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群和专业群适应性研究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集群与专业群之间的协同关系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从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的视角出发,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问题,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界定了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概念,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协同关系,指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应当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集群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群的整体竞争力和适应性。
文章还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本文提炼出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为高职院校的专业群设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群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
这些对策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和地方政府在推进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二、产业集群与专业群的理论基础在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关系前,有必要对产业集群与专业群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理解。
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由一群地理上相近、业务上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共同组成的产业组织。
这些企业和机构在产业链上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信息,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还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而专业群,则是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某一行业或产业链为纽带,将多个相关专业进行有机整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专业群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与探索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与探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发展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针对此情况,湖南省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加强与当地产业群的对接,推动专业群与产业群之间的协同发展,为培养充满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撑。
首先,湖南省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产业群的建设。
产业群是一种以主导企业为核心,围绕特定产业形成的关系网和利益共同体。
湖南省高职院校紧密围绕本地区的重点产业,通过参与相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积极推动产业群的建设。
同时,高职院校还主动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促进产业群与专业群的深度融合。
其次,湖南省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人才,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市场需求岗位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高职院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和产业经验交流活动,加强与产业的联系。
此外,湖南省高职院校致力于推进“技能+文化”双向发展,打造产业基础教育和高职院校教育的互动机制。
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学生不仅获得实用技能、应用技术知识,还可以拓宽视野、扩展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职业诉求和发展前景。
高职院校专业群研究现状述评
高职院校专业群研究现状述评自教育部颁布的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专业群建设的要求以后,专业群建设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专业群有“相近论”和“合力论”两种概念,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群的构建原则和方式、专业群体系的建设模式、某一类专业群的建设等方面,研究方法单一有待多样化,研究内容和成果不足有待多元化,需要更多的高职院校参与到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专业群建设中去。
高职院校专业群现状展望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
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因此,专业群建设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
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群以及支撑体系,有利于培育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此后越来越多高职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专业群建设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前在中国知网出版平台上检索到的关于专业群建设研究的论文不到20篇,而从2006年至2007间就发表了25篇,以后逐年递增,这表明国家政策对研究的导向性决定作用。
一、专业群的概念学术界关于专业群的概念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相近论”,认为专业群是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基础相同、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集合,它强调组群专业的相近性,强调基础共用。
第二种观点是“合力论”,它从专业组群的目的与意义出发来界定,认为专业群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跨二级类的专业,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间的依赖、共享、促进,形成合力,以提高专业群整体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的而组建的专业集合。
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与区域产业特色进行对接,保持与产业发展的密切联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当前,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各地区拥有不同的产业特色和优势。
高职院校要根据所在地区的产业特色和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开设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培养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人才。
这种专业群建设也是高职院校顺应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接区域产业特色,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
对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将结合研究目的,探讨该领域的相关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对接区域产业特色,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群,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和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通过研究区域产业特色和需求,深入理解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定位和作用,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方法的探讨,总结出有效的建设思路,为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提供实际操作指导,促进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特色的意义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特色的意义在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深度对接区域产业特色,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当地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提升就业质量。
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高职院校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就业。
对接区域产业特色还可以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特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还有助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 院校近些年 出现的一种新 争力的关键环节 , 从实训体 系的配套建设 、 师资合 的专业建设理念 , 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 是专业建设 力的集聚与辐射 、专业竞争优势的适 时性营建人 的高级水平 。通过专业群的建设 , 有利于形成专业 手 ,将有限的资金集 中投入到专业群 的系列化实 群体优势 , 增强高职院校 的核心竞争力 ; 有利于实 训室建设中 ,以完善而先进的体系化实训 中心为 现师资和实训资源的共享 , 降低专业建设成本 , 是 载体 ,形成让学生拥有优越 的实训条件与环境 的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专业群 实践教学优势 ;将师资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的 的布局 和调整直 接依据相关 产业群 的组成 和发 调整与优化作为合理布局专业群中各个专业 的切 以“ 比例和 “ 双师素质 ” 的不断提高为 展, 使人才培养工作能紧扣产业 的人才需求变化 , 入点 , 双师 ” 牵引,形成实力雄厚的专业群师资整体合力 的集 典型地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 、 服务经济的特色。 约优势 ; 将专业 目标 的相对一致性 、 实训投入 的相 高职教育 园区专业群建设现状 对集 中性和长、短期专业建设 的相对统一性有机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经过几年 的建设 、改革和 地结合起来 , 营建师资 、 实训 、 科研 、 教改、 专业 与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专业群建设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建设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讨。
