,在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四课《冰融化了》,与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两节课都有“冰化了”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从物理的角度认识问题,就很难分清“融化和熔化”的概念内涵。
二、给学生一个思考模式,使其从“雾里”到物理我们知道,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难点主要表现在“概念和情景”上。
由于概念的科学性、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很难掌握其内容的核心与内涵,泛泛记忆,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致理解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套用、乱用。
情景复杂更是初中生物理学习的一个大障碍。
学生在应用概念和分析情景处理问题时,总是“满头雾水”。
初中物理典型迷思概念教案
初中物理典型迷思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克服常见的迷思概念。
二、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及其单位。
2. 力的作用效果。
3.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力的定义及其单位。
2. 力的作用效果。
3. 力与运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启发,克服迷思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发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思考。
2. 讲解力的定义及其单位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
3. 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4. 力与运动的关系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踢足球、推车等,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与运动的关系,互相交流心得,克服迷思概念。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与运动的关系,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
2. 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3.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尝试用物理学知识解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生活实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技巧观察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他们理解物理概念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技巧,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1.设计有趣的实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参与观察。
2.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启发,提高观察力。
3.提问引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细节,积极思考和观察。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1.播放物理实验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力。
2.制作动画演示:利用动画软件制作物理现象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增强观察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1.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2.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物理现象,提高观察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1.制定观察计划: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2.定期反馈:教师应定期收集团队成员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观察和思考。
3.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五、开展观察力训练1.设计观察力训练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观察力训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举办观察力竞赛:组织学生参加观察力竞赛,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观察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他们物理素养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开展观察力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上物理课产生的作文立意
上物理课产生的作文立意
阳光洒进教室,黑板上的那些公式啊,真的好像活了一样,看得我眼花缭乱。
你知道吗,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字母,都像是在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秘密,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在实验台前,同学们都在忙活着。
那些试管里的液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好像藏着什么神秘的力量似的。
每次实验成功,我都觉得好像自己真的掌握了什么魔法,而那些失败呢,就像是一路上的小石子,绊倒我但也让我走得更稳。
外面的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晃,沙沙的声音听着就让人放松。
你说,这大自然里的每一个现象,原来都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啊。
从小小的粒子到大大的宇宙,物理学的魔力可真不小,总是在默默告诉我们答案。
老师上课的时候,他的声音特别有力量,仿佛在告诉我们那些物理学家的传奇故事。
你知道吗,他们以前也有过困惑和疑问,但最后都找到了答案,变成了科学真理。
每一次的理论提出和突破,都像是他们在对未知世界说,“我不怕,我要探索到底!”。
这堂物理课,真的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
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实验,都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觉得,物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永远不满足、永远要探索的精神。
我在考试中的物理现象探索
我在考试中的物理现象探索“哎呀,又到了这让人头疼的物理考试!”我嘟囔着走进了考场。
我坐在座位上,紧张地看着监考老师把卷子发下来。
拿到卷子的那一刻,我的心“砰砰”直跳。
第一道题就让我犯了难,题目说:“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请问它的速度会怎么变化?”我皱着眉头,开始在脑海里回忆起老师讲过的知识点。
就在我冥思苦想的时候,我偷偷瞟了一眼旁边的同学小明。
只见他眉头紧锁,咬着笔杆,那模样仿佛在跟这道题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
我又转过头看了看后面的小红,她倒是一脸淡定,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我忍不住小声问她:“小红,这道题你会吗?”她白了我一眼,轻声说:“别说话,自己想!”没办法,我只能继续自己琢磨。
我想起了之前做过的实验,好像是小球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快。
于是,我在卷子上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接下来的题目更是五花八门,什么浮力啊,摩擦力啊,搞得我晕头转向。
做到一道关于电路的题目时,我仿佛看到那些电线和电阻在我眼前跳舞,怎么都理不清楚它们的关系。
我着急地抓了抓头发,心里想着:“这物理考试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就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监考老师提醒我们:“还有半个小时,没做完的同学抓紧时间。
”我一听,更加紧张了,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终于,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
我长叹一口气,把卷子交了上去。
走出考场,我和同学们交流着考试的情况。
“哎呀,这次物理考试太难了,我好多都不会。
”我抱怨着。
“可不是嘛,我也觉得难。
”小明附和道。
“不过,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物理知识没掌握,回去得好好复习了。
”小红认真地说。
这次考试虽然让我备受折磨,但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在物理学习上的不足,以后可得加把劲啦!这就是我在考试中的物理现象探索之旅,真是充满了挑战和困惑啊!。
物理(心得)之物理教师如何让高一学生走出“雾里”
物理论文之物理教师如何让高一学生走出“雾里”初中生面对高中这个全新的环境,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学习方法和教师授课形式的变化,让许多学生感到一时难以适应。
如何让高一学生顺利渡过高中物理的学困期?如何让高一新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以自己的经验浅谈高一物理教师的做法。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
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像初中那么紧密。
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为了做好衔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
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
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
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
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2、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物理】物理学习:“无理雾里悟理!”
