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1(山东)
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备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备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找规律认方向抓重点提效率 --------诗歌鉴赏二轮备考建议古诗鉴赏是语文高考中的难点,学生们常常停留在意会而不能言传上,不会准确地表达,导致失分. 所选的诗词内容比较浅显,但学生得分不高.综观最近几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型和答案还是有规律可寻.教给学生解题思路与方法,使他们有针对性的答题.是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关键. 一、2010年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特点分析及2011年命题趋势预测。
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统计分析这些考题,今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至少有以下三大命题特点,值得考生高度关注。
第一,诗歌体式多样,内容丰富。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从题材看,咏物言志、山水田园、怀古咏史、送别感怀、边塞战争、羁旅思乡、抑郁失意都有涉及。
其中,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
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一类是即事感怀类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
为方便设题,把写景咏怀诗作为考查重点也就自然而然了。
2、从体裁看,19首诗歌涉及1首乐府诗、4首律诗、6首绝句、5首词、1首散曲、2首其他样式的诗。
其中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比率占到近80%,但其他体裁不容忽视。
3、从时代看,唐宋诗词唱主角,魏晋南北朝诗歌及元明清词曲作陪衬。
19首诗歌涉及唐宋诗各5首、宋词4首,比率占到70%;其他还有2首南朝诗、1首魏晋诗、1首元曲、1首清词。
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
4、从作者情况看,著名诗人、词人的作品备受青睐,18套试卷中选考了南宋诗人陈与义的2首诗,其他如阮籍、李白、杜甫、王昌龄、王安石、欧阳修、范成大、黄庭坚、陆游的诗各1首。
不过,名家名篇在相对减少,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比重在加大。
2011年高考试题——语文(山东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答案为试做答案,由于能力、时间、版本等诸多因素,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甄别使用。
标准答案公布后将第一时间做出详细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刨除/刨根问底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调节/调虎离山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1.D A刨除/刨根问底; B漩涡/涡轮机; C驻扎/扎实.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 端详螺丝钉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 惊诧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 沿袭扫描仪不屈不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B 发贴子,眼花瞭乱,沿袭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注]此词为纳兰性德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时年29岁。
1. 今古山河无定据。
定据,一定的准则。
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作为皇室贵族,跟随一代明主康熙出巡,纳兰性德却有如此超凡感悟。
2.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画角:军队中的号角。
牧马:战马,此指铁骑,征骑。
翻译: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3.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满目:满眼所见。
西风:秋风。
丹枫:深秋树叶变红后的枫树。
翻译: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4. 从前幽怨应无数。
从前:往昔,先前。
幽怨:郁结于心的愁恨。
翻译: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
下阙此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5.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铁马金戈:战争。
青冢:王昭君墓。
翻译: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
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第Ⅰ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 D【A.刨除/刨根问底读音相同 B.漩涡/涡轮机读音相同C.驻扎/扎实读音相同】2. B【A.发帖子 C.眼花缭乱 D.沿袭】3. C【①“提出”是揭示或提请考虑、讨论、接受的意思,而“提醒”则是指从旁指点,促使注意,应该选“提醒”。
②“产生”是出现的意思,强调由无到有,而“引发”是指引起,触发。
③“适合”是动词,而“合适”是形容词,此处应该用形容词“合适”】4. C【 A.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望文生义。
B.闲言碎语:没有根据的话或与正事无关的话。
C.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D.良莠不齐:莠指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
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对象错误】5. B【A.前后主语不一致,前面的主语是《红楼梦》,而“给予了很高评价”的主语应该是“观众”。
C.句式杂糅,“据……显示”杂糅,可删去“显示”。
D.主宾搭配不当,“迎接大运会成为舞台”,可以将“迎接”删掉。
】二、(9分,每小题3分)6. D【“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不对,应该是“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7. C【A.“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文中没有体现。
B.“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错误,原文有“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
D.属于强加因果,前后并无因果联系。
】8. C【A.“创新为‘用’”不对,作者说认为应该“巧取东西洋为用”,但东西洋并不等于创新。
“两都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文中也无直接体现。
B.轻弃了艺术形式不对,应该是保留了艺术形式。
D.“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应该是“晋唐以前”。
“完全背离”有点太绝对,文中只是说“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
】三、(12分,每小题3分)9. B【渝:改变,同“矢志不渝”中的“渝”】10.C【A.介词,在;介词,跟,和。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五 诗词鉴赏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五诗词鉴赏【高考真题体验】1.(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思维轨迹】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
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参考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维轨迹】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
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
“江风引雨”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
“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
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耐人涵咏,此为第三层。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维轨迹】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一、二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想象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
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1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1【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x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2011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D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刨除/刨根问底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调节/调虎离山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 端详螺丝钉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 惊诧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 延袭扫描仪不屈不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 提出产生适合B. 提出引发合适C. 提醒产生合适D. 提醒引发适合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201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1 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15分,每小题 3 分)1.( 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磅.秤 /磅.礴B .钥匙./ 汤匙. C .驻扎./扎.实 D .果脯./胸脯. 刨.除/刨.根问底 调.节/调.虎离山 伎俩./仨瓜俩.枣 倔强./强.颜欢笑2.(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签署 发贴子 雍容华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 .端详 螺丝钉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 .惊诧 震慑力 眼花瞭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 .延袭 扫描仪 不屈不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3 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 ,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 一定问题,久坐会 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 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 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 提出产生 适合 B . 提出引发 合适 C . 提醒产生 合适 D 提醒引发 适合 4.(3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 丝马迹。
