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ff423988aa00b52acfc7cad8.png)
其中,货币时间价值是利息要素中仅因为时间流逝而提供对价的部分,不包括为所持有金融资产的其他风险或成本提供的对价,但货币时间价值要素有时可能存在修正。
在货币时间价值要素存在修正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对相关修正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上述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要求。
此外,金融资产包含可能导致其合同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或金额发生变更的合同条款(如包含提前还款特征)的,企业应当对相关条款进行评估(如评估提前还款特征的公允价值是否非常小),以确定其是否满足上述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要求。
ASBE22号第十七条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一)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二)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ASBE22号第十八条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一)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
(二)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此外,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并按照本准则第六十五条规定确认股利收入。
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在初始确认时,如果能够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企业可以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会计错配,是指当企业以不同的会计确认方法和计量属性,对在经济上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或计量而产生利得或损失时,可能导致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上的不一致。
ASBE22号第十九条规定除了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规定的金融资产之外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国际会计准则(1~41)中英文目录对照
![国际会计准则(1~41)中英文目录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708e32b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7.png)
国际会计准则(1~41)中英文目录对照国际会计准则(1~41)中英文目录对照1.IAS1: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IAS1——财务报表的列报》2.IAS2:Inventories《IAS2——存货》3.IAS3: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IAS3——合并财务报表》(已被IAS27和IAS28取代)4.IAS4:Depreciation Accounting《IAS4——折旧会计》(已被IAS16、IAS22和IAS38取代)5.IAS5:Information to Be Disclosed in Financial Statements《IAS5——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信息》(已被IAS1取代)6.IAS6:Accounting Responses to Changing Prices《IAS6——物价变动会计》(已被IAS15取代)7.IAS7:Cash Flow Statements《IAS7——现金流量表》8.IAS8:Accounting Policies, 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 and Errors 《IAS8——当期净损益、重大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9.IAS9: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IAS9——研发活动会计》(已被IAS38取代)10.IAS10:Events after the Balance Sheet Date《IAS1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1.IAS11:Construction Contracts《IAS11——建造合同》12.IAS12:Income Taxes《IAS12——所得税》13.IAS13:Presentation of Current Assets and Current Liabilities 《IAS13——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列报》(已被IAS1取代)14.IAS14:Segment Reporting《IAS14——分部报告》15.IAS15:Information Reflecting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Prices《IAS15——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2003年已被撤销)16.IAS16: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IAS16——不动产、厂场和设备》17.IAS17:Leases《IAS17——租赁》18.IAS18:Revenue《IAS18——收入》19.IAS19:Employee Benefits《IAS19——雇员福利》20.IAS20: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 Grants and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Assistance《IAS20——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21.IAS21: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s《IAS21——汇率变动的影响》22.IAS22:Business Combinations《IAS22——企业合并》(已被IFRS3取代)23.IAS23:Borrowing Costs《IAS23——借款费用》24.IAS24:Related Party Disclosures《IAS24——关联方披露》25.IAS25: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IAS25——投资会计》(已被IAS39 和IAS40取代)26.IAS26: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by Retirement Benefit Plans《IAS26——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27.IAS27:Consolidated and Sepa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IAS27——合并财务报表及对子公司投资会计》28.IAS28: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IAS28——对联合企业投资会计》29.IAS29:Financial Reporting in Hyperinflationary Economies《IAS29——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30.IAS30:Disclosures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anks and Similar Financial Institutions《IAS30——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31.IAS31:Interests in Joint Ventures《IAS31——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32.IAS32:Financial Instruments: Disclosure and Presentation《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33.IAS33:Earnings per Share《IAS33——每股收益》34.IAS34:Interim Financial Reporting《IAS34——中期财务报告》35.IAS35:Discontinuing Operations《IAS35——终止经营》(已被IFRS5取代)36.IAS36:Impairment of Assets《IAS36——资产减值》37.IAS37:Provisions, Contingent Liabilities and Contingent Assets 《IAS37——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38.IAS38:Intangible Assets《IAS38——无形资产》39.IAS39: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40.IAS40:Investment Property《IAS40——投资性房地产》41.IAS41:Agriculture《IAS41——农业》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文件格式:Pdf可复制性:可复制TAG标签:会计学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10-03-30 15:23介绍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国际会计准则在2008年做了更新,中文版不知道是否同步更新,这个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帮助很大,在网上找了很久中文版都是2003的老版本,不知道楼主上传的版本对我是否有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进行重大修订【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进行重大修订【会计实务操作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e30a7b4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2.png)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3 号——企业合并》的主要变化 1. 术语变化。修改后的 IFRS 3 在术语方面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 是将购买法(purchase method)改称购并法(acquisition method),因 为并非所有企业均由“购买”引致,通过股票交换或其他合约形式同样 可以实现对另一主体的控制,从而实现会计意义上的企业合并;二是将 少数股东权益(minority interests)改称非控制权益(non-