一、专业群建设的概念与意义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的专业组成的集合。
这种建设模式强调的是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形成一种新的专业生态系统。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学校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它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结构,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它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
二、专业群建设模式的实践探索1、明确专业群的建设目标在专业群建设之前,首先要明确其建设目标。
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使专业群的建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2、构建合理的专业群结构专业群的构建需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内在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要注重专业群的层次结构和横向,使不同专业之间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产教融合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群的建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注重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5、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完善教学资源配置,包括实验室、实训基地、教材等方面的建设。
要注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专业群建设模式的实践成果1、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中职院校商贸物流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探索与研究——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为例
63OCCUPATION2022 06一、区域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为落实国家“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南京积极构建“4+4+1”的主导产业体系,南京作为具有区域带动力的全国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把推动现代化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部分。
从就业情况来看,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南京物流仓储和邮政业、商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是继建筑业和制造业两大就业主力之后的重要产业就业方向。
从区域产业发展方面来看,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产业有着和南京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之间产业联动的巨大发展空间。
二、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商贸物流专业群设置情况(一)商贸物流专业群设置基础中职院校商贸物流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探索与研究——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为例文/吕 薇摘 要: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家一直倡导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特点相适应。
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以产业为依托,与区域产业同轨同行。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商贸物流专业积极推进专业群建设,秉承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宗旨,以合作谋协同,致力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为区域内商贸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商贸物流 专业群建设 区域产业 协同发展1.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运输商务系成立于2004年,是学院的重点系部之一。
在多年的办学中,运输商务系围绕江苏地区特别是南京地区的产业特色,以现代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逐步建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群。
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构建以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专业为常设专业的商贸物流专业群,与本地特色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其中现代物流专业为江苏省示范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系部重视实践教学,致力于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提高就业质量,先后与比亚迪新能源、南京金鹰国汽、中德诺浩建立校内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捷豹路虎、宁星奔驰、苏果超市、苏宁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构思
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构思摘要: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
而高职建筑类专业可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的开发、施工、监理、预算、审计、咨询等专业技能型人才。
依据高职建筑类专业与房地产业之间、房地产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结合国内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现状,该文以辽宁营口为例,对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有机对接模式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构思与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产业集群;对接模式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以及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高等特点,可以说,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
而高职建筑类专业可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的开发、施工、监理、预算、审计、咨询等专业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的合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处于理论探究、设想规划阶段,缺乏有机的可操性强的具体方式。
本文依据高职建筑类专业与房地产业之间、房地产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结合国内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现状,以辽宁营口为例,对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有机对接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构思与设想。
一、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研究的意义(一)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对接是二者实现双赢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而高职院校正肩负着“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1]的历史重任。
因而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合作与对接,可实现二者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产业集群可作为高职教育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缩短了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的距离。
高职教育只有在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合作与服务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徐州装备制造产业与高职院校专业群互动发展的研究
业 群 能够 提 升 毕 业 生 的综 合 素质 , 促 进 产业 的升 级 , 同 时 造相 关专 业 群 建 设是 提 高 地 方高 职 院校 服 务 区域 装 备 制 在徐 州 市装 备制 造业 产业 的升 级 带来 对人 才和 技术 大 量 的需求 , 也将促 进 高职 造 产业 经济 发展 的基 本 手段 和 途径 , 由于人 才和 技 术 的 院校相 关专业 群 的蓬 勃发展 。装备 制造 业是 徐 州国 民经济 与 高职相 关 专业 群 各 自发展 的进程 中 , 需 求与供 给 逐渐 产 生 了联 系和 影 响 , 促使 二者形 成 了合作 的 支柱 产 业 , 在 省 内 占有极 为 重要 的位 置 , 但徐 州 装备 制 造 业 在 产 业 升 级过 程 中 , 受 到诸 多 因 素 的制 约 , 如 技 术 技 性 的互动 。
它们 以服 务 为 州 市 装备 制造 业 的发展 , 持 续推 动 了全 市经 济 社会 总 量指 群是 技术 技 能型人 才和创 新 技术 的生产 者 , 宗 旨 , 以 需 求 为 导 向 , 培 养 技 术 技 能型 人 才 , 承 担 科 研 项 标 进位 、 速 度 指标 争 先 、 结构 指标 提 升 , 在 更高 层次 上振 兴 开 展校 企 合 作 , 利 用 政 策 保 障和 经 费 支持 提 升 专业 群 徐 州 老工 业 基地 。 目前 , 通 用设 备 制造 业 、 金属 制造 业 、 电 目, 学 科建 设 的 成果助 推 政府 、 企 业 的发展 , 为其提 气 机 械 及 器材 制造 业 和 专 用 设备 制造 业 成 为 了徐 州 市 装 办学水 平 , 供人 才和 技 术 , 以及 咨询 、 管理 、 决 策和 信 息服 务 : 企 业 是 备 制造 业 的 主导行 业 。 是 技 术创 新 的主 体 , 是 专 业 群建 设 经过 改革 开 放 以来 的快 速 发展 , 在徐工集团、 徐 锻 集 技术 和 人 才 的 需 求 方 ,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研究①———以山东省为例石岱峰,赵朝晖,刘清涛(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3)[摘要]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4号,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标志着“双高计划”正式启动。