B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 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 .在 44 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 .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5.(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 ,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仿佛./佛.手瓜 漩涡./涡.轮机 亲.事/亲.家母 胳臂./长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 万人。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山东卷)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山东卷)解析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山东卷)解析高考辅导考试网更新:2011-7-3 编辑:静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答案为试做答案,由于能力、时间、版本等诸多因素,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甄别使用。
标准答案公布后将第一时间做出详细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1.D A刨除/刨根问底; B漩涡/涡轮机; C驻扎/扎实.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 端详螺丝钉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 惊诧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 沿袭扫描仪不屈不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B 发贴子,眼花瞭乱,沿袭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产生适合B.提出引发合适C.提醒产生合适D.提醒引发适合3.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 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基础试题07-06 1810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一)
总题数:22 题第1题(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卷))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③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解析:(1)上阕首句以一“渐”字写出了白日天色由明到暗的变化,下阕首句又以“更深”呼应,描绘出深夜情景,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变化。
(2)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
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
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四望并无大雁的踪影。
“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此时此刻,酒已醒,漫漫长夜难熬,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第2题(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天津卷))题目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语文: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 诗歌鉴赏1(山东)
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1(山东)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浣溪沙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
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
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
一名斗百草.(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
(4分)(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
(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春寒[注]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分)(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4分)(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闺情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①忿:不满,恼怒。
(1)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末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4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吕】普天乐张养浩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
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2011年山东各名校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山东各名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诸城一中高三阶段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听筝唐·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请简要分析颔联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4分)(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分)1.(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1分)。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分)(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人的情景;(2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2分)2.(莱芜市11月阶段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忄音忄音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1)请结合诗歌一、二两句,分析诗歌创设的意境氛围。
(4分)(2)请具体分析诗歌最后一句的表达效果。
(4分)2.(1)这首诗前两句用“寒林”“残日”“乌鸦”“青灯”四个意象,融情于景,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清冷、孤寂的意境氛围。
(4分)(2)运用衬托(烘托)手法,借疲惫的老马衬托疲于奔波、孤独的诗人;“啮残刍”以动写静,写出诗人的空虚落寞,孤枕难眠;表达了作者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分)3.(淄博一中第一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处士卢岵山居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
(4分)(2)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3.(1)两联远近角度不同。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考题破解)
第二节诗歌的语言破解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二)杨万里春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
一个“清”字不但写出了霜水的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冷冷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
“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宋]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催”和“留”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4.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1(山东)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
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
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
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
(4分)
(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闺情[来源:学科网]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①忿:不满,恼怒。
(1)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末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4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中吕】普天乐[来源:学。
科。
网]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
恨尚存,人何在?[来源:Z,xx,]
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
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4分)
[来源:Z,xx,][来源:学科网ZXXK]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4分)[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来源:学#科#网Z#X#X#K]
一、(1)(4分)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的秋千,一“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2分)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或氛围),表现出词人感伤、凄清的心境。
(2分)[来源:学科网]
(2)(4分)这首词描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1分)并通过对暮春风光(例“江梅已过柳生绵”)和闺室景物(例“玉炉沉水袅残烟”)的描绘,(1分)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惜春的情感写得活灵活现,(2分)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二、(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2分)(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2分)
三、(l)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l分):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1分);“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2分)。
(2)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1: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l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3分)
四、
(1)开头两句描写了月明星稀,天快要亮了,一个思妇辗转难眠的场面。
她因为丈夫远离,孤枕难眠,思念一夜,只好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挨。
(2)主人公因思念难眠,起床披衣,看远游之人是否来到,依然是失望,却听到了喜鹊的叫声,所以恼怒喜鹊空传喜讯,没有应验,表达了闺中思妇无限思念和深深的失望之情。
五、(1)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2分),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
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2分)。
(2)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2分),而实际上,确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的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