一、企业合并项目的简要历史沿革 2001年,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改组,成立了国际会 计准则理事会(IASB)。IASB成立之初,就把企业合并作为其最早运作的 一个重要项目,原因是企业合并的会计实务在全球范围内差异颇大、备 受关注。尽管 IASC以及相关国家会计准则制定者先前已进行了十几年的 研究,但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多样性依然存在。2001年 IASB成立时, FASB已发布 SFAS 141,取消了权益结合法,并将商誉由摊销改为减值测 试。SFAS 141发布后,IASB收到了来自欧盟、澳大利亚的大量请求,要 求 IASB改变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因为与使用美国会计准则相比,使用国
7. 投资的部分处置。如果购并方处置其在被购并方的投资并因此而失 去控制权,应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其剩余权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 间的差额作为处置利得或损失确认为损益,并视情况分别采用《国际会 计准则 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国际会计准则第 28 号——联营中的投资》或《国际会计准则第 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 计量》对剩余权益进行后续会计处理。
国际会计准则---合并和单独财务报表
![国际会计准则---合并和单独财务报表](https://img.taocdn.com/s3/m/54abaf33ee06eff9aef80774.png)
(4)其直接或最终母公司遵照国际财务报告按照本准则第29、30和33段对单独财务报表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
9. 以上第8段所述母公司按照第29、30和33段编制的财务报表,是该实体编制的唯一财务报表。
20.用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通常在同一日期编制。当母公司和子公司报告日不同时,子公司通常为合并需要而编制与母公司报表相同日期的财务报表。如果编制与母公司相同日期的财务报表将需要过大的成本与精力,可以采用不同报告日的子公司财务报表,只要日期相差不超过三个月,并且对在不同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重要交易或事项的影响进行了调整。
21.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类似条件下的相同交易或者其他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
22.如果集团的某一成员对类似条件下的交易或者其他事项采用了不同于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政策,应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作适当调整。
23.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1998年修订)的规定,子公司的收益和费用应自购买日起计入合并财务报表。被出售的子公司到出售日为止的收益和费用计入合并财务报表,出售日是指母公司停止控制子公司的日期。出售子公司所得价款与出售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包括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确认为权益的子公司累计汇兑差额)之间的差额,在合并收益表中确认为处置子公司的利得或亏损。
7. 除第8段所述情况外,母公司均应编报合并财务报表。
8. 当且仅当以下情况时,母公司不需要遵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报合并财务报表:
(1)该母公司是一个全资子公司,或少数股权所有者(包括没有以其他方式赋予表决权的所有者)一致同意该母公司无需编报合并财务报表;
(2)其证券没有公开交易;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__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__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77bdb68dcaaedd3382c4d32e.png)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No. 22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financial instruments企业会计准那么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hapter I General Principles第一章总那么Article 1 With a view to regulating th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present Standards ar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 Basic Principles .第一条为了标准金融工具确实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制定本准那么。
Article 2 The term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fers to the contracts under which the financial assets of an enterprise are formed and the financial liability or right instruments of any other entity are formed.第二条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Article 3 The term "derivative instruments" refers to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or other contracts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andards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1) The values thereof varies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 rates, prices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prices of commodities, foreign exchange rates, price indexes, premium rate indexes, credit ratings, credit indexes and other similar variables; if the variable is a non-financial variable, there shall not exist any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variable and any party to the contract;(2) No initial net investment is required, or, as compared to contracts of other types that have similar responses to the market changes, very little initial net investment is required;(3) It is settled on a certain future date.Derivative instruments shall include forward contracts, futures contracts, exchanges and options, as well as the instruments that contain one or more of the characters of a forward contract, futures contract, exchange or option.第三条衍生工具,是指本准那么涉及的、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一〕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响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完整版】
![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c169eca300a6c30d229f9c.png)