【高中物理】物理学习:“无理雾里悟理!”【高中物理】物理学习:“无理、雾里、悟理!”在很多学生看来,物理,尤其是高中物理特别的难学。
那简直就是“无理”和“雾里”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还没有能掌握高中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的表现而已。
在我辅导的学生中就存有这么一名高一新生:小文(化名),一个比女孩子还害羞的男生。
他每次听课都就是变得小心翼翼的,总是不敢骂人,不愿谈出来自己的见解;即使被我引导半天,说道了,也就是声音大的像是只小蜜蜂;每次直面我的再三回答,他都就是软绵绵的提问,就犹如在梦游状态通常。
刚开始来上课时小文对物理很是忌讳,觉得物理是在高高的云端。
所以,我就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讲起,让他看到物理跟自己是那么接近,同时通过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逐步引起他对物理的一些兴趣。
我们还一起读著名物理学家们的故事,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小文看到了那些物理学家们是如何拨开表面现象的重重迷雾,找到了事物之间最简洁,最本质的联系。
接着我告诉小文,其实,物理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向我们证明:简单就是一种美!所以,物理规律都是那么的简洁,而我们现在之所以感觉难学和抽象,只是因为刚刚接触,还没有熟悉而已。
物理学家们的故事使大文认识到了物理学也就是很人性化的,她并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公式。
之后我引导小文已经开始自己动手化解在自学物理过程中碰到的具体内容问题。
这个过程我急于先从直观的问题抓起,鼓励他逐步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恰当的解题方法和精妙的处置技巧解决问题。
在以后的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小文逐渐学会了自己冲在学习的最前线,而我只是鼓励,引导和点拨。
就这样当一个又一个学习中的难题最终被他自己解决掉之后,小文获得了非常强的成就感。
学习信心,学习兴趣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再回答我的提问时也能信心满满的大声说出自己的见解了。
经过将近五个月的自学辅导,现在的小文对物理自学已经十分的存有感觉,兴趣浓厚,信心十足。
直面一个个曾经的难题,他总是能够沉著、细心的分析,一步步写下可爱的答疑步骤。
九年级物理教学论文 小明QQ学物理②明明白白学杠杆 人教版
明明白白看杠杆星期天,阴小明的心情像窗外的天空一样阴霭……登录QQ小明:“枯藤昏鸦,小桥人家,西风瘦马,,断肠人走天涯”……愚鱼:喂~喂~~~,出了什么事愁成这样?好好一首词让你拆的七零八落的,就不怕半夜里东篱先生提着斧子来找你吗??小明:,今天学完了“杠杆平衡条件”做题的时候发现又是分析,又是计算,分析时感觉无从下手,而且答案老是做错!呜````……愚鱼: ^_^!其实做错题是好事,因为失败的越多,与成功的距离就越近!小明:是不是说,每做错一道题,我就向重点高中迈进了一步,哈哈,这样说我就放心喽!愚鱼:我是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之后!如果躺在错误上睡大觉,那是向地狱迈进了一步!其实有很多同学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上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关键是对于杠杆的基础知识----五要素没有真正的理解;把握好了杠杆的五要素,在处理应用平衡条件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几乎就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了!一、支点----“转转就能找到我”小明:支点,就是杠杆绕着旋转的固定点,应该不是问题吧!问题一:判断图1所示杠杆的支点:指甲刀:______,______,______;站牌:____;起子:________手推车前轮遇到障碍物_______愚鱼:反应很快!准确的找到支点,就为分析动力、阻力和力臂扫清了障碍!^_^!二、动力、阻力----“冤家宜结不能解” 问题二:图2中,人用向上的力把石头撬起,画出杠杆受到阻力的示意图(沿虚线方向);在图3中画出抽水机B 点所受阻力F 2的示意图。
小明:图2中阻力的方向不是向上就是向下,到底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愚鱼:说说看,什么是动力、阻力?小明:动力:杠杆受到的,使杠杆转动到的力。
阻力:杠杆受到的,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愚鱼: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两点:1)、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不是杠杆施加的力2)、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使杠杆向相反的方向(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小明:哈哈,我知道什么是“冤家宜结不能解”了!愚鱼:不但要会正确的画出动力、阻力的示意图,还要会画动力、阻力的作✧ 指甲刀ABC 的支点是C ,下面两个杠杆的支点是F ✧ 站牌的支点:I ;起子的支点:K 小推车支点:S支点的判断方法:让杠杆按照使用的情况转动起来,杠杆中不动的点,就是支点了!分析方法:(以图3为例) a 、 确定支点的位置为O 点b 、 分析动力使杠杆的转动方向(F 1使杠杆逆时针旋转)c 、 分析阻力使杠杆的转动方向与动力的作用效果(F 2使杠杆顺时针旋转),然后确定阻力的方向(F 2方向向上)用线,方法就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虚线,这是画力臂所必须的!(答案见图4)小明:老师,阿基米德曾经发飙说,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撬动地球,其实我想,我们学习物理也是有支点的,那就是对物理概念定义公式要去理解,而不是去死记概念。
课堂研究物理的心理活动描写作文
课堂研究物理的心理活动描写作文当我踏入物理实验室的那一刻,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空气中弥漫着微弱的臭氧味,那是高压电设备运行的标志。
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着各种仪器,反射着头顶明亮的日光灯。
我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即将开始的物理课程带来的兴奋与紧张。
随着老师走上讲台,教室里安静下来。
我握紧了手中的笔,准备记录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然而,当老师开始讲解复杂的物理概念时,我发现自己的思绪开始飘忽。