“双高计划”明确将专业群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将“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作为一项改革发展任务,专业群为高职专业群建设明确了方向和任务。
结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山东省入围“双高计划”的15所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专业群在服务产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山东省职业院校专业群有效对接产业升级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群;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1-0004-02“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计划”的重点改革发展任务之一。
“双高计划”要求专业群应“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这是国家首次从宏观上对专业群建设提出战略性布局调整,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专业对接产业的基本策略。
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助推产业升级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展开,2018年2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号,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动能,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形成新动能”。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打造为“十强”产业。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与探索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群与产业群之间的对接与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湖南省高职院校作为该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力量,其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与协同发展既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1.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提供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可以创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资源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产学研创新合作,助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专业设置不适应: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存在专业结构偏差的问题。
2.教学资源不充足: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3.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缺乏产业实践经验和更新的教育理念。
1.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高职院校要与当地企业和产业协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产业需求调研,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把握,提供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完善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积极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用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与产业实践的紧密联系,增强教师的产业实践经验和更新的教育理念。
4.推动产学研合作: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当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2022年杭州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度调研报告
2022年杭州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度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服装产业是杭州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为了服务于杭州服装产业,2022年轻工技师学院将美术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制作、形象设计、电子商务四个专业组成了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群,服务杭州服装产业链,并成功申报了浙江省人社厅技工教育高水平专业群。
根据浙江省人社厅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要求,高水平专业群要“建立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匹配度年度调研制度并形成报告,提升学校专业群发展规划水平,提升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为了使专业群更好的服务于服装产业,需要开展专业群与产业匹配度年度调研,调研服装产业链的组成、发展体量和人才需求,分析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群服务的产业链环节,并分析可能存在的不足,对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一)调研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主动适应行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明确产业发展需求,跟进产业发展趋势,优化专业群内专业结构与布局,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促进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杭州地区服装产业发展情况;(2)杭州地区服装产业对人才需求情况;(3)专业群内专业服务服装产业的情况分析。
(三)调研方法具体调研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报告、报纸、网页等文献了解产业发展情况,产业人才需求情况;2.实地调研。
到用人单位采访企业领导或人事经理,了解用人需求情况;到开展同类专业的技工院校了解培养目标和课程开设情况;和毕业生展开座谈,了解就业和职业发展情况,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3.问卷调查。
编制问卷调研员工和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情况。
(四)调研对象协会:服装设计师协会;企业:服装设计与生产的企业;毕业生: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同类院校:开设同类专业并且实力较强的技工院校;培训学校:服装设计师培训学校。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年4月第15期Apr. 2022No.15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陈玲玲,李婵娟(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摘 要]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应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
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为例,重点以保山市卫生产业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保山市产业经济的适应性,由此提出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应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建立联动和共享机制,优化外部政策环境,突出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群协同效应,加大校院(企)合作、医教协同力度,实现高质量就业,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应性[基金项目] 2018年度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技计划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2018k06m)[作者简介] 陈玲玲(1974—),女,云南保山人,硕士,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和中药研究;李婵娟(1984—),女,云南保山人,硕士,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和中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5-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9-16近年来,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如何与区域经济结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地方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针对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问题,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并提出优化性的对策。
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的适应性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的适应性分析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由块状向集群演进,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愈来愈受到关注。
着眼区域“产业、专业一体化”,常州高职园区建设了18个重点专业群,专业设置覆盖七大新兴产业的85.71%,而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医药、新能源对应的专业群建设尚显不足。