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国际会计准那么〔中文版〕国际会计准那么〔中文版〕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hinese Edition目录7>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号--会计政策的揭示4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号--存货10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号--已失效10国际会计准那么第4号--折旧会计1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5号--已失效1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6号--已失效1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7号--现金流量表2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8号--本期净损益、根本错误和会计政策的变更29国际会计准那么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35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39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1号--建筑合同46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2号--所得税会计5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3号--已失效54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4号--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58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5号--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6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7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7号--租赁会计82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8号--收入89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9号--退休金费用97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0号--政府补助会计和对政府援助的揭示10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1号--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11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2号--企业合并124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3号--借款费用128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4号--对关联者的揭示132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5号--投资会计140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6号--退休金方案的会计和报告147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152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156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9号--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16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0号--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应揭示的信息17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78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197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3号--每股收益208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216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5号--中止经营22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6号--资产减值242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255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8号--无形资产275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31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325国际会计准那么第41号--农业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号--会计政策的揭示〔1975年1月公布,1994年11月格式重排〕范围13>.在揭示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所采用的所有重要会计政策时,应该应用本号准那么。
国际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第1号——第25号
![国际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第1号——第25号](https://img.taocdn.com/s3/m/a26fc944be1e650e52ea9977.png)
4.为恢复或维持企业预期从现用软件系统的原定业绩标准中获得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发生的费用(例如,为使它们在世纪之交或引进欧元后能按原来预期的方式运转而发生的费用),只应在实施恢复或维持工作时确认为费用。
5.此外,《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第11段要求,在满足所有特定条件时,借款费用资本化作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下唯一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将这种处理方法的使用范围限定在相关资产,并在《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第4段对其予以定义,一旦企业选择对这些资产采用这种会计政策,《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便不让企业有随意性。因此,企业将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运用于某些相关资产而不运用于其他资产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结论达成日期:1997年7月
解释公告 第3号
剔除与联营企业交易中的未实现利润和损失
一、问题
1.虽然《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在联营企业的投资》第16段提到《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规定的合并程序,但它并没有对投资者(或其合并子公司)与联营企业之间的“逆流”或“顺流”交易形成的未实现利润和损失的剔除,给予明确的指南。“逆流” 交易指诸如将资产从联营企业销往投资者(或其合并子公司);而“顺流”交易则指诸如将资产从投资者(或其合并子公司)销往联营企业。
7.《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第39段和第40段要求,合营方与合营企业之间的交易形成的未实现损失,表明流动资产的可实现净值减少或长期资产的账面金额非暂时性下跌时,该未实现损失应立即予以确认。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投资者和联营企业之间的交易。
结论达成日期:1997年7月
2.问题是,投资者应剔除多少由其(或其合并子公司)与按权益法核算的联营企业之间的交易形成的未实现利润和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第22、23、24、37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2、23、24、37号](https://img.taocdn.com/s3/m/62cb856df8c75fbfc67db25e.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第三条衍生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一)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第四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三)职工薪酬计划的权利和义务,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四)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的、以股份作为支付基础的交易,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五)债务重组交易,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六)因清偿预计负债获得补偿的权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七)企业合并中合并方的或有对价合同,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八)租赁的权利和义务,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 号―租赁》。