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定理在我脑海中盘旋,如同一团缠绕的毛线,我努力地想要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
突然,一个闪亮的想法划过我的脑海。
我意识到这个公式可能与我们上周学习的内容有关。
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不已,仿佛解开了一个困扰已久的谜题。
我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想要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这个想法。
当老师肯定了我的观点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就像攀登上一座高峰,俯瞰着脚下的知识海洋。
然而,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课程深入,更多复杂的概念接踵而至。
我感到自己的大脑像是一台超负荷运转的计算机,努力处理着海量的信息。
有那么一刻,我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但我很快调整了心态,提醒自己:真理往往隐藏在复杂之中,只有耐心和毅力才能揭示其本质。
在实验环节,我的心情又开始激动起来。
当我亲手操作仪器,观察实验现象时,那些抽象的理论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我仿佛成为了一位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每一次测量、每一次记录都让我感到无比兴奋。
即使偶尔出现失误,也不能浇灭我探索的热情。
我告诉自己,失败也是成功的一部分,每一次错误都是通向真理的垫脚石。
课程接近尾声时,我的大脑已经疲惫不堪,但内心却充满了满足感。
回顾这节课的历程,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经历了如此丰富的心理活动:从最初的紧张到中途的困惑,再到突破性理解时的欣喜,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专注与兴奋。
这一切组成了一场精彩的心灵之旅。
走出教室,我意识到物理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是一次次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过程。
它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毅力,也让我体会到了探索未知的乐趣。
高中物理教案:启示学生独立思考的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案:启示学生独立思考的案例分析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老师,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我将案例分析作为前期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真相。
并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科学家。
在本学期科学教学中,有一次教学案例实施得比较成功,大体内容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解决问题的能力2.启示学生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3.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案例内容】阿明在假期里买了一部新手机,用了三天,准备充电时却发现手机无法充电。
他通过查看手机说明书和百度搜索后,发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充电线和手机接口接触不良导致。
但是再换了几根充电线后,仍然无法充电。
这时,他想到老师上课时讲到充电时手机需要安放在平稳的桌面上,避免抖动等不稳定因素干扰充电。
他把手机重新安放在桌面上充电,不出几分钟,手机就能正常充电了。
【教学实施过程】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回忆起上次课堂上对充电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案例的原因是什么。
我询问学生手机充电时有哪些可能会造成充电失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调查、讨论、推理列出可能的因素。
我让学生和同桌一起攻克“充电失败”的谜题,给予学生充分的研究时间。
学生们通过讨论,共同理解充电市场给手机带来的积极作用,即在没有其它程序运行的情况下充电也能帮助手机更新系统文件,优化性能。
他们将问题总结为两类:人为因素和硬件因素。
基础上,我让学生明确思路,正式进行分析推理。
学生们分析发现,这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实验支撑。
他们购买不同价位、不同品牌的充电线,在实验室中进行对比实验,并仔细观察不同充电线的特点,寻找问题的根源。
最终,在实验的支撑下,学生们确定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充电线和充电口的接触不良。
这个问题在平稳环境下表现得十分微弱,直到学生重现了手机在桌面充电这一环境条件中发现了这个问题,才发现这个问题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迷茫的眼神使我猛然醒悟
昌平一中-苏桂红
做教师很多年,高中教材知识点,重点、难点早已在大脑里非常清晰,一些题、一些物理情景模型都是信手拈来。
在教学过程中也自认为游刃有余,直到一次课下一个迷茫的眼神使我猛然醒悟。
一次一个学生来问我,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不变吗?我们先从理论上分析辨别,为了证实结论,我说“你看平抛运动,合力是重力,加速度是g,是恒定不变的”,当时我很惊讶地看到她在“翻白眼”。
我问:“你在想什么?”她说:“我在想平抛运动”,我说:“你的脑袋里有没有清晰的平抛分解的图形?”她说:“没有”,我说:“我讲地球自转,讲火车弯道的铁轨情况等,你的脑袋里会浮现相应的画面吗?”她说“老师,我根本都没坐过火车,怎么会有那图呢?”
我才发现作为老师我的思维跟学生是不同步的,每次讲到哪里,我是对着我脑袋里的图讲的,可学生脑袋里没有那个图,可能我想的跟他想的根本就是两个事,怎么落实课堂效率呢?对我的教学我做了一次深刻的反思: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对同一件事说事,这是最基础的,要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在以后教学中,能做的实验要做实验,不能做得要充分利用电脑课件演示,都做不到的也要把物理情景图画清楚,决不能空谈理论、空谈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