基于提升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的适应性,未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建设宜采取四大发展策略:宏观调控、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
关键词产业群;专业群;高职院校;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专业是高职教育与产业联系的纽带。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高职教育加强专业群建设日益迫切和重要。
本文以常州为例,在对该地区“十二五”七大新兴产业和高职园区5所院校省级重点专业群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一、“十二五”常州高职园区省级重点专业群与区域新兴产业群适应性分析(一)园区专业(群)基本现状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由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组成。
园区专业覆盖交通运输、材料与能源、电子信息、财经、旅游、艺术设计传媒、生化与药品、土建、制造、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文化教育等12个专业大类,占我国高职高专专业大类总数的63.16%。
开设32个二级专业类,107种专业,专业及专业方向布点317个[1]。
园区5所高职院校现有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重点专业群”18个,各重点专业群内分别涵盖5个专业,群内专业布点共90个。
园区院校坚持“立足常州、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的办学定位,现已形成多门类专业较为协调、结构较为合理、与产业发展较为适应的专业体系。
(二)区域专业群与产业群分布的适应性分析“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七大新兴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二、三产业比重达97%”[2],是常州“十二五”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徐州装备制造产业与高职院校专业群互动发展的研究
徐州装备制造产业与高职院校专业群互动发展的研究作者:朱涛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年第1期朱涛吉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徐州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地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结合徐州装备制造产业和地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二者之间互动发展的要素及相互关系,最后从政策、机制、人才三大方面总结了二者之间互动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专业群互动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办学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目的,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群也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点,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开放性和适应性。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群在为产业升级中提供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是其它类型高等院校无法替代的。
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群能够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产业的升级,同时产业的升级带来对人才和技术大量的需求,也将促进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的蓬勃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徐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省内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但徐州装备制造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技术储备缺乏,产业配套缺乏等等。
这些问题与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人员综合素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徐州装备制造产业与地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的互动发展进行研究。
1徐州装备制造产业与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发展近年来,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出台的装备制造业产业调整和振兴的规划,徐州市结合自身的特点,组织编制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如2009编制了《徐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09-2011年)》,2010年编制了《徐州市传统产业加速调整行动计划》、《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1年编制了《徐州市高端装备制造“十二五”发展规划》等。
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作者:季建利张棉好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4年第01期摘要: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专业设置服务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是技工院校的立身之本。
经对2021年浙江省85所技工院校的專业设置分析,发现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供给尚不能完全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办学追求“大而全”而导致专业同质化问题突出。
经研究分析得出,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技术来培育人才;以错位竞争为策略,动态优化与调整专业设置,从而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浙派技工教育。
关键词:技工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应性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1-0042-08职业教育是具有经济和社会属性的跨界教育,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其本质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1]。
具有技能特点和就业属性的技工教育,其专业是培育产业技术工人的重要载体,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需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培养能满足现代企业生产实际所需的一线高技能劳动力,从而将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本。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具有国家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十四五”期间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浙江省技工院校应着眼于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
为描绘技工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产业实然与专业应然动态协同的美好图景,本研究通过探讨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基本状况、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情况和优化策略,旨在推进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优化与调整,从而为提高技工教育与区域产业高度适配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链发展适应性分析
中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链发展适应性分析作者:胡蕊莫创才来源:《职业》2020年第06期摘要:为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组建了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群。
本文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群为例,就笔者学院专业群对区域产业链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中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产业链发展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群课题: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成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力度,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 5月18日发布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
该方案明确提出在全国各行业、各类企业加大员工培训力度,计划三年培训100万新型学徒员工。
由此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
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职业院校只有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构建与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
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中规模最大、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其专业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
一、专业群发展与产业链需求分析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应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区域经济产业或行业的发展需求,以服务区域产业链经济发展为目标。
笔者学院为了提高办学水平,紧跟国内职业院校发展的步伐,组建了以原有的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工业分析與检验为核心专业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群,以带动专业群中另外两个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及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