(九)金融资产转移,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十)套期保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十一)企业发行的权益工具,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十二)原保险合同的权利和义务,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合并中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比较分析
![企业合并中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d33c1269eae009591bec30.png)
企业合并中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比较分析作者:郑洋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4期【摘要】本文对企业合并时会计处理的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差异,对企业利润产生的不同的影响。
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随着经济环境的好转,应鼓励企业合并中选择购买法,不断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的趋同。
【关键词】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购买法;企业会计准则一、企业合并中的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主要特点IAS 22《企业合并》中规定,购买是指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收购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 (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控制权的企业合并。
因此,在购买法下,企业合并实质被看作是一个企业获取另一个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控制权行为的一项交易。
购买成本即为合并成本,大小取决于合并日购买企业支付的现金或放弃的其他代价的公允价值。
合并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计入购买成本,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购买企业支付的购买成本超过其在被购买企业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所占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商誉。
同时,合并日后企业当年净收益包括企业当年实现的净收益和被合并企业自合并当年实现净收益中相当于合并企业在被并企业股权份额的部分。
二、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适用范围和会计处理比较1、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按合并双方合并前、后是否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2、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合并成本的初始计量不同权益结合法按被合并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或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由于不单独确认购买成本,合并时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均在合并当期确认为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之企业合并性质
![国际会计准则之企业合并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847edc2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b.png)
国际会计准则之企业合并性质国际会计准则之企业合并性质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独立存在的企业通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的交易,在一个企业存续的状况下,实现合并各自财产、负债和经营活动整体参与者共同拥有和共同利用的目的。
而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就是规范企业合并时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的准则体系。
首先,国际会计准则明确了企业合并的性质。
企业合并是以一种合并方式实现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合并后的企业将形成一个新的法人实体,各个合并方的财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将融合到新的实体中,并由该实体承担所有合并方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企业合并是一种全面整合的经济活动,旨在通过共享资源和优势,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其次,国际会计准则明确了在企业合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控制。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IAS 10)的规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管理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政策,以获得与该企业相关的经济利益。
如果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拥有控制权,则该企业应将其与被合并方进行合并会计处理。
此外,国际会计准则还规定了企业合并时的会计处理方法。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IAS 3)的规定,合并方应将合并日的资产、负债和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其中,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市场交易中,合乎情理的交易双方在没有强制或迫使的情况下,基于充分市场信息进行交易的价格。
合并方还应根据公允价值对被合并方的净资产进行识别和计量,并将差额作为商誉或非控制权益记入合并方的负债和权益。
此外,国际会计准则还规定了企业合并后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IAS 27)的规定,合并后企业应将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和权益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识别和计量,并合并入合并方的财务报表中。
合并方还应根据被合并方的公允价值增加或减少调整合并后的商誉金额,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会计准则——企业合并
![会计准则——企业合并](https://img.taocdn.com/s3/m/416e400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7.png)
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第二章企业合并一、企业合并的概念企业合并一般指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实行股权联合或获得另一个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而将各独立的企业组成一个经济实体。
企业合并概念强调了两点:一是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是彼此独立的,而合并后,它们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由单一的管理机构来控制,所以,企业合并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二是强调了单一的会计主体,即企业合并是以前彼此独立的企业合并成一个会计主体。
二、企业合并的类型企业合并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通常按法律形式、合并的性质以及行业跨度进行分类。
(一)按合并的法律形式分企业合并按照法律形式可分为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
1.吸收合并:吸收合并也称为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支付现金或发行债券等的方式取得其它一个或若干个企业。
(A公司+B公司=A公司)2.创立合并:创立合并是指合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成立一个新的企业,用新企业的股份交换原来各公司的股份.创立合并也就是我国《公司法》中所称的新设合并。
(A 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3.控股合并:控股合并也称取得控制股权,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取得另一企业或企业公司全部或部分有表决权的股份。
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控股企业被称为母公司,被控股企业被称为该母公司的子公司,以母公司为中心,连同它所控股的子公司,被称为企业集团.(二)按照企业合并所涉及的行业分按照企业合并所涉及的行业,合并可分为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