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是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地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与东盟各国自由贸易区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枢纽作用。
服务山西产业转型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
服务山西产业转型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山西是一个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省份,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山西省的产业转型已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高职教育的专业群建设也成为了关键性的工作。
本文将就服务山西产业转型的高职专业群建设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深入探讨,为山西省产业转型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一、产业转型的现状与必要性山西省以煤炭、煤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面临着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
长期以来,山西省的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依赖于资源能源型产业,且产业结构相对滞后,已不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山西省的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产业转型不仅是当前的需求,更是长远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产业转型,才能推动山西经济的升级,增强产业的竞争力,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
二、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和现状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高职专业群建设对于适应产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专业群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产业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目前,山西省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比较杂乱,一些专业重复设置、数量过多,而有些与当地产业结构不匹配,导致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
一些新兴产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也存在一定的缺口。
1、深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针对山西省的产业转型需求,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深入调研产业需求,优化高职专业设置。
可以考虑设立符合当地发展方向的新兴专业,如新能源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同时也要对现有专业进行精简和优化,避免重复设置,确保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2、强化产教融合,提升实践能力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产业转型关键环节。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深化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的结合,增加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进一步推动实习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群和专业群适应性研究作者:谢茂康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6年第12期[摘要]文章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阐述了产业群与专业群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面临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优化专业培养模式,提出了要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专业群专业教学团队质量,完善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专业群产业群协同湘南示范区[作者简介]谢茂康(1972- ),男,湖南东安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
(湖南衡阳 421005)[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二五”规划课题“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职业教育专业群与产业群协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XJK013BZY024)[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4-0041-03随着产业转移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各职业院校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根据现有的专业基础和建设优势,优化专业群建设,加强专业群和产业群的深度融合,以引领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群与专业群发展现状(一)概况当前,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梯度转移不断地推进,在这个背景下,涵盖衡阳、永州、郴州三市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于2011年10月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引进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优质企业和项目,为湘南及湖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
同时,湘南示范区的快速发展,产业梯度转移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智力支撑与人力资源的有力保障。
(二)示范区内产业及产业群发展现状1.产业群。
产业群作为由企业竞争所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是指若干在地理上相近的专业生产同类产品的群体。
作为产业集合体,产业群包括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所组成的“集聚”。
2.产业转移与产业群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湘南三市基本实现了由松散无序向产业群的转变。
衡阳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引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02个,逐步形成了现代装备制造、盐卤化工和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等六大产业群,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郴州市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群集聚明显,形成了以柿竹园等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台达电子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远大住工等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飞利浦为骨干的新能源基地和LED产业集群,以中源国际城等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产业集群。
永州逐步形成了“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群不断发展,同时,制鞋、轻纺、服饰等加工产业群贸易也在不断壮大,正成为示范区内有影响力的制鞋、毛纺基地。
(三)示范区内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情况1.专业分布。
职业教育中的专业,通常是指职业院校根据社会分工以及职业属性,整合教学等相关资源,分类分层进行专门知识、专门职业技术、技巧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是教、学、训等活动的基本单位。
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近年来,湘南示范区内各职业院校围绕产业转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专业规划的要求,及时有效地进行专业调整和布局。
2.专业群分布及建设。
专业群是指把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把若干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在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即“三相一共”,“三相”即专业基础相同、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一共”是指教学资源共享。
2015年以来,示范区内各职业院校以湖南省示范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先后立项的高职有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园林技术为核心专业的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示范专业群,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会计专业为核心专业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示范特色群;中职有郴州桂阳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以电子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专业群,永州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数控技术应用为核心专业的机械制造等四类专业群为示范特色专业群。
二、产业群与专业群适应性发展现状各职业院校根据示范区产业群发展的现状,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体系规划及专业群建设的要求,结合院校自身的情况,积极加强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但是,受观念、政策、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产业群与专业群之间的协同发展还存在不适应、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设置、培养与产业群、岗位需求尚不适应不匹配虽然各职业院校在根据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但由于时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专业群内各专业发展仍不平衡,内涵发展还不够,特色也不明,尚未形成品牌。
据统计,示范区内的样本高职院校有7所,分布在5所及以上院校的专业大类有旅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装备制造、财贸金融等。
另外,在校学生规模较多的专业大类分别有医药卫生(占40%)、财贸金融(占37%)、装备制造(占9%)、土木建筑(占7%)。
而示范区内产值较大、集中度较高的产业大类有电子信息、资源开发与测绘、装备制造等。
综上所述,示范区内职业院校的专业大类基本上侧重于医药卫生、财贸金融,集中在服务领域,而企业集中度较高的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大类,两相比较,二者存在不配套、不匹配的问题。
(二)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专业群效应不明显目前,示范区内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专业群规划和建设,但校企合作进度不够快,深层次校企合作办学体系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另外,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专业群内核心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快速发展的机制还不健全,效果不明显。
例如,当前职业院校的大多数教学成果都聚集在少数核心或重点建设专业上,而核心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辐射带动不够。
还有,各校的生源都集中于少数重点专业,核心专业的就业率也相对较高,而其他非重点专业的生源持续减少,就业率持续下降。
要想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扎实做到“引领产业,提升产业”,就必须尽快完善专业群与产业群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机制。
(三)师资队伍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水平还需要提升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学术骨干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方面还未跟上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步伐,尚不能完全适应培养符合现代产业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适应“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本地就业率低,社会服务与地区贡献度要加强以示范区内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为例。
据统计,2015届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毕业生,在湖南省的就业率分别为74.81%,62.7%,67%,而职业院校所在地市的就业率分别为22.60%, 35.9%, 57%。
可见,职业院校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较低。
另外,永州市统计局于2014年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内100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大部分企业存在用工荒、用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用工短缺。
调查显示,100家企业中,有42家企业反映获得高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便利性不足,37家企业反映获得普通劳动力的便利性不足。
职业教育“缺位”致使可用劳动力短缺。
如德晟服装的订单比上一年多,原计划招工500人,但由于劳动力缺乏培训,可用劳动力不足,最后只招到200人。
三、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一)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各职业院校按照构建专业群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逐年的建设与发展,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共享机制与联动机制已基本形成,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专业培养与职业需求之间还存在不适应、不匹配的地方。
专业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专业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因此,当前专业群建设应紧跟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遵循“三相一近”原则,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
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及其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共建的特色二级学院和专业群,探索联盟制、集团化等发展模式,形成校企互融、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的运行机制。
(二)加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各职业院校以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为依据,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分立,拓展互选,能力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学标准。
同时,还要以专业群培养方案对接职业要求、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为切入点,加强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推进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开发教学资源、编写专业教材,持续推进任务引领、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及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提升专业群专业教学团队的质量各职业技术学院应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打造“大师引领、骨干支撑、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学团队,整体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可以实施名师工程,选聘行业企业技能大师,提升专业群协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全方位培养骨干教师,打造素质过硬的“双师型”队伍,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实力。
第二,成立“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形成教育教学、技术攻关和科研的协同创新机制,在教研教改过程中营造集体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各职业院校根据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校企共建应用技术研发机构、产品开发中心、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实现校企协同创新。
同时,努力拓展各类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继续完善以职教集团为纽带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机制,新建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共建培训中心,构建“校中厂、厂中校”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五)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逐步提升就业质量。
职业成熟度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及发展有重要影响。
因此,必须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成熟度培养、跟踪以及动态调整,基于过程改善,提升就业质量。
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强化日常指导,抓好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提高就业帮扶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理性就业,提升就业稳定性,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参考文献][1]加工贸易处.2012年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情况通报[EB/OL].(2013-01-24)[2016-11-02].http:///tzgg/373457.htm.[2]衡阳市政协特邀届别第四组.关于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调研报告[EB/OL].(2013-11-15)[2016-11-02].http:///hyzx/8/41/57/content_78.html.[3]李巨辉.郴州: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EB/OL].(2010-05-20)[2016-11-02].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038.[4]石峰,石小旻,全朗,等.湖南郴州“十三五”工业发展目标确定[EB/OL].(2016-03-10)[2016-11-02].http:///quy/jizhezhan/hunan/354467.shtml.[5]孙存准.构筑“桥头堡”——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三年工作综述[EB/OL].(2014-11-27)[2016-11-02].http:///newspaper/2014-11/27/content_102310930.htm.[6]周月桂.永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500多个[N].湖南日报,2015-09-22.[7]张新国,唐善理,刘跃兵.永州:产业承接活力涌[EB/OL].(2012-09-27)[2016-11-02].http:///2012-09/27/c_113229207.htm.[8]湖南教育厅职成处.湖南省高职学院2016年专业设置备案名单目录(湘教通[2016]129号)[Z].2016-03-25.[9]湖南教育厅职成处.关于公布2015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湘教通[2015]433号)[Z].2015-09-28.[10]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6)[EB/OL].(2016-09-27)[2016-11-02].http:///web/rcpy/index.aspx.[11]段灵利,周中辉,蒋仕尧,等.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全市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EB/OL].(2014-12-08)[2016-11-02].http:///content/?3009.html.[12]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关于实施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湘教通[2015]167号)[Z].2015-03-26.。