1.横向合并横向合并指一个公司与从事同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公司合并.2.纵向合并纵向合并指一个公司向处于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阶段公司的并购。
3.混合合并混合合并指从事不相关业务类型的企业间的合并.(三)按合并的性质分按照企业合并的性质进行分类,企业合并可以分为购买性质的合并和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1.购买:购买指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获得对另一个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权控制的合并行为。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39eef6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6.png)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7.03.31•【文号】财会〔2017〕7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量正文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财会〔2017〕7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执行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我部于2006年2月15日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执行本准则的企业,应当同时执行我部2017年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政部2017年3月31日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国际会计准则---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
![国际会计准则---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1fb1d1360cba1aa811da76.png)
国际会计准则---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
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 1998年修订
本准则中以粗体标示的段落,应与本准则中的背景资料和实施指南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的内容一并阅读。国际会计准则不拟应用于不重要的项目(参见《前言》第12段)
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投资者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处理。
21.如果联营企业具有发行在外的可累积优先股,并且为集团外部所持有,则不管股利是否已经宣布发放,投资者均应在调整优先股股利后。计算它在利润或亏损中的份额。
22.在权益法下,如果投资者在联营企业亏损中的份额,等于或超过了投资的帐面金额,投资者一般应中止登记更多的亏损份额,投资应按价值为零予以列报。登记更多的亏损,仅限于投资者由于为联营企业担保或以其他方式承担债务,而为联营企业履行责任所发生的债务或支出。如果联营企业此后报告利润,投资者只有在其应占利润的份额与未确认的净亏损的份额相等以后,才能重新确认其应占利润的份额。
生效日期
29.除第23段和第24段外,对从1990年1月1日或以后开始的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生效。
30.第23段和第24段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生效时开始有效,亦即对报告期自1999年7月1日或以后日期开始的年度财务报表有效,除非在此报告之前就应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
31.本准则第23段和第24段于1998年7月批准,以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会计》(1994年重编)中的第23段和第24段。
定义-成本法
7.在成本法下,投资者以成本记录对被投资者的投资。投资者确认的收益,仅限于投资者在购买日以后,从被投资者产生的累计净利润中收到的分配额。收到的分配额超过这种利润的部分应作为投资的回收,冲减投资的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56401e42f121dd36a22d8267.png)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300 000 300 000
1 500 000 300 000
1 000 000 300 000
5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 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 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 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 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 投资持有至到期。 (四)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非衍生金融资产的影响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 有至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 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 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 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年 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处置
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 投资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教材例7-1】20×7年5月13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60 00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 的股票100 000股,每股价格10.60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60元),另支付 交易费用1 000元。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 后对其无重大影响。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ada1c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3.png)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企业合并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控制另一家企业,将两家企业合并为一体的过程。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指一个实体在财务报表中同时纳入其直接或者间接受控制的子企业和关联方。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CAS)分别规定了如何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
国际会计准则(IFRS)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根据IFRS3标准,只有在企业之间存在实质上的控制关系时,才能确认进行企业合并。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以他们的成本价值进行确认,而合并后形成的合并企业则按照获取成本进行确认。
根据IFRS3的规定,被合并企业的财务报表要在合并日之后立即停用,即不再对外发布,而合并后的合并企业则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有所区别,但两者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无论是IFRS还是CAS都强调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应当按照获取成本确认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同时应当按照公允值确认合并后形成的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
这一原则是为了确保合并后形成的合并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准确反映了合并后的实质状况和财务状况,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在同一控制下进行合并时,应当根据所适用的会计准则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到会计准则的要求,采取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确保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企业也应当根据需要向有关利益相关者披露合并情况,以及可能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
第二篇示例: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企业之间的合并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的合并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下进行规范和处理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最新国际会计准则ias22
![最新国际会计准则ias22](https://img.taocdn.com/s3/m/ebd7c2faba0d4a7302763a40.png)
目录1 概述2 目的3 范围4 定义5 购买6 披露7 过渡性规定8 生效日期二、目的本准则的目的是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
本准则既包括一个企业被另一个企业购买,也包括难以辨别谁是购买者的这样一种不常见的股权联合。
购买会计涉及确定购买成本、将该成本分摊于被购企业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以及在购买时和购买后对形成的商誉或负商誉进行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问题包括确定少数股权金额、在一段期间内购买而产生的会计问题、购买成本的后续变化或对资产负债确认的后续变化以及要求披露的事项等。
三、范围1.本准则适用于企业合并会计2.企业合并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受法律、税收或其他原因的制约。
它可能涉及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权或对一个企业净资产的购买。
企业合并可能通过发行股票或转让现金、现金等价物或其他资产来实现。
这种交易可能发生在参与合并企业的股东之间,或者一个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股东之间。
企业合并可能涉及建立一个新企业以控制参与合并的企业,一个或一个以上参与合并的企业的净资产转让给另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或一个以上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解体。
如果交易的实质与本准则中企业合并的定义一致,那么无论采用何种特殊结构合并,本准则中所包含的会计核算和披露要求都是适合的。
3.企业合并可能产生一种母子公司关系,其中,购买企业为母公司而被购企业为购买企业的子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企业应将本准则应用于其合并财务报表中。
它将在被购企业中的股权作为对子公司的投资在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反映(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一合并财务报表和在子公司投资的会计》)。
4.企业合并可能涉及购买另一个企业的净资产(包括商誉),而不是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份。
这种企业合并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企业应在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应用本准则,并相应地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也应用本准则。
5.企业合并可能导致法定兼并。
虽然不同国家对法定兼并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法定兼并通常是在两个公司之间按下列任一种方法进行的兼并:(1)一个公司的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个公司,前者解散;(2)两个公司的资产和负债转让给一个新公司,原先的两个公司都解散。
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
![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https://img.taocdn.com/s3/m/9cc33b6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e.png)
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47.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均应复核米摊销商誉的余额,并且,只要它不再可能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收回时,它应立即确认为费用。
任何已核销的商誉均不能在以后期间转回。
48.商誉价值的损耗可能由几个因素造成。
例如,不利的经济趋势,竞争条件的变化,以及法律、条例或合同的变化。
它可能通过被购买企业经营产生的,或可能以现金流量的减少体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应减记商誉的帐面金额并作为费用入帐。
购买产生的负商誉基准处理方法49.当购买成本低于购买方在交易日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所占的权益时,所购买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按比例降低,直至与购买成本一致。
如果不能通过降低所购买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方式来完全抵销资产超出购买成本的部分,则剩余的超出部分应为负商誉,并应作为递延收益处理。
应按系统的方法,在不超过五年的期间内将其确认为收益,除非超过五年更为合理,但最长不得超过从购买日开始的20年。
5O.当购买方在所购买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合计数中的权益大于购买成本时,所购买的净资产实际上是折价购买的。
因此,所购买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也因折价而减少,以确保购买交易不会按高于其成本的价值记录。
分布在那些资产上的总折价,应在出售相应资产或者在这些资产体现的未来经济利益被消耗时,作为收益实现。
就流动资产而言,例如存货,收益的实现过程要到存货被销售才能完成。
在长期资产的情况下,例如厂房和设备,通过在资产的使用年眼中提取较低的折旧来实现这种折价的收益。
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51.购买方在交易日所购买的可扭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大于购买成本的部分,应为负商誉,并作为递延收益处理。
应按系统的方法,在不超过五年的期间内将其确认为收益,除非超过五年更为合理,但最长不得超过从购买日开始的20年。
未来或有事项对购买价款的调整52.当购买协议允许因一项或若干项未来事项对购买价款进行调整时,如果调整可能发生并且可以可靠地计量,则应在购买日将调整的金额计人购买成本中。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汇总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b029de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e.png)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一、企业合并的定义及其作用1.1企业合并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第22号准则《企业合并》指出:企业合并是一家企业取得对另一家或多家企业控制,或者联合两家或更多企业的结果.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颁布的1970年11月起生效的第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第一段对企业合并所下定义为:企业合并指一家公司与一家或几家公司或非公司组织的企业合成一个会计主体。
这一会计主体继续从事以前彼此分离、相互独立的企业的经营活动。
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第37条规定:企业合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对另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发生支配性影响的联合方式。
欧盟1990年9月21日生效的合并条例规定:企业合并是指一家或多家企业,或者控制一家企业的个人,收购一家或多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的直接控制权或间接控制权;其形式可以是购买企业的资产、股票,或是采用合同形式及其他形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CAS20 P2) 中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由此可见,各国法律对企业合并的表述虽有差异,但概括而言,企业合并的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通过取得财产和股份,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广义上的企业合并是指一企业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权而对他企业行为有决定性影响的行为。
1.2企业合并的作用企业合并具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首先,企业合并的积极作用表现为:企业外部扩展既可以便企业得到迅速扩展而不加剧竞争,提高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大幅度地节约企业扩展的成本,又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短期借款能力,而且,企业合并可能给有关方面带来税收上的好处,对合并企业的所有者来说,以其在原有企业的权益交换一家大公司的股份,而不是出售企业得到现金,可以免除税收上的负担。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fa27350168884868762d6e0.png)
随着我国银行业股改步伐的深度推进,海外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规模逐渐扩大,从加强国际协调、降低上市成本和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看,现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银行改革的需要,银行财务会计报告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趋势成为必然。
在这种背景下,为真实反映金融工具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揭示金融工具的潜在风险,财政部日起在1月1年2007规定自,)《准则》(以下简称号22年初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06在上市公司范围内试行。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号39该准则基本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准则》一、是我国会计制度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表现之一。
的相关内容,容及特点新出台的《准则》重新确立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方式、更新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式、将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纳入了表内,这些都突破了现有会计体系,将对金融企业的改为按持有意图将金融资产和取代现行按流动性的分类方式,(一)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准则》负债进行分类和计量分为长短期资产负债的做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改变了现行以企业持有金融工具的意图进行分类计量。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贷款和应收可供出售金融资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包括立即出售或近期出售的)款项产。
金融负债划分为两类: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
资产负债的分类决定了计量关(二)取代现行风险准备金按五级分类法的计提方式,改为逐笔系,并对损益产生影响。
按现金流折现法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现行的金融资产准备金制度主要有:财政部会计司年最新出台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2005、财政部金融司年制订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提取管理办法》三个在专项准备方面,。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年制订的2002人民银行制度基本趋同,都按贷款五级分类设定相应的比例按大类计提。
矛盾比较大的主要体现在对于一般准备的规定上,财政部的两个制度中规定的一般准备是在税后计提的,而人民银行规定的一般准备是在税前计提,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并且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年会计制度相关准备金内容,在计提减值2001《准则》替换了原率时,纳入银行附属资本。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会计的内容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会计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31a585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44.png)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会计的内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经过修订的IFRS3企业合并和IAS27合并的与单独的财务报表。
同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修订版FAS141企业合并和取代原ARB51的FAS160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控制性权益。
下⾯让我们和店铺⼩编⼀起来了解相关内容。
⼀、准则修订背景IASB在2001年改组完成之后即致⼒于企业合并项⽬,当时美国FASB刚刚发布废⽌权益结合法和商誉摊销的FAS141和FAS142,于是IASB决定分两步⾛,第⼀阶段主要是追上FASB的步伐;第⼆阶段则准备与FASB联⼿打造⼀个⾼质量甚⾄是变⾰性的企业合并准则。
2004年3⽉,IASB发布IFRS3,取代此前的企业合并准则IAS22,宣告第⼀阶段研究功德圆满,此后遂和FASB⼀起致⼒于与第⼀阶段同步开始的第⼆阶段研究。
第⼀阶段最重要的成果是明确对独⽴主体间的合并只应采⽤购买法⽽废⽌权益结合法,但购买法的具体做法则基本沿袭旧路。
不过,IASB和FASB还是以不同⽅式展现了意欲从母公司观转向主体观的苗头:FASB从合并报表的⽬的和政策这⼀基本问题⼊⼿,期望统⼀思想后吹响向主体观全⾯迁移的号⾓——1999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修订版《合并财务报表:⽬的和政策》以及2004年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①即是例证;IASB则绕开概念基础,从列报形式和编报程序⽅⾯向主体观闯关——2003年12⽉修订IAS27要求将少数股权作为权益列⽰于合并股东权益和2004年3⽉发布IFRS3提出少数股权应按其在⼦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中所占份额反映皆为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有⼀块奶酪——合并商誉——⼤家都没有动。
虽然FASB和IASB都将商誉摊销改为实施减值测试,但这实际上不过是准则制定的权⼒博弈过程中权益结合法能最终得以废⽌的交换筹码⽽已,商誉初始⾦额的确定仍然是合并成本与合并者所享有的被合并者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差,这样计算出来的商誉⾃然只是属于母公司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1993年12月修订)目的本号准则旨在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
本号准则既包括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情况,也包括在不能认定购买者时股权联合的少数情况。
购买的会计处理涉及到确定购买的成本,将成本在被购买企业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中进行分配,以及对在购买时或其后产生的商誉或负商誉进行会计处理。
其他的会计问题包括对少数股权金额的确定,对发生在一段时期的购买成本或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随后变化的会计处理,以及揭示的要求。
范围1.本号准则适用于企业合并。
2.本号准则代替于1983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会计”。
3.企业合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由法规、税收或其他原因来决定。
它可能涉及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权,或对另一个企业的净资产的购买。
它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转让现金、现金等价物或其他资产来实施。
这种交易可以在参加合并的企业的各股东之间或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股东之间进行。
企业合并可能涉及建立新企业来控制参加合并的企业、将一个或若干个参加合并的企业的净资产转让给另一个企业、或者将一个或若干个参加合并的企业解散。
当交易的实质与本号准则的企业合并的定义一致时,无论采用哪种特定结构的合并,本号准则所包括的会计处理和揭示要求都将适用。
4.企业合并可能形成购买企业是母公司、被购买企业是购买者的附属公司的母子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者应将本号准则运用于合并财务报表。
购买者将其在被购买企业中的权益作为对附属公司的投资包括在其自身的财务报表中(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
5.企业合并可能涉及购买其他企业的净资产,包括商誉,而不是购买其他企业的股份。
这种企业合并不会导致母子公司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者将本号准则运用到其自身的财务报表中,从而也运用于合并财务报表中。
6.企业合并可能引起法定兼并。
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对法定兼并的要求不同,但法定兼并通常是两个公司之间按下列任何一种方法兼并:(l)一个公司的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个公司,前者解散;(2)两个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同时转让给一个新公司,两个原来的公司解散。
许多法定兼并作为集团重整或重组的一部分,并不适用本号准则。
因为它们是在共同控制下进行的企业之间的交易。
但是,导致两个公司成为同一个集团的成员的企业合并,应按本号准则的要求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作为购买或股权联合处理。
7.除第5段所说明的情况外,本号准则不适用母公司单独的财务报表。
不同的国家应按不同的报告惯例编制单独的财务报表,以满足各种需要。
8.本号准则不适用:(1)在共同控制下企业之间的交易。
(2)在合营企业中的权益(见国际会计准则第对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以及合营企业的财务报表。
定义9.本号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特定的含义:企业合并,是指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联合,或取得对另一个企业的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从而将各单独的企业组成一个经济主体。
购买,是一种企业合并的形式,在这种企业合并中,由一个企业,即购买方,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来获得对另一个企业,即被购买方的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
股权联合,是一种企业合并的形式,在这种企业合并中,参加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了它们全部的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以达到继续共同分担合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因此,任何一方都不能认定为是购买方。
控制,是指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以从其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权利。
母公司,是拥有一个或多个附属公司的企业。
附属公司,是被另一个企业(即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少数股权,是附属公司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的一部分,它们所应归属的股权,既不由母公司直接拥有,也不由母公司通过其附属公司间接拥有。
公允价值,是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能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购买日,是指将按购买方对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实际上转让给购买方的日期。
企业合并的性质10.在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上,购买实际上并不同于股权联合,这种交易的实质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
因此,对每一种合并应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
购买11.实际上,在各种企业合并中,一个参加合并的企业只有控制了其他参加合并的企业,才能辨认谁是购买方。
当一个参加合并的企业控制了另一个参加合并的企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时,即可认为获得了控制权,除非在例外情况下,可以明确地证明此所有权不构成控制。
即使一个参加合并的企业不能获得另一个参加合并的企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但作为企业合并的结果,一个参加合并的企业获得了以下的权力时,仍有可能被确认为是购买方:(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获得了对另一个企业一半以上的表决权的权利;(2)通过法律或协议,获得了决定另一个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权利;(3)有权任命或解除另一个企业的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团体的大多数成员的权利;(4)获得了在另一个企业的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团体的会议中大多数投票权的权利。
12.尽管有时难以确认购买方,但常常有迹象表明购买方的存在,例如:(1)其中一个企业的公允价值远远大于其他参加合并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较大的企业为购买方;(2)企业合并以现金交换有表决权的普通股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放弃现金一方为购买方;(3)企业合并使一个企业的管理当局能够控制合并后企业管理人员的选用。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企业为购买方。
反向收购13.有时,一个企业获得了另一个企业的股份的所有权,但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而发行了足够的有表决权的股票作为出价,结果使得对被合并的企业的控制权转给了其股票已被购买的企业的所有者。
这种情况被称为反向收购。
虽然从法律上说,发行股票的企业可能被视为母公司或连续企业,但现在控制被合并的企业的股东的企业才是购买方,享受在第11段中所说的表决权或其他权利。
发行股票的企业被认为已被另外的企业所购买;后者被认为是购买方,并且应将购买法运用于发行股票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中。
股权联合14.在例外情况下,可能无法辨认购买方。
与一方占支配地位的兼并不同,各参加合并的企业的股东签订一项本质上平等的协议,共同控制其全部或实际上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
此外,各参加合并的企业的管理当局共同参与合并后主体的管理。
其结果是各参加合并的企业的股东共同分担合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
这种企业合并应作为股权联合来予以核算。
15.若参加合并的企业之间不能实质上平等地交换有表决权的股票,共同分担风险和利益常常是木可能的。
这种交换确保了各参加合并的企业的有关所有者权益,从而使它们在合并后企业中的相关风险和利益被保留,并使各方的决策权力得到保护。
但是,为了使股票的平等交换有效,对于一个参加合并的企业的股份所附带的权利,不能有重大的减少,否则该企业的影响将被削弱。
16.为了达到共同分担合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的目的:(1)各参加合并的企业的有表决权的普通股,如果不是全部,至少也是大多数需参加交换或联营;(2)一个企业的公允价值,应与其他企业没有重大的差异;(3)在合并之后,每个企业的股东应在合并后主体中大体上保持与以前相同的表决权和股份。
17.在出现以下情况时,会减少共同分担合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的可能性,而辨认购买方的可能性则可以增加:(1)各参加合并的企业的公允价值的相对降低,参与交换的有表决权的普通股的百分比减少。
(2)财务安排使某一股东团体相对于其他股东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而这种安排可能在合并前或合并后起作用。
(3)一方在被合并主体中的权益的份额,依其以前所控制的业务在企业合并后如何经营而定。
购买购买的会计18.购买形式的企业合并,应采用本号准则第20-60段中所述的购买的会计方法予以核算。
19.采用购买法,使得购买企业的核算与购置其他资产的核算相类似。
既然一项购买涉及到通过转让资产、发生负债或发行资本的交易,来交换对另一个企业的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采用购买法是恰当的。
购买法以成本为基础来记录购买,并且根据购买所依据的交易来确定其成本。
购买日期20.从购买日期开始,购买方应:(1)将被购买方的经营成果合并到损益表中;(2)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被购买方的资产和负债以及因购买产生的任何商誉或负商誉。
21.购买日期,就是对被购买方的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实质上转让到购买方的日期,并且是购买法开始运用的日期。
从购买日期开始,也就是从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实质上转让到购买方的日期开始,被购买企业的经营成果即应包括在购买方的财务报表中。
实际上,购买日期是购买方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以便从其业务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日期。
只有当保护相关各方的权益的所有必须条件均被满足时,才能认定控制权已让给了购买方。
但是,在控制权实际上转让之前,并不需要根据法规结束或完成交易。
在评价控制权是否实际转移时,需要考虑购买的性质。
购买的成本22.一项购买应按其成本进行核算,该成本即为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是在交易发生日,购买方为了取得对其他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而支付的其他购买价款的公允价值,加上任何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购买的费用。
23.当购买涉及一项以上的交易时,购买的成本为各单项交易的成本的合计数。
如购买是分阶段达成的,区分购买的日期与交易的日期就非常重要。
如对购买的核算从购买日开始,那么,应采用在每一个交易日期确定的成本或公允价值的资料。
24.所放弃的货币性资产和所发生的负债应以它们在交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当购买的价款的结算推迟时,购买的成本应为在考虑了结算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溢价或折价以后该购买价款的现值,而不是应付款的名义价值。
25.在确定购买的成本时,购买方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如果不是由于市场过于动荡或狭小而使市价不可靠,应以其公允价值,即交易当日的市价来计量。
当在特定日期的市场价格不可靠时,则应考虑宣告购买条款的前后适当期间的价格波动的影响。
当市场不可靠或者没有牌价时,购买方所发行的证券的公允价值应参照其在购买方企业的公允价值中所占股份的份额,或是参照其在被购买企业的公允价值中的股份的份额,按照两者之中较明显的一个确定。
以现金代替证券支付给被购买企业的股东的购买价款也可能作为所放弃的公允价值的依据。
购买中的所有方面,包括影响谈判的重大因素,都应加以考虑,独立的估价可以用作确定已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的辅助手段。
26.除了购买价款以外,购买方可能会发生与购买有关的直接费用。
包括注册费用、发行权益证券费用,以及为购买而支付给会计师、法律顾问、评估师和其他咨询人员的业务费用。
一般管理费用,包括维持一个收购部门的费用,以及其他不能直接归属于此项特殊购买的核算范围的费用,均不应包括在购买的成本中,而应在发生时作费用处理。
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确认27.所购买的单项资产和负债应在购买日单独予以确认,如果:(1)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或流出购买方;(2)对购买方来说,其成本或公允价值可以进行可靠的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